打印

只要念阿弥陀佛念就行了,这实在是一个误区

只要念阿弥陀佛念就行了,这实在是一个误区

只要念阿弥陀佛念就行了,这实在是一个误区





只要念阿弥陀佛念就行了,这实在是一个误区。这“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行了”的“只要念”是真正的要称念、对称,让自己的心、念与佛的功德、与法性相应,是为称念。现在人不叫称念,叫嘴巴念。那你不称念,与所谓的菩提心,或者说与我们的本心、本净心,或者说不是顺性而念,那我们这所有的念就不是在念佛,只是在念音声,这音声对你不起作用的。那大家都在传播“念佛就行了”,你是不是在念佛?这是最重要最重的焦点问题。

只要念佛就行了误导了无量无边的人,这无量无边的人认为念佛就行了,是什么呢?嘴巴念音声就行了,结果自己的贪心、嗔心、痴心更加重了,为什么呢?因为更多的贪欲,认为这是易行道,结果没有走到易行道上来,因为在佛法中的确有加减二法,就有分析的方法,有归纳的方法,因为净土以总持的教言,就象天亲菩萨写的《往生论》上讲一样:“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它是一个总持的法门,就是归纳性的,总持一切法的修行方式,就是所谓的念佛。这念佛是心念念佛,是心念口念之相应念,是顺性之念,不是说嘴巴念心不念就能可以的一个方法。这方法很多人当成借口了,说一句佛号就行了,结果嘴上阿弥陀佛,心里想法、妄想纷飞,从来没有从心念上念过一声佛号。

你若心里烦恼,嘴巴念佛号,你只能结一个很遥远的因缘,就是口业的因缘,口业给你结了一个因缘,因为你有听闻,有口业,在你未来的口业中,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加持,但你心智中没有丝毫的改变,没有丝毫的回归,所以说往生利益总不现前,心智不平等、不清净、不安乐。
所以念佛的安乐是让自己的心念念佛,让自己的心明了觉知——嘴巴觉知不了,心念应该觉知,应该以真诚的心、回向的心、深心忆佛念佛。这一念念佛不可思议,能灭尘沙之罪恶、尘沙之过患,这是真实不虚的,但我们嘴巴念佛能不能灭罪呢?他人听闻,他人相应,灭他人之罪;你的心念还是颠倒妄想相续,不灭你的罪。---慈法法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1 普贤十愿第五愿是“随喜功德”,“随”是随顺,随顺一切善法,不随顺恶法,这个诸位要记住。

2 随顺当中,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他成就善事、好事,这叫随顺。如果没有力量帮助就赞叹,这也是随顺。

3 为什么普贤菩萨教给我们随喜功德?因为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有嫉妒、傲慢。要知道嫉妒、傲慢这个习气碍事,它造业,它感得的果报是三途,所以这很可怕。

4 你有嫉妒傲慢,念佛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往生的这么少?不要谈别的,就是这一个障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量劫希有难逢的一个机缘,如果被自己的嫉妒傲慢障碍,把这个机会失掉了,你说多可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原 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救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译 文

  要明白一切众生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解行,必须从真实心中作出,不得外面表现出贤善精进的样子,内心却怀着虚假、贪欲、瞋恚、邪恶和伪造,种种奸诈邪恶之性难以更改,所行之事如同蛇蝎一样阴险歹毒。如果是这样,虽然也修行身口意三业,却只可叫做杂毒之善,又可叫做虚假之行,不可称为真实的德业。倘若以这种心态来修行,纵使苦切激励身心,一天十二个时辰,如同头被炙烤燃烧那样,急迫地修行,也只可叫做杂毒之善。想要用这种杂毒之善回向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那是必定不可能实现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