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日暮途远(附老法师点评)

日暮途远(附老法师点评)

日暮途远



(附老法师点评)



  学生: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日暮途远」。古人有个成语,日暮途远。古时候没有车,出门都靠步行,要去一个地方,走了一天,眼看太阳下山,天色已晚,而离目的地还很远,心里着急。印光大师常常引用这个成语,比喻老年人时日无多,而往生还没把握。印光大师对老年人有一篇专题开示,「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这篇法语表面是给周老居士的开示,实际上普遍适合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是对老年人的开示,但同样适合年轻人,因为「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无常说来就来,没有哪一位年轻人有把握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活到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日暮途远,时间不多了,但是生死大事没有办妥。

  下面一起听听印祖开示的原文:「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罣无碍。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看不开,则临命终时,所有贪恋衣服、首饰、房屋、子孙之心通通现前,如何能够往生西方?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报。汝现在尚无智慧,虽常精勤念佛,心中尚不决定求生西方。到了来生享福的时候,决定被福所迷,便要造诸恶业,既造恶业,必定就要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中受苦了。此种大苦,皆是现世念佛,不知决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光怜悯汝,恐汝后来或成此种景况,故预为汝设法。汝若肯依我所说,就不会因福得祸。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现在要穿的衣服,留到穿。凡绸缎、皮袄等贵重衣服,均分与孙媳等。首饰、臂钏、耳坠及金银、翡翠等,通通救济灾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边,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只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作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着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地亩、房屋、首饰、衣服,及女儿、孙、曾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西方既不生,则下世决有痴福可享。因享福而造业,定规一气不来,堕落三途。由恶业障蔽故,心识不明,纵有活佛来救汝,也救不得了,岂不可怜可悯乎哉。愿汝信我所说,则实为莫大之幸」。

  前些天有位女居士告诉我,古代的妇女到了四十五岁就要做寿衣,准备后事,她说她快四十五岁了,也准备做一套寿衣。世间人会觉得不吉祥,但这对修行人是很好的方式,提醒自己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净土圣贤录》有这么一个人,吴秉信,他特地做了一个棺木,每天晚上睡在棺木中,以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时时作临终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吴秉信在朝廷任官,因为与秦桧意见相违,被贬斥为平民,于是回到故乡,在州城的南边建筑一间小屋,日夜寂然的静坐修行。叫人做一个棺木,夜里则在棺木中睡觉。每到天亮时,就叫童子敲叩棺木并唱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吴秉信一听到童子唱歌,即起来习禅课诵。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秦桧死去,因此又被朝廷召为礼部侍郎,不久后又出任常州的知府。绍兴二十六年,被召回京城,经过萧山驿站的旅舍时,吴秉信静坐休息,才过一会儿,即叫他的家人仔细静听,大家都听到天乐之声。吴秉信即说:「在清净法界的本性中,因为失念而来到此世间,金台既然已经到了,我也该走了!」说完之后,即安然往生。

  我们老年同修们,该好好考虑自己的生死大事!时间过得很快,说不定这几年就有无常到来。到了死时有没有下落?是该好好想一想。如果平常没有靠定阿弥陀佛,没有训练,死的时候一无主张,这样还是要再轮回。如果恶业发动,堕了三恶趣,那更是千万劫在恶道受苦!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这一天一夜里死掉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就连生天,百千人当中没有一个。再说修行人里不求生西方的话,又有多少人了生脱死?现在你已经有把握了吗?准备在临终怎么来通过?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已经空过了,是该好好算一笔帐了。在这一生,修行有多大的进步,烦恼减了多少,业障又消了多少。以五年来计算,以前的五年有多少进步,往后就只剩下一个五年或者两个五年,而且精力愈来愈衰弱,老年的苦会愈来愈多、愈来愈重。如果不抓紧这段时间,尽全力积好往生资粮,这一错恐怕就成千错万错。好好想想,到临死的一刻,自己有没有生死自在的境界。再想想,现在生一场大病,能不能心里不乱?生大病时,心里都做不了主,慌乱、迷惑,何况死亡?临终四大分解,就好像活牛剥皮,不是大修行人,哪里能轻松度过?再想一想,这一生敢保证只有善业,没有恶业吗?就看平日里,心里想的、口里说的、身上做的,造了多少业,临终如果恶业发动,就会把心拉向三恶趣。这一投下去,那是千生万劫也难以解脱。堕在恶趣受苦报时还会引恶心,旧的业没有报完,又加上新的业,这样就是无穷无尽的轮转,怎么得了!经上讲,「七佛以来,犹是蚁子;八万劫来,未脱鸽身。」就是堕落成蚂蚁之后,一直到七尊佛出世以来,都一直是蚂蚁;还有投了鸽子的身体,八万劫都超脱不了。一想到这些,身上汗毛都会竖起来,怎么还不着急!

  在临死的时候,亲父亲母救不得你,儿女代替不得你,你眼睛看看周围,有谁可以做依靠?能靠得上谁?只有阿弥陀佛能救度你、能摄受你、能保护你、能成就你。这不是很明白吗?生死大事谁都依靠不上,只有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抉择清楚了,就要一心一意的念佛求生净土。对我们来说,再没有第二条路了,再没有第二个可依靠处了。切切要趁着现在眼睛还看得见,脚还能够走,还有精力,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身心依靠阿弥陀佛,向佛求哀乞怜,从早到晚,向佛诚恳祈祷,不可以片刻放舍。如果对这个法门不珍重,靠不定、靠不稳,那就不免糊里糊涂错过去了。从早到晚,随随便便,无所事事,晃晃悠悠,几年一晃就过去了,到后面疾病缠身,卧床不起,口里想念也念不出,心里想缘也缘不了,这个时候再后悔已经晚了,机会错过去了。常常要想我剩下来的时间不多了,就像风中的残烛,随时都会熄灭;又好像草上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蒸发掉;又像水上的泡沫,风一吹就破灭;又像石火电光,一闪而过。这样一个虚假的身体,到了垂暮之年,随时都会灭掉,不是在早上,就是在晚上,不可不着急!

  人生最多只有百年,现在已经到了晚年,就应当放开心量、看破世间,就像一场戏剧,哪里有真实?演戏的时候,台上有各种表演,这里面哪一点是真的?全都是假的。我们在人生之中就是演一场戏,夫妻的戏,母子的戏,各种家庭事业的戏,已经到了晚年,应该知道这人生的种种都是演戏,没有真实,所以不要执着。晚年的时间不多,也就只有三、五年了,这三、五年怎么度过?就以一声阿弥陀佛来消遣光阴,以极乐世界做为我的故乡。我现在念佛,日后就往生到西方,这是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幸福!这么一想,要常常生欢喜心,不要生烦恼。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心里起烦恼时,要立即把心转在一声佛号上,快快的提起来、念起来,再回光返照这么想:我是阿弥陀佛世界里的人,怎么能跟世间人一般见识?这样就回瞋作喜,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高高兴兴的念。世间事不要多理会,不要争个你长我短,像这样就是智慧中人,这是自己得安乐,自己得自在。

  现在儿女不孝顺的多。如果在家里有儿女对你不好,有时受媳妇的骂,或者住的房子很差,要干很多家务,这些都不要太在意。要一心念阿弥陀佛,其它不要去想它,你想得很多,只会愈想愈生气、愈想愈委屈。要想心里不苦,就要一心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样想、这样念,就会愈念愈欢喜。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心就要一直靠着这句佛号不离开。只要你心里有佛,一切就都会变好。在小屋子里念佛,这个屋子念得香光庄严,就成了极好的屋子;做家务时边做边念,做事也变得非常安乐。所以只要一心念佛,其它不想,人生的小苦就会脱掉。不但这点小苦脱掉,连生死的大苦也能脱掉,到了临终,阿弥陀佛接你去极乐世界,那有多好!所以真能放开,一心念佛,不要等往生之后,现在就能时时享受安乐。

  民国浙江慈溪有个老妇女,家里穷苦,儿子又不孝顺。有一天她被儿子骂了,心里难受,就找附近的出家师父诉苦。师父说:「你知道自己身上有苦,为什么不把苦卖掉?」她问:「怎么能卖掉?」师父说:「你专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临终佛接你到西方,就断了一切苦,以后只受安乐,这就是把苦卖掉了。」老人说:「我们母子俩住同一间房子,里面既有床又有灶,床下还有猪圈,这么邋遢,怎么能念佛?」师父说:「这都没关系,你只管常念不断,有空就到庙里来拜佛。」这以后老人就依教奉行,一心求脱苦,念佛从不间断。三年过了,在她临终前几个月,她对儿子说:几月几号我要生西方,你不要外出,给我料理后事,也算尽儿子的孝道。她儿子根本不信。过了一段时间,再次提起时,儿子还是不信。到了临终前几天,她儿子忽然闻到奇异的香气,到处找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这才相信母亲说的是实语。到这一天,他在家守候,只见母亲沐浴更衣,端坐着念佛往生了。像这位老人家里穷苦,儿子忤逆不孝,照一般,晚年是很苦的。但她因为自己苦,而一心想脱苦,就一心靠阿弥陀佛,结果这一切苦都解脱掉了。老人家们,只要一心一意的念这句佛,什么时候都不忘掉佛,那就算在家里做一些事,也不会觉得苦。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心里欢喜了,干什么都是欢喜的,见什么人都是欢喜的,日日夜夜,有哪一样不欢喜!所以晚年要想安乐,就不能离开这句佛;一离开佛,心里起无明烦恼,就又落到苦里去了。如果能这样专一,能这样坚持念,也用不了太长时间,就可以做到边做事边念佛不断。做到了之后,心里的苦就会愈来愈小,一定会愈来愈安乐。所以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一句佛号安度晚年?

  现在我们讲,老年问题怎么解决?在一句阿弥陀佛里解决。现在的老人普遍孤独,如果能把心思放在阿弥陀佛上,自己的心和佛心相应,就能去苦、消愁。儿女不如意,怎么能做到不苦恼?就是念阿弥陀佛,佛念得熟了,世间事不会想它,心里就不苦。不念阿弥陀佛,没有一个寄托,心总是缘在这上面,那就会很苦。所以要把心换过来,不断的念佛,这样念得好,有佛的加持进入心里,心情会很好,心里会有寄托。很多长年念佛的老人耳聪目明,思惟清晰,而且人生有希望,不会对死绝望。所以这是大安乐法门!一想到临终有阿弥陀佛接引,一想到由自己的勤修一定能往生,这个时候会信心充满,欢喜充满!人的晚年心里没有了忧苦,身上虽然难免有一些病苦,但有这句佛号在心,就好得多了。能念阿弥陀佛,就有前途、有希望;没有念佛,各方面的苦都难以避免,尤其是老年孤苦寂寞、绝望恐惧,怎么面对?怎么解决?现在这个社会跟过去不一样,过去还有几代同堂,这个时代老人愈来愈孤独,子女不孝顺的多,和老人共处交流的都很少。但是我们有一句佛号就不怕,因为我们念念在佛,这些就都不是问题。老人的孤独是因为自己想不开,没有寄托,又看到儿女不孝顺、不交流,自己的心没地方放。但能把心思放在佛上,一心一意的依靠佛,佛不会嫌弃我们,自己的心会放得开、会开朗、会欢喜。这个欢喜不必要外在的条件,佛号常常持在心里,这就是欢喜灵丹。有人晚年念佛得到了几十年得不到的安乐,这不是孝子所能给予的,不是吃好东西能得到的,也不是穿好衣服、住好房子能得到的,世间的一切乐都比不上的。所以要做有智慧的老人,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还有,老年人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慢性病,老年痴呆、脑中风,提前怎么预防?还是一心一意的念阿弥陀佛,祈祷阿弥陀佛,求佛保佑你、加被你,一心投靠的话,自己的晚年顺利得多。阿弥陀佛慈悲,临终都能让你正念分明,当然临终之前也能帮你避免这些问题,但你自己要肯这样来做。所以年老了就不要再管世间闲事。印祖开示说:「凡家中家计,并儿孙之事,皆当置之度外。譬如我于六十后就死了,那儿孙还不是一样做人?

  我今只管念佛了生死,他们既不能替我了生死,我岂可因他们误我的大事?能如此设想,自然就会一心念佛了。」唐朝白居易有几句诗这样说:「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我已经七十一岁了,不再作诗,眼睛不好,看经很吃力,作福德也害怕来回奔波,这个衰弱的身体折腾不起了。「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这老年的心怎么来度过?把心寄托在什么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走也是阿弥陀佛,坐也是阿弥陀佛,就算非常忙,也不丢掉这句阿弥陀佛。「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已经快天黑了,解脱的路还很长远,而我这一生已经错过了,我现在从早到晚,就是以清净心只念阿弥陀佛。

  这个佛号是不可思议的如意宝,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利益都可以成办,它能解世间的厄难,能解毒、能治病,还能解生死苦,把人从生死轮回中救拔出来,转凡成圣。所以一切的事情,都能用这句佛号来解决,关键我们要有真实的信心。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老年人容易遇到病苦,遇到一些意外,这时候的第一个反应应当是提起佛号。比如遇到危难怎么办?就是放下万缘,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佛慈悲接引自己往生。这一点,平时就要训练纯熟。一般人对于名号的功德认识不深,往往会迷信外在的药物、医疗等科学技术,他不知道佛号有极其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一切不可思议中,以阿弥陀佛的力量最不可思议,而佛号就是佛果地的境界,所以应该对阿弥陀佛的名号生起极大的信心,用欢喜心和虔诚心来持念。信心圆满的话,得到的加持也圆满,而且极其不可思议。像现在人知道有钱可以买车买房,可以过好日子,就对钱非常有信心,拼命的赚钱。我们不要相信钱,要相信佛号不可思议的作用,真正有信心的话,决定会全心的投入、全心的依靠、全力的持念,这样决定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即生解脱的利益。这是最简单、最容易、最方便了,不需要任何外在条件,谁只要肯持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这么不可思议的佛号,这是方便到极点,是阿弥陀佛用来救度一切众生的无上妙宝。关键是能不能对这句名号生决定的信心,能不能持之以恒的持念,如果能,那就一切都变得顺利,再加上有往生的决定誓愿,就决定能往生西方。

  我们老人家们已经这么大年纪,没有很多时间了,这仅有的一点时间一定要用好。如果自己心里相信阿弥陀佛,一心想去极乐世界,又能从早到晚把时间用在念佛上,那就一定能往生。如果这段时间不用好,只是东奔西跑,什么都搞一搞,这样心不专一,没有固定的方向,到了临终,心里慌乱无主,那就危险了。所以不管怎样,年纪大了,最好以西方为归宿。在人间就只剩下几年了,一定要分清主次,要把往生净土做为修行的重点,而且要让这个重点突出再突出。这样一心投入在念佛上,让念佛的念力一再的加强,最后就是一门心思,唯一念阿弥陀佛,唯一趣向极乐世界,这样就一定得佛接引,往生西方。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印光大师更直截的告诉我们,「一心念佛,无事不办」。

  今天就报告至此,报告过程恐有错误,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不肖弟子释自了叩呈,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七日。

  老法师:自了师这篇报告,要把它单独印出来流通,翻成外国文,普遍的这些老人院、医院里边,我们都多多的要送一些,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昨天收到一封老朋友的信,我这个朋友大我一岁,今年八十九了,身体不很好。告诉我,前一段时期住在老人院,晚上起来跌倒了就爬不起来,一直到第二天,还算不错,身上受伤了,头脑很清楚,到第二天早晨,整理房间的人进来才发现了他。所以老人真苦!要碰到儿女不孝更伤心,心情怎么会好?所以这种开示对他们来说,非常迫切的需要。真能够相信有佛,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他身心就平和。我们知道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念头一正,对他身体健康大有帮助。我们在此地,医院跟我们的关系很好,此地有个安宁中心,这中心跟我们也是有十几年的关系。我们帮助他,在财力上帮助他,精神上也帮助他,类似这些开示,无论是今人、古人,我们把它搜集起来,印成小册子,我相信能提醒很多念佛人,老年人会让他安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昌臻法师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信愿,纵然把名号持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难往生。

  深信之后,便要发愿。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说:“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就欣求。”可见,我们相信了还不行,还要发愿以求生净土。

  清代省庵法师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发愿十分重要,必须重视。

  在发愿中,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首先,要厌离娑婆世界

  认识娑婆世界的苦,苦有“八苦”,而根本苦是轮回苦,生生死死,永无了结;六道轮回,永难出离,我们要了脱生死,就要有脱离生死的紧迫感。

  二、不能发愿只当自了汉

  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是自利利他的法门,我们应当发菩提大愿,普度一切众生,希望所有众生都求生净土,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才能感应道交。

  三、不要发心修来世

  发这样的愿,就是求人天福报,不可能往生净土;并且永远跳不出生死苦海。因为,你只想修来世。要知道三世因果,如果来世享受荣华富贵,在享福的同时,会大量地造种种恶业,第三世就可能到三恶道中去。因此,必须发愿了生死,出轮回,求生净土。

  四、发愿不能脚踏两只船

  又想往生净土,又留恋娑婆世界。这说明自己信不真,愿不切,到了关键时刻,就不能往生净土,这类的事例很多,要引以为鉴。

  五、念佛人有病要发愿求往生,不要发愿求病好

  这是印光大师说的,必须牢记。只发愿求病好,说明自己还留恋娑婆世界,怕死还是要死,如发愿求生净土,说明你能放下这个躯壳,一心念佛,业障消得快,寿命未尽,病反而会好了;要是寿命尽了,便能往生,了脱生死,达到了学佛人的根本目的,这是好事,又何惧之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