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佛是去分别心的,为何还要求生西方?

学佛是去分别心的,为何还要求生西方?

问:学佛之人应常怀平等心,远离一切善恶分别,既然如此,应对西方与娑婆等而视之,为何还要求生西方?

  答:这个问题在理上讲是没有问题,在事上讲差别很大,理上绝对没有问题,娑婆跟极乐平等。再说我们跟阿弥陀佛也是平等,我何必要念他?是不是?我们两个虽平等,他成佛,我还在当凡夫,你说要不要跟他学?这道理在此地。人家已经学成功了,实在讲凡夫跟佛我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差别在哪里?就是人家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就成佛了。我们这个做不到,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起心动念、会分别、会执着,那就永远当凡夫,所以凡圣差别就在此地。

  我讲得很明白,如果说执着没有,还起心动念、还有分别,那是阿罗汉,没有执着;菩萨?菩萨分别没有了;佛?佛起心动念没有了。千经万论,八万四千法门,讲到总的原则就这么一句话,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本来成佛,你跟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两样。麻烦就在这里,你现在为什么还要执着?你不执着你就成阿罗汉,为什么还有分别?不分别你就是菩萨,就这么回事!所以你常常想到什么事情不要执着、不要再分别,那么阿罗汉、菩萨这一生有指望;如果还是那么样的执着分别就没希望了,那就永远搞六道轮回,就这么回事情。

  所以你想想要不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去说老实话,断妄想分别执着比较容易,为什么?那个地方的生活环境好,人事环境也好,人心都是清净的,你看了不会生烦恼。可是我们要自己有清净心才能去得了,自己心不清净,到那个地方把人家的环境染污了,他们不会接受的;阿弥陀佛纵然慈悲,你到那里把人家环境破坏,大众不能接受。这个道理很重要,心净则国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这才是真正第一个条件,心要清净。

  所以念佛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把清净心念出来,怎么个念法?我们今天遇到,分别执着了,遇到这些事情,赶快念阿弥陀佛把这个事情放下。所以用一念(阿弥陀佛这一念)止一切妄念,这是一个方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不要了,你要阿弥陀佛,你还是分别执着,然后你才晓得这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为什么我们不用观想?观想难,譬如《十六观经》,为什么不用?观想想久了就着相,就执着那个相。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把那个相拿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相拿掉不容易,这句名号去掉很容易,因为名号是假名,容易去,相可不容易去。所以持名比执相要殊胜多了,就是将来你要放下比较容易;观想成功,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印象太深,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选择,这也是佛教导我们的,选择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到极乐世界舍容易,不到极乐世界可不能舍,到极乐世界就可以舍。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请问,梦境的多少是否代表心清净多少?梦境多,心就不清净,梦境少,心就清净些,如果不作梦,是否心真的清净无染?

  答:你前面说得有道理,梦多,心是不清净,梦少,心是清净,但是不作梦,不代表他心清净。那什么是心清净?烦恼没有了是清净,也就是像《华严》所说的,分别执着没有了,清净心就现前。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再执着,得清净心,得清净心下品;不再分别,得中品清净心;中品清净心是菩萨,下品清净心是阿罗汉,上品清净心是佛。上品清净心,是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很难,太难了。起心动念极其微细,我们一般人自己不能觉察,这在《华严经》佛讲得很清楚、很透彻。

问:近日听到陈晓旭居士病逝的消息,感到震惊,下面他提的问题。陈居士已学佛十年,生前曾对佛教进行很多捐助,为何落得这样的结果?

  答:结果你没有看到,你要看到就正常了,她的结果不算坏,相当殊胜。在病情严重的时候,三百多人给她助念,日夜佛号不停止,这种福报连一般老法师都不可能有,这是希有难逢的因缘。学佛不一定在时间的长短,有人学佛几十年,有人学佛一辈子,到死的时候依旧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很多!对于佛教很多的捐助,并不是说有很多捐助她的业障就消了,那就太容易了。有钱的人业障都消掉,穷人业障就消不掉,也许你又认为这太不公平了。学佛最重要是信心!

  我在此地给你总的说一句,晓旭病重的时候,我跟常慧法师都在她面前照顾,我们尽了全心全力,使她的病痛减轻,这个我们看到了。像这种病痛一般人受的是十分,她只受了一分,九分佛菩萨给她化解了,难得,很不容易。她为什么转不过来?第一个是信心不够。人有业障,这她自己很清楚,业障很重。业障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不是这一世的,这一世没有造业,前世造了,所以三世因果诸位必须要明了。为什么这一生是好人,他得的是恶报;这一生是恶人,他居然享福,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个现象,不相信因果。

  这一生造恶,他前世余福太厚了,所以你没有看到他恶报。前世造的福,他可以享两百年的福,但是这一生当中他造作的恶业,他可以享六、七十年的福,那个福已经折掉了,打折扣折掉很多,可是他的余福没享完。有人一生做好事,果报并不好,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太重,就是他有余殃。因为他这一生中造的很多好事,弥补了很多,但是还没有弥补到完全,所以他还是受业报。因果通三世,你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不怀疑了。

  学佛十年信心依然不足,这个原因是什么?听经太少,事务太多。事务太多分她的心,精神都照顾在日常事业上,还有应酬太多。所以真正听经,真正听得懂,可不是容易事情,听经听一辈子还不懂。这什么原因?我相信你自己晓得,我讲经讲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听懂?如果你听懂了,你不会提这些问题,你提这些问题,说明你跟陈晓旭一样没听懂。我常常讲讲了几十年,一个人要学佛,必须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享受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你才能听得懂、你才能契入。学佛的人多,听经的人多,几个人能放下?能放下的,他听懂了,听明白了,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能与佛法相应,也就是说他能解、能行,得佛法真实受用。如果这个放不下,这就是最严重的障碍,第一关你进不去,所以学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在佛的门外,没有进门,这是事实真相。每一个同学无论在家、出家都应该要懂得,否则的话,这一生虽学佛也是空过。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若极乐世界如上师所描述那样美好,是否又给了众生另一执念,对极乐世界的执念?

希阿荣博堪布答:以前做家具或房子的时候,要把一个楔子拆下来,方法是用另一个楔子去打它,这叫以楔出楔。手上扎了刺,用另一根刺去挑,就能把它挑出去。同样的,要初学者一下放下所有执著是很难的,所以佛菩萨方便接引,以执著去执著,教我们先用对净土的执著去除对轮回的执著,等真正往生净土之后,花开见佛,至少是现见空性初地菩萨的境界,自然没有了对净土的执著。

我们凡夫这一颗心就没有不执著、不攀缘的时候,不仅会对净土执著,佛陀教授的任何一个法门,我们都可能对之执著。佛陀说“无常”,我们便执著于断灭;佛陀说“常”,我们便执著于恒常主宰;佛陀说“空”,我们便执著于虚无。其实,“无常、苦、无我、不净”也好,“常、乐、我、净”也好,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执著。

净土法门甚深微妙,根本不是我们凡夫以分别心随意揣测,能尽知其殊胜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修行,无论是普通根器还是上根利智,都可修学净土法门,得真实惠益,所以恒沙世界无量诸佛莫不赞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劝导众生发愿往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藏地汉地,古往今来,持教大德、大成就者,积极倡导净土法门的,不计其数。像我们每天念诵的《课诵集》里就有近现代藏地著名的大成就者、不舍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的乔美仁波切所作的《极乐愿文》,大圆满祖师、文殊菩萨示现人间的麦彭仁波切所作《极乐愿文》,当代宁玛巴最伟大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一再发愿:凡与他结缘的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些无论在见地还是修证上都令我们高山仰止的大成就者们,如此倡导净土法门,难道他们都执念深重、不明白空性为何物吗?七岁就造出《定解宝灯论》的麦彭仁波切,难道还要我们去提醒他不要执著吗?

佛陀悲心恳切,开示此易行难信之净土法门,使凡夫能不经累劫苦行,借佛威力而得出三界、解脱轮回,我们应该珍惜感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