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诵经的窍诀(很快得加持、开智慧)

诵经的窍诀(很快得加持、开智慧)

诵经的窍诀(很快得加持、开智慧)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窍诀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有些修行者诵经诵了好多年,可是不知道经中讲的是什么道理,自己也没有开启智慧。

要是一个知道诵经窍诀的人,若如法地按窍诀诵经,就会很快受到法义的加持,而开启智慧。

诵经的窍诀有六个步骤:

一、观想法会圣众;
二、修供养;
三、修皈依;
四、发菩提心;
五、安住;
六、回向;
     
一、观想法会圣众:
我们不管诵哪一部经典,首先,要把我们诵经的处,所观想为讲这部经典的法会场所。然后,要明了地将大恩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法会圣贤等众,清清楚楚地观想出来。再观想自己身在法会之中。这样观想,就会使得诵经者如同身临其境一样,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经义。
     
二、修供养:
我们如前所说把一切诸佛圣贤等众都观想出来后,就要开始修供养。这时,我们要观想自己在意幻中,以种种七宝,供养佛陀及诸大菩萨和阿罗汉等。

经云:行者无物供养三宝,于意幻观想供养,亦可得如实供养的功德。意幻供养和真实供养的功德,是一样的。所以,在诵经时,亦可以修供养。

三、修皈依:
我们在诵经时,若不能生起究竟地归投三宝的心,就不能于三宝所弘之法相应。所以,在诵经前,必需要修皈依。我们供养完法会圣众后,就要紧接着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恭敬对三宝前顶礼皈依,心中念诵皈依偈颂。
     
四、发菩提心: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佛法都是大乘教法。我们修学者一般学的经典,都是大乘经典。学大乘法,就要有大乘的心态。

什么是大乘的心态呢?那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读诵大乘经典时,就要有相应的发心。

当我们修完皈依后,就要观想自己在诸佛面前发起大愿来。心中这样想:

慈悲的导师佛陀啊!愿您加持愚痴的我,令我开启无上的智慧,成就圆满正等觉,圆满度化一切众生。

这样发愿后,再观想自己发完愿后,佛陀很是欢喜地从五体中,同放清净宝光,灌入我们的头顶,来加持自己,由于佛陀的加持,从而清净了自己的闻法业障。
我们在往昔时,曾经造过好多对佛法的诽谤等障因,所以,此生要想很快的领悟佛法,就要清净往昔所造闻法违缘的障碍。若不观想净除业障,就不可以很快的了解法义。必须发起菩提心来。这是很重要的。
     
五、安住:
前面的前行,具足了以后,就要趋入正行而来诵经。

在诵经时,我们要把心所缘在经书的字里行间中。一边诵、一边观想这些经文化成光明,融入自己的心中。

诵经不要追求速度和数量,要注重诵经的质量。字句分明地诵经,是最好的。
     
六、回向:
当我们诵完经后,观想这部经典化成光明,融入自心。然后,就恭对佛陀之前发愿回向:把诵经的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皆能成就无上智慧,究竟地出离生死轮回诸苦。
     
我们圆满了这六个窍诀来诵经典,这样就会获得诵经的觉受,这样才可以很好的理解经意法理。

同修们啊!要知道,欲想出离轮回诸苦,就要在闻思经书教理时注重窍诀,而实在的行持。
      

摘自《佛教基础学》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应该怎样诵经?


作者:梦参老和尚



    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zai 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你要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要至心,不至心不会来。如果你会修观的,念《普门品》的时候,你观想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发这么大愿? 我也要学他,读诵他过去所作的事情,也就是故事,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他过去所作的事情。你读他,也要学他发愿。

  诵经的时候,要把“观”加进去,效果就大,那样才能断烦恼.有的道友们曾经这样问过我说:“诵《普贤行愿品》,已经诵了几千部,每天诵一部的话,我诵了十几年,但是,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我说:“你是怎么诵的?” 他说:“拿着经本念就是了。”对不对呢? 对。我说:“你所说的效果是要求什么效果呢? 你最初发的是什么愿?” 在习诵的时候,你得发愿,你读哪一部经,或者读《地藏经》,或者读《普门品》、《普贤行愿品》,那就随顺地藏菩萨发愿读《地藏经》,你读《普门品》,就随着观世音菩萨发愿,读《普贤行愿品》要随着普贤菩萨发愿。

  你这样诵,效果就大了。你如果能够了解这部经的涵义,诵的时候,要是不起执着,没有能诵的我,也没有所诵的经,念经时读诵,你的心跟经结成一体,你的心跟观世音菩萨结成一体,你读哪一部经,就跟哪一位菩萨结为一体,那就叫入了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你读经的一个方式。

  读完了经,一定要回向。 开始读的时候要发愿,读完了要回向,过程一定得做,这就叫修行。你读经,就是在这儿行菩萨道! 就是修行! 我自己坐在那儿念,我怎么行菩萨道呢?你读经的读诵功德,加持回向给一切众生,特别是三恶道的众生,你发愿希望菩萨加持,度脱它们,免除它们的zai 难。回向的意思,就是把我们心里的力量,我们所作事业的力量,所得的报酬,都拿去给他们。像我们打工,把打工赚来的钱,供养三宝。完了,看见穷苦的众生,布施给他,这种功德是很大的。但是,你不知道在读诵经的时候也如是,你所得到的报酬就是菩萨加被你,三宝加持你。希望三宝加持一切众生,无论有缘、无缘,这样你在读诵的时候,才能断烦恼。

  习诵的时候,能够除灭中大烦恼,得到无上智。否则的话,你照着经文,只念那个字,你是得不到的,读的时候、念的时候,要加上观想力,这样子才能够得到无上智。因为大家修定的少,念《药师经》是为了消灾免难,减除痛苦,使我身心健康不害病,乃至于已经有病了,使他除癒,菩萨加被除愈。你读《药师经》也得会读,同时你在读的时候,随经文的意思入观,定跟慧两者是相结合在一起的。你在读的时候,如果没有杂乱心,你读读会入定的。这可不是睡觉,读到昏沉也像入定一样,那就混淆了。所谓入定的意思,例如你读《华严经》,你会入到华严境界。

  过去有位老和尚就是这样,他是在定中读,速度很快,怎么样快呢? 他是从天王殿到大殿的路上就读了一部《华严经》。大家知道《华严经》有八十卷,他才走那么一两百步,就读完一部《华严经》,他是在定中读的! 要普遍的读,那就是一即一切。后来侍者提出问题,不相信他,就找了八十个人,一人拿一卷,八十个人听着他读经,拿第一卷听到他读一卷,拿八十卷听到读八十卷,他就读好了。

  我们虽然还不到这种定力,但是我们可以从初浅的作起,你读《地藏经》,读到哪一品,就观想哪一品,知道这一品是什么意思,要懂得意思再去读,效果更好一点。乃至于读经的时候,不要把琐碎的事情都搁在脑子里头。读经的时候,不要打妄想,你很忙乱的时候,就坐在那儿读经,读一读就睡着了。这个情况也有,读一读,打妄想、昏沉,不知道读到哪里了。修定不许掉举,不许昏沉,读经也是这样,不能掉举,也不能昏沉。你要是掉举,这一部经看的是很少,你会读很长的时间也读不完,读一读,会生厌烦的,要是碰见一部长的经,你更是读不下去。这些是要防犯的过患,才能得到一切智。

  读经就是修慧,也是修福。《金刚经》讲般若空义,读《金刚经》,福德之大,超过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比那个布施的功德都大,这就是福。而且能用、能得到慧,那就是慧。福慧双修,才可以得到般若智。经文当中好像没有说修法,其实每部经都告诉我们方法,你得修习,习的时候就是学,你这样的读才能够得到受用。佛令这一切的众生,要是有大乘根机的,专门修大乘的,让他习读诵大乘,不但自己去习、去读,也劝别人去习去读。这样子就能够得到无上智慧,也因为读大乘经典,回向给一切众生,除一切苦,可以消除众生所有的苦难。你自己读,让一切众生也读,令他们趣入无畏城。

  “无畏城”,成了佛之后,有四无所畏,畏是畏惧的,我们现在惧怕的情形很多。有很多道友读《地藏经》,感应不同,或者看见鬼神,或者发冷,这并不是坏现象。这个时候你都要问一问,这是他有畏惧,不敢再读经。本来读经是消除畏惧的,但是他有了畏惧,由读经而感受畏惧,这种情况很多。

  不只是《地藏经》,读别的经也会有,你要先明了,读诵大乘经,就有护法护持,怎么会有这种恐怖感呢? 本来读经的时候,能够趣向无畏,趣向没恐怖。佛的四无畏是一切智无畏,障道无所畏。你修道的时候,说清楚那些障道法。在说的时候,无所畏。只有佛才能说清楚一切的障道法,你要修道,有些障道必须跟你说清楚。说的时候,无所畏惧。还有,漏尽无畏。漏尽,就是再不漏落三界的意思,乃至不漏落一切众生,使他永远都得到解脱。第四是尽苦道无畏,说尽苦道无所畏惧,说的时候无畏惧,因为佛的智慧能够知道。这是求大乘的,求大乘的要想入佛智,达到佛的境界,除一切众生苦,在读诵大乘经典的时候,就能得到这些利益,这跟前面求利益、得定的时候是一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