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夏季养生要点

夏季养生要点

夏季养生要点




    夏季湿热,当人体不能耐受过度的湿热时,炎热和湿闷就成了威胁人体、导致疾病的邪气了,所以要注意防暑、防湿。“暑”与“湿”对人体的影响是耗伤人的元气和津液。因此,夏季养生主要是防止元气的耗伤和津液的流失。

形神兼顾防中暑

    暑邪为火热之邪,最能耗散阳气津液,导致汗出过多、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这就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即“形体中暑”,此时应该及时补充消耗掉的体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等到口渴时才饮水。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故在平时就应及时补充水分。

2、即使很渴,也不要过量饮水。一次性过量饮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是很有道理的。

3、慎重选择解暑饮料。夏季各种饮料很多,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但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解暑还是茶水为好。科学分析表明,茶叶含钾较多,而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容易随汗水排出,如果缺钾,人就会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热能力降低,故温度适宜的茶水为夏季首选饮品。其次,盐开水、绿豆汤也是夏季适宜的饮品。

    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会动“肝火”,出现急躁、心烦、暴怒等情绪,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中暑”,即“精神中暑”。特别是老年人‘‘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因此发生猝死。因此,防止“情绪中暑”,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


防止元气耗伤


    防止元气耗伤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能有一个短暂的午休更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同时注意及时补充营养。夏季气温高,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一天出的汗可达3~10升。从理论上讲,人体在流出和蒸发1公升汗液的同时,会损失580千卡的热量和大量精微物质,既损伤津液,又耗伤正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随液脱”。故夏季要比冬季更多地食用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含赖氨酸较多的动物性食品,以及含维生素较多的水果等,以确保机体在夏季正常新陈代谢需要。


适当取凉 勿伤阳气


    炎夏,许多人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过大,均会导致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发生夏季感冒及胃肠疾病;重者会患关节炎、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在乘凉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注意盖好腹部。空调温度不要过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以免伤及人体阳气。
随缘勿攀 随遇而安 常发菩提 佛号不断

TOP

夏季养生的“三字经”


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如何健康度过炎夏呢?祖国医学认为,夏季养生重在“养阳”

夏季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们比较注意养护阴津,往往

忽视了养护阳气。夏热使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如何能做到夏季

养阳呢?

调精神 :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

           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阳的目的。

巧运动 :   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运动要循序渐

           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 :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

            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要午睡 :   中午人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

            暑高峰,又可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勿贪凉 :   老年体弱者,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反会感到

            头晕脑胀,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导致受凉感冒等病症。

节饮食 :   夏季天气温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亦忌极

           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还须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素体阳虚

           的人,常食鲫鱼、大枣、胡桃仁等益气温阳的食物,往往能收到益气强壮

           的疗效。

防中毒 :   盛夏细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老人小孩胃肠功能薄

            弱,抵抗力差,发病后极易发生脱水而危及生命,故应做好预防工作。


夏季养生健身洗药浴


炎炎盛夏,暑气逼人,但痛痛快快地洗个澡,会顿感神清气爽。如能在水中加一些药物,

不但让人更觉浑身凉爽,而且有健身美容、消暑祛热的特殊功能。

草药浸泡法

直接在洗澡水中加入干燥的花瓣、青草,有特殊之气味与优雅的气氛,最常用的花瓣是

玫瑰花;草药方面最常用的是香茅草叶与艾叶;其它所有芳香的花草皆可用来做药浴的

材料,如薄荷等。若水温太低,则无法让草药的有效成分释出,可先将这些药草材料加

水熬煮,提取浓汁,再倒入澡盆中,加水调到适当温度即可浸泡,适用于各种筋骨酸痛

等慢性病。

精油稀释浸泡法

不同的挥发精油,有不同的香味,可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如果把这些有香味的挥发精油

倒入水中泡澡,可以让我们达到调节情绪、舒缓身心、忘记疼痛的效果。专家认为,药

浴可以针对某些酸痛设计,有直接的治疗效果;硫磺药浴最大的作用在于祛除皮肤病,

尤其以消除疥虫感染或体虱、阴虱等寄生最为有效。但应连续浸泡数日,一日2~3次

效果最好。若皮肤特别干燥或过敏,洗硫磺浴时应特别小心。

蒸熏药浴法

使用加热的设备让药气蒸发,可蒸熏身体。人坐在玻璃纤维的罩子中,仅露出头部,罩

中利用加热药水,蒸发浓缩中药液或挥发性精油,产生芳香蒸气烟雾,达到蒸熏的作用。

7种简单易行的药浴

风油精浴 在浴水中加入十几滴风油精,用此水洗浴后,会浑身凉爽,精神抖擞,还有防

止生痱子的效果。  

十滴水浴 将十滴水3~5支加入浴水里,洗浴后,双目清明,体表凉爽舒适。尤其小儿

初生痱子,洗浴几次即可痊愈。  

仁丹浴 成人在水中加入一包仁丹,小儿加入半包仁丹,充分搅拌后使其溶解,而后按常

规洗浴,浴后皮肤沁凉,神志舒畅,有助消暑祛热提神。

翠衣浴 取翠衣( 西瓜皮) 若干,去皮后捣汁,涂抹身上5~6分钟后用温水洗净,或

直接用瓜皮搓擦十来分钟,再用水冲净。此法不仅可防痱子,常洗还可使皮肤细嫩。

菊花浴 取菊花适量,煎汁去渣,加入浴水中,洗泡20分钟左右,再用水冲净。此浴有

解暑、明目、清火、醒脑之功,最宜脑力劳动者洗浴。  

金银花浴 取金银花适量,煎水、滤汁后兑入浴水,洗泡20分钟左右,再冲洗干净,浴

后凉爽舒畅,治痱效果理想。

香醋浴 在浴水中加入少许醋,按常规洗浴,浴后浑身舒适,且头发柔软光泽,易梳理。  

沐浴禁忌

1.饭后不要马上入浴。  

2.运动后不要立即洗澡。  

3.感冒时,洗澡要注意保暖。  

4.孕妇不宜盆浴。  

5.女性生理月经期不宜盆浴。  

6.洗澡前,先试试水温,再慢慢进入浴缸里。

7.酒后不宜入浴。  

8.特殊皮肤疾病不宜长时间沐浴。

随缘勿攀 随遇而安 常发菩提 佛号不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