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帝王尊重的教育机构是寺

净空法师:帝王尊重的教育机构是寺


佛教传到中国,寺院庵堂是学校,不是庙,庙是祭鬼神的。佛教称寺,大家晓得寺的来源是什么?政府办事的机关,直接归皇上管的叫寺,寺在政府办事机关里地位是最高的,而且永久设立,不能变更的。诸位如果有机会到北京故宫去看看,你看故宫里面九个寺,九个办公室,牌子都挂到外面,办事的机构。属于宰相的称部,部是可以撤换的,是可以增加、可以增设的,也可以取消的。寺不可以,寺是永久设立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帝王那么样的尊重,把它的机构命名为寺。所以皇上底下十个寺,也圆满,以前九个,加上一个佛寺,十个,圆满。皇上带头,老百姓尊敬皇上,所以佛教教育比儒道的教育普及得快,全国到处都是的,影响很大。寺里面都是教学,释迦牟尼佛教一辈子,所以寺院里面那些出家人有德行、有学问,真教!教哪些人?多半是读书人,所以从前没有学校,国家没有建学校,学校很少,一般喜欢读书的人到哪里去?到寺庙。你看中国历代,这些状元宰相多少,全都是在寺庙念书的。范仲淹大家知道的,典型的,他书在哪里念?在寺庙。寺庙为国家培养人才,书念好了参加考试,那考试就是考到学位。从前学位,县,秀才,省,举人,中央那叫殿试,进士。就像现在的博士、硕士、学士一样,考取功名,你叫功名,功名就是学位,拿到这个学位,政府就任命你为国家服务,分配职务给你。所以它是学校,儒释道都是学校。

为什么从前环境那么好,科学发达之后,zai 难会这么多?也就是以前人心淳厚,欲望很低。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几乎没有欲望,一生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是他老人家一生做给我们看的。什么都没有,他什么都不要,每天讲经教学,身分是什么?老师,用我们的话来说,职业教师。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教学,一天不中断,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经上常讲,老人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讲经的会就像我们现在办班教学,他办班办了三百多次,时间有长有短,小的,几个人、几个小时;大的,有好几年,讨论一个大的专题。这样大大小小的法会很多,他给我们所示现的,丝毫没有执着,非常开放。有国王大臣有花园、有别墅,请他到那里去,住在那里讲经,他也答应,他也不是一定要,我一定要住在山上,他不是的,他随缘,非常随和。经讲完了,别的地方有人请他去了,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多活泼,多自在,丝毫拘束都没有。这些我们要深深去观察、去了解、去学习。所以他老人家真做到随缘自在,一丝毫欲望都没有。为什么?他真做到无我,所以无我才是佛教真正入门。

【福由心造】
中外古今,没有人不希求福报。福从哪里来?中国俗话常说:「福由心造。」若不从心地上求,决定得不到福报。这些道理,儒家、佛家讲得很多,古今中外的圣哲也都明白,也以此教导大众。而现在,希求福报的人更多,但往往是不择手段,掠夺别人之所有,做一些损人利己之事。掠夺别人的财富归为己有,其实这些财富原本是自己命里注定拥有的,所谓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强求到的还是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的强求也求不到。所以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道理透彻了,才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心就定了,定了就生智慧,就得自在、安乐。

【存菩萨心、行菩萨道】
佛法对于事实真相说得很透彻。一切为众生,连生活都是为众生,吃饭也是为众生。因为吃饭养这个生命,这个生命是替众生服务的,所以吃饭就是为众生。为众生的就是佛菩萨、圣贤人,为自己的是凡夫,这个道理要参透。这个身体在世间,虽然不长,短短几十年,一定要利用它为一切众生造福,为续佛慧命、正法常住,这就是存菩萨心、行菩萨道。虽然没有受过菩萨戒,甚至于也没有受过三皈依,但是他是真正的菩萨,决定得生净土。皈依、受戒是形式,形式不重要,虽没有形式,但有实质,实质超过形式。
能存菩萨心、行菩萨道,必然得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帮助。诸佛之所以护念,龙天之所以帮助,是为帮助众生。因为你帮助众生,与诸佛菩萨、龙天善神志同道合,你所想、所做的,正是诸佛菩萨、龙天善神所想、所做的,他怎么会不帮助?我们今天听到有人要做一桩好事,这件事正是我想做的,他真做了,我们立刻欢喜、乐意的主动去帮忙。发心替佛菩萨普度众生,做佛菩萨的事业,这个人就是佛菩萨。我们今天发心了,做得不好,这是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也就是业障太重了。

【掌握良机】
佛菩萨慈悲,帮助我们有很好的修学环境、工作环境,这个机缘真正是千载难逢,百千万劫难遭遇,往往我们疏忽没重视,当面错过,这多可惜!要知道好的机缘很不容易遇到,遇到的时间往往很短促,所以有智慧之人,遇到之后赶紧抓住,决定不放松,利用这个机会成就自己,利益众生。古今中外,世出世间凡是有成就之人,仔细去观察,都是掌握机会;凡是失败之人,都是错失良机。由此可知,认识良机是智慧、学问,把握良机是真正的福报。

现前的时局,每个地区都动乱不安,这是以往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世尊在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我们现在能意识到,而且还是浊恶到了极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能遇到佛法,还能有一个良好的修学环境,这是无量劫修来的福报。世间许多真正想修行之人,找不到修学环境。真用功,没有修学环境,是缘不足;有修学环境,不肯用功,是善根、福德不够。《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有因缘,但是善根、福德不够。信愿的力量不强是善根不足,不肯真干是福德不够,这样的人纵然遇到因缘,这一生还是空过。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亲近李炳南老居士的有几十万人,有几个人成就?李老师常说,一万人当中,真正能成就的二、三人而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一定要把握机会。而且一定要认清楚,这一生不能成就,不免长劫轮回。下次再想遇到这个机会,不是来生,不是后世,恐怕要多生多劫之后,所以大声闻、大菩萨对于机缘非常珍惜。若我们不是常常读经,看到佛菩萨对于机缘如此重视,说老实话,我们当面错过,也不在意。以为这些机会常在,今天偷懒没有关系,还有明天;今年放逸也没有关系,还有明年。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就是业障现前;不仅是业障,是魔障现前。明天还有这个机会吗?明年还有这个机会吗?靠不住!

现在世界动乱不安,好日子不多,更应该把握机会,用功努力修学。经论所说的「生死事大」、「人命无常」、「国土危脆」,这都是真实话,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警觉。

今天世间人对名闻利养是分秒必争,我们也要有这种精神,分秒必争成就道业、利益众生。众生有zai 难,众生得不到真实利益,是我们没有修好,责任一定要归咎到自己,是自己愚昧无知,不能依教奉行,不肯真干,将来前途可悲。前途在哪里?在三恶道,不是三善道!我们要是不能把握时光、机缘,空过了,那是多么可惜!不但是一生当中最可惜的事,可以说是无量劫来最可惜的事,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可惜了。希望同修们要有这种认知、警觉,一定要认真努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能成就。《弥陀经》上讲得很好,「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利根的人一天能成就,钝根的人七天也能成就,我们要有这种精神、毅力来干。

凡夫也懂得行善积德,但是不能归体,这叫修善,是善德,不叫功德。善德的果报是人天,感得人天福报。如果他三业造作能归体,这是功德。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能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不一样。所以,这一字之差,我们不能不知。  

四德有四种,是随缘妙行、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四德一展开是万德,佛家常讲万德万能,万德万能归纳就是这四大类,四大类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德行。这就是摄用归体,体就是这四德。

这四德我们要怎么做法?从《弟子规》入门,《弟子规》给我们总结了一百一十三桩事,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你全都做到了,你的根就扎下去了。五戒十善自然生活中能落实了,你的身心就得到了佛法的净化和受用了!在现前这个社会,这个根就能带给你一生的幸福美满,一点都不假。这一百一十三条,条条都是活的,只要你真正去做,你自然就有悟处,你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自然就合规矩,合规矩就是威仪有则。无论在什么境况之下,佛家讲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都能运用得非常如法。你真正能做到,外面的态度柔和,里面的心地真诚,真诚心柔和态度,没有一样事情不圆满成就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