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菩提心真发了,你再苦、再劳累你没有感觉  

菩提心真发了,你再苦、再劳累你没有感觉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第24集(净空法师)

    下面这一段,「失修善法名魔业」,我们看念老的註解。「又诸经之王」,这是《华严经》上的,「《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如果没有菩提心,也就是说,没有真正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念头,你行一切善法叫魔业。为什么是魔业?不为一切众生,一定是为名闻利养,他为这个发心。为名闻利养出不了六道轮迴,这就叫魔,不是别的魔,你没有办法出离轮迴。只有我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自己一无所求,六道就没有办法拘束你,你自自然然就超越了。不但超越六道,还超越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没发菩提心。大乘经里面常讲,阿罗汉没发菩提心。阿罗汉也很了不起,但他度众生,他喜欢你,他度你,他不喜欢你不理你。跟菩萨不一样,菩萨没有分别,他有分别,他高兴就帮你,不高兴他不帮你。也很有慈悲心,你求他,他帮你,你不求他,他不主动帮助你。不像菩萨,菩萨看到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请他就来了,主动来帮助你,不一样。所以量大福大,佛的量最大。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没有菩提心,为什么?起心动念没放下,他出不了十法界。起心动念放下了,这叫真正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提心一发,人就到这个层次,这个层次超越十法界。所以菩提心一发,他到哪里去往生?到实报土。如果不是念佛到极乐世界,他到华藏世界去,毘卢遮那的实报庄严土,一般都到那边去。那边的老师是毘卢遮那如来,帮助如来的两位助手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的,是观音跟势至。 

     可见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也真的不容易发,为什么?没有自己只有别人。菩提心真发了,你再苦、再劳累你没有感觉,为什么?没有想到有自己。想到有自己,自己才会累;你没有想到自己,做了二十四个小时工作,谁做的?没有人做,所以他不累。这就是以心控物。你心里头有我,我到时候饿了,我到时候累了;无我,谁饿了、谁累了?没有。大乘佛法里面,头一个就教导我们把身见捨掉,不要执着这个身是我。这身是什么?这身是个工具,好比一辆车,这个身是车。我是什么?我是驾驶的这个人。我不是这个车,车不是我,可是我跟车有关系,我要用它,它不是我。如果你有这种想法,你工作时间再长不会感觉得辛苦,不会累。而且愈做愈有精神,精力充沛,这就说到念力不可思议。  

   所以菩提心不能忘掉,不能失去。忘掉是什么?对已经发菩提心,忘掉了,那不是真发;失去,是没发菩提心。没发的要发,发了之后不能忘掉,那你修诸善法全是功德。如果没有菩提心,修诸善法,这里面果报差别非常之多。因为人的心念不一样,有人为名,有人为利,名利里面就非常复杂,为求得名利,有人用正当手段,那是人天福报;如果用不正常的手段,果报在三途,差别太大了。这个里面有因果的定律,任何一个人没有办法违逆因果,这逃不掉。古谚语有所谓「因果不饶人」,善有善果,恶有恶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从你自性里求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我在刚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你想学佛先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对释迦佛一无了解,你就无从学起。这个话讲得,我听得很欢喜,他叫我看,我看第一部书,就是《释迦方志》、《释迦谱》,唐朝人写的,都是佛经里面讲释迦牟尼佛一生事迹的故事,编辑成一本。我们对释迦牟尼佛认识了,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教育家,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佛陀是教育,不是宗教,但是现在它变成宗教了。你也不能不承认,它是宗教。所以现在在这个世间,我的看法,有六种不同的佛教,现在在我们这个社会。释迦牟尼佛传统教育的佛教,佛教是教育,很少很少了,很少见。在中国古代很多,大概在乾隆以前,佛教还是教育,往后慢慢就变质了,这个历史不能不知道。所以现在有宗教教育,宗教的佛教,在近代还出现了几个,就是学术的宗教。你看很多大学哲学系里面,用佛经,开佛经哲学这一门课程,我在早年还教过五年,变成学术,变成知识,这不是真正的佛教。近代的时候,晚近,我发现了,有观光旅游的佛教,还有企业,好像开连锁店一样,企业的佛教。最后一种,邪教的佛教,六种。
  
  我们今天学佛,你学哪一种佛?这不能不清楚。释迦牟尼佛真正传下来的,那就是经典。完全学习经典,这是释迦牟尼佛祖传的,世代相传。怎么知道?你看古大德作的这些批注,这就是代代相传。所以我们肯定佛教是教学,与其它的不相干。这我们首先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不要把路走错了。这是最初方东美先生跟章嘉大师指我这一条道路。方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在经典里面,一定到经典里面去找,你就找到了。章嘉大师是干脆就教给我,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学佛人的好榜样,正确,这没话说。我们认识佛教的本质。佛教它讲的是什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说一句话,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经的术语叫诸法实相,《般若经》上说的,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科学是研究真相的,哲学也是研究真相的。
  
  我初学佛,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是哲学,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样入门的。我受方老师的影响三年,就是完全用哲学来看佛法。会有问题,因为它里面讲天地鬼神,这一部分怎么办?这一部分就叫它做迷信。它有哲学,它有迷信,把它分两部分。哲学这一部分,我们好好的来学习它,迷信的不要理它。大概就像一般学宗教的,让他们去学的。学三年,以后愈学,觉得不对劲,方先生自己晚年也转过来了,他的境界也逐步提升。我跟他的时候,他还很年轻,还不到五十岁,四十多岁。晚年的时候他没有再提这些话,肯定了。我们原先以为最高哲学,那是佛法的门面,看到门面,里面没看到。他说的迷信那里头是登堂入室,愈走愈妙。难得今天科学证实了一部分,只是证实了一部分。这一部分是物理的一部分,心理的那一部分还没有证得。但是心理是物理的基础,这是近代科学家发现的,没有心理就根本没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从心理变现出来的,而且心跟物永远不能分离。从最原始的,它就结合成一体,这是现在物理学家承认了。但是心理从哪里来的,还搞不清楚,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在佛法里头有,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地方,我们要记住,最重要的一句话,「一心信乐念佛,当得无量之福」,这句话重要。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佛门里头求;实实在在不是佛门,是从你自性里面求。《华严经》讲得那么明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相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福报。无量的福报,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你的能力万德万能。宗教里头赞美上帝,万德万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是什么?是你的自性。只要你把障碍放下了,《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是你的障碍,一般大乘教里面讲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些东西一放下就恢复,恢复你自性里头本有的智慧德能、德相。
  
  「永当远离三途之厄」,三途的苦报永远离开了,再不会到这个里面去了。三途里面的众生,如果跟你有缘,求你去帮助他,你去不去?去。虽去,你不受他的苦报,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业因,有因才会感受到苦报,你没有这个业因。你去是菩萨现身,到里面去救拔他们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能现什么身,你有这么大的本事。他们需要用什么方法,你就用什么方法,活活泼泼,自己没起心动念。众生有感,你自然就有应,这个应就是反应。所以遍法界现身,遍法界说法,你没有起心、没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着。释迦佛当年在印度示现,就是这样的。


  佛跟大家讲经,特别是大单元的,像《华严》、《般若》、《方等》、《大集》、《宝积》这大单元的,佛没有讲稿,没有起个大纲,没有,随便说的。记录出来,那么样有层次、有条理,他的思想体系,表达的语言、章法,那么样的严整,你一丝毫的毛病都挑不出来。那是什么?那叫性德,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于是乎我们就明白了,学佛的目的在哪里、怎么学法?学佛一定要见性。实在见不了怎么办?见不了,就求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先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会下明心见性。我们得依靠一个好老师,我们要依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极乐世界是最好的学习环境。不能不去!要不去,那你这一生就大错特错了。干什么样的错事,五逆十恶都是小错,不知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是大错。为什么?五逆十恶只要回过头来,真正忏悔念佛,统统能往生,那是小错。没有一个人不能到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可能是一生圆满成佛,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坚定的信心,不改变的信心,这一生决定成就。自己真修真干,你修学的功德就能保佑一个地方的安全,就能化解这个地方的一些zai 难,为什么不干?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