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金刚经》是为发大心的人讲的

《金刚经》是为发大心的人讲的


佛说的经,针对的对象是不同的。《华严经》是佛在母胎时,为八地菩萨境界的说。《地藏经》是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讲末法时代众生修持的。佛说三乘法,声闻、缘觉、菩萨。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说不同的法。所有的法,都是入大乘为本。那《金刚经》,是佛为大发心的众生讲的。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一定要受持这部经。
  

佛经的开始,须菩提尊者就问:“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你想,这部经的开头就告诉各位,这部经是给发无上菩提心的人启问的。只有发大心,才需要受持这部经。
  

这部经讲的许多福德问题。佛常常用恒河沙七宝布施的福德来比喻。许多人一看,念《金刚经》福德居然比恒河沙七宝布施的功德还要大无数倍。就觉得念《金刚经》就好了。不要做善事,这也是不懂得《金刚经》的道理。这个功德,是相对发起无上菩提心的人来讲的。一个人发起无上菩提心,做了无量无边的善事后,却能了知《金刚经》的道理,这个人福报才大。如果无上菩提心没有发起,福报也不想培,这也是无法了知《金刚经》的空性般若的。
 

 许多人住深山,没有发起无上菩提心的,只为了自己了生脱死。佛说,这类的众生,叫做焦芽败种,自了汉。这就是只知道性空,而不知道缘起。有的人念了《金刚经》后,就有口头禅,觉得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就什么事都不做。这也是对《金刚经》的误解。
 

 了知有为法是梦幻泡影,但仍然要努力的去做。这才是空性的般若智慧。那些努力做善事,布施的人,福报很大,但因为福报大的缘故,往往执着于所做的善事。一执着于所做的善事,就得不到解脱了。那《金刚经》,破除了善事的执着后,就解脱了。
 

 可以说,《金刚经》带有一种高贵性。这个经,只有发起无上菩提心的人,才能明白。后来佛又说,“《金刚经》是为发大乘者说,发无上乘者说……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受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脱。”
 

 如果着相了,就难以和《金刚经》感应,得到《金刚经》的加持。天人为什么最喜欢听,天人都是福报大,智慧广的,因为福报太大了,他也会执着,会痛苦。《金刚经》就可以解脱天人的痛苦,而转增天福。

《金刚经》是破一切相,扫一切法。年轻的佛子,建议多念《金刚经》。古来修禅宗的,为何能如此洒脱,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和《金刚经》有很大关系。
 

 《金刚经》说:“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这句话很关键。你看,佛说,凡夫之人,贪着什么?贪着一合相。
  

比如说家庭是一合相,大家因缘和合在一起,扮演不同角色。但凡夫之人就贪着,在修行路上,往往容易障碍。《华严经》说,菩萨在家,但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学佛的人,最好不要障碍到对方,假设你生病了,家人为你团团转,你就障碍到家人了。古人讲,个人生死个人了,谁也替代不了。众生为一合相而执着。
 

 比如事业,也是一合相。事业做的再大,也是和合的。但众生就会执着这个和合。比如一百万,他一定能值得一百万吗?如果流落到荒岛上,只有你一个人,这个钱能起作用吗?不能起作用,因为失去了和合的条件。没有人交易,钱自然失去作用。只有在交易时,钱才起了作用。如果通货膨胀时,那一百万可能买不到一百斤米。这也是和合。
  

佛陀悟道后,发觉世界都是缘起性空,和合而成。法不孤起,任何一个事情都无法孤立存在,都需要具足各种各样的因缘。哪怕一朵花的绽放,也需要阳光,土壤,空气,温度。当上一国之君,也需要因缘和合。这些都是和合而成,既然是因缘和合而成,就会因缘消失而灭。就像花,到了最旺盛的时候,就慢慢枯萎了。也就消失了。消失后,要等待下一个因缘和合的开始。
 

 能明白一合相,就会放下傲慢心,无论事业做的多达,个人多成就,这些都是和合的,一合相。没有什么骄傲的。这样免去了贪着,事业成功后,若想着事业要久住万年,一但风吹草动就受不了,这就是不明白一合相的道理.佛陀如此神通广大,但仍然给预言自己的教法会慢慢衰败,出现了末法,灭法时期。但是灭法过后,慢慢的,仍然会出现正法。佛陀只是静观这个世界的因缘,而不发表任何的意见。
  
很多人对修行抱着很大的羡慕。这个羡慕是一种执着,或者说羡慕是一种情绪,凡是情绪产生的,都无法持久。比如爱一个人,恨一个人,也是情绪,都是无法持久的。很多人羡慕暮鼓晨钟的生活,真的一直过暮鼓晨钟,估计又没有新鲜感。没有新鲜感,就会痛苦,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深山老林呆一段时间,估计几天有受不了清净,跑出来了。所以要平常,达到平常,就修成就了。
  

祖师大德说,平常心是道。心不平常,是无法持久的。在俗世待久了,厌烦了,就想去寺院清净,觉得清净好。但是清净久了,就想去世俗混一混。不要对清净抱着幻想,抱着羡慕。真的是修行人,是不会感知到自己是修行人,这时他就成就了。
  

你想,现在人学佛的,实在累,我看到许多,越学佛,眉头锁得越紧。就是太把修行当成一回事,结果佛也没有学佛,倒是变得畏畏缩缩。你想想看,当你太把吃饭当成一回事,有的人说,吃素就要吃五个颜色的菜系才能健康。如果天天纠结五个颜色,吃饭也是累人的事情。要怎么样才不累?肚子饿了,就吃。这样子就解脱了。就像修行,想修行就修行,当成吃饭一样平常。这样内心就自在了。
  

比如说,现在社会大家说道苦行,就很佩服,觉得是真正的修行人,越是躲在山林中,寂静一生的,越是受到追捧。而对于积极入世弘法的,多多少少都遭到非议。《法华经》上,迦叶尊者就忏悔:“以为寂静山林,林泉树下,就是解脱。却不知道佛菩萨的游戏神通,示现诸佛国土。是我等的错误,不是世尊没有教导。”我们所以羡慕苦行,是因为我们做不到,如果因为羡慕而去修苦行,这个苦行是修不久。
  

内心要觉悟,要平等,不要对修行,诵经,抱着马上很快得福发财幻想。不要羡慕修行,修行是平常事。如果应羡慕而进入修行,那修行是持续不久的。好比结婚,抱着幻想进入婚姻的,都会很痛苦。只有平常心,才不会痛苦。幻想就会导致痛苦。
  

修行也好,在家也好,都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已。习惯了,也就平常了。只是众生发心不同而已。要发大心,是佛陀的教诲。至于想要什么要的习惯,就看个人的因缘了。

转自:福安观音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