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这是重要到极处的修行

这是重要到极处的修行



大家最近在《广论》中士道里学了死心,也就是死时的心理状态,不知你们作何感想,我觉得非常可怕;想想身边很多人一辈子念佛,最后是不是都往生呢?未必吧。我们平时的心念非常非常的关键,心是不是时时都是利他呢?利他心是有,不过非常少,那死的时候往生净土的把握一点都没有,只有往恶道堕落的把握。大家修四加行的时候一定要念兹再兹,该观想要观想,哪怕慢一些,但是我们的心念一定是在善法上面,否则积累的只是数字而不是功德。千万要把心提起来,时时刻刻保持正知正念,这是重要到极处的修行啊!

无论我们行善还是造恶都是自己的一颗心,先有内在善或恶的心念才会引发外在的行为,可能平时我们没有多长时间去观察自己的内心,或是因为往昔以来的世俗习气,我们会有太多世俗间的聪明,一直以来头脑里面总会想着自己的某种利益得失,也许有的时候我们根本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世俗习气,如希望别人都来赞叹我,围绕我,听我的吩咐、听我的话,希望我的师父天天来夸奖我、对我比其他的人特别一些等等,这些都可以用“世间八风”这个词语形容。

  大家现在对上师有强烈的信心,对佛法也有浓厚的兴趣,这说明大家的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出离心的,会厌恶世俗间的某种或者几种状态,出离心是与世俗心相对的,但我们的出离心还是不够格,不足量,世俗心还很强盛,这一点自己要好好努力断除。

  世俗心有什么危害呢?首先,在世俗心下会造业。我们学佛后,皈依了上师,寺院是佛菩萨的道场,大家共修的地方也是坛城,自己有世俗心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破坏同修、道友,也许自己还会觉得自己的某种行为很有道理。判断一个行为善恶的大小,除自己的发心外,还看行为指向的对象是什么?而我们现在天天在佛菩萨的道场中,做善事果报会大,造业的后果也严重,所以自己一定要小心。

  其次,世俗心能够遮盖住自己的平等心和慈悲心,同时很容易生起嗔恨心,因为自己被世间八风所束缚,对自己渴望得到的利益会费心去谋划,那么对我们有帮助的人,我们就会赞扬;对我们没有帮助的人,就不会理会;要是存在着使我们的利益不能得到的人,就去排挤。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会摒弃平等心、失去慈悲心、产生嗔恨心。

  第三,世俗心会影响自己善心的增长,我们进入佛门后,务必要牢记一点:不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都不能让自己的善心减退,我们想要得到世间的福报,都是因为在自己善心下做善事所感得到的善果,如果自己追求出世间的解脱、成佛,或是求往生,更需要大量的善业资粮,自己没有善业资粮,是无法获得出世间的利益的。

  其实有的时候,当我们去做善事或是做殊胜的事业的时候,会有各种的逆缘和违缘,外境的困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住自己的心境,突破自己内心的局限。恶缘和违缘不是来破坏我们做的事情,而主要是引发我们的嗔恨心。嗔恨心的危害极大,它能够使自己的善心退失。表面上看,我们所做的善事被破坏了或是自己的修行被阻碍了,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现阶段的德行不够,修行不够,或是这件事情的因缘条件不具足,但自己一定要在恶缘和逆境当中,降服嗔恨心,培养慈悲心。如何去做呢?除去自己的世俗心,不断去增长出离心。如果出离心够量,嗔恨心自然降服;如果慈悲心够量,嗔恨心自会消融。

  其实世间的一切人和事都是过眼云烟,最终我们不能带走谁,也不能带走任何东西,名闻利养带不走、权势地位带不走、钱财声誉带不走,没有一样可以带走,但是自己一生当中所造的善业或恶业,想不带走也不行,它们会紧紧地跟随着我们的。所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在生命还能够自己掌控的时候,尽力去恶行善才是最对得起自己的事情。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是毫无意义的修行。我们列举其中四个:

第一、不能对治四根本烦恼和我执的法,就像把斧头和树干捆在一起,毫无意义。

四根本烦恼就是贪、嗔、痴、邪见,就像是树干。斧头是用来砍树的,如果与树干捆在一起不能发挥斧头的作用,反倒保护了树干,那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不能对治烦恼的窍诀,就像病人拿着药却不服用,毫无意义。

窍诀是用来对治我执烦恼的。得到窍诀却不去对治我执,就像一个病人不停地喊:“哎呀我难受啊!不舒服啊!医生救救我吧……”。医生赶紧给他开了药,但病人却把药放在桌上不去服用,这样有意义吗?

第三、见闻虽广身心却流入凡俗,就像医生自染恶症,毫无意义。

有些人佛法知识非常渊博,但做人的素质却没有相应提高,更谈不上断烦恼、开智慧、生起菩提心,这就是流入凡俗的意思。

犹如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自己感染了疾病却束手无策,那他的医术有什么意义呢?修行也是这样,虽然学了很多法教,接了很多高深的大法,但身心却流入凡俗。如果脾气越来越坏、私心越来越重、我执越来越强,这样的修行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窍诀很丰富但不去实修,就像富翁丢失了宝库的钥匙,毫无意义。

虽然学了很多法,但是我执烦恼却没有任何减少,依然自以为是、非常看重自己,觉得自己比谁都重要,这样的修行只会在轮回里越陷越深。就像一位富翁弄丢了宝库的钥匙,珍宝再多也无法享用,只能过着挨冻受饿、穷困潦倒的日子。

修行的意义就是要破除我执烦恼。通过修行我们的脾气变得好了、心宽广了、同情心增强了、智慧提高了,这就说明我们的修行有效果。如果我们念了很多经、持了很多咒、磕了很多头,别人批评一句立马不高兴甚至发脾气,感觉修得越久越是和他人合不来,看别人很烦恼,别人看到我们也很烦恼。如果变成了这样的人,修行就有点中毒了。中毒是很难治疗的,医生会对我们说:“唉,这个病没有办法了,I’m sorry!”佛菩萨和大成就者们虽然都很慈悲,但如果我们中毒已经很深了,他们也会对我们说:“I’m sorry!”所以尽量不要中毒。

修行就是要减少烦恼、降伏我执,就如同治病需要对症下药。所修的法是否如法,完全取决于烦恼和我执是否减少和被降伏。就好像一杆秤,一头是我执,一头是修行。我执降低了,修行就如法了;我执提高了,修行就不如法了。又好像鉴定一种药物是否对症治疗一样,如果修了一个法,我执减轻了那就说明对症下药了;如果修法之后,我执没什么变化甚至增强了,那就说明没有对症下药。

给大家讲一个噶当派创立者仲郭巴大师的故事:仲敦巴大师有他心通,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弟子正在绕塔,但弟子的内心却还纠缠于对此生的贪执。于是,仲敦巴大师对弟子说:“绕塔不错,但你不想真正的修行。”弟子一听赶紧换了另一种修行方式,开始诵经。大师见到了又说:“诵经也不错,但你不想真正的修行。”弟子只好放下经典,又开始打坐。大师又说到:“禅修也不错,但你不想真正的修行。”无奈之下弟子只好问:“上师,真正的修行是什么?”大师说:“真正的修行是断除对此生的贪执。”

一个修行人如果没有断除对此生的贪执,对来生的享乐还有所企盼,说明没有生起出离心,我执烦恼更是无法断除,那么绕塔、诵经、禅修也没什么意义,哪怕修了大圆满、大手印的法对于解脱也是毫不相干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陀说:

  三界六道的变化,像秋天的云一样变幻无常;

  众生的生死,像舞台上的表演一样短暂;

  众生的苦乐,像流水一样流转不息……

  佛陀拥有无量智慧,洞悉万物一切变化,而我们凡夫则只能看到事物比较粗大的变化,很难看到细节并发现微小的变化。比如你的朋友问你:“我胖了吗?”如果你们许久未见,就可以看出她是否胖了;如果你经常和她在一起,则看不出她的变化。

  我们站在桥上,看桥下的流水,会觉得流水跟去年一样,没什么变化,颜色、水流、乃至声音都和去年相同。但如果我们往水里抛下一朵花,就会发现花朵随着流水迅速逝去;如果是去年抛下的,今年这朵花可能已经到了大海了。今年的流水早已不是去年的,现在的流水也不是刚才的。

  万事万物皆如此,刹那之间都在改变,我们这一秒钟看到的事物,下一秒实际上已经改变,但因为这些改变是相续的,所以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众生很难觉察到人、事物、环境的瞬息万变,再加上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没有观想无常的训练,所以体会不到无常的可怕,于是一直执著,招致轮回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够看出无常的变化,对修行就会有极大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在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对轮回产生了很强的出离心,于是就去找佛陀出家。在去找佛陀的路上,她经过了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溪水中看到了自己美丽的面容,于是就想:“我现在这么年轻漂亮,为什么要出家呢?”她看着自己如花的美貌,出家的念头就退失了,于是就开始往回走。

  这时,佛陀已经察觉到这件事,他知道漂亮女人成就的因缘就快成熟,于是很善巧地示现神通去度化她——佛陀变成了一个比女人漂亮万倍的美人,在路上等着她。漂亮女人遇到了佛陀化身的美人,心中大吃一惊,本以为自己已经很美,没想到世上还有比自己更美之人,于是就和她攀谈起来。谈了一会儿,佛陀变的美人说:“我有点累了,可不可以枕着你的腿休息一下?”漂亮女人自然同意。

  于是,美人枕着她的腿,闭目休息……没多久,佛陀变的美人忽然开始迅速衰老——头发变白,皮肤变粗糙,脸上布满皱纹,身体发出臭味,倾城美貌一下子变得不堪入目。漂亮女人看到美人的变化,非常震惊,心想:“这个比我美丽万倍的女人老了以后都是这个样子,无常真是可怕啊!看来美貌不是永恒的,都会消失,最终变得如此丑陋,我也不会幸免……”于是,漂亮女人出家的愿望又重新产生,而且比先前更坚定、更强烈,最终她找到了佛陀,出了家,证得了阿罗汉。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会无常是多么的重要。漂亮女人本来有出家成就的种子,但美貌成了她的障碍。第一次想出家时,她是怀着一些傲慢心的,当她看到佛陀化现的美人后,傲慢心就减轻了些,又看到佛陀示现的衰老丑陋的无常变化后,她终于生起了出家修行的坚定决心。

  虽然我们凡夫不能像漂亮女人一样,在佛陀的帮助下觉察到当下的无常变化,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身边的生活,也能有所体会。如果相隔几十年,我们忽然与儿时的玩伴重逢,他已经满脸皱纹、头发花白,那种心情是多么的伤感;如果我们看看四周的景物,回忆一下十年前它们的样子,会多么的怅然若失;再看看我们自己,皱纹越来越多,体力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迟缓;有一天,当我们照镜子时,会突然发现鬓角冒出了几根白发……

  用心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每时每刻都在衰老,谁也逃不出死亡宿命,万事万物也都在无常中一去不返。当我们能够深刻体悟无常的时候,出离轮回的愿望也就会日益强烈,从而推动我们坚定地走上解脱之路。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在生活中、在行住坐卧的任何一刻,无论是休闲时刻,还是在开车、浏览网页的时候,都要保持觉知,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一发现烦恼生起,就要马上、强力地予以对治。

  现代许多人误以为佛教强调的就是放松,例如谈到禅修,就会认为放松就好,慢慢佛教好像变成了一种心灵的按摩。但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修心的教法,它是一种强力矫正自心的法门。为什么要说是强力的矫正?因为修心要对治的,是我们积习已久的烦恼恶习,要改掉这些坏习惯并非易事,过程甚至是会很痛苦、挣扎的。但这就是修心法门的目的,因此它不就是一种放轻松而已。

  而且当我们在练习修心时,应该是要有计划地进行,按部就班地好好持续练习,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放任自心不管,随意想修才修的话,你会发现到最后,自己已经完全无法掌控这颗心了,它已经彻底地被宠坏。有句话说:「外相如同精通骗术的骗子,我们的心如同单纯的孩童。」很容易受外在的各种显相所迷惑、欺骗。因此我们应该要好好地守护自心,如同偈文所说:「一举一动观自心」。

  过去噶当派的祖师,他们会把修心的练习当成像是游戏一般,例如黑白石头的修心练习,不就像是一种游戏一样吗?当然我们很难为了做这样的修心练习,而随身携带许多白石头或黑石头。(译注:当时噶当派祖师们是这样的:若起了一个恶念,就放一颗黑石头,若起一个善念,就放一颗白石。)

  重点是这样一种游戏的概念,就像是玩游戏很注重输赢,你会用尽各种手段要赢;同样地,我们也应该把修心当成一种游戏,尽量去尝试各种方法,战胜自己的烦恼。因此仅仅是在一旁祈祷是毫无用处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