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智度论》中的十善道

6.菩萨应语众生:

一、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自得度,复能度脱众生!

二、「度脱众生」者,菩萨自乘大乘得度,以三乘随众生所应度而度之,既自利益,复利益他人。

三、「利益他」者,既自作佛而以三乘度脱众生。若菩萨能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者,从初发心终不堕三恶道,常作转轮圣王者。

7.菩萨多生欲界。何以故?

一、以无色界中无形故,不可教化;

二、色界中多味着禅定乐,无厌恶心故难化;

三、亦不生欲天,所以者何?着妙五欲多故难化。

四、在人中,世世以四事摄众生故,作转轮圣王。

《大智度论》法语辑要—四海涛辑

1.众生以不如意事故瞋:若以求物不如意故瞋,人不称意故瞋。菩萨住檀(波罗蜜)中,随其意而给足之。

2.菩萨以如意珠施之,则使人皆称意;珠之威德故,人无瞋者。如行者入慈三昧故,人无瞋者。

3.菩萨从初发意已来,檀波罗蜜是善法因缘,是中无分别是施者、是受者,性空故。用是檀波罗蜜能自利益,亦能利益众生,从生死拔出,令得涅槃。是诸善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

4.若自无智慧,何能利人?以是故,先自得无所着,然后教人。

◎《十住毗婆沙论》

1.世间有常言,家不生恶子;但能成己利,不能利于人。若生于善子,能利于人者;是则如满月,照明于其家。

2.有诸福德人,以种种因缘;饶益如大海,又亦如大地。无求于世间,以慈愍故住;此人生为贵,寿命第一最。

3.悲心于众生者,成就悲故名为悲者。何谓为悲?悼愍众生,救济苦难,信解诸上法者,于诸佛法信力通达。发愿我得自度已当度众生者,一切诸法愿为其本,离愿则不成,是故发愿。

4.问曰:何故不言我当度众生,而言自得度已当度众生?答曰:自未得度,不能度彼。如人自没淤泥,何能拯拔余人?又如为水所漂,不能济溺!是故说「我度已,当度彼」。

5.如说:若人自度畏,能度归依者;自未度疑悔,何能度所归。若人自不善,不能令人善;若不自寂灭,安能令人寂。

6.是故先自善寂而后化人,又如《法句偈》说:若能自安身,在于善处者;然后安余人,自同于所利。

7.凡物皆先自利后能利人。何以故?如说:若自成己利,乃能利于彼;自舍欲利他,失利后忧悔。是故说自度已当度众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