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念佛的29种利益(下)

念佛的29种利益(下)


念佛的29种利益(下)




十九、念佛二圣为友


第十九,念佛二圣为友。《观经》讲了观佛三昧,也讲了念佛三昧,到最后结束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独独赞叹念佛人,说: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圣友。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这一段,善导大师的解释跟一般法师的解释有所不同。一般的人在这里对于念佛的解释比较含混笼统,认为观佛也是念佛,观阿弥陀佛也是念佛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说法也有道理。那么,这里的「若念佛者」到底是指观佛还是指口称佛的名号呢?还是两种都包括呢?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边解释这段文说:

从「若念佛者」,
下至「生诸佛家」以来,
正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
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善导大师的思想,这一部《观经》有两种三昧: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而在这里说:「显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是讲念佛的。

「念佛三昧」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我们本身行持达到三昧定境──正受,是所谓自己证入三昧;第二种是指我们虽然没有证入三昧定境,我们只要常行念佛,就叫做「行念佛三昧」,也叫做「念佛三昧的行法」,叫「口称三昧」。你这样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因为《观经》里的两种三昧是给行人因地修行的,未必说一定达得到,只要专修念佛,就称为「念佛三昧」。

善导大师分成五节来解释:

一、明专念弥陀佛名。

所谓「若念佛者」,「念佛」两个字,善导大师就解释为「专念弥陀佛名」。《观经》虽然讲了很多法门,到最后释迦牟尼佛来赞叹,就独独赞叹念佛、念佛之人。所以,善导大师把这里的「念佛」解释为「专念弥陀佛名」。

二、明指赞能念之人。

「指」是指明、特指;「赞」是赞叹。释迦牟尼佛特指而赞叹能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能念之人」,就是指信愿具足,愿生净土,专持佛名,所谓「若念佛者」。

三、明若能相续念佛者,
此人甚为稀有,
更无物可以方之,
故引芬陀利为喻。

「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善导大师解释这一句,「当知此人」是指这个相续念佛的人。所以,善导大师的思想总是说要相续念佛、念念相续、念念不舍。

「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大家出去看,也是这样的。六道众生无量无边,人道众生就少之又少;人道众生为数也不少,能够信佛的人少之又少;信佛众生为数也不少,绝大多数都求世间的平安利乐,能求生死解脱的人少之又少;在求生死解脱的人当中,修行种种法门的为数也不少,能够求生净土的只是一部分;在求生净土的人当中,大多数还是在那里杂行杂修,能够专修念佛的少之又少;专修念佛或许念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改转法门了,又复不少;那么,从一开始就能专修念佛,直到命终信愿不改、信心不疑、信顺不违逆,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这样的人,个个都往生。所以,善导和尚说「若能相续念佛者,此人甚为稀有」。我们可以看一看、访一访,确实能够落实老实念佛、相续念佛,一句佛号能够直取西方报土,这个是非常殊胜。

「更无物可以方之」:世间再也找不到恰当的比喻来比喻他,「方」就是比喻;「无物」就是找不到东西来比喻这个甚为稀少的人——念佛人,所以释迦牟尼佛呢:

「故引芬陀利为喻」:释迦牟尼佛赞叹这个人说:「若念佛者,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引用「芬陀利华」来比喻、赞叹他。芬陀利华是什么花呢?芬陀利华就是大白莲花,所谓「千叶白莲」,非常殊胜、尊贵、稀有,洁白、芳香、微妙香洁。《涅盘经》赞叹释迦牟尼佛称为「大芬陀利」,赞叹佛以「芬陀利」来赞叹,而释迦牟尼佛把这种尊贵的比喻和赞叹用在我们念佛人的身上。所以说,谁是「善男子」呢?念佛的人就是善男子。善男子已不足以赞叹了,说:「念佛人,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稀有、难得、芬香、洁白、清净、无染,决定往生西方净土成佛,这样的赞叹。

善导大师底下又接着来说明:

言芬陀利者,
名人中好华,
亦名稀有华。

「芬陀利」是梵语的翻译,就是大白莲,「拘摩头华,芬陀利华」,经典里讲青莲花、白莲花等等,是稀有难得的妙花。

善导大师底下说:

亦名人中上上华,
亦名人中妙好华。

这个花称为「上上之华」、「妙好之华」。

底下善导大师又来赞叹念佛人,这个也是很尊贵,听起来我们顿时感觉身价倍增,「哎?我还是这样子啊!」看看:

若念佛者,
即是人中好人,
人中妙好人,
人中上上人,
人中稀有人,
人中最胜人也。

这叫做「五种嘉誉」,用五种殊胜的赞誉来说明我们念佛人:

念佛人是「人中好人」。那你不念佛,埋没世间,那就是人中的坏人了,不是好人了,歹了。

念佛人是「人中妙好人」,「好人」不足以形容,加一个「妙」字,「妙好人」,不是一般的好,不是世间的老好人,是「妙好人」。

「妙好人」还不足以形容,是「人中上上人」。我们虽然是下下根机、下下智,可是得「上上人」的赞叹,为什么称为「上上人」呢?决定能够出三界、生报土。所以,即使是世间的王候将相,世间的学者、智者,他们如果不念佛的话,还在三界之中。而我们念佛出离三界、究竟成佛。所以,无法形容了,称为「人中上上人」。那就不可以他的外相(「他长得不怎么样」)、也不可以他的地位(「他是乞丐,很卑贱」)、也不可以他的财产(「他这个人很贫穷」)、也不可以他的脑筋(「他这个人很愚痴」),虽然是一个愚痴者,能够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为「人中上上人」。

所以,大家这么听起来,我们念佛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跟世间的人不一样,世间的人是讲名利、财富,你有钱、有权势、有好名望,都尊这个称为上上人。念佛人把这一切都看破放下,视为弊屣,像一个破鞋一样,我们知道这些是有过患的,会让我们的心起染污,会让我们系缚在三界当中。所以,我们念佛人的志向高远,是向往着西方净土去成佛,才能够称为「上上之人」。所以,不在这方面跟世俗人相比。如果一个念佛的人还跟别人比吃、比喝、比穿、比钱财地位,这个心不入道,你这是没有道心,没有超越是世俗的观念。

所以,念佛的人,我们要往生西方净土,不愿再来沉沦。这样的人称为「上上之人」。

也不是比谁的学问大、谁读的书多,甚至比说:「看谁的腿子盘得好,一盘两个小时不下来。」一盘两个小时不下来,老太婆也想跟在后面学,盘了一段时间到医院去了,「哎哟,腿盘坏了!」──这个不勉强,能够盘腿在那里念佛,就盘腿,没有赞叹说「盘腿的人就是上上人」。他能盘就盘,你不能盘,你念佛是一样的,平等往生。不要学那个外相。有的人一看……,念佛他都忘记了,不知道念佛是上上之人、决定往生西方。不要在这里学这个外相,我们是各以我们的身份、我们的体能、我们的时间,我们一心向往净土,来老实念佛就好了。

第四说「人中稀有人」:念佛求生西方,稀有难得,殊胜可贵。不念佛的人,那就太多了,世间这样的人太多了,不是稀有难得啦!

第五说「人中最胜人也」:没有比念佛人更殊胜、更超胜的了。

这一段我们再念一遍:

若念佛者,
即是人中好人,
人中妙好人,
人中上上人,
人中稀有人,
人中最胜人也。

善导大师接下来解释《观经》经文: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解释这一句怎么解释呢?

四、明专念弥陀名者,
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
亦如亲友知识也。

专念弥陀名号的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时常跟随在我们后面,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叫「常随影护」。你看,影子和身体从来不分开,身体走到哪里,不可能摆脱影子。那么,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我们走到任何地方,祂们就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们。同时也说明祂们是暗中保护我们,虽然我们看不到,但是祂们跟在我们后面影护,秘密地保护我们。

「亦如亲友知识也」:就像好朋友、亲密的朋友一样,是我们的善知识、善亲友、善引导。因为我们念佛,蒙受阿弥陀佛光明摄护,观音、势至和阿弥陀佛一体不分开,阿弥陀佛来保护我们,观音、势至自然也来保护我们。

所以,大家有的人觉得说:「我佛堂里只供了一尊阿弥陀佛,如果往生的时候,是阿弥陀佛一佛来吗?观音、势至来不来呢?」

来不来?

(「来。」)

观音、势至会不会说「你当时没有供我,我就不去了」?

(「不会。」)

我们专供弥陀一佛、专拜弥陀一佛,临终的时候,观音、势至同时来迎接我们;来迎接我们,都是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给我们拿着宝莲花。

当然,我们佛堂里供西方三圣也是一样,只是不要觉得把三圣分开,「我单拜阿弥陀佛一佛不够,观世音拜几拜,大势至拜几拜」,这种心是不正确的。

也不是「我就拜阿弥陀佛一佛,观世音我不拜,大势至也不拜」,这个心也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西方三圣是一体,而以阿弥陀佛为主。

所以,善导大师称赞阿弥陀佛是「安乐能人」,「能」就是能令。极乐世界之所以能够以名字教化众生、度脱众生,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西方净土,所有一切的根源,来自于南无阿弥陀佛。这样,我们内心就有主、有从,观音、势至也是阿弥陀佛的侍从,就是有主、有次,成为一体。

下面善导大师解释「当坐道场,生诸佛家」,解释说:

明今生即蒙此益。

「今生」就是我们平生的时候;蒙受什么利益呢?平生我们念佛,蒙受五种嘉誉,就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蒙受这五种赞叹,芬陀利花的赞誉,这是一种利益。

第二种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如影随形地保护我们,这是第二种利益,所以讲:

今生即蒙此益,
舍命即入诸佛之家,
即净土是也。

我们命终之时,当即就往生到「诸佛之家」。「诸佛之家」就是指极乐净土,极乐净土不光是我们罪业凡夫往生的报土,而且是诸佛的本家,诸佛都以极乐国土作为祂们的家安住、安居,作为祂的本家,本源的地方,所以讲「舍命即入诸佛之家」,因为我们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到十方国土去礼敬诸佛,诸佛是以极乐净土作为祂们的家。

到彼长时闻法,
历事供养,
因圆果满,
道场之座岂赊。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生诸佛家」就是决定往生弥陀净土;「坐道场」就是说要成佛,在菩提树下成佛,就叫「坐道场」。

这里善导大师说「到彼长时闻法」,极乐世界其实也是超越时间的观念,只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会六道轮转,忽而人天,然后更长的时间在三恶道里边,闻法的机会非常少。一旦到达极乐净土,真正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了,所以是长时间地、没有懈倦地、常闻一切妙法,叫「长时闻法」,不像在莲花胎里边,有五百岁不见佛、不闻法、不能供养。念佛之人,没有这些障碍,能够长时闻法。

「历事供养」:供养诸菩萨,到十方净土供养诸佛,叫历事供养。

「因圆果满」:供养、闻法,这是示现菩萨因地的修行,菩萨的法式就是如此。所以在《无量寿经》里讲:在莲花胎里边,五百岁不见诸佛、不能闻法、不能历事供养,不知菩萨法式。菩萨应当做的、应当行的、应当教化众生的,在莲花里边不知道。那么,往生极乐报土的人呢,自然得到这一切利益。

「因圆果满,道场之座岂赊」:自然就能成佛了,因行圆满;因既然圆了,果就圆满了。

这一段其实有好几种利益。所以,我们念佛「二圣为友」,观音、势至做我们的好朋友。

有些老太太说:「哎呀,师父啊,我一个人很孤单啊,没有朋友,年纪老了。」

我说:「你有朋友啊!」

「谁呀?」

我说:「观世音哪!」

「啊?那么高啊!够不着啊!」

只要念佛,观音、势至来作我们的胜友。「胜友」是殊胜的朋友,不是我们世间的、一般的朋友。世间的朋友,或许有情有意──世间的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友啦,世间的人往往都是利益的结合,开一个公司啦,大家都是为了到这里来赚一点钱,往往因为经济的利益,后来又分道扬镖,当初之友,成为后来之仇,世间往往如此。甚至父子、夫妻、兄弟为了财产、为了名利地位反目成仇的都有。所以,世间之事变幻无常。

对于专念弥陀名号之人,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会不会变幻无常呢?

(「不会。」)

不会。祂们为我们的胜友,所谓「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二十、念佛菩萨相随

第二十,念佛菩萨相随。《观无量寿经》里说:

念佛之人,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
与观世音、大势至,
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无量寿佛化无数化佛,还有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经常到娑婆世界来看望我们,一天来看你一千遍,好不好?

(「好。」)

阿弥陀佛来看我们,说:「有病有恼否?身体健康否?家庭有什么困难吗?心里有哪里不舒服吗?众生安乐我安乐,众生苦恼我苦恼。」

晚上我们睡觉睡着了,祂也跑来被子揭开看看:「嗯!我这个念佛的小宝宝长得不错,信心在开发,念佛在进步,哎呀!他最近还有点业障,现在心里边有点动荡,我要加持他。」

世间苦恼正是我们的觉悟之本

最近两天总是有莲友对我说:「师父,我这个孩子生病了,请师父加持加持。」

我一听啊,心生惶恐,我说:「师父跟你一样,也是凡夫,不能加持,让阿弥陀佛加持!」

「哎,师父,你加持加持。」

我说:「把阿弥陀佛都抬出来了,还叫我加持啊?」

「师父啊,我生病了怎么办哪?这里疼、那里痒……」

「师父啊,我孩子啊,女儿啊、儿子啊,他们家庭生活有苦恼,身体生病啊,怎么办哪?」

听到大家这样讲,我非常希望能像释迦佛一样,马上有神通道力,有无量慈悲,能解除大家现前的苦恼。

可是,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苦恼凡夫,我也在为我的身体生病而苦恼着,我哪有办法告诉你呢?──办法也是有,就是念佛。

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苦恼,不堪常住啊!我们为什么要念佛?不是为了求身体好啊,身体好了,你就不想往生了。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活一百二十岁,身体健朗,还是无常。所以,这一切正是我们的觉悟之本,不要迷没在这里边。学佛念佛,就是痛切地感受到我们有种种的苦恼、不如意,所以我们才誓求离开这个地点,往生到无忧恼处。

所以,我说:「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跑到五浊恶世来啊!你既然来了,就没有办法了。我也一样啊!那我们怎么办呢?」像韦提希夫人一样,「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此阎浮提浊恶世也。」──「我不愿在这个世界呆了。」只要在这里呆,那就是苦恼的,恶人、恶声盈满,「愿我未来,不见恶人,不闻恶声」。所以,大家要有一刀两断的决心,厌舍这个娑婆世界,「我一心厌舍它,没有半点的安乐让我可以留恋的」。

当然,身为凡夫,身体有病恼、家庭有不如意,难免心里起种种的情绪,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要回想说:我今生不如人,身体也不如人,家庭也不如人,子女也不如人,自己也不如人,说明我过去业障比人家重。业障重就更要靠南无阿弥陀佛。「如来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我这个罪业众生。我在人世间找不到一点点温暖,太阳虽然炎热,但是温暖不了我这颗冰凉的心,唯有阿弥陀佛的光明让我感到温暖、让我感到欣慰、让我感到安乐!

所以,由自己的苦境而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苦苦恼恼、很苦涩的心里念出来的佛,是很法喜的!我们苦着脸念佛,也是很法喜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身是苦本

我们就是因为苦才念佛,哪里有那么欢欢喜喜、蹦蹦跳跳的?今天赚了一百万,明天又赚的更多,身体健康,子女孝顺,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什么都有,你叫他来念佛,拿鞭子打他,他都不念,拿铁链套他,他都不念──他被五欲六尘迷惑住了。

所以,善导大师不是讲嘛:六根、六尘、六识、五阴、四大就是贼,它在欺骗我们,「群贼诈亲」,我们就照顾它、体谅它、服侍它,一辈子就在为它奔忙、为它操心,结果最后它把我们拽到阎罗王那里去。

所以,现在看破它!

身是苦本。

老子也讲:「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为什么苦啊?因为有身。只要我们有这个色身存在,我们既然还是凡夫,怎么会说没有苦恼呢?

有人就问师父:「师父啊,你看我怎么搞的,怎么生病啦?」

我说:「你怎么能不生病?你又不是观世音菩萨,对不对?」

「师父啊,我念佛怎么还生病啊?」

「多亏你念佛了,你要不念佛,现在不知道到哪里了。」

我念佛怎么也出车祸?

前两天,有一位莲友跟我们法师讲:「我也是念佛的,我那天上街,怎么搞的,车把我给撞了,撞飞多远,腿上拉了这么长一条口子。我念佛怎么也出了车祸、给车撞了?」

法师就告诉他:「真亏你念佛了,如果你不念佛,老命都没有了。」

是你本来有这个定业,你的业力里边肯定有这一劫、有这个车祸,因为你念佛的缘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不能反过来怪罪说:「我念佛怎么也出了车祸?」那不念佛的人就不出车祸了?大街上很多啊!所以,那么大一个车祸,六七十岁老太婆,没有给你撞得粉碎,你还像玩空中杂技一样,哎,还能够老命捡下来,这个若不是佛力加持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感恩!

我们人哪,累劫以来业障非常深重,无量无边的罪业,就是下刀山、地狱、火海都不足以偿还业债,我们身体受一点点病痛,就怪罪说:「哎呀,念佛不灵。」如果念佛不灵,等到了阎罗王那个地方去,就告诉你什么叫灵和不灵了,「你在世间不开悟,到我这里来,让你开开悟。」

所以,大家不要起这个报怨心而退堕,因为我们恶业太深重了。

大仙

我们念佛为什么可以消灾免难?为什么可以解除现生的障难?因为念佛能消业障、增福报,这是一个不变的定律。念佛,佛有无量的功德,有功德就可以消业障;业障消除,自然就有好转,自然功德增长、福报增加,自然身心、环境都有改变。这是不可改变的定律。那么,法师这样告诉你,你这样去做,这样就好了。

结果他不是,他都是希望「师父给我搞一点神通,手『咔』一按就好了」,或许有大成就者、佛陀再来能行,我们不行啊!但是告诉你念佛,这就是一个千稳万当的办法。

「哎呀,这个法师也不咋地!」然后又找谁呀?找谁、找谁?找大仙儿!大仙找准了,大仙会祸害你,这是我亲自听讲的。我为了这个大仙啊,也去调查。大仙很红火,那个地方经常有人去送钱,每天都收入好几千。人畜交杂,人要利用畜生,畜生要利用人,所以彼此互相图谋取利。像这种状况,肯定时间不久,福报消尽马上遭受王法的取缔,什么「大仙这样灵、那样灵」,结果公安局开车一去,它就马上一点都不灵了,神通也没有了,「呼」就给取缔掉了。

有人当初也去──这是我们莲友告诉我的,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去,家里有个孩子,家里的孩子本来没有事儿。别人说那里灵,她抱着好奇心也去了,还开着车去。后来她说:「为什么找到我?」

我说:「肯定找你呀,你有两个优点被大仙看中了。」

「哪两个优点?」

「第一点,你愚痴,没有正知正见,他看中你了;第二点,你有钱,你有钱又好骗,他不看你看谁呀?找我,我又没钱,又不会受他骗,不会找我。就找你。」

找着她了,「某某人哪,你家里有事儿啊!」

这句话一讲,她马上「哎哟!」「咯?」本来今天是来看看人家的,一句话说她家里有事儿,那心里可是七上八下了!有事儿马上掏钱,「你给我消消灾,怎么办?」

「怎么办啊?你这个灾已经消掉了,你现在回去搞一个香炉碗儿,请一把香,在你房间的东窗台,什么时间,你点这个香。」

她回来奉若圣旨,大仙讲的不能违背啊!她就烧上了。

过了几天,家里就闹事儿了,孩子晚上老是说:「妈妈,看到鬼,家里有五六个鬼!」(我还专门到她家去了一趟)一般到晚上十一二点,鬼就出现了,背后一个鬼;房门那里有一个鬼,是个女的,穿着红衣服、白点子;还有个男鬼,穿着短裤,在他床上,有五六个、七八个鬼。

她就吓得没办法了!这个时候觉得大仙也不灵了,没办法,找法师了。

什么原因呢?原来她去的那个大仙的场所,那个地方有很多孤魂野鬼,大仙为了给这些孤魂野鬼安排工作,让她回去点香,它们顺着这个路子就到她家来了。

为什么派它们来呢?就像现在有的医生医风不正,你来看病,他不给你全看好,稍微给你搞一点药,好一点,然后再给你搞一点,然后你再来,不断地赚你的钱,这是缺乏医德。这样的人也会遭报应,不给人家彻底根治,「你是公家报销的,你有钱,你就在这里多住住」。这个大仙也一样,看中了她有钱,然后她一去,就说:「你家里不安宁啊!有几个鬼啊!」

「哎呀!大仙灵啊!」

为什么?他派去的嘛!然后又来给他钱。给完钱以后,再给你搞点什么事儿安插过来。然后回去他又告诉你。到最后一直弄得你身心疲惫、家破人亡,弄得你没办法了!

所以,各位要警惕啊!大家不要被这个骗了!

蒙受十方诸佛的护念,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所以,善导和尚讲了:除非你不至心,你不归投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就是自己内心里边有障碍,跟阿弥陀佛不感应道交。

《观经》里讲:专修念佛,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经常来看你;如果你心里老是想着大仙,它也会经常来看你,这个仙、那个仙、狐黄白柳,天天来看你,看到后来你不想看它、它还让你看,眼睛一闭它就出现了,你看多苦!身心非常的苦恼!弄得没办法。

诸佛菩萨这样的祥和,功德、智慧、慈悲、光明,我们不向这样的光明、三宝的场所而去,老是想到污七八糟那些东西,讲起来心里边都硌痒得慌,对不对?都不干净、不清净,污秽得很。它们本身也是苦恼的众生,都是妄心贪求。明天我们专门讲这个议题。

念佛人日夜常得安稳

下面我们来接着学习法语,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里边引证《十往生经》说:

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
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如果有人,只要你专念弥陀名号、愿往生净土。

我从今以去,
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
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
日夜常得安稳。
此即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专修念佛的人,释迦牟尼佛亲口说:「我派二十五位菩萨跟在这个专修念佛的人后面影护他,不让恶鬼恶神来恼乱他,日夜常得安稳。」

有不少人恶梦很多,结果一念佛之后,夜梦吉祥。为什么做恶梦呢?恶梦其实就是我们的业力的影子,白天显现不出来,梦中我们的意志力薄弱了,业力的影像就显现出来,经常做恶梦。经常做恶梦当然不是好事儿,有什么办法解决?找医生给你开安定片,那个都不行──念佛就能解决。

我跟大家讲一个实际的例子,这是我亲自遇到的:一个年轻的女孩,才二十几岁,华东政法学院大学生,毕业之后准备考研究生。她自己说:从小,白天跟人生活在一起,晚上就和鬼生活在一起,她是每夜必梦(每天晚上做梦)、每梦必鬼(每天晚上梦到的一定是鬼),而且这些鬼都很凶恶,她说:「我搞得很累呀!」她脸上的皮肤很粗糙,感觉不是那么润泽。

她的一位同学是我们莲友的女儿,她们认识了,这个女孩也在我们寺院皈依了,后来就带她来到我们寺院。

她说:「师父啊,我很苦恼,我现在马上就要考研究生了,白天要复习,晚上又休息不好,头晕晕胀胀,没办法!我怎么能考好呢?」她就跟我讲了她的状况。

她说:她这个人,从小就恶梦多,另外,她喜欢看什么呢?看血腥的场面,比如说人家杀鸡、杀猪流血,她看了有一种很快意的感觉,感到很畅快。另外,她梦里所见到的景象,都是打打杀杀。有的时候就她一个人在一片山岗上面,拿着一把宝剑,底下是横尸遍野,总是和很多鬼打斗、打杀。

我说:「你这个恶业很重啊!你前世一定是……(当然我没有神通,我是根据因果来推断)据此来看,你是杀业特别重,这种杀业的习气引导到今生,所以小的时候就喜欢看血腥、打斗的场面,做梦总是打斗、打杀,而且是横尸遍野,这说明你杀业特别重。」

她说:「是啊,也有人跟我说,说我前世是个什么将军,老是杀人。我怎么办?」

我说:「怎么办?有办法,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几天在这里(她是准备呆七天),你每天不得少于三万!」我就跟她讲,「你也没什么事干。」

这个女孩子还是很听话,第二天她就跟我讲:「师父啊,我昨天在念佛,怎么搞的?昨晚上还是梦见许多鬼,比以前更多了!」

「哎?」我讲,「不会呀,你念佛了,怎么更多了?你昨天真念了?」

「念了。」

「念多少?」

「我念四万。」

不简单哦,从来不念佛的,一天念四万。我说:「哦!昨天晚上鬼更多了,什么样的状况?」

她说:「哎呀,像过大兵一样,来了走、来了走。」

我讲:「这是因为你念佛之后,你身上就有了功德,就有六字名号的功德,这些鬼来,跟以前来不一样,它们是来找你帮忙搭救的,不是来打斗的。」

她说:「对,昨天晚上来,脸色就比较和气了。」

我说:「没关系!你继续念,再看到这种景象啊……」(她每晚上都要醒好多次)我说:「再看到这个景象,你梦中如果记得,你就回向名号功德给它们;如果你梦中不记得,醒来之后,马上就起这个念头,念佛回向给这些冤业债主、这些鬼魂,你就回向给它们。」我就告诉她了。

好,第二天她又来跟我讲:「师父,昨天晚上,我就按照你讲的做,效果可好啦!」

「怎么好?」

她说:「来的鬼还是很多,但是都很有秩序了,都排着队,而且跪在那个地方合掌,就好像领救济粮一样,脸上不是那么凶恶了,我第一次梦见鬼向我下跪合掌。」

我说:「你怎么做的?」

她说:「我一醒,就回向给它们,我梦中记得也回向给它们。它们一批又一批,过了一批又一批。」

我讲:「好!你继续念。」

然后又继续念佛。过了第三天,第四天她告诉我:「哎呀,师父,我这两天晚上睡得特别好,一个鬼都没有了,我还有点不习惯了,天天晚上都很热闹。」

我说:「没关系!你继续念佛。」

所以,根本不到七天,她这二十多年的恶梦就这样消除了。

后来她去学校读书,而且还在经常念佛。

我说:「你回去读书了,大概不像寺院一样,一天能念四万声,你能保持一天一万声就很好。」

后来她告诉我说:她脸上的皮肤也好转了。那我又叫她吃素,又念佛,整个身心都有改变了。这个是现实的例子。

那么,她有什么可贵之处呢?她能够依教奉行,她告诉我说:「一天四万声是记数的,没有记数的不算。」她确实能够念念相续来念佛,闻到佛法就能相应、就能信顺。

有的人听到之后半信半疑,又要去找大仙,那是肯定不灵的,那怎么能灵呢?内心都没有佛啦。所以,大家如果有同样的苦恼和困扰,用佛法解决这些事情,一点也不困难,只要你打定主意、横下心来,肯定很快就能解决。人家七天,你就一个月;一个月不行,就三个月。

我还遇到一位出家师父,他自己讲的:他在出家之前,有一个黄鼠狼来附体,来找到他。他怎么办呢?白天晚上念佛。他念佛,这个黄鼠狼就不能靠近,连续三年,他是有道心、有毅力的了,三年之后就彻底消除了。

所以,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不管怎么样,内心里边要坚固正念、一向念佛,万事化解,没有任何问题。

二十一、念佛天神拥护

第二十一,念佛天神拥护。念佛不仅观音、势至二圣来为友,也不仅二十五位菩萨常相影护,还有诸佛的证诚和团团围绕的护念,连天神也来拥护我们。《般舟三昧经》里说:

佛言:
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三昧者,

「念弥陀三昧」就是专门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行此三昧,不是行观佛三昧,也不是行其它三昧,专修念佛三昧。

常得一切诸天,
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
随逐影护,爱乐相见。
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

你看,天神也来保护你,天神「爱乐相见」,很愿意、很喜乐,因为你是念佛人,他们愿意来保护你、愿意和你见面。

如果你不念佛,信仰不端正,邪心、妄心贪求,那么,你的心就和这些虚妄的众生感应道交,你不是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所产生的结果,总是这些污七八糟的跟你相见,这样就苦恼了。

所以,我们专修念佛,观音、势至、诸佛,乃至一切天神都来爱乐相见,永远免除诸恶鬼神和灾障厄难的恼乱。

如果说:「师父啊,我也念佛了,怎么还没解决问题啊?」那只能说明一点:你念佛不诚心,没有真诚念佛。真诚念佛,肯定解决。

下定决心!

二十二、念佛芬陀利花

第二十二,念佛芬陀利华。刚才解释过了,《观经》赞叹我们念佛人:

当知此人,
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二十三、念佛是人中最上

第二十三,念佛是人中最上。刚才也说过了:

若念佛者:
即是人中好人,
人中妙好人,
人中上上人,
人中稀有人,
人中最胜人。

二十四、念佛能灭重罪


第二十四,念佛能灭重罪。净土三部经里说到除罪往生,就是在《观经》。《观经》讲的很多,观佛也能除灭罪障,念佛也能除灭罪障,念佛除灭罪障是在下品三生,是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都是指念佛除罪。因为阿弥陀佛来迎接念佛往生人的时候就说:

以汝称佛名故,
诸罪消灭,
我来迎汝。

我们净土宗,若以《观经》来讲,就是灭罪往生,罪不灭是不能往生的。

至于说「带业往生」,是另外一个角度的解释,印光大师和会得很好,说在此土是罪业凡夫,故说「带业往生」,并不是把业带到西方,业到西方是了不可得。

只不过,讲「带业往生」,有的人听了也很安心,「好啊,我有罪业没关系,阿弥陀佛能帮我带得动」,带业不是我们自己带,我们一带就下去了。

那么,「除罪」一听也很欢喜,「六字名号有无量功德光明,能除灭我的罪过,这样来往生净土」。

《大智度论》里说(《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所造):

有诸菩萨,
自念谤大般若,
堕恶道中,历无量劫。
虽修余行,不能灭罪。
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
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这段是说:有的菩萨自己忆念,「自念过去曾谤大般若」,就是诽谤了义佛法,「般若」就是佛教讲的智慧。诽谤大乘佛法,堕在恶道里边,经历了无量劫,受大苦恼。

「虽修余行,不能灭罪」:虽然修其它的行法,因为这个谤大乘教法的罪业特别深重,所以,「虽修余行,不能灭罪」。

后来遇到善知识教他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可见得:念阿弥陀佛能灭重罪,即使谤法之罪也可以灭除。
在一切罪业里边,「五逆谤法」,诽谤佛法是最重的罪过了。那么,念佛,「重罪尚灭,何况轻罪」,重罪都可以灭掉,轻罪当然也可以灭掉了。

念佛能灭重罪。最重罪业就是诽谤佛法,《大智度论》讲:「虽修余行,不能灭罪。」这样比较起来,念佛灭罪的功能超过余行灭罪的功能。这些余行不是凡夫所修,这是菩萨啦,「菩萨自念过去谤大般若」,所以,也是来告诉我们:念佛一行胜于余行。在灭罪这方面,念佛灭罪往生超过其它的行持。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里说:

以佛愿力:
五逆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净土法门广大无边,即使五逆十恶的罪人,他如果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西方净土,也可以罪灭得生净土。

「谤法阐提」:「阐提」就是断诸善根的人,不信佛法;谤法之人也不信佛法了,当然,如果他一直谤法,就没有得救的希望了,只要他回心念佛:

「回心皆往」:只要回心,说:「我过去谤法了,罪障太深重了,我现在感觉到堕落,我要求生净土!」那么,回心念佛通通往生。所以,前面那个菩萨不是自己忆念嘛,过去曾经谤大般若,堕在恶道里边,「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障」,这个罪业不能除。后遇善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所以,大家如果想要灭罪,不管为自己灭罪超生净土,还是为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的冤亲债主来灭罪超生的话,没有超过念佛的。

所谓灭罪,是因为有功德,有功德才可以灭罪。阿弥陀佛的功德最圆满,彻底究竟圆满,而且祂的功德并不是说我们自己要修证到诸法实相才可以相应,是把祂所有的功德都收摄在六字名号中,但以凡夫心信、口称,就可以灭罪,所以,灭罪不仅是功德圆满,而且诸佛功德也都圆满。而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灭罪的效果非常殊胜,这是因为祂选择名号作为往生的本愿之行。所以,祂的名号,像《观经》讲的五逆、十恶、破戒罪人,一生造恶,直到临命终时,十声、一声念佛,当下除灭生死、超生极乐。所以,若论灭罪,无有过于念佛者。

善导大师《法事赞》又说:

无问罪福时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不管我们是罪多、福多,是多么重的罪,也不论我们念佛是时间长还是时间短,「这么重的罪,我念佛这么短,能行吗?」善导和尚就劝导我们说:

「心心念佛莫生疑」:你不必怀疑,虽然造罪时间久远、念佛时间短促,哪怕当下临终,也决定往生,不用怀疑。

《般舟赞》里有两句偈子:

谤法阐提行十恶,
回心念佛罪皆除。

谤法众生、一阐提众生、造作十恶罪的众生,回心念佛,所有罪障通通除灭。

利剑即是弥陀号,
一声称念罪皆除。

阿弥陀佛的六字句号就是一把锋利的宝剑,你当下称念,所有罪业当下断除。

我们看文殊菩萨仗一把剑,这把剑是智慧之剑,这把剑能够破烦恼军阵,能够截断我们的烦恼业缚,这是要得到文殊菩萨真实智慧──智慧之剑。但是,这把智慧之剑,对于文殊菩萨这些上根利智的人,他可以相应、用得来,对我们来说,就用不来了,因为我们不能开发无漏智慧。不仅用不来,很可能还会因此伤了自身。

像一把宝剑,虽然很锋利,如果儿童来使用它,不仅不能克敌制胜,甚至可能自己会割手。

比如说讲般若,「大般若」,讲空,空性、中道,讲真如实相,这些如果不是法义正确明了、透达,不要说「明心见性」自悟到这个程度,至少在法义上你能够正确地领解,而且正确地表述、不着两边,这样才勉强可以这样说。

如果自己心中都模糊,在那里图口快,讲来讲去就可能造下谤法之罪。所以,经中就讲:

妄谈般若,
报在地狱。

般若是智慧之火、智慧之炬,我们如果内心不明了、教理不通达的话,讲来讲去可能让人家堕在「豁达空」里边,自己的心也住在不正确的知见当中,「一切都空嘛,没关系嘛」,这样就会祸害众生,会「报在地狱」。

所以,很多人喜欢在那里油嘴,口头喜欢讲,「哎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干什么都拿这个来抵挡,「不二啦,如何啦……」,这些都不是可以随便妄谈的,应该空有不二。喜欢多谈理性,往往以理废事,废弃事相的修持,这样可能就会误导众生。

如果说理事不能达到两皆圆融的话,那最少,稳妥的办法,还是执事(就是有事相)。古德也都这样教导我们,说:你如果执理、以理废事,你就无可救药了;如果不能明了理性,能够在事相上修持,这还可以得救的。因为事相里边自然含有理。

善导大师说:

「利剑即是弥陀号」:这把六字名号的锋利宝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佩带,每个人也都可以执持,非常安全,不会伤害我们。只要我们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当下罪业消除。我们称念六字名号,口中名号称出来,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光明马上就切断我们的业障,「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善导大师又劝导我们说:

念念称名常忏悔。

我们是造罪众生,我们相续念佛,念念称名,这样念念之间消除我们的罪业,内心常怀忏悔和惭愧──是这样的一个心。

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第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间的福乐,可是,我们念佛也自然有这种功效,这个「自」就是自自然然带有这个功效。

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里说:

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现生即得延年转寿,
不遭九横之难。

虽然是愿往生净土,但是现生得到的利益,可以「延年转寿」。

「不遭九横之难」:不会遭受种种的横死难死。

念佛为什么可以延年转寿呢?因为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消除我们的业障、增长我们的福报,那自然业障消除、福寿增长。
有人愿意求长寿的话,一般的观念,「我念消灾延寿药师佛;要往生净土,就念阿弥陀佛;要求子,就念观世音菩萨;要消业障,就念地藏王菩萨;要求儿子有智慧、考上好大学,就念文殊菩萨;要我的孩子有福报,就念弥勒菩萨,祂肚子大、有福报……」把菩萨做了很多分工。

这都是初机学佛的人,诸佛菩萨都有很多方便,因为我们众生欲望太多、贪求太多,所以,巧设种种方便,引导我们入佛法之门。久修念佛了、专修念佛了,通通不必,无论有什么所求,通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来替代。

在《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里也有这一段:

舍利弗!
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
于现在身,

不要等我们死后,「现在身」。

受无比乐:
或转贫贱,获得富贵,
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

本来是贫贱,哎,通过念佛,有贵人来相助了,不要说达到大富大贵,至少能够解决温饱,这样也好啊。

「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我们过去宿业感得今生的果报,就会得种种病恼之苦,这样的苦,通过念佛能够免除。

或转短命,得寿延长,
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

怨家本来是来报复的,投到你家里来。

在座绝大多数都是在家的居士,在家居士有儿有女有家庭,人有了家庭就很执着,对儿女看得很真,「我儿啊,我女儿啊,我孙子啊、我孙女啊……」那个话说起来,简直心里面那种感觉就是很执着的,稍微有一点点不如意,心里就七上八下、挂上挂下的。

其实我们这一关最要看破,儿女、夫妻通通都是过去的业缘、今生的招感,所以,善导大师也讲:

父母妻儿百千万,
非是菩提增上缘,
相缠相牵入恶道,
百千万劫无了期。

如果不修学佛法,都是业报相缠而来的,大家一起抱在一块儿堕落下去,百千万劫不能出离生死轮回。

如果真爱我们的子女、真爱我们的家庭成员,应当爱之以佛法,不是爱之以俗情,「我给他挣一点钱,我给他赚一栋楼房」,这个都是不清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大家都已经五六十、七八十了,还在为第二代、第三代勇猛地拼搏──应该留点时间考虑我们的未来大事了,把心安住在极乐净土,在家庭里边做我们本份该做的事,心里要放淡。

这个放下,主要是心里放下,不是说「我什么都不干了」,这个你也做不到,你被你的业力所牵。你什么都不干,除非你出家。你出家,现在也没人要,因为年纪太大了,对不对?出家干什么呢?也不能为佛法做事情,给常住带来拖累。

所以,我们以我们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把心安住在极乐净土,随缘念佛,对事相要看淡。

报恩、抱怨、还债、讨债

儿女来都是四种来头:一个叫报恩,一个叫报怨,一个是还债,一个是讨债。

大家都能明白,「讨债鬼呀……」,我就遇到一个讨债鬼,那真的是讨债鬼,就在我们弘愿寺旁边有个家里,妈妈信ji 督教,男的不信什么教,腿不好,一拐一拐的,我们给他找点活儿,看看场地,发点钱给他。他们有个小孩子,大概七八岁吧,到医院治病花掉好几万,从小就得了肾病──这不是讨债来的吗?他家里很穷,农村里边,一治病就花掉几万,然后还要去治。那天在寺院里,我们法师在旁边说:「某某啊,你要念佛啊,你不要来讨债。」法师就跟小孩讲。

你听这小孩讲什么?「我偏要来讨债。」他说他偏要来讨债。

他妈听到这个话,觉得不吉利,就把他的嘴巴一蒙,不让他讲。他把他妈的手打开,说:「我就是要讨债。」

法师说:「你不要乱讲,你讨什么债?」

他说:「我讨什么债?我讨一个病(他说他讨一个病,生病的病),我还要讨个更大的病!」

你看看!这么小的小孩子,才七八岁,讲这个话出来,难道是偶然的吗?这不是偶然的,这就是讨债来的。

世间人往往对儿女看不开,从小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为他种种操劳,为他花钱,爱惜他,等到十七八岁了,十八九岁,指望他成人了,哎,他一命呜呼,走掉了。然后做父母的在那里捶胸顿足,「哎呀我的儿啊,好不容易把你养大了,希望你继承门风,希望你……」如何如何,其实是人家债讨满了就走了,留不下来的。到你家讨债的,钱给了,人家就走嘛,哪里会在你家老留下来?你还在那里伤心!这个毫无必要!我们没有天眼通,如果过去未来一看,这个都很虚假,一点意思都没有。

讨债来的怎么表现呢?从小就体弱多病,耗费家财,等到要成家立业了、指望他挣钱了,一命呜呼,「哎,债讨满了,我走也」。如果不讨满,一直讨到你家破人亡,把你耗尽,然后他做个乞丐在街上流浪──很多啊!败家子就是讨债来的,你过去的财得之不义,今生就由他来讨你。

这个讨债很厉害呀!比官府、比盗贼都厉害,他坐到你家里边,让你没办法,成为你的儿子,然后败散你的家庭,这是讨债。

什么是还债来的呢?你过去对他好,经济上他欠你的,那么,他这次来就使劲地劳作,从小就很勤快,什么活儿都给你干,为你赚、为你挣。还满之后,他也是撒手就走,为什么?「我就欠你这多」。说:「我这儿子好啊!这么能干活、能帮我挣钱啊,他这么年轻就走掉了!」他是来还债的,他还满了,不可能再留下来的,就Bye Bye,走了,让你在那里痛哭一场──假哭一场,我们伤心、虚妄,不了解真实。

什么是报恩来的呢?他一来就很孝顺父母,因为感念父母过去世对他的恩德,百般孝顺,逆来顺受,怎样对他恶打、恶骂,他都能够承受,而且对父母问寒问暖,很孝顺体贴,这是报恩来的。

什么是报怨来的呢?横眉竖眼的,怎么样都对你不客气,就是不孝顺,忤逆父母的心,因为过去世你跟他结了恶缘。

大家要有一个很平淡的心。孩子生下来了,年轻的妈妈抱着小儿子疼爱得不得了──还不知道是祸是福呢,谁知道啊?「哎呀,宝宝」,再过十几年,那种疼爱的心就没有了,「早知道这样,我当初就不生你了」,你当初不生他也不行,业缘所追。

那我们怎么办呢?来念佛了!这一切平淡处之,只要经常念佛,过去的业缘就会改变。如果是来讨债的,自然就走掉了,你念佛之后,这个讨债鬼,从三岁要讨到十八岁的,也许讨到十岁就走掉了,结果父母在那里哭,说:「我念佛怎么儿子早亡啊?」你不知道啊,他给你省了八年的时间,因为念佛的缘故化解了冤怼,他走掉了,你还指望在家里讨你个家败人亡吗?你念佛了,他讨不到了,「哎呀?这家人变善了」;或者回向给他,都有好处,自然化解。所以,这个不是坏事。

有很多事情,我们不是阿罗汉,没有前通后通,所以难以知晓,我们大事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念佛,随顺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功德的自然运作,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转化,不会说会变坏。

「念佛怎么还生病?」

大家如果没有因果的眼光,往往会误解佛法。这里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在青阳县一带,这是蕅益大师所记载的。有一个人,他平时持戒茹素,乡里邻居只要有困难,他都去帮忙,是个洁身自好的佛教徒,结果兵乱的时候,他遭受兵难,死得很惨,怎么惨呢?被乱兵在身上扎了七枪,七枪而死,身上中了乱枪。这样,大家都疑惑不解,说:「这个人挺善良、挺有修持的,怎么死得这么惨呢?」后来他的弟弟来为他收尸,他苏醒过来,对弟弟说:「你不要怀疑佛法不灵,我之所以这样死法,是因为我前世是杀猪的,我本来死了之后要七次投胎作猪,被别人千刀万剐,因为我修持戒善的缘故,现在只是重报轻受,在这次兵难中受了七枪,我现在就要升天了,来跟你打个招呼,免得你对佛法有退心。」

如果他不来打这次招呼,人家都觉得说「修行没有善报,怎么会七枪而死?」对不对?

所以,不要说我们小小的修为,然后生了个病,就说:「我怎么念佛还生病啊?」不知道你本来是应该得癌症晚期的,现在得了一个伤风感冒──赚了嘛!大事化小嘛!

「我生病啊,我念佛怎么家里还有这些事儿啊?」

你不然还不知道会有多大的这种恶事。

念佛自然得现生的果报

「冤家变恨,得子孙繁荣」:本来是冤家债主投胎来的,现在变成孝顺的儿子而来,这样才是我们真正念佛、修佛得来的子孙,这样才能一家和乐、信顺佛法。

身心安乐,如意满足。
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这也是指念佛自然得现生的果报。

印光大师也有一段很恳切的开示:

须知真能念佛,

什么叫「真能念佛」呢?就是真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专修念佛,这叫真能念佛。真能念佛的人他不求世间福报,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不求世间福报,
而自得世间福报,
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
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
若求世间福报,
不肯回向往生,

念佛本来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只想求世间子孙好、发财、平安、身体健康……,只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

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

反而不殊胜,反而低下、劣等。

而心不专一,
往生更难决定矣。

他心里不求往生极乐世界,不专一这一点,那往生就不定了。

所以,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双重利益,所谓「现当二益」:当来决定往生成佛,现生自然消灾免难,所谓遇难呈祥、化解灾祸,像我们印光大师所讲的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不求自得。

原理在哪里呢?就因为这句名号本身含具阿弥陀佛的万德,能消灾消业,大罪尚灭,何况小罪?那么,罪业一旦消除,福报自然增长;福报增长,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身心的状况,包括我们的子孙儿女自然都有调整、都有改变,不求而自得。

如果我们只求世间福报、不求往生净土,这个心就很狭劣、狭窄,也很卑下,和阿弥陀佛的大愿力不相感应道交。

比如说这扇门,本来可以完全打开,阳光照进来。结果开得很小,一个小小的缝儿,这样,房间不能大明。

我们如果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的心是完全敞开的,这个时候反而能够有大的加持,世间的事情也能够得到殊胜的果报。

大家就不要说:「哎呀,我念佛求往生,会不会死得快?」不会的──如果真正求往生的人,他还愿意早一点走,像莹珂法师,有十年的寿也不要了。你想求往生,还怕早一点死,这个求生心不切呀!

当然,印光大师也讲了,我们没必要自己残害自己,活一百二十岁也可以,明天就走也恰到好处,缘分到了就撒手西归。

还有莲友问到这个问题:「师父啊,念佛,我本来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想早一点去,结果念佛得长寿,这个不是不好了吗?我不愿意念佛得长寿。」这样的想法,说明他确实有愿生净土的心。「这一点跟佛法不是不相应吗?」我说也相应,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我们念佛所得到的长寿,他是无灾无病的,他自然很祥和、身心很安定,这是念佛正当感应而来的,就是自然延寿,健康稳定,不是那种「哎哟哟」,业障感得病体缠身那种,那种生命就是一种痛苦的煎熬。而我们念佛所感应来的,是很自然的,身心清利,精神爽烁,到后来可以正念分明回归净土。

二十六、念佛国泰民安

第二十六,念佛国泰民安。

念佛不仅对我们往生有利,也对我们现生有利;不仅对我们现生自己有利,对我们整个家庭都有好处;不仅对我们家庭有利,对我们整个国家、民族、世界和平都有帮助。

在《无量寿经》里有这一段文:

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这就是所谓人间净土了,达到这样就和平了。

「佛所游履」:佛所游行、度化的地区,「游」是游化;「履」是鞋,走路;「佛」代表佛的教法,当然,释迦牟尼佛在世,有释迦牟尼佛亲宣教法,那我们现在如果能够奉持佛法,比如说深信因果、奉持五戒十善、专修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等于佛在我们心中游走,所谓「诸佛以众生心为道场」,佛等于常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心就是佛所游履之地。

「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国家、大地,这一带老百姓都蒙受教化。

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呢?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天下很和乐顺畅;「日月清明」是指自然条件很好,没有zai 难;「日月」代表天地。天地,在佛教里边讲,是我们众生的共业所感,众生如果业力重,自然气候也不好,天气失调,或者是大旱,老是大太阳暴烤,或者老是阴雨天,这样就是自然环境失调了。

现在这个时代,远远赶不上以前那样风调雨顺,现在都是环境恶劣,这是因为我们共业所感,大家贪心、瞋恨心太重。所以,这个浊恶之世难以久住。

「风雨以时,灾厉不起」:你看,如果我们的心和顺,能够奉行五戒十善、深信因果、专修念佛的话,连天地都受感应,刮风下雨不会有暴风,好像美国的那种飓风,大台风损害人,损害苗稼、损害房屋田产。它不是,风很适合;下雨也不是连年雨,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能够顺应时节,不该下雨的时候,秋季要收割的时候,就不下雨;春天需要雨水的时候,就雨水充足──「风雨以时」。

「灾厉不起」:这样就不起种种的自然灾害。

「国丰民安」:连年是丰年,老百姓都很安乐富足。

「兵戈无用」:不起战争,所有的兵器都排不上用场,这个就是世界和平了。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人和人之间,大家都以德行为崇高。现在都不是,都比奸诈,「你有智谋,我比你更有智谋;你奸诈,我比你更奸诈;你用不轨的手段谋财,我比你更不轨」。前一段时间听说一个地区排贪官,那个贪官举报出来大概贪了多少钱,他说:「如果论贪的话,我在我们这个地区不算是最贪的,我只能摆到第十二名。」你看,贪官都排了名次,他摆第十二名。这就是互相在比较,不是以道德、仁义作为准则和向往的目标,而是以奸诈、权谋、世间的名利、权势、地位,纷纷争向这些东西。

所以,如果信奉佛法,就「崇德兴仁,务修礼让」,以仁义、道德、谦让、和卑作为我们人伦的标准。

二十七、念佛不受时限

二十七,念佛不受时限。

前面第一点到第二十六点,都是指念佛的利益,自利利他,现生未来,乃至成佛的究竟利益。下面是说念佛很容易,念佛法门不受时间的限制,就我们个人来说,不论你寿命长、寿命短,没有说:「我现在来不及啦!我都八十来岁了……」,八十多岁修别的法门是时间来不及了,念佛,你刚好!正当来得及!哪怕就是在医院里打强心针,你念佛都来得及!所以,念佛对个人来说,没有时间长短的限制。

其它法门,比如说有人要修《菩提道次第广论》,从加行慢慢开始修起,如果不是身体强健,从年轻修起,年老就没办法。那么,年轻能不能修成呢?这也是个问号,修了多少年,你自己就知道了。所以,不如念佛,不受时间的限制。

从每一天来讲,也不受时限,比如上班你没有时间念佛,那么下班念可以;你平常忙碌,没念佛,你走路念也可以,就是点点滴滴的时间你都可以念佛(其它法门未必有这样的方便)。这也是不受时限。

从整个众生的时代来讲,圣道法门,它有正法、像法和末法,乃至法灭这样时代的限制,到了法灭时代,正法修持不了了,甚至在像法时代都修持不了,因为像法时代是有教、有行,而没有证果,虽然修行,不能证果;到了末法时代,只有教典在世间流行,很少有能够如实修行的人,所以有教,而缺乏行和证,那更谈不上证果的圣人;末法时代尚且如此,到了法灭时代更加没有希望。所以,其它的修行法门受这个正、像、末三时,乃到法灭时代的限制。而念佛法门,直到灭法时代仍然可以济度一切众生。所以,《无量寿经》里就说:

特留此经。

念佛一法利益众生,其时众生遇到《无量寿经》念佛法门,「随意所愿」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受时间的限制。

善导大师也解释说:

万年三宝灭,
此经住百年,
尔时闻一念,
皆当得生彼。

万年之后,三宝都灭了,唯有这一部《无量寿经》念佛法门住持世间。那个时候,闻到念佛法门一念生信、一念称名,如果当下命终,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十八、念佛不受机限

第二十八,念佛不受机限。不受根机的限制,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均收」。其它法门,上根可以修,中下之根难得实益;利根可以修,钝根无智之人难以修持。比如说持戒的法门,道心坚固的,周围缘比较好的,他可以持戒。那么,道心懈怠、疲软的人,或者缘分不好的,比如说他要持不杀生戒,他的家庭成员都为害他、破坏他,那他是很难把这个戒持得很好,所以,持戒要有助缘,而且我们自己道心要坚固,你果然能够像佛陀时代的比丘,「宁愿舍命,不舍戒法」,那你也可以,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有个「细草比丘」的故事,贼把比丘逮住了,逮住之后,没有地方关他们,后来官兵追来了,贼要逃跑,用小草把这两个比丘捆起来。后来官兵追过来,发现这两个出家人,就问:「你们怎么这么傻?小草把你们捆住,一挣脱不就可以脱离贼难了?不就可以了?万一我们不来的话,贼回来不就把你们杀掉了吗?」

一个比丘就讲:「佛陀制戒,比丘不可以毁坏生草,我宁可贼把我杀掉,也不能犯戒。」

你看,这才叫持戒清净。那我们有几个有这样的心啊?「哎呀,贼要抓我,赶紧逃跑。还小草呢,铁锁把我锁起来也要逃跑了。」

还有两个人,发心去见佛,一路上很饥渴。好不容易遇到一湾水,可是水里有虫,又没带滤水囊。一个人就喝了水,说:「我要见佛,无所谓了,这点水我就喝下去吧。」

另外一个出家人说:「水里有虫子,我宁愿渴死,也要持守佛陀的戒法,这样才是真正的见佛。」结果他就渴死了。

渴死之后,他的神识马上升了天,升天以后,比那个喝水的比丘先到佛陀的地方,去听受佛的教法。这也是持戒精严的一个典型例子。

还有一位,也是持戒精严的一位出家人,到人家家里去托钵化缘。主人正在穿珍珠,见他来了,就到后房拿饭给他吃,结果回来以后,就发现最大的一粒珍珠没有了,主人就起疑惑心了,「刚才只有这位出家人来,我进门去拿食品给他,这颗最大的珍珠就没有了,那肯定是他偷的。」毫无疑问就这样推断了,然后就把这个出家人告到官府。官人就来判案子,无论怎么判,这个出家人就不讲话,也不说「你冤枉我」,也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就闭口不言。

这个时候,有只鹅走了过来,叫得「刚刚」响。主人心烦意乱,「你看我这么好心供养你,结果你偷了我的珍珠,而且还不认罪,不讲出来」,「乓」一脚踢到鹅身上,当下把这只鹅踢死了。这个时候,出家人就开口了,「哎呀!麻烦了,晚了!我之所以不开口讲话,就是为了保护这只鹅」。

为什么呢?主人进去,刚好这只鹅进来,看见那颗大粒的珍珠,就一口把它吃到肚里去了。出家人说:「我如果讲出来,这只鹅就要被杀死了,我为了保护它,宁愿被送到官府,宁愿受你的冤枉,现在鹅打死了,没办法,只好讲了。」把鹅一剖开,果然里边有一颗珍珠。

我们能受这个冤枉吗?我们马上就要跳起来跟他吵嘴了,「你别冤枉我!」

所以,这个是不容易的。当然,这都是榜样,应该随学。

由此可见,修行其它法门,一个是要有坚固的道心,一个是要有善缘的护持,我们才可以走下来,不然比较麻烦,主要是根机受到限制。

二十九、念佛不受缘限

第二十九,念佛不受缘限。念佛法门,时处诸缘都没有障碍。

也有很多人经常问:「师父啊,到卫生间可不可以念佛?」可以念,但在礼仪上来讲,不便于出声,并不是不能念佛,因为念佛是以念念相续为要,我们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念佛,公共汽车上也可以念,在一些不洁的场合,比如说我们到一些不好的地方,不得不去,上菜市场,那个地方很污秽,杀业很重,那么,我们心里就默念着佛号,如果你能出声念也可以,默念也好,都可以念。

还有的妇女,媳妇生孩子,说「不能念佛」,离开媳妇一个月,这都是错误的,这个时候也要念佛,还要大声念佛。

念佛没有忌讳,任何地点,即使再怎样不如法、不清净的地方,我们去到那里念佛,就有佛的光明默默地在我们身上发光,就能使当地的众生业障消除,能够安抚他们。

所以,念佛不受地点的限制。

也没有说什么职业不能念佛。卖酒的人,他如果受菩萨戒就不行了;他卖酒,但是他可以念佛,他以这个为职业,这样职业的人,只有念佛法门可以得度;那么,开饭店的人,从事那些不洁净职业的人,农民、渔民都免不了杀生;打猎的人……,所有这些都是不好的职业,如果能够清净持戒,「我宁愿饿死,也不做这些职业」,那是最上等的。

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也有妓女来皈依,问道:「我这个职业不好,我可不可以念佛?」

印光大师就跟她讲:「如果你能够发大心顿断恶业,那个是最好;如果你不能发这样的心,你还要过日子,又找不到更好的职业,那只好常怀惭愧、专念弥陀,也可以得救。」

不是说弥陀有嫌弃,阿弥陀佛怜悯一切罪根的人,所以,念佛法门不受职业的限制、不受地点的限制、不受我们心念的限制,说:「我现在起恶念了,心不干净了,能不能念佛?」──那更要念佛!当下这句佛号,就转恶念为善念、转妄念为佛念、转黑暗为光明。所以,念佛法门是不受限制的。

其它法门没有如是的方便,有种种的要求,就很困难。

总之,一切法门不如念佛。善导大师有四句偈,在《般舟赞》里说:

种种思量巧方便,
选得弥陀弘誓门。
一切善业回生利,
不如专念弥陀号。

说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

「种种思量巧方便」:祂以佛智,巧设种种方便法门,「种种思量」,为我们:

「选得弥陀弘誓门」:为我们造罪的凡夫选择阿弥陀佛的本怀、阿弥陀佛的弘誓──专念弥陀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净土法门之内:

「一切善业回生利」:一切善业我们都可以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有利益,但是:

「不如专念弥陀号」:虽然善业回向往生有利益,但是不如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说「一切不如念佛」。

回顾: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我们这一讲数据比较多,下面想把它简单地回顾一下,就是「称名一行,总超万行」。这是在什么前题下讲的呢?是针对下劣凡夫的根机,欲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报土,以此而言,所有一切修持法门不如念佛,所谓「称名一行,总超万行」。

修行别宗、别派法门的人,未必承认这一点,这是法门修持不同,大家的根机、选择不一样。

如果学净土,这一点是有经教、有证据,有非常充足的理由。

我们说了三十点,我把这些标题再简单地复习一遍。

为什么说「称名一行,总超万行」呢?

一、念佛大利无上。
二、念佛福善无边。
三、念佛福善同佛。
四、念佛总包万德。
五、念佛圆超万法。
六、念佛疾超速证。

那么,余行是小利有上。若修行别的法门,就是挂一漏万,你不能总包万德,你诵了《金刚经》还没有诵《法华经》,你诵完《法华经》,还没有诵《华严经》。而念佛法门可以总诵,一切佛菩萨、一切经典通通都有了;所有要拜的佛,专拜阿弥陀佛,通通都有了,所以叫「总包万德」、「圆超万法」、「急超速证」。

别的法门,你总要累积功行,达到某种程度,非只一生、两生、三四五生,乃是多劫累劫的修持。

念佛法门是「顿超速疾」,一念超越,所以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七、念佛最尊第一。
八、念佛直入报土。
九、念佛直取佛果。
十、念佛成佛有余。

那么修余行呢,以凡夫众生来讲,不能是实相行;以凡夫众生来讲,不能直入报土,或者往生到胎生、边地;不能直取佛果,要在莲花胎里,五百岁不见诸佛。那么,念佛直入涅盘之界,「念佛即是涅盘门」。下面:

十一、念佛是实相行。
十二、念佛是本愿行。
十三、念佛是正定业。

那么修余行呢,杂行杂修──有杂毒之善,有贪瞋烦恼来见断,不是实相之行;虽修余行,不是阿弥陀佛本愿选择之行;虽修余行,回向往生,不是正定之业,有不定的因素。

不如念佛,是乘佛愿力,是弥陀本愿之行,是如实修行相应,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念佛是正定之业,「正」是正直、不偏,「正」也是不拐弯,也是不延搁;「定」是决定,那就是正式决定往生之业,称为正定之业。

所谓「业」,昙鸾大师解释说:「业事成办。」他解释《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乃至十念」说:「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这个「十念」就代表往生之业成就了,「业事」,往生这件大事办好了,也就是说:只要念佛,往生成就了。所以,善导大师解释为「正定之业」。

第十四、念佛万修万去。

余行千中无一,所以余行不如念佛。

余行就是念佛以外的一切行法、一切修行。余行赶不上念佛。

十五、念佛佛光摄取。
十六、念佛与佛一体。

那么,杂行之人佛光不摄取,杂行之人跟佛分为二,不是一体,所以不如念佛。

十七、念佛诸佛证诚。
十八、念佛诸佛护念。

所以,余行不如念佛。修余行杂行,诸佛不证诚、诸佛不护念。

十九、念佛二圣为友。
二十、念佛菩萨相随。
二十一、念佛天神拥护。

如果修杂行之人,二圣不为友、菩萨不相随、天神不拥护,所以余行不如念佛。

二十二、念佛是芬陀利华。
二十三、念佛人中最上。

如果修杂行之人,不蒙释迦牟尼佛赞叹为芬陀利华,也不蒙善导大师解释为人中最上,所以余行不如念佛。

二十四、念佛能灭重罪。
二十五、念佛自增多福。
二十六、念佛国泰民安。

如果修余行,不能灭重罪、謕lication/octet-strea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