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惠能大师对老和尚有一万分的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

惠能大师对老和尚有一万分的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


我读《坛经》,跟大家谈神秀跟惠能,神秀跟五祖忍和尚多少年?二、三十年,那么长的时间。已经把神秀提升到寺院里面首座的地位,经常代替老和尚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以,每一个人都认为老和尚传法一定传给神秀。没想到来了个惠能,老和尚居然传法给惠能,没有传给神秀。神秀毕竟有修养,没有白学,他没有傲慢、没有嫉妒,而且自己认真去反省,认为老和尚传给他是对的。我是怎么说法?神秀对老和尚有一百分的诚敬,他得一百分的利益。

惠能大师对老和尚有一万分的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虽然时间短,只八个月的时间,跟老和尚只见几次面,那种真诚恭敬没人能比。不但对老和尚,他对每一个人都那么样的诚敬。当然这个与他出身有关系,农村里头出来的,不认识字,没有知识,所以见到任何人他都觉得别人在他之上。真诚的谦卑,他自性里头真实的智慧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他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家里头清贫,一天不卖柴一天就没有生活,靠苦力养他的老母亲。年轻,二十三、四岁,五祖传衣钵他那一年二十四岁。所以你看得衣钵,五祖告诉他,你就是禅宗第六代祖。他还要到猎人队里去躲十五年,不是短时间,这十五年没人知道他,哪里知道他是个祖师?猎人队里头干什么?当伙夫,给猎人烧饭,做厨房,干这个活。猎人每天打猎带回来的,他看到这个小动物受的伤是轻伤,不很严重,还能够活命的,他都把它放掉;实在伤得太重了,没办法。猎人吃肉,他吃肉边菜。一十五年这个风波才平了,就是嫉妒障碍大家淡忘了,十五年了,没人提了,他才离开猎人队。

在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法师讲经,他坐在末后在听经,印宗法师。碰到有两个听众,都是出家人,外面挂的幡,那个旗杆还在,大概不是那个时候的旗杆,可能一定还是那个位置,我去看过。一个法师说,你看外头幡动了,外头幡动;另外一个说,不是幡动,风动。两个人各执一端,谁都不服谁,在那里争论。他在那里看到,和颜悦色的劝两个人,「仁者」,这尊敬的称呼,「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一听,服了,不再争论了。

下了课,印宗法师就来问这个事情,印宗法师听了也非常受感动,这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印宗就问,听说我们禅宗第六代祖惠能,得法之后这十几年没消息了,就问他,是不是你?惠能大师就承认了。那衣钵呢?把衣钵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所以他就出家了,就拜印宗做剃度师。所以,惠能大师的剃度师是印宗法师。印宗法师给他剃度之后,再拜他为老师,印宗变成惠能大师的法子。

这个故事不是编的,是真的,事实。那是无量劫修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是偶然的,千万年当中难得出这么一个人。悟了之后样样都通,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他不通。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只要见性了,没有一法不通。你不问,他不说;你问,他就给你讲。禅宗到他手上这才大大的兴旺起来,过去六代都是单传,一个传一个,只有他传了四十三个人。这四十三个都明心见性,跟他的境界一样高,也就是四十三尊佛出世,这个佛法多兴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一兴旺就影响了几百年。真正影响的三、四百年,三、四百年之后慢慢就衰了。虽衰,还是受影响,总在七、八百年之后,这个影响就淡薄了。惠能大师距离我们大概一千三百年。他们在世就是有佛出世,他们讲经像佛一样,应机说法,小乘根性的肯定给他讲小乘教,大乘根性的给他讲大乘教,都是应机说法。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第八十五集)  老法师主讲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净宗的往生真的是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把他自己五劫修行的功德就回向给我们,我们真得受用。这个道理多少年来我都参不透,回向真的吗?现在才知道,看到什么?《念力的秘密》里头说出来了。我们自己有了麻烦,有了业障,我们自己不知道修行,别人知道,他修行成就了,把他的功德回向给我,跟我自己修行没有两样。这不就是把回向的事实讲清楚了吗?可是人家说的什么?回向的时候一定专注,专注到极处,感应道交,他真能收到。

我们晓得,阿弥陀佛的心清净,阿弥陀佛专注,他对於每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加持他,让他们都能得到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我们就相信这个话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他的四十八愿用五劫时间去修行,愿愿都兑现了,这个专注加持你就产生力量,你真的就享受到阿惟越致的待遇。法身菩萨的智慧,法身菩萨的道力,法身菩萨的神通,你统统具足,不是你自己修成的,佛力加持给你的。

那我们对佛要不要有感恩的心?对这个法门要不要感恩的心?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就用现前这种心态行吗?所以我们学这个东西这一生不能成就,不怪阿弥陀佛,我们的用心不相应。心里头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贡高我慢,对佛菩萨那种诚敬心生不起来,你就什么都得不到。印祖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有没有一分?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第八十五集)  老法师主讲

2011/12/16讲于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5


普为父母师长、历劫冤亲及一切有缘众生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