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什么样的人可以跟他谈信仰?

什么样的人可以跟他谈信仰?


什么样的人可以跟他谈信仰?人的生命有四种,即肉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灵性生命。

  第一种是肉体生命。肉体生命我们需要物质的滋养、物质的丰富,需要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所以科学求真。我们会追求富有,从这么一个层面上面来说的话,如果我们学佛,我们是想跟佛做生意,佛陀,我给你供三个苹果,你保佑我赚一百万,你是佛教徒吗?你是生意人,你跟佛陀做这种无本万利的、一本万利的生意。但是我只能够说你的生命还停留在追求物质丰富,追求肉体快乐这么一种层面上。

  第二种境界、第二种层面是精神生命。精神生命求什么呢?精神我们追求什么?高尚。肉体是求富(富有的富)。精神就求贵,贵当然就是高尚,像佛陀所说的,人不是因为出身而高贵,而是因为行为而高贵。有利他的行为愿意去做慈善,愿意去帮助其他人,这样这个人是高尚的人,是高贵的人,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所以在佛陀当时那么一个严格的种姓制度之中,我们何教授在前面讲过了,印度当时这么一个严格的种姓阶级里面,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这样一个等级很森严、壁垒很森严的这么一个世界之中,如来能够做狮子吼,能够说不是因为出身而高贵,没有人天生高贵,不是因为他这个出生的种族血脉而高贵。这个就非常好了,众生平等。

  你看,我们世界有多少zai 难是因为有些人傲慢自大,认为我这个种族是最高贵的,哪个哪个种族是低贱的等等,由此而引起战争。当然这个是因为有些人别有用心去利用。那么能够说一切人不是因为出生而高贵,不是说他生在帝王家,生在贵族家,他就一定高贵,而是因为他有利他的行为而高贵,所以这个利他的心,慈悲的心,这样是高贵的。佛心者,大慈悲心是。这是《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什么是佛的心?大慈悲心就是。

  我们要感恩佛陀,为什么?佛陀本来贵为王子,而且他不出家的话有机会去做转轮圣王,但是他舍弃了一切的荣华富贵来求道,示现成佛。这样当然都是为了利他。这是我们从这么一个层面上来说精神的高贵。

  第三种是社会生命,就是社会生活的优雅,我们的社会生命。范仲淹为什么能够写出那样的抱负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他知道,他的心量扩大了以后,他的社会生命,他的社会责任,他的使命感就出来了。所以,我们不单单是要自己生活得快乐,而且要让整个社会的人都生活得快乐,整个是一个优雅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所以这个是社会生命。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第四种灵性生命的解脱。

  第四种是灵性生命。在什么生命上才可以谈信仰?灵性生命。在灵性生命这么一个层面,我们才谈真正地有信仰。不是做生意似的。做生意似的求物质,那个你还活在一个肉体生命的阶段而已。

  这么说,其实我也看到很多人学佛、拜佛、求佛,但是事实上我看到一个怪现象,是什么?做生意,跟佛做生意。

  所以丰子恺有一篇散文,叫做什么呢?《佛无灵》。他说什么呢?说抗战的时候,他在杭州建了一个大房子,他做教授,薪水很高,花了几千大洋造了一个很好的房子,一座别墅。日本人来了,当然他就跑了,他的姑妈就留在那里帮他看房子。日本人的飞机轰炸,把所有的都炸光了,他那个房子也不可避免,照样的被炸掉了。他姑妈就很抱怨说,你信佛有什么用,这佛都没有一点灵感,没有保护你这个别墅不被炸掉。

  如果是停在这么一个层面的时候,应该说,当然了我们接引初机,你有虔诚的信心会不会感通佛力呢?会。但是如果你永远活在一个要向外去求佛的这么一个阶段,你能够开悟吗?你能够成佛吗?你能够跟佛一样吗?佛法之所以殊胜,是殊胜在哪里?不是叫我们到外在去信仰一个万能的神祇或者一个永恒的救世主,不是这个,而是佛陀告诉我们,我是你们的导师,我不是你们的主宰,你们跟随我走,你们能够像我一样。这样是最伟大的。

  当我们的心一直向外去求的时候,它永远是处在一个贫乏的状态,处在一个饿鬼的境界,那你能成佛吗?

  所以,首先是我们要感恩什么?感恩佛陀点醒了我们,感恩六祖大师,感恩历代的佛菩萨点醒了我们,原来我们本自具足。

  当你真正地本自具足的时候,你就会像六祖大师一样,成为法界智慧的出口——那你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佛法,虽然你不认识字,但是你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佛法,为什么?因为你与整个法界相应。你的心与整个法界相应,所以你就成为了法界智慧的一个出口,这样是真正的修行。

  ----节选自大愿法师《腊八节开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