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妙祥法师:随时随地长期放生

妙祥法师:随时随地长期放生

 
问:母亲家有亲戚送了几条鲶鱼,我想放生怕他们说不好的话,就为它们诵了一遍楞严咒和几遍三皈依,愿它们能了脱业障往生善处。第二天鱼陆续死了。因为是死了才做菜,我也少了些内疚。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坚持放生呢,还是像上面似的为它们回向?

  答:不仅要诵咒,要采取办法放生。如果死了,像对待父母一样给予掩埋。给它们诵咒会得到好处。

  选自《二〇〇四年答居士问》

  放生还有一个争夺的问题。因为你要放它,它同样有被杀的业力,所以说放生的时候要尽心尽力,有时候应该豁出生命去做,甚至要像祖师大德那样,有时候不择手段地去救。过去有一个金山活佛啊,是哪个大德?是哪个我记不清楚了,他曾经看到一个饭店门前有一缸鱼,去跟饭店说,店主也不放,最后和尚,没办法怎么办?把这个缸给推倒了,都给放到河里去了,因为河就在饭店前面。最后他怎么办——我就趴着叫你打一顿得了。有时候就得采取一点手段,去把这个放生完成。

  还有一个居士去放鸽子,去买众生,提前说好了多少钱一个。后来卖鸽子的人一听说他放生,就不卖给他了:“你多少钱买,我都不卖给你,我这给饭店留着。”他俩就僵持不下了。这个居士说,我多给你钱。“多给钱也不要,就是不卖。”所以这个是因为众生的业力的关系。最后这个居士怎么办?告诉自己的司机再找两个人,连喊带吓唬他,说:“你赶紧地拿个棒子,把他那个床子给砸了,把人也给我打了。”(编者注:床子,方言,意为做生意的小铺面,这里指贩卖众生的摊位。)那个卖鸽子的人说:“得了,你别打我,赶紧给你吧!”(众人笑)虽然这个手段有点过分,但是必要的时候——我不是赞成啊,但我希望能把众生救下来——宁可挨骂、挨打,甚至背点因果也应该救护众生。

  选自《放生•护生开示》

  一居士:家人反对放生怎么办?

  答:他反对,实际上就是赞成。他为什么反对呢?因为你放太少啦,要多放。他反对就是鼓励你,增加你的功德,你在这压力下还能放生,这功德就很大了。他在成全你,你这么想就没事了。

  一居士:但他老不开心,我是不是要瞒着他,远离什么的?

  答:开心?你看看,有财、色、名、食、睡他都开心,这不是真正地开心。你看他表面皱眉头,但心里清净那才是真正地开心。你把因果给他正了,那是永远开心。所以我们追求的不是眼前的、表面的、虚妄的利益,要追求根本的利益。

  选自《二〇〇七年六月初三为锦州居士开示》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顶礼上妙下祥恩师

  随喜诸位师兄闻法

  恭录于上妙下祥法师讲述的《放生护生》书籍完整版

另外就是说,尽量随时放生,不要搞大型放生,说“咱们搞放生法会”,这东西尽量不要搞。虽然它有刺激性,有宏观的影响力,对放生的人来讲,他觉得“今天我在这里放生,这么多都是我放的”,有一种荣誉感,但是会造成几个弊病。像你说的,会有商贩专门为这个去卖众生,这是一个。另外呢,就是时间长了,会形成一个什么习惯?有人就以为放生法会才可以放生。应该养成平时随时随地都放生的习惯,而且放生的形式如果越平常,功德就越大。

  过去我们刚来这个寺院(大悲寺)不长时间,有一个精神病人,一个男的,挺高个子,他妹妹说:“他马上就要被送到精神病院了,师父,你救救他。”后来我就告诉她一个主意,就是放生。他妹妹回家就告诉他,然后他就弄个小罐头瓶,买几条金鱼,没事就拎几条金鱼上寺院。就放几条金鱼,我们也给它做仪轨。那金鱼他能往哪儿放?还得回家养活嘛。隔一天就拿几条金鱼,隔一天就拿几条金鱼,经过可能也就一个多月时间,我忘了具体的时间了,精神病就完全好了。他妹妹乐坏了,说差点就送精神病院去了,但放生以后说话、态度……什么都变了,精神病也好了。这样的例子很多的。

  放生一个是长期放,另一个靠三宝加持,这个很重要。放生要没有三宝的加持,效果就差得太多。我们寺院平时一个月作一次超拔,作一次吉祥,大法会一年就两次,其他都不搞。唯独放生,随来随做,因为它是救命,不管人多人少,给放生开方便。你看这门前的水库很便宜就买下来了,如果没有放生的因缘,估计这个水库也不会这么快给咱们。

  选自《放生•护生开示Ⅱ》

  附:莲池法师在《放生图说》中提出的简易放生方法:“结社放生,信是美事。然或身忙者难于定期,财歉者苦于随众,而罔利者,或反为预捕多捕以求售。今更立简易一法,佐使并行,不拘时日,见即买放。于某月下书某日放生若干,巨生以个数计,细生以觔数计,岁终总算,存以自考。”(巨生,如鸦雀龟鳖及大鱼等;细生,如虾螺蛙蛤及小鱼等。积功累德,当知果报不可思议。)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也知道放生好,通过放生有许多感应,但对社会上一些批评的声音,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比如,“拿那么多钱去放生,如果把这些钱用于慈善不是对社会更好吗?”

  “如果把这钱用于慈善不是对社会更好吗?”这句话说得很对,放生本身就是慈善。不是对人类帮助才是慈善,对所有众生帮助才是真正的慈善。因为慈善有两种,有救急和救困,应该是以救急为主。因为众生的命马上就要没了,所以我们应该先救命,而不是以救困为主。比如说有人生活困难,要靠自己努力。但是救命不是,一瞬间命就没有了,佛教徒首先应该以救命为主。所以说放生就是慈善,这个是一个大慈善,是一个无形的慈善,更是我们佛教徒应该做的。因为这种慈善它不光是对社会有好处,而且对我们修道也非常有好处。

  比如说成佛,如果不能救护众生是不能成佛的。为什么这么讲呢?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前生,当时他要以身饲虎的时候,他的同学还有老师都劝他,说:“你不要这么做,你看看你留着有命的身体去修道,你道修成了会救多少众生啊!”当时这个老师就是弥勒菩萨。但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听,而是以身饲虎,用身体去喂老虎,让这八个老虎得救了。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先于弥勒菩萨成佛?就是他敢于以身饲虎,以身来施众生,来救护众生。他没有把众生看成是众生,而是看成是与自己一体的。而且把救护众生看成是自己必须要完成的,这也是菩萨的行为。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成佛这么快?就是因为他能够舍命救护众生。由于舍命救众生,他就会离相。(编者注:佛在往昔有一世为乾陀摩提国太子,名栴檀摩提,曾舍身饲虎,详见《佛说菩萨投身饴饿虎起塔因缘经》。此“舍身饲虎”的故事体现了佛陀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在世间也流传甚广。)

  有的人认为放生是一种着相,这种说法缺乏根据,只是想象的说法,认为放生执着是想象的说法。因为维护众生本身就是离相的行为,你有离相的行为,它就和证道连在一块儿了。所以说,这个救护众生是离相的行为,是证道的行为。这个问题大家——特别是学佛、要修道的人更应该注意。所有祖师大德没有一个反对救护众生的,他们随时随地都想用生命来救护众生。很多的祖师大德能证道,也就是这么个原因。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顶礼上妙下祥恩师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