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闭关应注意哪些禁忌

闭关应注意哪些禁忌

 闭关应注意哪些禁忌?闭关不怕不用功,只怕乱用功。一般来说,闭关要注意如下禁忌。一是克期求生净土。即恳切祈愿,克期求生。以此躁妄祈求之心,必定感召错乱,求升反堕。弥陀大愿,是临终接引;急迫求生,是自心生魔。印祖云“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功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印祖文钞三编下册—复念佛居士书)二是速求佛立现前。有人急得念佛三昧,佛立现前、得证圣果,甚至克期求生,此行违反随愿自在往生之理。末世凡夫,业障重重,全赖弥陀大愿,带业往生也要愿力大于业力。否则不自量力,不识身份,急迫狂躁,执著分别,只有魔事现前。念佛应当安住当下,保持一向专念之状态,唯愿临终往生,别无祈求;若利根者,功夫成熟,或可当生成就三昧,即使不成,亦得带业往生,必不召魔患。三是强迫一心不乱。有人为速成一心不乱而勤勤用功,由于用心过紧过久,超过自己心力所能承受范围,因此而心力惶愦召感邪缘,或急猛之行快速激发众多恶业种子,使其同时现前障碍,从而不能自控。用功须渐次增加,不可有急功近利之心。无论是事一心不乱,还是理一心不乱,都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切忌用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四是召请冤亲共修。有云不超度完冤亲债主不能往生者,于是很多人都忙于超度,更有召债主来与自己一同诵经念佛,为他们立牌位,给他们回向。结果来了很多冥界众生,而且来了便不去,整日跟着行者,使其四肢僵硬,目光呆滞,嘴唇发青,眼圈发黑,自言自语,恍惚不能自控,著魔发狂,可不悲哉。净土法门特别之处就在于带业往生,若云不超度完毕就不能往生,即与带业往生相违,与祖教相违,当然不必遵行,因此不必在意冤家债主,只要安住信愿念佛,自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何得“鬼”不障道而自障其道耶。五是好乐求异见奇。有人不安于平常心,常常期待出现过人境界,比如现前见佛菩萨、见光、见华、见鬼神、得神通等等;有人不守真常,稍有异相,便自认为圣境界出现,从而用心推寻。比如耳边听到说话,便认为是佛菩萨来教导自己;耳边听到佛号,便认为是不念自念而欢喜倾听;心中浮现比丘形象,便认为是观音菩萨现比丘身来加持自己;身体出汗,便认为正在消除业障;头顶发热,便认为佛号功德在打通百会穴,可以自在往生。此中退寻思维,使平常事变得不平常,亦成期待之心,从而召感邪缘来附。六是随境转动身心。即被境所转。或有今生修行之心无差,而宿世冤业自现者,当见到过人境界,便执着真实,或欢喜恋着,或恐惧不安,思维计较,种种挂碍,被境界指挥言行,随境界转动身心,若深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果真如此,应当安住平淡,自念自听,唯愿临终佛来,更无任何期待。一切异相、一切境界皆如水上浮萍、天上浮云,聚来去散毫不挂心,不被境转,如风过疏竹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而潭不留影,如此用心,则法尔自然。若境界猛力,已被严重干扰或控制,当有惭愧忏悔心,有慈悲度脱心,又不必在意理会,甘心受报而不嗔心抗拒。应专心修念佛诵经等内善,并兼行持戒、放生、供养等外善,求愿往生西方,亦兼回向债主。如此心行,时节成熟,或能待时离去,既不离去亦不障碍往生。七是固执自以为是。修学佛法切忌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自以为是。但实际修行中却常常有此现象。如有人喜好悲喜之心或有惭愧感恩之心且特别猛力,时时表达为悲泪如雨,久之定是招邪之因。还如有的人喜好闭目静坐,更多有念佛闭目静坐者,所缘佛号亦必微软,阴性气息笼罩身心,久之亦容易召感境缘,道力不足、道眼不明者必受惑乱,故当禁忌。(释性空辑录)

闭关需要具足哪些因缘条件?真正的闭关是需要具备一定因缘条件的,一个是外在因缘,要有闭关房,要有专门护关人员,要有善知识指导,要有闭关时间。再一个就是内在素养,要有一定修行基础和闭关常识,要有明确闭关目的,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菩提心,更要明白闭关程序,还要有闭关必要的心理、生理和体能上的准备,还要严谨持戒,等等。其中最主要因缘条件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戒律要清净。闭关者在平时要严谨持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样才能为闭关打好戒律基础,保证闭关顺利圆满。在正式闭关时虽然断绝外缘,但阿赖耶识善恶业种子在特殊条件下也会起现形,甚至导致魔障现前,若戒律不清净或说戒体羸弱,那么很难突破各种关碍。《华严》偈曰: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禁戒,是则如来所赞叹。戒律不清净,贪瞋痴三毒必起;三毒一起,魔即现前。因此说,保证戒律清净是实现闭关圆满关键所在。戒律不过关,不要去闭关。二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心,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佛道之心。只有菩提心才是与佛菩萨同一心,才是觉正净之心,才会得到诸佛菩萨加持、龙天护佑,才会有突破各种障碍的信心、决心和力心。任何自私自利之心、有为之心,都会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关键时刻落花流水。所以说,菩提心是佛法修学的正能量,失去菩提心就失去所有。能海上师讲,修学佛法中遇到逆缘,要么冲过去,要么挨过去。但无论是冲过去还是挨过去,都必须不失菩提心。因为忘失菩提心,既使行正法也会入魔道,即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净土法门菩提心的表达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有了这个生死愿心,有了这个究竟愿景,还有什么苦不能吃,还有什么难不敢为,还有什么关不能闭呢?!三是要有明师指导。善知识很重要,在佛法修学中无论什么法门,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离开善知识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练,闭关更是如此。没有明师的指导与印定,路在何方、己在何处都不得而知,一旦失偏,如何晓得、何以纠正,非明师无力回天。因此闭关前要多请教善知识,闭关中更要积极接受善知识指导,做到理清、路明、法正,这样才能确保闭关圆满成就。四是要先闭是非关。清净语业,不说是非,不传是非,心无是非。口业守不住,心必成散乱;是非关不过,闭关定颠倒。所以闭关要先闭是非关。即不看是非,不思是非,不听是非;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他人都是已成之佛,都是再来人救度于我;我要感恩他人,恭敬他人,随顺救度,等等。若能真心如此、始终如此、事事如此,是非关就闭圆满了。五是闭好心态关。有人心态不好,处处不满、事事烦恼、时时颠倒,妄想通过闭关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修行上的本末倒置,最容易出偏。所以正确做法是平衡好心态后再去闭关、去巩固。闭关不是把身关起来,而是要将心关起来,并且明明了了、清清净净、自自在在。佛陀及弟子们早已为“闭关”做过示现,即自觉远离喧闹,安心于道,寂静身心,如法行持;不受世俗杂染,远离五欲,一心趣向解脱;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奉行菩萨道,于各种垢染及世俗欲乐、名闻利养中出离,清净梵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时刻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等等。且二六时钟,千年一念、一念千年。如此“闭关”,你的心态一定是平稳的,一定是安住的,一定是祥和的,一定是柔软的,一定是如如的。达成三业清净、心系于道、安住菩提,使“闭关”成为,出世俗杂染之“关”,入离欲解脱之“关”;出颠倒梦想之“关”,入无我真实之“关”;出业障烦恼之“关”,入清净自在“之关”……最终破一切“关”,入得证涅槃,成就佛果,自在解脱之“关”!(释性空供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