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三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三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第三十二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在

  【积德累功。】

  这一句,《汇编》里面引用《了凡四训》所讲的「积善之方」。一个修行人,就是立志要做一个好人,把不好的行为修正过来;要真正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对於善恶要有能力辨别清楚。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接着下面讲还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你要认识不清楚,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这种事常常有,很可能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一生希求的是断恶修善,而实际上所做的是断善修恶,恰恰相反。这是佛在经论里,我们常常看到,世尊很感慨的说「可怜悯者」,这些人真正可怜,连个是非善恶都辨别不清楚。李老师过去说得更令人深省,不但是邪正是非你没有能力,利害摆在眼前你都不认识,所以造业,受极苦的报应。

  宇宙人生、天地之间的事,不但佛法说得清楚、说得透彻,世间善人、世间的圣贤也说得不少。他们说的这些是不是真话?自古至今,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中国的历史相当完整,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现代都有详实的记载,我们称之为信事,可以采信的。尤其是对於因果报应的记载,更是详实。从这些事实,我们也证明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真实不虚。

  善恶里面论是非,古人有个标准,「不论现行,而论流弊」,这个眼光就看得深、就看得远了。到底是善是恶,不是看表面,不是看现前。流弊,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对於社会、对於空间跟时间的影响力,要从这个地方来观察。现前是善事、是好事,可是影响不好。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王龙舒居士会集《无量寿经》,这是好事情,多少人赞叹;魏默深也会集《无量寿经》。王居士的会集本收在《龙藏》里面,古时候的着书能够入藏,那是大家公认的善本。为什麽印光大师对他有严厉的批评?批评里面讲他将原译本的字改动了,他改动得很好,这是善。印光大师说他是恶,恶在哪里?印光大师看的是流弊,就是它的影响。王龙舒可以改经,我也可以改经,你也可以改经,每一个人都把经典不合自己意思的改一改,这个经流传到後代就面目全非了。印光大师的反对,不是反对他会集,会集绝对不会反对的,是不能改动经上的字。经上的字虽然用得不好,但是不能改,改了怕影响未来。龙舒改没有问题,人家有学问,有修持,确实改得好;我们後人看到他能改,我也能改,我念这个句子念不通,是我程度不够,把这个难的改成容易的。每个人都随自己的意思来改,那还得了吗?所以不能随自己的意思,随自己的意思,错了!就是像龙舒、魏源这样的大贤,印光大师还责备他们。但是他们对於净宗确实是有贡献,功不可没。

  正因为如此,夏莲居老居士才有第三个会集本出来。这个会集本避免了前面的过失,有前面会集的长处,没有前面会集的缺点,所以大家称它是善本,《无量寿经》的善本。这个善本有没有好处?好处很多。最近这十几年当中,全世界学佛的同修,念佛的风气带起来了。怎麽带起来的?夏老居士会集本带起来的。许多人念这个本子,往生瑞相希有,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我们亲眼见到的、亲耳所闻的太多太多了。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看是非,这是举一桩事情。以此类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作所为,一定要细心观察对於周边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後代的影响,一般讲对历史的影响,我们要懂得。

  再远一点看,我们看孔老夫子那个时代,许多诸侯他们施政的表现,并不能尽如人意。夫子周游列国,希望有诸侯能认识他、能重用他,他可以帮助诸侯治国平天下。他有智慧,他也有这个本事,可是诸侯接见他,对他都赞叹,没有一个人用他,他只好回到老家去教书。我们要问一问,他为什麽不搞个革命?为什麽不把那个旧政权推FAN,取而代之?夫子不干这个事情,不是他没有能力。他有三千弟子,学生当中有七十二贤人,我们今天展开《论语》看看,各种人才都有。夫子是可以做,而且是个好事情,但是流弊不好,会造成历史负面的影响。对於一个政权不满意了,就要起来把它推FAN,你要晓得多少人的生命财产,在你的一念之间消失掉了,这个罪过多重!满足你一个人的欲望,让多少人遭难,这个事情做不得。他的施政虽然是不能尽如人意,还没有到应当被推FAN的时候。汤武革命那是不得已,殷纣王实在太不像话了,不把百姓当作人看待,这是应该的。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都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不善的设施慢慢的改。这都是懂得善恶,明白是非,人家看得远、看得深,这是圣人。孔子虽然是一介平民,他的成就是教学,他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两千五百多年了,而且广及世界。在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提到孔老夫子,人人都知道,都能生起尊敬之心。我们要想想,人家是怎麽看事情,是怎样处理事情。所以似是而非,很不容易辨别。似善而恶,也有似恶而善,表面上看到不善,影响善。可见得圣贤人对於是非善恶跟我们标准不一样,我们要留意。

  什麽叫偏正?这里面也举的有故事,举的吕文懿公,当时的宰相,退休了。退休回家的时候,乡里当然对他都尊敬。乡下有个人喝酒喝醉了,对吕相爷很没有礼貌,言语粗鲁,侮辱宰相。宰相度量大,不与他计较,算了,原谅他。过了一年之後,听说这个人犯罪判了死刑,关到监牢狱里去了。吕公这个时候感觉得很难过,当时他侮辱我,我要把他送到官里面去治他的罪,他就不至於有今天,造这麽大的恶。当时只是一念仁厚之心,原谅他、饶恕他,不知道他以後做的是更大的过失。像这些地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常常见到。小过失不惩治,慢慢就养成他大恶,而且这个影响不好,养成人人敢作恶,这个社会怎麽能够安定。

  儒、佛是师道,今天我们极力提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是北京师范大学提出来的,我看到了,非常好,要把这八个字发扬光大,不限於北京城,我们要把它流通到全世界。我们天天在讲,同学们天天也都在听,有没有这个意识?如果有这个意识,你就是积德,你心里有了真实的德行;你能把这个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是积功;积德累功是这样成就的。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能不能给社会做一个好样子?要存这个心,要这样行事,你就对了。所以一定要想我这个作法对社会有什麽影响?对於将来一些学人有些什麽影响?要常常想到这个地方。所以要知道,往往善行後面是恶事,不能不警觉。有一些恶行後面後果很好,这是善事,所谓「偏中有正」。善行後来影响不善,是「正中有偏」。眼前做的事不好,可是它的影响是好的,那就是「偏中有正」。

  这些事情,如果没有相当深的涵养,你怎麽能觉察得出来。而且这些事情,一接触就要明了,不是事情过後才想到,那个来不及了。遇到事情就明白,能够当机立断,这是学问,这是真实的功夫。平时存养不够深厚,临事就免不了有过失,许许多多过失是无法弥补的。尤其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没有人讲道,也没有人讲理,这是乱世。乱世当中,我们立志要想作好人,作圣贤,谈何容易!这正是佛在经上常讲,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做不到;希求是一桩事情,能不能满愿又是一桩事情。可是真正发愿的人,无论在什麽环境里面都会有成就。只要不退心,好善好德的念不会退转,这是因。缘是好学,真正肯好学,佛法里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就会得到佛菩萨的照顾。你有好的愿,你不好学,不会成就;你好学,没有大愿,也不能成就;行愿相资,这才能成就,这个道理佛经里面讲得太多太多。古今大圣大贤,我们从表面看,没有一个不好学。诸佛菩萨是好学人的好榜样,我们应当要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