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菩萨宝鬘论》讲记 达真堪布

但是后来我发现,结果却相反。尽管前者有能力,但是却没有什么弘法利生的事业,也没有很好的机缘。而后者非常了不起,到社会上,到众生身边,很多人都崇拜他,信任他,跟他学,弘法的助缘非常殊胜,利生的事业更兴盛、更广大。正如一句话所言:“世间人的千言万语,不如成就者的一句话。”这个力量真的不可思议!

    年纪大不是问题,没有学问也不是问题,主要是你有没有发心,有没有清净的心。若是你有清净的心,清净的愿力,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度化众生;若是你没有这样清净的心,没有一个清净的愿力,再聪明、再有学问、再有能力也度化不了众生。所以如果大家真这么着急想帮助或利益众生的话,就要发清净心,破除我执,在相续中建立真正利他的心,就是这里讲的“当具利他大悲心”。

    不得诽谤诸证法,何法起信当求彼。

    现在有的人就是爱造业,说长道短,说这个是正法,那个是邪法。你怎么知道什么是邪法,什么是正法呢?这样判断,说是非,容易犯戒,犯舍法罪,这个罪过非常可怕。显宗里讲定业,今生今世你即使通过忏悔也忏悔不掉。五无间罪和舍法罪都属于是定业。

    犯了五无间罪和舍法罪,即使念佛念得再精进、再如法也不能往生。现在都在念佛,都在求生净土,如果想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要远离两种障碍,具足四种愿力。两种障碍就是五无间罪和舍法罪。你们现在闻到佛法了,懂得佛理了,不要再去犯这些错误。

    在内地,犯这种错误的人非常多。不知道什么叫邪法,什么叫正法,不精通佛理,不精通显密,没有资格说这些。因为你没有分别、判断的能力。

    显宗密宗,小乘大乘,有共同的,也有不共同的。小乘分声闻和缘觉,大乘分显宗和密宗,显宗分中观和唯识,密宗分内密和外密,外密分事部、行部、瑜伽部。九乘次第都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修行,不同的结果。这些你精通吗?有些人学得比较杂,在网络上看这看那,没有系统地学,也没有按次第学修,所以根本不了解这些。

    其实佛法有了义的,也有不了义的。这也不是固定的,死板的,它是活的。不同的层次里有不同的了义和不了义。九乘次第,比如说小乘里的声闻乘也有了义和不了义,缘觉乘也有它的了义和不了义。菩萨、波罗蜜乘也有各自的了义和不了义。有部、经部、唯实、中观,它们都有各自的观点,各自的见解。如果不知道这些,就不要轻易评价或者判断,否则容易犯舍法罪。

    五无间罪和舍法罪这两个按显宗来说都是定业,根本清净不掉,即使忏悔也消不掉。但是我们现在很幸运,遇到了金刚萨垛除障法。在金刚萨垛除障法面前,在咒语之王百字明面前,没有定业,一切恶业都能消除。

    以后,我们不要说这些是非。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管是人还是法,要不赞不谤,也不要去接触,去修习,这样就不会造业。这是我们做人的标准,也是修行的标准。我们要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但也不是到处去学修或者礼拜,这是不矛盾、不冲突的。

    行持十种法行已,不分昼夜而精进。

    “十种法行”就是精进。
    第一,抄经文,写心得,再有能力就做论文;
    第二,有能力,有机缘的情况下,处处将身口意做供养,就是做法、力、财的供养;
    第三,处处做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
    第四,如果有机缘,有福报,认真听闻佛法;
    第五,行持佛法,受持戒律;
    第六,翻阅经文,翻阅论文;
    第七,有机缘,有能力的情况下讲经说法;
    第八,读诵经文,念诵仪轨;
    第九,处处思维佛法;
    第十,修持佛法。

    日日不分昼夜而精进,就是处处多做善事,多种善根,多结善缘,不懈怠、不放逸、不散乱。我们现在一到晚上就困得不得了,懈怠懒惰,不能这样。即使再微小的善根也不能轻视,不能放弃;再微小的恶业也不能造做,不能行持。一点一滴地从小做起。

    我们有一种说法,“小善根阿克就不修,大的善根阿克又修不了。到临终的时候,阿克没有修法,两手空空要离开世界,面对来世,这个时候后悔莫及。”“阿克”是对出家人的一种称呼。

    你们现在也是,小的善根不愿意做,大的善根做不了,到临终的时候就没有善根,没有修行了。不能这样。再微不足道的善根也不能放过,一点一滴地精进去做,“不分昼夜而精进”。处处不离三宝的光明,处处忆念三宝的功德。

    吃饭的时候,把佛法僧三宝观想在喉间,同时忆念他们的功德,将所有的饮食都供养给他们;走路的时候,把三宝观想在右肩,同时忆念他们的功德,这样走路相当于绕佛;安住,坐下来的时候,把三宝观想在头顶,作为所依的对境,同时忆念三宝的功德;睡觉的时候,把三宝观想在心间。这样修行自然就精进,成就自然就圆满了。

    是不是真心想学佛,真心想成就?若是真心的,就老实点,别再虚伪了。若是不老实,修行不如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不如法而修行,佛法、正法也会变为恶趣的因。没有必要这样。

    我为什么这样严格要求大家?是怕大家造恶业。你到山上,到寺院,到这样一个清净的道场来,不能造业,若是造业就别来了。在城市里、在家里造业虽然也有罪过,但不会有这么大的罪过。所以大家来了就要如理如法地做,你实在受不了这里的环境、条件,要求的戒律和规矩,就抓紧离开。因果是不虚的,将来要感受极大的痛苦啊!

    一方面我非常随喜大家能够跋山涉水,不顾一切地到这里学法修行;另一方面我非常希望你们在这里能够更如法、更精进地修行。这样对你们有极大的帮助,你们也会有极大的收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功德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尤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这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接着讲《菩萨宝鬘论》。

    三世所积诸善根,回向无上大菩提。

    “三世”,是指过去世,未来世和现在世。这三世当中所积累的诸善根,都要回向给无上大菩提。可以回向给众生,也可以回向给自己成就佛果。

    无上大菩提就是佛果,无论你回向给众生还是回向给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这个无上大菩提。回向给众生:愿这些善根成为众生早日成就佛果的因缘。回向给自己:愿这些善根成为自己为众生早证菩提的因缘。我们都应该这样回向。

    发心和回向,一个是在善根的前面,一个是在善根的后面,一个属于前行,一个属于后行。两者都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为一切众生,第二,回向无上大菩提——无上佛果。回向时若没有具足这两个条件,就不是菩提心,不是正确的回向,也不是完整、圆满的回向。

    这两个回向都是正确的,但是其他的好多回向都不是很如法,很正确。我们现在所做的回向是不是菩提心,是不是一个正确、圆满的回向,都要搞明白。

    把功德回向给他人,也是一种布施。对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善根是最珍贵的。我们断执着的时候,最后要断的是对善根的执着。

    那诺巴在依止上师帝洛巴的过程中,主要断的是对法的执着。帝洛巴给那诺巴的很多窍诀,在表面上看都是恶。那诺巴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法师,特别执着这些形式,也特别执着自己的形象。他那时已经很伟大了,是精通三藏、精通五明的班智达,手下有不计其数的弟子,也有很多属于世间的神通和能力,讲道理滔滔不绝,也有一定的成就,非常了不起!

    从智慧空行母指点他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和空行护法能够直接交流了。但是他对法的执着特别强,因此没有成佛。那诺巴去拜见上师帝洛巴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帝洛巴在烤鱼吃,其实这都是给那诺巴的示现,就是要让他断法执。后来那诺巴依止了上师帝洛巴。在依止的过程中,上师帝洛巴经常让他偷东西、抢东西,让他去做一些坏事,也是让他断法执。

    现在一说功德、善根、福德的时候,都会说:“我所有的善根、福德都可以回向给众生。”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状态呢?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善根、福德带给我们的利益。对法,对善根的执着不是很强,所以非常大方。对智者来说,善根第一,生命第二,财富第三。但是对愚者来说,正好是相反的。财富第一,生命第二,善根第三。这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别。

    以前有个公案。佛在世的时候,一位乞丐遇见了佛,但是他没有什么可供养的,手里只有七粒米,于是他就把这七粒米虔诚而用心地洒在了佛的身上。以此福德,后来的回报是七次转生为转轮王!那不是几百万、几千万,也不是几个亿的回报!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善根的价值,谁能舍得给别人啊?

    回向就是把所积的善根给别人。有个老太太跟我说:“回向可以,不给善根行不行?”我一说善根要给别人,她就受不了。不给别人善根不行,那就不是回向了。她也不是很明白佛理,但她就是特别执着善根。我们有些人特别大方,一说要善根回向,一点都不用考虑。我都有点怀疑了,这是真心的吗?

    一般人很难舍下善根,若是你能舍掉对善根的执着,那你离成就不远了。其实能把善根回向给别人,才是真懂佛理了!其实也不难,你把功德回向给别人的时候,这个善根会更大,更圆满。我给大家讲过,主要是心量放宽。心量越大,功德越大;心量越大,所种的善根越大;心量越大,所积累的福德也越大。我们讲过四无量心。为什么叫无量心?因为对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所得到的功德也是无量,所以叫做无量心。

    我们应该回向给一切众生,不能回向给某某众生。但是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做到。“我先回向给众生,再回向给家人好不好?”你刚才已经回向了,还有什么可回向的?还是没有放下。其实你回向给一切众生的时候,你周围的众生也包括在内了。心里不舒服,必须得回向给家人,说明还是没有放下自我,平等心没修出来。

    如果单独回向,为了表法也可以。比如说,今天我们单独给一个人做善根回向,为了这个人能高兴,能进入佛门,得到度化,有这样的意义,这样为众生表法,是可以的。但我们现在不是表法,而是发自内心的有这样的一个贪念:“我还要给我的孩子和家人回向一下”。这是我执,是贪着,不是表法,这样不如法。所以没有必要第二次回向。

    我们现在在修大乘佛法,尤其是在修大圆满法,一切都应该是圆满的。你回向的时候,已经大圆满了。若是还要第二次回向,还要单独回向,你还没有修到大圆满。如果你真修到了大圆满,是不会有这个念头的。大圆满说容易,做难啊!能活在当下的人才是大圆满。若是有分别、执着,不会有大圆满。但是,如果你实在放不下也没办法。

    善根回向要发自内心,不能虚情假意。我们也在回向,但是为什么没有得到利益呢?为什么没有太大的变化呢?就因为我们都是在表面上做回向,都是虚情假意的,不是发自内心的。若是我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把善根和福德回向给众生,离成就不远了。

    有的人不知道善根要回向。善根若是不回向的话,容易被摧毁,不能增长,果报享受一次就会穷尽。若是你随时都能回向善根,就能及时存住,不会被嗔恨或邪见所摧毁。若你没有回向,刹那的嗔恨心就会将善根摧毁。邪见也是。相续中生起刹那的邪见,你所积累的这些善根,立即会被摧毁。如果你能够及时回向善根的话,第一,善根能保存住;第二,善根时刻都在增长。我们回向功德就是储蓄,存在法界银行里。若是你回向,善根不会穷尽,直至你成就菩提、佛果时,也不会穷尽。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回向,以为只要说一句“善根回向”,就能立即回向了。回向的时候,应该尽量念一些偈颂或者仪轨是最如法的。若是你能按这些仪轨、偈颂的内容回向,会非常圆满,非常清净。而且,还有一种力量的加持。因为那些仪轨、偈颂都是金刚语。以后我们做回向的时候,不要自己随便编。很多人都爱编,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回向给这个人,回向给那个人。如果是为了表法可以这样,除此之外都是不如法的。我们现在用的回向偈,是当时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回向,都是佛语。

    福德赐予诸有情,时时行持七支供。

    “福德赐予诸有情”,和前面讲的回向是一个意思。“时时行持七支供”,时时、处处要行持七支供。我们以前详细讲过七支供,在这里就不多讲了。礼敬诸佛,供养诸佛,随喜善根,忏悔业障,请转法 lun,请求不入涅槃,普皆回向。这七个叫七支供。在佛法里,积累善根、资粮的方法无量无边,但是都汇集在七支供里。所以我们时时都要修持七支供。

    为得菩提发大愿,若能如是修持之。
    圆满福慧二资粮,亦能净除二罪障。

    若是我们处处能修七支供,能发大心,发大愿的话,可以快速地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也能清除两种罪障。罪障指的是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所知障主要障碍成就无上正等觉,就是障碍成就佛果。净除了二障,圆满了二资粮,当下就会显现佛的二身——法身和色身。法身是为自己而得的,色身是为众生而得的。

    按照这个窍诀去做,我们都能圆满,能成就二身佛。法身佛是自性佛、本具佛。我们都是自性佛,都具有佛这些无漏的功德。但是我们现在有障碍,有烦恼障、所知障,有分别、执着,所以没有证得。净除了二障,圆满了资粮,本具的佛性、功德立即会自然显现。

    获得人身具义故,将得无上菩提果。

    若是我们今生今世能够成就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获得人身就有意义了。所以这里说“获得人身具义故”。若是不能成办解脱,不能成就佛果,活着也没有意义。

    我们在暇满难得里讲过,人身非常难得,既然得到了,就要用它来解脱成佛,这是人身的真正意义。若是吃喝玩乐,虚度此生,就和畜牲没有区别了。那些畜牲也会吃喝玩乐,也有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他们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不一样。若是按世间的角度来看,我们很多时候还不如这些动物。

    这些动物也有智慧,也很聪明。它们吃得简单,穿得也简单,出门不靠别的交通工具,自己在空中飞来飞去,特别自由。我们生活的多复杂、多麻烦,多辛苦啊。冬天来了要换衣服,夏天来了还要换衣服,一年四季都要换衣服。爱美的人,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每天洗呀,刷呀,抹呀。

    现在科技发达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上来了,都在追求生命质量。其实这些太不好了。我们以前的生活条件没那么好,也没有这么多麻烦,一年四季就穿一套衣服还是旧的,新衣服很少,也不用那么多保养品和保险。现在越来越麻烦。我觉得是多余的,没有必要。

    你们到藏区,到朗措玛寺看看,这里所有的出家人,还有居士,都没有买保险。买保险干什么?要自己保险自己。你好好地断恶行善,才是真正的保险!你看这些人,生活非常简单,一年四季只穿一套衣服,一般的情况下不换,没有必要!我们穿的衣服,一套几十块钱,很便宜。吃得也简单,一天三顿饭,最少两顿糌粑。吃糌粑是最方便的,几分钟就能吃饱。生活越简单越省事,不买保险,不买保养品,一样挺好的嘛。你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复杂,科技越发达,人就越辛苦,越烦恼,越痛苦。其实这都不是什么好事。

    你们现在都怕老,怕脸上起皱纹。其实心情好了,心态好了,就能保持年轻。我以前在报纸上看到丹麦有一对夫妇,七、八十岁了,但是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后来被人们知道了,研究人员考察、研究了一段时间,没有研究出什么结果。记者采访时问他们,老太太说:“我们两个人就是从小心情好,心态好,这样就不老,没别的原因。”

    都是心态的原因。若是想健康,就调整好心态。有健康的心态,就有健康的身体。很多大德高僧在山上修行,他们的生活都特别简朴,但是身体非常健康。密勒日巴也是如此,那么多年住在山洞里,没有东西吃,只吃绿草,喝凉水。没有衣服穿,身上长的都是绿毛,分不清是动物还是人。他没感冒,也没得病,身体非常强壮。你们现在连一口凉水都不敢喝。“别喝了,会坏肚子的;别着凉了,会感冒的。”

    心态好,身体就能好;心态好,家庭就能好。若是你能真正为众生着想,为他人着想,真能换位思考,无私地奉献、付出,家庭自然就好了。这些争吵都是缘起法,对立法。若是你这边没有争,没有吵,那边就没法争,没法吵了。心态好了,家庭自然就能好,一切自然都会好。

    真的,不要白白地浪费人身,得人身非常不容易,不要错过了。我们现在修的是净土与大圆满,若是修好了这两个法,你的人身就有意义了,你就没有浪费此人身。若是这两个法没有修好,你就白白地浪费了此人身,虚度了光阴。以后想再得到这样的人身,这样的解脱机会非常难。希望大家不要颠倒,世间的一切琐事要统统放下。没有事,一切都会好。

    有一句话,你们一定要记住: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如果放不下,就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也不是真得到,是从你的手上经过,并不真正属于你。先不要考虑学习、工作、家庭这些世间的琐事。只要认真学修佛法,一切都会随你而来。

    若是你真的能够一心一意学修佛法,工作自然就能顺利,家庭自然就能和睦。我们还是放不下,再怎么说也是放不下。这是为什么?还是没有看破,没有看透。

    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有愧财。智慧财为七圣财。

    这里又讲了七圣财,这些才是真正的财。我们所认为的财不是真正的财。“信财”是信心,“戒财”是清净的戒律,“施舍财”是布施,“闻财”是听闻佛法,“忏财”是忏悔,“有愧财”是做坏事了心里有愧疚,“智慧财”是有智慧。这都是财,都是圣人的财。一般的凡夫都不会有这些财。

    如是此等殊胜财,是乃无尽圣者财,不得说与非人众。
    众生之中观言语,独处之时观自心。

    “众人之中观言语”,在大庭广众面前,要观察自己的言语,因为容易造口业。“独处之时观自心”,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要观察自己的心,不能有任何的恶念。

    你们到这里与大家相聚,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处处伤害众生。这个口怎么堵不住呢?还经常到麦克风前,给大家讲这讲那。这是你的任务吗?这都属于是绮语、恶语,违背了规矩、制度,还伤害了好多众生。这都是不该说,没有用,不适当的话,是在造业。有的人还处处说是非,讲对错。爱说是非,爱讲对错的人,绝对是造业的人。

    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去造这些不必要的恶业。这些恶业对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没有任何意义,而且造下的恶业会有非常严重的果报。在前面也讲过,处处要以正知正念守候三门。

    然后是“独处之时观自心”,自己一个人在房间的时候,心很容易散乱。虽然身在房间,在床上,但是心不在,早就飞走了。所以,我们要格外地看管自己的心。

    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学习《菩萨宝鬘论》,阿底峡尊者所讲的这些教言非常殊胜。用这些教言来对照自己,就能够改正自己。有些负责人员跟我说,“今年大家的修行整体有进步、有成就了,比去年好,去年有很多时候不听话,今年都特别听话。”我觉得不是大家修行有进步了,而是今年的这些开示、教言太殊胜了,和我们的相续太相应了。所以大家有变化,有进步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坚持下去。不要一回家就忘了,和以前一样,跟这个吵,跟那个闹,到处造业。你们在这里每天学教言、听开示,人人受益匪浅,改变非常大,我们都能看出来,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虽然和这些孩子比差了一点,但是总的来说都有变化,都有进步,我也很高兴。回去以后别灰心,别退步,一定要上进、坚持下去。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要保持这种状态。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利。今天就讲到这里。

    最后回向:把讲法的功德,闻法的功德以及所有的善根,回向给我们宿世尽虚空遍法界的父母,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早日证得无上大圆满境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梵语:菩提萨垛玛讷阿巴勒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上师!

顶礼本尊!


远离一切犹豫心,一心精进修妙法,
远离昏沉懈怠眠,应当恒时精进行。
正知正念不放逸,恒时守护自根门,
日日夜夜三时中,再三观察心相续。
发露自己之过患,不觅他人之过失,
隐藏自己之功德,宣扬他人之功德。
当离侍奉及利养,恒时断求声誉禄,
明了知足少贪欲,已知恩德且报恩。
修持大慈大悲心,恒常坚固菩提心,
断除十种不善业,恒时稳固胜信心。
摧毁我慢嗔恨心,恒常具有谦虚心,
远离一切邪命活,当以如法而生存。
舍弃一切有漏财,当以圣财为严饰,
远离一切散乱境,依止殊胜寂静处。
时时莫出无义词,恒时言说谛实语,
若见上师堪布时,当发恭敬侍奉心。
若见具有法眼者,或遇初业众生时,
则当生起本师想。               

若见一切众生时,当起父母兄弟想。

远离一切恶友伴,依止殊胜善知识。

远离嗔心不悦意,处处恒具欢喜心。

不贪内外一切法,当于无贪中安住。

贪欲不得善趣乐,亦能断尽解脱命。

何处若见胜法乐,对此应当常精勤。

最初无论办何事,起始若能成办彼,

则令一切皆圆满,否则彼二均不成。

恒时远离恶毒心,何处若起倨傲时,

尔时摧灭此我慢,忆念上师之教言。

若生怯弱之心时,则当令自心坚强,

修持彼二为空性。               
若遇贪嗔之境时,当观犹如幻化术。
若闻逆耳之语时,当视犹如空谷声。
自身若遭损恼时,当视往昔业所感。
居于安闲幽静处,犹如野兽蔽自尸。
如是应当避散乱,无贪无恋而安住。
时时誓愿当坚定,若生懒散懈怠时,
则应对己作呵斥,诚心忆念自禁戒。
设使目见他人时,当说温和诚实语,
不显怒容皱眉相,恒时面露喜笑容。
平时眼见他众时,无吝心喜发布施,
断除一切嫉妒心。自己守护他心时,
断除一切诸诤讼,时时令具安忍心。
不作面谀不喜新,恒时沉着稳重行。
断除欺凌其他众,虔诚恭敬而安住。
为他传授教言时,当具利他大悲心。
不得诽谤诸证法,何法起信当求彼。
行持十种法行已,不分昼夜而精进。
三世所积诸善根,回向无上大菩提,
福德赐予诸有情,时时行持七支供,
为得菩提发大愿。若能如是修持者,

圆满福慧二资粮,亦能尽除二罪障,
获得人生具义故,将得无上菩提果。
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有愧财,
智慧财为七圣财。如是此等殊胜财,
是乃无尽圣者财,不得说与非人众。
众人之中观言语,独处之时观自心。

此乃印度堪布吉祥燃灯智藏师撰著之菩萨宝鬘论竟。        

索达吉译于丁丑年新春之际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