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一百六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一百六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第一百六十二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晚上有很大的雷雨,你们的寮房有没有进水?这些现象本地的同修告诉我,过去很少有,但是最近就曾经发生过很多次,都是一些不平常的现象,实在是天地鬼神时时刻刻在给我们报警,我们一定要细心去体会,冷静去观察。时代不断的在改变,谚语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面的善知识离开我们了,我学佛的时候,年轻学佛的一代,他们离开我们,修行弘法利生这个任务落在我们身上。我们现在看看,年龄已经入了晚年,这过年我就七十四岁了,古人有说「七十四、八十三,阎王不请自己去」;换句话说,这个年龄就是该死的年龄。这个话,我亲近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常常谈,那个时候他大概七十三、四岁,常常跟我们说,「该死了」!这个话是实实在在的话,换句话说,弘法利生我要交棒了。你们同学们要很努力、很认真去做,也要常常想到,年岁一年一年增长,做充分准备,我们要交给后人。

教些什么?在中国从孔老夫子,在佛法里面释迦牟尼佛,这两位世出世间的大圣都告诉我们,「述而不作」。他们不过是承受上一代的人,把上一代人的教诲,自己能够认真努力奉行,然后再教给下一代。古圣先贤的教诲很多,而实际上我们能够用到几句,一生都受用不尽。所以我们千万要记住一句话,不要去搞创造,不要去搞创新;世法科技他们天天在创新,德行一创新就坏了。我们没有办法创新,孔老夫子都没有法子,释迦牟尼佛都没有法子,所以佛所讲的经是古佛所说的,孔子所传的道是先王之道。但是我们要懂得,古圣先贤的大道,如何能够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只要做到这一点,这就大功告成了。

今天社会上有许多zai 难,我也曾经听人说,许多宗教家也谈到这个问题,古老的预言家也说到这个问题,速度太快了,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物质文明进步的速度太快,精神文明赶不上,麻烦出来了。所以要挽救当前的劫难,当然说是这么说法,这是做不到的,要把物质文明的脚步放缓,把精神文明的脚步加快,精神跟物质文明能够相平均,能够相等,这是好事情,这是真正的幸福美满。这两个步伐不齐,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在不齐这种状况之下,宁可让精神文明缓慢的进步,物质文明大可以终止,这里头有很大的道理。所以我们一切不求绩效,不争小利。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做事的方针自己总要把捏住,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要想到它的影响面有多大,时间有多长。如果是正面的影响,好的影响,这个面愈大愈好,时间愈长愈好,只要从这个方向着眼,就能够收事半功倍之效,我们所付出的精神、劳力,这才有代价,才有成效。

眼光一定要放远,要看得深,要看得远,不要为自己的利益,不要为小团体的利益,那是没有法子解决下一个世纪的难题。为什么从前人可以为小圈圈的利益着想?从前人行,因为他的生活空间不大。现代人的生活空间是整个地球,还跃跃欲试向星际上拓展,我们的思考,我们的修学,必须要跟实际状况同步。现代人生活的空间既然是整个地球,我们思考问题要以整个地球为着眼点,这个问题就能解决。过去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甚至于有一些人一生都没有出过他的县城,他一生生活空间就这么大,所以他只考虑他那一个乡镇,他那个县城就足够了,他一生就能得到幸福美满。所以真正幸福美满,是要看我们活动空间多大。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藏世界的佛菩萨们,那些众生们,他们活动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他们起心动念所想到的那个范围是虚空法界。我们在这里就学到东西,我们想的范围小了的时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制造许许多多麻烦。

今天世界的纷争,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活动空间已经遍及到全世界了,我们的思想、思虑依旧是拘束在我们的小团体,于是团体跟团体当中产生矛盾,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过去所没有的,现在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猜疑、误会、矛盾。从前没有这些事情,因为生活空间小,彼此不相往来,无需要考虑这些事情,现在不行了,接触太频繁了,不能不考虑,不能不学习。所以常识要丰富,原则要简单,我们综合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的,乃至于综合许许多多宗教家,这些宗教的教主,他们对我们的教诲,综合起来不外乎真诚、爱心,这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所有一切宗教的教主、创教人,都认同的。真诚心的爱心,我们佛家讲慈悲心,真诚的慈悲,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不附带任何条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贵贱贫富,一律平等、真诚、慈悲。

我们总结佛的教诲,抓住纲领,我们提出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人人都认同;末后「念佛」,他们有疑惑。我们告诉他,念佛,佛是什么?佛就是前面十八个字,后面这两个字就是嘱咐叮咛,不要忘记前面十八个字,就叫念佛。念真诚是念佛,念清净是念佛,念平等是念佛,乃至于念看破、念放下、念自在、念随缘,统统叫念佛,这大家明白了,佛是这个意思。念佛不是念一个人,在佛法里面,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就代表这二十个字,他把这二十个字圆圆满满都做到了,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他表演给我们看,做出一个样子来给我们看,教导我们怎么过日子,怎么工作,怎样与一切众生相处。诸位细细想想,不离开这二十个字,千经万论,这二十个字是核心,抓住核心,其它都是细节,佛在细节上说得这么多,那就是各种不同的环境,我们这个原则应该要怎样去落实。

这就是佛家讲的随机说法,随类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我们要得懂得这个原理原则。应该说什么法,就给他说什么法,佛在经上举例子给我们说,应以佛身而得度,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你看多活泼!多自在!一丝毫拘束没有,一丝毫勉强不得。这正是普贤菩萨在十愿里面,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学佛,中国人非常喜爱《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不是没有道理。这一部经,古大德给我们说,是般若的纲要,般若是真实智慧,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无非是教我们「看破、放下」,《金刚经》就讲这四个字,看破世间如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有为法,你看破之后,教你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认真,别再认真了,假的!哪些地方认真?自私自利认真,名闻利养认真,贪瞋痴慢认真,错了!不但这些事情统统要放下,弘法利生的事情也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可是诸位要听清楚,事要积极去做,心里头不落痕迹,这叫放下。不是说事也不做了,事也不做了,释迦牟尼佛何必给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休息,事做,心里没有执着。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跟大家讲经说法,功德很大,那你着相了,你没放下;果报殊胜,你也没放下。一定要做到「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真正看破放下的态度。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才真正得受用。

凡事随缘,令一切众生常生欢喜心。为什么要这样做?众生没有觉悟,众生在迷,迷的时候造业,造业受恶报,非常凄惨,苦不堪言。觉悟的人,这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给诸位说是方便说,如果真的「我要大慈大悲去救他」,又错了,又着了相,你还是没放下,放下的不彻底,放下的不干净,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我常常做比喻说,我们左手被蚊子叮了,右手去给它摸摸、安慰它,它是不是我要发慈悲心,去好好帮助它、救救它。念头都没有,叫「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是这样的,我们的功夫就成熟了,我们的修行证果才圆满;圆满是痕迹都不落,还有一点痕迹在里头,没有圆满。我们要认真,要努力,这是大圆满,究竟圆满。

我们要问,我们业障深重,这一生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吗?答案是肯定的。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善导大师说得最好,「总在遇缘不同」,你遇的缘殊胜,你这一生不难达到这个境界。缘极度殊胜的,你看看《法华经》上讲龙女八岁成佛,缘太殊胜了!八岁是儿童,没成年。龙女是畜生,不是人身,哪有做不到的!做不到是缘缺乏。我们今天遇到的缘相当殊胜,问题在我们自己会不会契入;契入真正的条件没有别的,「尊师重道,依教奉行」。师,我不是老师,谁是我们的老师?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今天都是跟释迦牟尼佛学,本师。菩萨是我们的学长,我们的同学,所以我们的关系都是同学。我不过比你们早学几年,多学几年,我把我修学的一些经验,贡献给诸位同学做参考,我非常非常有信心,我对于佛陀的教诲,一生可以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丝毫怀疑都没有。这几天我想我们利用早晨这一点点时间,给诸位专门来报告这些问题,提供大家做参考,如何契入佛菩萨的境界。换句话说,如何契入佛华严的境界,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就是转凡成圣,要从心理上如何去转变。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这位同学问的问题,他说我们在做家务的时候,边听卡带,是否不如法?

没有,如法。一面做家事,一面可以跟着念佛机念佛,也可以听讲经的卡带,非常好。不听就不如法了,不听你就打妄想。很如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