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二百五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二百五十二集)

太上感应篇


(第二百五十二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一百二十三节,也就是这一本书倒数的第二段: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全文总结前面一小段「推本念初」,接着教我们「改过迁善」。改过迁善的道理,都是前面所说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原理,这是事实的真相。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吉凶祸福,都在一念之间,心变法界,心转法界,这个道理总要明了。于是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真正的观察到,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他们的一片悲心,看到芸芸众生迷惑颠倒。他迷在哪里?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是迷。颠倒在哪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这是颠倒,造成zai 难,造成苦报。在事实真相里面来说,不但没有六道轮回,四圣法界也没有,心性所现的唯有一真法界,这个我们总要晓得。不学佛的时候不知道,学佛总算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唯有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从哪里变现的?一心变现的,境界都是心现识变的,所以一心就现一真法界。


念佛这个法门何以殊胜?到底殊胜在哪里?它的殊胜处是直截了当,教你修一心不乱。我们念佛目的何在?目的要念到一心不乱,念到一心不乱就现一真法界,十法界就变成一真法界了,就这么回事情。修学其它法门,到最后还是入这个境界,但是一切法门没有这个法门直截了当。这佛在大乘经论里跟我们讲得很多很多,我们的心想什么就变什么,念什么就现什么。现在这些众生心里想什么?想「财色名食睡」,想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欲望,想这个东西变欲界,从这五种、五大类里面起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变什么?贪心变饿鬼,瞋恚变地狱,愚痴变畜生。六道三途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从识变现出来的,自己作自己受,与别人不相关,你心想天堂就现天堂,想菩萨就现菩萨,想佛就现佛。所以净宗法门教我们什么都不要想,天天想佛,想佛就变佛,想佛就变极乐世界,就这么回事情。这从原理上说。


今天念这一段,重要!『其有曾行恶事』,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每个人过去今生都曾经做了许许多多的恶事。为什么会做恶事?没人教,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这些道理,所以才作恶。造作恶事,你要能够悔改。圣人告诉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过不怕,贵在能改。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读到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恶罪,我们所造的罪业要跟他相比,我们很轻,他造得重,他的果报在阿鼻地狱。可是这个人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他在临命终时后悔,以真诚心忏悔,念佛求生净土,他往生了。释迦牟尼佛把这一桩事情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藏经》里面的《阿阇世王经》。佛告诉我们,他不但往生,他是上品中生,真正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这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造极重罪业都能往生,问题是你真的要改,从内心里头改过,知道自己错了,往后永远不犯这个过错。


毁谤三宝,这个过失也在阿鼻地狱。历代祖师大德没有学佛的时候,都造这种罪业;学佛之后,忏悔!天亲菩萨早期学小乘,毁谤大乘,以后接受他哥哥的教诲,知道自己错了,他在佛面前发誓割舌头忏悔。他的哥哥就告诉他:「你过去用舌根毁谤大乘,你现在为什么不用舌根去赞叹大乘?为什么把舌头割掉?」他这一省悟过来,从今以后赞叹大乘,这是改过迁善的好榜样。假如我们过去曾经做过谤法,谤佛谤法谤僧,造这个罪业,我们今天反过来,赞佛赞法赞僧,这就对了!这就是天亲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模范、榜样。回头,要以行为回头,心行都回头,这才能消业障。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现在已经变成佛家的口头禅,谁都会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谁都会讲。不但现在人会讲,古时候人也会讲。在古代唐朝时候,白居易遇见鸟窠和尚,这个法师为什么叫鸟窠?他在树上搭个小蓬,住在树上像鸟窝一样。你就晓得他生活多简单,万缘放下,是个老修行人。白居易遇到他了,那个时候他是杭州太守,太守就像现在市长一样,遇到鸟窠和尚,向他请教什么是佛教大意?鸟窠和尚就说这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居易听了笑笑,这个话三岁小孩都会说。鸟窠和尚回答一句话,「三岁小孩虽然能说得,八十老翁还做不到」。白居易听了之后,想想很有道理,要做到。怎样才能做到?这个事情非常非常重要,关系我们前途,关系我们来生,来生是果报,今生是花报。换句话说,不但关系来生,也关系我们现前,现前可以趋吉避凶。


世尊慈悲到极处,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针对我们现在人怎样断恶修善。佛说菩萨有一个方法,可以永断恶道苦,这不但是三恶道,六道都苦,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恶道苦。在佛菩萨眼光里面,十法界都是恶道,所以这个恶道不是指三途、三善道,连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道,都是恶道。为什么?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契入一真法界,只有一真法界是正道、是善道,十法界都是恶道。佛讲菩萨有一法,这个菩萨是法身大士,一真法界的菩萨。这个法是什么法?他教我们「日夜」,日夜就是不能间断,「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一句话重要。我们昼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常常想到善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你一天到晚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念他们的善,不要念他们的恶。念他们的恶,把他们的恶变成自己的恶了,你说这个人多愚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至善的,跟佛没有差别。


现在我们懂得了,佛与法身菩萨他们心里所装的全是善法,一丝毫的恶法都没有。凡夫错了,错在哪里?心里面全装恶法,不去装善法,眼睛看,专门看别人的坏处,专门记别人的恶行,口里专门说是非。你天天是心恶、念恶、行恶,你怎么会不堕恶道?菩萨何以能够离一切恶道苦,十法界他都超越了?他就是凭心里头绝不容纳丝毫恶法,这个方法好。你能做到这一点,佛就说了,你常得亲近诸佛如来、菩萨、圣贤,你跟他们做朋友,入了他们的俱乐部。我们为什么不把念头转过来?比什么都重要!别人造恶与我不相干。别人有善,我们记取、学习、效法;别人有恶,绝不放在心上,绝不放在口上,这是积德累功,要从这个地方做起。恶人也有善行,赞叹善的,决不提恶的;不但口里不提,心里头根本没有。能不能做到?有人说很难做到,我看了之后,印象就很深。那个印象为什么深?你把它装到里头去了,所以你才有印象。你要不把它装到心里面去,哪来的印象?


我们新加坡这一边有位许哲居士,今年一百零一岁,她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一生没生过病,一生活得非常快乐。一天吃一餐,这一餐只吃生菜,油盐酱醋调味的,她一律都不吃,完全吃生菜,回归大自然。我们录的有录像带,做成光盘,你们大家回去,每个人都带一片回去。人家一百零一岁,只掉一个牙齿,身体完全没有毛病,耳目聪明,看报纸不要戴眼镜,反应跟年轻人完全一样。人家怎么修的?佛在经上讲这些话,她没有念过,她没有听过,但是她做到了。她唯一的一个好处,就是专门记别人的好处,绝不记别人的恶事。李木源居士问她,那你看到这些恶人恶事,你怎么看法?她举个比喻,我看到恶人恶事,就像在马路上看到来来去去的人一样,这个比喻得好。你们到马路上来来往往那些人,回来之后问你,你记得吗?记不得。为什么记不得?你没有把他放在心里。由此可知,我们是可以不把他放在心上。你偏偏要放在心上,那有什么办法!


我们从马路上走过,好多人走来走去,也听到他们在那儿说话,要问你他说什么?明明听见,但是你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注意。注意是什么?你心里头把意思注到里面去了,装到里面去了,叫注意。没有注意是什么?没装进去,虽然见了,虽然听了,不知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每天都做。如果能保持对一切人事物都这样作法,你的心多清净!你多自在!你多快乐!为什么要记别人的过失?为什么要记这一些不善?佛菩萨这个法子好极了。善恶的标准是什么?佛说「十善业道」。身:杀、盗、淫,这是恶,决定不走心,决定不放在心上。口:你听人家的妄语;恶口、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绮语是花言巧语。意:贪、瞋、痴。这是十恶,佛讲的这个标准。十恶决定不许可有一分一毫夹杂在你心里头,心里面完全充满了十善,这样修学就能成无上道,就能成佛。


我们看许多佛像,画的佛像,佛像上面画个圆光,头部画个圆光,光顶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有用中文写的,也有用梵文写的,还有用西藏文写的,都一样,「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十善业道的圆满。「唵」是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阿」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这十条做圆满,就成佛了。所以佛讲法身菩萨这一法是正确的,我们在佛像圆光上看到,这个方法是修行的根本,从这里开始,也到这里圆满。所以『久久,必获吉庆』,只要能够断恶修善,断十恶,修十善,你一定获得吉庆,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转祸为福』。希望我们同学们要好好的记住,认真的修学。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