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复兴佛陀教育刻不容缓

复兴佛陀教育刻不容缓

复兴佛陀教育刻不容缓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编者按:佛教本是教育,复兴佛陀教育刻不容缓。**法师认为:至佛教东来,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佛教道场即如佛教学院,方丈即校长,首座即教务长,维那即训导长,监院即总务长。法化鼎盛之时,天下莫不知佛教为觉悟之学、解脱之道。而今末代时代佛陀教育式微,普世皆误认佛教为迷信。因此,复兴佛陀教育刻不容缓。

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求学,三十岁成道,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说课程,乃为众生开示诸法实相,令觉悟宇宙人生之真相。所教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五乘科目,乃是令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之妙法,故佛教为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之教育。历代弟子弘扬佛教,亦以讲经教学为首务,所及之处,莫不令闻法者觉醒迷梦,慧开智朗,逐步达到自己身心和谐、自己与他人和谐、自己与大自然和谐之理想境界。是以,佛陀教育不仅令学佛者离苦得乐,而且有助于促进社会安定与人类和平。

    至圣教东来,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佛教道场即如佛教学院,方丈即校长,首座即教务长,维那即训导长,监院即总务长。法化鼎盛之时,天下莫不知佛教为觉悟之学、解脱之道,亦即“主要之教育、重要之教学、尊崇之教化”。故综观历史,佛教兴盛之际,亦即天下大治之时,唐朝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朝康乾盛世,皆为实例,诚如《无量寿经》所言:“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

    奈何末代佛陀教育式微,寺院庵堂讲经教学之风日衰,甚至舍弃学教修行而旁趋他务,遂令普世皆误认佛教为宗教、为迷信,甚或有因此而鄙夷者,此乃吾等后世佛弟子之耻也。是故,复兴佛教之教育本质,为吾等责无旁贷之天职。兹敬述其方法如次:

    一、佛陀教育首重德行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今佛教之急需,无过于培养弘法师资人才一事。弘法人才又以具备德行为最要;若其道德涵养尚不及世间之君子贤人,则与之并立即相形自惭,又遑论弘法利生矣!故须扎牢世出世间德行之根,务使品行高洁,身心清净,方堪弘法重任。

    二、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扎稳德行根本之后,必须遵循祖师大德历代相承之传统修学法,即专攻一部经典,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佛教首重智慧,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故须严守一门深入之规矩(戒),不再三心二意,令心安住于修学一部经(定),愈学愈深入,愈学愈透彻,三年扎根,七年小成,十年大成,智开慧明;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一切门通(慧)。如此即成为此经之专精通家,具备以此经自觉觉他之能力,成为当代之真正大德。

    三、师资培养须用覆讲培养弘法人才必须教学相长。而其教学法,乃佛门承传三千年之老方法,即覆讲之法。此法始于阿难尊者当年覆讲佛陀所讲之经。古德有云:“错下一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错下一字尚然,而况讲经出错乎!则今日讲经者,若未大彻大悟,孰敢保证知见无差?然若须待彻悟方始讲经,则恐无人能及,只得坐待佛法衰末矣!值此两难之境,善知识之教诲为:覆讲祖师大德之注释,而非出于己见。此乃效法孔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谦卑诚敬。以此信古之至诚,必得感通诸佛菩萨之加持,与自心佛性之开显。

    四、佛教大学广培人才复兴佛陀教育之际,亦须团结佛教各宗派,其方法重在互相了解,共同学习。故可于各宗皆培养十位弘法人才,十宗即有一百位老师。此时即可成立一所佛教大学,各宗于大学内设立一专宗学院,以期培养更多弘法人才。

    五、善用科技远程教学善用网络与卫星电视等现代科技,进行远程教学,则可无远弗届。无论学人处于何等偏僻之地,皆可由此途径而听闻法音,皆得跟随当世最专精之老师修学佛法。此为现代版之“安坐当处,身遍十方”,犹如千百亿化身矣。

    六、承传人才从小培养半路学佛之人皆知修学摄心之难,因学佛前所受污染,往往成为学佛后之重大障碍。譬如一滴墨汁滴入一盆清水中,染污之时间甚短暂;然若欲令此水回复清净,则所需之时间甚长久!

    由此可知,学佛愈早愈好,以期所受之染污减至最少。若能于童蒙养正之时,即以佛教培育之,则根正苗纯,且根深蒂固,日后堪为法门龙象,承担弘法利生重任。古来每见童真入道而终成高僧大德者,其入道也易,其证道也深,信乎此事之不虚也。

    当今时代,佛门虽表面香火鼎盛,而真实依教奉行者少,开悟证果者更为凤毛麟角。种种迹象显示佛教处于衰微之势,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今日若再不极力复兴佛陀教育,只恐佛门再也见不到有修有证之人,各宗血脉或将从此断绝!果真如此,则我辈佛弟子之罪重矣!

    环顾全球,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上下交征利,天下危矣!若再不以圣贤教育挽救人心,只恐天灾人祸有增无减,乃至趋于极端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况吾等发菩提心之佛弟子,岂能不尽速复兴佛陀教育以力挽狂澜乎!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念佛经的目的



念佛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佛的智慧、慈悲和思想。

现在多数学佛人认为,念佛经的目的是靠诵经来求佛菩萨的保佑,

烧香跪拜都是同样,如果持有这些思想是一种很低层次的信仰,

因为这些思想都是自私的,所以诵佛经的力量很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生命最深层次的契约



皈依在自己的学佛过程当中,是入门的第一课、前提。每一位对皈依的意义认识不同,动机不同,目的也不同,所以皈依也有各种状况。

第一种是真正为了学习佛法、修行、解脱来皈依,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用自己的生命来皈依。皈依三宝——佛、法、僧,皈依的法师是代表三宝为大家传授,就是代表了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皈依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皈依三宝的人,真正发心求皈依的人,依教奉行,才是有意义的。皈依之后,他就会照着皈依师父的要求去做。所以,皈依不是一般的念念文辞,我们在皈依以前要有很好的选择,要真正发心学法,更具体地来讲,要真正向皈依的师父学习,用社会上面的话来讲,要找老师,拜师学艺。它是一个仪式,这个仪式确定了老师和学生这种身份的建立和完成。

  第二种情况就是这里皈依,那里皈依,皈依这位法师,皈依那位法师,当然也不是说不可以。更多的情况下,他只是说,我皈依某某大德、某某大师、某某法师,用好多法师、善知识给自己装装门面而已。这种状态的人,会造成什么问题?远离师父。因为本身他就没有打算要去学法,没有准备根据善知识的教授亲身去实践,就只是在跑庙了。

  第三种状况就是随喜,说随喜是好听一点,说不好听一点就是随大流,就是他思想里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意识和准备。当然这也是有一点点作用跟功德。这样会导致不认师父,就是不承认某某是自己的师父,混在同修当中,虽然皈依了,实际上是没有师父的,也没有善知识、没有师长的。

  第四种就是,他本来就没有想要皈依,本来没有认为这个皈依的仪式是老师和学生身份的完成,善知识和弟子身份的完成,自己心里面没有这样的抉择,然后来皈依。这种皈依其实是一种相似的皈依,就是假的皈依。假皈依就会导致出卖师父,因为你心不在焉。心不在焉就会观过,因为你不认为某某法师足以当自己的师父,所以你不会皈依。那么你就会觉得法师有问题。

  皈依,说到底,是自己同善知识生命的契约,生命最深层次的契约,它不是一般的一场游戏。如果我们把皈依都当成一场游戏,当成一场法会,当成一场凑热闹,那么请问,在我们整个生命历程当中,还有什么事情比皈依更重要?没有了。皈依是自己整个人生方向的转变,走这条路改到那条路去,所以叫做翻邪皈依。就是我们过去未皈依以前,走的都是邪路、邪道,现在走正道、走正路,菩提道,这才是皈依的意义!

  选自学诚法师:《舍利弗的功德》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故至心,即是真、实、诚、满之心」。我们今天把这个满字换一个字,换成恭敬的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要真,不能用妄心,要实在(要老实)、要诚恳、要恭敬。我们用这四个字来学佛,你会真正得受用,纵然没开悟,你不会错解经典的意思。依教奉行,行什么?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就记住这四个字「真实诚敬」,就能帮助你得到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