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噶举辩经法会中教授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百段引导文》课程开示

接下来,是观修世间无实义的引导文。



现在我们具足十八种暇满难得的人身,也具足一切修法的顺缘,如果不能在今生就断除与轮回的联系,来世能否断除这就很难说了。如果不如理如法地去实修,即便你有很大的名望及地位,拥有再多的弟子,或是修再高深的法,你仍然无法断除与轮回的联系,也不会对来世有任何的利益。



我们既然获得极难得的暇满人身,就应该去依止一位能够传授三学一切学处的具德上师,并且他亦能传授我们获证菩提之修持法门。一般而言,所谓共同的善知识,是指一位深获世间人恭敬的善知识,但是以格西登格列的承许来说,即使他是一位善知识,他也要是能为众生传授真实无误的佛法,并有能力将他们从轮回的痛苦中度脱的一位上师。



有人说,上师有一些过失,他们就不想去依止。如果这样讲,就结下了很不好的因缘。因为,现今是末法时代,所有化机弟子都是充满着各种过失,即使是一位十全十美没有任何过失的佛来到他的面前,他也不会去相信,也会觉得他很奇怪。特别是有些上师会示现一些奇怪的行仪来摄受弟子。比如说,我们看见他人有过失,虽然此人有极大的功德,但因为我们被种种的罪障及过失所蒙蔽,所看到的都是他的一些过失。上等根器的心境下等根器的人是无法了悟的。因此,即使你在表相上看见他人有过失,这并不能代表此人就是真正具足过失之人。



比方说,在一个镜子里,我们张牙五爪地去看镜子,镜子也是一样显现出你张牙五爪的影像,如果你对着镜子笑,镜中人也一样在笑。这代表什么含义呢?如果在最初,你就用一种想要找麻烦挑毛病的方式去看待此人的话,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会看到此人的过失。而且,你看到的这些过失,是因为他人真实具足这些过失呢?或者其实是你自己想从他人那里找到一些过失,才这么去看呢?又或许,这是一种被罪障所蒙蔽的邪见颠倒妄念呢?这是不太能确定的。因此,并不能仅以外在和表相来判断一个人。



比方说无着菩萨,他修持弥勒菩萨法门12年之后,才能亲见弥勒菩萨,当时他告诉弥勒菩萨:您的悲心真是太小了,我一直修、修、修......修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您现在才出现?弥勒菩萨告诉他:我时时刻刻都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没有看见而已。为了让无着菩萨能够知道,弥勒菩萨其实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身边,弥勒菩萨让无着菩萨把自己背在肩上,然后去逛市集,并问市集的人,在他的肩膀上看到了什么?结果市集的人都说,什么都没看到。其中只有一位业障稍微清净的老太太,看到无着菩萨的肩膀上,驼负着一只已经腐烂的狗尸体。只有她才可以看到,而且还只看到狗的尸体而已。



由此可见,所有的境界及外在的显现,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是否清净与否而显现判断的,由于自己一直迷惑在无明中,我们并不知道他人的心中,究竟是在想什么,究竟是如何思惟?我们不可能会很清楚,也不可能以他心通,了知他人的心事。但是,我们总是凭着小小的过失,就去评判他人,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就像闭着眼睛跳悬崖一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位上师,他的行仪是否正确,或是他的事业是否可以利益众生?这些,是不可能以弟子对上师信心的有无来判断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说,要看一位上师或善知识,他的事业的好与坏,应该要看他的弟子们:善恶业能否区分取舍,罪障能否清净,是否能将弟子引导入解脱之道。应该以这些来区分上师的事业,而非以充满世间八风之心,以凡夫的心态来看待上师,或者以外在的弟子财富有多少,来判断上师的为人与功德,这是不能如此揣测的。



不论外道或佛教,我们要祈请所有一切宗教,包括一切外道,祈请他们的一切善功德,都融入自己的自相续之中。平常我们总是觉得,佛与菩萨只存在于佛教徒之中,除了佛教其他宗教并没有佛菩萨,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很有可能外道之中的佛菩萨,数量还要更多呢!这是很不确定的事。因此,我们要以这种思惟方式去修心,并非以外在的名相来作判断,认为他是外道或外道的弟子,就说他不是佛菩萨。最主要的是去看他能否利益众生,能否将众生安置在善道或解脱道中。



但是在最初观察之前,我们自己的自相续也要具备一些能力,而非以世间法那种贪瞋的方式去作选择或判断,那将永远也判断不了。比方说,有人会觉得,我看到这位上师,我不太喜欢他,他讲话的方式我也不太喜欢,所以他不是一个好上师。如果是以这种方式,觉得这位上师不合自己心意,和自己的性格不合,就把这位上师视为不具德的上师,或是有过失的上师,这会不会太过草率了呢?平常我们去区分善恶,总是以自己的角度,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作判断选择,而非以一个真实的理由,或者中立的角度去观察。



所谓的皈依处,那些具足断证功德的上师们,为什么有的我们可以生起信心,有的我们却无法生起信心呢?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功德的大小,才让我们的信心也有大小之分,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宿世的因缘中对皈依处,我们与此上师是否有结法缘,是否有结善缘。因此,今生才会对这些即使是断证功德同等的上师,出现信心大或小的区别。即便自己对一位具德的上师无法生起信心,也不要将此上师视为是一位不具德的上师,或不是真实的皈依处。不能因为自己没有生起信心的这个原因,而将上师评判为具德或不具德。既然我们皈依了佛,也就要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而并非去分别说,这是我们的佛陀,这是我所皈依的佛陀......,只是皈依少数的佛,而不去皈依其他佛。如此,自己也就不具足皈依佛的学处,皈依的学处也就出现问题了。



对于具德的上师,即使我们无法对他生起信心,也不应对他生起邪见,更不能去相信他人的传闻而去毁谤他,反而要去颂扬他,让自己对他生起恭敬心。我们应该这样去想:这样一位具德的上师,这么殊胜的皈依处,我竟然不能对他生起信心!这都是因为我的罪障,也是我受烦恼所蒙蔽,要去忏悔自己的罪障。应以这种方式去修持,去念诵忏悔文或忏悔的咒语。



所依止的上师,功德必须要比自己还大,为什么呢?因为上师要有能为弟子摄受善恶取舍的方法,如果上师自己都不懂得此法,那么依止上师也就没有任何的利益了。因此,要去依止上师,必须要去找一位功德与学处都比自己高深的上师。但是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上师,自己只是去依止他的功德,而不被他的过失所影响,这也是可以的。比方说你需要一部法的口传,但这个传承非常的珍贵稀有,而且很难获得它的口传。当你找到一位有此传承的人时,却发现他并没有很高深的知识,其学问和功德都和自己差不多,是一个平凡的老先生或老太太,这时,你也可以去依止他,因为你要求授这殊胜法门的口传,你可以只想着他有这个口传的功德而去依止他。



如果是一位不具德的上师,上师这样对你说:你去造不善业,你就可以成就菩提解脱道。这时,你就要去观察:修这个法,你能不能生起菩提心?能不能利益他人?能不能利益众生?如果能的话,就去修持;如果不能利益的话,你可以把它摆在一边,不去修持。这样也不会毁坏上师与弟子之间的誓言。



现今有的人说,你只要去依止一位贤哲的上师就好了,你不需要再去恭敬其他的上师。讲出这些话的人,魔已经进入了他的心识。如果为了将普天下一切众生安置到佛果,那么自己就一定要成佛;要成佛一定要去积累福慧二资粮;要积累福慧二资粮,就一定要去供养所有一切诸佛与上师。并不是说,只去供养少数的皈依处,而不去供养其他的皈依处,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自己有私心地去累积福慧资粮,如此自己也会对佛及登地菩萨,或是对上师及善知识产生分别心,这样就很难去积聚福德资粮了。反之,如果我们不去分别,长时间的去供养皈依他们,就可以积累福德资粮。将所有的善知识视为自己的供养及皈依处,而去积累资粮。因为众生的业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并不知道佛菩萨究竟在何方,并非以现今暂时能否生起信心及恭敬心,而去作区别和衡量。反而,正因为你不能生起很大的信心,才更要特别去找你无法生起信心的这种人,来培养自己的恭敬心,以此方式来积累福德资粮。



平常修持一座简短的仪轨,首先,要观修空性,观想种子字发射出五彩光芒,然后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比方说观修不动佛法门,也同样是以这种方式,种子字发射光芒,然后供养不动佛及眷属,不动佛的身语意融入自己的三门,观想不动佛具足了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功德,以这种方式去修持。普天之下,有如恒河沙数的佛,我们都应对他们生起信心而去供养,如此所引生的福德资粮,就会成双成倍的增长。



但我们总是要去区分自方和他方,很清楚地去划清界限,就像现今很多国家都有边境一样,他们因为争地盘,出现很多的争执。此时我们也像这样,自己的心里也有一个地图,而且划分出清楚的边界,也总是这么说:这是我们的上师和善知识,那是你们那一边的上师和善知识。如果一直这样去想的话,在最初皈依时,我们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指皈依十方一切的佛法僧三宝,而不只是说,要皈依我们这边的佛,要皈依我们这边的法,要皈依我们这边的僧,虽然我们口中并没有这么说,但心里总是想着:我们这一边,我们这一方。这些并不是真实的皈依,这种皈依也是有瑕疵的。我们所说的[法],应该是:只要哪里有教证的法,我们都要去恭敬皈依。如果一个善知识其心智中有教证的功德,如果我们没有去恭敬他,那么,自己跟皈依法的学处也就有一些出入了。



现今有一些上师和祖古,会转世在国外,变成了西洋人。有一些人就这么说,这些西洋人,这些黄头发的人真的很奇怪,上师和祖古投生到哪里,我不能再去顶礼他,没办法再去他那里求授加持,他们总是这样说。但是我觉得,不管他黄头发也好,白皮肤也好,只要他心中的自相续中有断证的功德,有教证的功德,我们就应该要去顶礼他,他就是我们的顶礼处,也是我们的皈依处。否则,你在最初就要说,我不去皈依他,你在最初就这么的决定:我只皈依这样的佛,我只皈依少数的佛,我只皈依某一部分的法,我只皈依这么多的僧众,那么可能你就很容易会做到。否则,你在最初就说得非常广大,说自己皈依所有一切的佛,皈依所有一切法,皈依所有一切僧,但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只皈依少部分,总是去区分自方和他方。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区分自方和他方的地图,彻底从心中抹掉,删除掉,我们要皈依一切的佛,皈依一切法,皈依一切僧,这样才是真正的皈依。



我们最初皈依佛,是皈依总体的十方一切诸佛,特别是,皈依释迦牟尼佛,我们想着他对我们的恩德与功德而去皈依。然而,我们佛教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我们一定要去思惟他的功德并视之为殊胜,因为,如果释尊未降生世间的话,根本就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也就不会有我们闻思修持的这些法门,没有这么多的大论与学科,这些法教最主要的源泉是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我们说饮水思源,现今我们所修持的法的源头在释迦牟尼佛,我们最初就要去思惟他的功德与恩德,而对他生起信心及恭敬心。然后皈依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界一切佛法僧三宝,将之视为自己的恭敬及皈依处,你就不会生起[他方]、[自方]的分别心。之所以你会这样去分别,正是因为这是你自己的过失及过错,因为外在的佛法僧,他们并没有任何的分别,他们是一体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陀的教法,正渐渐进入衰败,这都是由于僧团内部彼此不和睦才导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教最主要的主体缘自于僧众,而僧众彼此之间心意不和,佛教弟子彼此之间产生了争斗,因而导致佛教毁灭。同理,要令佛教兴盛繁荣,也要依靠僧众彼此的心意相合与和睦相处。而僧众之间彼此不和睦,是由于他们不为总体佛教思考。

虽然佛陀趣入涅盘已是很长的时间,我们距离佛陀的年代也非常久远,但是我们并没有思惟我们和所有的僧众都是源于同一位导师释迦牟尼佛!我们修持的都是佛陀所宣说的法教。我们总是这样想,自己是自己,他人和自己并没有任何关系。就如,第七世大宝法王确札嘉措的一个著作中说,所有藏传佛教的各宗派仅是在修持仪轨的方式,与产生觉受的方式,甚至是铃杵摆放的位置,有少许区别之外,在根本的胜义谛上并没有任何的差别。因为上师传授教法的区别,以及修持方式的区别,才产生不同的宗派。比如说:山居格鲁派、吉祥萨迦派、旧译宁玛派、众怙噶举派......这些教派,都不是从另外一个佛陀、另一个导师而传入西藏的,只是他的传承上师们有各种不同的名号,以及他们传授的修行方式的不同,但在最根本上并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我们却对于自己上师的传承和教派太过执着,以一种私心执着自己的传承和教派,而不去思惟整体佛教的利益,却去分出自己这一派他人那一派。我们忘失了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忘失了整体佛教!丝毫不觉得其他宗派也是包含在佛教的范畴内,反而视为如佛教以外的宗教。就如我们总是把手和脚分开来看待一样,从来不以“手脚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的角度去思惟,而个别的把它区分成“手”和“脚”。如果把我们的四肢分开,对我们并没有任何的利益和作用。

比如你想帮助上师的佛行事业,但却是以一种分别心、自私心、贪瞋心去护持的话,如此不仅会影响到上师的事业,而且自己也会造作很大的罪过。有人说:那些对上师及祖师生起邪见的人,不要说和他们结伴同行,连他们走过时扬起的风,都带着他们恶的习气,一旦我们沾染上,就会下堕地狱。但是我们所修持的般若六度的方便法门,是要为普天下一切众生而去行持并利益他们。既然是为了一切众生,我们也应该去承办利益这些大罪人的事业,即使是与此大罪人持续结缘好几劫,若是没有被他的罪业所污染,只要自己不忘失初心,懂得如何去取舍善恶,如此,此大罪人最后也会沾染上佛法的加持与功德,也会慢慢地舍弃罪业,而修持正法获得解脱。

总之,我们应视上师为真实的佛陀,上师之所言所行,皆是佛法僧三宝的示现,上师所见皆是一切的大乐,在上师的境界里没有怨亲之分。但是,我们这些弟子,如果把一些人视为是上师的敌人,而且对那个人心生瞋恨,处处和他作对的话,那么这已成为堕入恶趣的罪业。比方说,魔王波旬,有的经书说,他是菩萨的化身。

甲瓦贡仓巴说,我们不应随随便便就去依止某位上师,也不要去祈请有贪瞋心的上师,如果你去祈请一个有贪心的上师,那么上师心中的贪心,自己也会被沾染上。如果你值遇一位贪恋今生的上师,即使他有贪瞋的表相,你却因为他有很大的名望而对他生信,完全都没有去观察他是否具足功德就盲目的依止他的话,那么这已经成为了盲从与迷信。

此外,一位具德的上师,即使他在表相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贪恋此生之人,当他示现贪心大或瞋心大的行仪时,我们也不能对他生起邪见。比如说,我们的祖师马尔巴大师,虽然我们并没有和他同时期,可是现在我们从马尔巴大师的传记看,就会对他生起信心。但是,如果我们真正与马尔巴生在同时期,那么我们可能很难对马尔巴大师生起信心,甚至有时候会觉得,马尔巴大师讲的话很奇怪。比如说:马尔巴大师的心子赤殿翁耶,他是四大弟子之一,马尔巴大师曾经叫赤殿翁耶行诛法,去伤害他的敌人马巴木那,他是马尔巴大师的兄弟,他总是找马尔巴的麻烦,当赤殿翁耶前来求法时,马尔巴大师就叫他先去行诛法,把马巴木那诛死。当行诛法的那一天,马巴木那已经未卜先知,他说:哦,今天会有马尔巴的诛法来伤害我。可就在他转绕佛塔时,忽然间,从佛塔顶端掉下一块大石头,砸在他的头上,他就被诛死了。

另外,在密勒日巴大师的传记中,也有很多马尔巴大师奇怪的行仪。马尔巴大师曾告诉密勒日巴:我很多弟子,在路上会受到一些人的伤害,你先行诛法去将这些人诛死吧!而后,当密勒日巴施法结束,前来求授传法时,结果马尔巴告诉密勒日巴说:你造作了恶业,我还要为此表扬你传授你佛法吗?所以在传记中,马尔巴大师有很多令人深思的行仪。

波多瓦格西在他的著作中说,弟子一定要观上师的功德面,并且从中生起信心,而非藉由观上师的过失而生起信心。弟子要懂得取舍上师的功德与过失,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它只会采集花粉蜜。同理,我们依止一位上师,即使是一位有过失的上师,我们也要以观功德面为主,而去依止他。比方说,如果我们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到一个有着丰富珍宝的宝洲,你是不可能会沾上珍宝的灵气,你只会沾染上臭虫或蟑螂。

总之,一定要将违缘转化为顺缘。如果没有痛苦和违缘,你就很难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及出离心。若要对轮回生起出离心,一定要去思惟观修轮回的痛苦,其实痛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顺缘。

比方说,我们应该要对敌人生起悲心,因为敌人是我们生起忍辱心很好的助伴,因此他是修持忍辱最好的顺缘。平常我们说修持忍辱忍辱,对那些看不顺眼、让你生起瞋恨心的对境,此时你就要修持忍辱,挡住生起瞋恨的道路,调伏自己的心续,这才是修持忍辱。如果你懂得修持的话,反而会觉得这些不顺的违缘及障碍,比起顺缘更对自己的修法有利益。因此,释迦牟尼佛说,那些被魔众障碍的人,也是因为佛陀的加持。

有的人说,前世的上师,他的行仪是如此,但是他的转世却不像前世一样,去持那样的行仪呢?若生起这样的心态,这是非常大的邪见,也非常的不妥!那些仅仅是上师一小部分的行仪,并不能代表也不能去证明,这位上师的转世,今生就不能好好地、如理如法地去承办利生的事业。他可以依靠各种行仪去承办众生的事业。

一直到天下无边的众生都成佛为止,一些持戒之善士,会示现很多不同的行仪利益众生。比方说,过去也有很多和戒律及密乘行仪不相符之人,我们如果是一个了知所有法、了知一切的人,那倒是还可以,但是,像我们这种目光短浅的人,是无法去揣测功过,也无法去评判他们的行仪。因为,在戒律中的区分点,唯有佛与佛之间方能了知,连阿罗汉都不可能了解其区分点,佛因为是全知才能了悟到,正因为我们不是全知,所以我们也不应对此妄下判断,及妄自揣测。现今有的人总是对自己的传承及宗派持分别心,而对其他教派及传承上师,视为邪教及邪上师,却不知这已犯下背弃佛法的过失。

听说日本有好几种语言,他们有以华文为主的语言,也有以本土为主的语言。比如说[忍辱]一词,就二种说法,其中以华文为主的语言,[忍辱]一词,有二个字,但以日本本土语言为主的语言,[忍辱]则有三个字。曾经有二个人在餐厅相遇,其中一个人说:无论如何,在我一生之中,没有比忍辱这二个字,更重要的了;另外一人却说:在我一生中,没有比忍辱这三个字,更重要的事了。然后,一个人说是二个字的忍辱,另一个人坚持说是三个字的忍辱,于是就发生了争执。他们争斗的原因,是[忍辱]一词字的多少。所以因为忍辱这个词,他们丢下真正的忍辱而不停的争执。同理,我们宗派之间的斗争也是这样。然后就说:我讲的是这样,你们讲的不是这样。虽然两者的真正涵义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讲的方式不一样,只因为别人没有依照自己所讲的方式,没有用自己所运用的文字,就说别人所讲的就是错的,完全不去思考二者所讲的内容,其实是同一个涵义,却总是在讲的方式上去争执去分别。若是像这样,就有背弃佛法的罪过,这个罪过,远比五无间罪还更重大!

小乘原先有4个部派,后来因为他们之间出现很多的争执,而区分成18部派。比方说在最初,比丘千波说要去改变僧团的行仪,但是,长者比丘说不应去改变行仪,于是两者之间出现了争执,最后比丘千波就被僧团驱逐了。比丘千波离开僧团后,召集500位比丘,开始结集佛陀的教法;而在他之后,年长的比丘,也展开了一次结集,于是慢慢就衍生出声闻18部教派。我觉得,当时可能他们出现了很大的争执。才分成18个部派。

米觉多杰有一部著作问答录,其中写道:有一位叫甲敦夏札瓦的大师,他问米觉多杰:你一定要将藏传佛教,全都汇集到一个宗派、汇集成一个传承。他一方面在提问,一方也面是在提出敦请。米觉多杰回答他:如果你是要讲,将所有的法融为一体,还是要将这一体的法融为一体? 因为所有的法教本就是一体,又何来融入不融入呢?

以佛教为前提,也皈依三宝、皈依佛门了,不论他有没有追随佛陀的旨意,不论他的行仪是在造恶业或行善,或者是在受供,或者是屠夫猎人,或者是以罪业而生存.....这些人,不论他是任何身份的人,甚至他是在释尊的教法之中,使世尊的教法衰败,并且造下很多罪业的人,只要他曾在释迦佛的教法中出家受戒,即便后来造恶,他也会在贤劫第五佛弥勒佛之时,得到解脱成就佛果。因此,不论是多么恶劣之人,外在的戒体是否毁损,罪业再怎么深重的人,他都会在贤劫千佛的最后一尊佛之时解脱成佛。

有的经文中说,在三千大千世界里,在恶趣中所有的众生,也都是贤劫千佛的弟子及眷属,因为在贤劫千佛的最后一佛之时,现今这些在恶趣及善道轮回的一切众生也都会成佛。

第七世噶玛巴说:我噶玛巴没有一个所谓的[噶玛巴的教法]被特别区分出来;因为你既然进入了佛门,也就自然地进入了噶玛巴的教法。而且,我的传承并非是从印度传来,也不是得自于汉地,而是从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总之,他最主要的意思是,我们佛教不可以毁掉它的最根本,饮水要思源!支分是可以区分的,但是我们要有总体观,要知道我们都是同一个导师!是同一个教法!不要忘失掉了这个心,如果连这个心态都失掉了的话,那就会有很大的危险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百段引导文》将在明天作一个暂时的收尾。在这次辩经法会中,大家都非常的精进,也看到了很多的成效,所以我非常欢喜。但是,大家除了重视辩经法会,接下来对律仪的研讨,希望大家也能同等重视。虽然很多佛学院还没有律仪的学习课程,但希望透过这次的研讨,大家也能开始去了解律仪。我原本打算要针对密乘作研讨,但想到很多人还没有达到这个次第,所以此次就先讨论《律仪三事》,并希望往后各寺院能统一有《律仪三事》的学习课程。这里说的[统一],并非像是颁布法令一样的强制性,主要是以研讨的方式,去看看我们现今的行为是否与佛所说的律典相符合,然后,再作出一个更明确的律仪轨范。



平时我们讲说皈依时,都会说大自在天是外道,说到[外道]总觉得这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好像把它排除在一切之外;要不,取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它[外道仁波切]吧,这也有点怪怪的。总之,在佛教之中,也有分内的外道及外的外道,如果以各种根器来区分,对上等根器而言,下等根器和下乘已变成佛教内的外道。所以,外道一词有多种涵义。另外,有经文说,大自在天亦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虽然说我们皈依大自在天,就变成皈依世间神祇,但若将祂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而去皈依,如此就不会违背皈依的学处。



现在很多人都说:被烦恼压得喘不过气,因此,别说是要去修法,就连自己的心都不能自主。不论众生的烦恼有多重,以佛陀的慈悲会特别去关注这些烦恼深重之人,因此,他们有时也会成为佛陀首要摄受的弟子。比方说,杀父杀母造作五无间罪之人,他们会成为佛陀主要摄受与调伏的化机。



一位具德的上师,如果他有一个具器的弟子,而这个弟子他有想要脱离轮回的出离心,并且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一旦别人对他的上师生起邪见,或者有人毁谤他的上师,这位弟子对自己的上师,也不会产生任何的怀疑及邪见。如果,弟子因为听到别人毁谤上师,而对上师生起疑惑心,那就证明他对上师的信心还不够坚定。因为,当你生起想要脱离轮回的信念时,自然就会将烦恼障及所知障视为敌人。反之,如果你接受烦恼及罪障,就永远会流转于轮回之中。总之,即便有人来指正自己的上师,身为一位具器的弟子决不会对上师生起邪见。



而且,想要解脱的弟子,究竟应如何才能认清并依止具德的上师呢?辨别一位具德上师的区分点在哪呢?上师的身口意必须是恭敬及皈依处。一般而言,上师一定要是善知识,亦即善的朋友,一个可以令自己相信及依靠的善友,可以将自己内、外、密的所有秘密及心事,都可以讲给他听,对他没有任何的隐瞒,彼此有清净的联系。



有的人会把上师弄得很复杂,令自己很迷惑,结果就不知道上师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上师。关于上师,最初你应该把他看成是一个“好朋友”;然后,再慢慢转变为“行善的朋友”;最后,再将他视为“上师”。否则,有的人一想到“具德的上师”,就在那里妄加揣测,还不知上师究竟是怎么回事,就迷迷糊糊地去依止了,最后又开始生邪见,去诽谤,一大堆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



比方说,如果你刻意要去跟一个人争吵和打架,只是小小地争吵,你可能还不会满意。如果你直接往死里打,彻底地打个痛快,最后就算自己输了,此时,你也会输的心服口服没有任何怨言,承认自己确实打不过他,自己在他面前什么都不是。像这样以黑白比喻的方式,最初我们要去看上师是否具足功德,应先这样的去观察及辨明。然后,如果你发觉他具足功德,而且功德比自己大很多,你才会对他百分之百的信服,也自然会放低自己身口意的身段,将傲慢心压下去,心服口服的去信任他,五体投地去依止他。 反之,如果是把对方视为一般的凡夫来看待,那么上师再怎么殊胜,你也不会有任何的受益。总之,要放低自己的身段,去看上师身口意的功德,真真切切的顶礼于上师的足前。



我们现在大都随随便便,毫无感觉的大礼拜,心中生不起任何的感触。严格来说,“南无”之意,即是以身口意恭敬的去行大礼拜,是一种恭敬虔诚之礼仪。如果我们不这么去思维行礼,就会变成不得不去礼拜的一种勉强行为。



能把我们从轮回及涅盘中救度出来的是佛法僧三宝。然而,真实的佛宝──佛的法身,真实的法宝──胜义谛,真实的僧宝──登地的菩萨,我们无此因缘,也无此福报得以现见。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佛的色身,教证法教,人身相的僧众。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中说,虽然有很多的上师及善知识,但是对我们而言,以人身相示现的善知识才是恩德最大的,因为,只有他愿意且毫无怨言地随时陪伴与指导着你。



总之,相较于那些与佛教没有任何联系之人,僧众和上师至少也会俱足一种功德。我们都应该以功德面去看待并去恭敬。虽然现在并没有像佛菩萨、阿罗汉这样的上师,但还是有功德非常大之人,如果你不对他们生起信心,到最后,你还这样太过挑剔的话,你可能连一个善的好朋友都找不到。因此,对待善友,我们要看他的善处及好处,如果总是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过失的话,就像一只乌鸦去嫌弃猪太黑的谚语一样,你老是去嫌弃他人,那么到最后你也会和乌鸦一样只会呱呱乱叫了。现今这个时代,修持佛法的人比白昼的星辰还要稀少,因此,对于僧众,要视为非常难得而去敬重他,对于上师,要把他视为非常珍贵而去依止他。



比方说,如果你听说藏王松赞干布曾建造了一座极大的地下宝库,里面放很多的金银珠宝、珍贵史书等等,可能就会有很多人想要去找,想去研究,然而,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宝库究竟藏在何处,该怎样进入。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拥有宝库的钥匙,而且全世界只有他知道这座宝库的地点及出入路线,因此,你一定会想尽办法去找他。当你找到他后,发现他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恶人,即使他打你骂你,为了找到宝藏,你会忍辱负重地去奉承他,为了你的寻宝大愿,你只能去依靠他,别无它法。因为他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知道路线,知道进入宝藏库的门。同理,在末法五浊恶世,即使一个人只有半点或一点的功德,你也要把他视为殊胜与稀有,毕竟现在已经到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了!



记得以前,我的家乡在杀家畜的时候,他们会捆住牲畜的嘴,让它们窒息而亡。当时我看见了,就会在一旁又哭又跳,心情非常的沮丧,这可以说是一种悲悯心吧!我就有这样的心态,那时候还小,没有人会去理睬一个三、四岁小孩的哭闹和感受,对别人来说,那只是一个小孩的心理,不值得去采信。到后来,我慢慢地长大,值遇了很多上师,也求到了很多的佛法,遇到很多的朋友,对佛法的领悟也比以前更多了,一直到现在我也都在修持佛法。然而,如果把从前到现在的一切所学和学习后的心态,和小时候的心境,两者一比较,心中产生的悲心,我觉得都还比不上小时候的悲心,因为当时的悲心是无造作的,而现在我觉得却多了很多的造作。因此,那个[无造作]的一个功德,和[有造作]的很多很多个功德,我觉得,可谓是天壤之别。



人人都有如来藏,而且,大家都有俱生的智慧及功德,我们虽然也有很多以造作之心所作的各种善业,然而,此无造作之心的功德,比什么都更珍贵!对于别人,即便他只有一个功德,我们也要恭敬和珍惜,如此,我们才会值遇到具德上师,才会值遇到自己的根本上师。否则,你不管去到哪里也找不到一位上师,纵使你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找不到一位具德的上师。最主要还是自己啊!



说到大乘的修持,是对痛苦所逼的可怜众生,生起悲心,生起慈爱心,即使他们曾造下大的罪业,我们也要无任何的分别心,将他们安置到解脱道上。我们曾发愿希望普天下所有的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不论是大恶人或大善人,他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却要去区分:这是一个大罪人!即便他有着很大的痛苦,我们也要把他扔在一边,不去管他,总是说他是一个大罪人。如果我们要利益众生,不论他有没有烦恼和罪过,我们更应该特别的对他们生起慈悲心,以一种慈爱心对他们行六度,帮助和利益他们。



对一个具器的弟子而言,依止上师的方式是:将上师的过失划分掉,但凭上师的功德面而去依止他。这才是依止的方式。因此,去吸取他们的功德,不被他们的过失所熏染,这样才是真正的依止方式。推而广之,我们将普天下一切众生的过失排除掉,而去敬重他们的功德,这才是真实的依止,才是真实的慈悲心。



上师对弟子的恩德,师徒间的三昧耶戒,以及自己是否承认这个上师,主要在于:上师对弟子传授如法的取舍之道,而弟子也以坚定的信心,如理如法的去修持上师传授的法教;果能如此的话,弟子依止上师的意义才俱足,弟子也才会受到上师的加持,上师与弟子之间的三昧耶戒才会清净,师徒的心意才会相应。而并非只是去供养很多财物,或者去求授很多的灌顶,然后你就会成为上师的弟子了。



重点是:外在的善知识,亦即现在我们所依止的这位人身相的上师。外在的善知识、老师,有很多的涵义:善的老师,他对行持善业很有经验,因而称之为善师;对于恶知识、恶的老师,由于他对恶业非常有经验,所以称为恶师。当善知识将自己修持所得到的觉受传授给弟子时,弟子如法地去修持,如此,上师对弟子才有利益,弟子对上师也才有意义。否则,弟子若不去修持上师所传的教法,即使上师有再大的功德,对弟子也不会有任何的作用。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总之,一定要将上师所授之法实践到自己的修持上,让法融入到自相续中,让自己产生觉受,这才是真实的修持。并不是说,闭上眼,坐在那里摇铃摇鼓,在那里摆个架势,加持和觉受就会突然从天降临。



对上师上等的供养是修持的供养(法供养)。中等的供养,是身语意的供养。下等的供养,是财物供养。修持,一定要随顺上师的心愿,满上师的意愿,要随顺[上师]的意愿,去作修持,而非随顺[自己]的心意。所谓和上师心意相融、和上师相应,并非说将自己的心变成别人的心,而是,自己圆满上师的心愿,随行上师身口意三门的功德,自己如理如法的去行持,有朝一日,当自己烦恼及所知障生起时,自然而然可以对治烦恼,果真如此,自心中才会产生上师的功德和加持,也才会和上师相应。



刚才说到财物供养,有一个故事要说给大家听,以前噶玛巴的一个侍者,对噶玛巴说,你有很多来自各地的供养,而我却什么也没得到,你可否把一整天的供养都给我吗?噶玛巴说:可以啊,不论是什么东西,今天所有的供养都给你。侍者想:平常噶玛巴都有很多的供养,若把其中一天的供养给了我,那我就发大财了。然后他就在那里等,从早等到晚,一直等......,却没有人来供养。到最后,终于有一个牧人供养了一片牦牛皮。所以他只拿到了一片牦牛皮。噶玛巴就对他说,因为你前世是一个很吝啚之人,你没有布施,但你有一世曾布施过一片牦牛皮,所以你就只有拿到牛皮的福报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教中的各个教派,都只是名义上的区分,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差别,都是根据不同根器的弟子,而传授各种不同的契应弟子的修持方式。



有的人总是执着自己的宗教及传承上师。比如你是噶举派,如果你只去向噶举派传承上师及僧众顶礼忏悔,而忽视与毁谤其它的教派的话,那么,最终你只会自己遭受到苦难,罪业自然会慢慢地增加,果报也是得自己承受。



我们要皈依佛法僧,皈依诸佛菩萨总集的上师。皈依十方三界一切诸佛,将十方三界一切诸佛视为自己的对境而去恭敬顶礼并皈依。如此才是真实的皈依。否则你作有分别的皈依,只皈依少数的佛,那么你所得的功德也是少许的。而且如果你只承认并供养少数的佛、法、僧,如此你将会有背弃佛、法、僧的过失。因此一定要没有任何分别的去恭敬与皈依一切佛法僧。



有的人会说,修智慧一定要去修文殊菩萨;积累财富要去修财神。罗千仁钦荣波大师曾建有五方佛的经堂,然后他会先后进入每个佛堂依次修持五方佛。阿底峡尊者就告诉他,虽然你这样修非常地好,不会有混淆,但你还是不懂得应该将所有的法融为一体的去观修。总是以一种区分的方式去观修本尊,觉得若要修智慧时,观世音菩萨就没有任何的利益,必须迎请文殊菩萨;想要修财富时,其他本尊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必须得修财宝天王。如果以这种方式去思惟的话,你就是以一种私心、分别念去修持。如此一来,在你的思维之中就会出现奇怪的想法:这些佛菩萨会有区别,他们之间会有争执,他们的功德会有大小。虽然在胜义谛时,所有的佛菩萨本尊并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如果你不懂得修持,那么你就会去分别他们之间功德的大小和加持的大小。



我觉得藏传佛教中,一个士夫便可俱足三乘的修持,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也是很好而且圆满的因缘,大家也要为此感到欢喜。而且还有像满天繁星一样的传承祖师及上师,及印度大成就者们殊胜的教授。虽说,印度四大教派的见解及行仪有一些区别,就如之前我所说的,若你以上上乘的观点去看,那么就会觉得下下乘的法教是颠倒的见解,不是真实的见解,也不是究竟的见解。总体来看是这样,但是在印度四大教派之中,所有的印度大成就者,他们都是不作区别的去修学各大教派的经典,比如说持中观见解者,仍会去看唯识宗的经文。但是像我们藏传佛教中的四大教派,如果去看其他传承与宗派的法教,就会觉得很不吉祥不如法,满脑子都是私心和执着。



还有另一个原因,我们大家都希求全知正等觉的果位,所谓的[全知正等觉果位],即是对一切所知有一个[全知]的境界。但是,如果你只去修学一些法,却去排除并遮止另外一些法,不去修学,如此一来,你如何才能成为全知呢?最后有可能就只能称作[噶举派的全知]、[萨迦派的全知]、[宁玛派的全知]、[格鲁派的全知],你只能成为[自己传承的全知]了,就会有这种的危险!那么,是不是就很奇怪了呢?



郭宗巴大师说,即使是在山间修持的大修行者,也应该去修学所有的一切所知,也应该对一切所知、一切士夫及一切众生生起恭敬心。就连石匠铁匠等人,我们也应该要去恭敬他,去发愿:未来我希望能以石匠、铁匠的身份,去利益众生。即使他只是敲打着铁块或石头,自己也要这样去发愿,未来可以投生这种形象去利益众生。现在很多佛学院的学生,虽然没有其他世间的事务,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学习知识及课程,不需要为衣食奔波,也不需要担心住处等问题,因为大部分寺院都已为你们准备好了。之前听说哥伦比亚有一个家庭,他们在地下水道住了20年!头顶时时有汽车开过,周围也有水流。反观我们自己,再怎么差劲也没有比他们更差了,所以我们的住处已经算是很好了。尤其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去修学与闻思,应该对所有一切的法恭敬,对诸法生起信心。



有人说,不要分别,不要对各教派产生私心,我们应该行持无分别教派,但是又有人说,这种无分别教派[利美教派],他自己又成了一个宗派,如果有人问他是什么宗派,他会说:我是利美宗派,我是无分别教派。好像又分出另一个支分教派了,那样又有一些奇怪。



其实,所谓的无分别教派[利美教派],它是一种思惟,一种见解及观点,主要是一种心态及动机。就如之前说过的,我们是同一个佛陀,同一个导师,是同一个佛教,因此我们不应去区别,不应产生分别心。



不论是大乘或密乘,不应去贬低小乘的法门及修持。所有一切的佛法,唯佛菩萨才能了悟及明了,并非是我们博地凡夫可以去揣测的,所以不应去毁谤佛法,以及其他的传承宗派。



宗派和传承间的纷争,是所有一切争斗之中最重大的罪过。如果你是一个佛教徒,那么不论自己修持何法,皆应懂得自己所修的法是非常殊胜的,而且,还要对照自己所修的法,同等地去赞颂并随喜其他的法也是同样殊胜的法门。如果你因为修自己教派的法,总是想着要让自己教派的佛法兴盛,却去贬低其他教法,希望其他教法可以衰败的话,那么你就有问题了。佛教内部的分别及争执,就会成为佛教最终灭亡的因素。



因为是最后一天,所以请大家坚持一下,印度的时间就像口香糖一样,是可以拉扯的。阿富汗有一尊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人拆毁了,后来。有一个阿富汗的团体,他们来见我,他们和我谈到这件事。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虽然佛教的佛像被摧毁了,大家都会心痛,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因为听说在yi si  lan教的庙宇中,不会摆放神像,可能他们并不喜欢这些,因此佛像可能他们也不欢喜,所以就把它拆毁了。佛教和yi si  lan教两者之间,一边说要留下佛像,一边说要拆毁佛像,关注点和争执点都在大佛像上。虽然我并不是说,拆毁佛像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此佛像成为我们贪瞋和争执的对境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任何的利益。如果佛像被拆毁之后,没有了争斗的理由,两个宗教之间可以和睦相处,也有可能会变得更友好。



世界上有很多宗教,他们的宗旨都是为了所有众生的幸福与和平。但是现在各宗教,彼此都有很多矛盾,大家都去分别执着自己的宗教,拿着贪瞋的武器,让世界的和平出现了很多裂痕。因此真正捣毁世界和平的最大因素,就是对宗教的执着。宗教最初的宗旨和现今的所作所为,两者之间已南辕北彻了。应该知道,我们并不是因为要争斗才去信仰修持宗教的。如果你想要打架争斗的话,根本就不需要宗教,你可以用其他的世间法去做。我们大家都提倡自由,虽有很多层次,包括解脱,大家都希求获得自由与幸福,因而才会有信仰,有宗教。



有的人又说,你说的很正确,我们不应去毁谤佛法,但是那些伪善者,我们应该去指正他的过失吧!这也不太能确定。比方说,如果我们去诋毁一个人,而此人的心续之中,应该还是会有功德,这时如果你去毁谤他,你同时也就否定了此人内心所有的功德。同理,比方说,世间很多的善人,他们有时候也会犯错,但依然可以利益和帮助他人。但是有的恶人,如果他们去做好事的话,也有可能会弄巧成拙,令佛法衰败。因此,真正的好坏,是很难去区分的。在经文中说,你如果对一个菩萨生起瞋恨心,并对他翻白眼,这就犹如你把所有众生的眼珠挖出来一样,所以一定要谨慎对待所有的人。



所有的佛弟子都说,我要皈依三宝,但是却少有人不去毁谤上师及僧众,仅仅是因为这种口业,就可能会令他们堕入恶趣。有位大师这样讲:如果有人可怜我,关心我,那么我希望他在我的嘴上安一把锁,然后把钥匙交给别人,只有吃饭时才帮我开锁,其他时间都把它锁上,这样的话可能才不会造口业。



看来,《百段引导文》的课程是传不完了,如果没有很大无常的话,希望未来还有因缘继续。但如果出现大无常的话,那么就不知道了。这次能为大家口传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所著作的《百段引导文》,或者说《无死甘露妙树》,我觉得非常的荣幸。就像之前说过的,我们大家现在都很安逸地待着,只是想着自己,只看到眼前的一小部分。但若我们想到全世界,会发现有很多不吉祥的事正在持续的发生,例如先前说的屠杀众生,我们人类只是所有生物中的一种,其他还有成千上万种的生物,但我们却成了地球的老板与主人,为了自己的衣食去欺负伤害其他众生,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有时候,我会有一种想法,我很想代表所有的动物们说一些话,然后我会试着了解它们的痛苦,它们的感受。所以我要为它们讲几句话:因为,有很多无依无靠的众生,纵使我们只对它们生起一个善心,对它们来说这也是一种恩德利益。大家不要只想着一己之欲,要多为其他众生着想,如此你才会更加努力去修法,你的修持也才会利益到他人。如果我们想要修持真实的法教,即使你不能成为一个有慈悲心的人,但你也要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若能断除对众生的伤害,那是很好的。总之,最主要是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好人,可以成为一个为他人服务,能够利他的一个好人,可以成为那些无依无靠众生的救怙处及皈依处,那么这次讲法的利益与成果也就达到了。



有时候,我们无法找到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所谓的人生,就像是一张网,我们每个人彼此之间都会有相互的联系,有时候我们无法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人生的价值,那么也可以在其他众生身上找到我们人生的价值。



大家都是在闻思修持佛法,应该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应舍,什么应取,希望大家不要迷惑错乱于取舍,自己可以如理如法地修持佛法,同时也可以如理如法地指导他人善恶取舍。然而这些,在最初仍需要一个发心,真实无误的动机,否则如果动机错误的话,那么纵使你学习了二十年、一百年,也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可能利益到他人。



一个十恶不赦的人,纵使他有亿万个过失,但是就像愚者千虑终有一得一样,他所讲出的口诀,也可能会有一些善的、有利益的,耐人寻味的好话及佛法。即使宣讲佛法之人,他自己本身虽然有很多的罪业,但是他所教授的教诫口诀,并不是说就没有任何的利益,其实也有可能可以利益到我们。



明年的冬季辩经法会,也会加入中观部份。希望我也可以参加辩经,并不是说我有很大的学问,只希望可以成为激励大家的一种方式吧,也希望可以利益佛教,服务众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