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宣化上人:出家人,佛弟子要必诵三经

宣化上人:出家人,佛弟子要必诵三经

出家人,佛弟子要必诵三经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开示


你若是能体会这三部经的境界,那才没有白做佛教徒一场。



三经是什么?就是《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传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

万佛圣城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背诵这三部经典,最低限度能背诵《楞严经》;或者会背两部,或者会背三部,更为理想。可是要了解经义,不可囫囵吞枣,如果不求甚解,是无有用处。你若是能体会这三部经的境界,那么才没有白做佛教徒一场。

释迦牟尼佛在三十岁时,于菩提树下证得正觉。在二十一天的时间,于定中为法身大士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典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内,说明了宇宙万事万物圆融无碍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六十二岁时,因为阿难尊者注重多闻,忽略修持,不幸被摩登伽女梵天咒所困,险破戒体。佛用“楞严咒”救阿难尊者脱离女难,于是为他说出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经,乃是显明理论,由此道理,可以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触类旁通,定能智慧如海。

佛在七十二岁时,在灵山法华会上,为大罗汉、大菩萨演说“唯一佛乘”的道理,也就是成佛的道理。当时小乘人回小向大,得佛授记,将来成佛,所以说这部《妙法莲华经》,这是成佛的经典。

出家人,如果能像读书那样来读经典,那么,三藏十二部很容易背熟。可是出家之后,认为这样就够了,或者念佛,或者参禅,或者学教,或者持戒,或者想学密,所以就不读经典了。因为忽略读经的重要性,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这是佛教之不幸。如果再不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观念,那么,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开示



“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出家一定要受苦呢?既没有男女的娱乐,不能跳舞,也不能狂欢。那么,想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必定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受人所不能受的苦。这样地锻炼,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所谓: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家要有心理准备:出家是为着了生脱死,永不受轮回之苦,所以面对什么样的苦也不怕,越苦越好,不要向苦投降,改变初衷,向后退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所以出家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就是将相也办不到,所以说“出家乃是神圣的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讥为“蛀米虫”。所谓: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你们看古代高僧大德,都是从苦行中得到悟境,没有一位祖师从享受中得到开悟,把《大藏经》找遍了,也找不到一位。

我们要有忍耐心,才能得到法喜充满的利益;要有刻苦心,才能得到开悟的智慧。不可与佛道相违背,要摄心专意地用功,把心念摄收回来,不要打妄想,也就是将心猿意马管住,不要教它向外奔驰。

出家修道,首先要除贪、破嗔、灭痴。将这三毒清理干净,智慧自然就会现前。要如何能扫干净?就是用“戒、定、慧”三学作为工具。戒能治贪,定能治嗔,慧能治痴,所以出家人称为“沙门”。“沙门”翻译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人人没有贪嗔痴,世界就会和平。



出家人,一定要把出家的基础建立起来。就是严守戒律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开示



出家人,一定要把出家的基础建立起来。出家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严守戒律。要把《四分律》、《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梵网经》等,都要背熟,统统研究明白,才够资格做个出家人。

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一天到晚不是打财的妄想,就是打色的妄想,那就是“身虽出家,心不入道”,离道相差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这种出家人,只可称为佛教中的败类,不能承认他是出家人。

出家人不可向这个攀缘,向那个攀缘,更不可单独一人住茅蓬,教居士们来护法。单独接受供养,这种行为不合乎佛制,若有这种行为的应该悬崖勒马,赶紧纠正,所谓: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


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


古时,真正修道人住茅蓬,是自耕自食,绝不务外缘。因为去贪心,所以住茅蓬修行。或者闭关,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学问和德行。若是真正为修道,可以单独住,但是不可单独接受任何居士的供养,否则,将正法变成末法时代,也就是破坏佛教。

现在修行人,欢喜单独住精舍。为什么?因为他不守戒律,没有人看见,犯规矩也没有人知道,能够随心所欲,没有人管,自由自在,可以说无拘无束。自己在精舍里头召来一班居士,来做个什么法会,实际是依佛穿衣,赖佛吃饭而已。

有的出家人,利用居士所供养的钱,不做佛事,反而去购买华贵名牌汽车,作为私人代步的工具;或者购买电视机,天天看电视节目,而忘了作早晚课;或者购买电冰箱,保藏有营养的食物。总而言之,耽于享受,贪图舒服,这种风气现在正大行其道。将佛教的苦行完全变质了,真是辜负释迦老子当初一片苦心!

有人说:“生在这个时代,应当看看电视,知道国际新闻,否则,成为盲聋之人。”你知道外面的事又怎样!知道外边事,到时候死不死吗?有人说:“修行人,难道可免得一死吗?”你修行,到时候也一样死,可是呢?死的时候,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绝对没有牵肠挂肚的烦恼事,能安详而逝。你不修行,到时候也是死,可是死得糊涂,又挂南朝,又念北国,心不清净,含恨而死。这就是不同的地方,你明白了吗?

告诉你!修行人在死的时候,来明去白,知道自己是怎样来的,又明白自己是怎样去的,清清楚楚不糊涂,没有把本来面目忘掉。不修行的人,来时糊涂,去时糊涂,糊涂一辈子,也不知为什么而来,也不知为什么而去?来从何处来?去往何处去?完全不知道。

出家的目的,为了生脱死,而不是为了享受。既然出了家修行,又何必贪图物质的享受呢?有贪享受的心,又何必出家呢?所以我主张,无论是谁,愿意单独一人住小庙,那还不如还俗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还俗总比单独住小庙好得多,不会造出那么多的罪业,这一点,希望你们大家注意,为切!为要!

修行人,单独住在一个地方,他的目的不在修行,而是贪图受人供养。我说这话,一定会有人不愿意听,可是呢?我不管你愿不愿意听,我是为着佛教的前途着想,所以说出令人讨厌的话。再说一次,凡是讲究享受的出家人,对于修持方面,根本谈不到。不过是挂着假名而已。希望道友互相勉励,互相警策,不要做掩耳盗铃的事,睁着眼睛说瞎话。


一定要破一切执着,到什么都没有了,那时就恢复本来面目


◎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




在佛教里讲“返本还源”,意思也就是我们本来是什么样子,就回到什么样子。那么本来是什么样子呢?什么也没有!所以现在还是回到什么也没有的地方。

有一点执着,就有障碍;有障碍,就不能出离三界。所以一定要破一切执着,到什么都没有了,那时就恢复本来面目了。

我们现在想要有什么,就偏偏没有什么;等到我们什么也不要了,却什么都有了,智慧也现前,神通也现前,妙用也现前了。为什么没有智慧、神通?就因为尽到各处去捡粪。钻石、黄金你不要,本有贵重的东西你都不要,把它糟蹋了,反而到各处去捡粪,自己还以为很聪明呢!实在是愚痴得不得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