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们今天要离苦得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

不要小看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力量!


净界法师


   我前几年到山下去买东西,商店的老板是职位很高的点传师,问我说:你们寺庙是不是有打佛七?我说:有啊,欢迎你来参加啊。我就问说:你不是佛教徒,你怎么也喜欢念佛呢?他说:不是啦!我整天啊,都很忙碌,但是晚上静下来的时候,念阿弥陀佛,可以把心静下来,我是靠佛号来培养定力。我又问他说:你对阿弥陀佛这个佛号,无量光、无量寿,能够让你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临终能够带着你往生到净土,这声佛号有这么大的功德,你相信吗?结果,他完全不相信。

  那我问诸位:他这样子念佛能够往生吗?

  不可能往生的!因为佛号的功德,必须要具足信心才可以相应的。

  印光大师说:你念佛没有信心、没有愿望,就是把摩尼宝珠换成糖果吃了!

  所以我们在修皈依的时候,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叹、意业的作愿,缺一不可。皈依的意思,在《念佛圆通章》有讲到一个观念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事相的皈依是:虽然我们的身体没有香气,但是因为经常接近香,我们的身体就有香气,这个叫相互作用,佛法叫做相互的熏习,你经常到大殿,你的身体就有香气;你到臭秽的地方,你的身体就熏染臭秽的味道。

  好比一个家庭,刚开始是夫妇二人,后来有很多子女。起初两个人认识,因为没有住在一起,彼此互相仰慕;住在之后,两个不同的内心世界,所释放出来的讯息是互相抵触的,但是慢慢的相处下来,你注意观察,一般的夫妇,或是同一家人,他们的个性,都会有一些共同点,甚至于所拜的佛像,也都有一点类似,这就是一种熏习。

  换句话说:你不断跟什么东西接触,就会受它影响。你一天到晚跟坏朋友在一起,你很容易、很自然养成坏习惯,耳濡目染;如果你经常忆念佛陀,当然就能获得、分享到佛陀所有的功德。

  不要小看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力量!

  我们每念一次佛号,心中就忆念一次阿弥陀佛。古德讲一个譬喻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意思是说:当这个清水珠投到污浊的水里,污水就会慢慢变得干净了;佛号跑到你的心中,它就能够产生灭除罪障、增长功德的力量。所以,我们每天不断的拜佛、称念佛的名号、心中作愿皈依,就能慢慢的净除罪障、积集资粮,这是学佛修行的一个基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皈依的方法——理体皈依之皈依业果


净界法师


    乙二、理体皈依(分三:一、皈依业果。二、皈依空性。三、皈依实相。)

  理体皈依,这个才是皈依的重点。所谓生死的解脱、临终的正念,都要靠理体皈依,但是前面的事相皈依,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当我们从事相的用功,要转成一种智慧的观照,这时候就要开始修理体皈依。所谓的理体皈依,就是对于真理的皈依,我们看第一段文:

  丙一、皈依业果

  深信业果,断恶修善——成就增上心。

  我们在修习理体皈依,首先就是对于因果道理的皈依。经由这个皈依,使令我们产生行动力,勉强自己去断除恶法、修习善法,成就一种增上心,人天安乐的果报。事实上,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这世间有两种理论:

  一、邪因缘论: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外道。外道认为生命的轮回有一个主宰者,是大梵天王、或是上帝在主宰我们。所以想离苦得乐,必须对大梵天王礼拜、赞叹、供养,因为我们的快乐、痛苦是祂给的。这样的因缘观是错误的,所以称为邪因缘论。

  二、无因缘论:这个无因缘论更是可怕,因为邪因缘论心中还有所畏惧,无因缘论认为生命是没有理由的,造善不会得安乐的果报,造恶也不会得痛苦的果报。换句话说,生命只是一个偶然,就像树叶掉落下来,没有任何理由。会快乐、会痛苦,是因为你运气比较好,或运气比较差,果报的背后完全没有任何轨则。所以,你想获得快乐,可以不择手段及时行乐。当死亡到来,人死如灯灭,反正只活一次,也不必在乎来世,这种思想叫无因缘论,就非常可怕了。

  佛陀出世之后,把邪因缘论跟无因缘论都否定了,佛陀说:生命是有理由,但这个理由不是外在的理由,而是有因果的支持。什么叫因果呢?佛法的因果是三世因果——过去、现在、未来。

  从过去跟今生的相互作用来说: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我们很想知道自己前生种什么因?到底是善良,或者是邪恶呢?

  其实,你仔细观察今生所承受的果报:你的正报身心、你会跟谁在一起、你会遇到什么事情,就知道你前生种什么因了。果从因来,我们从果报就能够推论出业因。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们也很想知道来生到底会去哪里?去三恶道、或者是人天、或者往生到净土?你不用去算命,也不用去问别人,今生作者是,你今生所作的业力,哪一个最强,就会主导你来世的果报。

  所以:从佛法的因果论来说,我们是自作自受!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我父母亲对我不好,把我的身体生得怎么、怎么的,我对我的身体状况不满意。总觉得好像是父母把我们生成这样,其实你错了!从因果的观察,父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是父母选择儿子,是儿子选择父母。

  你今生所有的遭遇,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因为:你过去选择要这样做,于是有今生的结果;你今生的结果,是你前生的选择,你愿意这样做,你今生就有这样的结果!所以,诸位要知道:来生的果报,是你今生的抉择。我们面对果报,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这个果报你一定是要承受的。

  以因果论来说:当果报出现的时候,你只有认命,你没有选择权,因为你前生已经选择过了。在你的因地,你有选择权,当你面对果报时,同时又会创造一个新的业力,这时候你就有选择权了。你会知道你来生是什么情况,因为我们今生的果报是前生抉择的,今生你又作了抉择取舍,就会影响到来生。

  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个事实:一个人如果没有学佛,他的生命大部分是重复的,他前生是什么遭遇,今生就是什么遭遇;他今生是什么遭遇,来生还是什么遭遇。无尽的生命中,几乎是千篇一律。因为他的因地没有改变、观念没有改变、行为没有改变、果报就不可能改变!

  果报是由因地所召感的,能召感的因没有改变,你的果报怎么改变呢?

  一般人的生命,基本上都是重复的,来生重新再过一次,差不多是这样。只有佛弟子最有智慧,能够把来生创造得跟今生完全不一样,真的是非常殊胜之事,因为他明白因果的道理。外道也可以修习善业,但是他的生命要有改变,不太可能。我们前面说过,外道修习善业,他是没有道的力量,没有三皈依,当然主要是没有法的力量,没有真理的引导。

  诸位要知道一个观念:我们的生命已经走过一段时间了,该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自我反省。你要从果报当中,去反省你自己!经上说:富贵从布施中来,庄严从忍辱中来,尊贵从持戒中来,每一种因地,都会招感一种相应的果报,不会有任何差错的。而你对于你今生所得的果报,有哪些是你不满意的?譬如说:我很有钱,但是我身体病痛很多。那你就知道,自己可能前生有布施,却也造了不少杀业。

  换句话说:我们从果报当中,来反省自己的因地,然后从这里去改进,这样来生才有希望!

  否则你一天过一天,我跟你保证,你来生就跟今生一样,重新再走一次,就是这样。当我们养成习惯之后,想要改变是不容易的。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对于自己的坏习气,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因、果是不能相抵消的!


净界法师


   再举一个简单的公案:

  佛在世的时候,波斯匿王有两个女儿,一位是善光公主,一位是金刚公主。善光公主长得既聪明又漂亮,金刚公主长得非常丑陋,经典上说金刚公主,丑陋到令人感到害怕。长大之后,没办法,国王把她嫁给一个贫穷的年轻人:公主嫁给你,不要什么条件,我给你官做,好好的照顾公主就好。这个贫穷的年轻人,就把金刚公主娶回去,把她关在屋里,不敢让她出门。

  但是因为他经常出入贵族的聚会,大家看他都没有把太太请出来,就呵责他对太太过于刻薄。他很伤心,进退两难,带出去也不是,不带出去也不是。就把这件事情告诉金刚公主。金刚公主听了之后深感惭愧:我长得这么丑陋,让我的丈夫蒙羞!这时候她真诚的生起忏悔心。因为这一念真诚的忏悔,再加上心中忆念佛陀,释迦牟尼佛就出现了,这时候她的罪障就慢慢的消除,从丑陋而转成庄严。

  当然,古时候的人,心力强,所以能够很快的转变业力。当相貌转变之后,这个年轻人看了很欢喜,就和金刚公主回去找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就带着金刚公主去请问佛陀:金刚为什么福报这么大可以做公主,相貌却是那么丑陋呢?佛陀说:过去有一位大富长者的女儿,很喜欢布施,任何一个修行人经过她家,她一定虔诚的布施。但是这个女孩行布施时,脾气很大,只要出家众让她稍微不满意,就呵责这个出家众,甚至于出家众威仪不好,她也呵责——布施的善业,加上瞋心的挑剔,两种业力合起来,使令她今生的果报,拥有富贵,但是相貌却不庄严。

  因、果是不能相抵消的!

  很多人说:我造了罪业,我用金钱来赎罪。这个观念是错误的。金钱的布施,有布施的等流因果;你造了罪业,有罪业的等流因果,最后结果,清清楚楚,因果有其一定的规律,绝对不会有误失的!

  因此,我们所要努力的是:如何从果报当中来反省自己的因地,这叫做观果知因。从你现世的果报,哪些是你满意的,就可以知道,你曾经有习惯性的善业;哪些是你不满意的,也可以看出你内心当中,有一些习惯性的罪业。修行,不是每个人的修行内涵,都是一样。佛陀讲那么多的经典,你要去反观自己──如人自照镜,好丑生欣戚,自忖功过。这一部份你比较不足,你就要去努力加强;这方面以前做得很好,所感召的果报就会比较圆满。

  所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前生所造的因,今生就会表现出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来生的果报,你今生已经开始在栽培了,这就是佛法讲的三世因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皈依的方法——理体皈依之皈依空性


净界法师


    丙二、皈依空性

  思惟无常,通达空性——成就出离心。

  第二种皈依是更深一层的空性的皈依。前面的皈依是属于有相的、因果的事相皈依,这个空性的皈依,是怎么皈依呢?思惟无常,通达空性,成就出离心。所谓生命的无常,这个无常的观察有两个重点:

  一、生灭性:它会出现、消失。

  二、变化性:它生起之后,在消失之前,中间的过程也是不断变化。

  所以无常,就是生灭跟变化。从无常当中,我们知道一切法的体性是毕竟空,因为这样而成就了出离心。我们怎么观察无常呢?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诸行这个行是指一切的有为法,有为法是行,是活动的。有为法它的本质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是一种不安稳的生灭法,它的体性是变化的生灭法。当这个生灭法消失之后,成就一种寂灭的境界,才是最究竟的安乐处。这种无常观有外空跟内空两种修行的差别:

  第一个外空:

  在修行的次第上,我们先成就外空,也就是先空掉外境的人事。在生命当中,虽然我们造了善业,但是心中还是觉得不安,因为得失心太重。所以你要思惟,其实外境是无常的,最简单的思惟,就是思惟──死亡的到来。

  我们往往忽略了死亡的到来,总觉得我昨天还在、今天还在,所以我是不会死的。你没有思惟死亡,你就会对今生的人事产生执着,其实外在的人事,是由业力召感来的,你是做不了主的!

  应该要思惟:人生只是一个过客,短短的几十年,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吗?不可能。所以来到这个世间,要知道你的目的在哪里?对一切人事要思惟:你即将要死亡,当死亡的时候,你什么也带不走!所谓无常观,刚开始是先空掉外境,因为死亡的时候,这些外境、眷属、人事等等,我们根本就带不走。

  第二个、内空,是空掉内心。

  我们的内心是比较难空的,虽然说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清净本然,但是当内心产生一种妄想,叫做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在佛法修学中,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我们习惯被自我意识所系缚,诸位如果有一天去受菩萨戒,菩萨道有很多的难行,都是必须要突破自我意识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自我意识: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抓了一只跳蚤放在桌上,跳蚤大家都知道会跳来跳去,牠可以从一只狗的身上,跳到另外一只狗的身上。你往桌子一拍,牠就会往上跳。科学家就拿一块玻璃,放在跳蚤上面适当的高度处,一拍桌子,跳蚤跳起来就碰到玻璃。跳蚤很聪明,当牠碰到玻璃之后,就调整高度;第二次你再拍桌子,牠就碰不到玻璃了,牠会往下调低一点。然后,你把玻璃的高度,再往下降一点,你再拍,牠又碰到玻璃;你再拍一次,牠又往下调低一点,碰不到玻璃。最后,你把玻璃再往下降,降到底点,几乎是跟跳蚤相接触,你一拍,牠就碰到玻璃;你第二次再拍,跳蚤再也不跳了,因为牠从经验的累积当中,产生一种习惯。所以这只跳蚤从此再也不跳了,这叫自我意识,牠认为牠做不到!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有一只大象,如果这只大象,从小就被抓到马戏团关起来,它的手脚,整天都被铁链锁起来,当然这只小象刚开始还会想逃跑。但是,牠跑一次,被铁链拴住;再跑一次,又被拴住了,从此以后牠不再跑了。所以当马戏团失火的时候,很多动物都往外跑,那些大多是比较大才被抓来关的动物,那些从小就被抓来的动物,就跑不动了,因为牠不相信牠跑得掉。

  这表示什么呢?为什么禅宗说:觅心了不可得?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经历过很多很多期的生命,而每一期生命,都会带给我们一些错误的讯息,所以我们的心是很复杂的,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佛法。内心含藏了很多负面的情绪,虽然佛法告诉你:你可以怎么、怎么,事实上,这些戒条你都可以做到:不杀生,你可以做到;不偷盗,你也可以做到。但是,当我们尝试去做的时候,只要有一次失败的经验,内心就会开始自我设限,总认为自己做不到,所以要成就功德就变成很困难。又好比说:你不相信你可以往生、你不相信你可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你不相信临终的时候,靠这一句佛号,就能够往生净土,这个也叫自我设限。

  为什么内空要空掉你的内心?

  因为:我们的心中,有很多错误的经验、错误的讯息。一个人想要在佛法当中,产生强大的突破,就必须要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的本来面目是清净的,所有的经验、所有的感受都是生灭的,都是可以改变的,否则,你修学佛法想要突破就很困难。

  这里,为什么讲思惟空性?因为前面的业果,你可以断恶修善,但是你的自我意识,内心的执取,是没办法改变的。所以空性的道理非常重要,一个人要从生命当中,产生扭转性的突破,就必须要相信:觅心了不可得!

  外空,思惟死亡,最后你什么都带不走,你的如意眷属带不走、财富也带不走。其次,内空,你要相信过去不代表未来,你过去做不到,未来可以做到。所以一个人不能老是活在过去。活在过去是下等根基的人──你过去怎么做,你现在还怎么做,那你没办法突破的!

  我们要思惟内心的状态,是变化无常的,你的本性是清净的,所有的恶法,都可以断除的,诸佛菩萨的功德,你都可以成就的。为什么?因为你的心是清净的,这些因缘都是后来才有的,所以是可以改变的。这是第二个观念,必须建立外空、内空的思想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皈依的方法——理体皈依之皈依实相


净界法师


    丙三、皈依实相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做有相行,它是一种有相的行为,空性叫做无相行。我们把前面有相的业果造作,跟第二个空性的观察结合起来,叫做空有双照,这时候就是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菩提心是怎么修的呢?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菩提心的修学,就是在凡夫的惑业中,惑就是烦恼,业就是业力,我们是在很多的烦恼、很多的生死业力,还有在生老病死、冤亲债主种种魔境的果报当中,去追求一种解脱。所以大乘佛法不是逃避,它是在杂染的因缘当中去追求解脱。怎么解脱呢?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莲花不着水是讲他的空观。莲花的叶子是不沾染污水的,表示他对果报是不执取的;他又像日月住于虚空当中,能自在运行,而不执着空,这是讲因地的发心。

  中道是讲:真空妙有。

  到底我们想要空,是空掉什么?我们的有,又是要保存什么?我们所要空的,是空掉对果报的执取,所谓的有是注意你的因地。如果你空掉因地就错了!应该是要:空掉果报,保存因地!古人说:万法皆空,善恶不空。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中道的思想,就是有相行跟无相行中间的,不偏于任何一边、不滞于任何一边。

  那什么叫:万法皆空,善恶不空?

  在菩萨道中,我们经常说: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成败就是果报,你要行菩萨道,就不能对眼前的果报、得失看得太重,但是在因地的时候,你要努力凡事尽心尽力,这就是万法皆空,善恶不空。

  从中道实相来说:生命的重点是在过程,不在结果!

  就是在过程当中,你是不是能掌握因地。当然,对于生命的改变,你要先设定目标,到底你今生想要什么?生命很短暂,如果没有设定目标,时间一下子就这么过去了。你来生的目标,到底在哪里?是要成就人天果报,还是要成就往生净土?你从果报当中,去规划生命,做你该做的事情,至于过程中的一切得与失,不要看得太重。这就是所谓的中道,也就是把空观跟有观两者融合起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有人受三皈依,弥勒初会解脱生死!



净界法师



    甲三、结示劝修

  乙一、功德利益

  《归敬仪》云:经云:有人受三皈依,弥勒初会解脱生死。此乃出苦海之良津,入佛法之阶位。但以罪多恶重,轻而慢者,虽曾受皈,随缘还失。是故智人初受皈时,专心缘此,得名皈依,故感善神随逐护助。

  这一段是讲到皈依的功德。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法中皈依,最迟你的善根,在弥勒佛的第一次转法 lun,龙华初会,就能闻法解脱生死。不管你是事相的皈依,对三宝礼拜、称赞、作愿,或者是理体的皈依,思惟佛法的真理,这些都是出离苦海的良津、殊胜的途径,也是成就出世功德,最重要的基础。这是讲正面的劝导,但是也有负面的警诫。什么叫负面呢?

  如果,我们今天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罪业,对三宝轻而慢者,虽曾受皈,随缘还失。诸位要知道,你曾经在三宝当中皈依,但是回去之后,也不拜佛、也不念佛、也不听经闻法,时间久了之后,三宝在你的心中,便不会留下痕迹。

  古人讲一句话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一个人不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自己的欲望,没有第三种情况。你不是随顺三宝而行,就是随顺你的烦恼欲望而行。我们很多人有一种观念──好像我皈依之后,就一劳永逸了,世间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我们的心是变化的,你不进步,就是退步,所以为什么会说:你不再熏习三宝,虽曾受皈,随缘还失,这一点要注意啊!一个有智慧的人受皈依之后,要经常缘念三宝,这才是真正的皈依,才能召感三十六种善神的护助!

  看最后的总结:

  乙二、举颂劝修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诸佛是指佛陀,三界导师,四生之父;正法是真理;众中尊是僧宝。

  我们对三宝的境界,直至菩提我皈依,只要还没有成佛,乃至于成就等觉菩萨,都必须要祈求三宝救护。诸位要知道,不要以为生死凡夫才祈求皈依三宝,弥勒菩萨、文殊菩萨都要皈依三宝,所以才说直至菩提我皈依。皈依之后,也应该把我们所修学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善法,回向给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成就佛道。这就是修皈依的方法。

  总结上面所说的,我们讲到皈依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事相的皈依,一个是理体的皈依。事相的皈依,它是身、口、意的造作,你有造作才有皈依,没有造作就没有皈依。但是你的智慧不一定会开展出来,所以事相的皈依,它的是依止信心跟愿望,是一种信愿。理体的皈依完全是靠智慧,对于生命真相的观察,叫理体的皈依,一个是信愿,一个是智慧,这两个大家要好好去体会与学习!

【圆满】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