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自性宝藏要用什么东西开?

自性宝藏要用什么东西开?

佛法的教学是开发自性的宝藏。自性宝藏要用什么东西开?那个工具一定要称性,不是称性的工具,你就没有办法开发自性宝藏。称性的工具是什么?就是「孝」跟「敬」,所以《地藏》称为佛门孝经。《地藏经》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它就是孝道跟师道,「孝亲尊师」就能开发自性的宝藏。如果你不能孝亲、不能尊师,你永远在佛法门外,换句话说,你学小乘也许能够有一点点成就,学大乘没有分;大乘是开发自性,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在事相上,换句话说,它还是世法。小乘之间出世法你也得不到,换句话说,你纵然修学小乘,你也只能停留在初果、二果这个境界里头,四果是证不到的。要想证得小乘的四果,小乘最高果位还是要孝亲尊师。这是真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例外的。

  世尊在《观经》三福里面说,这三种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话说得多清楚、多明白,我们提起来,诸位同修都能够记得,也都能说,可是就是不肯去做,那就没法子。「说」,一天说一千遍、说一万遍也没用处,「说食数宝」有什么用处?一定要自己认真去做,去做到!把孝顺父母的心推广孝顺一切众生,诸佛如来确实是这么修的。一切众生就是我们自己的父母,不是别人,一切众生就是我们的老师,读了《华严》,你应该相信。不但一切人是老师,昨天我们讲树,树木、花草哪一样不是老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的是一微尘、一毛孔,我们触目都能够醒悟,那就是老师。昨天看到树,种子是信心,根是慈悲,身是智慧,枝干是五度,在在处处只要见到了,心里面都开智慧。正是惠能大师所说,惠能见五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怎么不常生智慧?六根接触外面境界都开悟,这就是常生智慧。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生烦恼,顺自己意思贪爱,贪爱是烦恼;不合自己意思讨厌,讨厌生烦恼。人家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不生烦恼,这就是凡圣不一样,起修不相同。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肯定我们自性本来具足万法,具足一切法,这个是宝!像大地里面含藏一些矿物宝藏一样。大地含藏的宝藏用得尽,我们心性里面含藏的宝藏用不尽,为什么不懂得开发!这四大菩萨就是开发自性宝藏的四个法门。这四个法门要同时用,地藏菩萨的「孝敬」,观音菩萨的「慈悲,文殊菩萨的「智慧」,普贤菩萨的「落实」,四大菩萨教我们开发自性宝藏。这四个法门缺一个都不可以,像一张桌子四个腿,缺一个就倒下来,它就站不住了,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佛在一切大乘经里面所说,千经万论不外如是。诸佛菩萨明白了,就落实了,他得到受用,他得的是大自在、大圆满。我们众生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胡作妄为,所以搞六道轮回,生死流转,永无出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开发的道理?迷染是本无的,本无决定可以离开的,本有决定可以得到的。但是这开发的工具,我们在讲席常常提到,就是孝敬,这是开发的工具。没有这两个字,你的性德永远不会透出来。所以佛法的修学从《地藏经》学起,「地」就是大地,就是自性,「藏」是宝藏,就是自性的智慧德能。就像大地一样,地里面含藏许多的矿产,我们用什么方法把它开采出来?这个工具就是孝敬。《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孝亲尊师,性德才能开发。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孝敬」这两个字摆在第一。《观无量寿佛经》讲修净土的方法、理论、因果,它就讲三桩事情,净业三福一开端就给我们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亲尊师摆在第一。不从这里下手,怎么能够开发自性?也就是说,你想得一心不乱,你想明心见性,你不从这里下手,你就永远得不到。过去有人问印光法师,这在《文钞》里头有的,问学佛有没有秘诀,能够教我们一下就得到,印光大师说:有,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没有诚敬就什么都得不到。他说「诚敬」两个字,是入佛门的秘钥(秘密的钥匙)。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这钥匙你就得到了。你们看看现在、看看过去、看看历史,哪一位成就的人不赞叹他的老师,不怀念他的老师?老师已经不在了,他还赞叹、还怀念,老师在的时候他是什么态度就可想而知。这个意义很深,孝父母、敬老师是入德之门。


佛法讲『外道』,不单指佛教以外的宗教,连佛教本身也包括。什么叫外道?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我们今天学佛,不向自性里面去求,向外面去求,就是外道。我们今天拜佛,我们拜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保佑我们,阿弥陀佛是我们心外之物,我们就是外道,附佛的外道。这个外道是当中附带著有佛、有佛法。我们拜佛要怎么拜法?要会归自性。我们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无量觉,要会归到自性。这是从外面佛的形像启发我们的自性觉,这是对的、这是正确的,这是内学,内与外不二,这就相应。所以我们拜观音菩萨,启发我们自性的大慈大悲,见到观音菩萨、听到观音菩萨名号,自性慈悲心就流露出来,这就是观音。《六祖坛经》说,「慈悲即观音,平直即弥陀」,我们要记住。所以不要学佛学成一个附佛的外道,那就错了。

  佛法里所有一切设施都是教学的工具,都是启发自性,这是很了不起的。佛门佛事当中,讲经说法这是佛事,我们还要点蜡烛,我们不点电灯,为什么?蜡烛能明显的表法。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我们见到这个,要学蜡烛。《华严》讲「灯台善知识、蜡烛善知识、香炉善知识」,没有一样不是善知识。凳子善知识,要学凳子什么?忍辱。人家都坐在这里,它得忍受住。佛法这个教学,森罗万象一切万法没有一样他没有用到,他的教材教法无量无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懂得,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怎么不明心见性!你不晓得这些道理,这房子这么亮,还点两根蜡烛干什么?甚至於说这是浪费。它有它的教育用意在里头,这是教学。

 
  

我们天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有没有谤佛?如果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只是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所成的佛,与自己不相干,这就是谤佛了。为什么?你不晓得「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你迷了,你以为净土跟阿弥陀佛是在自己心外,心外求法,你已经是外道,你已经不解如来所说义。所以要晓得,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体,这就对了。这是蕅益大师所讲的,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自他理事因果是一不是二,这才叫做信佛。信愿行三资粮是这么说法的,这里头缺了一条,都叫不信。或者说得好听一点,不具足信,虽然有一点信心,不圆满,有欠缺。你因为信心不圆满、不具足,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不能成就。如果你信心是具足的、是圆满的,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三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31




  千万不要搞错了,以为我们本性外面还有智慧,外面还有神通,这就搞错了,这就变成外道了。所以要晓得,一切法心外没有,一切法向自性里面去求。所以佛法叫内学,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我们今天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那是我们自心变现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用这一句佛号开发我们的自性,你要是认为我们这个心外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心外有个阿弥陀佛,他能来帮助我,那你就变成外道,念佛念成外道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0五集)  1984/12

『自性出生一切万善,即长养德』,长养诸根,这就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我们今天有所缺乏,到哪里求?自性里面求,不要到外面求,外面求不到的。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可不可以求财富?可以。财富在哪里求?从内心里面求,不是向外求。凡是心外求法,这就是外道;佛法称之为内学。我们想求财富,佛告诉我们,贪心断了,自性里面财富就流露出来。你今天自性里面财富透不出来,是因为你有贪心把那个门堵塞了,自性里面的财富流不出来。你所受用的,是外面的,是临时打小工,我今天打一天工赚一点钱,很苦!不是自己家里面的宝贝。家里面的宝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不晓得!堵塞了,拿不出来,只好在外头打零工,苦不堪言!

  所以佛教给我们,开发自性的宝藏。财,舍财你的财富自然就圆满露出来,自性的,不是外面来的。智慧,修法布施,不吝法,我所知道的,很欢喜的教别人,不会留一手。怕别人将来超过我,你有这个念头,那你学的法也是临时在外头学的,不是自性之法,自性里面的法宝透不出来。确实「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一点都不错。你要如理如法的求,没有不应的;你要是违背理论、错用方法,你决定求不到。所以,真的要深入经藏,把事理都搞通达,如教如理修学,你这一生一定是非常幸福美满,来生圆成佛道,你看这个多自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演【以择法后,次即修道,故云修道法时。】

  你把法门选定以后,就要专心去修。

  演【然外道久受勤苦,精进修行,不成圣果者,以不达真性,惟用妄识修行,名曰精进,实同懈怠。】

  这句话的意义非常的深广,我们学佛的同修大多数犯了这个毛病,所以久修而不能成就。祖师大德说「实同懈怠」,跟懈怠没两样,「不成圣果」,得不到结果。譬如我们念佛,念佛最浅的结果就是功夫成片,我们念了这么久,没有得到功夫成片,没有结果!没有结果,这里头一定就出了问题。这也变成外道,这个外道,佛门里头常讲「门内外」,自己修行不知不觉修成了外道,心外求法,与法不相应就变成外道。譬如我们修净土,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跟净土五经所讲的不相应,这就是外道。所以念这句佛号一定要念得相应,相应就是与经典里面所讲的教训不相违背,这就相应了。念这句佛号,我们心之所思、意之所念不相应,跟经上讲的不一样,那就是外道,念佛也念成外道了。我说这个话会不会过分?实在讲,这话不是我说的,慈云灌顶大师在《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里面讲的,念佛念成外道。

  如果有这个过失,晓得了,就要把它改过来,一定要相应。这个相应,我们讲席当中说得很多,可是我看看还有一些同修们不相信。从哪个地方看到不相信?他还看其他的经论,还没有真正专心在五经或者专精在《疏钞》、《要解》之中,这就是不相信。真正相信了,决定是五年之中,至少是三年,会专心读这本书,绝对不看第二本书;还看第二本书,不专!学了这么多年没有结果,毛病就出在这里。这样的修学虽然很勤苦,还是等於懈怠,你没有进步!

  学佛这开头三、五年当中,我们是修念佛法门的人,目标是在念佛三昧,不在其他。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统统叫念佛三昧。功夫成片是最浅的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是最深的念佛三昧,求这个。要一切放下!不但这世间法,我们不牵挂在心里,所有一切佛法也统统放下。到三昧成就的时候,最低限度要到功夫成片,心有相当程度的清净,这个时候还要得老师的同意,老师准许你开放,接触一切经论,这才可以;老师如果不同意,还是要一门深入。

  诸位如果看《大藏经》里面古大德的《语录》、《传记》,你就晓得从前人的修学,五年是最少的,有的根性钝一点的,五年当中三昧没能成就,时间再延长,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老师都不准他看其他的经论,为什么?三昧没有成就。我们现代人修学要想真正有成就,这是佛法不是世间法,世间法随著时代进步,方法也得不断在改进;佛法不是的,佛法没改进的。佛法一改就错了,因为它是古圣先贤、诸佛如来共同走的一条道路,你怎么能改?这一改就把佛法改成世间法了。换句话说,这一改把觉道改成歪道,把精进改成懈怠,天天努力,还是懈怠。

  这一句「无益苦行」,我们想想,我们天天在干的是不是无益苦行?实在讲,检点并不困难,你每天反省一下,觉正净天天有进步,那就对了。如果觉正净这三个字没有进步,这一天又空过,这就是懈怠。反省一下,我们的烦恼、妄念、分别执著是不是减少?如果没有减少,还有,还像往常一样起现行,甚至比从前没学佛的时候还多,那就坏了,那你学的佛法决定走了岔路。『善能觉了』,「觉」是觉悟,「了」是明了,「觉了」是自觉,自己省察自己是不是在菩提道上。念佛也是菩提道,离开菩提道那就是外道。

  他讲修行,说你「不达真性,惟用妄识修行」,这个境界高了,这是我们做不到的。什么时候才入这个境界?给诸位说,理一心不乱才入这个境界。在日用平常当中,他可以用六根的根性,不用八识,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舍识用根」,那可以说是纯正无邪。会舍识用根,你已经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你就是初地菩萨,这是我们做不到的;做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我们的心要与经典上的教训相应,这样就好。为什么劝大家要读诵这个经?你念得很熟,起心动念就会想到佛在经上是怎么教我们的,我们这样想、我们这样做与佛经典上教训有没有违背。所以经要熟记!不熟,哪里会记得?怎么会想到?

  由此可知,学佛从哪里学起?先从把经念熟学起。如果不熟,没有法子反省,没有法子反照,熟透了,才有这个功能,也就是用这个标准来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这个标准一定要记得很清楚,时时刻刻这个标准可以现前,我们跟它比一比,合不合乎这个标准,经典就是标准。所以先要把它念熟,要熟透。纵然能背诵,至少还要背三千遍,透熟!你的思想见解行持自自然然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你想想看,这种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决定往生。舍识用根需不需要舍?不需要舍,久而久之,自自然然入这个境界。如果有心要去求,那就坏了,有心求,你还有个妄念在,有个妄念就不老实。所以不管它,我只老老实实这样做去,到什么境界根本就不理会,自自然然就入了境界。所以念佛三昧不求自得,这个很重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娑婆世界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还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里面讲无量无边恒沙世界,讲得再多还是这个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没有能够超出自性之外,你就晓得自性的功德真正是无量无边。自性就是自己本人,禅宗里面所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的本来面目,你本人。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恢复自己本来面目而已,换句话说,找回自己。众生是迷失了自己,佛教给我们找回自己,这个就是佛法。

  由此可知,佛法跟我们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它不是在找外面的东西,而是找回自己。所以,心外求法都叫做外道。我们天天在经典里面去找佛法,这算什么?还是算外道。因为你在经典找到东西,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法,不是你自己的,这就是外道。你在《疏钞》里面找的,《疏钞》是莲池大师作的,《演义》是古德法师作的,这是他们的东西,你在这里面去找,也是心外求法。怎样才算是佛法?依释迦牟尼佛的东西,祖师大德的东西,把自己的自性引发出来,这是佛法。好像这两支蜡烛,一支蜡烛是点亮的,一支蜡烛是没有点亮。没有点亮,永远不点,跟著他走,这叫心外求法,那不是自己的。你必须借著他的光把自己的光点亮,那就对了,那叫佛法。我们要借释迦牟尼佛的光明,这经典文字是光明,借莲池大师、古德法师的光明把自性这个光明点燃,恢复自性光明,这叫做佛法,这才不辜负佛菩萨、祖师大德弘法利生。如果你不会,把他们的东西就认为是佛法,永远跟著人家走,三世诸佛都流眼泪喊冤枉!错了。佛法是开发自性光明,不是依赖别人。

  所以我们展开《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谁的《阿弥陀经》?是自性《阿弥陀经》。虽然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可是摆在我们面前,把我们自性《阿弥陀经》也引发出来,我们的《阿弥陀经》跟释迦牟尼佛讲的《阿弥陀经》无二无别。就好像两支蜡烛一样,点亮了,这两个灯光无二无别,光光互照,分不出哪个光是哪一支烛光,分不出,完全融成一体,这叫做学佛。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你才会得到真实的受用,才会法喜充满,才会得到真正的享受。《无量寿经》讲三种真实,你统统得到,「真实之际」就是性空,「住真实慧」、「真实之利」,你全都得到了。

 【一句弥陀。庄严自心。清净自心。】

  这才叫真正修行。要是念这句阿弥陀佛,求外面的佛来帮助我,来消我的业障,那就错了,完全错了。这几天有个人他念佛,他说业障很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来帮助他,他还是那么苦,他说我念佛不灵,佛不灵!心外求法,他已经在变成外道了,他怎么会灵?所以要晓得这一句佛号,是要念到把自己清净心念出来,那就有感应。佛心清净,我自己的心清净,清净心与清净心有感应。佛心清净,我这个心起烦恼,在急躁求他,怎么还不来?我这么苦怎么还不来帮忙?这糟糕了,这完全不能感应。这是完全错会了意思,错用了功。


这些明心见性、真正契入宇宙人生真相的这些人,他们很慈悲,应化在十法界里面,是来教化众生的。他不是为别的事情,他是来教化众生的。他来教化,为什么?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所以大乘经上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原因、条件,没有条件,没有原因。没有原因,没有条件,怎么来的?众生有感,他有应。像我们前面摆的木鱼、磬,它有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你敲它它就发声音,这叫感应。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你问他什么理由来应?没有。你敲敲钟,钟就响,敲得重它就响的声音大,你问它什么原因,没有原因。没有原因里头有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同体,尽虚空遍法界一个法身,这是同体!

  我们眼睛看的这些芸芸众生,众生从哪里来?是我们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从心想生。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你心地善,这境界就善;心地不善,境界就不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不能怪外头境界,你要怪自己。所以我们凡夫搞错了方向,心往外面跑,一切都怪罪别人。觉悟的人不是的,觉悟的人他向里面找。所以你要能从内里面去学、去观察,你就能证无上道。你要从外面去攀缘,那你的麻烦大了,烦恼业习永远不断,天天在增长。这样修学,这个学法,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外道。

  所以外道不是骂人的,外道是什么?心外求法。这一本《大乘无量寿经》,你要是在这个经本里面求,心外求法,你就变成外道了。藉这本书把自性里面的无量寿求得,那你真的得到了。古人常说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们用这个东西把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证得,这就对了。

  所以经教,古人的比喻也比得很好,它像个指路牌子。你们上街去,你看每条路在路口都有一个牌子,告诉你这是哪条路;经本是指路牌,不是那条路,它有用处,可不能执著。你要执著,叫你到乌节路,你找个乌节路的牌子,说我到乌节路了,你们都会笑他这个人是傻瓜。所以聪明人看到这个牌子,晓得这条路才是乌节路,牌子不是乌节路。这个经本不是阿弥陀佛,也不是极乐世界,但是你要寻找自性弥陀、寻找唯心净土,这是个指标,是个指路牌,它很有用处。

大乘无量寿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世尊在《观经》上告诉我们,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这就是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是三十二相。身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是说的这个相,德相。德是功德,我们现在讲能力,没有一样不是自性本有的,除自性本有之外一样都没有。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真懂,心就定了,不会再到心外求法,心外没有法,心外求不到法。向心外求,求到的还是自性本有的。自性里面的德能、相好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这就是诸佛菩萨为什么要我们明心见性,道理在此地。你对外求求不到,对外求全在造孽,所以佛教人向内求,向你心性当中求。求财、求名、求利都向自性,自性是真因。你如理如法的求,果报自然现前,那些果报都是自性里本有的,是你求得的,因为你不知道明心见性。如果知道明心见性,可以完全得到,不要零零碎碎去求,圆满得到,你就一心念佛,念佛帮助你明心见性。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成佛的?还是明心见性。这个早年我们年轻,不知道。

  我在李老师那里,没有出家之前跟他一年三个月,我一年三个月学了什么东西,我给他一篇报告。我的报告是表解,是画了个图,表解。老师看了之后,加上个箭头,他说圆满了。那个箭头是什么?我一个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边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到西方极乐世界,这边是明心见性。老师把那里画了个箭头,到极乐世界,这个箭头指著明心见性,他说这就圆满了。我就少了那个箭头,两个说出来,没有把它连起来,他画个箭头连起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还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原来如此。

众生因为自己有业障,把它障碍住了,业障消除,智慧自然就现前。说实在的话,人心只要一清净,妄念少了,思虑少了,头脑就清楚了,这是一般人都能感触得到的。事情愈多,愈杂、愈乱,智慧就没有了,头昏脑胀。那是什么?妄念太多了。佛法告诉我们,就是把这些妄念统统把它排除,都把它放下。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放下的方法,放下的门道,全都教你放下。只要放下你就对了,你就回头了。为什么?一切法都是自性本自具足,决定不是从外头来的。你想赚钱,钱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向内求,无需向外。向外求,在佛法称之为外道,外道的意思,心外求法。身心健康也是向内求,都不是叫你向外求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佛门的教育机构称为内学院。杨仁山的学生,这是民国初年,在南京办了一个佛学院,叫支那内学院,很出名。民国初年不少这些高僧大德、在家的这些大德,都是那个内学院的学生。好像只办了两年,时间不长,但是影响很大。佛教我们从内,别从外头,向外求就变成外道。一切法不离心性,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要向内,不主张向外。



1  《起信论》里这句话说得很有味道,「始觉义者」,什么是始觉?「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这个说得也很有味道。

2  我们要知道,本觉永远不迷。那一念迷,不是真的,是假的。说它作一念迷,迷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它也就没有结束,什么时候觉了,什么时候迷就没有了。

3  世尊有时候说断烦恼需要多长的时间,那都是方便说,不是正说。那个说法虽是方便说,他也有依据,依据众生迷的浅深,迷得深时间就长,迷得浅时间就短。

4  有人一听言下大悟,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惠明,惠明开悟好像比能大师还利落,他怎么一句话当中就开悟,什么原因?那一念是真诚心、是清净心、是至诚恭敬心,一念就管用。

5  一念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叫一念。这一念觉就彻底开悟。这就是古人的比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上上根人。

6  上上根也不是一定的,所以我们不能够轻看了自己,认为自己是根性钝。惠明法师这个例子对我们是非常鲜明的好榜样。所以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要常常想到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7  用真心什么障碍都没有,用妄心处处是障碍。妄心跟迷相应,真心跟觉相应。不怕吃亏,不怕上当,不怕辛苦,真心不造业,真心就是清净平等觉。

8  我们常常有这个念头,念头都是障碍,古大德教我们一个原则,学佛必须要把妄断尽,不要有求真的这个念头。为什么?求真那个念头是个妄念,清净心里头没有念头。

9  大多数的人为什么不开悟?就是求开悟,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清净心上没有,没有这个念头才容易开悟,有这个念头就不能开悟。

所以惠能大师告诉惠明,「不思恶,不思善」,祕诀就在此地。不思恶、不思善,念头没有了,念头不是恶就是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这一首里面最重要的意思就是儒家所讲「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就是本经善财童子所显示的,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善友,一切众生、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我的学处,我到哪里学?都是我学习的处所。三世诸佛,过去诸佛,那过去已经成了佛,这没有话说;现在诸佛,现在也成佛了;未来诸佛是一切众生还没有成佛的,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实在讲这一句里头的重点是在未来佛。没有成就,还没有成佛的这一切众生,有善有恶,这是我们的学处。过去佛、现在佛,世尊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叙说一切诸佛对众生的教训,我们读到了,我们应当如说修行。未来佛就是现在一切大众,这一切众生里面,他们的善心、善愿、善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我们起欢喜心,起恭敬心,要效法,想想我有没有?我要没有,要学,这岂不是善知识?遇到一些恶人,起的是恶心、恶念,造作一切罪业,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反省一下我有没有?我如果有,赶紧改过自新,那些人也是我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是老师,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都是时时刻刻在指引我们,在帮助我们,学生只是我一个,除我一个,统统是我的老师,这首偈最重要的是教给我们这桩事情。

  『最胜菩提诸行愿』,「胜」是殊胜,最殊胜的就是你知道学善人不学恶人,遇到善人跟他学,遇到恶人,反省我有没有他那样的恶,他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心行。人很不容易看到自己的过失,看到别人的过失,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就找到了,找到过失把它改过来,那个人是我们的恩人,没有他,我们自己的过失不会发现,这叫「最胜菩提」,「菩提」是觉悟,这是最殊胜的觉悟,所有一切行愿要这样的修法。

  『我皆供养圆满修』,所以对於一切众生平等的供养,平等的礼敬,道理就在此地,培养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假如你要不知道事实真相,你很难做。读了这部经勉强去修,勉强是勉强不来的,为什么?不甘心,不情愿,纵然勉强做也做不长久,所以我们的菩提行不能成就,障碍在此地。我们把这个障碍找到了,从今天起把它消除,往后菩提道上才一帆风顺。就是善人、恶人我们知道怎么处,怎样在里面学;环境有顺境、逆境,顺境我知道怎么修,逆境我也知道怎么修,顺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好人,没有一个不帮助我的,这样修学,这一生必定圆满成佛,为什么?所有一切障碍统统没有了。所以你要问障碍在哪里?障碍在你自己心里,自作障碍,外面境界确实没有障碍。我们自己障自己不知道,总怪外头障碍我,这个人障碍我,这个事障碍我,这个环境障碍我,处处都是心外求法,不知道真正障碍是发生在内心。所以内心清净、真诚就突破外面所有一切障碍,一切障碍都变成助缘,都来帮助你,不但不障碍,帮助你,成就你。

  因此我们在此地做一个总结,心清净了,魔也变成佛,为什么?他不但不障碍你,他帮助你。心肮脏,心污秽,佛也变成魔,佛都会障碍你;不是佛来障碍你,是你自己做障碍。譬如你念佛,喜欢这个佛,讨厌那个佛,佛都障碍了;跟这个佛有感情,跟那个佛没有感情,其实佛心清净,佛是平等的,是你自作障碍。这首偈的意思很深很广。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