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归 依 要 门

归 依 要 门



格热大堪布 撰

益西彭措堪布 译



愿吉祥!

大师正觉无上师,如来教证二圣法,

众中尊之圣僧伽,三宝威光祈护佑。

在此,内佛诸道之入门、能种下解脱种子者,即是归依三宝。欲知其理,当分三项说明:一者,归依境三宝之体性;二者,归依之轨理;三者,归依之利益与学处。



一、归依境之体性



初者,佛宝究竟的施设处乃是断证究竟、周遍有寂的法身智慧,及依此为增上缘,于地上菩萨前所现的色身——五决定之报身,又以此为增上缘,于净与不净众生前所现的能调化之色身,即化身。

言法宝者,尽轮回所有迷现及诸苦的根源,即是业、烦恼所知二障及其习气。于彼等能直接、间接断除的对治——三学之道,及能开示彼道的三藏教法,即是法宝。

僧宝者,总说由无伪出离心而入道者,都是僧;别指大乘的圣者僧。如云:“如所尽所自证智,解脱著碍及劣障,明脱总具八圣德。”如是,即明之三智和不同程度解脱三障者。



二、归依之轨理



归依即是由以理了知三宝胜德的信心引发而归依三宝之誓愿。此复以先起深忍信至关紧要,因为做何善法,自心要能如教所说如量产生利益与力量,其根本依于深忍信故。如云:“诸无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龙树亦云:“持邪见,虽妙行,一切皆具苦异熟。”

深忍之信又须依理道而生起故,若能学经教,则对世间教派未说及的如来殊胜善说——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大法印之义,在中观、因明等论典中有以正理抉择,如是随行佛与圣者的善说,虽是普通人,若观察敏锐,则不为任何世间教派的说者、思想家等所夺的殊胜深忍信是能够生起的。龙树大士云:“空性由理亦能知,因果甚深极难证。”如其所说,此极隐密的业因果的安立,凡庸之辈既无法破除,也无能建立。然而若对如来的善说,能以现量、比量随分衡量而确知其真实不虚,则以此力连带地也将对极其隐密处获得深忍信。《释量论》云:“可信语不欺,由总虽不现,无位故此觉,亦说为比量。”

此外大家熟知的根据也有很多。譬如往昔释迦本师与外道六师较量神通时,从正月初一起,一天去一个大城市,在众人集会中一一示现大神变后,令未生信者生信,已生信者成熟,已成熟者解脱,因此现在称之为“神变月”。

此后有随行本师而实现证道果相者,出现了无数声闻、菩萨和持明大成就者。例如往昔正法的发源地——印度圣境有五百阿罗汉、二胜六庄严、八十成就者等具博学、净戒、成就传记者,出现了无数。

其后在雪域藏地,佛法始弘期,化身的松赞干布法王出世后,对一众生的一毛孔也未作损害,将赡部洲三分之二纳入其治下,作诸有情利益。

接着是佛法中弘期,法王赤松德赞的时代,将邬金第二佛、大堪布菩提萨埵、班钦布玛莫扎等许多班智达和成就者迎请至藏地后,转成熟和解脱二种fa 轮,化身的二十五君臣等人现前了证道之相,将不信佛法的天、鬼、人三者,全都以稀有的神变等而作降伏,从而使藏地雪域无论中部、边陲,如来正法之光都如日朗照。然后从具德萨迦派、嘉华噶举派、山居格登派、格西觉囊派等雪域藏地的八大修持传承、讲说十柱等中,按持教诸大德博学、持戒、成就的传记一一来思维的话,现在我们虽是普通人,也能部分地知道三宝的功德。

同样的,在汉地也有依大圆满秘密之道而即身解脱于双融金刚持地的阿阇黎西日桑哈,班钦布玛莫扎证得无死虹光之身,直至贤劫千佛度生事业未竟期间,于圣地五台山随缘作诸所化义利而安住。

此外,汉地出现了传持内教法流的十大宗,其中多有高证胜位的大成就者,如禅宗六祖慧能、成就者济公、净土宗初祖慧远、华严宗杜顺和尚等,对此等未作增损的传记细细去思维的话,就能认识三宝殊胜的功德。

如是而由正理胜解的正轨,以依止佛为师、法为道、僧为伴的方式而归依三宝的誓愿,即是因的归依;归依境心续中的功德,决心于自心中证得的誓愿,即是果的归依。若能具足如是的誓愿,只是念三遍归依偈,也是具相的归依;若心中未生起如是的誓愿,念很多也不是具相的归依,以心是主要的缘故。



三、归依的利益与学处



(一)利益者,归依为内教所有道最初的入门,是三律仪的根本依处,是种下解脱的种子等,具有无量福德。如《无垢经》所说:“归依福若有形色,尽虚空界无能容。”又《日藏经》云:“有情谁人归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猪的因缘中说:“若有归依佛,彼不往恶趣,舍弃人身已,彼当得天身。”《涅槃经》云:“若人归三宝,彼将速成佛。”

(二)学处有三:三种遮止应学、三种修行应学、三种同分。

初者,经云:“若归依三宝,是谓正近事,终不应归依,诸余天神等。归依正法者,应离杀害心。归依于僧伽,不共外道住。”如是,归依佛后,不应向轮转生死的世间天神等敬礼。归依法后,对于有情乃至梦中也不作损恼及起害心,励力地随分护持。归依僧后,凡是对佛教及大师佛无信心的外道及外道同类,悉不共住。

复次,三种修行应学。归依佛后,对佛宝所依的佛身圣像,乃至碎片以上,都以恭敬心供养、顶戴,并作真佛想。对此应生信敬、作清净观。归依法后,乃至一字佛语以上,皆起恭敬,顶戴供养,作真法想。归依僧后,对于僧宝的所依——乃至僧衣的红黄碎片以上,都作真僧想,恭敬供养,置于顶上及安放净处,作清净观。

次后,三同分者,对于如今给自己指示取舍之处的上师阿阇黎,作真佛宝想后,乃至对上师的身影亦不跨越,精勤地恭敬与承事;至尊上师如何教导的法语,作真法宝想后,任说什么都如是领受,丝毫不违师教;对上师的眷属、弟子及自己的道友作真僧宝想后,以身、语、意三门恭敬依止,不欢喜的事,一刹那也不做。

又共同五种学处者,如《三戒论》所说:“不为命奖舍三宝,何等要事不寻他,常供令自他归依,顶礼所去之方佛。阿底峡尊许五种,即是共同之学处。”即重大关头,纵遇命难或给予王位等大奖赏时,也不因此而舍弃三宝。病、苦、魔障等随有出现,都一心祈祷三宝。对于医药、动手术、经忏等一切有益的方便,也都了知为三宝的事业而修持。常时勤供三宝,尤于每月十五、三十等六日中,尽力供养三宝。一切时处,要将归依作为恒时系念之法,对别人也称赞归依而将其安立于归依中。随往何方,都先敬礼彼方的如来等后,再起身前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