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明如居士:为什么外境是心“放映”的?

明如居士:为什么外境是心“放映”的?

为什么外境是心“放映”的?


明如居士



对于《太上感应篇》中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也即祸福的始作俑者是自己的起心动念而不是外境上的人或事,很多人都会狐疑不信。造成这种现象的究竟原因就是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觉,他们觉得外境与自心是相互分离的,外境在外面存在着,自心在身体内存在着;自心虽然可以了知外境,但外境的运动、变化、发展与自心是无关的。而实际情况却是,外境和内心根本不是相互分离的,外境只是自心的放映,就像梦境由梦心所放映一样,这个真理在佛经中叫做“万法唯心所现”。

学佛之初,如果不推FAN内心的“自心与外境相互分离”的大邪见,没有树立起“万法唯心所现”的正确世界观,即便是学习一万年,也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进步。在“自心与外境相互分离”的错误世界观的误导下,人们总会将自己遭受的幸福与痛苦归结于外境。遇到痛苦,选择抱怨与争吵;遇到幸福,认为是偶然走运,并像暴发户一样洋洋得意。为了遣除痛苦、获得安乐,唯一选择去改造外境,而不去调整祸福的真正源头——自心,结果使得自心越来越远离安乐、靠近痛苦。所以,憨山大师《梦游集》中说:“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

为了让万法唯心所现的真理更加分明,使有缘者对佛陀所宣说的因果律更加信得及,这里用唯识宗的逻辑推理方法,来证明“万法唯心所现”的真理。

一、以“无而现”之因证成万法唯心所现。

这是《唯识二十颂》中用来证明“万法唯心所现”的方法。所谓“无而现”,就是一个东西本质上是没有的但却显现在了心前,被心了知,例如梦境就是无而现之法。逻辑推理是这样的:小前提——万法是无而现的,大前提——凡是无而现的东西,必定是心自己创造的(或者说放映出来的),结论——心前显现的万法必定是心自己放映出来的。

先观察大前提成立不成立。例如,眼睛发花时看到的空中飘动的金星,就是无而现的,它们是眼根中的眼识自己创造的;梦境是无而现的,它们是梦心自己创造的;电视情节是无而现的,它们是看电视者的心创造的。通过对所有“无而现”事物的观察,我们可以无一例外地发现,它们必定是“唯心所现”的。

下面来观察小前提成立不成立。为什么说显现在心前的万法是无而现的呢?以显现在眼识前的一辆小汽车为例,这辆小汽车显现在眼识前时,我们会觉得这辆汽车是实有的。是眼识觉得实有,还是意识觉得实有呢?是意识,不可能是眼识,因为眼识只是“境来即照,境去无心”,永远不会产生“外境实有”的认知,产生“外境实有”认知的只能是意识。意识的这种认知是对还是错呢?是错的,是意识自身的执著产生的一种错觉。

这里用“离一多因”的方法证明意识的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问:既然我们觉得小汽车离开自心在外境上真实存在,那么这辆小汽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吗?显然不是,因为当我们将这辆小汽车拆成一个一个零件时,小汽车就从我们眼前消失了,此时只能看到一堆零件。小汽车的本质是不是面前的一堆多体的零件呢?也不是。虽然构成刚才的小汽车的零件一个也没有多出来,一个也没有少掉,但在这堆多体的零件上再也看不到刚才的那辆小汽车了。所以,小汽车既不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也不是一堆多体零件。

那么我们的意识坚持认为的面前实有的小汽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它被拆成零件时,我们有没有看到一个实有的小汽车从这堆零件中离开了呢?或者,在零件组装成完整的小汽车的时候,有没有一个零件之外的叫“小汽车”的新东西来到这堆零件之上了呢?都没有。所以,反复观察上面的这个“拆装”过程后,最终我们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小汽车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实在性,它只是一个虚妄的显现,也就是说,它是“无而现”的。

有人会说:“小汽车虽然是无而现的,但是零件却是实有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继续将零件进行切割,分成很多份,就会发现零件也从眼前消失了,成了一堆碎块。用与上面同样的推理方法,我们会发现,其实零件也是无而现的。就这样,如果我们不断地无穷次地分下去,碎块会越来越小,最终构成小汽车的零件就将会化为乌有。在这个过程中,一辆小汽车最终就成了什么也没有的虚空,这就充分说明了原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小汽车的虚妄性。

有人疑惑:“会不会这样分下去,分到某个步骤之后,不能再分了,但这些最终分成的微尘却是实有的?”这种可能是不会发生的。若可能,那这样的“无分微尘”有没有体积呢?若没有,就说明已经与虚空一样,不可能有任何实有性;若有,就说明这个微尘有上下左右,既然有上下左右,就说明这个微尘还是可分的,这就与我们假设的不可分矛盾了。

二、以“离知非有”之因证成万法唯心所现。

逻辑推理是这样的:小前提——万法都是离知非有的,大前提——凡是离知非有的东西必定都是心自己放映出来的,结论——万法都是心的放映。

所谓“离知非有”,就是世界上的一切法,都必须是某些心识的所知,如果任何心识都不能了知到这个法,是谁在断定其存在呢?所以,一切万法存在的基础就是心识的了知——眼前事物的存在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的了知,而远处暂时不可见事物的存在是意识的了知。离开了这两种“心的了知”,“外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基础。

这个证成万法唯识的因,是极其深刻而强有力的。但是,却被人们心目中的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势所障碍,这个思维定势就是“外境是独立于自心而存在的,与我们的心识没有什么关系,心识与外境是能认知与所认知的关系。”当我们的意识这样相信时,心识和外境就似乎成了这个样子。但实际上,这种相信是一种谬误。人们就是生活在这个谬误当中,根本不知道如果离开了“自心的知”,外境就根本无法安立,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成唯识论》说:“彼实我法,离识所变,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一切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夫眼中实有的“人我”和“法我”之法,离开心识的变现之外,肯定是不会有的。为什么呢?因为,世间的一切法,可以分为两类:能取和所取,而且没有一个法能够逃出能取与所取的范畴,也就是说一切有为和无为之法,不论是世俗中有的还是假的,都不能离开心识的能取而存在。

三、“与缘四境同等理”之因证成万法唯心所现。

什么是“与缘四境同等理”呢?我们的心会缘“过去、未来、梦境、镜中影像”这四种对境。对于这四种对境,我们都会知道其虚假性,是唯心所现的。而缘这四境之外的任何一个法时,心识“取境”的原理与缘取这四种境的原理是一样的,因此断定,任何所缘都是虚假的,而且也是心识的变现。

《成唯识论》说:“谓缘过、未、梦、镜像等,非实有境,识现可得,彼境既无,余亦应尔。”意思是说,缘过去、未来、梦中境、镜中影像等,这些都非实有之境,都是心识变现而有。既然如此,心识在缘取其它对境时,由于心识缘取外境的原理不可能出现两个,因此其它对境也应该是不存在的,是心识变现的。

对于唯识宗所给出的这三个证成“万法唯心所现”真理的逻辑推理,我们应该仔细思维、反复琢磨,直到内心生起定解与确信为止,因为这是心入正信佛道的关要之处。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能见闻觉知到的世间万法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顺世派外道认为,世间万法没有什么起因,都是自然而有的;数论派外道则认为,世间万法都是由“神我”创造的;大梵派外道则认为,世间万法都是大梵天神所创造的;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大爆炸之后有了基本粒子,世间万法都是由这些粒子构成的。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处在无明之中的迷人所给出的错误答案,根本经不起逻辑上的推敲,只有彻底证悟了诸法实相、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才能揭示宇宙万有的世俗真相。

大觉世尊佛陀告诉我们:世间万法不是无因自然而有,也不是从神我、大梵天等非因而生,而是从有情众生的心想而生,也就是说,万法的源头是心念。例如,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朵鲜花,最初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心念;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块石头,最初也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心念;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人,最初也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心念;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件事情,最初也是我们的一个心念……,总之,世间林林总总的一切事物最初都是人心中的一个念头。

春天到来时,田野中会开满一片一片黄黄的油菜花,当人们惊叹于这一片片油菜花的美丽时,有谁会想到,这些油菜花最初只不过是一些微小黑黑的油菜籽呢?同样,当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有谁会想到这一切最初只不过是人们心中的念头呢?只有彻证了宇宙万法真相的佛陀能揭示这个覆盖世间一切万法的规律,而且这个规律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世间所有科学家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科学定律。因为,所有的科学定律都是在无明与迷乱中给出的,通过这些科学定律,人们最多可以获得一些暂时的方便,根本无法彻底离苦得乐。而一旦明白了佛陀所宣说的这个囊括宇宙万有的大因果律,就可以从根本上明白离苦得乐之道。按照这个大因果律行事,人们必将从安乐走向安乐,从光明走向光明。所以,佛陀所宣说的这个大因果律是世间的明灯,是救世的良药,是渡海大舟,是能满足一切众生所愿的如意宝。

有人问:“无形无相的念头怎么能变成世间的万法呢?这真是太匪夷所思了!”大觉世尊告诉我们,生成宇宙万有的基本要素就是两个:一个是无形无相的心,它具有“了知”与“想像”两大功能;一个是无形无相的如来藏,如来藏在经典中也称为本基、法性、真如、妙明真心、空性、光明等等,它为心的想像与创造提供了舞台,并能将心所想像的东西呈现出来。世间的一切都是这两者的幻变。没有心的想像,如来藏不会显现任何事物;没有如来藏,心就失去了所依,无论心想像什么,都失去了显现的基础。

《华严经》中描述如来藏说:“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超诸取著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意思是,法性如来藏是本来寂灭的,像虚空一样没有任何相状,同时它没有任何分别、取舍、耽著,离开一切言语,它是诸法的真实性,它平等、无有生灭、清净无染。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这样一个东西,世间一切万法都是以它为“材质”的,它是万法的本性,所以也称为“法性”。

傅大士悟道偈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意思是,有这么一个东西,在天地万物没有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东西无形无相、没有任何思惟,但它却是构成世间万法的“原料”,而且它不会随一年四季季节的变化而有生灭或迁变。

僧肇大师的《宝藏论》中说:“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虚照,内外空然,寂寞离见,其用玄玄。”意思是说,天地宇宙之中有一个宝贝,它隐藏在有形有相的山水万法背后,有情的心与无情的物都是它上面的幻纹,它内外空寂,没有任何分别,它是构成世间万法的“原料”但却不为人所知。

现代科学认为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那么基本粒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回答。大觉世尊佛陀告诉我们,即便是科学家观察到的基本粒子,也是这个空寂的如来藏“做”的,由基本粒子构成的世间一切万法当然也是如来藏“做”的。

仅仅有如来藏这个原料是不够的,是谁以如来藏为原料创造了世间形形色色的万法?是心。明白了“一即万物,万物即一”佛理的美国19世纪学者华莱士·D·沃特尔斯在他的影响整个西方励志领域的名著《失落的致富经典》中说:“有一种会思考的源物质,世上所有事物的形成皆源自于它。最初,这一物质本是宇宙的填充物,宇宙的每一丝空隙都由它占据着。首先,在这种物质当中出现了思想;接着,思想再按照其想像的模式制造出世间万物。人类的思想可造万物,而且通过让自己的思想作用于无形的源物质,人类就能够将脑海中的想像变为现实。”很显然,华莱士这里说的源物质应该就是如来藏,思想应该就是心。

《进趣大乘方便经》中说:“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意思是说,世间一切诸法都是从妄想而生的,妄心是一切万法的源头。《广百论》中说:“犹如梦中所见事等,皆虚妄现,都无一实,一切皆是识心所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形成与梦中所见到的事物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虚妄而现,没有一个是真实的,一切都是心幻变的。

《心地观经》中说:“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为变化主。”意思是说,心有大力量,世界就是它产生的,世间一切万法都是它变化的。龙树菩萨的《破有论》中说:“世间无实,从分别起;此分别故,分别心生;由此心为因,即有身生;以此心故,即有诸法。”意思是说,世间万法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都是从能分别的心而有;有了能分别的心,就有了种种妄想;有了种种妄想,就了自己的身体与外面的诸法。也就是说,自己的身体与外境上的种种事物,都是自心的妄想分别,但我们对此却不知不觉。

《华严经》中说:“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意思是,每一刹那的心及其所对的境,乃至由一刹那一刹那的心和境的相续构成的一劫,都是从众生的心想而生。又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意思是,心就像工画师一样,世间的一切都是它的作品,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都是从心而生,心没有不能造的法。

有人问:“心和如来藏是一还是二?能否将这两者分开来?”经书中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里的“一”是指如来藏,“一切”是指心所呈现的万法。又说:“空有不二。”这里的“空”是指空性如来藏,“有”是指心变现的万法。由此可见,如来藏与心根本无法分开来,它们是无二一体的。心证悟了如来藏就是佛,没有证悟如来藏就是众生,实际上,心证悟如来藏就是证悟它自己,佛陀为了让众生觉悟,才将如来藏与心分开来说,究竟意义上,心与如来藏非一非异、无离无合。

万法到底从何而来的呢?从心想而来,或者说,从思惟而来,从心念而来。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知道,心念中包含的“心相”是怎样的,将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怎样的。“心相”是互相嗔恚打斗残杀,将来就会生活在互相嗔恚打斗残杀的地狱;“心相”是吝啬贫穷,将来就会生活在贫乏的饿鬼道;“心相”是愚痴暗钝,将来就会投生为愚痴暗钝的旁生;“心相”遵循五戒十善,将来就会投生为人;“心相”是上品十善,就会投生天道;“心相”是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将来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总之,心在何处,将来我们就一定会生活在那里。对这个深奥而神奇的大因果律,我们一定要再再思惟,要生怕自己业障现前会忘记掉。能够听闻到这个道理的人,都是有大福德的人;能够依教奉行的人,都是必将获得大安乐的人。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