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这个人没有出生之前,这个世界有没有?

这个人没有出生之前,这个世界有没有?

我们人在这个世间一生,无论时间长短,有人寿长的,活到八、九十岁,有人寿短的,三、四十岁就走了。这就是他过去生中所造业因,感得的果报。这个人走了,我们要问,这个人没有出生之前,这个世界有没有?我想很多同修都会答应,他没有出生之前,这个世界有。实在这个世界没有,他出生才有,他走了之后,这个世界也没有了,为什么?他自己的业因果报。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还有,那是一切众生的共业现的果报,我们觉得它有,是共业现的;他自己别业所现的,没有了。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唯有佛经说得透彻。我们在《般若经》里面讨论得很多,生命在哪里?生命在刹那之间。佛经上讲的,人命在呼吸间,那已经太长了,哪里在呼吸间,呼吸有好几秒钟。《仁王经》上跟我们讲的例子还不是真实,不是真实相,但是跟实相已经非常接近,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是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那是生命的现象,那是生命的真相。所以,《金刚经》上讲,「如露亦如电」,露是讲什么?共业,共业的相;电是讲别业的相。虽然讲别业跟共业,是不是一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

  《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举这个佛堂的灯光,我们佛堂有十几盏灯,每盏灯放的光是别业,它各别的,光光互照这是共业。你把这盏灯熄掉,它的别业没有了,给诸位说,它跟大家的共业也没有了,诸位从这个浅近的比喻去思惟。实在这个现象就在眼前,你晚上躺在床上睡觉,眼睛一闭,这个世界没有了。你去体会这个道理。到你第二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这个世界又发现了。昨天晚上那个世界,跟今天早晨睁开眼睛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绝对不相同。不但昨晚跟今早不相同,刹那刹那不相同。但是你要晓得,真相是什么?真相皆是虚妄。你如果要是明了这些事实真相皆是虚妄,你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没有了。我们就是因为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天天打妄想,以为是真实的,在这里起分别、起执著,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晓得它是一场空。可是你造作罪业,如果要不彻底觉悟,罪业就有果报。所以佛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都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

 学佛是一生大事因缘,我们看到许多同修,修学一辈子不能成就。你要仔细去观察,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几乎可以肯定的讲,缺乏耐心,这是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不守规矩,不守规矩就是不能持戒。持戒是讲守法,不肯守规矩、不肯守法,没有耐心,那怎么会成就?实在讲修学成败关键,佛在大小乘经典里面为我们开示得很多。而最重要的,真正是当务之急,先要求名师教诫,也就是说你要亲近一位善知识。自古以来没有无师自通的,没有,凡是有成就的人必有师承,他一定有老师,一定有个好老师。对老师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定遵守老师的教诫,你才会成就。对於老师表面恭敬,实际上不能够依教奉行,表面上也肯认真努力去做,给诸位说,那只是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法修学的目的是明心见性,是断烦恼、证菩提,也就是一般讲的断烦恼、开智慧,这才是修学功夫。我们在佛门里面做出的工作再多,尤其像现代,有不少同修在整理这些录音带、录影带,把它写成书本,或者把它放在网路上来流通,这是修大福报。

  我们要问,这是不是修行?不是,修行是断烦恼。你的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有没有一年一年在减少,一月一月在减少?那叫修行。所以修行跟修福是两桩事情,不是一码事,一定要辨别清楚。修行能了生死,修行能出三界,修福不行,六祖在《坛经》里面讲,这个事情福不能救!福再大,不能帮你了生死,这个要知道。甚至於福不能帮你往生,诸位同修不可以错会,要修行才能帮你往生。为什么?烦恼轻、智慧长,临命终时你才有把握。所以这是两码事情,千万要搞清楚,一定要接受老师的教诫,认真的去断烦恼、去求智慧,这个才对。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今天外面的大环境是什么?是争名逐利,俗话说一切向钱看,把金钱、名利摆在第一位。好像做人,人到世间来干什么?就是干这个,就是争名夺利的。视贪瞋痴慢为正常的,自私自利是天经地义,哪个人不自私自利!连前几年何守信访问我的时候,都提出这个问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好像人为自己贪瞋痴慢应该的,现在确实大家都是这个想法。所以这个世界动乱,zai 难这么多,生活过得这么苦,原因就在此地。这个大环境不仅是这个地区,全世界!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普遍看到的都是这个状况。

  怎样能够不受干扰、不受影响,那你的道业就能成就了。不但成就道业,在世法里头,你所经营的事业一定也成功,你的家庭和睦,你的生活健康、快乐,不受影响。这要懂得防范,最重要的要亲近圣贤,《弟子规》里面讲,亲近圣贤你才真正得利益。你看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处事待人接物值得学。现在这个世间人,亲近圣贤的人少了,很少!我们学佛的同学要发心带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不仁的人、造恶业的人,不要去批评他,为什么?他愚痴,他没有亲近过圣贤人,他不懂。你去干涉他、批评他反而结怨,他不会回头,他不会改过,他认为他那是正确的。尽量自己做好,去影响他,影响不过来,那就是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你想帮他帮不上,这个要懂。佛菩萨救苦救难救不了他,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他不相信,他不会接受。不相信、不接受就不能跟他讲,讲了他起反感,造的业更重。所以,说是慈悲,不说也是慈悲。他欢喜接受,你不说他,那不慈悲;你要说他,他欢喜、相信,他能接受,改过自新。不能接受的,你说他也是错了,你不应该说,你说,他起怨恨心。所以言语有分寸,接受圣贤教诲之后,你有智慧。

  外界尽量不接触,你的干扰就会降低了。今天这个社会,可以说干扰人最严重的,一般人已经被它麻木了,没有感觉到它在干扰你,什么东西?电视、网络、电影、歌舞、音乐、报章、杂志这些东西。对我们的精神干扰非常严重,精神受干扰,身体自然就受影响,头脑不清楚了,胡思乱想,他就造罪业。佛家讲魔来干扰,哪些是魔?这些都是魔,你不认识它,你把它当好朋友。明白之后,我们尽量不接触它,不接触它照样生活得很好。我对于这些东西断绝四十多年,没有看过电视,连报纸杂志统统都没有。有些讯息都是同学从报纸上剪一小块,告诉我现在有些什么zai 难,希望我帮助他回向。这些尽量的减少接触。

  日常交往,朋友交往的时候,善友可以常往来,互相勉励;他习气毛病很重的,我们敬而远之。远不是说距离他远远的,那就错了,不是这个意思。远是什么?不可以跟他学,见面还是很客气,希望我们做得很正,去影响他,不要被他影响。如果觉得自己功夫不够,会被他影响的话,就尽量回避。总而言之,见面一定要恭敬,这样就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讲经常常讲到,多听经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