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宁愿受别人的侮辱,陷害,我们自己决定不能有一念报复想

宁愿受别人的侮辱,陷害,我们自己决定不能有一念报复想

宁愿受别人的侮辱,陷害,


我们自己决定不能有一念报复想



出自老法师《地藏经讲义》



  【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

  这是我们世间所谓是前父后母,因为子女不是亲生的,往往虐待。他现在小,你虐待他,他会记恨在心,将来你老了,他长大了,报复就来了,现世报。所以佛教我们一个总原则、总纲领,我们要记住不与一切众生结冤仇,这是总原则、总纲领。宁愿受别人的侮辱、陷害,我们自己决定不能有一念报复想,我们这一生才能超越三界。如有一念怨天尤人,有一念怀恨的意思,换句话说,你依旧还要搞六道轮回。你跟这些冤亲债主关系没法子脱离,生生世世互相报偿,一次比一次残酷,你造作是极重的罪业,非常可怕。大乘经里面,诸位多读的时候真是寒毛直竖。我们往昔造作的罪业,不但这一生,这一生我们自己知道,还有过去生,过去无始累积的这些罪业还得了!愈想愈可怕,愈想知道这个事情严重,不得了!你要留到六道里面,冤亲债主无量无边,哪里有好日子过?

  所以我们冷眼观察这个世间,哪一个人不辛苦?无论你在这个世间享多大的富贵,你虽然享富贵,你的冤亲债主还是包围著你,仔细观察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我们要清楚、要明白。我们遇到佛法才找到一条生路,找到一条出路,脱离生死轮回,暂时脱离这些冤亲债主,不是永远脱离,是暂时脱离。脱离之后,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去作菩萨、作佛,回来再还债。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佛不度无缘之人」,冤亲债主跟我都有缘,将来我都来度他。由此可知,冤亲债主多也不是不好,也很好,将来度众生多;回过头来帮助他们成佛,帮助他们也能脱离苦海。末后一句:

  【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这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我干这个事情,受这个报应。一生当中家人不能团聚。这个经打开来的时候,我造这个因,受这个果报,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亲身经历感受非常之深。

《华严经》上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就是净宗“理一心不乱”的阶位。“事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等于阿罗汉的境界;“功夫成片”是天台大师所讲的“相似即佛”。所以说得都有道理。

  “四土、三辈、九品”,“四土”里面最高的——常寂光土,这个是等觉菩萨往生才能证得,等觉以下十地菩萨都没份。“十地”以下是生在“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面从“初住”算起,我们讲《华严》“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称为“阿惟越致”。这一点我们要知道。阿惟越致有浅、深不同,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阿惟越致”,念不退,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但是极乐世界有这个品位,经上讲得很清楚,可是待遇是平等的,待遇统统是阿惟越致菩萨的待遇。

  阿惟越致在“实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用哪一个阶级做为标准?一定是用最上的,最上是“等觉”,所以这个也是“难信之法”。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地位?顶级的,阿惟越致顶级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是后补佛的地位。“实报庄严土”最高的品位,后补佛,等觉菩萨,再向上去就离开“实报土”了,融入“常寂光土”了,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

  此地所讲的“三辈九品”,莲池大师这几句话说得好,“克实而论,则烦恼不异菩提”,是一不是二,迷了叫“烦恼”,悟了叫“菩提”,全是说的自性。我们方便的话来讲,大家容易懂。

  “真心”,大乘教里头“劝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不能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的人,决定不能往生,“发菩提心”最重要了。

  “菩提心”怎么发?什么叫“菩提心”总得搞清楚,“菩提”是梵语,古印度的话,音译的,翻成中国叫“觉”,就是觉悟了、不迷了。“菩提”这个字,标准的应该是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真的“菩提”。我们发心,没证得,证得那就是往生“实报土”了,早就脱离六道轮回了;没证得。

  我们应该如何发心?用真诚心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菩提心”。佛家叫“菩提心”,在古老的中国有个名词,《大学》上讲的“明明德”,“明德”就是“发菩提心”。现在菩提心不明了,上面再加上“明”字,这个“明”字是动词,“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发菩提心”,意思完全一样。一个是中国儒家,一个是大乘佛法,你要把这两个搞清楚了,你才晓得“儒”跟“佛”是一体,印度人称“佛”,中国人称“圣人”,孔子要是生在印度,大家称他“佛陀”,释迦要生在中国就称为“圣人”,是一不是二。

  菩提心是真心,真诚到极处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迷了就叫烦恼。“烦恼”是妄心,“菩提”是真心。真心遇到缘现相,现什么相?整个宇宙。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