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以福报的力量,开启般若的大门

以福报的力量,开启般若的大门

以福报的力量


开启般若的大门

佛教慧日


什么叫“善财”?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记载善财童子在福城东遇到了尊贵、殊胜的文殊菩萨,通过文殊菩萨的教导加被, 善财童子证悟了“根本智”,在文殊的关怀指引下 ,善财童子又先后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福城东是起步、契入的地方。东北方代表起信,五台山在震旦国的东北方,所以文殊菩萨的智慧能够开启我们对佛法的信仰之门。

“善财”代表善财童子累生累世的菩提行愿具足的种种圣财。所以当他出生的时候,种种珍宝自然涌现。从事相上来看,善财童子能给我们带来财富,作为祂的依报,有这样的瑞相。但祂的正报、祂的内心里是追求七圣财的。虽然祂年纪很小,但祂追求解脱,追求菩提资粮。所以祂为了亲近善知识,小小年纪就能够跋山涉水,不惧山川的阻隔、世间的纷乱,坚定地前行。

有这样的善根,又有对于圣道的渴求和无量劫积累的圣财资粮,善财童子才能在福城东亲见到文殊菩萨。实际上般若空性的人格化就是文殊菩萨,一切诸佛的智慧体性就是文殊菩萨。智慧既是佛的老师,也是佛的本体。我们要想开智慧,要想亲见文殊菩萨,必须具足福德资粮。要有殊胜的福报的力量,才能开启般若的大门。



福报的重要性


在三维的空间、四维的轴线上,我们的生命是单向的,是不可逆的。但是学习了佛法之后,一旦我们内在的智慧被开启了,我们心灵的眼睛、智慧的眼睛打开了之后,那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了,那就超越了单维、单向的时空,就突破了三维的时空。

在佛法的平台上无量的众生可以汇聚,《华严经》里讲“于一尘中尘数刹”,于一念中可以纳三世,一念就可以越三世。一秒钟里可以容纳一万年、一百万年、一亿年、一大劫、无量劫。

我们的心灵往往是空虚的。我们心灵的空虚甚至比物理空间的虚空还要空。我们的心灵常常空无一物,通过学佛可以慢慢地去丰富它。物理空间的空,实际上是不空的,有地球、有月亮、有太阳、有太阳系、有银河系。地球上有高山、有湖泊、有大海、有南北极,还有五大洲,它是不空的。

看似空无一物的虚空中还有百分之七十多的氮,百分之二十几的氧,还有那么多的微量元素。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信号也充满了整个空间。除了手机信号,还有不同频谱、不同波长的光纤,还有不同频率的声波。除了我们人所制造的,每个物体自身还有频率、能量波,它们在发射着、回荡着、撞击着、搅合着。

实际上虚空它不空,它里面很丰富。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才真的空呢,佛已经是福慧两足尊了,但在我们贫瘠的心灵里面,我们没感觉。这不是佛的原因,是我们的心灵太贫瘠了。有时候因果规律我们也觉察不到,我们没办法相信,为什么?相信是需要福报的,是需要资粮的。



福德资粮


没有足够的福德资粮,就无法了知精神层面上那种圆满的、具有彼岸的、具有终极目的的宇宙大概念。就好像路上的取款机一样,取款机对于卡里有钱的人才有效,卡都没有的人,取款机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的世界里有没有佛,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资粮。资粮具足了,我们就相信佛的存在,就相信有因果。

所以我们需要善知识,需要导师,需要引领者;需要伴侣,需要僧团。僧团就是我们修行路上的伴侣,僧团在不同的时代住持着佛法,陪伴着我们。如果没有僧团的现身说法,法对我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佛对我们来说也没有多大意义,就只是名字而已。善知识也会以僧的形象为我们示现,为没有善知识的开示,佛和法的内含我们无法了知,这些概念有就等于没有一样。所以佛法住世以僧团为标志,僧团没有了,佛的真实教法就没有了。

当经典全部消失之后,人世间最后得度的因缘,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是传这句“阿弥陀佛”佛号的还是善知识,善知识不存在了,这句佛号就听不到了。《佛说法灭尽经》中世尊悬记:“《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化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为什么不见文字?因为众生没有这个福报了。

我们现在来到五台山了,我们自己问问自己,我们进入五台山了吗?这里这么清凉,我们的生命已经完全跟这里的清凉合一了吗?我们的身口意业全部跟清凉山相应了吗?没有啊。我们往往还是浮躁的,我们跟五台山没有高度一致。虽然我们人在五台山,但是因为业力的牵缠,我们还没有融进来啊。

我们来到了五台山,我们想启迪般若智慧,想亲近文殊菩萨,要有厚重的福慧资粮,尤其是福报的资粮。现在正是因缘殊胜的时刻,古寺的重建,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修福的机会。


——三参法师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