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分类问答 -- 课诵篇

分类问答 -- 课诵篇

课   诵   篇


问:外出参加法会、佛七,日常功课不能完成,请问可以吗?

答:可以的。你到念佛堂来念佛,这就是你的定课。我们出去参学,无论到哪个道场,一定要随顺道场;不随顺,你就把道场破坏了。譬如,这是念佛道场,你到这裡来打坐参禅,这是破坏别人的道场。你是修禅,到念佛堂来就照样念佛,这是正确的,随喜功德,无量无边。

  佛法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讚僧。」彼此互相讚歎,决不能互相破坏。念佛人到禅宗道场,也一定在禅堂裡打坐参禅,绝不破坏别人的道场。他请我们去讲开示,我们一定要讚歎宗门,讚歎道场,讚歎他们的法师,讚歎同学,使他们的信心增长。而不能说:「现在末法时期,参禅不能成就,还是念佛好。」别人已经参禅几十年,你岂能破坏别人的道场?所以,进入别人的道场,一定要懂得随缘,这是佛门的规矩。21-90-51

问:用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修行。若有冤亲债主要求诵《金刚经》或《地藏经》,请问是否夹杂?

答:这不算夹杂,因为这不是长时间,而是短时间的。冤亲债主要求你诵一部、诵三部,你是特别为他诵,这个可以。我们自己主修的功课,一天都不能间断;替别人修的,能抽出一点时间帮助别人,这是好事情。记住!不能喧宾夺主,主修的功课要重视。21-90-54

问:现在学会裡的早晚课,由于学生人数渐多,空间不够,所以取消绕佛,只採原地念佛。学会活动空间小,同学们课业也很紧凑,少有时间运动,长期如此,细胞含氧不足,容易造成昏沉。所以,学生建议是否将唱「弥陀讚」的部分改为拜佛,「警众偈」等附在第六品和三十七品之后一同唱诵,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保有经文的薰习,又可兼顾到运动。身心兼修,法喜充满,则道业必成。

答:这个建议很好。拜佛是很好的修学方式,拜佛时心地真诚,不起一个妄念,这是修心。同时拜佛的每一个动作都合乎威仪,又能达到全身的运动,所以古人非常重视拜佛。

  我出家之前,曾与忏云法师在山上住茅蓬五个半月。他教导我拜佛,每天早课拜三百拜,晚课拜三百拜,午后绕佛、念佛,就是饭后经行半小时,然后绕到佛堂再拜两百拜。当时我在山上修行的功课是每天拜佛八百拜,这样拜了五个半月,对自己身心修养确实有很多好处。所以,我现在劝导一般大众要拜佛,拜佛确实能消业障、开智慧。

  拜佛是以真诚恭敬心,以我们的头顶礼佛足,称作「接足礼」。若能将此修行方法落实到生活,面对一切人事物,如同面对佛祖一般的至诚恭敬,你就是普贤行裡的「礼敬诸佛」。你把修行层次提高了,这个受用、功德是无量无边。希望真正有心者,当如是学,像《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一样,凡夫只有我一人,除我之外都是诸佛菩萨,都是圣贤示现。无论是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决定不生轻慢心,决定不生分别心,都是以真诚、平等、恭敬来对待,这种人念佛必定上上品往生。21-90-59

问:有人躺着休息,我们在旁边诵经,请问那个人来世是否会变成蛇?或有其他影响?

答:不见得会变蛇。而这个影响是他不恭敬,破坏佛教的形象。遇到这种情形,就不在这裡诵经,或者请那个人到别处去躺,不要在诵经的场合躺着。

  佛法是师道,我们要尊师重道,无论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念念当中都要想着「我要为大众做好模范」。所以,我们在这裡恭恭敬敬的诵经,这个人躺在那裡睡大觉,或者躺着听,这是破坏了佛教形象。特别是让初学者看到,对佛法不会生恭敬心,这就不得佛法利益。这不但他自己得不到利益,也影响许多人对佛法不能生恭敬心,道理在此地。21-90-64

问:我的早晚课念《无量寿经》及佛号,各需一小时。现在我想多念佛号,请问可否改诵《阿弥陀经》?

答:可以改诵《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比较短,你念佛号的时间就会比较长。诸位必需要了解念经的用意何在,对初学人来讲,念经比念佛号重要。为什麽?先明理为何要念佛号,先把道理搞清楚,经就可以不要念了。念经是帮助「信解」,念佛号是帮助「行」,行很重要!但是行要是不解,还有怀疑,就非读经不可,必须在经典裡破迷开悟,建立信心。

  我们看到一些不认识字的老太婆、老阿公,他从来没有听过经,教他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念了几年,居然能预知时至,站着往生。这是什麽道理?他相信,没有怀疑。这样就可以不要读经了;如果有怀疑,信心还不坚固,不读经不行。21-90-68

问:专修的寺院道场,早晨诵《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晚课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及忏悔,其馀时间都是念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初一、十五,念供时不念「天女神咒」、「大悲咒」、「准提咒」等。请问晚课放蒙山是否可以不念咒?

答:如果寺院裡面有常规,就要懂得随众。自己做功课可以,但与大众在一起时,一定要随众,不要让大众生烦恼。21-90-72

问:有的法师经常为人讲课,劝人多念佛少诵经,并说吃肉的人不可以诵经,非常忙的人不可以诵经,请问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学佛一定要以佛的经教为准,佛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佛没有说过「吃肉的人不能诵经」,我们也没有听过祖师大德讲过,这些都是以讹传讹的错误观念。工作繁忙的人一样可以诵经,一部经不能一次诵完,可以分做几次。像《无量寿经》虽然不长,但初学的人念一遍要两小时,如果没有这麽长的时间,一天念几品,一个星期诵一部,或一个月诵一部也可以,不能不读经。21-90-72

问:家中有一个炕,有人睡觉时,我做早晚课念经,请问对别人是否有影响、有过失?

答:现在大陆北方,冬天是睡炕,都是许多人一起睡。北方确实有这个习惯,因为炕下面烧火很温暖,所以读书、工作都在炕上。而你的早晚课不能不做,经不能不念,所以只要不出声念就好了。这些地方要善巧方便,家裡没有人,你可以出声念;家裡人多又不信佛,你可以不出声念,默默的做早晚课,不妨碍别人。21-90-72

问:忏摩或是听经拜佛时,就会伤心流泪,请问是否业障重?

答:这个答桉在《无量寿经》裡。佛说这是你的善根发现,不是业障重。你听经、忏悔会伤心流泪,是你过去生中曾经学过这个法门,但是没有成就,这一生又遇到,就感觉得难过。既然如是,你就要更加用功,世间不值得留恋,不要错过机会,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万万不可执着实有。佛讲,世出世间一切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换言之,就是「心性幻化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就是我们心性幻化的。「色身影现国土众生」,我们的色身、国土(星球)是一切众生影现。影现就是《金刚经》讲的梦幻泡影。虚空、法界、国土、众生都不是真实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的境界是事有理无,所以我们可以受用,不可执着,执着就错了。

  我们住在这个世间,把世间看作旅馆,没有一样是自己的,我们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有人说这个房子是他所有,那是假的,那是迷惑颠倒。「只有使用权,决定没有所有权」,你把这两句话参透了,就得自在,常生欢喜心。佛家所谓是「理得心安」,道理清楚、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是什麽?再不会有妄想、分别、执着。若有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不安。心不安,身也不安,对自己的健康、寿命都有很大的伤害。理得心安最明显的是健康长寿,所以理要明白,事相要清楚!21-90-73

问:年龄较轻的学佛人,不习惯淨土法门的一句佛号、一部《无量寿经》。他们对《无量寿经》已经很熟了,想学诵其他经典,如《地藏经》、《药师经》、《金刚经》、《法华经》、《愣严经》,请问可以吗?

答:这是杂修。实在讲,现在一般人心地很乱,不能专一,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要广学多闻。四弘誓愿讲:「法门无量誓愿学」,但不是现在学,它是有阶段的、有层次的。佛先劝你发心,发「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心是推动你修行的力量。社会大众每天辛勤的认真工作,这是名利在推动,如果没有名利,做了什麽也得不到,他肯定不做了。佛法既然不要名又不要利,什麽力量在推动?「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力,他要将他的弘愿兑现,所以不能不努力用功。

  如何满这个愿?第一阶段是断烦恼,烦恼断尽才学法门。我们今天学法门,不是真的学法门,是用学法门的方法断烦恼。你想想,学一个法门断烦恼比较容易,还是学许多法门断烦恼容易?从这裡想就明白了。烦恼的根是你的心散乱,你学十几种经,心力不集中,心是散乱的,断烦恼难!学一部经,整个精神力量集中在其中,断烦恼容易!

  《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可能你对经文很熟悉,但经的义理却一窍不通,所以会念得厌烦。如果通达义理,就会法喜充满,不单是佛法,世法也有此效果。孔老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你学习会疲厌,就要反省自己一定错了,不是理论上有错误,就是方法上有错误。

  古大德云:「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要想通达一切经,最殊胜的方法就是从一部经下手,这一部经通了,全部的经都通了。一部经到什麽时候才算通?明心见性,任何一部经都能达到明心见性。《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你选修哪一部经典,佛都会点头同意,为什麽?都好,没有不好的。只要你喜欢的就专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能见性,才能在这部经得定开慧。你的心不能定下来,心是乱的,怎麽能开智慧?所以,心是乱的,什麽成就都没有。

  你问我:「念很多经可以吗?」当然可以。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谁也管不了谁!但我们要明白道理,希望自己能得真实利益,这一点很重要。21-90-81

问:请问其他法门是否可以与淨土法门一起修学?我已经坚持诵《法华经》两年了,请问诵《法华经》与淨土有关联吗?

答:《无量寿经》讲,修学其他大乘法门,将修学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都能往生。但是修学其他法门一定要有功德,不是每天念几部经就行了,而且不是念经的人都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清楚。有很多人把读经当作受持,这是误会。「信、解、行、证」一定要统统具足,才称作「受持」。接受经典所讲的道理、方法与境界,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是受;保持而不失是持。如果有受而不能保持,是没有用处的。有很多人把受持的意思搞错了,念了一生的佛经,将来还堕六道轮迴,就回过头来骂佛,这是罪上加罪!佛说得没有错,是你自己解错了。

  无论修学什麽法门,「淨业三福」是基础,就像盖房子一样,首先要有地基。淨业三福的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果这四句没有做到,一生修学都变成了阿赖耶识裡的佛种子,这一生得不到受用,也就是古人讲的:「你该怎麽生死还是怎麽生死,该怎麽轮迴还是怎麽轮迴。」你只能得一点小福德,没有功德。这四句确实做到了,念佛求生淨土,能往生凡圣同居土。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受持三皈不是找个法师做三皈,就是受持。三皈依,第一是「皈依佛,觉而不迷」,就是从一切迷惑颠倒回归,依自性觉。第二是「皈依法,正而不邪」,就是从错误的思想、见解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第三是「皈依僧,淨而不染」,僧的意思是六根清淨、一尘不染,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皈依佛、法、僧统统落实了,才称作「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是你在世间的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广大群众最好的榜样。以此功德加上念佛求生淨土,能生方便有馀土,比同居土高一层。

  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是为人演说,自行化他,这才能生实报庄严土。

  所以,我们对经教不能不涉猎,因为不明瞭,往往会依自己的意思来猜度佛的意思,全都猜错了,还自以为学佛学得不错,以为自己已经入了佛知佛见,这太冤枉了。所以,佛教我们要深入经藏,深解义趣,这是很重要的开示。但是学习大乘经,也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能有效果;如果学得太多太杂,心是散乱的,也不能成就。21-90-81

问:我持诵愣严咒咒心,前一段时间感到清淨,近来听法师讲《无量寿经》,又念阿弥陀佛,感到很不得力,心裡不如持愣严咒咒心的平静,请问是何原因?

答:这是你平常念愣严咒念成习惯,你的心是定的,现在不念咒了,再换一个新的法门,这是不习惯所造成的苦恼。就像改行一样,你原来是学经济,现在去学医,隔行如隔山,佛法修学亦复如是。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心容易得力。所以,不要常常更换法门,常常换法门就是杂修。

  你念愣严咒,一生就持愣严咒,持到身心清淨,发愿求生淨土,肯定往生。《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最后一段,有提到读诵大乘者求往生。愣严咒是大乘,不管你修学哪个大乘法门,只要你将修学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阿弥陀佛都会来接引。但是要记住,修学的功德是清淨心,也就是说你用持咒的方法念到一心不乱,「心淨则佛土淨」,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的条件。无论修学什麽法门,只要清淨心现前,譬如念主耶稣念到清淨心现前,迴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往生。不管你用什麽方法,清淨心现前就是功德,没有妄念就能与淨土相应。21-90-82

问:放工之后,回家觉得很累,不念《无量寿经》,而改念《阿弥陀经》,请问如法吗?

答:如法。甚至于连《阿弥陀经》也不念,专念佛号也可以。21-90-83

问:念《弥陀经》的时候,不能控制的打喷嚏及搔痒,是否功德尽失?

答:没错,确实功德尽失,但是有福德。21-90-85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