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印光祖师开示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慧丽    时间: 2011-2-6 14:05     标题: 印光祖师开示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念佛人的种种误区


印光祖师开示



      一、念佛人忌不了解净土法门修持方法,盲修瞎练。《印光大师文钞》中摘录净土行人当学习经典如下:

  《印光大师文钞》中摘录净土行人当学习经典如下:


  1、净土五经:《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

  2、《印光大师文钞》(弘化社新版共七本,增广上下册、续编上下册、三编上下册、三编补)、《净土十要》、《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即《净土十要》第一要)、《安士全书》、《龙舒净土文》、《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太上感应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阴騭文》、《寿康宝鉴》、《临终须知》、《法苑珠林》、《净土圣贤录》及其它净宗祖师语录等!

  二、念佛人对研教,参禅,修密的态度:


  A:禅律密净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众生分上论,则非修净土法门,决难现生了脱。以余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渊悬殊。不知此义,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难得真实益。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上圣下凡,修佛道者之归宿处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尽华藏世界海诸法身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况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者乎!

  B: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即生了脱!

  C:密宗虽云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D: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为无益,而又害之!

  E:但能通达经论,悟明心性,而烦惑未断,依旧轮回!

  G:“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F: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专以研究大乘经论为志事,而于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反浅近视之,而不肯修。盖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详思佛力之叵测,以故弃佛力仗自力。自负为大通家,罕得其实。反逊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者横超三界,高登九莲,至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沦莫出,岂不大可衰哉。此世间学佛者大多数之通病。若学此学彼,纵将三藏十二部读得烂熟,仍于生死无关!净土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成效速。若欲即生了办,舍此未由。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

  G:菩萨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为吾遍研藏教,特地拣出此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至圆至顿,至简至易,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即浅即深,即权即实,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H:净土法门,决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

  I:博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中,石虽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沉,可见自力佛力难易!

  J:以禅为净,以净为禅。俾念佛者不致力于信愿,而致力于参究,纵有所悟,由无信愿,不能仗佛力往生西方,由未断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

  K:古德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也。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已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览,或恐舍此取彼。则欲了生死,难之又难矣!

  L:有谓光禁人读大乘经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说耳!若不先将净土法门之所以,彻底明了,其于种善根,明教理,则或有之,于即生了生脱死,或恐无有希望。以注重读诵研究,以期开悟而自证。不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事也,不知凡夫具足惑业,欲仗自力,于现生中了生脱死,甚难甚于登天!

  M: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必须净土已得大通,了无疑惑,方可。若净宗不通,一学余宗,稍有所得,便将净土置之度外。将来所得之益,只可作将来得度之因,决不能即生便出生死也!今之学佛者,多半皆属好高务胜,欲于大众前作大通家,并非为了生死而学佛也。

  三、念佛人忌犯自未得度却欲广度众生之大过患!


  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此须自己是菩萨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担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受此病,尚谓之为有大菩提心。须知此心先求往生则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须是菩萨则可,否则为害不浅!是以欲求往生,当放下此世间。并放下过分之狂妄心,此过份之狂妄心,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碍,不可不知!

  四、念佛方法


  A:念佛人忌静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念佛人忌卧倒姿势出声念佛,伤气;

  B:念佛人宜小声念念,默念念,忌不可一味大声着力念,否则必致受病;

  C:聚道友念,宜分三班,一班出声绕念,两班静坐密念,如此成天念,不至过劳。若一同出声念,久则过劳,或致受病;

  D:念佛须声音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E:念佛人当善调身心,心远离妄念,身得闲暇无病,方可办道;

  F:念佛忌夹杂:举其正夹杂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举其邪夹杂者如念佛外又研究外道杂藉修外道法!不夹杂定义除信愿行外不起他念非份之求(非指除念佛外不起他念)除念佛外朝暮向佛必须发愿!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G:善导大师示“专修”与“杂修”。专修指:1、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2、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至心回向,亦可名专称) 3、意业专念。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存一,顾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

  H: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至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至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I: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

  J:净土修行之法:1、退可闭关专修!2、中可世间随缘念佛!3、进可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可!

  K:念佛人忌去不净之地,如厕所、浴池等场所出声念佛,当默念为益。

  L:念佛人忌涉猎外道典籍,修持外道之法炼丹运气及扶乩等法。

  M: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出声念,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可念四字!因默念,字多难念,宜念四字,单念四字较易成片!唯刻七打七,可以专持一句佛号!

  N: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亦可满愿,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义也;

  O: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P: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

  Q: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R: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

  五、持名念佛与观像、观想、实相念佛:

  A:观像观想,唯心地法门明白之人则可,否则或致起诸魔事,持名念佛,加以摄耳谛听最为稳当!

  B: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

  C:古德谓:境细心粗,观难成就,或起魔事。非谓绝不许人修观。亦非谓修观通皆着魔也;

  六、念佛与持咒:


  A: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

  B:印光大师对于密宗持咒之法态度:窃以借此可以消除罪业,切不可妄求神通。持咒人不明教理,不重戒行,只想得神通。由此心勇猛故,必将累劫多生怨业现前,容易着魔。倘以此心为消除罪障,助长修持,仍须念佛,或有好境!

  C: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一目视之,则主亦非主矣。准提大悲,岂有优劣,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D:持咒一法可用助行,不可持咒为正行,念佛为助行。夫持咒一法虽不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尚可矣!

  E: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燃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则懈惰放废,故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

  F: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七、念佛人的种种误区和魔境:

  A:未得一心前,断断不可萌见佛及求感通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心无正见,便会着魔发狂。故见佛当顺其自然,不可急切求见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当也。

  B:净业行人,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C: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

  D: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否则易入魔境,但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往之心,则无魔事!

  E:不可妄说胜境界,犯大妄语戒,堕阿鼻地狱,除求知识证明外但不得说。若以躁妄心,冀胜境界,易着魔!

  F:心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即有此状,完全是凡情气概,若不省察,难免着魔!

  G: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我心仍静,而不生憎恶,则无惊厌魔事发生,若不速改,后当发狂!

  H:修行有好境界者:或梦到西方,或面见弥陀,或见莲花,或闻到香气,不执着则为好境界,为净业成就之验相。

  八、佛现前时应如何验证真伪?


  A: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

  B: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

  九、念佛人忌不重视“临终助念”

  A:开示亡者,一心念佛,勿作留恋挂碍!

  B:令家属轮流为亡者念佛(一人念半小时轮流念)!

  C:去世之时能自行澡浴换衣则甚好,不能换衣则不必换,切不可搬来搬去令亡者生嗔心不安定!

  D:念至断气后再念至少八小时!

  E:僵硬处以热水热敷!

  F:最忌者,未死先哭,令彼生悲恋心,便难往生。

  G:死后,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陆、念经、拜忏,以此等事,皆是做场面耳,虚张声势,殊少实益!

  H:又丧中一概不可用酒肉!

  I:又将亡人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随佛往生想!

  J:凡临终人,神识错乱,若服大悲水,可令神识清明!

  K:念经、念佛皆可超度亡人,但念佛可无间断,念经则不能,如念佛不间断,又念经比念佛吃力,是以光每劝人念佛;

  L:往生验相:通身都冷,顶上犹热。

  十、念佛人忌犯“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之四种过患:

  A:忌求人天福报;

  B:不依佛教,口说往生,心恋尘境;

  C:或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

  D:不教眷属念佛,并不预说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预先抹澡,换衣,问事,哭泣等祸害。及至临终,眷属不为不助念,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事依俗见,令亡人沉生死苦海。

  十一、净业行人修学正助辨:


  修持非钉桩摇橹之行,须活泼泼地,虽死心念佛,稍带翻阅经论,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带,则成无所依倚之修持矣(若年近半百,不可研经,只可死心念佛,以祈往生。)

  十二、如何正确对待研经:


  宜分做几期,某时研究,某时持诵。研究不得逾限。否则研究觉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过度,因兹受伤。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弄巧成拙深可怜”!

  十三、念佛明理切要:

  A:念佛之人先要识得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后遍阅经论,皆足以为发明净土之义,与切修净土之行。若不知净土之所以然,则一经研究经教,便以经教之义理为高深,以净土之义理为浅近。而正助倒量,决难现生即了生死,预会于诸上善人也!

  B:如妄欲作大通家,将净土法门视作等闲,随各宗善知识学宗教密等法门,大通家或可作到一二层,而欲靠此一知半解,想了生死,则梦也梦不着。

  十四、其它注意事项:

  佛菩萨像印念珠上或香盒上或骨灰盒上或衣服上皆不可买!印度香不可烧,乃以麝香添入香,令人头昏!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1-3-14 20:35

不把心放在死字上,道业难成


印祖教诲



古时的劝化诗教导我们说: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非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这人生最后一段大事,怎么可以须臾忘记?现在讲述于下:当病重时,应该将一切家事,包括自身的身体悉皆放下。专一念佛。一心希求往生西方。能如是发愿并解行的人,如果寿命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然你是求往生,得的病反而能速愈。因为当你病重时,因为你的心很专诚,所以能灭除宿世的恶业。但如果不是放下一切,专一念佛,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这是因为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你自身没有了往生的因缘。如果寿未尽,因为其一心希冀病愈,心里妄生忧怖,不但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

念佛要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这样做念佛不恳切也会变得恳切,与佛心不相应也会变得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实在是出苦第一妙法。也是随缘消业的第一妙法。

念佛心不专一,是由于念佛时生死心不切。如果你念佛时作将被大水冲淹大火烧燃,没有救援之想,以及马上要死要堕地狱之想,则心自然会归一,不需要另求妙法。所以经中反复强调: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这是大觉悟的世尊最重要的开示,可惜现在的人不肯用心去思维呀。地狱的苦,必然比起水火给人们带来的灾祸惨景要深重无量无边倍。但人们想到水淹火烧则恐惧不已,想到地狱的苦则平平常常。这是因为凡夫众生一则心力小,不能详细洞察知晓地狱的种种剧苦之事。二则能够亲眼见证世间的水火之灾,对这样的苦难倒是能够毛骨悚然。

念佛一事,最要一点在于了生死。既然为了了生死,则对于生死带来的苦难,自然应当生厌离心,而对于西方净土之乐,自然应当生欣求心。这样做则信愿二法,可以圆具。再加以念佛至诚恳切,如同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即便自身罪业有如浓霜层冰一样厚重,不久也能被昊日阳光消融。

把自己的欲望心(降服),不贪外事,专一念佛。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念佛也无奇特奥妙的法则,只是将一个死字,贴在额颅上,挂在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不知经几多劫。(师说,乃至变饿鬼诸苦,及变畜生诸苦等。)不念佛就是想出离,也无可得出啊。
【印祖教诲  白话解】









图片附件: 20130715132058548.jpg (2020-11-12 13:07, 92.2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8
http://www.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7316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www.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