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名号如意宝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10 10:51     标题: 名号如意宝




益西彭措堪布

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名号如意宝”的法义。



宣讲本法的缘起



首先讲一讲宣讲这个法的缘起。这要从释迦佛一代时教的特殊缘起来说。佛来到世上,就是为了使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为了这个目的,说法四十九年,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其中就包括了弥陀愿海念佛往生的法门。这是一个能使广大众生即生得到解脱的特别法门,被称为“捷径法门”。念佛法门里又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四种,而持名法门以其简易方便,号称“径中径法门”,是捷径中的捷径。

这一点佛在“净土三经”里都作了特别的显示。世尊在《无量寿经》中教导往生修法时,强调的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在《阿弥陀经》里也是直接指示,一日到七日一心持名。在《观经》里也是如此。按照善导大师的解释,释迦佛的本意还是要让众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流通分里有这样一句话:“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对此,善导大师解释说,以下要说的就是释迦佛付嘱弥陀名号,使它流通于千秋万世。经文前面虽然说了定善、散善两门的利益,但按弥陀本愿来说,就是要让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1] 。

其实,持名法门的根源,推究到底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本愿。尤其是十八愿所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愿生极乐国土,乃至十念,无不往生。对于“乃至十念”,善导大师明显地解释为称佛名号。可见,这是阿弥陀佛实现普度众生成佛的究竟方便。

在《往生礼赞》里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问答。有人问:诸佛都同样证得了三身,在圆满智、悲的果德上没有差别。这样,向任何一方礼念、称颂任意一尊佛的名号,也应当能往生到那尊佛的国土。为什么偏偏赞叹西方,劝人专门礼敬弥陀、念诵弥陀名号?这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善导大师这样回答:虽然诸佛所证的果德没有差别,但诸佛都是以愿行来摄受众生,这上面不是没有因缘(即诸佛摄化众生都是由特定的因缘决定的)。阿弥陀佛在因地发了深重誓愿,要用光明和名号来摄化十方众生。只要我们以信心去祈求弥陀、念弥陀,上等的人尽这一生来念佛,下等的临终念十声、一声等,都能被佛的愿力摄受而容易往生。(这是说,阿弥陀佛有极大的愿力,为了做到普遍地摄受众生,而成就了极其方便、有效的名号。只要众生具足信、愿,能够至心持名,就都能如愿往生。)因此,释迦佛和十方诸佛一致劝导本土众生往生西方。这也是由弥陀特别的愿力所致。

通过善导大师这段开示,我们能体会到修持弥陀法门必须抓住弥陀本愿和光明、名号这三个要点。

对于弥陀本愿,大家需要通过学习四十八愿,来了解阿弥陀佛在因地是如何发深重誓愿,以及是以哪些方便来摄化众生。至于光明,我们需要明了十二光佛极其不可思议的威神,由此会了知佛有圆满的加被力。了解了这两个以后,归在我们自身上说,那一定要通过持名来接收佛光的加持,以求被佛力摄受而生到佛前,这又需要对名号生起坚定的信心,因为我们接收佛光的途径就是念名号,能不能奏效就在于自己有没有信心。

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怎么才能跟佛心感通?怎么才能被佛力摄持而实现往生?其中一大关键就是,我们要对弥陀名号如意宝性生起信心和依靠心。这个信心一旦真的有了,就会主动地一心执持万德洪名;由此就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也就会得到十二光佛威神力的加被;由此就能真正得到弥陀愿海充分的摄受,而顺利往生净土,得到解脱、成佛的利益等。总之,这从因到果一切利益的实现,都要依靠对名号如意宝的信心和真诚受持的心。

以这个原因,我们着重学习“名号如意宝”的大义。



对此,首先从三个方面作总体的宣说。首先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怎么成就的;之后要明白,为什么弥陀名号极其难得、殊胜,它的作用何在;最后要了解,为什么它能毫无虚妄地赐予圆满安乐。



一、名号如意宝的由来



弥陀名号由法性缘起力所成就。具体来说,阿弥陀佛首先在因地发起大愿,然后由愿起行,住在三摩地中,经由无量无数劫修集无数善根,是以这种缘起力来成就的。

首先讲发愿的情况。总的在宋译《无量寿经》里说得很明显:“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分别来说,就是弥陀愿海所讲的各条成就名号的大愿。像是以名号摄持往生,众生闻信名号而成就陀罗尼、三摩地,在成就佛果之间常修梵行、具足德本,得到世人恭敬,转女成男,证得三种无生忍等等。

这样发愿后,宋译里讲:“为了庄严佛刹,法藏菩萨入三摩地,经历无数劫修持菩萨行。不生贪心、瞋心、痴心,也不起欲想、瞋想、痴想以及色声香味触想。一直心不迷乱,口不喑哑,身不懈怠。唯一乐于忆念过去诸佛所修的善根以及所行持的寂静行。远离虚妄,守持律仪,常常以爱语饶益众生。对于佛、法、僧三宝,具足信重、恭敬、调顺、柔软的善心和善行。依于真谛门种植无量善根,心中了达空、无相、无愿、无为、无生、无灭。在世俗中,善护身、口、意三业,从来不说别人的过失,不失坏律仪,心地清净无染。对于所有的国城、聚落、男女、眷属、金银财宝,乃至于色、声、香、味、触等一切世间圆满,心里都没有任何耽著。恒时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多的善行,来利益、安乐众生。具足一切行为轨范,善根十分圆满。”像这样,一直入在三摩地中,在无量无数劫里,修集了不可思议的善根。以积聚无量无边、无法说尽的菩提善行,来成就名号。

这样就知道了名号的由来。今天这句名号已经成就,被称为无上的如意宝性。就像《往生论注》所说,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二、名号如意宝的殊胜性及作用



接着我们要具体了解名号如意宝的作用。要认识到它是世间一切利益、安乐的根源。这又要通过比较来显示。我们说它是无上如意宝性,意思是它完全超出世间的如意宝、如意树、甘露、宝物等。

由于众生福德力所感,世间宝物能赐予人们所欲,但这仅仅局限在衣、食等资具方面。尽管如此,世间如意宝也是非常难得,没有一定的福德力不可能出现。就像如今人类的福德浅薄,就不可能感得这种宝物现前。过去转轮王出世的时候,世间就有如意宝。把它擦拭清净后,放在高幢上祈祷,就能普降各种衣食、宝物。就像“顶生王”的公案所说那样,十分稀有、难得。再者,天界的宝物更为殊胜。由于天人们过去世行持诸多善业,十善修得圆满,福德深厚,所以感得天界有如意树、甘露等。

相比这些世间宝物,阿弥陀佛的名号最为稀有、难得。它是佛果功德无余圆满时显现的不可思议利乐之源,被称为无尽福德之源。

从因行上看,这是契合法性,随不可思议、胜妙的缘起力而显现的。也是发起大愿后,住在三摩地中,在无量劫里修集了无量无数、不可宣说的善根,这样加持而成就的结果。这就比前面说的人间、天上的宝物要殊胜无数倍,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或者说,它比世界上任何一种科技的成就,人天中的稀有事物,包括小乘阿罗汉和学位菩萨的成果相,都要稀奇无数倍。我们首先要确定这一点。比如人类的科技,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共同努力,如今飞机能上天,航天飞船能登月,卫星能够大面积侦查、通信以及进行数据传输等,网络已经架成了信息高速公路等等,人们也认为这很稀奇,但这只是人类以意识心了解了一点世间物质界的缘起律后,加以研发、利用所出现的成果而已,根本无法跟无上佛果无漏体性的大如意宝——弥陀名号相比。无论从形成的因,作加持的心,所出现的功能、力量,以及所示现的结果上看,都是百千万亿倍不及其一分。

一比较就知道,人类科学家首先是运用第六意识,借助数理逻辑,加以推算研究,之后,以大规模的生产系统,来制造出那些科技成果。而法藏菩萨发愿的时候,已经是很高地位的菩萨,不像科学家只能研究到局部的事情,他是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加被下,出现了极其开阔的智慧眼。他当时见到了二百一十亿刹土里的庄严情形,也知道怎么结成圆明具德的如意宝名号。这种观察力不是第六意识心,所见到的也不是很局限的量。

这就看出,在他的起因上,是深达法性缘起而结成的大愿。而他的愿望蓝图,也不是世间有限的理想。世间科学家的理想很有限,最多是希望能通过掌握物理、生化等的规律,来使得人们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变得更加快速、便捷,或者使工作、生产、生活等更加高效而已,此外达不到更高目的。因为科学家的理想只有这么大,基于他的愿是如此,所以最终实现的结果也无非是把速度提高了多少倍等等,仅此而已。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11-10 10:53 编辑 ]

图片附件: 757be9cbadf59cedc301a372456a21a1.jpg (2014-11-10 10:53, 383.5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82
http://www.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3517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10 10:52

法藏菩萨心中的大愿是成就名号如意宝。他想以一个名号来普度一切众生。所以发愿说,众生只要闻到这个名号,都能非常简易地生到净土。这是以名号作为方便,使众生速疾超越生死,到达殊胜净土的无上愿王。它使得十方世界海里的无数众生,一遇到无上如意宝名号,最低以至心十念的条件,顿时就能超脱轮回。使得原本需要通过无数劫的漫长修习,才能跳出生死的还元之路,变成了只要即生具有信、愿,能真正相信佛的如意宝号,以至心十念就能完成。这是何等殊胜的成就,是法界里惊天动地的大事。如今确实成了极其高效、简要、方便,朴实到极点的事。为此,我们应该深深地赞扬、敬仰,礼拜本师阿弥陀佛。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讲,它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从它普救万类来看,确实方便到了极点。而它所成就的作用、效力,远远超过世间的科技境界。从它所赋予人类乃至全法界众生的利益上看,确实有无比的深恩厚德。我们在生死界里竟然能遇到这样的如意宝,刹那间就能让你转成极其殊胜的身份。如果你有心去受持它,真正和它相应,现今虽然处于生死界中,但已经不属于有漏世间,而成为净土里的人了。或者说,通过这么简单的十念,比拔电话号码还来得快,结果一念间就从生死界里脱出来,一下子生到了净土,百千万亿倍地超过世间天界的成就。

这样比较就知道,这句名号如意宝,完全超出了天界的如意宝、如意树、甘露等。而且,随着众生的修行越来越清净,它的加被力会表现得越来越充分、越来越明显。那些高位菩萨,一闻信弥陀名号,顿时就证入了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一念间就能普见无量诸佛,兴起无边佛事。这是何等的成就!

这句名号如意宝,凝结了佛的无量悲心和智慧。佛把所有的力量都摄在这里面,使得它成为一个极其方便的工具。我们越能理解到它的简要、容易,就越会知道它的殊胜。就像今天,人们使用的高科技产品越便捷,就表明科技力量的程度越高。也因此,使用范围才如此普及。一个人即使对科学一无所知,但他只要相信并且使用,那么一按启动键,马上就会实现它的功用。就像这样,弥陀名号已经把方便力量上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达到了极其深密、不可思议的程度。它的力量成了一切不可思议中的最不可思议。

这样就知道,在这句弥陀名号的密码里,蕴藏着无限深密的内涵。这种内涵是小乘罗汉和学道菩萨,用尽智慧也无法测到的秘密藏。它是多么玄深、多么不可思议,而它表现出的方式却是如此简易。至于这里面是怎么流现出无量无边的力量,怎么跟众生的心会通,怎么加被在众生心上,怎么起到转化的作用等等,如果要深究它的理体,那是极其甚深、不可测度的。

而且,它成就的过程也是相当不可思议。完全不同于科学家整天在实验室或工作室里,以极狭隘的前六识进行的实验观测和科学演算。我们学了净土经教就知道,法藏菩萨在发愿以后,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他一直住在甚深三摩地中,一心来求证这件事。因为在缘起上,必须要有无量劫的积累功行,才能有它出现的一刻。换句话说,弥陀大愿所要成就的是极简易的名号,要收到的成效是拔济无数众生,在即生中十念就能生到功德极殊胜的净土,想一想,这需要何等的力量才能实现。或者这样对比:人类高科技的产物全都是可思议的,可以去思维、演算、议论等等,只是分别心行境的法。但弥陀名号并非如此,它完全不落在思维、议论等分别心的范畴内,因为以虚妄分别根本成就不了圆明具德的名号。所以在缘起上,名号决定是由不可思议的力量而来。

由于它在缘起上不可思议,所以这是一个无尽藏。越是往里探,就越发现它不可思议。无论是地位多高的菩萨,全都可以受持,而且都测不到它的边。只要没证到佛的量,那在他的行境中,最多只能看到自身上表现出的一分。也因此,它叫做无上果觉的名号。蕅益大师赞叹说:这句名号是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为诸佛所行境界。那些通儒禅客,用尽自己的心思去衡量,也只是越推越远,无法测到它的境界。如果能以信心受持,自然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这样就知道,它极其殊胜,所表现出的功力,确实无数倍地超过一切世间的科技产物,超过以人类福业感得的宝物,乃至超过天界的甘露、妙树等。这一个里面含摄了无量功德,所以叫做“大总持法”,实是无量甘露门。

但要知道,我们现在说的如意宝、甘露等,只是借用世间名词作个表示而已。所谓“如意宝性”,就是说它能够随着无量众生各自的需求,而如愿赐予相应的所欲。这就不可思议。一个世间的如意宝,能够遍在一切世间界,施予一切众生从暂时到究竟的无量利益吗?它能一直透到来世,在尽无数劫的时期里利益众生吗?显然不可能。

名号如意宝就不一样,从范围上,它可以普遍利益到十方世界海中的任何一类众生。下至恶趣的鬼魂、旁生等,上至高位菩萨,任何世间界里的众生都可以去受用它。假使十方世界里的无数众生,一时心有所求,都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当即应无量众生的心,赐予相应的利益,所以它叫“如意宝”。随着你的信心有多深,它就出现多大的力量,一一都不假造作,不必预计、安排,自然如愿实现。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众生的心水澄清,名号的力用自然现前。在每个祈求者的心中,自然起到消业、增福、开慧,得到陀罗尼、三摩地等的作用。

从时间上,它的作用力能够一直贯彻到尽未来际。这一点我们从弥陀愿海里就能看出。比如,真正闻信了名号,那么从这时起直到菩提之间,都能不退梵行。这就表明,它的力量一加被进去,摄持住你的心,就会在无量劫中作利益。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名号就是弥陀三世平等智。在阿弥陀佛的智慧中已寂灭了生灭妄相,没有时间上一个个刹那鱼贯排列的错觉。就佛而言,一切唯是不二的真如。因此,我们只要和佛的智慧相应,它确实可以加被到无数劫。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

由于这些原因,凡是对佛名号生了真实信心的人,一经与弥陀的智慧和合,便决定无有空过。如《往生论》中所说:“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从名号加被的功能或所实现的利益来说,确实无数倍超过了世间物质。原因在于心是一切显现的根源,而名号能直接在心上作从浅至深的加被,因此一切暂时和究竟的利乐都会源源不断地显现。

我们知道,飞机只能上天,只能让你位移得快一点,其他做不到。电话只能让你跟远方的人通话,其他做不到。世间如意宝只能赐予衣食等的受用,其他也做不到。但名号如意宝不一样,它能在你心上直接起到消业障、显发功德等作用,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

比如《观经》里说:至心一念阿弥陀佛,能顿时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想想看,它消业障的效力有多大!《无量寿经》上说:对阿弥陀佛一念生信,然后欢喜合掌,所得的福德超过用无数七宝供养诸佛。想想看,它出现福德的量有多大。再比如,累劫都脱离不了女身,由于闻信名号等,决定舍报后得丈夫身;无数劫都解决不了生死,竟然能透过至心十念,顿时生到极乐净土,从此永远超出轮回;累劫都难以登入不退地,以持名之力很快就能登入;那些极其高深的三昧行境,在一念闻信间,顿时就能现前等等。这就知道,它是一个总聚无数不可思议力用的大如意宝。

而且,它是三昧中王。蕅益大师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的序言中说:“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顿之法门也。”这就表示它是圆满的体性,一切三昧都将从中出现。

或者像《大智度论》里所说,其他三昧只能个别对治贪、对治嗔等,但念佛三昧能普遍对治一切烦恼,并且能消除罪业、得大福德。

这样各方面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来名号是这么不可思议的如意宝。退一万步说,即使今生不具足信愿,没能往生净土,但只要耳里听到这句如意宝名号,它就印在自己识田中了,毕竟会因此而得不退转。或者说,以此殊胜因缘,必定在将来因缘成熟时,将心引入菩提道。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说:由持名念佛能得到四种不退,即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毕竟不退。念不退,指念念流入一切智海,不再落入虚妄分别。行不退,指不再堕于小乘道。位不退,指脱离轮回,不再堕于凡夫地。毕竟不退,是说如同闻到涂毒鼓之声,无论远近都会因此而丧命;或者如服食少许金刚,决定不会消失。像这样,一闻到名号如意宝,就已经印在心田中了,它摄持众生心识的力用永远不会消失,将来毕竟因它而转入菩提道。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



三、名号的力用真实不虚



这句名号由阿弥陀如来极为秘密不可思议的加持而显现。它具有真实的加持力用,能圆满地赐予众生利益、安乐,这是因为法性缘起的力用不可思议,一切时处都不会有欺诳。

下面我们首先以物质如意宝和音声的作用为例,说明缘起有无欺的力用。然后类推到名号如意宝上,就容易得到信解。

首先看物质的如意宝,它只是许多微尘积聚的体性,在观察下,连一个微尘也得不到。但是众生的心和这幻化的如意宝和合时,也就是向它诚心地祈求,如意宝就会完全满足祈求者的愿望,赐予他所求的衣服、饮食等。这就是缘起无欺的例证。

从这里会发现,虽然诸法没有自性,但是因缘和合时,一定会出现相应的作用。依此类推会明白,无论哪种因缘一和合,就决定有不虚的作用。比如药物,进入人体,跟体内的器官、组织等一和合,就会发生确定的反应,马上出现它的作用。

音声也是如此。比如咒语只是很多刹那声音显现的相续,寻找它时丝毫得不到,但通过念咒,这种声音决定会发生作用。而且持不同的咒,会产生不同的效力。比如有的咒持了能止血,有的持了能刀枪不入,有的能超度亡灵,有的能开发智慧,有的能治疗疾病等等。而且,口中持咒的时候,随着音声频率的显现,整个身体都会因此而有反应、有变化,并且波及到周围,会随着一起发生同类反应。或者念大悲咒加持水,水的体性当即就在转化,由此就能起到除病等的作用。这就是咒语的力量。从中要体会到,诸法缘起的力用不可思议。

像这样认识到了运用物质、音声等的缘起,确实能起到满足祈求者愿望的作用,之后把这个道理类推到一切法上,就知道因缘和合时,决定有无欺的作用。这就从总体上得到了认识。然后把总的缘起律放在名号上来了解,就会确信名号能圆满地赐予利益、安乐。

要知道,因缘和合时所表现出的力量,跟这些因缘的属性有关。总体上说,各分因缘配在一起,一定会落在确定的果量当中,不会忽上忽下,或者忽然间变得紊乱。这是决定的缘起律。它是规律之王,在万事万物上都反映得井然有序,丝毫不差。

这样了解后,再把这总的规律移到特殊的缘起上,才认识到弥陀圣号极其不可思议。它的作用力有无限深广的层面,它的显发力完全超出思维、想像,它有极易显发性德、极易赐予众生利乐的特性。这是法藏菩萨在因地时,一直怀着要极圆满、迅速、方便地赐予众生真实之利的大愿,在无数劫里住于三摩地中修集资粮,到成就佛果时,由如来最秘密层的智慧,以不可思议加持而显现这句名号。其实它就是佛智慧的代表。

基于此原因,我们一称诵或一忆念名号,就有阿弥陀佛当即在心中作加持。而佛智慧具有能赐予有缘者圆满利乐的力量,因此我们持弥陀名号就能得到圆满的安乐。这里从“圆满”二字,就能认定它是无上的如意宝王。这是缘起最不可思议之处。

我们要坚信,只要自己用信心跟这句无上的如意宝王名号和合,就决定会出现无量利益。持到究竟时,连开悟、登地甚至成佛的利益都能得到。至于为什么有这种力量,若要深究它的理体,则极其不可思议,根本不是分别识的行境,只有诸佛才能彻见。但这不是说非要彻证到它才能使用,真正生起信心,愿意一心执持,就成了最有福份的人。就像善导大师说的,真能念佛的人,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这样一心信受,不断地在自心上使用,结果会发现,从这里确实能源源不断地出现利益、安乐。

由此就知道,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心来作为发起修行的根源。懂了这点后,就会主动地用最诚的心来执持它。或者说,正由于它极其不可思议,所以只有用至诚心才能跟它相应。这上面不必添加什么,唯一要以清净、至诚的信心来受持。

只要生起了信心,就自然会念念不断地执持。所以,我们必须对阿弥陀佛无量时劫无量功行所庄严的无上如意宝体性的弥陀名号,生起极大的崇仰之心、受持之心,把它珍重执持在心里,这样就决定能实现一切所求。



--------------------------------------------------------------------------------

[1] 《观经四帖疏》:“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属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12 11:28

以下从各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普度众生的如意宝



观想法 [1] 很微细,要求也比较高。而一般的凡夫心识飞扬,没办法凝定心神观想那么微细的境,而且稍不如法就会堕入邪观,所以在普接群机上不免有所遗憾。

如果单有《观经》里所说的前十三观,那修净业往生就只是极少数人的事了。从中国净土宗的历史来看,很少有人修观成就。当然在隋唐年间还是有这样的人,但基本都是上根者,因为内心必须专注不散才能起观,心一散乱就观不起来。

由于这个原因,为了引导更多的人,世尊又立了执持名号的方法,简称为“持名”。此法极其简要,只要口里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就都可以入净土门。所以,这就成了普接群机的法门。天下的士农工商,甚至鹦鹉、八哥等,凡是有口能念、有心能缘,无不可修持此法。也因此,持名念佛成了普流天下的法门,后世多数的一般根器,都是通过持名而得以往生的。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也着重说到:“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字。”佛法需要契机,契不上机就很难收效,所以释迦佛以大悲心怜悯众生,直接劝导我们专持名号。这样的话,人人都可以修持,只要有信愿,在这一生中坚持念佛,最终就必定往生。

所要持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一般在前面还加上“南无”两个字。“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用这两个字是表明自己殷切的向往之心。也就是非常向往能够入到弥陀佛国里,能得到弥陀愿海大力摄受,这就表明内在有了信心。

怎么来成办往生呢?这就要一心一意持念佛的名号。这也是阿弥陀佛为了实现普度之道,在因地多劫当中精勤求索而结成的大愿。愿海主要以名号作为普度众生的方便,这也是弥陀本愿极特殊的一点。后来愿满成佛,确实也是以名号来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

要知道,佛的悲愿是要度尽一切众生成佛,这就需要一种下至恶趣众生在内,无量众生都能使用的极其简易、方便的方法。这样看来,只有名号能实现这一点。我们从往生传记里能看到,很多旁生由念名号而往生了净土。试想,如果以其他方式,一个动物能修得来吗?但在称名法门上,它还是可以模仿、可以念,只要有这个心,阿弥陀佛一样摄受。

这就知道,在整个佛法里,净土宗(主要指持名念佛)是一个极简要的法门,而且是针对大众的普度法门。大家衡量一下,人的一生确实非常短暂,而且自身各方面的资粮、条件等都很有限,抉择稍有不当,临终时就很可能没有着落。所以奉劝大家,无论主修什么法,至少要兼修弥陀法门,作为自己临终时最大的保障。

无论上、中、下哪种根器,只要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就都即生成办往生。这并不是某些论师所说的有别时意趣,今生念佛只是种个远因,来世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地增进,等证到了初地才能往生。这样解释完全违背了圣教本意,因为弥陀的悲愿不是这样设立的。这也是由于他不是特别理解阿弥陀佛利他的境界,所以在这上会判定不准。但我们须信受,这的确是极超常、奇特的大法。一个凡夫,只要具足信愿行,确实能一生就成办往生。

我们读过《往生传》就会发现这一点。很多往生者都是普通人,有家室、工作等,并没有离开世间的生活,但他们确实对阿弥陀佛、对往生净土有真实的信愿,并且能够一向持名,结果临终时都如愿往生了。你不能说他们全是佛菩萨的化现,不然阿弥陀佛的事业成了什么?难道一个凡夫也不能度吗?其实,那些人大多是凡夫,而且有些人已经出现了病障、业障、zai 难等,后来确实是弥陀法门救了他们,使他们真正超出生死、转凡成圣。

这样就知道,这个法极其不可思议,它确实是圆顿法里的一个捷径。尤其在普度方面,更是无与伦比。在这世上还能找到比这普度面更广、行持起来更简易的法吗?恐怕不可能。



持名是解脱的特异途径



有些人可能会这样想:“这个法这么简单,只是念六个字,怎么就收到‘万修万人去’的效果呢?”心里不免有怀疑。

确实,这比做加法还容易,比拨电话号码还简单。拨一个号还要按十一个数字,而修这个法只要念六个音。但要知道,虽然它是世上极容易的事,但确实能收到“万修万人去”的效果。随便哪个人,只要具有真信、切愿,并且肯一向专念,命终就决定能上升到胜妙净土,达到顿时飞升的效果。所谓“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

这是极稀奇的事,不落于通途教理的范畴。我们一般会说,解脱好困难!尤其当今时代,不说别的,真正通达四谛的人有几个?很少啊。按通途法门来讲,不具足这些修量的话,怎么可能当生解脱生死?这样看来,绝大多数人是没希望的。你想,在一生中消尽三界的粗细烦恼,谈何容易!不说今天,连过去唐宋年间佛教兴盛时期,又有几人即生证到阿罗汉果呢?虽然有,但也不多。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来实现即生解脱呢?前面说了,“但凭六字出乾坤”。“乾坤”代表阴阳,指一切世间界。意思是,这个法能使得具善根、因缘的人,哪怕一只鹦鹉,都能即生超脱生死。一入弥陀净土,就已经成界外人士。这实在是佛力加被的结果,完全超出常情。



从事理两方面产生认识



我们还要从事相、理性两方面来理解到弥陀名号是真正的如意宝。



(一)事相上要认识持名就得佛力加持,串习到量就一定往生



从事相上说,只要你时时称念弥陀洪名,阿弥陀佛的力量就时时加被你的心,不断地称念,就不断地跟佛相应,不断地被佛力所摄引。这里面功不唐捐,念一分就会得一分力。

不要以为我到临终时念念就可以了。要知道,平时没训练出净业的力量,临终时根本发不起那种心。比如讲《无量寿经》,如果天天不断地讲,内在心的势力就会一直相续,到了要讲的时候,稍微看一看,马上就能讲,因为心上已经有了潜在的势力。但如果在讲课中间又插了别的事情,连续七天没讲,这样等到再讲的时候,又要重新发起那种力量来才转得动,也许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进入状态。如果能坚持不断,那每天都很自然就入了状态。

就像这样,如果你平时做到了一向专念,到临终时,那种唯一求往生的心自然就现出来了,而且会很快,只有这一个方向。如果平时一直懈怠、马虎、懒懒散散,临终时就很可能被其他力量牵引,这时候如果再有大的病障、恐惧等,那就非常危险,基本不可能往生。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下去,每天不断地串习信愿持名的力量,到临终时就只会有这个心,也就自然被阿弥陀佛接引,而生入西方。

这件事如果没有亲眼见到,恐怕很多人还是不能真正信受。因为很多学教的、参禅的,在这上会起很多非理的想法,所以不一定信得了。但是有很多人,见到自己的亲人往生后,马上就发信心。他原先认为那是个很普通的人,没认为他有多了不起,看上去跟我们一样,也不是什么大德高僧,也没有开悟成就,但他临终确实往生了,出现的相跟一般人根本不一样。这时候身边的很多人就能生信,确信这里有超常的事情。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12 11:29

(二)理性上要认识持名直接开显性德



1、为什么要深谈理性



对于喜欢谈理性的人,如果单说事相,由于他心里没能契会到这里面微妙的性理,就不会起真实的信心。即使能信一点,最多认为持名念佛不过是排除妄念的一种方法,这么念念就能生到那么殊胜的净土?绝不可能!而且往生后,相好、神通、智慧、辩才等都能现前,绝不可能。像这样的理性者,总是习惯用自己的分别心去衡量、判断,认为念一句“阿弥陀佛”,时间久了可以排掉其他妄念,这一点可以相信。但是单凭信愿持名,就能得到那么大的利益,就能转凡成圣、解脱成佛,这绝不可能。多少劫都难以解脱,难道念六个字就解脱了?这上面他就不相信。

这时如果不给他讲明决定的道理,不在甚深的理性上让他信入,他就不可能往这里靠拢。他心里始终有一种成见,认为这只是愚夫愚妇做的事,我这种高智商的人怎么能修这么低下的法,跟你们同一行列?他觉得天天念一句“阿弥陀佛”很丢脸。这样的话,心里根本没有信愿,连信愿都不具,他会真正去持名吗?还有一些学法相学偏了的人,见到别人拿念珠念佛就不高兴,认为我们一辈子顶多达到闻,根本没办法修行。其实并非如此。所以对于知识分子,就应该多讲一些甚深的理,不然很难折服他的心。



2、弥陀名号有无量涵义



弥陀名号本体不可思议,它的功德、内涵的量根本不是分别心所能衡量到的,这是一种无量的量,所以叫做秘密藏、无尽藏、大宝藏,或者说就是如意宝、大总持、甘露门等等。

蕅益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是释迦佛在五浊恶世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无上果觉 [2]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说:如果有人虽然造过无量的罪业,但在闻信像如意宝珠一样的弥陀名号后,以名号投在他心中的缘故,就能在念念之中灭除罪业,心得以清净,而且由此就能往生佛的净土 [3]。可见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事。

所以,洪名本身不能只就音声来立论,它不只是音声方面的内涵,而是有外、内、密等各层面的涵义,会发生无量无边的作用,也因此说它圆明具德。像是弥陀愿海所说,闻信名号能够消业、增福、开慧,能够转女成男,恒修梵行,得陀罗尼、得不退转、得各种法忍、得各种甚深三昧等,可见它就是不可思议的佛智慧。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念佛的时候,自己身上激发出来的各种内、外的相也非常不可思议。比如能够调节身心脏腑,能让你的心境开明,念的时候会出现欢喜、悦意、安稳、清净,能够出现光明,能使得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发生变化等等。不仅是自身心,连外器世界的很多方面也都会潜移默化。当你念得与佛相应的时候,就会把整个五浊的现相转为五清泰。就像《弥陀要解》里说的,以信愿持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

这样就知道洪名不可思议,不能单单只就音声来立论,但是从音声这一方面来解释也未尝不可,意思是你能窥得它(即秘密藏)的一面,虽然不代表全部。(所以下面借音声的作用来作启发,让你悟入名号是不可思议的如意宝。)



3、由音声的作用悟入名号是如意宝



音声之道看似很小,实际上奥妙无穷。一旦它合乎你的性,立即会现起感应,以某一类音声就会启发某一种心。换句话说,音声都有一种共相,心处在某种音声的旋律中,就会出现同类的心态,会发生相应的作用。到了极微妙的境地时,由音声就能显发无量妙德。

由“古乐能移风易俗”,足可证明音声能提人善念。如果对音乐的作用做过细致观察,就会发现:以不同的音声会引起不同的心,而且以它为增上缘,内在善的情感、心念都会引发。好的音乐能陶冶性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古时候提倡乐教,就是用音乐来化导人心。而今天的音乐普遍迷乱、躁动,这种音声只会引发人内心的贪欲、嗔恚、傲慢、狂妄、放纵等。以此使得人心迅速堕落,不得安宁,不能入于正道。这里有很深的道理。因为心一旦适应了那种频率,随着它波动惯了,就很难和雅正的音声相应,会自然避开。就像恶造多了的人,中阴阶段佛放强光来照他,他会躲避,反而喜欢幽暗的光。一往那些光里奔去,马上就堕恶道了。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都是同分相吸而感应的。

为什么好的音乐能够移风易俗呢?这是音乐家自身有好的修养,所以从他心中流出来的乐音,别人按那样去弹奏、歌咏的时候,也会处在跟他相近的心波频率中,结果也就处在祥和、宁静、纯正的状态中了。尤其上古的音乐更是幽静,体现了当时的人心很宁静。倾听这种妙乐,当下妄念就平息,心就归于寂静。可见音声之道微妙绝伦。

举例来说,春秋时的大音乐家师旷擅长弹琴,而且精通音声的法相。到他弹琴入妙时,一奏《清徵》,立即感得玄鹤纷纷飞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他奏《清角》时,万里晴空忽然间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立刻现前。师旷只是个凡夫乐师,但因为他的心非常精一,体验已经达到精微,所以以宁静的心态就能感知同性相感的妙理。奏这种音就召来这种事物,奏那种乐又召来那种景象,这叫做“感应之道”。

所以好的音声能让我们的身心顿时清净,能使所处的环境受到加持,而变成相应的气氛。比如有人经常在屋子里弹奏宁静的古乐,别人进到这间房里也会受感染,会顿时心神安宁,心态会随之而转变。

总的要看到,在一切法当中,以心为主要,其他都随着心而运转。人心不好的时代,就有天灾人祸频繁降临,比如当今时代的外器世界,水、空气、土壤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污染。但如果人心能逐渐改善,那也会呈现天地吉祥、日月清明、风调雨顺等各种安乐景象。

师旷是大音乐家,他对音声的体验相当精微,懂得心物感应的微妙之理。知道《清徵》的音声和玄鹤相应,所以一奏《清徵》时,就会感来玄鹤起舞;而奏起《清角》时,又会感得暴风骤雨。就是因为他心力强,所以能感动天地。把这个道理上推到弥陀名号,那么佛有妙观察智,他当然知道什么样的音声起什么样的作用。佛以无上的妙观察智,现量见到念这句名号时,众生心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加持。

世间的乐师由于他观察到位,所以这么做就肯定有作用,在缘起上没有丝毫误差。以此类推到如来的万德洪名,就更加不可思议了。这句名号是圆明具德的大如意宝,念诵者的心不断地处在这种音声当中,就会召感来佛的无量功德。从自身来说,内在的无量性德都会由此而显发。这么一念,确实时时都在召集无量的功德,时时都有各方面的感应,而且会加持到根身、器界上面。

“阿弥陀”这句密号里蕴含了无量义。虽然我们人世间听到的只是三个音声,但这音声里密含了无量的妙力,可称为无量光、无量寿、甘露王等。其实它不离常寂常照的妙义,寂而常照就称为“无量光”,照而恒寂就叫做“无量寿”,以光、寿二德可以总的摄尽一切妙德。光寿代表横亘十方、竖穷三际的法界体,既然有此性空光明的本体,就自然有无量的妙德。

那么该如何来启发我们自性的无量妙德呢?那就要用它的代表——“阿弥陀”这个名号来启发。你念了以后,心中必然会出现无量功德,所以说念佛不可思议。念佛的时候,佛的智慧就在你心中出现了,而且确实是以法界作为名号的体,或者说它就是无上正觉,也是念诵者自心的无量光、无量寿。

这里面深广如海,不可思议。正由于它是佛智慧极深的行境,或者说是佛智慧的代表,更直接地说,它就是佛智慧,所以念的时候当然有无量的加持现在心中。不断地这么念,心光就会逐渐显发,性德会不断地开展。只要坚持念下去,负面的垢染——各种烦恼、业障等都会被净除,正面的善心——恭敬心、欢喜心、皈依心、智慧心、大悲心等,都会由此涌现,就像我们讲十二光佛时说的那样。这就是“一即一切”的道理,所以称它为“如意宝”。

不仅如此,以它感应的力量,你这么一念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会随之而转。由于名号的本体是周遍的佛智慧,所以念名号起作用的时候,整个根身、器界都会由此而转化。像刚才说的,弹个琴就能召感玄鹤飞来,而弥陀名号远远超过凡夫心显现的音乐,所以,以它的召感力,能使一切诸天人民、各类众生都对持名者礼敬、供养等。

这个名号叫做“大总持法”,通过持名就能植诸德本,具足万行。而且,持名确实能够消除各种疾病、zai 难,能转化自心、转化环境等。以持名潜移默化的力量,会使各方面的善缘、美好都集聚在你身边。

像这样,我们要充分地了解到它是如意宝性。前面是从音声上类推,首先看到种种音声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之后归到“阿弥陀”这个如意宝性的音声上,就知道这里面有无量功德。也就是说,不能把它的内涵限定在某个局限里,认为只是起少部分作用,这样安立的话,就无法解释为何持名能让人当即解脱,当即证得甚深三昧,出现各方面的转化等等。这就知道,这一句名号实际是无尽藏,如果要列出一张它的功能表,确实写无数本书也说不尽。



--------------------------------------------------------------------------------

[1] 此处所论不涉及密宗观想法范畴。

[2] 《弥陀要解》:“一声阿弥陀佛,乃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3] 《往生论注》:“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15 14:48

召感无量佛功德的如意宝



“阿弥陀”这个密号含有无量光、无量寿等无量的妙义。为什么要说光、寿呢?因为光和寿表示圆裹十方三世的法界体。既然一切无不在体中,而弥陀名号又是以无量光、寿为体,那它自然蕴含无量妙义。实际就是不离常寂常照的意思。其中寂而常照为无量光,照而恒寂为无量寿,无量光横遍十方,无量寿竖穷三际,横竖交彻是法界体,也是弥陀的性体,也是每个众生的性体。

那么,这样的妙义用什么来表示呢?那就是以“阿弥陀”三个字的音。佛称合本性立出了“阿弥陀”三个字的音,这三个字相合本性,是本性的代表。就像我们拨一个人的号码,或者叫某人的名字,他就应声而来一样。这里有很奇妙的缘起秘密,念其他音声不能召感佛功德,但一念“阿弥陀”,无量的性德就自然会被开发。换句话说,无量光、寿的性德,要发为音声的话,就应当现为“阿弥陀”三个字的音。

以这个缘故,我们称诵“阿弥陀”,心中相应的性德就一定起而感应。如果换成其他的音,就不会这样契合。比如要拨某人的电话,你一定得拨那个号码,才能找到他,拨其他号就不行。就像这样,从他佛来说,你拨这个“阿弥陀”的密号,佛力的加持就决定注入心中;就自佛来讲,你一念这个密号,本性就开始苏醒。所以自他不二,是这样的妙道。也就是说,就性德而言,虽然一切光明、寿命、福德等都是性中圆具的,但需要借助一种缘起来把它引出。就像前面举的音乐的譬喻那样,借《清徵》的音,玄鹤就飞来,借《清角》的音,风雨便开始施威。同样,借“阿弥陀”这个音,佛的无量功德就召感来了。

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讲“名字即法”时举了好几个譬喻。比如,扭了筋的时候,用木瓜对着火烤热,再放在扭筋的地方烫就能好。但如果没有木瓜,用手对着火烤热,然后放在扭伤处,口中说“木瓜、木瓜”也会好。也就是念“木瓜”能充当真正木瓜的作用。比如一个瓦匠在墙头说:“拿砖来”,下面的人就会给他递砖过去,这是以名召德的譬喻。

这样就知道召感的缘起,这里面有很深的道,它就是法尔的一种名号。这里是说,要召感阿弥陀佛,或者要显发自性无边的妙德,就用“阿弥陀”三个音。真正去解析它的话,这里面有无量的妙义,它会辗转出生无量的功德,或者说它这一法中圆具一切法,也因此称为“如意珠”,或者说它圆明具德。这本来是极为稀奇的事。

懂了这些才知道,原来持名的法门是这么简单,却又极其甚深。这三个字的密码里含有无量的义,这里有无限深广的内涵,具无边的量,最终跟它彻底相契时,就能完全开发出你的性德,让你证得自性阿弥陀。



具有无量妙力的如意宝



我们从弥陀愿海中可以看到,他方菩萨一闻信名号当即得到无量功德,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可以说这里有因果同时、呼应同时、自他不二、心佛感通等不可思议的妙道。越是修证高的人,就越是知道名号不可思议的力用。一闻信名号,顿时就能见到无量诸佛,行无边佛事。一刹那跟名号相应时,当即证得无生忍、陀罗尼。只要心中能信受这句名号,即便是三恶趣的众生,也能顿时脱离恶趣。也是因为这个名号,心中跟它一相应,顿时就出现光明等等。

可见这个名号确实是如意宝,所以不能把它定性在某一种功能上。先前我们只是用一个音声来作启发,因为本土的众生对于音声最敏感,但其实它不光只是音声一方面的德相。比如,这句名号也是临终时召感佛现前、召感净土现前的关键要素。你心中这么一持,性德就开发了,然后一持的时候,它确实能够灭除业的系缚,顿时现前净土。《往生论注》说:就像把一个如意珠用黄布包裹后,放到水里,水当即变成黄 se,同样道理,阿弥陀佛就像一个无上的宝珠,用无量庄严功德的布包裹,放在心水中时,自心也会显现出同分的功德。古德也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又有说这么一念的时候,佛就在你心里放光。这都是非常圆顿、直捷的。

这样才知道,它是这么简要的法,里面却含有无限的妙力。所以,净土法门看似平易,实际无比高深,它把极甚深的妙理,蕴含在一个极平易的事相上,这样的话,就使得人人都能修。想一想,如果要按十三观那样,作那么精微的观想才能修,恐怕极少数人的心力才能达到,其他大多数人就无门可入了。但阿弥陀佛的悲愿是要度尽苦海的众生,所以他施设了一个极方便、极简要的方法,使得人人都能修持。也因此,弥陀因地的本愿着重是要成就名号和光明。

正是由于弥陀本愿是如此,而且以果位佛的力量加被在上面,就使它成为一个真实的名号,成为能够如愿赐予无边利益的大宝藏,也因此称为“如意宝性”。



持名如何显发性德



下面讲讲持名是怎么以修德来显发性德的。

执持名号叫修德,它是一种缘起,你只要这么去修,就决定能显发性德。如果你心里念贪、嗔、痴,口中说各种世间不清净的语言,性德就不会显现,只会越来越埋没。以那些烦恼等只会引起各种错乱的心理,由此引生很多大苦,最终还会堕落到恶趣里。所以,我们选择的这个法门——持名,就是一种非常殊胜的修德。口里说其他闲话等,只会起障蔽本性的作用,会让人堕入恶趣。也因此,我们平时应当尽量按觉明妙行菩萨说的那样去做:“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这句名号是至极清净的如意宝,是净水珠,你心里一直念着它,它就会秘密地在你心中发生转换、显发的效用。从显发来说,你的心会越念越清净,性德会逐渐开发出来。从转换的角度,持名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的散乱妄念转换成清净佛心。就像我们身上的指甲、毛发虽然人的眼睛见不到它长,实际是在不断地潜移暗长。同样,持名是在我们生死的根子——妄念上作最切实的转换,也就是我们一直不断地念佛,就不再去念贪、嗔、痴和世间轮回里的事,无形中让我们的心住在佛光里,开始往净土发展。最终转换到一定程度,就彻底脱出生死。这也是根据祖师大德的教导说的。憨山大师说:“参禅要离想,念佛在专想,因为众生久久地沉在妄想当中,要一时离开实际上很难,如果直接把染想转成净想,这是以毒攻毒的转换方法,所以念佛容易成功。”莲池大师说:“以念佛这一念换掉百千万亿妄想。”

念佛名号的要求是执持,也就是念念不放松,一念接一念地相续下去,这样它就发挥效益了。但这也有个过程,最初的时候,如果你没有修过定,心就难免会驰散在外,念着念着就开始外散了。这时就要提起心力,不能放纵它,要专心致志地盯住这一句佛号,也就是运用舌、耳、意三根来摄住自己的心。这就要求事相上非常严密、端正、诚敬,越能这样就越好。很多人不知道“全理即事”,其实,事上一旦把握好了,修行的功效马上就出现。没在事上修好的话,就很容易妄执顽空,执理废事。但实际上,如果事上都不得力,又如何能证得理性呢?

这就知道,这上不是复杂的事,弥陀无限的慈悲给你发明的方法是很简易的。所以,修念佛法门贵在老实,肯一心遵照佛的教导去做。不是贵在浮夸,也不是贵在捡便宜,而是要我们做钝功夫,实实在在地去做才是捷径。为什么呢?因为这么做的话,你每一念都相应到了,日久天长,进步就会非常快。如果现前的一念都忽略掉,不能把握,那再高谈什么,也完全跟修行了不相干,到临终时不会凭嘴上说就能往生。



念念珍重,执持名号如意宝



往生凭的是修行,怎么修呢?就是念念珍重,执持名号如意宝。也就是对于每一声佛号,都是真诚地字字分明地念好,除此之外,不再加什么,因为加进来的都是自己的妄想。也就是说,首先你要认识到这是纯乎其纯的如意宝,所以念佛的要点就只是一念真诚,不间断、分别而已。彻悟祖师的诗歌里说:“除却阿弥总不知。”这就是直趣无上菩提,就是专门照顾当前一句,让它字字分明。那么怎么照顾呢?用的方法是,舌、耳、意三根严密地把持,这样的话,每一念都是清净的佛念,这才有大的意义。就像前面讲理性时说的,如果你信得过,知道这样念佛就是成佛的因,一念佛号,弥陀就在我心中,对此真正产生了信心,那就成了真正有福的人。从此再没有什么顾虑,这样一信到底,天天都这样执持,一直念到临终为止,那时就是往生净土的最欢喜的时刻。

在彻悟祖师的语录里开示说:信心这一法是入道的要门,以前王仲回问杨无为:“念佛怎么才能不间断?”杨无为说:“一信之后就再不怀疑。”王仲回得到这个秘诀,就很欢欣鼓舞。不久杨无为就梦到王仲回来感谢,说自己承蒙开示,得了大利益,现在已经生到净土。

所以,修持名的妙法贵在有真实信心。一旦起了真实的信心、欢喜心,那你每天肯定都在执持这个如意宝,因为你已经相信这是心上的如意宝,这是心上的“无价珍”。这才知道,净土宗确实是“教内真传”。人家问到底传了什么?是什么秘诀?那就是老实念佛。

我们还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因为凡夫的心散乱惯了,最开始要让它安定下来一心念佛,那它肯定不老实,念着念着就会妄想纷飞,这也是正常现象。这时候你就要沉着、镇定,专心致志地来念这句佛号,看到念头跑出去了就重新提起。

那么,怎么把握舌、耳、意三根呢?那就是你口里要字字玲珑,耳中字字分明,意中字字递接。“字字玲珑”,是指念的音声很圆明、圆润、平正。因为所念的是圆明具德的佛号,你要念得很圆润,而不是念得沙哑、急躁,“字字分明”,是说耳中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听清楚。“字字递接”,指意识里一个字接着一个字,相续不断。如果你能够这样把握,那妄念就无缝可入,由于这种严密的控制,只要念一串下去,妄念就平复了。

但也要知道,初修的时候确实有正念和妄念交替的情况。念着念着,心稍微不专注,念头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时候其他的心念就会趁机活动。可能你口里还是一句接一句,念得非常清楚,但耳根没听分明,或者即便耳根把每个字都听清楚了,但在非常细的意识上没有递接,没有一念接一念地相续下去,这就表示已经脱出轨道了。

反过来就要知道,念佛的关键在于摄心。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里教导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内涵。所以,念佛用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摄心。最开始的持名念佛,并不是让你去观心等等,入手的功夫是,把这一句佛号,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心里听得清清楚楚。像这样,不断地用正念来把握,而且要努力地护持正念。最开始都要用点劲,散出去的时候你要有意识地再提起这个正念。因为正念一旦没有了,其他的心念就又会冒出来,所以,关键要用正念、正知、不放逸来摄持心,同时以舌根、耳根、意根三种根缘着这一句名号,使它相续不断。

这样时间久了,有了经验,你把握的力量就强。就像驯马的人,最初马非常野,难以调伏,但只要再三地、猛利地去控制它,久而久之,这匹烈马也会被驯服。就像这样,初修的时候是有些难,但时间久了也就容易把握。这样越往后越好,到你已经熟练了这个摄心之道时,它就容易由散而定了。就像很多念佛相应的人,每一次都能念得好,这样确实整天住在法喜中,也就进入良性循环了。

所以,最开始只要善巧地把握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勤修,以后就有大的受用了。那时候确实越修越欢喜、越修越安乐,从此就真正步入了持名的妙道。这样不断发展下去,就会逐渐由散到定。这里面首先是念佛成片,再发展到片越来越长,之后就会从静态渗透到动态里,再从白天渗透到夜晚梦中。只要把这个念力逐步加强,最后四威仪中都能不离佛号,从而达到事一心,这就成就了事上的三昧。再以后会逐渐成就理一心,就会心开,见本性佛。真正得了理一心,再得到阿弥陀佛的加被,那一往生就能直接登地,得很高地位,很快就能成佛。

这样修的时间一久,对于摄心的道就会掌握得非常娴熟,也就是正念把持的力量会很强。(当然,这也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增长力量,不是坐在那里就能增长。你练久了,才开始能很好地把握。)如果把握得好,那么起初能把一串念得好,再发展到十五分钟、三十分钟,继续把这个片段加长,发展到一小时、两小时……这都要靠个人的用功。其实,真正能够一心持名达到一小时,那已经不错了。在一小时里没有很明显的妄念,这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受用。

所以要知道,每一次持名的时候,就是单提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再没有别的所缘,也不必搞得很复杂。这样的话,这一念起来的时候,舌、耳、意三根都互相交彻,彼此辅助。也就是你口里念得玲珑,耳朵听得分明,意中非常清楚,一念接一念,这时就不落在世俗的杂染里。如此一来,性德就会发挥光大。

意思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在这上面修,不通过这个,心就很容易被埋没,光明就发不出来。



需要正助兼修



这里正修指执持名号如意宝,助修指积资净障、断恶行善等。要知道,恶业造多了,离佛就很远。所以,这里有内、外两方面的事要做。外在需要积资净障。你越是多修善心、多积福德、多改过,你跟阿弥陀佛就越近。如果在这上面不重视,认为不要紧,临终十念就能往生,然后现在怎么起烦恼、造恶业都行,那就很危险。因为罪业造多了,而且不忏悔,跟阿弥陀佛必然是越来越远,不容易感通。内在需要的是三根交彻,一心念佛,来显发自己的性德。这样,你念得越来越清净,心里就越来越有法喜,越来越会感觉到这上有希望。其实,这已经是逐渐在跟佛感通,在逐步地显发性德,但是你不能以少为足,要一直往后发展,最后把一切客尘烦恼全部消尽,你的性德就会完全显发,也就成佛了。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跟佛感通,这是第一要事。



和佛感通的如意宝



那么,怎么来跟阿弥陀佛感通呢?我们现在选择的就是名号如意宝。因为它代表佛,是佛智慧的本体。大家要知道这上面的要点,不然的话,光是嘴上说阿弥陀佛无比殊胜,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加持等等,跟自己的心还是相隔万里。现在释迦佛已经给你开示,就是用名号来感通。这样的话,虽然你现在见不到佛的色身,也见不到极乐净土,但这不要紧,因为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名号一旦真正入心,就已经跟佛感通了。

比如,我们只要有个无线上网卡,随时随处都可以接通网络。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设备,也不需要你直接见到网络内部系统,但依靠它就能接通所有的网络信息。同样,我们无论何时何处,都可以用名号来接通佛的力量,这比上网卡要玄妙无数倍,你一念的时候,就已经跟佛接通了。又好像一个广播电台,那边传送出一些信息,你这边把波段调准就接通了,就会现出同分的信息。这是用科学的譬喻来帮助理解,但弥陀名号起作用的情况远远不是世间科学的境界,因为它是佛果位的方便,究竟来说,完全是超情离见的事。

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我离阿弥陀佛很远。怎么来做“如子忆母”呢?就是念这句名号如意宝,念阿弥陀佛,这就念到了“母亲”。前面说了,“阿弥陀”是无量光、寿性德的音声表相,所以,你一念“阿弥陀”,心中就直接现出阿弥陀,这就是自他不二的道理。



持名是如意宝法



这样讲下去,你会恍然明白,原来持名的法门是这么殊胜、微妙,怪不得说它是“无上果觉”,是“如意宝珠”,它真正能起无量妙用,或者说它就是圆明具德。我们心中去运用的时候,无量无边的佛功德就都能召感来。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这就看出它是圆满的法。不懂的人认为这是极稀松平常的事,连小孩都会,肯定很一般,不会很殊胜。其实恰恰相反,阿弥陀佛用了无量劫积功累德,就是为了成就这个名号。而且佛有无上的妙观察智,他完全知道用什么音声能引发众生的性德。这都是奇特、超常的道,不是众生凭自己的分别心去想什么,再一步一步地来修。这样展开你就知道,它有无量的妙力,像是消业、增福、开慧、转身份等等,靠这一个都能实现,可见它极其微妙。

而且要知道,通过念佛的钥匙,就能开启自心的宝藏。最好的即生就会念佛开悟,次一等的凭借名号也能直接生到极乐世界,到了阿弥陀佛面前,佛一加持就顿然开悟。所以,这是一条极其简易的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的道路。

它简易到什么地步呢?那就是一个人只要真正能够信受,能够咬紧牙关,一念接一念地奉行,最终必定成就。要知道,念佛最需要的就是老实。如果你还在寻觅另外的方便,不能全心信受,那就不行。所以先贤说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用在净土法上就很合适。意思是,如果是上等智者,因为他看得透彻,所以他没有丝毫怀疑,能至诚一心地念阿弥陀佛,和佛感通、融合。而如果是下愚之人,因为他不会想很多,结果就能拿得定,一念接一念地相续下去,坚持一生。我们在《往生传》里常常看到,很多人心很老实,一心执持这句名号,由于他妄想少,没怀疑,肯死心塌地地念,结果三年持下来,功力就非常大。因为他在这上面能全力以赴,结果就会凝结坚固,那时没有任何人能动摇得了。最终站立往生,非常自在地就去了。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是很简单、很平易、很干脆的事,没什么啰嗦的。

这事最怕的就是怀疑,起各种分别,而不能执持到底,那就没办法。就像挖井,必须挖到那种深度才能出水。同样,如果你真正能相信弥陀世尊的大愿,相信释迦佛的教诲,肯坚持念下去,那最终决定往生,但如果半途而废,终究是不会有结果的。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15 14:49

持名可以达到事一心和理一心



我们知道,念佛达到的三昧有“事一心”和“理一心”两种。事一心,是指这句佛一念接一念,心里只有佛念,没有别的念头。一旦证入了三昧境界,自己的心就已经不被烦恼所夺。所以,这是以一个念佛解决无数烦恼的问题。当然正助兼修是不可少的,但一旦证到了三昧,确实烦恼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就像《大智度论》里讲的,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和先世罪业,其他三昧有的只能治贪,有的只能治嗔,有的仅能治痴,有的虽能除三毒但不能灭罪,而念佛三昧能治一切,还能得大福德。

而理一心,就是指功夫做到极处,心意识完全消殒,真妄不立、能所双亡的境界。这时自性佛已经显出来了。这既是弥陀的本心,也是行者的本心,没有两种。由于它是不二的,所以叫“理一心”。“理”指妙理、理性,“心”是真心。所谓理一心,不是说心还不断地缘着某种所缘境,而是说从此以后,一切都是它,没别的了。

也就是说,如果首先做到了以一念代万念,之后连这一念也消殒了,那就见了本性。“与禅宗合辙”就是这个道理。就像中峰禅师说的:“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到这里已经没有两样了。

持名法门是在生死的根子上转换,这对中、下根人来说就非常契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最切近的,就是在第六意识的念头上修。而这个法很直接,那就是把其他的想都转成想阿弥陀佛。法就是这样,你懂得它的原理,就会有信心,就能坚持修下去。

实修的时候也很简要。其实,修净土法很简易、直截了当。不能否认有这种极简易的道,不能否认从这里就能解脱,就能往生,就能见性。那么,真正实修的时候,首先在理上已经认定,完全能信得过,之后就要有“敢死队”精神,能够一拼到底,这就是实修时需要有的心,一定要贯彻到底,不能中途而废,否则就不会成就。(当然这是指专修的情况。兼修的道友也要知道怎么搭配,总之“一向专念”这个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专念的可以是名号,也可以是心咒。“一向”就是每天都要有一段净业修行,坚持一生不中断。时间上或长或短,要根据各人的情况来定。)

这样就知道,净土法门事理圆融,所以不要偏在理一边。因为没有离开事的理,也没有离开理的事。所谓“平常心是道”,大道就在平常中,但我们往往容易在平常之外另寻玄妙。其实,平常里就有玄妙,想要撇开平常另找玄妙,只是一种不良的心态,或者是喜欢与众不同,或者是喜欢表现得很高深等等。

这才知道,原来道就在近前,方便就在这里。因为音声和本性是相感的,“阿弥陀”就是本性的符号,就是无量光、寿的表相。所以,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你的本性就会自感自应,它会由此发挥出来,这就很奇妙。念其他世间的各种名称等,都起不到这种作用。这在缘起上有极大的差别。换句话说,一持这个名号,性德就显发了。懂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原来持名之道叫做“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或者持名即修德,当下就能显性德。这样不断地显发,最后本性就会完全开出来。

所以,净土念佛实际是普摄三根的极广大法门。佛是无比的慈悲心,把这样的无上名号如意宝安置在我们众生心田中。凡是愿意遵循佛教诲的人,绵绵密密地持这一句佛号,佛的加持就在他心中潜移默转,最终把生死业识心全部转为如来藏光明。就像前面所说,它能把五浊转为五清泰,这并不是夸大的说法,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你能深深地信受这里有无上妙理,那你的信心就很深,念起来会很有劲道,心里会有精进,能没有疲厌地念下去。

前面讲了,“阿弥陀”的音声一发出来,就表示在召请阿弥陀佛。这样的话,佛力就入心了,你自心的性德就会由此发挥光大。所以,不要把自、他当成分开的两个,其实自、他是不二的。意思就是,这既是佛力在你心中作加被,也是你性德的显发。而且,你的性德越是显发,佛力就越是加入;佛力越是加入,你的性德就越显发。就这样,一句名号入在心中,不断地作加被,这就是“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的内涵,表明这里有决定不虚的力用。

就像这样,念佛是在自心上自感自应、自呼自召,一切都在这个心上。所以,念佛时即佛现时,念佛时即觉悟时。念佛是悟,不念是迷,也是这个道理。它非常圆顿,就叫做“因果同时”。所以老实念就是秘诀,信得过就只是“现前一句,字句分明”,不必再胡思乱想,再平添什么凡夫的心思,也因此这是方便到极点的法门。

这才叫做不离世法而成就佛法。没有这个的话,世间人有那么多生活、工作的事,有各方面的应酬,几乎不可能长年在深山里闭关实修,这样就等于出生死没希望了。但是,现在有持名念佛法门,它能够普救无量众生,你只要能信受,懂得这个道理后,认识到这就是如意宝,然后真正把握住,把它当成命根子,那就时时都能受用。它就是一宝代无量宝,你天天在心中去持名,就有佛的十二光德在作加被,这也不是通过别的来接收,就是通过这句名号。

总之,它十分简易,其他法都有很多的条件、设施,也就变得很困难。但这个持名之道确实最大众化,它很朴实、很好使用,时时都方便在心中执持,不必太多条件,无论你在哪里,处于什么状态,只要有这个心,怎么都能持。一持马上在心中起作用,就是这么方便。

它的关键就是要有信心。对于这个,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名号如意宝体性的认识,知道以后,你就能积极、主动地在自己内心里执持。这样就好了。而且,这个如意宝会随你的心到什么程度,而出现它的利益,出现相应的作用。这在功夫上就有很大差别了,要看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心去对待,有没有真正的信心、恭敬、欢喜、希求,是不是非常珍重、勤奋。如果你有上等的功夫,那你就有上等的品位,其他中、下等都以此类推。

现在,释迦佛已经把如意宝给了我们,就看自己有没有福气受用。就像一个穷人忽然间得了大如意宝一样。如果自己真的认识到了它的殊胜,自然会非常欢喜踊跃,会不肯丢弃地念念在心里珍重执持。能这样受持的人,确实是有福气,就靠这一句名号,无量的功德法财都能自然涌现。

大家在这里不能起轻视的心,心里一轻视,就得不到利益。给它取“如意宝”的名字,就是要让你理解这三个字的深义。但很多人可能只是会口里重复说“这是个如意宝”,但心里只有一种笼统的概念,对其中蕴含的无量深妙义理一点都不清楚,当然不会觉得特别庆幸、欢喜,更不可能时时百倍珍惜地去运用它。但如果你真能相信,那确实应当欢喜地执持才对,因为你已经完全认识到,这句名号含有无量佛功德,持名妙法是如此简易、直捷、圆顿,也可以看出佛慈悲到极点,从大悲心中流出这么方便善巧的妙法。知道以后,你就会欢喜地一向受持,确实从这一个如意宝里能出现无量功德。

所以,知道它是如意宝的人,必定是百倍珍惜,天天都在心中珍重执持。一念接一念地受持,一点不愿意把心念放在想世间污染的事上,也不愿意把心思放到世间声色享受上,也不愿意谈论各种染污的语言,只愿意一念接一念地执持这个如意宝。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持名时“三根交彻,显发性德”的道理。

音声和性德彼此相感。“阿弥陀”三个字的音声是密号,一念了以后,性德就显发,因为它就是无量光、寿的代表,所以你一念这个,性德就会开发。也因此,“持名就是自心现”。这有很深的道理。

发出音声持名的时候,是三根同时交彻。也就是不仅是舌根,意根和耳根都在连带起妙用。而且,意根和耳根也都能跟性德感通。也就是每一种根跟名号相应时都会起作用,都属于起了修德。比如,不念的时候当然不发动,但口里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佛的加持马上就来了,就起显发性德的作用。同样道理,耳根专注地听“阿弥陀佛”时,如意宝王般的名号也会印在自己心中。意识上也一样,名号一念一念地从心里念出,性德同时就开发了。所谓“因果同时”,就是这个道理。像这样,虽然舌根很直接,但如果舌根没动,心里默念或者耳根倾听,也都有作用。甚至你心里稍微想一想都有作用,都能召感性德。



名号是顺性回归的如意宝



要知道,我们的根起用时有顺性和不顺性的差别。如果你听别的音声,或者缘其他不清净的法,本性就会被蒙蔽。而且这个法越邪、越染污,你的心就会被蒙蔽得越深。为什么呢?因为本性随不同的因缘,就会起不同的作用。随染污缘就落生死,随清净缘就觉悟。(我们之所以要皈依,也是心缘着佛的教法这个清净的等流因来修,就会逐渐发生觉悟。所以说,从闻到清净正法开始,心就已经发生了始觉。之后,六根一直缘着清净的法,就会逐步地离开过失,显现功德,最终性德彻底显发,也就成佛了。)

现在归结在净土法门上,就是以“阿弥陀佛”这个最清净的名号来作为所缘,只要一心缘着它,就是在起开发的作用。而且这是一个总持法门,是不可思议佛的正觉,它把无量的妙法摄在名号里面。所以,只要你用口念名号,用耳朵听名号,心里缘念名号的时候,它就发生了妙用,这个妙用就是让你还归法界。所以说持名就是自心现,持来持去最后心花会开放,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不光是往生以后会花开见佛,即生如果修得好,心花也会开放,也能见性。

所以要知道,持名能够启发性德。根一起用,心就发生感通,不然我们怎么跟自己内在的性德相感呢?性德也是自己,我们怎么来跟自己感通呢?按净土法来说,它是借有相入无相,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所用的方便就是称念“阿弥陀”,其实,称来称去最后就是称自己,成了一种自感自应之道。如果深入探究的话,会发现这是自他不二的妙道。在这里你不要强分,不要去妄加分别,认为念他佛和念自佛有极大的差距。其实,你念他佛的时候,就是在念自佛,就是由这句名号来跟自己的性德相感。



默念和倾听名号也在显发性德



要知道,持名不只是出声诵才有效,举心默念和住耳倾听都能感召性德。心里一念佛号,性德就开始显发。莲池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在海昌有一个村民某甲,当时有个老妇女死了,神识附在家里人身上,告诉他们阴间的事。某甲当时心里默念“阿弥陀佛”,结果那个老妇女的鬼魂忽然间致敬、赞叹。大家问她什么缘故,她说见到了某甲全身都是光明。这就是默念能通性德的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个人并没有出声念诵,只是在心里念着阿弥陀佛,但就是这么举心一念,结果全身都放光。想一想,光明是从哪里来的?不正是心中念佛而现出来的吗?所以,这既是他佛的加被,也是自佛的显发。这就看出,念佛时即是遇光时,念佛时即是召感佛德时,念佛时即是显发自心时,这都是不二的。这就知道,凡是念佛的时候,身体都恒时有光明,只是肉眼见不到。莲池大师引佛经说:“念佛的人身上有光明,能照耀四十里,妖魔鬼怪都不能干扰(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



名号是长养莲胎的如意宝



按上面所说,本性光明因念佛就会显发。心依着精进的力量,一念一念地潜移默运,渐渐地就会转化身心成清净色相。这里确实有很大的转变,我们说要长养莲胎,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临终那一刻莲花才出来。当然这种情况也有,但那只是几万分之一、几亿分之一。他们过去都种了很深的善根,只是今生一直没遇到因缘,等到临终时一遇到缘,过去的善根立即开发,之后至诚念佛,就得到佛力摄引而往生到净土。

但大多数人的情况不是这样,这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如果你已经确定要去西方,那现在就要开始长养自己的莲胎。就好像妇女生子,必须要经过十个月的孕育过程。最初,她知道已经受孕,有了种子,之后就要经过十个月的精心孕育,才会长养成熟,这期间丝毫不敢马虎。往生也一样,当你已经有了信愿,一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西方就已经有了你的莲花种子。这以后,就要靠不断地信愿持名,念阿弥陀佛,让这个种子不断地增长、成熟。生前这样潜移默运,莲花就在不断地增长、繁茂。根身、器界各方面的缘起,每分每秒都在潜移默转。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的机会。如果你能用好这一生,在净业上使得它成熟,那就决定往生,不会有别的去处,因为你已经修成了净业,那时就千稳百当,不必说临终,生前就已经预知了。

比如《往生传》里讲到,宋朝的僧人可久,坐化后神游净土,三天后回来说,在极乐净土看到有很多莲花台,都标有往生者的名字,比如看到金台上标有可久、孙十二郎等,还看到有银台上标了徐道姑等(这些人都还在世)。这是什么缘故呢?其实,他们在世的时候,心就已经在念念地感通,所以不是最后才忽然生出莲花,而是前面信愿持名的时候,莲花就在不断地增长,等功行达到一定量时,就决定能够往生。所以,能保持这样的发展趋势逐渐地成熟,到净业已经修成的时候,那不必等到临终,事先就可以预断,他决定能往生,不会有别的结果。

像这类人,因为现世的业报还没谢落,所以需要在人间待上五年、七年等。但由于他净业的功行已经具足,所以出现了智慧、辩才、神通,各种的瑞相、感应等,这些都是自然现出的。所以,这一世修得好的话,在世的时候就能够开悟,已经出现了神通、辩才等。也就是“净极光通达”,净到极点的时候,心光一发,神通等就自然现前,能够知道前世、知道未来的事,有他心通等等,有的现世就已经亲证念佛三昧。

所以要知道,真正能在持名念佛的道上修彻底,那确实能即生证到三昧,这叫“宝王三昧”,是一切三昧之王。心开见了本性佛,或者显发了本具的智慧、神通、辩才等,就跟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殊途同归,这时候不必刻意作观,观境也会非常明显地现前。这就知道,以极简易的持名之法,修到甚深处时,确实已经入圆顿门了。所以,持名和观想等都是手段,无论通过哪种,决定都能证到甚深之处,甚至可以成佛。

那么,等到他此生的引业穷尽了,在事相上就有表现,阿弥陀佛会亲自率着西方无量的圣众来迎接。自己乘坐在金刚台上,随佛一刹那就往生净土了。其实,他的心早已如如,在他的境界里,娑婆和极乐没有界限,无所谓往、无所谓生。虽然事相上好像临终时才往生净土,毕竟在世的时候,业力还没完全报尽,所以还有色身,有在人间的各种活动等,但就他的心境来说,时时都在极乐世界。也就是说,他跟世人有共同的一分,因为还有业报,别人也能看到他在人间;但也有不共的地方,那就是,世人住在娑婆世界,心被障住了,完全见不到极乐世界,但那些净业已经成就的人,时时都在极乐,没有差别。这就知道,证得三昧的人无所谓往、无所谓生,所以叫做“不往之往”,也叫“无生而生”,或者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都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属于上上品的成就,这种情况还是很稀少的。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21 16:52

名号是成为净土真因的如意宝



这要讲到中等的人也是念佛,但没有前者修得好。虽然每天都在念,但他用功不够,没有那么精进、深入。这样,虽然也是经过若干时日修持,但还没达到量,而这时身体已经不行了,到了即将谢落的时刻。那么,由于他有功行,他念佛的光明很显著,结果阴境就干扰不了。

这都是因为光明的护持,也是弥陀十二光佛威神加被的缘故。所以一念佛就有光明,它就在起作用。就像《往生礼赞》所说:“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而且,光明、名号也不是两个,你持名的同时就有光明,因为持名就是在接通佛的光明,或者说在显发自性的光明。你念念持名,就念念有光明,由此不落在阴境中。这就知道,它不属于生死有漏法,完全是显现净土的因。

懂了这一点,那必定会倍感稀奇。就我们自身来说,不持名的时候,一直流落在三界里,每起一念都是轮回的因,但一持名就不一样,每一念都成了显现净土的因。这样一念一念地持下去,就能得到光明的保护。以这个缘故,才说弥陀世尊特别实现了以光明、名号普度众生的大愿,否则的话,对于具缚凡夫来说,怎么能通过至心十念就被救拔到净土呢?难怪很多大论师都相信不了,因为这的确是佛果地奇特的事,是度生的极奇妙的方便。只要具有信愿,再去持名,就已经被光明保护了,它就能隔断一切惑、业的干扰。所以,临终时至心十念,光明就完全把你保护住了,之后就可顺利往生净土,不会落在三界里,就是这个道理。

这么一想,会发现这确实不可思议。照一般人的情况看,即生很难证到念佛三昧。因为自身的条件、精进、各方面的因缘等都很有限,单凭自力的话,最多只能达到一般水平。这样就不是前面说的情况。因为他还只是一个普通人,临终时怎么能生到那么殊胜的净土呢?但借助持名,得佛力加持,他最后就比别人高无数倍。

这就表明,只要肯至心念佛,就已经有了基本的保障。这样临终时一念佛,光明就很显著,其他的阴境没办法干扰。表现在事相上,就是见到佛和圣众来迎接。只不过自己心的德相没有发展完备,还达不到当即跟极乐圣境融合。所以,次一等的情况是,生到西方后,还会有莲苞未放的相,也就是它还没发展完全,不能当即心花全开,还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具体时间到底是几分钟、几小时,还是几天、几个月、几年等,都要按照行人自身的功行来定。等它成熟时,就出现了花开见佛。这种情况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像这样,一定要相信净土法门有奇特的因果,这以后,在世的时候多修一分,就会孕育得熟一分,往生后花开的也就快一分。

还要强调的是,这虽然很容易,但也必须勤苦努力,不能整天悠悠晃晃地在生死里打混。即便自己的能力有限,但你确实很认真地修了,那佛也不会怪你,照样接引往生。如果明知故犯,整天懈怠,甚至造恶业,毫不羞耻、不知惭愧,那就是给自己作障碍。所以,净土法相比其他法门虽然容易,也必须经历一番“寒彻骨”。

前面一再说了,知道佛果位方便,知道光明救度的原理,你就会对这点深信不疑,而且不会把它理解成一般通途教理的诠释。还会深信,这样持名即生就可以解脱,因为持名就在显发性德,它根本不落三界,所以每一念都是净土真因,而不是三界业种。

像这样,我们就会倍加珍惜。你能时时护念,不让心落到染法里,就叫做珍重护持。所以,我们要时时保养心地。按净土宗来说,你就是一句弥陀,一念接一念,念得清清净净,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如果你不知珍重,已经遇到净土大法,却还在造恶业,不知悔改,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这就太自暴自弃了,最终换来的必定是轮回里无穷无尽的苦报。如果你知道自尊、自爱,就知道这一生结束后,一定要去净土,去成圣者,那你此生必定会好好地修净业,这就是真正的自重。正由于你的自重,每一念都会珍重持名;由于你能珍重持名,莲胎就会逐渐成长,最终决定成为弥陀佛国中的人。那必然是一生不退而成佛的。所以,我们要认清这条光明坦途,它是一条殊胜的大道,而不是小路。



往生后一生成佛



像前面说的,上上品当然是即生证得三昧,往生后当即花开见佛、成就圣果。次一等的,由于自己一生的修行没达到圆满,心上性德的发展还没完全,这就要在花苞里住一些时间,这里的品位也有各种差别。但无论生到西方的哪一品,都决定一生成佛。

什么缘故呢?因为西方的境缘太殊胜,它完全是佛愿力化现的,根本不是众生业力所感。一点点不清净的、不能助道的因缘都没有。一切色、声、香、味、触等全是佛智慧所显现,都是佛果地智慧在起摄生的大用。也就是它会加被在圣众心上,然后摄化他,当即把他的心转成不退。之后,凡是往生者,都会不由自主地随着弥陀的智、悲、力,直接转到跟菩提相应上,不会有一念退下来。这都是佛力入了心、作了加持的结果。它表现在整个国土的一切境缘上。所以,法身阿弥陀佛,现出报、化两种色身,现出报、化两种土。就化土来说,无量的庄严都是佛智慧所现。这就跟秽土截然不同,跟其他清净世界的化土也不同。

像这样,一生到极乐净土,终日所听的无非是法音,所交结的无不是圣众。这时候,心一直缘着清净相,六根清澈,没有各种扰乱、过患,一切人间的八苦以及世间的三苦、六道诸苦等全都没有了,没有一念是生死的因缘。所以,不必刻意去断,烦恼自然就没有了。就是这么奇特的法门。昙鸾大师说的“不断烦恼得涅槃分”,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佛力不可思议的加被,竟然妙到往生后自然没有烦恼,自然不起一念我和我所的心。只要把你放进极乐净土的大教化场里,就好像进了一个大磁场一样,你的心必然被佛的智慧所同化。

《往生论注》里讲:就像香美的食物一入人体,立即变成臭秽,因为被人身不净体性加被的缘故。像这样,众生一入到极乐净土,就无自在地转成清净,以净土纯是清净体性的缘故。《论注》中又说:国土的总相为清净功德成就。这样去衡量断德和证德,那么,断德就是烦恼不断而自断,证德就是本性光明德相无限地发挥、开展,没有任何阻碍,不会有蒙蔽它的因缘。这样不断地开发,那当然最终会跟佛心相合,也就是跟阿弥陀佛合体了。决定是有这样的妙道,这是事实。否则,说阿弥陀佛摄引无量众生一致成佛,就成了只是神话。实际这完全是真实的,弥陀大愿已经彻底实现了它,这就是“一切皆成佛”的悲愿的实现,他已经创造了奇迹。

从这里要明白,净土法的修持是从人间生起信愿,至心念佛开始的,从这里一路发展,直到在净土最终完备而成佛。一定要认清它从始至终的过程。认清以后,你的道路就非常直接,走起来就很坚决,不会有动摇,而且知道这么走到底的时候就成佛了。我们必须认清道路、方向、过程、原理、结果,方方面面都懂了以后,才知道为什么弥陀名号叫做“如意宝”,为什么念佛就能见佛、就能成佛。因为,念佛就是念自心,念佛就是开发自心,所以念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见本性。这条路是完全往开发自性的方向走的。

《无量寿经》上说:“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确实如此,在这条道上努力地希求,精进为之,最终决定能超绝生死而去。也就是会横着截断六道,自然关闭生死的门。所以,净土法是一种特殊法门。一般通途教法,必须自己见到无我,之后一分一分地断掉三界烦恼,才能超出轮转。但在净土法门中,直下念阿弥陀佛,就能得佛力加被而处在光明中,决定不落入三界的阴境里。所以,通过这条易行道,横着就直接生入净土了,之后六趣自然关闭。而且到净土后,“升道无穷极”,也就是你的本性会不断地开发,因为净土里没有障蔽本性的因缘,那里的一切境缘都能使本性光明寂静妙德发挥无量,最后跟佛完全合体。

在此期间,自己可以化身入于十方世界,随便你想去哪里,一念间就到了。而且在各个世界里行持普贤大愿。这也就是往生后能“现前实现普贤行愿”的原因,这不单是停留在语言上的诵念、心里的向往,而是真正能圆成。所以普贤菩萨率领华藏海众一致导归极乐,那时候就真正实现普贤大行了。以地球为例,如果你要化现在这个世界,就可以示现各种身份。或者显现为祖师、法师、居士、沙门,或者显现世间帝王、宰官,或者显现平民大众等等,各种身份都可以。这种示现没有固定,就看众生的因缘,该示现什么就示现什么。所现的看起来跟常人一样,有相同的形相、生活等。没有丝毫的不恰当,让你看起来这确实是个跟大家一样的人。如果示现在家身份,也还会娶妻生子,还有各种人的表现。但实际他内在深不可测,旁人根本测不到,旁人只看到他也是人的形相,也做人的活动等等。

像这样都是随类化现,现各种各样的身相。而且在万行圆满以及众生因缘聚合时,能示现八相成道的佛身。

总之,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说,一旦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现前成就无上的普贤大愿王,一切都能无余地圆满。一从极乐世界的殊胜莲花中化生,亲自见了阿弥陀佛,得到佛授予成佛的记莂,就能化身无数,以广大的智慧力周遍十方,利益一切众生界。



上面我们用了四堂课着重开显名号如意宝极其殊胜的功能和利益,大家应当得到了比以前更深、更广的认识,从这里开始生起对执持圣号的信心和欢喜心,心里开始有持名的力量,念佛也比以前更诚、更专,这都是可喜的现象。希望大家保持。

而且这次学习后,平常要不断地深化念佛的观念,要让它凝结成内心中修持念佛的坚强动力。因为这关系到大家一生净业的成败,所以我再次强调。



往生的要诀——欣厌



要诀的话没有很多,关键要在寸心中有个领会。如果少说一点,但你能会得这个大义,也就足够了。所以关键首先要心领神会,之后在心上牢牢地把握住,否则说再多也没用。就像武术大师传授绝招、医生开药方那样,在要点上把握好,其他的自然水到渠成。同样,在我们一生当中,无论是做人还是修行,关键就是要把握那么几句要诀,然后贯彻一生来实行,这样就会得到大利益。

说到“要诀”,其实就只是一两句话,但它是最关键的,如果没契合到它,那注定会失败。虽然平常谈这谈那,想很多,说很多,但自己心里要晓得要诀最重要,然后要按这个去做。其实,人的一生不可能把握很多。要诀就那么几句话,关键要领会在自己心里,这就管用了,一辈子得力就靠这几个要点。就像法王说的:“难穷教理网边际,当以诀要调自心。”所以,时时应当依诀要来修自心。比如说做人,像《论语》里讲的,做人的根本在于仁德,而“仁”的根本就是孝、悌。所以,把握了孝、悌两个字的内涵,也就把握了做人的心要。

那么,对于往生净土,它的要诀就是欣、厌。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我们要一直用心去体会它、贯彻它,能这么做,就会一直归向西方,临终就会顺利往生。如果不在这个要点上贯彻,那纵然说得天花乱坠,写了多少本书,摄受多少个徒众,做过多少场面上的事等等,也仍然不会往生。

所以,这事关键在于开窍。人不开窍的时候,心里是一团浑,一开窍马上就通了。那么,该从哪儿开窍呢?就要从欣、厌上开窍。有了欣、厌就表示有希望,没有就很危险,很难往生。所以它就是诀窍,一开了窍,一方面对极乐净土最喜欢,再没有超过它的了;另一方面对娑婆世界一点不留恋,根本不想在这待,这时候,西方的门就开了。如果口里说往生,但心里一点不喜欢,对净土没有欣求,对世间也没有厌离,那就根本往生不了,因为你不是真心想去。这就知道,修净土法以欣、厌为主,这就是它的窍门。

对于老年人来说,就要把握最简要的事,也就是要以生西为目标。人年老的时候,就不能再抓很多事了,因为年龄、身体、精力等方方面面都已经衰退了。这时候,就要把有限的光阴、有限的精力放在“刀刃”上,集中用在一个要点上。能这样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深明大义的人。

我们知道,年轻的时候要从难处下手,但到了老年,就应当从简要处下手,这方面确实有年龄阶段的问题。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年龄,那就要从“简”字上得到真实利益。也就应当把往生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往生的窍妙,就在于欣、厌二字,或者说它的窍门是以欣、厌为主。这个窍一打开来,就直接通向净土,这个窍没打开,那还隔了万重山。这样我们要看到,该怎么来打开往生的门呢?那就要看自己心上是不是真的有欣、厌的内涵。从真正有欣厌开始,就已经往净土方面走了。如果还没有欣厌,虽然也会念佛,但口不由衷。意思是不是以一心去西方为目的,所以念佛的作用就会转到其他方面。

所以要时时检查自心,如果对这事还没感觉,对娑婆没有厌离心,对极乐也没有向往心,就表明净土的门还没开。如果心里已经在发展欣、厌了,对净土越来越欣求,对这个世界越来越觉得没意思,就说明有希望。像这样,关键要看你心上对这两边的重视程度。如果在净土方面的心很重,对娑婆世界的心很轻,那就表明净土的门正在打开。以这种推动力,就会直接往净土去。如果心上没出现这种势力,或者一种决定趣向的动力,就不会往那边走。

现在很多人内心是盲目的,却自以为一定能往生。其实这不一定。因为检查你的心时,发现根本没有欣、厌的内涵。提到净土时并不是一心欣求,对于娑婆还是恋恋不舍。这上面心的浓度不成比例。对于娑婆世界的五欲、快乐,各种世间的享受,那是百分之百的追求,是非常浓重的贪求心;对于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则没有兴趣,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根本没这回事,一点点向往、希求的心都没有,不是一心渴求,念念都想着那个目标,想着自己这一生一定要生到西方。其实这样很危险,你的心当下是直接往娑婆世界趣向的。像我们学法相的时候讲“六趣”。“趣”,指趣向,这是从因上说的,意思是因上有差别,趣向的地方就有差别。像这样,你的心一直趣往轮回里的六个方向,又怎么会去净土呢?

所以要清楚,往生的窍门在哪里?就在欣、厌上。欣、厌一起来,心就往西方去了,就已经开启了往生的门,已经念念跟阿弥陀佛相合了。为什么呢?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心愿,唯一是救度生死中的众生,如果你能一心向阿弥陀佛呼救,我要生到你的国土!那当然佛会垂下手来接引你。这在缘起上必须是两相情愿,不能只有弥陀单方面的愿力。

像这样,我们已经知道了欣、厌是主要,那每天就要在欣、厌上努力。娑婆世界的引力一定要少、要弱,极乐世界的引力一定要多、要强。也就是对于世间的人、事、物等要越来越淡,对于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西方圣境等,要有越来越强的向往心。在行为上,就要尽量减少世间的事,把修净业作为第一大事,要有意识地去增加净土资粮。怎么来增加呢?那就要缘着净土的依、正庄严,不断地作十法行。凡是净土方面的事,要尽量多听、多思维、多修持、多去增长资粮。这上面增加得越多,信愿就越浓重,前往极乐世界的引力就会越来越强。

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自己必须有意识地去增长,不能只是坐在这里空想。事在人为,往生也是如此。凡是有志向,而且肯实干的人,在他身上就天天有进步,天天在增长净业资粮。这样的话,最终必定会完成往生的大事。如果一点主动性都没有,不知道在这上面努力的话,那就属于在净业上面消极、懈怠。但这种人,没见他在世间的事上有多消极,还是在不断地增长。这就必然要落生死了。

尤其年老的人更要注意,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就要尽量减少外务。自己要有意识地增长净土资粮。意思是你要做个有心人,在这件事上要有计划、有安排,自己主动地把每天的时间尽量地用在修净业上(如果是兼修的道友,也要分配出一定的时间,保证每天都有一段净业的修持)。

如果你的信愿还不强,那就要多学习、多了解净土方面的事,从多方面增长信愿的资粮。这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现在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净土方面的书,你都可以多看、多学。比如,有时候看往生的传记。这样看一个,心里就随喜、赞叹一个,同时就引起了自己对净土的希求心、向往心。或者系统地学“净土五经一论”,多增长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的认识,这样就能加强净土方面的信心,比如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恭敬心,对极乐世界的希求心等等。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4-11-21 16:53

而且,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身、口、意,一直缘着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去运转。也就是要口口谈西方、心心想西方、念念缘西方,身体一次次地礼拜西方、礼拜阿弥陀佛,口里念弥陀的圣号或者心咒等。像这样,要使得自己的心,尽可能地沉浸在净土的氛围里,尽量让自己的心不断地转起净土情感。

这些自己都要有意识地去做。除了每天的定课以外,其他时间也要抓紧用在净土上面。佛法里也是有主次的。那么对老人来说,就要以修净土法为主中之主,重中之重,把这个重点突出再突出(选择的净土修法,或者是念佛,或者是密教净土法)。不能以次破掉主,那样就修不好。要把一切善法都配到这上面来,一心归向西方,这就非常稳当。

白天要痛念世事无常,没什么意思。临睡前就要反省:我心上还有没有往生的障碍?还留恋世间吗?对世间的事能一概放下吗?诸如此类都要细细地检查。要这样想:假使明早起不来了,那想一想,还有哪件事自己忘不了、甩不下?然后想:如果明天真的起不来,这一生不就完了吗?还有什么能抓得住呢?所以现在就要放。之后就想:既然如此,今晚就不去想这些世间的事了,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这样今晚就把世间的事从心里排除。

像这样,必须天天排除轮回的挂念,一声号令马上就赶赴西方。要天天做准备,做死的准备,做去的准备,时间一到马上就走。比如,一个人如果打算住在一个地方,那他就会住在那里不动,因为他只做在那儿的打算。一旦打算离开,想从这儿赶紧走人,那就会把所有东西打包好。因为已经不想在这待了,只有这个心思。他每天都想,我一定要走、一定要走。然后把事情都准备好。屋子里的东西都处理妥当,该送人的送人,该寄走的寄走,都交待好,全都事先做好准备。意思就是,一到那天就走,要培养这种心。

如果不在这上面着重训练,整天在这个世界上鬼混,混来混去,根本不作死后的打算,那就非常危险。连这份心都没有,往生就很困难了。相反,一旦你把世间的事从心里清除干净,荡然无存,从此没有了娑婆世界的牵挂,这样的话,阿弥陀佛的悲愿就能填入你空灵的心地,净土的正业也会开始修起,从而长养出净土莲胎。

总的来说,在这件事上,一心要存两方面的打算:世间的事要全放,这方面要减之又减;往生的事要全提,那方面要加上再加。这就是关键。

要做到这一点,那现在就要念死。天天念死的话,到临终时就从容镇定,因为心态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会深思熟虑,会从长计议,他的目光会很长远,会提前做好准备。否则死亡一旦来临,那时慌张、恐惧,最终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如果有智慧,就会把这件事看成人生最大的事情,其他都可以放下,但在这上面绝对不能马虎。世间法没什么利益,能放一分是一分。往生净土最重要,能提一分是一分,要尽量地提,尽量多准备,在这件事上绝对不能失误。(这里主要是针对老人在着重强调。如果你还处在世间,有家庭、工作等,那应当心出离,身体仍要做事,并不是父母、儿女、妻子、工作等全部不管。该尽的本分都要尽好,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地修行。)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每天都在修净业的道上非常平稳地前进,一心趣向西方呢?这就要念念提醒自己,把临死那一天的事放在今天来做。天天都准备临死的事,一到那天,就直接往生了。

这又该怎么准备呢?你每天要想:生命是无常的,死亡很快来临,所以我必须提前办好。睡前要反省:我心里还有什么放不下吗?还有没有挂碍?如果心里一点挂碍没有,即使现在死了,也是一心唯一归向净土,这样还算可以。如果心里还有很多挂碍,还想着这件事没做完,那件事没了结,还有这个放不下,那个离不开等等,那这些心里的挂碍就成了你的“生死冤家”,到临终时就会来障碍你往生。所以,现在要提前办好,不然一到那个时刻,很可能会出问题。

所谓“提前办好”,当然一方面像前面说的,该交待的交待,该处理的处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想:如果今晚就死了,明早起不来,那反正要死了,也没什么放不下的。家人的事都由各自的业来安排,我想管也管不了。再执著的东西到时候也带不走,执著也没用。像这样,把世上的事一下子全放掉,心不要还挂在财物、儿女等上面,提前就全部了结。而且天天都要这么了结。每天睡前都要想:如果明天起不来,也就这么去了,再重要的事想管也管不着。这样想了以后,当时就要让自己的心不再被世间的事缠绕。不然的话,心里始终放不下,到时候就很麻烦。

像这样,平时想惯了,把心放得空空的,世间的事都能放下,这样的话,阿弥陀佛的悲心就能充实你空灵的心。如果你心头想这想那,有各种的放不下,那阿弥陀佛的加持也很难入到你心里。因为你的心已经被世间的事填满了、搞乱了,七上八下,乱成一团,跟佛相合就很困难。这就非常危险。所以,我们要往生,一定要把握住“欣厌”二字。厌就是全部要放,欣就是全部提起。娑婆的事一概放尽,那净土的事就能完全提起;一旦把娑婆的事全放掉,也就没有了分心的事,你就能一心跟阿弥陀佛相应。这就是关键。

如果你不把自己的心提前处理好,那在往生上就有很多障碍;如果你的心全都处理好了,就念念都能全心跟佛相应,这样发出的力量是百分之百的。如果有非常多的世间心思,左缠右绕,这里也贪,那里也搞,搞得自心好像被无数根绳子缠住了,这就非常危险。到临终时,你被哪一根绳子牵住,都有可能落入生死,那就没办法往生。

所以我一再强调,老年时修持的要诀,就要以往生为主要目的。而且要减掉一切不必要的世间外缘,心上放得干干净净。之后一心提起阿弥陀佛。这样的话,要以欣、厌作为主要的往生窍门。你能领会欣、厌的内涵,就要有意识地在自己心上去实行,而不只是听个理论。这样在自心上检点,看是不是厌得彻底、欣得彻底,天天把心地打扫干净,那往生自然千稳百当了。也就是说,你心里首先要做这个工作,完成以后,每修一念都是净土的因。这样不断地修持,它的势力就越来越强,品位也会越来越高。

既然我们已经决定了要去西方,那就要把欣、厌二字常常放在心上衡量。要在当下的身心上检查,不要到临终的时候才来干。打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想在这儿住,根本不作离开的打算,那他会想,在这个地方生存的话,就要有很多因缘。这样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着住在这里来安排。一旦生了厌离,他想,我要离开这里,到另一个地方去。起了这个心以后,他的心就完全转向要去的那个地方。这时候,对于住在这里的事就不作长远打算了。也因此,对于一切事情,他都会逐渐交待完。比如,自己房子里的每一样东西,他都会逐步地交待,或者寄走或者给别人,一点一滴全都会处理。对于要去的那个地方,会一直心心念念地向往。只是时机还没到,时机一到,明早就可以走。因为没有任何负担,所以走的时候拎个包,很轻快地就离开了。不会说到要走的时候还在想:我还没安排完,这个东西还不晓得怎么卖,那套房子还没想好要给谁,还有好几件事没处理完……这样心里还有牵挂,就走不了了。如果所有的事都打点好,心里也做好准备了,而且事务上的纠缠全都处理完毕,这样时候一到,那就立即出发。绝对会离开,而且会到达他的向往之地。

懂了这个例子,就知道我们该怎么去西方。这在原理上一模一样。你已经打算去西方了,那么,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事,该交待的全部提前交待完,心里也不再作什么打算,一心就想去西方。这样时机一到,马上能走。如果你一直作百年、千年的打算,想着我这一生要营办这个事业,要得到那种享受,要学到这个知识,要搞出那个名堂等等,那就根本没有欣、厌,也就不可能离开这里去西方了。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如果你心里没有准备好,那就非常危险。其实,临终的时候就是一念,而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你的去向,这是非常快的。如果你事先什么心理准备都没有,什么事都没交待好,到时候慌里慌张的,要往生就很困难。

再重复一遍,净土修持的要诀就是欣、厌二字。也就是对极乐世界要越来越向往、欣求,一心一意地往那儿去,唯一就是这个目标;对娑婆世界要越来越厌离,不断地淡化它。所有事情都提前交待好,每天都要做好准备。

反面也要知道,不能到临终时再准备,那时就来不及了。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那是非常快的。无常这事不会给你提前打招呼,它来的时候,忽然一天就现前了。大家都知道,老来的事说不准,有时候摔一跤就死了,有时候站在那里,一下子中风或者脑溢血就过去了,有人是一睡不起,老死在床上……很多情况是你想不到的。所以每一天都要做准备。这是最关键的事情,已经再三作了交待。

现在对很多人来说,发起求往生的心还是很难。因为人的心不坚定,这就成了障碍。就好像心头有很多座山,对事物的贪恋是一座山,对儿女的贪恋又是一座山,还有各种贪恋名利、富贵、享受等等,这些都是障碍。一旦越过了这些山,往生就有希望了。

所以,欣厌是往生的关键。具足了欣厌,就表示已经脱离了娑婆的事,一心往西方去了。这就表示,心上已经调准了。不然的话,凡夫的心始终飘来飘去,即使念了很多声佛号,但一遇到世间境界,马上又转到生死里去了,这就很难有保障。

我们的问题就在这里:平时念佛很难提起恳切的心,口里刚刚念完,等会儿一碰到世间的事,马上又入到红尘里去了。有这种忽上忽下的情况。这样检查起来,净土的心非常薄弱,娑婆的心却极为浓厚。关键问题还是欣、厌不具足。

现在一定要重视欣、厌之心的培养。如果这种心不能有力地生起,那就很危险了。我们平时都能看到,自己的心不断地起起落落,大多都围绕在世间法上,很少起念缘着西方、缘着阿弥陀佛。比较心力的差别就很明显。比如你看电视的时候,两只眼睛一直盯着,看了好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还想接着看。看完了还回味,还不断地谈,脑子里也不断地在想。但对于西方根本没有这么浓的心,不是非常急切、迫不急待地想修,也不会念佛的时候一心投入,念完了还回味不已。从这里足以看出,流转娑婆的因缘非常充分。如果能反过来,对世间的事一点兴趣没有,心根本不放在那里,天天都缘西方,净土的心越来越浓。这就表示,你已经跨过了贪恋世间的障碍。所以,这事侥幸不得,你的心没成熟,还不具足欣、厌的内涵,往生就很难。

念十念当然最容易,但真正发起求往生的心就比较困难。因为业障很重,对这个世界的贪恋、欲望很多,这些都是一重一重的障碍。需要自己下一番功夫,非常努力,才能逐渐把它们清除。心如果转不过来,在倾向上就不会一念接一念坚定地往西方走,这就是内在最大的往生障碍。这个不清除的话,往生就不会顺利,这个一旦清除,往生就十分容易。所以,每个人都要在自心上下手,要在自心上清除障碍,不要一点欣、厌之心都没有,还整天妄想着临终能往生。

修净土法,关键要看临终那一念,逢的机会好,就很容易往生。而一般的人,不是在临终时才听说有净土,而是几十年前就知道了,属于早熟的机。但他的心一直很疲软,这就非常危险,很可能成了一个“老油条”。我们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心。刚学佛的时候,人往往容易出现善心,但时间久了,很可能被习气所困,而发不起心力来,这就很危险。有的人说,我已经修了二十年。但看他的心一点起色也没有,是那种灰溜溜的、懈怠、不振作的心态。这就很糟糕。最后连一点勇悍心都提不起来,这样怎么能往生呢?

所以要晓得,自己心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直深陷在红尘里,不肯出来,而对于清净佛土,对于殊胜的往生大事,欣求的心就非常薄。因此,在这上要赶紧栽培,要不断地努力,尽量减少负面的染污缘,不然就非常危险。你看,这世上有多少人陷溺生死,有几个最终归往西方呢?这么想一想就不寒而栗。为什么那些人生不到西方呢?这里有非常决定的因素。因为,他的心一直自甘陷溺,没有真正从心底发起对娑婆的厌离和对极乐的欣求,以这种心怎么可能生西方呢?或者说,西方净土哪里是凭这种心就能往生?所以,奉劝大家及早修行,不要继续醉生梦死。

人一不注意,很容易就没有自知自明,不晓得在自心上改过。放眼看去,很多人已经成了“老油条”。天天糊里糊涂地念,但内心一直陷在五欲的泥潭里,一点不肯出离。这不是自欺吗?口口声声说要去西方,心心念念都沉溺在娑婆的五欲里,这样怎么可能生西呢?所以,都是在骗自己、害自己,是在辜负佛、辜负自己的人身而已。像有些老居士,认为自己一生修行,也做了很多福业。但老了只是天天守着电视机,心每天就陷溺在世间法里,越老越糊涂。最后就这样一命呜呼,不晓得到哪儿去了。这都是生前骗自己招来的下场。

我们不能自欺,一定要检查:我是真心想去净土,还是甘愿陷溺在红尘里?如果一边想着饮食、男女、歌舞、声色,对这些贪恋不已,一边却幻想着临终能生到西方,那只是自己在做白日梦,哪有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放不下娑婆就决定生不到极乐。其实,现在很多人心里就是这么打算的。他想:我既要享受世间五欲,还要顺利往生西方,如果不能往生,那就是佛不灵验。但要知道,如果心一直陷在五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越陷越重,这样的话,净土就离得越来越远,也就越来越难往生。

原来一再说过,为什么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根本原因就是贪恋红尘。这种修持叫做“抱桩摇橹”。就像绳子还系在桩子上,那不管怎么摇桨,船也前进不了半步。同样,心一直系在娑婆世界里,那再怎么念佛,也很难即生往生西方。这就表明,欣、厌是一个大的关口,心里如果不具足欣、厌,内在最贪的是世间五欲,一点都不愿出离,口里却不断地说我要去西方,那完全是自欺欺人。

要知道,一般人在逆境里容易修,在顺境中就很难。尤其世间的一切都圆满,家庭很美满,儿女也听话,福报很好,有各种享受等等,这时候出离就非常困难了。因为他心里认为,极乐世界就在人间,还要到哪儿去?其实就是迷恋红尘,放不下世间而已。这样,平时都像喝醉了酒似的,一直陶醉在世间快乐里,等到了临终,怎么会有出离的力量呢?那时就会恋恋不舍。如果夫妻感情好,那到时候你就舍不得。你不会说:“我要去西方”,只会说:“我们来世还做夫妻!”如果儿女孝顺,自己一生对儿女都是贪爱心,那到时候也很难放下。一般来说,女人最爱执儿子,到老了还是念念想着儿子。如果儿子很孝顺,那她临死的时候也会想:“我舍不得儿子!”或者认为这个世界这么美好,就会发愿来世还要在这里。像这样,哪里会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力量?相反,如果人生很苦,那就容易生厌离,使得他根本不留恋世间,一心要到佛国去。

人的心就是这样。你不要以为,现在对世间非常喜欢、非常留恋,到临终时会忽然起一种生西方的心,这是很渺茫的。比如,你一直恨某个人,一再地恨他,后来忽然间就变得很喜欢这个人,这可能吗?绝对不可能。这就说明,必须提前在心态上做转换,转不过来的话,就一直是那种心,到临终时还会更强。

大家现在就要开始注意,努力培养欣、厌。我们在坐的无非是两种人,一种人命不好,一种人命好。命不好的会想:“我很可怜,现在世间的一切都不求了,一心就去西方。”这种人反而因为苦而得到大利益。还有一种人命很好,他就一直说:“我很好啊,很幸福,学佛以后更好了。世间真好,天天都很快乐。”结果他每天都为着今世的快乐而作打算,天天都在品味人间快乐的美酒。这就糟糕了,因为一点出离心也没有,在他心目中,现前就是极乐世界,哪里还需要去十万亿佛土之外呢?像这样,一味地陷溺在世间假相里,怎么会有欣求极乐的力量?临终的时候直接往娑婆世界里陷落,阿弥陀佛就只能空手而返了。

这些都是不好听的话,是在给大家敲警钟。老人家们尤其要警惕,天天要想到人命无常,说不定今天就会死,所以每天都要做往生的准备。就是每天要有“打好包直接去极乐世界”这样的心态。心里一直要想:我今天尽一切努力,准备好往生的资粮。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那就犯了最大的错误,所以我要尽量努力。一天活着,就修一天净业,天天都要提起求往生的心。这样再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地念,就可以往生。

“名号如意宝”就讲到这里。愿大家都如愿往生,一生成就!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www.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