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此世现相厌患歌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9-2 10:54     标题: 此世现相厌患歌


   ——森林杜鹃妙音

法王如意宝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法王大智慧现量流出的法宝《此世现相厌患歌》,而且我们将以实际观察修的方式推行本法。让它成为每个传承弟子心中的法宝(要说明的是,以后我每次说法王就是指的我的恩师晋美彭措法王。讲到其他法王时,我会加特称说明)。从这一次开始,每次我们都要结合所讲的法类,先发菩提心,现在跟着我的引导发心:

为了成佛,我要学到厌患此生的心,而且我学到了以后,要把这分法弘扬起来利益一切众生,所以我现在发最大的心,一定要把它摄在自己的心上,完全转成自己的心和行为。
这样引导以后,大家在心里按这样发一下心,心里要有刚才的内涵。


下面正式进入本法的修学:
先讲明三个问题:一、显现本法的缘起,二、本法的殊胜性,三、本法的功效。


这首道歌是法王见到当代众生缘此世的现相耽著而不断受苦,现起厌患的觉受而流现的文字。它是上师心传,厌患觉受通过文字传达,所以是非常直捷的,也就是,我们只需一学一唱就能得到心意。它针对时代状况,说的是离我们最切近的、这一生的事。而且有总有别:总的是,一两句话就透出事情的真相,点明修厌患的心要。别是指,得了要点之后,再分门别类,就财富、名誉、地位、财力、爱情、家庭、享受等各类世间法,一一看到耽著的过患,生起厌患。最终发生全盘地出离。也就是全盘解除对此世现相的耽著,彻底改变这一生的走法。


具体地,把我们这一生自身上一切大的耽著,和盘托出看到无义,以及怎么导致临终、后世过患。它有时用比喻启发你,有时引导你的心,由一个譬喻看到所有世间相的过患,有时引导你观照过去、看清现在和未来,有时引导你看到它的结果而认识前面所作是无义的,有时又让你看到这样做未来会出现什么结局,有时又让你看到这里所做的除一点点外,其它都是多余,有时打破你的幻觉,让你看到它没有任何可依靠处,很快就会坏的。它整个包括了四种厌世心的修法,暇满无常等,对此世现相一旦生起厌离,很容易开展出对整个轮回的厌离。

要起厌的对象是此世的现相。厌患的必要:如果不生厌离,心会一直著在现世的现象里,虚耗暇满,起各种烦恼,背离解脱道而堕入恶趣。因此,首先要对此世的现相发生厌患,之后完全放下此生琐事,一心修持解脱道,那就会出现森林杜鹃的妙音。


杜鹃俗称“布谷鸟”。以西藏的情况来说,天寒的时候它们会飞往热一些的南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大地解冻时再飞回来。它们住在森林里,不是住在草原上。春天布谷鸟飞来,它们会发出非常好听的声音——“咕哔、咕哔”,听到是一种祥兆。此前没来的时候,如果牦牛生病、很瘦弱,那么很多都会死掉,因为没有青草吃。但是一听到布谷鸟“咕哔、咕哔”的声音,人们就觉得再瘦弱、再病的牦牛都不会死,因为青草生出来就有希望了。


所以,布谷鸟的声音代表希望,代表生机,代表春意盎然的景象,代表真正的利乐。如果人们在受用得很好,心情很好,或者在行持善法的时候,听到布谷鸟“咕哔、咕哔”的声音,心里会得一个安慰,认为今年一年都会这样好,会一路好下去。

厌歌为什么称为妙音

这里会有疑问:厌歌怎么变成了布谷鸟的妙音?一个悲观一个乐观,好像名词有点不协调。
其实,这只是我们不认识出离心的体相。其实出离心有两分:一是厌苦,二是欣乐。如果单是厌苦,这样不断地修下去,人的心就很悲凉,觉得没有希望。就像西方哲学家叔本华等,他也是智者,一定程度地看到了世间的各种苦相。但他过多地思维苦就会悲观,甚至发展到认为没有希望,一直这么走下去,除了苦还是苦,不如一了了之。所以,偏到悲观上也是病,陷在一种非常低沉、悲戚、无希望的状态里,很多人就会选择自杀。这样单是苦,什么乐也没有,知道也是苦,不知道也是苦,而且知道以后更可怕,心里没有任何希望,很多人干脆就自杀了结,不想过了。这种人跟其他盲目乐观者不同。盲目乐观者没发现真相,以为这里有什么乐可得,一直有一种虚假的希望。但这股动力会支持他想继续活着,继续求得他的所得。这一类叫做乐著生死者。
这两种心都会把人导入苦的境地。悲观者看到一无希望以后就产生消极心理,不愿意再做,不愿意再活;乐观者是把苦性当成有乐,是一种盲目地追索,最终也肯定跌入到苦中,因为他的一切追求都不可能实现,所有求乐的希望最终都要落空,所以这两种都是极大的惨剧。如果我们的心陷入到这里,那的确很悲惨,智者一眼能够看到他的前程。


佛来这个世间首先宣说的是四谛,引导众生解除乐著生死的心。如何解除呢?这就必须先深刻洞察到此世的现相唯一是苦的性质,没有一丁点实义可得,在这里永远求不到真实的乐。再进一步拓展开来,看到整个轮回是一大苦海以后,想在这里求乐的幻想就会彻底打消。这就把人的心从乐著现世里面拔出来了。其次,佛会宣说解脱道的利益、功德,由此能成就真实的乐,以及如何成就它的方便。因此总的教法就是四谛。苦、集昭示了轮回现相纯一是苦因苦果,道、灭显示有真正息灭一切苦因和苦果的解脱寂静可得,而且决定有路线可以实现,这样就给人们以最大的希望。


所以,真实的出离必须发展出两方面的心:一方面对于目前的现状感觉全是苦,要从中拔出;另一方面要看到的确有安乐可得,知道有解脱、有佛果、有往生极乐净土等等,两个合起来就是真实的出离心。它们的关系是首先生厌,然后起欣,也就是在我们心的发展上,一定要先认识到世间里没有乐可得,唯一是苦,之后从乐著、追求变成厌舍、脱离。这样就发展出第一分的心——厌患。其次要对于解脱道生起信心。知道自己心上可以开出这条路,在这上走能得到真实利益,之后会出现真正的希望、真正的生机。自从你踏上了解脱道以后,出现的全部是真实的利乐。


就像春天听到布谷鸟“咕哔、咕哔”的声音,人们就感觉这是一个祥兆,从此以后就会出现生机盎然,出现各种利乐。即使对于病得不行、衰败不堪的牦牛,牧民们都认为有希望了,因为青草已经出现了,它就能从濒死的危机里走出来了。同样,我们就像一头病苦缠身、十分虚弱的牦牛,在轮回里一点真实安乐的青草都没得吃,一直沉溺在苦中。但是听到了布谷鸟的声音,就感觉真正的希望出现了。也就是我们已经看清,此生的现相完全是过患的因,在这里乐著追求的话,一直会发生过患,徒劳无益,给自己增添无数的苦。这样就能从封冻、严寒、肃杀、了无生机的冬天里走出来。一旦你放下了此生的现相,就会一心修持法道,从这就开始得到无量无边的利益了。


要像这样了解生厌以后就出现森林布谷妙音的大义所在。

此世现相的深义

“此世现相”这个词很好,它非常契合修法的状态。这就是指我们当下出现的这些现相。我们的心就是缘这些起贪著的,不会想到前世、来世,唯一是对目前现世的现相心里非常执著,认为这里真正有东西可取。一切起贪、起嗔,昼夜不断地追求等,都是在这上面发生的。因此,我们要对于此世现相生厌患,这是当务之急。如果不能生起厌患,你的心就绝对拔不出来。因为在你短暂的一生里,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各种现相,可意境、不可意境,你会不断地在这上面起各种贪嗔。这些现相的诱惑力非常大,几乎把你的心全部吸引过去了。如果不生厌患,可以断定你的修法几乎等于零。就像仲敦巴尊者的公案里说的那样。有人问尊者:诵经是不是很殊胜?尊者回答:不是。又问:修法、转绕、讲经、打坐是不是很殊胜?他都一概否决了。尊者一直说:放下此世!放下此世!这就说明,要想真正成为一个解脱道行者,必须从放下此世开始。


上师宣说《此世现相厌患歌》就是要引我们入道。正是从这里出现森林杜鹃的妙音,意思是从这里才真正出现了法道的内涵。你这一步走成功了,就能真正转成行者的状态。此前无论忙什么,由于心完全限定在此世的追求里面,再怎么做还是像抱桩摇橹一样,不可能前进一步。也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外面看上去像个修行人,内心一直粘著在现世法上,在法道的趣进上不会前进半步。


懂了这一点才知道,对于当世的修行人来说,首要关键就是对于此世的现相发生厌患。发生厌患以后,自己的心态、行为、人生的计划等都会全盘转变,会彻底变掉一个人,这就是正式修心的起点。我们目前不是要忙别的,如果这一步没有达成,再忙其他的都不可能有进展。只有在这点上真正相应了,生起了厌患,你的心才会全面推进到法道里。


现在很多人最多用百分之一、百分之二,甚至千分之一的心,蜻蜓点水般地表面上在佛教里做一点,实际内心深深地扎根在现世法里。他缘现世法的心极强,有非常大的追求、计较。即使出家了,但也只是外表换了一个相,心里对于现世法有火热的追求。他不甘心,拼命地追潮流,一出现什么心里就一定要,不甘落后,一定要实现自我的愿望等等。这就是基于对此世现相的耽著,不是对来世现相的耽著。如果对此世现相的耽著都拔除不了,哪里会想到来世?这样,求来世的心就只成了一些吃斋老太太的事了。她们心里还有求来世的心,想多做一点善事为来世修福,修来世、求来世。什么都舍不得吃,就为了往寺院的功德箱里多放一点钱,多攒一点钱给佛贴金,或者斋僧、印经书、放生等等。她们的观念里还有来世,知道自己现在多做一点来世会好。但就当前的人来说,为来世的心非常淡泊,在很多人身上基本没有求来世的心。


可见,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于现世的执著,这使得你的眼光极其短浅,只会著在面前一点幻影上。在这上面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趋避,不断地发生各种心念和行为,而这一切都是与法道背道而驰。或者说,如果你现世耽著的心特别强,那就完全障碍往后世、往解脱、往净土、往成佛的方向走,它是一个最大的魔头。


因此,这里上师标定了“此世现相”,这实在有极大意义。而且有细分、粗分、刹那相续各方面的了解。我一看到“此世现相”就生很大的信心,觉得这的确是文殊智慧,一语点明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轮回是一个极其漫长的相续,好像是一部无数集的连续剧,每一生是其中的一集,我们这一世就是新的一集。由于我们眼光狭隘,看不到前世,就一心追逐面前这一集电视剧。此世现相就是在心前现的一个个的相,整个景象就好比是一部立体、全方维的电视剧。这就是我们心前现的相,我们在这个电视剧里充当主角,以这个为圆心画一个大圆圈,周遭的现相都是配角,一切都是影像。我们每天就生活在这个假相里面,对这一生一世的事最耽著。


从相续上说,“此世现相”就是从入母胎第一刹那开始,一直到最后死亡为止,一个个刹那连结起来的相续叫做“此世现相”。我们所有的考虑都是想我这一生怎么过,所有打算都是想我这一生要过得好,要得到我所要的。得不到我所要的,人生的意义就实现不了。人的眼光停在了这一世上,认为只有这一世的法有意义,必须当下追求,这时候他的心基本全盘投放在这上面。


这本身是一个虚幻之流,我们陷入在迷梦般的幻觉里面,以迷乱的力量不断地转苦轮。而且看不到整个前因后果的进程,错认要把所有心力都投放在现世里,从中得到意义,这就成为人生的目标所在。一旦建立这个目标,一切心态和行为的出发点都落在了这上面。所有心念、目标、行为全部基于这样一个心而发起,这使得一生所作几乎全部成了非福业。既然认定只有这一世,而且这里面有真乐可得,不去想后世,那目前的这个境就最重大了,对它的执著力也就最强,如果不能生厌患心,就会一直陷在这里面。


法道上最低的标准是求来世,它最大的障碍是求今世。如果连求来世的心都没发展出来,眼光一直锁定在今世这一点点上面,这样的话,求今世是真的,求来世、求解脱、求成佛就是口头上的,口头上不代表真实。那么一直在今生里造这些业的话,来世以上的吉祥是不会出现的;只有厌患这些以后,来世以上的吉祥才出现,这时心里才真正出现了森林杜鹃的妙音。


我们现在要认识到,自己当下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在哪里起的执著。我们认为目前这一世的显现是实在的,这里面有实义,觉得来世虚无缥缈,一点点心也起不来。自从我们降生以后,就把此世的现相看成最真实的,自己陷在这里最贪恋、最喜欢、最有激情、最有奋斗力、最有求取的心。不必别人教,你一看到这么多事情,自然就会一个一个地模仿,想得这个、占那个,各种名利的境、享受的境、新鲜事物的境,会不断地出现在你心前。


我们稍微想想就知道,来世是什么搞不清楚,对现世的事情却感觉非常真实。无论求学、经商、爱情,或者得到此世的荣誉、生活的享乐等等,一想就很真,可以不断地做计划,乐此不疲,自己的心完全在这上运转。甚至连今晚看一场球赛或者上网等等,你的心都非常真,这上的计划都非常具体、丰富。这一切就是我们的心态内容,它使得我们的心没有法道的内涵,全是现世的心。这些现世的心非常有力量,转动得猛利恒常,自然发展出一套一套现世心的流程。这个现世心没有收拾掉,必定会无尽地蔓延。


只有把《厌患歌》修好了,现世心才会不断地缩小,缩到最后就没有想法了。此世的各种东西变得越来越小,心里对于它的寄托、起心动念会缩得越来越小,最终缩小到零,那就全部放了。法道的内涵会逐渐呈现出来,最终会扩展到百分之百。我们没有厌患此世的时候,就像在冬天里的状况一样,一直在现世法里凝结,在苦难里转不出来。真正厌患了,自己立愿:我要把自己的心一念一念地全部放在修法里。这样心才会缘着三士道各种法的内涵一念一念地用心,就把原来那种心放在这上面用,同样发展无量无边。这就好像春天来了,他会走到一片光明的天地里。法道是无穷无尽的,他会逐步地进展,当然就叫“森林杜鹃的妙音”。


“此世现相”,相续上指我们今生从生到死的片段。“世”是时间相。细分上也能了解,就是当刹那出来的你最乐著的地方。因为你感觉没有比这更现实了,其他方面心里想不到,但面前一出现可意境,可以享受,你马上就著上去了。你感觉这很现实,吃到了就很香,睡到了就有乐,看到了就很满足,喝到了名利的美酒就很过瘾,你会缘着现世的相起各种心。无论是财富、名誉、地位、家庭、爱情、朋友、五欲享受等等,整个这一套叫做“此世现相”。细到当下的一个刹那。就像演电影一样,出现了一幕幕如幻的景象,你就是在这里乐著的,不是在别处。这样一念念乐著,就成了你一天的内容、一个月的内容、一年的内容、人生每个时期的内容。你一生所有的创业史、命运史、造业史,全部是在这上面谱写出来的。但写得毫无意义,因为这一切都是颠倒的,都是在追逐无意义的事。


再细一步要看到为什么用“相”字。它只是心现的一个相,一个假的画面,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而你却在这上面拼命地捕风捉影。就像鹿群以为前面有一条清清流淌的河,里面有甘美的水,就拼命地追逐,其实那是个假相,这就是现相的意思。这里我们就充当鹿群,我们眼前好像永远有前景,有可以抓到的东西。那条河就代表我们这一生的财富、功名、爱情、享乐等等。我们求乐的心一直死不了,认为有实义可抓的错觉一直消失不了,这就驱使着我们追求的心、追求的行动一直止息不下来。因为它是最现实的,把你的心全部拉过去了。


我们此世的心非常真,特别熟,念念当中有感觉、有心动,特别有力量去付出,这就表示一点入道的状态没有。由于你对于此世的追求是真的,那么口里说的求来世、求出离,我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利益圣教、要持戒、要好好修法等等,这些东西通通是假的,只是一种口头的话,不是心里的话。也就是根本没有动出这样红通通的心来,没有一起来就那么大感受,有那样一种心力要求、要做,一直在心里特别欣求,特别在心里开展。这才知道,最大的障碍就是对此世现相的耽著。


现在要审视一下自己的状况,要有自知自明。如果此世的心还是这样火热,它完全占据了你的心,你最喜欢的就是此世,那么其他方面就只是一个口头,根本算不上行者。你不要小瞧下士道,你连下士的资格都没有,一点法道的气氛都没有。真正下士行者的心念念在断恶行善的道上,为来世求利益。而我们的心连下士的轨道都没入。那是什么原因?就是对于现世的乐著没有解除。所以,你根本不是一个立誓的行者,没有坚定不移的愿力,不是心心念念以一个非常强的心力,在下士的道上不断地走。下士尚且没有入,中士、上士就更不用提了。必须得切断对此世的贪著,你的心才能移到下士,移入法道,才能逐步地开展。这样一步一步地开展以后,才会造就你新的法的生命,以后才是真正的修法行者。


我们要再三地去比较:我对于此世现相是什么样的心?对于法道是什么样的心?你一定要检查哪个心力强,哪个心是真。如果对于现世,无论是前行、正行还是结行都非常快地完成,心一起来就是恒常、猛利的,而在法道上的心却非常弱,这就表示我们的状况连法道的第一步都还没有入,所以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对于此世现相生厌患。

思考题
1、“森林杜鹃妙音”譬喻什么?结合四谛法思维学习本法的殊胜利益。
2、从粗分、细分,刹那、相续思维“此世现相”的涵义,观察对此耽著的过患和生厌的利益,引生胜解。审视自心对此世和对法道的状况,认识目前最大的障碍是耽著此世后,对于学好厌患心发生胜解。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9-9 16:00

修心的要领是先对遍智麦彭尊者的功德生起胜解,身语意三方面的圆满功德全都要摄在遍智的体性上来体会。在完全确认以后,就知道尊者是纯一的智慧体性,周遍一切处,能无碍地遍入自心作加持。有了这个信心后,再至心祈请尊者住在自己心莲上,他就会当即降临。

修心的目的是在得到文殊智慧的加持后,使自己的心境明朗,非常清楚地见到心耽著在各种现世法上的过患,这以后观念就会开始转移,会发现追求现世法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无量过患的来源,这个观念转变了,行为就跟着转变。因为看得非常清楚,这样做完全是在吃毒,在徒劳辛苦,就不会再做这种苦自己的行为,也就会断然舍弃。

诸佛智慧自色现闍黎,
总持慧辩万千德藏主,
百种射基不败无垢慧,
不离我心欢喜住心莲。

首先法王顶礼文殊上师麦彭仁波切。第一句是赞礼圆满的身功德,第二句是赞礼圆满的语功德,第三句是赞礼圆满的意功德,之后祈请文殊上师安住在自己心间,以无二的方式加被自心。
诸佛智慧的自色显出阿阇黎的相。智慧是与色不二的。我们不要把智慧想成与色对待的一个法。认为智慧是心,地水火风、色声香味等在智慧以外,这就是错了。尤其到了密乘的见地,要知道五大是五佛母,五蕴是五佛,其实都是大智慧的体性。一到了法界七大缘起以上,就知道在我们的真如本性里本来有地水火风、色声香味等的体性。现证成佛时,一切虚妄的色的假相没有了,而本性中的自色是性中本具的法,没有这个法怎么能够显现净土、显现无边的色身?必定是性上有地水火风等诸色的性能,而且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智慧性。譬如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智慧所现,国土里的一切庄严都是智慧性。光明是智慧,甘露是智慧,音声是智慧,宫殿是智慧,通通都是智慧性,而不是冥顽不灵的体性。


我们现在受分别心的遮障,以无明幻变的力量出现了这些假相,而且执持父精母血的这一小坨为自己,结果灵性就约束在这里了。但这时候身体可以受你支配,能起各种作用,而且体内各种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这不是智慧性吗?任何一个细胞的合成、分裂都没有丝毫紊乱,完全依照缘起律而变现,你何曾有意地控制了什么呢?它自身就按照法尔规律在生成、演化等等。这在我们凡夫份上就能体会到。但是,由于我们的心局限在一个身体里,对于身体之外的地、水、火、风,就没有自在掌控的能力了,这是凡夫的状态。


到了佛的身份上,一切客尘障蔽的相都没有了,心不再以迷乱力而流转,这时本性的自色就出来了。由这个色会出现各种地水火风的庄严,这一切都是智慧心。譬如以这个智慧可以现一朵莲花、一棵树等等。它本身就是智慧,所以光明一照就遣除了无明的黑暗,一喝甘露就身心润泽,增益善根等等。总之,我们不要把智慧想成是与色对待的心。


那么遍知尊是什么体性呢?为什么说他是圆满的身功德呢?因为他是诸佛智慧的自色,应众生的善缘,在人间现成一个阿阇黎的相,这是圆满的身功德。一切都是如来智慧的体性,以自色本具的功能力会出现阿阇黎的相,而且阿阇黎的相上有色声香味触各方面的表现,对众生作各种加持。譬如他身体的庄严,众生一见到就被摄持到解脱道的边上,结上了善缘。或者他的语一出来,一听到他的音声立即得到诸佛智慧的加持。如是等等就要知道,大阿阇黎是诸佛智慧自色在人类前变出这样一个相来。


“总持慧辩万千德藏主”,这是指圆满的语功德。遍知尊具有不可思议的文殊智慧,他是一切意伏藏之王,这一生来人间的确示现有不可思议的陀罗尼。看一遍《大藏经》就完全记在心里了,这种就叫“陀罗尼”,文句意义全部在心里现了。“慧辩”,指具有法、义、辞、辩四无碍解,宣说一切九乘教法都没有任何障碍,对于每一个名相、每一个义理、每一种疑惑、每一种建立等都通彻无碍。对于其中一个问题尽一大劫宣说,辩才也没有穷竭。由于辩是智慧的体性,表现出无碍的慧辩,能够宣说无边的法门,那么以慧辩为主,具有以“万千”泛指的无量功德海的宝藏,因此称为“主”。


“百种射基不败无垢慧”,这是讲尊者的意功德。“不败”是尊者的名字,“无垢慧”是他真实的体性。


以上三句都着重在智慧上。尊者就是文殊。法王是在1964年流出这一首道歌的。先前祈祷尊者的时候,现的都是人中阿阇黎的相,自从朝礼五台山,现见了文殊以后,再祈祷现的全部是文殊相,可见遍知麦彭仁波切就是文殊菩萨,因此这里赞叹的关键都落在大智慧上。身也是智慧的自色现出人中阿阇黎相,语也是智慧的妙藏,得到了语自在,获得了总持慧辩等为主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意也是不败无垢慧。


为什么说不败呢?因为他远离了一切客尘的垢染,没有任何遮障,彻底现前了遍虚空界的智慧金刚。这时对一切无不了达、无不彻见,没有任何不堪能的地方,所以是不败。在论断任何宗派的教义上,无论对于九乘哪一种法,尊者的立宗都决不会受任何破坏,而且一语中的,直截了当。那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在彻见中直接安立的。他宣说任何修道法门,都能直接托出它的心髓,这就叫做“不败无垢慧”。


这种不败无垢慧成为百种的射基。“射”是放射,就是显现或分化的意思。“百种”是百种性,指寂静忿怒一百种佛的显现。也可以说是泛指词,也就是以无垢慧的本体应众生的缘,能够化出无数的化身,所以他是万化之本。为什么会出现各种身语意的无数化现?因为已经现出大智慧的体,所以能应缘无碍地变现,这就叫做“百种现基”,或者说万化之源、万化之本。


这样了解了全知身语意的圆满功德后,我们知道遍知尊的体性是遍虚空界的文殊智,一心祈求的时候,他当下就住在我们心间,因此我们要追随法王,祈祷尊者不离我心欢喜住心莲。


外面的表示上是住在我心的莲花上面。这是修上师瑜伽,请文殊上师安住心莲,与我的心没有两样。从密意来说,尊者的智慧遍一切处,它不是分别心,我们以极度的信心和恭敬至心祈请的时候他就入在心上。这样入了心,得到文殊的加被以后,从这里就开始了达世俗现相上的一切苦患,能够出现一个彻底了达此世现相真相的大智慧。


我们要祈请的就是文殊智慧与自心无二,由此会发出抉择智,对于世间万象洞悉无遗,这样自然会出厌患的觉受。有了厌患以后,我们的心就转入到解脱道。因为在方方面面看到,对于世上的一切现相都不能有丝毫染著,应该把心彻底抽出来,一心向往解脱道,以后就能出现森林杜鹃的妙音。从黑漆漆的世界里转移到光明朗朗的世界,从一直在非法道里徒劳自苦地狂奔中拔出来,转在清净的法道上,为了来世、为了解脱、为了成佛、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一心修持真正的安乐之道。


所有欣厌心的开发、出离心的开发、道路的开发,都来源于文殊智慧入于心间加被。把自心的智慧打开来,真正看清自己这一生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之后就会开始按照法的道路实行。因此,首先要修好上师瑜伽,和文殊智慧尊心心相应。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9-9 16:02

厌患总修法

此世富乐诸法诳如梦,众生困苦昼夜常耽著,
意中显彼无义诸所作,不禁厌患觉受流为歌。

这是厌患的总修法。首先要知道众生困苦的情形,心里真正显出了他们无量无边毫无实义的所作后,就会情不自禁地生起厌患的觉受,之后彻底舍弃今世,一心寻求有实义的道路。

那么我们怎么来生厌患呢?上师在这一首偈里完全指示了它的道路。就是要明白众生的苦处、无实义处,他们困在什么地方,落在怎样的错乱循环里。


人何尝不想得到所欲的快乐,然而错误的认定却使他无数年里毫无实义地奔驰。他们究竟喜欢什么呢?他们以为今世富乐的显现是最实在的。“富”指因上很富有,它是快乐的因素。譬如财富、名声、地位,家庭幸福,事业发达以及娱乐、xing 爱等各种感观享受,这些就是所谓的富。他们非常短视,以为只要富有这些,就会得到很多快乐,因此昼夜不断地在这上耽著,尽全力拼取,结果就落在极大的困境当中,感受极深的苦难。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富乐诸法并不真实,像梦一样诳骗世人。梦里似乎是真,似乎有实义,以为得到了就有多大的幸福,使得心里不断地产生幻觉,把得乐的希望、人生的意义全部寄托在这上面,把所有心力都投注在这里,绞尽脑汁、耗尽心血。众生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


然而这些都是诳骗的法。比如某人说:我给你一个东西。实际去拿的时候一点都得不到。又像鹿群看到阳焰水,以为不远处有流淌的河,能得到甘甜的水,所以拼命往那边奔。它觉得没有比这更现实的了,认为去那儿就能畅饮而解决饥渴。然而真正奔过去却一无所获,但它还不死心,这时前面又出现一条幻境的河,它又奔过去捕捉,又耗尽心血,结果又失望而归。这就叫“诳如梦”。


其实这是很深的修法,它会让我们明白此世的一切显现都是虚幻不实的,一切为此付出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一切缘它所起的耽著、烦恼、心酸、痛苦,全是导致我们陷入恶趣的因。


这才知道,众生处在困境里没办法出来,他们像疯子一样捕捉一个一个的幻影,始终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以为能得到真实的乐。这就使得众生全部陷在无意义的劳作里。如果没有乐,大家就不会求,但这种乐是那么虚假。就好比吸毒者,没有乐受他也不会去吸,但他吸了就上瘾,然后毁坏自己,始终在这个圈套里走不出来。他每一天都幻想得到乐,但每一次都是以苦结束。同样,众生执著现世的法,他们认为只有这个是真实的,其他都是虚无缥缈,不能得到真实处。而要得到乐一定要付诸行动,所以他们拼命地求财、求名、求色等等,他认为这是真正得快乐的基础。


所以要知道,现世法是最欺诳人的,来世、前世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人们就不以为然。那么就我们修道来说,如果对于现世的富乐放不下,心心念念最耽著的还是这些,这样就遮掉了求后世以上大义的路。我们要明白,它是这样有欺诳性,众生昼夜不断地耽著在虚假的法上面,一次又一次地落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全都毫无价值。不仅毫无价值,还成为一切苦患的因缘,无求则无苦,有求必有苦。在求取的过程中,有各种求取的欲望、守护的辛苦、失坏的忧恼,以及各种竞争的焦虑,心理上的冲击、无奈、烦躁等等。在现世就已经落入这样的苦境,来世就更加悲苦了。


明白这一颂后,就知道怎么起厌患的觉受。好比一个医生看到吸毒患者一次又一次落入那种苦境里,就感觉他们太可怜了,是毒瘾毁坏了他们的一生。之后,他一见到毒品就有一种厌患,不喜欢,他知道这些东西害死了无数人。同样,我们一旦对于耽著现世法的众生产生了怜悯心,就会对于名誉、地位、财富、男女等生起厌患。就是这些虚假的法,耗尽了世上所有人的精力;就是这些虚假的法,引得人们起很大的贪嗔、竞争,它是制造现世和来世一切苦恼的元凶。明白它比毒品可怕无数倍以后,就会对它起一个深深的厌患,因为它的副作用太大了。


这时候我们的心境就不同了。过去看到世人在享受的时候,自己还有一种羡慕,认为我为什么没得到?我也要参与其中,我也要享一享做人的快乐,心会一直落在求取当中。一旦你从一个法明白一切现世法的真相,求取的过患以后,你就会一概地厌舍。标题里面用“现相”二字,就是说你懂了一个现相,就懂了一切。


所谓的“相”就是指虚幻的影像,整个世界就是一幕又一幕的假相呈现。由于它现得太逼真,你感觉太现实了,好像举手就可以抓到,这时候人就像酒鬼抓酒那样。这些法把人骗得颠颠倒倒,人们为此起了各种疯狂的心、欲望的心,一直不肯放手,心心念念全在这上面。我们看透一幕假相,就要能看穿此世从生至死的一切假相,它就叫做梦。


如果我们真正知梦就不会上当。譬如梦中捡到十万美金,一旦知道是梦,那时既没有欢喜,也没有忧虑,也没有耽著,因为它是假的。


如果一个乞丐在梦里当上了总统,他就会兴奋得发狂;当他失去总统地位时,也是非常失落、痛苦。但是他一旦知道这是梦,自己从没做过总统,心就会歇下来。可怜的是众生身在梦中不知梦,把梦中的假境执为真实,这个最大的错乱诳骗了一切众生。他们为此付出的各种辛劳努力,投注的心血都成了一场空,这样的人身多么无意义!


尤其现今时代,物质纷繁不断地涌现,这是共业浩大的时代,有一种集体的错乱机构。它不断地推陈出新,变出各种各样新鲜的假相,制造各种概念,鼓吹现世有真正的幸福安乐可得,而且说这是有实义的东西,诱导人们去追求、购买、享受。因此,这个世界充满物欲的假相,时时像魔咒一样蛊惑人心,挑起人的欲望,而人们也纷纷葬身其中。由于他心里不求来世以上的法,所以基本都是以拼斗来获得、以狡诈来求取,他是等不得的,也因此,人们做的都是非福德的业,都是往下陷堕的业。


这样看来,所有世人的苦境,就是迷惑在现世一幕幕假相里。他们在这上面制造温馨、快乐、成功、有极大实义,或者怎么样高超、先进、快捷,有种种五欲享乐的盛筵。这些时时在向人们招手。我们一定要识得,就是这些假相害了这么多人。想想看,缘着一个假相求取,不累吗?不失望吗?大家都盯着面前的假相想要求取,而拥有者只有一个,那怎么不竞争?怎么不互相拼斗呢?得到的时候又怎能不显示自我的领袖欲、富豪欲、才能欲呢?失落的时候又怎能不一落千丈,跌入低谷呢?


众生就在这样的错乱循环当中,卷起一个又一个的苦轮。但他始终不肯醒悟,一次一次地奔向诳惑的法,又一次一次地跌入悬崖深谷,又一次一次地爬起来继续争取,直到耗尽精力为止,始终不肯放下欲望。像这样,人们怎么能行善呢?连安下心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冷静地思考一下,整个一段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真的道路吗?真的有实义吗?他连安静一会儿的机会也没有。


懂了这些才知道,的确就像法王所说,众生十分地困苦,他们的状况就是把眼前一种富乐的景象看成真实,特别希慕得到。眼前的乐境一出现,他就一心盯在这上面,就像狗盯着骨头一样。他的心时时著在现世法里,被贪欲抓住了。这样看来,不断地耽著就是无数困苦的因,心里显的全是无意义的所作,就像疯子逐假相一样。这个耽著的心,一看到乐境时就拼命地求取,看到不乐境时就赶快远离,看到有自身利益时他马上就要,看到要损一点自身利益时他一毛不拔。众生的心一直落在耽著里面,这就是最大的迷失。


“无义”,就是所有从生至死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的付出全是在求现世的空花假相。财富是空花,名誉是空花,权力是空花,家庭是空花,情爱是空花,甚至与生俱来的身体也是空花。此世的一切个人、群体的显现全是空花,一切世间所谓的关系——亲友、怨敌等也都是空花,这一切叫做“相”。


如果你懂了“相”字的涵义,一方面会知道所有世间苦的根源,同时也会知道世间法的真相,而且很容易悟到空性。这里“相”用一个“梦”字来表达,它是现而无有的,所以就只是一个相。如果你知道这只是个相,根本把捉不到,就知道过去所作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而且是那么费力。其实,我们只要一歇下来,当下就是安乐,无处不喜、无处不乐。


因此,我们生了厌患以后,寻求的是乞丐的行为。也就是对现世法再没有什么寄托、期望,只是在梦境里需要得一个梦境的衣食,维持一期的生存而已,此外不认为梦幻的法有实义,这就彻底放下了。由于一点不求,心就完全宽坦放松了。他的心再也不牵挂在这上面,也就不成为欲望的奴隶。他没有了财富、权力等的追求、守护、患得患失等的苦恼,心就从中脱出了。当我们对于现世法持一个乞丐的心态和行为,这时候就能全心地投入到有实义的法道。这就是我们修《厌患歌》的意义所在。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9-16 17:46

厌患别修法

1、财富厌患观

富人资财虽为众所求,唯令身心无闲徒增苦,
仅好衣食亦不肯受用,临终生贪障碍解脱道。

我们修持财富厌患观,关键是观念上要有一个断定。一旦断定了财富充满过患,少财离欲才是真正的快乐以后,你的生命方向才会彻底转变。

行为都是随观念转的。现代人认为财富是幸福的要素,以财富的多少来安立快乐的大小,而不在于内心。这是个极大的错误。这种错误观念一直没有拔除的缘故,即使已经在修行,心里还是认为人生必须拥有很多财富。或者认为,既要修行也要拥有物质享受,这就成了修行占百分之五十,追求财富受用占百分之五十,甚至有些人修行占百分之二十,追求物质享受占百分之八十等等。这一类都是见解不断定。因此,今天引导人们走少欲知足的路非常困难,因为他的内心已经熏入了邪的观念。如果没有经过仔细地观察、衡量来断定,贪财的心是不会转变的。而且现在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但只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诱惑。


比如有人想:现在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享受人类的物质文明。
现在高能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比如很多智能的电子产品、现代娱乐、所谓的现代文化等等,这些都是物欲的范畴,也就是上师说的“此世富乐诸法”。这只是现前显现的一个美景,虚无实义。如果你以为这是最现实的,感官接触到五欲就会有乐受,其他都虚无缥缈,然后把安乐寄托在这上面,一旦建立了这个观念,就会觉得,虽然我是个修行人,但也要享受人生。


其实这完全是在骗自己。以这个错误观念,你的心会不断地追逐一个个财富的假相。这个“财富”包括一切生活享受、一切所谓现代文化的享受等等。这些都是现世的法,人们所谓的现代文明,实际就是对现世法的一种伪饰和包装。你念念不肯舍的就是这些,不是现世苦难的法。苦难的法谁都不要,就是这些所谓文明的美景引诱着你的心,从而把大量精力投注在里面,散乱、奔驰、耽恋不已。这样,人的心就完全散在里面了,起的都是贪嗔、散乱等,根本没有心力投注在法上。


如果对现代的五欲或者以文明说法包装的这些东西,心里放不下,那就绝对不是修行人。因为修行人起码要求后世,而对于现世的法发生了厌患,才能求后世;对于来世法发生厌患,才能求解脱;对于自利的法发生厌患,才能行大乘;对于一切有相的法看破了,才能住在空性中,回归本性。这样一衡量,如果你一直追求现世法,放不下这个观念,那么无论外面怎么冠冕堂皇地说自己修多么高的法,也是毫无益处的。你内在的心就像驴的肉一样,外面再怎么披高法狮子的皮,也是毫无实义的。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破掉大家心中难舍难分的,伪装成极其高尚、美好、先进,具有时代性、现代性等等自我欺骗的东西。那么怎么才能看清它的虚妄呢?这就要知道它只是一个假相,伸手去捉的时候什么也得不到,所谓“水中捉月争拈得”。上师说的诳如梦、现相、如幻、如彩虹、如露水等等,这一切都是在表述它是虚假的,只是面前的一个相。“诳”就是它并非真实的乐,如果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以为拥有现前的美好越多越高就越好的话,观念就已经建立错了。这样一种现世爱,使得你不断地奔驰,哪里能不累呢?


世人都在追逐富人的财物,一心希求。周围的环境、各种观念会引荡着你的心没办法安下来。今天的人已经变得很现代,歇不下来。城市越大,里面的人就越没法休息。现代的上班族行色匆匆,乘地铁的时候像疾速的机器一样,没心思放慢脚步,谁放慢脚步大家就会朝他瞪眼,认为他不正常,脚步是那么快。打一通电话语速也非常快,处理事务时心波的振动也非常快。连放松下来系腰带的时间都没有。


回想古代人们田园生活的安闲,就知道现代人活得太苦了,他们都在追逐财富,他的一切快乐都建立在财富的拥有上。而所谓的效率就是金钱,多快一步就领先一步,生怕钱从手中溜掉。这时候人以竞争心,连一点身心闲下来的工夫都没有。当然现在有可能在成都的茶馆里看到一帮闲人,这是另一个极端,他们无所事事,整天浪费时间。但与南方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人相比,他们还能闲下来,几个小时泡在茶馆里。而对南方人来说效率就是金钱,整个人就是台赚钱的机器,连一点身心的安闲也没有,很可怜!


这就像上师说的,他们在逐财的过程中,除了倍增身心的苦恼外,其他什么也得不到。这样看起来的确是一个错认。对于这句话我们要好好思考,正确的快乐到底是什么?


现代人认为,一切心里的快乐都基于外在物质的拥有,幸福度的高低就在于财富的多少。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观念。他认为拥有五欲是最现实的,其他心里想一想是不现实的。而五欲是拥有的越多越新,快乐就越大越刺激,因此拼命地拼搏财物,认为这就是快乐的根子,有物质就有快乐,没物质就没快乐。其实不是,物质是假相,相对来说心才是真实的。反过来要看到,如果把物质的贪欲放下,当下就没有了驰骋的苦、竞争的苦、紧张的苦、焦虑的苦,就真正安闲下来了,之后自然能体会到幸福快乐。


像这样,除了增加痛苦没有安闲以外,还会发生增长贪心的过患,这是由等流造成的。所谓的贪财,就是把眼前的财富美景视为安乐的基础,以这个执无实义为有实义的非理作意,就使得他一心要夺取这个财物,当时的心就附著在上面,不肯离开,一心要求到它,这就会造成对财物的贪恋不断地增长。


如果最初就见到这是一个假相,就像大人看到小孩追逐的肥皂泡是个假的,所以不去追逐,无论怎么起灭,或者出现更好的肥皂泡都不会去追,他对于财富的态度就像木人看花鸟一样无动于衷,以这种心无论何时都不会对财物生贪著,也就不会障蔽趣向解脱。相反,如果人陷在很幼稚的观念里,就像小孩追逐肥皂泡那样,把目前财富的美景视为真实,心就会一直著在上面。而以贪著只会增加贪著,这样增长到后面就连稍好的衣食也不肯用。


积财的人贪婪成性时会变得非常吝啬,有一点财就把它积在那里,不断地积,一直看着财富的帐目不断地升值。就像葛朗台,临死的时候让女儿把黄金都摆在桌上,觉得这样看着心里才暖和。像这样,如果心心念念都系在财富上,这个心非常重,临终的时候就非常危险。因为这是耗尽你一生心力积累的一笔财富,心里最爱著,到临终要断这口气的时候,财富全部要留在今世,这时他就恋恋不舍。贪财的人死后会成守财鬼,他的魂就在保险箱旁边或者就在那张存款单上,或者就在他的庄园、产业,一大堆财富上面。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已经串习成性了,这就非常可怕,会堕饿鬼,没办法得解脱。


如果修净土,有这样的贪著就没办法往生了。所以古德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爱包括对这个世界大大小小事物的贪著,如果这个心过强,就障碍了往净土走,有一贪就有一个附著的力量,就把你绑在上面了,临终如果发生这种障碍就生不了净土。曾经有一个银行家也是大居士,人们都以为他应该往生得很好。后来成就者观察,发现他变成一个中阴的游魂,一直在保险柜旁边转来转去,因为那里有他的金条或者巨额存款。这是什么原因?看起来好像一生特别有功德,做了不少佛教事业,但他根子上对于财富有贪著。尤其那些白手起家,日夜惨淡经营的企业家、创业者们,那硬是他一块一块赚出来的,他对那些很有一种感情,很有一种贪著的力量,这就是他心里极大的隐患。如果我们不拔掉这个隐患,到临终时决定会贪财,摆脱不了,成为解脱道的障碍。


有的人说得太轻飘飘了,说我们现在贪一点不要紧,到临终的时候我全都放下。但要知道,你现在都放不下,临终就更放不下。又比如有人说:我现在放不下儿女,以后能放下。但他哪里能放下?他只是一味地生贪,一天没见到儿女心就慌了。儿女离开一段时间心里就挂念:会不会出什么事?这就是因为对子女贪著的心太大。如果对名贪著,那他会一心挂着:这一回怎么没有我?但是,得了名他就满足了吗?他得了一个小名还想得中名,得了中名还想得大名。享受名誉是非常过瘾的,而享受完了瘾就更大。没得的时候渴求,得到的时候沉溺,失去的时候恐慌,这都是我们心里的烦恼机制,缘起上必然如此。总之,我们现在如果对财物过分地贪著,就会发现心越来越吝啬,一点点都不愿意放。


有人说:真是这样吗?


譬如你对名特别贪,当你跟别人竞争的时候,就会一点点小名也不愿意给别人,连一个位子也不愿意让给别人,不是这样吗?如果你对于美貌过分贪执,那连一个小疤也不愿意留着。比如从小就习惯受赞叹,人们都说:多漂亮的女孩!那么从此以后,整天就描眉画脸地,一点点缺陷都不愿意露,必须尽善尽美,成为世上第一美人,博得人们的青睐。同样,如果对财富过分贪执,一点点小财你都想要,什么东西都想拥有,这样一旦贪恋成性,就成了临终最大的障碍。


人特别贪财的话,死的时候就很难冥目,他最后还掂记着:我的财弄好了吗?我就这样离开了吗?他是不愿意走的。拥有财富越多,对他的吸著力就越大。你看看,到底是穷人家活得安心?还是富人家活得安心?穷人家没有财,门可以大开,他不害怕,他知道即使小偷来了也只有一点东西。富人家就不行,必须一重一重的铁丝网,还要雇保镖,他出门最担心的就是财富。或者商场竞争的时候,他时时恐惧会颠覆掉。这就是他的心,念念都著在财上。


这才知道,如果有这种贪著,决定会成为等流,时不时就要现起来,不会现另外的心。想一想,一生都不肯布施,心里一直串习贪著,最终能出现一个大舍大放的心吗?不可能的,只会越来越执著。

如何多财唯除衣食外,于己实益决定尘许无,
赡洲一切资财集一身,犹不知足贪求散乱住。

学这一颂要观察到贪欲的过患。这要通过对比来看。财富再多,除了充饥保暖、维持生存以外,再也没有微尘许的实义。然而我们的贪欲已经膨胀到,即使拥有全地球的财物,还是不知足。这样永不停息地希求,就使得我们始终住在散乱里,没办法收摄心力来投入修道。因此,它是遮阻我们趣入法道的最大违缘。


现在要反省:我为什么成了一个赚钱的机器?为什么成了欲望的奴隶?这是不是一个大病?如理思维就知道,财富只是面前一幕景象,如同梦中的虚相。只是我们还陷在梦里,作为欲界众生还需要衣食,否则无法生存。但是除了衣食以外,它并不会带来其他的利益。你赚再多的钞票,拥有再多的金银珠宝,它能吃进去吗?能用美钞做一件衣服穿吗?除了眼睛看着财物,满足一下虚荣以外,没有别的作用。《达摩悟性论》里讲,即使你的财宝堆成山,开眼见到有,合眼就没有了。所以这只是一个幻相,一定要记住前面总修法说的,这些富乐的法“诳如梦”,标题里说这只是此世的一个现相,是此时心前现的一个假相。


我们现在生活在假幻影的世界里,还有个假身心,还需要饱暧充饥。就像梦中全是假的,但在梦里饿的时候还要吃,梦里冷的时候还要穿,仅此而已。既然一切只是假相,为什么要花过多的精力去逐取它呢?为什么不把时间用来出离迷梦,得到永恒的安乐呢?这不就是我们的错处吗?正是由于被眼前的财富假相迷倒了,所以一次一次地奔取财富的猎物。这就成了贪欲的病。


从道理上说,赚再多的钱,的确除了吃和穿以外没有别的用处。这是就过去时代真实的修行人而言,除了衣食以外,连住处都可以寻找一个山洞,不必再担忧什么。的确减到最后,他只需要食物来充饥,需要衣服来遮丑御寒,这是他生存的基本要求,能起到一点实际意义,否则没办法生存,而其他的东西根本没什么利益。


这里上师说得很明确,连微尘许的利益都没有。但我们在这上面的非理作意太大了,硬是把财富建立为快乐、幸福。这种颠倒心不去掉的话,就会导致我们每一次都发晕。一见到财富,贪欲的鬼就想捕捉到,其实得到了也不过如此,而且这时候贪心不满足,他还想得更好的,等他拥有的时候,发现也只是这么平常。就像一个男人逐取女人,一开始非理作意,把女人想象得多么好,最终两个人呆在一起也不过如此。这时他的贪欲仍不满足,看到别的女人又发晕,想得到更好的。


就像这样,以贪来止贪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幻想:我得到了就满足了,再也不会要。但实际上求取的心是想:这是好的,我一定要得到。然而得到的时候还是不满足。因为你发现这并没有满足你的贪欲,很快就变得平淡了,没有什么意义。这时候会想逐取到更好的。心总想要好的,但每次得到以后也不过如此,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这时他就想进一步得到。这就是我们没有认识到物质的本性,或者世间法的本性,却一再地在上面建立意义。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9-16 17:48

再回过头来看,它只是迷梦中的一个假相,上面本来没意义。所以终究是落空,终究不得满足。之后一定会发起新一轮的贪欲,还是不死心,以为前面肯定还有更好的,我一定要得到更好的。就像一个人贪权势,他一开始不是县长,就想:我一定要成为县长才满足。这时候他充满了幻想。其实得了县长也不过如此,比起市长、省长,自己还是一个小兵,还得马前马后地点头哈腰,恭维上级。这样他就不满足,并没有得到权力的荣耀,他看到上面更好,所以一直想往上爬。像这样不断地往上爬,始终没有满足。

我们要看到现世法的本质是虚幻无实义的,会一再加深你的贪欲病,从而发生无量过患,这样了解来放下它。不然一味地以追求来满足,贪欲就会膨胀得越来越大。每一次贪取的时候,没得到就非常难受,他想:我一定要得到。那时候就可以看到人心的苦。所以我们不能上当,如果你听它的,下一次就发作得更厉害。就像酒鬼一开始想:我就喝一杯。这时候就开始有了习气,下一次贪欲现行不得满足时就特别难受,必须喝到才罢休。等喝到了还是不满足,下次酒瘾发作时还想要。这就知道贪欲是一种病,酒本来没有意义,没有起贪的人把酒视为鸩毒,认为喝酒一点实义也没有。但对酒鬼来说,多少酒都没办法满足他,他永远在希求,永远碰到所贪的境就散乱,心全都散掉了,必须得到才罢休。


这样我们就看到,贪欲是一种大病,继续发展它的话,最后会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如果了解它,真正明白了,当下就放掉了。一生只要有几件衣服,一天三顿吃得饱就可以了,其他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如理行道的人。如果你要发展贪欲,每放纵一次就增加一次,最后发展到全世界的财富你一个人拥有仍然不知足,还在盼求有没有更大更好的。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富翁以后,就发现没得到什么实义,这时候不甘心,还想往上。如果能做神仙,他就决定想去做神仙,霸占整个欲界天。


就像这样,心一直追求虚幻的财物,心力就全部散掉了。像刚才说的,贪欲增上以后,一旦现行了,没得满足的时候真是难受,一心想要得到,不得到心就定不下来,所以整个心一直在盼望,一直在期待,拿到了才甘心。这样哪有心来修道呢?尤其当今时代,物质的假相太诱人,太丰腴了,惹得人的心不断地攀求。我们每一个月要花多少时间用在贪取五欲享受上,花多少精力来求财,来满足欲望的需要。如果你已经认定,除了衣食两者之外,其他都没有什么实义,从而彻底放下的话,那你的贪欲就会收敛,会逐渐减薄,最终彻底断掉。这样自己就不会再向外逐求,也就息灭了这些苦。

可怜贫穷之身为世轻,然思富人多财之状况,
一生不断积护败诸苦,心得自在安眠乞丐乐。

现代人的观念认为,一切心里的快乐幸福都跟外在物质有关,有物质就有快乐,没物质就没有快乐,导致整个社会笑贫不笑娼。如果一个人缺乏物质就非常可怜,人人都看不起他、呵斥他。但去思维具足很多财富的人身上产生的状况时会发现,他一生都在不断地遭受积累、受护、败落的痛苦。


这就是颠倒心导致的过患,既然一直逐求虚假的财富,不断地去贪求、竞争,那自然要得到这些苦。如果不执取财,不把意义建立在这上面,也就没有竞争、焦虑,或者积累、受护、败坏的苦,那就一身轻松。执著越多苦越多,执著一个就有一个苦,执著十个就有十个苦,不断地攀求就有不断地追求、守护和失败的苦。所以财富不仅不是乐因,反而是苦因。


如果你这一点能够转过来,就会寻求一个少欲知足的生活。这上面就要定义少欲是乐,越是离贪越是乐,越是放下越是乐。因为心中已经没有了苦的因,否则追逐财富的时候,由于它是苦因的缘故,你越是追逐得到的苦就越多,最后苦就会填满你的心,连安心歇下来睡一觉的福分都没有了。


这样才知道,原来乞丐是真快乐,他能够自由自在地安眠,心中没有牵挂的缘故,内心的安详自在度就非常大。这里面是成反比的。对于现世财富的贪著越强,心里的苦就越多,幸福感就越低,安闲度就越差;当你放下了财富,心中的宽阔度就越大,安闲度就越高,喜悦就越充满。曾经对一百个最富的人进行调查:财富多了得到幸福了吗?九十个人说:我们没得到幸福。十个人说:得到了幸福。但这十个人多数是说谎。


其实财富是个苦因,为什么这么讲?如果你做到了对于财富无所贪著,那就是金山银山堆满了,对你也没有障碍。但这里是就凡人来说的,他以贪求的心来追求财富的缘故,可以直接说财富对他而言就是苦因。他一直被拴在积累、守护、失落三种苦的锁链上面。导致他连睡一次甜美的觉的福分都没有,他的心一直吊在虚假的假相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像前面法王教导我们的那样,现世财富只是欺诳人的梦中相。而众生就困在这里面,困在观念的绳索里,他一直认为这是最好的,这怎么肯甘心呢?眼睛日夜不断地盯在财富上,一心想得到,所以,他所做的都是无意义的。付出那么大的心力、焦虑,各种的紧张,全是为了攫取到虚假的财,但这毕竟是个假相,怎么能保住呢?假相一出来的时候就紧张,又要和人竞争,一直想抓住那个假相,这不苦吗?拥有的时候就想一直维持住它,但它是因缘支持的,不是以自身的愿望就能占有。结果守护的时候就格外担心,生怕有什么威胁因素,所以财富越多就越有守护的苦,越有生怕财富失掉、被别人挤掉,被盗、被抢等的苦。


如果我们能像米拉日巴尊者住山洞一样,即使强盗来了也是一无所获,那你就可以把门大开,整天快乐无忧。如果稍有几万块钱放在屋子里,就会紧张起来,去哪里都担心,门锁好了吗?别人会看到吗?或者今晚有没有小偷进屋来偷?财富更多就更担心了,害怕贬值等等。拿去炒股也时时提心吊胆,股市一变动就害怕。只要有财富就东想西想,总想把它保住。这真的没有乞丐快乐,乞丐根本没这些事。一旦亏了就血本无归,欠了一身债没办法还,最后被逼得跳楼自杀,因为他承担不起。不选择自杀也是东躲西藏,生怕别人逼债,这样的日子多苦!


只因一个财的假相,就把你搞得这么苦,一个财上就生这么多苦,何况你不断地去追逐,就不断地生苦,你一辈子追逐,就一辈子都在苦里面。别人看你的时候觉得很阔绰,非常风光,其实自己心里有多少难言的苦,实在比不上一个乞丐快乐。所以这里上师一语断定,自己有自在快乐而睡,心里没事了,该睡了,舒舒坦坦地带着笑容入梦乡,只有乞丐才有这个福享。做大富翁只有受罪的分,追求财富就一定有积、护、败三大苦降临。这就是求财者的受用。


这么一看就知道,世人完全是颠倒的。他把一切幸福快乐都定义在财富的拥有上,认为谁财最多就最幸福快乐,谁没有财就最卑微苦恼,岂不知刚好相反,知足者常乐,多欲者多苦。你没有认识到物质是假相,没有分开一种拥有外物虚假的乐,和一种住在法尔里的真实乐,如果你能分辨这个,决定会开始转变观念。关键你没认识到在知足的状态里就是乐,知道这个你就会开始羡慕乞丐,并发心过乞丐般的生活。


你喝多少、用多少都没有乐,用得越多越苦,但你能够歇下来,当下就是圆满的乐。就好比装修房子,我们一直认为要把房子装修得多么豪华高档,才算拥有快乐。结果你为了赚足装修的钱拼命工作,搞得非常累。一旦装修了,你还要保住这间房子的富丽堂皇、光鲜亮丽。没过几年变旧的时候,你又紧张起来,怕落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装修等等。其实,只要你转一下观念,不必装修,不必管它,现在就住在知足常乐里,就非常安乐了。


其实很简单,你现在知足了就是乐,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就是完整的乐。就像吃东西,如果一定要吃山珍海味,那你的贪心就总是不知足,以为拥有了这些才是乐。换个观念,想:我无论吃什么都是乐,只要我不贪,这样的话,现在吃粗茶谈饭都觉得乐,这是非常纯的安乐。又譬如穿衣服,我认为穿旧的衣服很好,穿在身上非常舒服。没有贪的时候,穿一件衣也是乐,吃一碗白饭也是乐,住在一个小屋里也是乐,走到哪里都是乐。别人问你为什么这么乐?你说,自从没有贪心以后,内心是纯然完整的乐,内心是圆满的,永远是充实的。如果贪就永远感觉空虚不充实,如果不贪就永远是充实的。像这样就明白了,歇下就是乐,当下就是乐。


我们现在要这样体会。譬如没有车,只是步行,这时你应该体会到单纯的行走就是乐,只要你的心不系挂在别的地方,当下就是圆满的乐。或者喝一口水,当你的心不贪、不散乱的时候,这一杯水是很甘甜的。或者没有灯光,你就在油灯下也是一个完整的乐。或者没有名贵的衣服,把衣服舍掉的时候反而发现非常乐,这样穿就很乐。没有特别豪华的房间,住在草屋里,在地上打滚都是乐的,就是因为他没有贪。这才知道快乐不是建立在外物上。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美国人最富,阿富汗人最贫穷,两国人谁更快乐呢?钱多的美国人没感到快乐,钱少的阿富汗人反而快乐。


佛教观念跟世间观念完全相反。我们自己也会发现,过去没电视看,只要能看上一次就非常乐,现在天天有电视看,但一点乐也没有。过去过年的时候,吃一点点就非常开心,现在物质丰富,好吃的应有尽有,但一点乐也感受不到。以前没有轿车,坐个摩托车都非常快乐,或者到大城市,坐东风牌的车子,没的座站着也十分快乐,现在不要说坐东风牌的车,坐高档轿车也没那个感觉。


人欲望少的时候,一点点东西都感觉有很浓的味道,很有一种快乐。物质拥有得越多,人心就越散,心散掉了就没有幸福可言。你的心没散动,就是一个非常全的乐,如果你连欲都没有了,那就是最完整的乐,无论到哪里都是乐。现在大家该回头了,应当体会上师金刚句涵义。要想到:乐睡自己有自在,所以乞丐是乐;想睡却没有安睡的福分,所以富翁不快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9-24 09:37

夏季鲜花以及富人财,现似美妙无奈不久长,
若太耽著虚伪不坚法,岂非须行恶趣险道耶?

这里要从鲜花看清楚所有世间相,因为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一定要了解“此世现相”的涵义。“相”字表示这只是一个虚假的画面,从两维到三维到无数维,从一刹那到多刹那到无数刹那,全是一样的,只是一个相。

“现”字表示只是眼前乍现一下,但人们却误以为真,拼命地捕捉、求取,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但很可怜,因缘生的东西怎么能久长呢?它没有自体存在,让你可以冀望永远拥有。它只是由因缘力忽而现一下,跟灯芯、灯油和合时乍现一下灯光一样,过后就没了。又像银幕上的幻影,它只是后面的放映机、胶片和银幕和合现的相,我们看银幕上那一幕景象,它能多住一个刹那吗?它停不住的,根本不会住第二刹那。


这里说,夏季的鲜花非常好看,它代表富人的财富,也代表此世的爱情、成功、各种五欲享受等,也就是人们特别追求的这一世的美景,但它仅仅是一个相。对于富人的财富——高级轿车、豪宅、高档电器、华贵衣服等,人们一看到就觉得非常耀眼,那是大富豪啊!他有那么多财富。这些看起来很美妙,但实际上跟一朵花一样。


大家都很清楚,夏季百花盛开,十分美好。人们都喜欢在花丛中合影、游观,甚至睡在花丛里。但这些花也只是眼目之娱,有一种观赏的乐,没过几天就凋谢了。从整个季节来看,到了秋末,寒风一来,草原上一朵花都找不到。这才知道,花只是因缘力现的假相,一点实义没有,仍然是梦中的景象。


我们还要扣到前面总修的偈子。法王说,现世的富乐就像梦里的法一样欺诳,它是骗你的。而你却误以为有美景,有欢乐,有幸福,拼尽心力地去求取它。你感觉这太现实了,它就在面前,以为一争取就能拿到手,以为一拿到手就真正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幸福成功。其实它只是现一个假相,迷的人拼命地捕捉,日夜地耽著,没得到时特别羡慕眼红,一旦得到了欣喜若狂,想长久地保有,这都是人的痴心。一定要知道它像梦一样,是习气力变的,哪里是真的呢?就世间的真相来看,它也只是因缘力忽尔现的一个刹那的假相,这都叫做“相”。由于认不清这一点,众生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现前的欢乐美景上面,可惜难以久长。从相续上看,同类的因缘一旦消尽就不会再现,从刹那无常来看,它只会现一个刹那,就像银幕上的影子只住留一个刹那一样,第二刹那就没了。


这时候上师教导我们,如果你对于这个没有实义的法起太大的耽著,把心完全寄托上面,特别贪著的话,能不走恶趣险路吗?那是必定要走的。


什么原因呢?因为现世的法太诱惑人,你当时会拼尽全力去求取,这就必然会跟别人争夺。这时候心里迫不及待,不愿等到来世再求或者等到老了再求,现在一有机会就要夺取。这时候人不安于正道,他会采取各种欺诈、狠毒的手段整垮对方,夺取财富。在贪婪心的驱使下,会炽然地生起残忍、愚痴、竞争、嫉妒等的各种烦恼,身心完全不正常了。他在业果愚的蒙蔽下不择手段,什么话都能说,什么心都能起,什么卑劣手段都使得出。这样在一天当中都会造下很多堕恶趣的业,临终时又怎能避免恶趣险道呢?


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传记里讲的,古时候有一个藏人,他心里想着明天去卖东西,这时候杀生、偷盗等的九种恶业都会犯。经商的人多数通过杀生来赚钱。或者经常不予取,短斤少两、坑蒙拐骗等等。而且,为了求财常常说不真实的话,有意夸大自己商品的功能。还会说各种离间语,为了把顾客抢到手,常常说竞争对手的坏话。又会说很多恶口,当他不得满足时,马上就很气愤地大骂一通。这期间也会说很多毫无意义的绮语,为了诳惑人说各种引诱语。经商人的口业很不清净,他已经习惯了,说谎不打草稿,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凭着一张嘴皮子东说西说,做各种假姿态取悦顾客,就像狡诈的猎人设陷阱捕捉猎物那样。没得到的时候处心积虑,设想各种诡计,心里盘算不休;得到的时候非常张狂,不可一世,到处显示自己的富贵,显示有财者高傲的样子。这些都是虚假。


而且他一直处在贪嗔当中,整天拿一个小算盘在那儿打。如果今天赢了一笔买卖,赚了很多,就会生很大的贪著心,心里一直想着:我又赚了多少。这都是贪著。还想着将来得到更多,这就是增长贪心。他的生意一旦被对方夺走的,心里就愤愤不平,一提到对方就咬牙切齿,没一句好话。所谓“商场如战场”,视对手为仇敌,就像几条狗争一根骨头一样,谁的势力大谁就能霸占。如果被人夺走,那心里就非常愤恨。而且特别愚痴,把诈现的这一幕幕假相执为真实。心心念念只有一个“钱”字,好像除了钱,世上再没什么有实义的事一样。他不会去行善积德,不会甘心布施、奉献,一味地贪婪,占为己有,念念钻在钱眼里,念念都考虑一个钱字。这是很重的痴心,把无常的执为永恒,把唯苦自性的法执为快乐,把了无实义的法当成人生最大的意义,把本无的“我”当成拥有财富者的大我。


这样才知道,对于幻化的财富特别耽著的话,就一定会以贪著为根源,生起附属它的各种烦恼和恶业。人一旦贪了就会不顾一切,贪色时不顾一切,贪权也是这样,贪财何尝不是如此。只要对无实义的财物起了贪,就会有各种非理的计较。既然贪就要求到手,既然想到手就要跟人拼搏。得不到的时候当然非常气恼,就想置对方于死地,巴不得他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就是这样一种幸灾乐祸的心。一旦得到了,当然是自显为财富王国的王者,表现出非常了不起的姿态,慢心非常大。如果有比他更高的,那肯定是嫉妒。


这样的话,他哪里会走在安乐道上呢?这样走必然会堕入恶趣,感受难忍的大苦。也就是自己心上以非义盗qu、窃取,发起各种害人、损人的心来占取财物,这些业债到时候都要一一算账的。做了伤天害理的事,必然要遭受惩罚。一个个算过来的话,的确会在恶趣险路里受各种苦,时间极其漫长,痛苦极其难忍。总之,为了眼前虚假的乐,确实要遭受无量世难忍的业报。


对于这些过患,我们要冷静地想一想,从而对它生厌患心。就像《遗教经》说的,小孩贪食刀刃上的蜜,他想:这个真甜,我一定要吃到它!没想到却有割舌之患。连舌头都割掉了,之后连享受一点点美味的可能都没有。同样,为了一点暂时的财富不择手段的话,将来就会把你的“舌头”割断,也就是让你亿万劫陷在恶趣里,一点点乐受也尝不到。


有智慧的人就要想:我何必以眼前一时的乐受,换来万劫不复的恶趣之苦呢?这样了解后,财富在你面前显现时,你就不再视它为快乐的美景,反而会害怕。因为你知道,古今多少人因贪财而堕落,以当初的一念错认,卷进了无穷无尽的残酷竞争里。现在的商场就像野兽竞技场一样,人们都非常凶残,没有了人性。现在人的口头语就是“我要整死他。”为了击败对方,不惜低价销售,直到拖垮对方为止。人看起来衣冠楚楚,其实里面就是一颗豺狼的心。这样才知道,原来财物会让我们发疯,让我们堕落,这的确是非常可怕的恶梦。


这样生了厌患以后就要从中出离。自己要想:我这一生的确只要吃饱穿暖,其他不需要。一旦我贪了财,在世间肯定会造很多恶业,而对于出世行者来说,也往往因一个“财”字毁坏了一生的道业。这样视财为恶魔,就会生厌患心。

往昔轮王富有四洲乐,青春美饰显耀如天人,
无常如同彩虹现而逝,我等受用定同草头露。

接着我们要做一个无常历史观,心眼要展扩到过去无数的时代。远古时期那些转轮王拥有四洲的财富、快乐,青春的衣饰能比得上天人,但这些曾经出世的轮王以及后来出现的各朝各代的王侯将相、商贾富流,他们曾经闪耀在人类的上空,就像空中出现了极其炫耀的彩虹那样为世人所瞩目,但实际上也只是一闪而过,现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今天可以想,远古时期的轮王有一个存在吗?他们所拥有的财富留下了一点吗?再想到中国上下五千年里,也出现过很多富豪、商贾,他们富**国,一个人就占有整个世界财富的一大半或者几分之一,当时也是非常显耀风光,但今天有哪一个还在吗?


譬如说秦始皇,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他修建阿房宫,但后来楚霸王项羽一把火全烧完了,留下了多少呢?当时辉煌像空中的彩虹一样,马上就消失了。那么多的财富,天下的奇珍异宝应有尽有,但现在一个没剩下,恐怕只有在博物馆里或者少数收藏家手里才能见到一点遗物。又譬如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住处,但现在只是从各地收集一点古玩作为陈设,否则空空荡荡的太不好看。因为只剩下一个空房子,过去皇家的富藏全部消失殆尽,往日清廷的辉煌现在根本看不到了。或者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园明园,集中了东西方建筑的精粹,但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了。或者像和珅那样的大贪官,他聚了多少财!但到了嘉庆皇帝当政时就把他捉拿入狱,所有财产都被查抄。


像这样,这些具有极大财富者当时十分显赫荣耀,但也只是瞬间的显现。就像虚空中忽然出现了七彩霓虹,大家非常惊叹,觉得的确是空中的美景,但其实仍然像上师所说的“诳如梦”,或者只是一个现相,一个骗人的美丽图景。彩虹显现了几分钟以后,忽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正当现的时候也只是个虚影,并无实法。人类中的极顶富豪排场极大,极其显赫,就像虚空中的彩虹一样,五颜六色非常辉煌。而普通殷实人家也会有一些财,比如有一套房子,屋里面有一些很好的家具用品,银行里有几十万的存款,还能买一辆车,平常生活也不错,这就是一般的受用财富,这就好比是夏天清晨草上的露水。


这时候要想到:连那么灿烂辉煌,如彩虹般的财富都会消失,何况我们的一点点像草尖露水一样的财富?更是一定会消失殆尽。所以,我们不要执著虚幻的财物。修行人的生活态度应当是吃饱穿暖就可以,一切都随缘过,不再花心思去追逐虚假的财富和受用。如果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追逐财富上,那就不算是修道人,连现世欺诳的法都看不清,竟然如此愚蠢地把极珍贵的人身用在追逐虚诳无实义的法上。


前面上师已经说了,当显现今世人们疯狂追逐无实义法的时候,心中的厌患觉受难以抑制地现出来了。那么我们要看到,人们都在追逐虚假的财富,自己就感觉他们太可怜了,把大把的精力投注在这上面,引出无数过患来,实在是一种疯狂的行为。当我们知道它的无义和具有无穷过患后,就会生厌患心,不想再这么干了,这样在我们心中就会出现另一种心态,这就是修法的成果。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9-24 20:58

此世现相厌患歌
   ——初机导引

法王如意宝 造
益西彭措堪布 引导

此世富乐诸法诳如梦,众生困苦昼夜常耽著,
意中现彼无义诸所作,厌患觉受难止流为歌。

我们错在哪里?错的根源是什么?

现在要看到,此世富乐的法全是虚诳的,像梦一样,我为什么要去追求它呢?我以为它有意义,但它实际虚诳如梦,寻找时什么也得不到。只是面前的富乐景象太迷人,引得我昼夜不断地耽著。

现在我们就想:我究竟能求到什么呢?我就是一只渴鹿,面前的财富、地位、爱情、名誉等等,就是阳焰般的假相,我就在这里上当了。无数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上面,昼夜不断地耽著、拼搏、攫取等等,做的全是无意义的事。首先按照这样想,来发现自己的错误。

魔王变出的诱惑人的假相

我们这样观想:现世的法完全是虚幻的影子,是魔王变出的假影在诱骗我们,而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想在里面寻求意义,一次又一次地被幻影所迷惑,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追求幻影上。

大家想想看这种做法有没有错误。如果错了,错的根源在哪里?错的根源就是把虚假的法当成真实,而且认为在假相里能得到意义。但假相里能找到实义吗?借助比喻想:阳焰里能得到水吗?在梦的假相里能得到金元宝吗?水里能捞到月吗?当然都只是幻觉,费尽千辛万苦也得不到丝毫东西。这样就看到所有追求假相的行为都是无意义的。

这样了解后就知道,我不能再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上面,我要寻求具有实义的大道。

下面大家跟着我这样想:现在心前现的这一切相全是假的,而我不断地缘着这些相起各种好和坏的分别,昼夜不断地耽著在上面,好的就求取,坏的就躲避。而所做的行为都是无意义的。要想到这一生所有的心都放在了耽著现世法上,做得毫无意义。一直要在心里现出各种无意义的所作为止,按这样观修2分钟。

在总的观修以后,接着重要的是结合在具体的事物上观修。特别是那些最牵制我们心的地方观修,要把原来的乐此不疲转成心生厌患。
大家观想:现在整个屋子里的东西只是一堆假相,比如家具、电器、衣服、饮食、电脑、电视、手机、各种妆饰品,除了只是个假相外,没有别的意义。而我却以为这些法都很有意义,昼夜不断地耽著在这上面。
下面要针对具体的现世法来做反省:

衣服、饮食、住宅

就像梦里的衣服什么也得不到,只是妄想现出的影子。而我们一直被这个假影子欺骗,现在大家跟着我的语言在心里想:我这一辈子确实在衣服上费尽了心思。为了穿上一身好看的衣服,我总是进时装店,费那么多的心去挑拣衣服,选择这样那样的料子、款式,非常讲究。穿上去体面就生贪心、慢心;不体面就起自卑感;总是和别人比较,总是要显示自己。天天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总是给这个假影子当奴隶,总是做无意义的事,还当成是最有意义的事。要想到,所作的一切全是无意义的追求,浪费多少时间!现在想起这种生活,真让人厌患!

又跟着我想:饮食也只是个影子,为什么我会那么执着,对这个影子有那么多讲究,用的心那么精细。为了它,天天付出那么多的精力,这样制造一个个假影有什么意义?曾经做过的菜,吃过的美味,还留下一点点吗?伸出手来,到底手心上得了什么?自己不是一直在捕风捉影吗?
零食也是虚假的,天天喜欢吃,一看到心就整个耽著在这些假影子上。吃完了什么也没得到,却骗自己“真正得了快乐”。要想:我这一生为了饮食,付出了多少精力,什么意义也没有,为什么还要死死地去追求影相呢?

接下来还要这样想:这满屋子的摆设也全是假的,而我却认为每一样都有意义,一个不够还再加一个,浪费了多少精力。再多假相加起来还是没有意义。整个房子就是一个大的假相,有很多假相的支分。我的心竟然这么傻,不断地耽著在这些假相上,这个错乱很严重!
最后总的问自己:我还把意义建立在假相上吗?这是虚诳的,为什么我还放不下呢?为什么我还要坚持错乱下去呢?我应当厌患这种做法。像这样结合在最近的衣、食、住上反省:自己是怎么陷入了颠倒错乱?(观修2分钟。)

下面还要推广这个观念,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不过就是把它扩展到更大的领域里,生起更大的厌患。
也就是,不但满屋子的东西是假相,整个生活环境里的东西也全是假相,因为整个显现是一场梦。既然是梦,无论小范围的显现还是大范围的显现,就全是一样的假相。看起来像有个东西,找起来什么也得不到。我们错的地方就是很容易入错觉,感觉样样是真的,就想在里面追求好的来给自己享受。这是我们最大的毛病。

现在一直要保持清醒。事先就要想好,整个城市的景象就是一个大的梦境,这里的各种五欲享乐,各种声色娱乐,各种物质、男女,全是假影。如果我把意义建立在假相上,就会完全落空。我还要去捕风捉影吗?那只是加深错乱,只是重复疯子般的行为,没有必要了。

这样想了以后,就要反省到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是怎么颠倒的。要看到,以前从早到晚精力全都浪费在追求假相上,日夜不断地耽著假相,这样可以细致的看到自己的颠倒处。比如:眼睛一直被色法的假相所迷惑,嘴巴也一直被各种味的假相所迷惑,一天动多少心思耽著在饮食上面,有多少精力浪费在享受食物上。身体一直被触觉的假影所迷惑,比如特别挑剔地选择衣服的质地等。总之,日日夜夜都在假相里追求、在假相里营造,还特别有理由地说:我是在过有品位的生活!

这里要看到:既然只是个假相,就没有任何东西,还要去耽著、追求,不是错乱吗?一天到晚做无意义的事情,不应当改正吗?制造的全是恶趣的因,不应该停止吗?要反反复复地想明白这个道理,直到完全否认自己的做法为止。之后就能让自己的方向彻底转变,也就是以后不再追求现世的法,而是一心投入修行。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13 18:56

修《此世现相厌患歌》要有很广阔的视野,不仅要知道世界各国历史上的事件,也要知道现前发生的很多事。我们真正从很广大、很长远、很完整的视野去看世界,就会得到很多了解。
譬如阅读史书,就会知道历代王朝的兴衰存亡,也会知道曾经出现过的那些事都只是幻化光影。这会直接促进我们的修心,也就是在无常上会得到很多具体和感性的了解。再知古观今,看看现在的时代是怎么变化的,从财富、权力、爱情、家庭关系等方方面面去观察,对无常会有很深刻

的认识。对轮回状况无有实义、完全是苦性,也会有透彻的了解。

这里上师举了很多譬喻,我们没有去观察这些具体的现状,就很难发现譬喻里蕴含的深义。譬如第七颂里讲到,往昔的轮王富有四洲一切财富之乐。譬如顶生王,他拥有四洲的快乐,财富显现得非常厉害,但也只是像空中的彩虹,显现一下就没有了。再对比自身所在的处所,就好像一个虫穴那么渺小。这里面不过是一辆车、一间豪宅,一些高级电器,还有一点时装,再加上一点精美菜肴,我们却对此非常耽著。

我们要把视野放大,扩大到一千倍、一万倍、一亿倍,看看那些富比天人的轮王。他们拥有四海之乐,整个南赡部洲加上北俱卢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所有的财富,全部是他私家占有的。他所乘坐的轮宝不是现在的波音飞机可比的,现在配置最高的飞机也比不上它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他出现的青春美饰,不是我们现在用化妆、整容来掩饰自己的丑陋,他是福报的显现,永远是青春福乐,身上佩戴的美饰也不是我们特别贪恋的一些装饰品。他一出来,那真正是人间的天王。如果把现今世界上所有的豪富、贵族、高层权势人物放在过去的轮王身边,那简直就像一块黑炭一样。把所有明星加起来放在轮王身边,简直是丑八怪一样。但我们对这些却非常执著。

我们要常常想一想,过去出现的转轮王,是人类历史上最最耀眼的人物,整个四大部洲一致尊敬,所谓“轮王所在之处,万民拥护”。他能自在地享有四洲的一切富乐,他只要一祈祷,天上就能降财富雨,应有尽有。但是,这样的显现又如何呢?它也是无常的,毕竟无法改变世俗苦的自性,这是谁也没办法保留的。既然是因缘生的,就不可能多住持一个刹那。不但是刹那灭,连相续也在因缘耗尽时无法挽留,所谓“毕竟东流去”。今天我们只是在佛教史书上知道过去曾经出世过轮王,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稍微长一点时间,稍微大一点的彩虹,一现就没有了。

对比来看,咱们的受用就像草头的一点露水,何其渺小!何必去耽著呢?在轮王面前,我们就是一只小蚂蚁;在轮王的大宫殿面前,我们就是执著一个小的蚂蚁窝;在轮王高级的享受面前,我们就好比一只小虫在吃一点树叶子,就像这样。我们营造的这些东西的确非常微小。

这样就知道,它像草头露一样,过不了多久马上就消失。我们想到它的无常性,何必去耽著呢?应当把宝贵的时候用在修法上,这才能够实现未来无尽的利益,乃至彻底从轮回中解脱,得到永远寂静的安宁,以至彻底地回归法界,到达无迁变的金刚大乐之地。

所以,每一个有智者,都应当如是地立愿。应当看清什么是小义,什么是大义。有智慧的人,看到过去的轮王一个个这样闪现以后,都归于乌有,他就想:我不要再重蹈覆辙,何必重复这种无意义的事呢?他看一个事例就能看破一切。轮王都是如此,那以后出现的三皇五帝,后来历代的霸王,以至于现在的总统、富豪等等,越来越小,当然他们的显现也就更加脆弱。而我们这种显现就像水中的泡沫一样,只是暂时的一个泡泡,过一下就没了。

懂了这些后,心里一直要记住这个比喻,一直要记住这个修厌患的方法。每当我们看到自己耽著的地方,就要用对比来把自己显得渺小,这样才会看到自己的愚痴之处。如果不通过对比,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是世上最高的人,自己所住的房屋是世界第一豪宅,因为众生有一种非理作意,内心会夸张化,总是把自己这一点像细菌一样的生活看得无比重要,对草头露水一样的受用耽著不已。要像这样来修厌患。

去年富比龙王多数人,今年已居贫穷乞丐列,
虽非梦境实如梦境现,于轮回乐不禁生厌离。

去年跟龙王一样多数的富豪,今年已经住在贫穷乞丐的行列里了。尤其这个时代,无常显现得非常迅速,比如每年都有福布斯中国百名富豪榜的公布,但是一年以后会发现,大多数富豪都落下来了,可见这完全是一种幻化。就像上师前面跟我们说的,“富乐诸法诳如梦”。由于因缘的偶现,梦里一下子暴富、发财,忽然之间财富上升到多少亿,但忽然之间又倾家荡产,沦落成街头乞丐,有些甚至跳楼自杀,或者到处躲债,又有一些被关押入狱,这种事情屡屡出现。

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假的舞台,后面是因缘在掌控,因缘和合时,忽然间显现是个富豪的相,因缘一消失,马上就变成贫穷的乞丐。我们要这样观想:这是一个富豪,忽然之间就变成一个面目憔悴、衣衫褴褛,拄着竹仗沿街乞讨的乞丐,这不是轮回的幻化剧吗?就好像我们在梦里一样,忽然之间发现那里可以追逐到财富,自己拼命地起追求的心。如果交了好运,忽然间发现我已经变成富翁了,但是一瞬间习气一变,财富马上就消失了。实际上梦中得到的财也是假的。你只要去想想梦,完全都是这样的。想到梦里一刹那间就变掉了,就要知道这的确是很可生
厌离的事。

那么这里也要知道,你要从一个角度去深入,然后拓展到一切处,对整个轮回乐都要生起厌离。轮回就是我们一直在随着习气力不断地幻变,它是一个轮转循环的相,我们一直没办法摆脱这样的状况。轮回只是以心的习气力现的,实际上就是梦。对于梦我们都知道,不论梦里显现多少快乐,都感觉是虚假的,如果你去追逐它,最后就会发现完全上当受骗了,因为一醒过来什么也没得到。既然如此,何必在那儿患得患失?何必在那儿得而欢喜失而忧呢?没有什么必要。但是,世人对于虚假的乐一直看不破,所有心力全部寄托在追求现世所希求的世间快乐上。

只要你看到现前是个梦,众生同处在相似的梦境里,他们把一个个梦境视为真实,在上面建立意义,从而不断去追求它,不断为它起各种心,这时你就看到整个轮回虚假的面目,也看到整个众生界全部陷在追求无实义、幻化的苦的轮转当中。我们要生厌离,不要继续这样生活了,为什么还执迷不悟呢?已经跟你说了是个梦,既然是梦还有什么可得?继续在这里追求下去,以习气力就还会变出下一轮的梦,也就永远脱离不了错觉。这样,自己就不得不生厌离心。

据说在罗马帝国时期,大将在战场上打了胜仗,步入凯旋门的时候,两边的群众欢呼如潮。这时候按照惯例,会有一个仆人提醒主帅说:“这一切仅仅是过眼云烟。”我们的现世生活与此情境完全一样。在世界虚幻的舞台上,会不断地出现财富的明星,他们一时间非常闪耀,拥有以财富、权势带来的风光,非常阔绰体面,可以呼风唤雨。但实际上的确是过眼云烟,它是因缘法的缘故,并不是自身的意志所能左右的,因缘一变瞬间就没有了。

我们一定要把目前的世界看成一场梦幻,这里面显现的各种东西一瞬间就都没有了。我们时时得保持“这是梦”的警醒,时时得有“梦中物一切无实”的正念,之后就会发现,这里面没有东西可取,得到了也是一种非常大的苦因。再看世人对虚假的东西那么迷恋,的确就像疯子一样。这样结成的贪欲,会使得他在无数世中重患疯病,每一次都有非常强的追求欲,得到的时候还不满足,还想拥有更多更好的。但是因缘不久长,像世人所说的:“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这就可以看到,一旦衰落下来,心里必定无法承受。像这样,人们只是在一种梦境里面,痴心想求取到真实的乐,这本身就是一种错乱,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大的悲剧,这样的所作本来就是毫无实义的,我们对此要生起深深的厌离之心。

地位崇高大名扬于众,不坚无常浮云之兄弟,
实是夏日无义彩虹景,思之思之岂不增厌离?

人们都羡慕崇高的地位、非常大的名声,实际这些也只是因缘一现。尤其这个时代非常明显,很多地位高的人一夜之间就锒铛入狱。像现在打击的“大老虎”,都是声名显赫的人,处在权势的上层。当时地位非常崇高,前呼后拥,排场很大,但转眼间就锒铛入狱,为众人所耻笑。这就可以看到,名誉、地位就是秋天浮云的兄弟,也就是属于同类的意思。

古人说:“富贵于我如浮云。”我们知道,浮云忽然在虚空中显现的时候,看起来非常高、非常白,成为上空的一道风景。但我们都感觉,风一吹或者天一变的时候,顿时浮云就消失了,所以浮云是不坚的、幻化的,不能恒常永住。同样的,在人类的上空里面出现的权势人物,他显赫的声名跟这个一模一样。这些都变的很快,几年甚至几个月,忽然之间就变化了。

我们要想到,它实际就像夏季无义的彩虹那样。夏天一出彩虹,大家都会欢呼雀跃,那里出现非常绚烂的彩虹,但这只是一种幼稚小孩的心态和期盼羡慕的心,对于成熟的人来说,他觉得实在没有意义。因为那只是个幻相,何必把心思投注在幻相上耽著不已呢?为什么在这一点上看不破呢?其实,一切都是虚假的影子。这里法王用各种譬喻来启发我们,在哪一个譬喻上相应了,都可以一下子看到整个世俗法的真实面目。我们要去研究夏日无义的彩虹,通过它就会知道世上一切名声、地位与此完全一样,只是一个虚假的彩虹。

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我就看不破这一点假相呢?为什么我会在假相上建立意义呢?实在只是个假影。我们开着飞机到虚空里找彩虹,找得到吗?那只是阳光和水汽等因缘偶合现出来的一幕美景,只是一个相。本歌说的是“此世现相”,它属于一个好看一点的相,但实际上你去追索的时候,一点都得不到。

现在还不明白吗?吕洞宾做了一个梦就完全清楚了。他在梦里考取功名,入相出将四十年,最终吃了官司,被拉到午门外处斩。梦醒后知道人生和一场梦一样,结果就放弃仕途,一心投入修道。实际上就是这样,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这很简单,一模一样的,什么样的法都是因缘生,因此什么样的法都是幻化,它只是一个欺诳性的相。当它显现的时候,我们误以为真,以为那里面有真实的东西,实际寻找时什么也得不到。

智者一旦识破了是假相,就不会再把意义建立在这上面。真正能断定就能彻底放下,对这一切相根本不会恋著,不会像幼稚小孩一样,拼命地在这上面追逐,得到的时候非常兴奋,失去的时候非常悲伤,一直都在寻求幻化的假影。所以这样想来,一切世间的功名富贵,全是夏日无义的彩虹。我们只要这样不断地想下去,就会逐渐增长厌离之心。

我们现在要知道两点:一、自己是佛;二、世俗里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假相,就像梦里的一个相、水中的一个影相、镜子里的一个像,或者电影上的一个像一样,都是具有欺诳性,正现的时候似乎有一个东西。总之要记住两条:第一、我本来是佛,不必外求;其次,世俗里全是假相。因此,在这上面去希求、追逐是毫无意义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13 19:12

2、名声地位厌患观

地位崇高大名扬于众,不坚无常浮云之兄弟,
实是夏日无义彩虹景,思之思之岂不增厌离?

我们被现相的美景给欺诳了。人都看不清暂时因缘一现的假相,结果在上面迷执,贪恋不休,没得到就拼命地求取,得到的时候格外有一种成功感、荣耀感。现在我们要通过比喻,看到崇高的地位、显赫的名声只是乍现的假相。

就像秋季天气好时,虚空中忽然出现一朵朵光洁清净的白云,人们都感觉这是上空的美景,但倏忽之间就消失无余了,先前全是浪费感情。对于这样无实有的东西,倾注心力去执著、追求它,有意义吗?我们知道,浮云是不坚实的,名声地位就像它,我们去营造它没有意义,因为它只不过是一个假相;我们寄托于它没有意义,因为它终归荡然无存;正现的时候贪著它没有意义,因为它是现而无有的。

像这样,从白云要看到世间的一切尊贵相都无有实义。白云在非常高的天空里,这表示他处在非常高的地位上;而且白云为四方所见,说明处在高位时会得到人们的羡慕、赞叹,有好大的名声在人群中传播,这是人们最贪恋的地方。但是这里上师指示,这上面是常坚不存的。也就是,你看这白云,它是因缘偶现的,所以不会有恒常性,甚至一个刹那都保不住,就像电影银幕上出现的白云影像一样,第二刹那就没有了,因为一个刹那只能投射一个影像,不可能再投射到第二刹那。同样,因缘投射出来的地位、名声的相,也不会住第二刹那。不仅不会住第二刹那,连相续也保不住。虽然同类的因缘聚合时,白云在同类地显现,但是因缘一耗尽,白云就会彻底消失,虚空里连一星星的假相也保不住。

同样,处在崇高地位上的人,有大名声的人,都是因缘偶现的,终究会消失一空,人们不再承认他有这样的地位或者名声。更长远来看,他死了以后,还能留住名声吗?名声不过是一时的假相,以后谁来说他呢?他自己已经改头换面,或者变成驴马了,哪里来的名声?所谓地位,即使已经坐到了帝释天王的宝座上,当死后投生为牛脖子上的一只小虫时,它的地位何在呢?或者再高地位的人最后变成了奴仆服侍别人,地位又在哪里呢?不必说后世,就连这一世因缘也是瞬息万变的。头几年还在人类舞台上最走红的、最显赫、最崇高,甚至做到首相、总统的级别,但是他下台以后就沦为平民,人们不再以为他有什么地位,甚至取笑他、讥讽他,而且再不谈他了,他走到哪里也没有了过去的风光。所以,权势的风光只是一时假相,不要在它上面迷执。在迷执的过程中造了很多业,将来只会收获无数的苦。名声只是个假相,你不要陶醉在被众人吹捧、宣扬的感觉里。如果你这样迷执名声,一旦受损就会受不了。人生本来是平淡的,没有这些假相,每个人都是平常的。

我们这样想了以后就知道,它的确是无实义的,就是夏天的彩虹。我们想了再想,哪里不增厌离?这是上师教导我们生厌患的诀窍。你就去想:那个看起来好的东西一下子就没有了,正现的时候,我们却被它欺惑了,以为里面有东西。就像夏天的彩虹七彩绚丽,它就比喻此世的名誉、权势的风光。人们仰头一看认为那很好,实际就是一幕假相。想到是假相,怎么做也是一场空,我们就会生厌患。特别要看到它后边际的相,名声一旦消失,那时什么赞叹也没有了,有的只是耻辱,只是默默无闻。就像天地间的任何一个景象,它是因缘和合的物,不是像我们心里想的那样,一定有在众人之上的名声,有很多人来宣扬,那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痴想。

这么想一下就知道,世上出现的一切名誉、权势等的风光都是骗人的,一点实义也没有。人世间最高、最好的东西全是假的,只是现相,哪里有什么实义?众生却在昼夜不断地耽著,做的都是无意义的所作。我们想来想去,就觉得这的确毫无实义,真是让人生厌患。

我们更多地要想到,世上的人飞蛾扑火般地寻求这些,一辈子的心血全部花在这上面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全是围着这些在转。想想看,他们得到荣誉的时候那么兴奋、狂喜,是多么可怜的一种痴呆态!当他们失去的时候,又是那么悲伤、失落、沮丧,好可怜!他们花费那么多心血去追求知名度,去搞名誉的宣传,何等愚痴!做那些无意义的所作,只是堕落恶趣的因。再看看人为了追求权势,想在权力的台阶上一步步走上去,但是走到最高的时候,忽然之间倒塌,一下子掉到了权势的低谷下面去了,这时就感觉无脸见人,多么悲惨!

众生真是可怜,这些东西全是泡沫般的假相,只是一种幻影,却不断地在这里拼命求取,把心都寄托在这里,跟别人争夺,唯恐保不住,这是极其可怜的事。这样错误的心理和追求是酿造无数悲苦的因素。我们这样想来想去,就会感觉世上一切的说法、做法毫无意义,非常可怜,这样一定会增上自心的厌患。

3、非法权势厌患观

示解脱道师僧心搅乱,无过民众以律作辱掠,
自诩善状倨傲如毒蛇,来世险道彼时汝状何?
今自部族似现崇高身,待见阎罗狱卒似非此,
难脱三恶趣中受苦时,乡民受用再多亦无益。

人在有权势的时候,就想以个人的意志对别人作侵略、镇压、压迫、榨取等等。他这样颐指气使、仗势欺人,自以为非常好的状况,其实就像毒蛇一样倨傲。到了后世往恶趣险道里走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要想一想。

人要考虑后世,不要只顾一时拥有权势肆意妄为,对于那些真正指导解脱道修行的上师和僧人,使他们的心被扰乱,这就犯了极大的过失,因为对境非常深重的缘故。就像过去在非常的年代里,很多官员破坏佛教。他们搅扰纯正僧侣、上师、法师等的心,做各种打骂、束缚,把他们关进牢狱,控制他们的修行生活等等。或者制造各种律令、政策,对于无过的人民做侮辱、抢掠。也就是,对富有的人夺取他们的财富,给关系不好的人取各种坏名,想办法惩罚他,或者暗中使拌,用各种阴谋诡计来打击异党。像这样,外面装一种非常好的样子,其实心里像毒蛇一样狠毒,非常狂傲,不可一世,这都是人被此世的权势给迷惑了。

一定要想想,后世在险道里是什么样子。那时不但傲不了,而且会变得非常可怜,你还有什么权势?到了中阴界受阎罗王惩罚时吓得心惊胆战,业镜里已经显现一生做的极重罪业,那时跪在阎罗殿下,披枷戴锁,判官发判以后,就要被关进苦不堪言的地狱,还有什么狂傲可言呢?这样一想到滥用权势后世的凄惨,就要提醒自己,目前拥有权势时一定要用在维护正法、为人民谋利益上面。否则一旦滥用权势,所造的罪量比平民百姓重过百倍千倍,那真的是在用权势做自杀的行为。

又有在自己的领域里,感觉高高在上,这也是一时的假相,是自心被此世现相迷惑了,误以为自己真的成了老大。其实,所谓的“老大”并没有真实的自性,只不过是因缘偶合时,由过去的福业力,大家称呼你为老大。暂时好像能指挥这个、指挥那个,在自己的领域里感觉是个无上的人,其他人都在自己下面。但实际上见到阎罗卒的时候不是这样的。那时处在长劫难以解脱的恶趣深处,受的是惨不忍睹的痛苦,一天一天地煎熬着。那时一想才知道,在世时拥有再多的属民、再高的地位、再多的受用,也是没有任何实义的。

很多人追求地位、名声、权势,一心投注在这上面,用各种手法,巴结、拉拢、讨好、使用各种诡计,使得自己能够登上权力的高座。他的欲望很大,想拥有更大的地盘、更多的眷属人民,得到更高的受用。就像这样,人们对于权势的迷恋是非常大的,他基于要创造一个非常伟大的“我”的想法,在任何时处都想做出一个非常高大的我,认为我一定要做到老大,坐到第一把交椅上,呼风唤雨地指挥一切。结果这个人就被现世权势的现相给欺诳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毫无实义,都是依于强烈的我执发起各种贪嗔在求取,所换来的一定是来世跪在阎罗殿下披枷戴锁,遭受深度的惩罚。那时就会感觉,都是因为当了这个官,我才这么惨,受的报应才这么大,那时非常凄凉悲惨。在世时,手上握有再大的权、手下有再多的人、拥有再多的受用,也就像今天这些“大老虎”被打下来关押在狱那样,十分可怜。之前的那些权势对于他的结局没有任何利益。

4、此世享乐厌患观

蜜蜂童子花精中享用,于悦意园心中不忍离,
秋末寒冷迎者骤然至,悲厌萦心无法不分离。
如是众人贪恋现世乐,死主阎魔怒目现见时,
思及一生放逸散乱相,心生大悔懊恼岂非迟!

颂中的“蜜蜂童子”比喻我们的青春时代,“花精”指五欲的生活,“享用”就是在这里面尽情地享受人世间的各种快乐。当时感觉人生很美好,就像花园一样,里面充满了悦意的景象,片刻不想离开。但是,很快秋末寒冷的迎者突然间降临,这时不想离开也没有办法,心情非常悲凉、哀凄。往日的快乐景象已不复现前,迎来的只有寒冷、肃杀,一切美景都要消失,最终不得不在无依无靠、孤伶漂泊的状态中离去。

这个譬喻是表达我们对此世现相贪恋的结果。我们年轻时就像这些蜜蜂童子一样,在各种声色、男女、权力、财富、享受等的美景里面流连忘返。我们把人生的大多数精力投注在这上面,但这没有任何实义,因为毕竟无法抗拒无常的法则。这些因缘现的景象也只是一场春梦而已,倏忽间已经来到了老年。之后诸根衰败,内心寂寞痛苦,各种疾病等纷至沓来,人就在这样身心苦恼的折磨中逐渐走向死亡。

到了死主阎魔的怒目现量见的时候,心里会想:我一生都是在放逸中度过的,身心全部散乱在五欲的欲尘里,没有执取到任何实义。以贪婪心享受五欲不会给后世带来任何利益,只会引生莫大的悔恨。但这时已经晚了,来不及了,到阎罗王面前算总账时,这一生没有好好使用暇满人身摄取到正法的实义,功德的账簿寥寥无几;而贪著现世享乐所造下的贪嗔痴等的恶业,堆起来却像山一样高。所以,现世的享乐毫无实义,只会把我们扔到三恶趣里。

我们这样思维以后,就要对于此世现相生起厌患之心。不要只看一时的假相,它不是真实的安乐,完全是坏苦的自性,与之相连的是无尽的衰残、凄凉,以及各种心里难以接受的忧苦。如果我们在此世能够为来世以上的利益,每天都好好修法,累积功德,善愿回向,那么我们在临终时就会感觉这一生真正摄取到了实义。如果我们只是在五欲当中不断地放逸、散乱,最后必然会发现它就像空谷壳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5、亲眷身财厌患观

生即伴已一生勤养护,此身欲携尚无自在力,
亲眷受用耀如繁星夜,终弃此世独行唯如此。

自己俱生就带来的一生守护的身体,在临死的时候也没有带走的自在的话,那么,亲人、眷属、受用即使像虚空中的繁星那样显耀煊赫,但是到了最终也全部要留在现世,一个也带不走,是这样的。

这是教导我们思维无常,死的时候一切无依,唯有正法可以依靠。那么想:我们这一世从投胎时起,就获得了一个身体,我们也执取它为自己,从此直到死亡之间,我们一直在呵护它、守护它,形影不离。其他东西感觉会离开,在因缘不聚时,最亲的妻子儿女就不在身边,各种东西都会脱离,唯独身体,从生至死之间一直守护着。这是自己最爱惜的地方,谁打了这个身体,就发起嗔恨:你为什么侮辱我,损害我的尊严?有一点好东西,我们就拿去养护它。稍有点不舒服,马上知道调整,赶紧寻求办法等等。这就是我们一生爱得最深的身体。但是,临终的时候能带走吗?我们的身体会被人从床榻上拖到火葬场,之后一把火一烧就灰飞烟灭了,什么也没留下。

这样看,身体都带不走,何况之外的东西呢?我们平时有很大的执著,把心全部放在最亲的儿女、妻子、眷属,以及日常非常贪著的衣服、饮食、电器、豪宅、小车等的受用上,感觉这一生过得非常快活,也特别成功。认为我所拥有的亲人、眷属、财富、事业等等像虚空中闪烁的繁星那样光耀,自以为这是成功的资本,也以此而自豪。但实际上这都是我们的愚痴,浪费了一世的心力。临终时会发现:这些东西一件也带不走,我完全用错了人身,走的时候心识离开身体,只有业随着心前往后世。

所以,我们这一世应当专心修持对后世有利的业。如果我们的善业积得好,死后就会有三福的光明照耀中阴的前程,甚至不必经过中阴就能生到净土,乃至得解脱、得成佛等等,那才是真实的利益。这唯一要在心上修法才能得到。此外,执著身外的亲人、眷属、名誉、受用、地位、财富等等都毫无实义。花了那么多心思,以为那上面有实义,拼命地想摄取到,想拥有它,得到一分还不满足,还要更多地去求取,但是这样求到的东西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没有丝毫利益,而为此积下的业全都成了把我们拖向恶趣深渊的刽子手。

我们不要看错了,只有正法有利。那些世上看起来非常荣耀、煊赫,感觉有实义、有真实乐的东西,实际全是欺诳。我们这样审视之后,应当对此世的现相发起深深的厌离,体会到这些全是杀自己的凶手,这样就会一心寻求对于后世解脱成佛有实义的正法。那么大家在这样思维以后,一定要专注在法上,一心修法行法来度过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3 13:01

6、欢愉之处厌患观

高广妙色粉饰诸华屋,不坚崩裂倒如沙土聚,
于此现相若能详细察,于欢愉处贪著当松弛。

这里要从一个譬喻观察到此世现相的本质。智者都能举一反三,从一个现相看到一切现世现相的本来面目。我们受欺诳之处就是以为这是真正的好东西,当种种因缘聚合起来现起有为法的时候,我们以为真的有实义、很美好,觉得在这里面得到享受才是人生的成功,才真正实现了意义,但其实完全受蒙蔽了。

就像一个高广壮观,用很多颜料彩绘的华屋,我们要看到它是不坚的,一下子土崩裂的时候,倒下来就是一堆沙土、一个瓦砾堆。知道这一点后要猛然反省:过去我以为它非常稳固,那里有坚实的意义,怎么一下子荡然无存,只是一堆瓦砾?实际它本身就是一堆瓦砾,只是我们在假相面前迷惑了,以为它经过了堆砌、装修、粉饰以后,真的是一个具有美好自性的东西。就好比一个美女,当因缘和合出现了美丽的幻境时,我们就被她迷惑了,到她老了、死了的时候,才看清受了欺诳。原先以为这个美女上真有所谓的妙丽,现在看来,那不过是火葬场里的一堆灰。实际上她本身也只是一堆灰,只是因缘暂时和合时,我们误以为真的有个美景。

世间的相全是一堆灰、一堆沙,当它崩裂时什么也找不到。阿罗汉就很清楚,这些微尘聚合出来的假相全是欺诳,他知道世上没什么可贪恋处。同样,当我们观到只是一堆瓦、一堆沙子的时候,就感觉整个建筑物没有什么实义,只是骗骗小孩的。就好比小孩堆雪人,他用雪堆成了一个很好看的人,之后就在这个现相里迷惑了,不断地欣赏、赞叹、留恋、贪著。又好比东北的冰雪节,用冰雪造出很多造型来,人们在这里面流连忘返,以为有多么好的美景,再加上一些灯、一些娱乐设施,大家就在这里迷惑了。但是到了春天,天气变暖都融化了,那时一切荡然无存。这时会很深刻地感觉到,原来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为什么我当初浪费那么多感情,那么贪著它,自以为实现了意义呢?这不是蒙骗自己吗?

这里上师教导我们:你对于这样一类现相详细观察的话,对于欢愉之处的贪著就会松下来。一个现相代表了一切,有智慧的人马上会看到,任何东西都是这样合成的。就好比我们住的屋子,它是由各种建材合成的,如果你对它特别贪著,就会在这上花很心思。你会在建材、造型、通风、通光等上考虑很多,里面的设施、彩绘、壁画、家具、挂灯等等,每一样都很考究。当它们组合成了一个华美的屋子时,自己也感觉非常不错,像住在皇宫里一样。在这上面花了好多心思,起过好多贪著,浪费了多少精力,我们的时间就这样失去了。而过去的修行人,在看到无常的本相后,就断然弃舍了现世无意义的法,一心要去修法。而这个是内心的事,一定要智慧深远,认识到只有法有利益,外相是没有利益的,如果把人生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上面,哪里还有修法的机会呢?人很快就老了,而你为此付出的努力不是白费辛劳吗?最后终究掩饰不住无常法倒塌的结局。

古往今来有无数华美的屋子,建筑、宫殿、楼阁等等,到今天为止,有哪间剩下了?那么为什么不能长存呢?这就要想到,它只是因缘合成的假相,因缘不可能长存。就好比世上出现的一切美人,不都一个个死了吗?死后都是归于尘土,只有她的心识被牵引到了后世,而当初我们都被这些美女的相给诳惑了。美女代表这世上的华屋、小车、电器,乃至各种现世的欢愉之处,它是因缘合成的假相。当你用高度的透视眼去看的时候,只是一些微粒。当它合成的时候,好像魔王变的戏法一样,结果我们就迷惑了,看不清它只是一些沙土,就在这里起了好多贪嗔。

一般人最贪房子了,比如父母有一套好房子,兄弟之间就为这个财产而争夺,父母还没断气就在争吵。为什么呢?他们认为这个是最好的。实际上,当它碎成一堆沙子时,你就看到这里面根本没有往日的房子。那么,当时组合起来就有吗?也没有,只是个假相。会搞排列组合就很清楚,设计师、美术家都清楚这件事。譬如用笔画很多个点,就能勾勒出一个图案,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东西,就是那些点合成的假相。同样,整个世间法全部是因缘暂合时,在人心前出现的假相,这就叫此世的现相,我们就在这里面迷惑了,完全被它欺诳了。之后,你就像贪恋美女一样一直贪著不舍。当你看到贪著的对象是本来没有的,只是自己心前的一个妄相,就像渴鹿追阳焰那样,这时才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我为什么要为它贪、为它著呢?没有任何意义。

像这样,我们一定要看到现世的法——一幢楼房、一个家具、一个电器、一台电脑等等,全都是假相,不要贪著这个造型。衣服也一样,它只是一块布染上一些颜色,由布的微尘合在一起,而我们也被这个假相迷惑了,认为这件衣服很新,穿在身上很显眼。这样的话,我们就为这件衣服浪费很多心思,衣服成了我们的欢愉之处了。现在断贪的方便就是,一直要看到它的后边际,看到它的结局。当我们看到衣服最后变成一堆微尘时,就要想:这些现的微尘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以为有真正的衣服,在上面贪著,但实际上一点也没有。

同样,家具也只是各种尘合在一起,木匠刨光,涂上油漆,出现一个家具的造型。我们就非常贪著,非要这个家具不可,在这上面花好多心思。屋子里的各种电器,样样我们都追求好的、高档的,满意的形相出来时,我们就会对它贪著,会盯着它看,捧在手上欣赏。譬如你的手机是苹果的,造型很好,就很喜欢,那些老土的手机通通不要,其实它只是一点材料的造型,没有别的。其他的欢愉之处,譬如我们到一个建筑物前,就要知道这只是沙子堆成的假相,一旦倒塌就是一堆沙子。让你观倒塌的一堆沙子是在提醒你,目前的东西本身就没有什么坚实义,你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里,不然就浪费感情了。

我们的眼光要看到这一切都没有实义,面前无论显现多少美景,都一概不要贪恋。譬如一个长年在火葬场焚尸间工作的人,他天天看到人送进去后,过一会就是一堆灰。这样的观念很深的时候,看到面前的人也感觉是一堆灰,就是很多微尘合在一起的。但世人由于没有看到它的本相,就被眼前的现相迷惑了。而那个人由于不断看到最后烧成灰的情况,就知道面前的人其实就是一堆灰堆起来的。像这样,我们的观感要跟世人完全不同,感觉这些相全是假的,为什么去贪著?无论现什么相,心里都认为是一堆沙子,没什么好贪的。这样放下以后,人生就轻快多了,一下子就把所有现相无常或者微尘堆聚的本面看清楚了。

上师说,你这样详细地观察,对欢愉之处的贪著就会松下来。我们的心一直要想这就是一堆沙子,没有任何实义。比如一个美女,最后就是一堆灰,什么美女的相也没有了,其实当初也没有。或者,想到世上所有的建筑物最终全部崩塌,变成了一堆沙子。然后想:当初人们花好多心血,设计师倾注好大的心力,设计得特别壮观美丽,豪华式、江南园林式、歌特式等等的各种建筑,然后花大量的人力,使用大量的建材,组合成这样的建筑,实际就是一堆沙子。而人类正是为现世这些假相倾注了无数心力,这样实在太让人生厌患了,因为毫无实义。我们站在出世法的立场来看,就知道现世法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不经过这样思维,对于现世法的面目就还是看不清,还是恋恋不休,还是拼命地营造追求,感觉有非常多的实义,我一定要创造,一定要争取,一定要欣赏,一定要怎样等等,这些都叫做现世的耽著。我们现在学的是《此世现相厌患歌》,一定要看到它的本相,看到上面毫无实义,为此倾注的努力都跟渴鹿追阳焰,小孩追肥皂泡一样,都是在追索着没有任何意义的意义。难道我们还想过这种追逐无意义假相的生活吗?

最骗我们的就是此世现相,因为它此刻就现在面前,我们以为这是最现实、最有实义的。过去和未来想不到太多,对此世的现相却有非常浓厚的心。一见到心就耽著在上面不肯离开,大量的心思全部投注在上面,起的各种烦恼都是因为它,各种竞争、拼搏也都是为了求取它。快乐和不快乐全部在这上面转,得意和失意也都在这上面转。然而,最终发现这是一个莫大的骗局,只不过是沙子堆成的一个个假相。

就像哈尔滨到了冬天,人们用冰堆出各种形相,有桥梁、宫殿、雪人、动物、植物等等各器界情界的相状,它们一概只是冰堆成的假相。如果见到了它只是一个一个的冰块,心里的耽著就会松下来。看到在冰雕世界里非常迷恋的人时,就感觉他们全是幼稚的小孩,看不清真相。他心里是很淡然的,不会一下子激动地说:啊!那里有个冰人,那里有座冰宫殿等等。他没那样的心。那么同样,我们要看到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假相,由此就脱掉了贪著,自己会轻松起来。
有人说:这样不是没有意义了吗?我们本来对现世的现相有非常大的热情,现在经你这么一说,心里都没兴趣了,这不是很可怕吗?

其实不是,贪著是紧张,有贪著才过得不快乐。有贪著就是被绳子绑住了,一旦离了贪,身心快乐得很,到哪里都悠闲自在。我们要看清楚这样的道路,不贪恋现世以后,就会有全副的心投入到为后世求取实义的法道上,乃至于尽未来际都一心修法,寻求解脱和成佛,最终实现一切有情的利益。

7、营求此世厌患观

我等父祖曾祖世代中,恒求此生悉无成办术,
吾纵如何努力不外此,修持甚深正法岂非善!

这里上师教导我们,要回想一下自己的父辈、祖辈、曾祖辈等等,在他们的时代里,也跟我们一样,心里一直追求此生。可以说从懂事开始直到死亡之间,从未放弃对此生的追求,下至一饭一衣、一房一田,都在不断地追求,用最多的心思来营造此世。但是,他们成功了吗?他们并没有出现成功的方面。而我也不例外,再怎么精勤,除了像他们那样,此外不会得到别的结果。那么,我何必重蹈覆辙,重复他们的错误呢?

可以这样想:我父亲这一辈子对于此世的现相特别贪著,把人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上面,用最大的心去营造人生中的一切。譬如他在抗战时期出生,战争结束到了和平年代,他想好好读书,好好经营自己的学习、家庭、事业等等。现在我们替他想想:他真的成办这些了吗?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相,所拥有的并不真实,而且这个假相也维持不了,必定以失败告终,所以他实际上没有成功的方便。

譬如他年轻时拼命学习,营造知识。但到了老年,人越来越糊涂,所学的都记不得了,来世更是忘得精光。那么他的学习成功了吗?没有成功。成年后他开始营造家庭,以为娶个妻、生几个儿女,就有了圆满的家庭,可以永远幸福地在一起。结果儿女长大后因种种原因各奔东西,到老还是无依无靠,在孤独无助中走向死亡。想一想,家庭营造成功了吗?最后都分散了,哪里还有什么家?他经营一生,到头来还是失败,没办法保住家庭。而且他很努力地营造事业,非常用心地做,想得到提拔,升官、发财等等。但是,他真的成功了吗?人老了就退休了,什么官职也保不住,什么事业都荡然一空。最后无非是坐在家里靠回忆来了此残生,他真的得到了什么吗?真的成办了吗?没有!他没办法维持这个假相。

我们要看到这里有好多的苦。很多事情不能如他想象那样出现,有求不得的苦,虽然他用尽心思去追求,但因缘不具时,终究无法实现。或者,他马上要得到时,却被各种意外的因缘摧碎了,根本抓不住。从究竟上说,即使他拥有了那些自己比较满意的事,然而也不是真实的成功,因为这是个假相,假相哪里能维持?哪里能牢牢地抓在手里呢?最终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两手空空到了后世,那时更是彻底的失败。今生的一切无一能带走,忙了一世,到底得了什么呢?到底做成了什么呢?最后发现什么也没做成。

然后想:我父亲这样白白浪费一世,所做的都是无法实现的幻影,那么我还要这样白费力气、白费感情,走这样的错路吗?世间相的本性没有两个,无常法的本质从古至今都一样,我为什么还要重蹈覆辙呢?我再怎么精勤努力,像我父亲那样从小忙到老,日夜心心念念去投注,最终除了跟他一样空无所有外,不可能实现什么意义。但是,如果我修法的话,那就修一分得一分。法上的利益在自己相续中存留,不会有任何坏失,这是最坚实的法财。

这样思维后就想:我今天就去修甚深的正法不是很好吗?上师是这样劝我们的。也就是,当我看清了此世现相的面目后,就一心投注在修正法上,这是最聪明的选择。这样走的话,时时都在摄取实义,时时都在心里装入一个又一个如意宝。它是在自心里起的,所以没人能偷走;它是在自心上修持的,所以一定跟自己形影不离。不但是今生,到临死、到中阴、到后世,到什么时候法都是管用的,都是有利益的。真正能利益我的就是法业,因此我要一心修正法的事业。

如果还要多想的话,就想我的祖父、曾祖父他们是怎么过来的?也是一样的。虽然时代不同,但人们对于现世的贪著心完全一样。因为他看不到前生后世,就以为目前出现的荣华富贵等非常耀眼、有实义,所以一心为此而希求。

我们可以想:我的祖父可能生在民国初期,那时也是充满了战乱。他从小就想着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争取得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他也是十年寒窗苦读,但他实现了利益吗?可能很不幸,他一生都没得到什么功名,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或者他有幸得了一官半职,自以为实现了利益,但最后还是要从官场中退出,什么也没成办。而且,他一生费尽心思去营造家庭、儿女、事业、财富,乃至于日常的衣食、住宅等等,但是,到临死时有哪一样能带走吗?他去往后世时,又有哪样东西帮了他呢?

真正成办了利益是不会丢失的,应该能带走、能维持得住,但最终一个都带不走,那当然是一无所有。因此,从真实意义上说,能成办现世法的方便并没有在他身上出现,最终还是两手空空,失望地到了后世。那么,难道我还要重复他的错误吗?我还不肯觉醒,还要走他的老路吗?那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必然以失败告终。因此,我应该走对自他真正有利益的道路。我们这样决定以后,一心投入修法,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那么再往前想,我的曾祖父可能生在清朝末年,很快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到处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想一想就知道,他跟我的父亲、祖父完全一样。也是怀着要实现此生理想的美梦,一辈子费尽心思来求取。读书、盖房、组建家庭,或者做事业等等,无不是投入了大量的心力。但是,他真的抓到了什么吗?实际上,此世现相只是假相,再怎么寻求也得不到实义,怎么可能保有它呢?最终一样是两手空空去往后世,不都是完全失望的结局吗?

其实,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误以为假相有实义,认为因缘一现的假相能够保有。但是,影子能抓得住吗?有阳光就出现了影子,阳光一消失影子就没了,你还能抓住什么?这不是我们凭意志就能抓到的,它是因缘力所变现的。再说,它正现的时候就没有利益,我们何必在上面耽著呢?这样白白浪费感情、浪费精力值得吗?有什么意义呢?这么一想:的确,此世的现相都只是假相,为什么我还被它迷惑,被它欺诳,还想着要营造这样那样的生活而不死心呢?我应当彻底歇下来,一心求取对后世有真实利益的正法。

这样想后自己就一心决定:我一定要寻求真实的正法,我人生的分分秒秒,一定投注在修甚深正法上,这才是最有实义的!我已经看到,世上的一切法都是虚假的、欺诳的、骗人上当的,浪费我的暇满人身和宝贵精力,所以我今后再也不做那些愚蠢的事了。我们要像这样,在厌患今生以后,一心投入修法当中。这就是修厌患最关键的两个要点。

8、怨亲厌患观

上半生敌下半多为友,今时爱惜之友于明朝,
反目成仇断命亦可能,怨亲无定贪嗔有何义?

这里上师举一个例子,我们要从中举一反三,看到一切人情世态,看到自身神经质的表现,从而放下耽著。

上半生是敌,下半生就成了友,这在今天尤其快速。可能今天是敌,明天就是友;今天是友,明天就成了敌。为什么呢?因为人和人相处时一言不合,或者自心稍微感觉不能接受等等,这时心上的设立顿时就变掉了。尤其现在的人,有更多自私的观点,我执我见越来越强,所以情意很难久长。那么我们要采取的态度,就是看清它的真相,然后放下此世,这才真正成了修道的行者。
首先看,我们是怎么把人建立为亲和怨的?那就是,他起的一个分别对我有利,觉得他利益了我,我就执他为亲,然后起贪;他起的一个分别不适合我,觉得他损害了我,我就立他为怨,然后起嗔。其实这只是双方白费感情。整个世间都是虚妄分别的幻影,他今天对你好,过两天可能对你不好;今天觉得他很合适,就执为是友,明天觉得不合适,就执为是敌;今天符合心情,就觉得他蛮好,想永远跟他在一起;明天关系闹僵,就执为怨敌,连见个面都不舒服,坐在一起比跟一张桌子相处难受得多。这样贪嗔有什么意思呢?一点意义没有。

我们要从境和心两方面来看。比如我反省自己,站在我这方,跟我有相同的观点、习性等的人,我就执他为友,我们的关系就很亲厚,无话不谈。但是这靠的住吗?我的分别也靠不住,对方的分别也靠不住。当时他起了一个分别,我把这个执为是好的,然后就判他为友,对他特别贪爱,付出很多感情,做各种的呵护、帮助等等。其实,这无非是在耽著此世的现相,也就是贪恋对方现在所起的一个分别。但这有什么意义呢?其他的桌子、椅子、石头、瓦块等是无情法,不会起分别,所以我不立它为友,也不立它为敌。其实这样才好,何必把一个假的分别立为友呢?

人很容易上当。譬如男女之间,如果对方给你一点好的表示,说几句好听的话,你马上就上当了。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实际就是在上自己当,也是上影像的当。怎么说呢?他当时心里的一种分别,做出的行为、表示、态度等就是跟影像一样的此世现相,比如他比较体贴,两个人合得来,或者口味一致、观点一致等等。而我心里在乎这个分别,就执著这是我的友。两人在一起无话不谈,什么秘密都要说一说,什么样的事都要为他袒护,或者愿意帮他等等。实际上,这就是适合我分别识的一个显现。从唯识的道理来说,对方也没有别的,他就是一个心。从世俗谛来说,也没有别的心,就是一个虚妄分别。而这个虚妄分别,就是在我的感知里觉得他适合我、对我好,属于我这一方等等,我就把他立为是亲。

但是,这个靠得住吗?他在一刹那间就可以变的。尤其现在的人,三天就可以变脸。分别心是不稳定的,比如遇到一个境缘,他马上就可以起别的邪想分别,然后翻脸成仇,或者对你不乐意,态度马上就变了,这个多脆弱啊!譬如人和人本来好好地在一起,忽然碰到一件小事,马上就变脸了。想一想,过去付出的贪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对于一种心上假的妄相在分别执著。

就像面前出现一个适合你心意的幻境,你对它起贪,这当然没意义。现在是说心法,这也是一样的,现出的只是一个假的分别心的幻境,只是对方所起的一个心。譬如我们两人在火车上相遇,一开始互不相识,看对方跟看面前的一张桌子差不多,心里不起贪嗔。过了一会儿开始聊天,谈来谈去觉得他适合我的心意,聊得很投机,他还能看中我、欣赏我,或者愿意来帮我,对我很好等等,这样我就开始把他执为友,开始起了贪。然后就说:留个电话吧,以后常联系,有事尽管找我,咱哥们儿是讲义气的人!等等。我们看,当时就是他心里起了一个虚妄分别,这就是内在的美景,这是我喜欢的,所以我就立他为友,就起贪。

再说,遇到另一个人,我感觉他不适合我,他的态度、语言、观点我不喜欢,不想跟他靠近,或者想远离。这就好像脚粘到了牛粪一样,结果我就把他判为敌方,然后起嗔。但后来这个人变了,变得很殷勤,我也发现他有若干优点,之后觉得他还不错,挺适合我。然后你的态度又变了一下,想要执他为友,脸上也笑嘻嘻,手也握起来。你看,人多虚假啊!

我们的心时时都在这样分判,起各种的耽著,在这里面不断地起贪嗔。但这有什么意思呢?面前只是个假相,为此做的一切不都是浪费感情吗?现在听懂了吗?法王上师教我们,一定要看到他只是基于一种分别,这是靠不住的。他不是金刚般的智慧或者本性,那个是可靠的。而此世的现相都是因缘生的幻事,是分别心的魔王在投射出各种影像来诳惑我们,使得我们神经质一般地见到乐境就起贪,见到苦境就起嗔,适合自己就想要,不适合自己就排斥,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对于假相做贪做嗔全是一种愚痴。

这一点在人上面比较难看清,在物上面还好一些。但是,如果你有智慧,就会一以贯之,在任何事上都能看到对此世现相生耽著的过患。我们还要归到前面法王说的:本来现世诸法诳如梦,而众生却昼夜不停地在这上面耽著,对人也是如此。比如你跟一个人聊天,谈来谈去觉得很合得来。他要走的时候就很不舍,你就劝:坐下来咱们继续谈吧,我来给你包饺子,你就多留一会儿吧。然后对他付出很多的关心、很多的爱,这个就叫做贪。到了哪一天,两人吵翻脸,那时一提到他就恼火:我还给他包饺子?我给他吃牛粪!这就是心里把对方立成怨敌了。这时候就会有一种愤恨、怨尤。这就是人的分别心。

我们从这一个偈颂,就要看到整个世间的人情世态。我们在家庭、单位、社团等中处处会发现,人们的贪嗔在不断地变,敌友关系也在不断地变。这都是人的心立的,所以没什么稳定的。两个人今天还手拉手,明天就眼瞪眼了。今天感情好,就说咱们在一起吧,永远不分开,因为对自己有利益,心里舒服嘛;哪一天闹矛盾,那是恨不得永远看不到他,再也不想见面。

人的心很假,他不是清净的慈悲心。如果是慈悲心,那个是没有差别的。就像佛说的:我对罗睺罗和提婆达多心里没有任何区别。或者一个人在左边用栴檀很恭敬地涂抹,一个人在右边拿斧头劈,自己对他们也是一样的心。这种平等心是真实的,可靠的。而我们以分别心假立的就一点不可靠,一下子立为亲而起贪,一下子立为怨而起嗔,这是不是一种神经质的表现?这样起贪嗔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8 10:16

9、儿女厌患观

出于己身成群儿女聚,如心几瓣珍爱恒养护,
何时身力已圆望报恩,不作利益岂非增失望?

儿女也是幻相,只不过是以人的形态来表现,跟一棵树、一张桌子一样,都是因缘法,了无实义可得。然而做父母的却是一番痴心,像心的几瓣一样养护膝下的儿女,发很大的心,一厢情愿地想:我很珍爱地养护他,将来他会有所回报。但面前的儿女只是他自己业力的显现,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虚假的幻影上,必将以失望告终。到了儿女长大成人,有了能力,可以给父母报恩,那时父母也年老了,当然很希望儿女能报恩,但是儿女却丝毫不作利益,这不是增加失望吗?

我们首先要看到,儿女只是虚假的幻相,很难如你所愿那样显现,与其把希望过多地寄托在这上面,不如心胸开阔一点。儿女以业缘到来时该养就养,同时淡然处之。如果感情系得很深,希望抱得很大,最终只是增加失望而已。当然,这种感情也是出自天性的爱,会对儿女投注很多,但同时也要知道,它和我执、我所执结合在一起,所以必然只会产生苦的结果。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想的那样取得成功,或者实现自己未尽的理想,总是把自己对现世的妄想加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也有他自身的业,到时候未必按照自己的心愿那样来实现。而且,这种爱里面掺杂了很多对现世的贪著,这样怎能不苦呢?

做父母的心里总是想,儿女长大了能像从前一样围绕在他身边,关心他、照顾他,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儿女只不过是暂时同林的一窝鸟,母鸟生了小鸟,盼望着小鸟一直留在身边,但小鸟羽翼丰满时,必定按照自己的业力高飞而去。尤其当今时代,很多子女都在外地求学、工作、经商,甚至农村里的人都跑了一大半。现在这种无常性特别明显。儿女都是随业风漂泊,他也只是一个烦恼、欲望的产物,有他自己的很多欲望、情感。尤其成家以后,基本不怎么看父母了,他(她)的心全都在妻子(丈夫)、自己的儿女身上,能过年过节回家看一眼,平时偶尔打个电话就算好的了。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白养了,还不如一般的人。从小照顾他将近二十年,一长大就跟鸟飞了一样,再也不在身边,没有一点报恩的心。这样看来,对儿女寄托的希望太多,不是不断地增加失望吗?你能用自己的想法去勉强业缘吗?孩子是好是坏也还是自己的业所感,前世行了善,就会感得孝子来;前世造了恶,也会感得讨债鬼来。父母对于这个现相,一直用自己的第六意识来做各种寄托,但这些都是让人生厌患的。要知道,这里面每一分痴心的投入、冀望、要求,希望未来如何等等,都是苦因,都叫坏苦。整个世界就是一场苦剧,里面任何跟我执、我所执,以及对现世法的耽著、期望等相连的,都只会造出苦来,这就是苦的机制。

智者以明眼去看,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养很多儿女,心里的爱执那么大,认为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比对世上任何事都要爱执。宝宝舒服了、开心、长得好就很高兴,念念都投注在这上面。好吃的给他吃,好穿的给他穿,花好多的心思。还想着孩子大了怎么上学、接受教育,将来会很有出息,能赚大钱、当大明星等等,他心里寄托很多。当时的痴心就以为这是自己的所有物,所以有很多的愿望,希望孩子能永远听他的话。不用说别的,连看着孩子心里都欢喜,觉得是世上最大的宝贝。

但要知道,这样心心念念耽著在现世的一幕假相上,是一种很大的迷惑,哪里不增失望呢?曾经的爱越多,到了爱不得满足时,失望就越多。这个爱实际是一种自私的烦恼,你以为这是我的孩子,把他建立成我最亲爱的,因此我愿意付出。一旦孩子违逆了,不愿意听你的话时,就生很大的嗔恚。所以亲子关系有非常多的苦,非常多的求不得和无奈。

想一想,从前喜欢抱着孩子不愿意离开,稍大一点也是手牵手,在一张床上睡,尤其母亲,对孩子特别疼爱,结果他稍微有点磕碰,你的心就牵在上面,有好大的坏苦。从前特别耽著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叫一声“妈妈”,都开心得不得了,他那红扑扑的脸蛋、灿烂的笑容、乖巧的模样,自己全部系在心上,但这些全是坏苦。或者孩子很聪明、很懂事、学习好、有能力等等,你就为之欢喜不已,贪著心很大。

其实,孩子只是一幕一幕的幻相在不断地变化,而你却一心贪著在这个幻相上,以为他永远会按自己的设想来出现。然而,孩子长大以后另有所求、所爱,他的业缘把他锁定在另外一个空间、时间的范畴里。这以后,父母平时几乎见不到孩子,对他也会失望、灰心。或者偶尔回来就特别欢喜,走了以后又伤心落泪。如果孩子不来看、不来照顾,就觉得白养他了等等,有很多心里的苦。再加上有很多不满足,心就更苦了。等到年纪越来越大,孩子又不在身边,就更加孤独寂寞了。

这样就知道,儿女都是一些幻相,日夜耽著在儿女身上是很悲苦的,这就是酿成未来无数苦的因素。法王说的“现世富乐”包括亲情、儿女等等,也是诳如梦。实际没有,只是一幕幻相,如同梦里生的孩子一样。梦中的孩子得不到,梦中对孩子的寄托也只是一场空。因为梦里的一切全是虚假,不是说山河大地、桌椅板凳是虚假的,你的孩子就是真的,一念心现的相不全是假的吗?这一切全是心的作品,是虚妄分别的投影,是它制作出来的幻境,哪里是真实的呢?

我们不要以为器界是假的、物质是假的,而有情是真的,这是不对的,下至有情身上的一个分子也是假的。这些都叫做“此世现相”,你在这样的梦里对孩子这么耽著,还做各种计划等等,不苦吗?你一见到梦中的孩子,就认为自己真的生了一个天下最可爱的心肝宝贝,这个宝贝比谁家的孩子都强,有好大的满足感、自豪感。然后整个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一心贪著,好东西都给他吃,好衣服都给他穿,整天用很大的情去爱护等等,这些都是苦。因为这是一个假相,你对他又特别贪爱,而贪爱本身就是苦,这样的话,孩子稍微有点磕磕碰碰,你心里就难受,别人欺负或者骂了他,你马上就起嗔恚。这都是基于对一个假相的维护,使得你生那么多的烦恼,造那么多的业。而且有那么多的期待。

但你想一想,冀望在一个孩子的假相上,怎么可能真正如愿实现呢?假相毕竟会坏灭,而且他唯一随因缘力而转,不是随你的意愿转的。所以孩子大了以后,变化就更大了。比如他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或者出国等等,最开始会给你写几封信;后来觉得写信麻烦,就寄几张明信片;再后来寄明信片也嫌麻烦,就打几个电话;最后电话里也没啥说的,干脆一年打一个电话,而且没说两句就挂了。他的心早已放在自己的家庭、孩子、事业、各种名利、追求、享受等上面了。但父母是很痴情的,对孩子永远是小时候的那种要求、执著,就算八十岁了也还是关心孩子,一直问:你现在身体怎么样啊?衣服穿得暖吗?等等。还是那个心。

人的确很可怜,这不过是现世的景象,却执著得那么牢固。我们无数世以来也组建过无数家庭,每一世都有一群儿女,但今天他们到哪里去了?曾经付出的情收获了什么呢?不是彻底失望吗?任何一个家庭都以破裂而告终,任何一个子女也只是暂时的业缘,扮演一个角色,这也是轮回幻化剧里的一幕假相。所以不要执得太真,也不必投注太多。对自己的孩子爱护得不得了,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就生气得不行,对这个孩子百般爱护。你这样心系在上面,一天见不着,心就慌得不成样子了。你一定要让孩子实现你的愿望,但他只是一个业惑的假相,他有他的缘起、他的想法,结果一次不顺你的意,你就气得要死。

我们应该随缘而过,对子女要好好尽教养之责,至于结果如何都是由因缘定的。你说:我要孩子孝顺。那你就要行善。过去结了不好的业缘,就会感召孽子投生,这种家庭会有好多的烦恼、悲剧,不如当初不要孩子,心里还轻松、快乐一些。如果你在孩子身上系的太牢,那的确全是苦,每一根绳子都会把你拉向失望、担忧、伤心等的苦当中。一个执著就是一个苦,对幻相执著只是以苦而告终,不会有任何真实的乐。

这样想一想,怎么不生厌患之心呢?我们还要迷执在这样的假相里吗?退一万步说,即使面前显现了世上最有天伦之乐的家庭,每个孩子都很孝顺,然而到死的时候不还是一场空吗?来世有什么影子能剩下?所付出的那些情感、辛劳,有哪样能得到实义呢?所以,我们要把一切心投入到真正有实义的法道里面。而且要有平等观。他今生来做自己的子女也有一分缘,当然要尽到责任,然而太多感情上的投入、耽著,起各种贪嗔也是不值得的。无非是互相增上生死的业缘,没什么实义。而且越是溺爱、疼爱、贪爱,苦就越多。

那些家庭,孩子小时候当然听话、很乖,父母也非常开心,等他长大以后,父母一提到孩子,真是鼻涕一把泪一把,老泪纵横,非常苦。为什么呢?就是心里不满足,想想就苦。一想到孩子不孝,不理睬自己,心里就很苦。这些都来源于过去像心肝宝贝一样爱护他的那个坏苦,那里埋藏了多少苦的因素。当时一心耽著在子女上面,一点一点把孩子养大,但那只是出于私情,是烦恼性的行为,所以会导致无数的苦。

我们分析一下,看一看你那时是不是起了一个贪?把这个幻相执为真实,以为这是我的孩子?“贪”,就意味着自己曾经的付出,都是为了得到更多适合自己心意的结果。所以,人说到底还是自私的情,如果不是自私,为什么这上面一有变动,不符合心意,你就反爱为恨、反乐为苦呢?可见这完全是坏苦性,是一种出于无明的对于幻相的耽著。尤其建立我所以后,那真是身上扯不掉的一根绳子,这根绳子就牵系着你的心。你不断地有所期望,就不断地收获失望,曾经付出的越多,到不得满足时就越是感觉白养了,白费心血,落得一场空,那更是增加你的苦。如果你能放得开一点,当尽的责尽了,不做过多的幻想,苦就会小一些。如果你真正能豁然大度,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平等心,那的确没有很浓重的私情、亲情,也就能洒然解脱。最多碰到一些事情,当时哭一哭、笑一笑就完了,但是他最终能够看透。

现在懂了吗?现世法里面,连子女也是个幻相。所以我们要记住一以贯之的纲领——这只是“此世现相”,是现相博物馆里的一个假相。不过这种假相特别迷惑人,让你特别愿意投注心力、投注希望。但是,凡是缘着假相的希望,必然以失望而告终。这就明白,我们在随缘尽了教养之责后,应当一心趣入法道,不要系得太深,只要尽了本分就行了,过多的痴心妄想完全是苦因。
比如一个父亲,过去把希望全放在孩子身上,觉得有个奔头,拼命地赚钱,希望孩子将来能像他所想那样实现。但是一旦孩子走了,或者不能满愿,他就会非常灰心忧苦。比如孩子出家了,他就想:我做这些干什么呢?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现在孩子没了,干什么都没劲。

从这里就能体会当父亲的很苦。这不像做一笔买卖,亏损以后可能几天、几个月想不通,过后也还能放开,这是几十年用最大的心来投入,希望未来得到满意的效果,后来却发现全都白干了。这时候他就想不通,陷在思维的死角里钻不出来,始终没有开心的时候。有的人十几年都走不出来,一想到这事就灰心、闷闷不乐,在别人面前也觉得丢脸,这种苦一直抓着他的心无法摆脱。然后,他就把气发泄在孩子母亲身上。天天念叨着:白养了,一切都没希望了!等等。反正怎么都不开心。

像这样,产生失望感以后,就陷在非常大的悲苦当中。因为过去的执著力太强,一旦彻底失望,之后就陷落在里面,一直转不过来。所以人很苦,当初没那么执著的话,失去时心里的苦也会小一些,失望小一些,还能够缓得过来。尤其在孩子身上,产生的失望感特别强,结果整天就处在一种很苦闷的状况,实在烦闷难过。男人就不断地抽烟、喝酒,坐在那儿生闷气,想不通,女人就不停地流眼泪,一想起来就流泪,有的人真是不晓得流了多少泪。等到了老年,身体也不行了,各种疾病都来了,这时候连生活起居都很困难。如果两个老的还在,也只是每天四目相对,默然无语。如果一个走了,那就更加苦了,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儿女的尽孝,他的心非常凉,很多人想不通最后就变成了痴呆。

这就知道,过去的爱全部转成了恨、遗憾、伤心、失望,全都是苦。尤其现在这种现相非常明显,不要说到七八十岁,到了五十岁以后,父母就开始苦,他所付出的一切一点收获也没有,一点如他心愿的也没有。儿女也太自私了,只知道组织自己的小家庭,把心力全部倾注在他的所爱上面。父母期望他给予很多的孝养,而他所给予的连百分之一也没有。这样一看,心里就觉得很凉,还不如养一只狗,它还能天天守在身边,看着更舒服一点。

像这样,身体已经衰了,再加上失望的苦,这种伤心令身心更加衰落。或者一想起过去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孩子这么没良心,火一上来,身体就更加出问题。这就是当时的念头上充满了幻想,现在不能如愿,结果就出现了很多的失望、灰心、忧苦、闷闷不乐,一想起来就满眼的泪,到哪里都不开心。这么重的苦,都是从当初很大的情执来的。

我们想通了这一点就知道,儿女同样是个假相,为此付出很多的爱、希望,不断地奋斗等等,也只是浪费精力和感情,最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会得到很多的悲伤和忧苦。智者看清这一点,就要放下对虚假子女的贪执,在随缘尽份以后,一切心力都应该投注在对自他有真实利益的法道上。这就是儿女厌患观。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8 10:19

10、情爱厌患观

青春韶华同龄少男女,彼此对视含笑情状中,
心心相契唯愿常相聚,未知来日苦乐兴悲悯。

这是讲青春少男少女彼此之间有好感,由因缘的牵系,产生了绵绵的情谊,在相互对视含笑的情状当中,心和心非常相契,他们唯一愿长相守,永不分离,但不晓得来日会有多少的苦乐,兴起这样一个悲悯心。

这里的情爱厌患观,同样要配在前面总修法的原理上来观修。也就是“现世情爱诸法诳如梦”,他只是梦中的相,所谓可意的对象只是个虚假的形、虚假的影,连同他的心也都是假影,所以是诳如梦,没有任何东西,全是假的。而相恋中的人却是“众生困苦昼夜常耽著”,时刻耽著对方。最初相恋的时候,好像天地间只有两个人,他(她)是我的唯一,之后发誓两人的爱情要天长地久。但这只是“无义诸所作”,两个人不断付出情,这样耽著、寄予希望,实际都是无意义的,毕竟只是假相,什么也没有,所以爱情都是悲剧。

人们的痴心太大了,世间都在歌颂爱情,认为这是人生中最大的事。成家的时候都会挂上红红的灯笼,放着鞭炮,敬着美酒,他们以为迎来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但实际上,来日有多少的苦、多少的乐!这里的“乐”指乐苦相连。两个执著的心在一起,都冀望在一个假相上面,满我的意就高兴,不满我的意就悲苦,像这样会发生多少的苦!由此不得不兴悲悯。

我们要抓住“此世现相诳如梦”一句,尤其“诳如梦”三字。这些全是梦,忽而现有,忽而现无,心一直耽著在这上面,其实都是苦。

上师说:“未知来日苦乐兴悲悯。”有人就问:这个“乐”字怎么解释?乐不是好的吗?
实际上这里说的乐和苦全是苦性,梦里出现了自己的所爱就乐,一下子没了就苦。乐和苦相连,每一次出现可意境时,他就觉得是在乐中,实际已经埋藏苦了;假相一消失,他就认为真的没了,心里非常悲苦,不愿意接受,或者有很多寂寞难耐、撕心裂肺等的苦,都是从乐来的。

现在要细致来了解,“诳”是说本来没有,而你却以为有,等会儿又以为它没了,但这两个都是错觉,只是在缘起上会让你产生不同的心。好的有了,你马上就起乐感,但这是假的,一下子又没有了,抓不住、得不到,这时候马上起苦感。两人相处时,这种苦乐的连续剧时时都在上演,爱情里出现多少苦,我们从这一点上就要全部窥破。反过来说,忽然间出现一个自己不愿意、不想接受的,这时就产生一种苦感,忽然间又消失了,感觉升起新的希望,又会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就这样不断地相连。

要知道,以为它有了,这是诳;以为这个有的没了,也是诳,真正了达了本相,这两种心都没有。所以一放下对爱情虚诳的耽著,人的心就从苦乐两边出离了,对于现世爱情耽著分别的迷雾一下子会消失。这一切都是假的,然而人却倍受困苦,一直困在里面走不出来。尤其是爱情剧,里面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那么多的爱恨情仇,都非常苦,而且毫无意义。除了自己的心在一念念地缠绕之外,什么也没有。所以上师说,一看到这种无意义所作,厌患的觉受就难止,这就是一种悲怜之心。

有一种说法:爱情是轮回永不落幕的戏剧,它是人们最珍视的主题。但它其实“诳如梦”,如果心里不能消掉这种情,它的发展就会无穷无尽,从无始一直到今生,再从今生延续到来世。这就是我们众生在轮回里剪不断的一根最长的丝,它一直缠绕着心,让你在爱恨里打转出不来。

所以,两个人立了爱情的契约,想长相厮守,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在智者看来实在很可怜。因为这就是充满了苦的戏剧,他们却还在那儿海誓山盟,这种幻想多么幼稚!这本来就是一个假相,假相怎么守得住呢?这本来也只是一时显现的适合自己心的梦,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只会有无数的失望、无数的破灭。

这里说,人在错觉里会觉得爱情非常美,尤其到了花样的年龄,男女间有了爱慕之心,总是期望遇到自己喜爱的人。一见到可意对象,虽然还有一定距离,但眼睛已经不由自主被对方吸引,内心的分别也在不断地打量着。这时彼此对视着,脸上自然就喜悦起来,眼神间已经在传递情感了,感觉心和心已经接近了,自己遇到可意的人了。然后就幻想:如果我能和他永远在一起该多幸福!之后,随着恋情的发展,就感觉彼此情投意合,时时都想和对方在一起,以至于立下海誓山盟。

这就是人对于眼前虚诳假相的一种幻觉,非常难看破。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其实就是一个假相,没有别的东西。但是,由于心投合的缘故,会把对方执取得非常紧,一定要拥有他。一旦两心相契就想永远在一起,天长地久。

但要知道,建立在假相上的爱情是脆弱的,更彻底地说,它本身就没有意义。然而恋爱中的人十个有五双是白痴,他一心立这个假相为实有,想得到他,所发出来的心、执著和各种追求的行动等等,都是从这一个念头上出来的。当这个念头不能实现时,爱情的美好、幸福感、欢愉顿时就没有了,转成了悲苦。比如有一方不再适合对方心意,那另一方马上就会变心,马上就出现了苦的一面。实际上前面也是苦,后面也是苦,迷恋一个假相怎能不苦呢?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这里,怎能不苦呢?这意味着后面有接连不断的各种内心不满足的苦。

所以说,爱情的真谛是自私的,我爱自己所以才爱你,你适合我所以我要你,不适合我我就不要了,这就能看到人心的虚诳。而这样的心在不断地幻现出各种美景,其实全是从一念虚妄分别出来的。人陷在爱情的耽著分别的雾里,这时候就看不清爱情的本面,所谓雾里看花,越看越以为里面有东西。所以说,爱情是一个高度的幻想症。

苏东坡有一首悼念亡妻的词,名叫《江城子》,道出了爱情的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只是一念虚诳的心,立了境是有,好像出来了一个人,正是自己所爱的妻子。妻子死了以后,夜里做梦又回到故乡,看到她正在小轩窗前对镜梳妆。但实际上只是虚诳的心入梦后不自知,还以为这里有个真正的人,当她消失的时候就无比伤感。十年生死两茫茫,因为很难忘情,一旦失去就倍感伤痛。

现在要知道,整个现相诳如梦,你以为有,等他无的时候就苦。以为有是一个虚诳的心,以为无还是一个虚诳的心,始终耽著在一个念头上去不掉。人对这些很难看破,总是执著在情上面,牵连出来的全是苦。乐是坏苦,苦是苦苦,人一直为情所累,为情所苦。想到当年情义缠绵,后来就感觉生死两茫茫,眼前没有这个人,除了千里孤坟什么也没剩下。但其实本来就没有。

“没有”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本来有,后来没有了,所以前面是乐后面是苦,前面是欢后面是悲,这就是凡夫的情态,全都被现相诳骗了,心还是一直耽著。有的时候他耽著有,无的时候他耽著无。耽著有的时候充满了幻想,甜蜜、温馨或者情感上的乐受,当它无的时候,就感觉过去的都没有了,很悲苦,一想到心里就很悲凉。这个情谊缠绵悱恻,有乐、苦两方面的作用力,使得人一直陷在苦中。

另一种,超出了苦乐两边,不认前面为有,也不认后面是无,所以认有认无全是虚诳的心,只是一个分别。我们为这个分别付出了很多的情,这有悲欢喜怒等各方面的妄动,而且有各种的付出、做法,但这些都是无意义的所作。心整天耽著在这上面,确实是万劫缠绕。人的心一直断不了这个情,所以始终被困在里面。如果你能看破世情,那就没有挂碍了,什么有、无都是假的。
现在清楚了吗?连有和无这一对都是假的。这种虚诳法里的苦和乐,就像《涅槃经》中说的功德天和黑暗两姐妹形影不离那样。


功德天出现时,你以为真正出现了美好的爱情,或者现世的欢愉、喜乐。但要知道,这只是个假相,怎么可能在你心前永远保持不变呢?忽尔间就没有了,又出现了黑暗。所以,爱情总是在充满阳光和漆黑一片的错觉里交替度过,你老是想着与对方相聚,但终究难免分离;你总是希望出现所喜爱的境,但往往事与愿违。这就叫功德天和黑暗形影不离。

而世人往往只看到一面,当他受苦时,也认识不到就是前面的享乐招来的;现在的不满足,就是原来的贪欲招来的;现在感受的寂寞,就是原来相聚之乐引出的,这一切都是由执著力来的,都是由乐生悲,所以上师说“未知来日苦乐兴悲悯”。恋爱中的人都要饱尝一个个的苦味,这就是贪著现世法的悲剧。

现在还要体会一下“诳如梦”。在恋爱中,对方的美和丑、好和坏、善和恶都是诳,都是从一念心发出来的,是一念心所感觉的,这就非常不可靠。

《聊斋》里有个“画皮”的故事。书生迷上了一个美女,但她实际是个鬼,每次都要把人皮画一画,披上后打扮得美美地出来,书生一看就心神荡漾,完全被她迷惑了。后来有一次看到了她的真面目,吓得简直要昏过去了,因为去掉人皮以后,就是一个青面獠牙的鬼。之前书生感觉她很美,其实是个假相,这就叫“诳如梦”。

人在恋爱中时,那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感觉所爱的人是世上最美的、最可爱的、最洁净的。但实际上通过分析法来看,那无非就是三十六种不净物堆在一起,你到底喜欢哪一个呢?只是这些聚合在一起时,就现出一个诳如梦的美的相,但实际上我们分析一下,把他的鼻子割下来你喜欢吗?把舌头切下来你要吗?你喜欢吗?或者把他给分解了,你要哪一块肉?哪一根骨头?割下来的人肉跟砧板上的猪肉有什么两样?看着都恶心。人皮跟猪皮又有什么两样呢?再看里面,都跟猪肠子、猪心、猪肝、猪肺等等一样,非常臭秽,而这些组合起来感觉是个美女,可见所谓的美也是诳如梦,是心变出来的虚诳的假相。

对方的善恶美丑等也是诳如梦,只是贪欲者前现的一幕假相,实际在事物的体上没有这些,所以对此付出的耽著都是徒劳无益,反而成了召感苦的因素。对方的身体只是无数聚沫般的微尘的合聚,这里并没有一个美丽,就像《画皮》中所讲的美女那样。然而人的心总是耽著在这上面,眼睛看着,心留恋着,不断浮想出这样的相。为此茶饭不思、辗转难眠、魂牵梦绕,做各种盼望,目的就是要和这个假影守在一起,认为彼此的情意缠绵是一种美好。但这些都是非理的妄想,他终究是假相,一旦这个假相不复存在或者离自己而去,就会产生很多求不得的苦,或者假相变了,也会产生非常多的厌倦,就想另寻新欢。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人心的虚假,境是假的很容易了解,但恋爱中的心是假的就难以窥破了。我们就要想到,恋爱双方的心都是假的,所以常常说爱情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观感就是自心缘着境起了一个假影,然后不断取那个相,就像阳焰一样没有实义,这里取相的心是假的,如梦,各种的感受也是假的。

譬如悦意境在前,只觉得无限美好,沉浸其中,认为有各种乐受。其实,这不过是自己的识跟境接触时所起的虚假幻受,根本没接触到什么,也没拿到什么,面前就是一个空花幻影。那么究竟得了什么呢?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象吗?不只是一个虚诳的感受心吗?然而人们在这里耽著不休,认为彼此在一起非常甜蜜,有多么美好,以非理的想象编织成一个个美丽的童话,这无非是内心现出的一个个幻影。但是人当时不了解这是自己的心在骗自己,反而沉陷其中。所以恋爱中用的心思非常多,也非常苦。

这就看出,不仅身是假的,连心也是假的。然而在这样的假相上还自我欺骗,而且欺骗对方说:“我爱你爱到老”“我永远爱你”,或者彼此结下契约要长相守,甚至来世还要做夫妻等等。这在名言上也只是因缘生的一幕幕幻心、幻境、幻觉,哪里有什么恒常性呢?刹那间就没有了。如果一直把著这个、留恋这个、营造这个,那多苦啊!最终收获的就是一场空。以那种沉甸甸的爱,失去时会造成内心极大的忧苦。如果对方不满足自己的心,随人而去,那就有撕心裂肺的苦。或者对他恨之入骨,认为曾经付出的爱不值得,自己受了最大的伤害等等,这些都是爱的反弹。品尝了一杯杯鸩毒般爱的美酒后,会发生剧烈的疼痛,每一个爱的后面都是苦。这样就会明白上师说的:“未知来日苦乐兴悲愍”。

在恋爱里发生的事,通通都是一种执著性,是出于人自私的心理。人心非常自私,对方满足我的心意我就爱,一直希望得到这样的境。但他也只是因缘生的幻境,哪里会随你的意识转移呢?这样死死地执著,又怎么不是苦呢?暂时得到的一点满足,背后潜伏着极大的危机。

人的想象太荒唐了,这本来是无常,他却想要永远保有;本来是虚假的,却以为里面有实义;那只是因缘生的假相,却以为一定要按我的方式来显现。或者把他视为私有物,这就是最大的自私。一旦面前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或者表示一点好感,马上就醋劲十足,是这样一种贪婪的表现。像这样,哪里能维持一个虚假的乐境呢?他是不堪一击的,因缘稍有变化,内心剧烈的苦就会迸发出来。想一想,这多苦啊!可怜世人还一直认为它是世上最美的事。

当初两人一天到晚待在一起如胶似漆,发誓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实际是在蓄积非常大的离别之苦。一切所谓恋爱中的幸福感、快乐感都是苦的自性。想一想,如果一方远走他乡或者去世了,弃自己而去,另一方是什么感受?过去想永远在一起,现在人去楼空,想相聚也难以实现的时候,怎么耐得住这寂寞凄凉之苦?这样的苦全是由长相守的痴心所感,全是由当初相会的乐引出来的。

要知道,这全是被一个虚假的相诳骗了。当初爱执得那么深,离开时苦也是非常深。但这只是假相,有一些让自己满意的,也只是因缘暂聚的结果,而它基本上是保不住的。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人有一种非常大的执著,不肯放手,这会让他的心一直陷在得到时喜、失去时忧的苦的状态。

爱有特别强的附著力,一到了那个点,就开始渴求、盼望,因缘聚会时整个心都陷在里面,贪著那种感觉、那种氛围,想取到所爱境的色、声、香、味、触等等,这样就完全陷在假相里了。这种串习力使得整个身心处在非常大的执著里,一旦得不到,就会陷得非常深,难以自拔。
我们一定要知道,乐和苦是相连的,这叫做“悲欢离合”,叫做“乐极生悲”,叫做“乐中有苦”,每一个乐都是苦的前兆。人们以为爱情中才有平常得不到的那么强的体验,那么多的感受,恋爱给了我那么多,但其实这些全是剧烈的坏苦。这意味着一旦失去,陷在失恋中时,就会有拔除不了的苦。那时的苦比现前的乐要强上几十倍、几百倍。所以,世人误以为的乐在智者眼里看来,都是绵绵无尽的苦。

要知道,不必说胜义谛,连世俗谛也只是一些破散的、坏灭的虚假性的法,根本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好。我们想象的都是假的,受想行识上去分析一下,那无非是以因缘力现出这个法那个法,而且他是无常性的,一刹那就没有了,贪这样的假相就是苦的根源。

你要看这里是很危险的,会一脚踏空落在深渊里,把希望寄托在这样危脆的假相上,你的心就被锁在里面了,这样心一直牵在这个境上,境稍微一动心就乱,非常不安,这当下就是苦态。刚刚境界现的时候,贪心就想著在上面不愿离开,这已经是苦。那个东西一离开,境一变就紧张,不愿意脱开,想他一定要属于我。当他移情别恋的时候,那简直都要疯了、只想自杀。人在爱情失意的时候就备受打击,整个人就懵了、傻了,呆在那里神色茫然,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活,他已经没办法过了。这时,内心的思绪非常复杂,曾经的美好时光到如今都转成了苦,有那么多的痛、怨恨,那么多的于心不甘,那么多的留恋,这一切都是从当初的乐引出来的。缘起是这么残酷,每当你去贪著一个假相,到一定时候它就会反弹给你不得满足的苦。
像这样可以看到,爱情纯粹是苦剧,而且都是自己一念心给上演出来的。

一念缘起的力会繁衍出无穷无尽的苦,这是出于当初彼此有好感,希望永远在一起,然后就组成一个家庭。然而这是两种烦恼心的结合,双方都在捕捉假相,不断地发出要求,发出错乱感受,之后就在彼此间碰撞。妄想满足时似乎有点希望,不满足时就发现有层出不穷的冲突、怨尤、苦恼、嗔恨。两人之间不是人和桌子在一起,分别心互相作增上缘,这里发展出多少苦啊!所以法王上师说:“未知来日苦乐兴悲悯”,就是从两人虚妄分别心的缘起链里面,不断地发生各种苦乐、贪嗔、怨尤等等苦性的事,人心就被困在这里,幻想不停,造作不停,烦恼不停。好的生贪,不好的生嗔,全部会从心里出来,哪一样是真实的乐?人们所冀望的爱情之乐,实际全是苦。

上师说:“此世情爱诸法诳如梦,众生困苦昼夜常耽著,意中现彼无义诸所作,厌患觉受难止流为歌。”的确,全世界的爱情剧都是苦剧,体性是苦,结局是苦,任何一点都是苦。我们只要对世上谈过恋爱的人做个普查:当你恋爱结束或者到垂暮之年,再去回顾过去的爱情,你以为那是真正的乐吗?我想多数有理智的人都会回答:原先我以为很美好,结果陷入了爱的牢笼,被锁进去几十年,什么也没得到,有的只是满满的苦。

人一旦中了爱情的圈套,就像牛被架上了牛轭一样。自从成了家,人就被关进苦的牢狱,他一直要为这个家而奔忙,有妻子儿女等各种家庭琐事,都只是一大堆的苦。哪里想到当初一念爱的妄想是酿成后面无数苦的前因。即便是世上最美的爱情故事,也终究难逃生关死劫。当死亡来临时,所谓的爱情剧就彻底坏灭了,只留下两具赤祼祼的尸体和两个漂泊在中阴里的游魂,他们各自随业风而去,哪里有所谓永恒的爱情呢?

这样看清楚了,世间本是苦的真相,现相本来虚诳无实,所谓的爱情从始至终的真相,以后我们就要生厌患之心。也要知道,世间的各种影视、文学都是欺诳性的说教。正是由于人们的痴心太重,对此充满了各种愚痴的幻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同时,就把它寄托于各种文学、影视作品或者歌曲当中。这样,爱情就成了人世间永不衰落的主题,这实际是莫大的荒唐。

情爱是欲界中最大的错觉,也是人心最抱有幻想的地方,这是把我们永劫锁在生死里的最大因素,我们还想这样继续做下去吗?那只会迎来无数的悲苦,从无始至今已经有过无数次的男女恋爱剧,每一次都是以破灭的苦而结尾,而人还是看不透这一点,这就是可悲之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1-12 10:20

11、家庭厌患观

未必长久相聚一家亲,如集市客暂聚仅须臾,
宿业牵往六道不定处,时至何方彼此浑无知。

我们对家庭有很大的耽著,但要知道,这只是此世的一个现相,是轮回戏剧里的一幕,因缘聚、因缘散,而且正现的时候也没有实义,所以我们不要把心耽著在家庭上面,也不必沉溺在一家亲、团圆之乐、天伦之乐等上面。这场戏不会太久,很快就没有了,它的结局是散场以后,彼此都不知道在哪里,即使碰到了也不认识。或许一个升天,一个堕为旁生;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转世后默然不识,连对方在哪里都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实义呢?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暂时的会聚是真正的幸福,不要以为这里有什么实义。还是要记住法王的教导:“此世富乐诸法诳如梦”,众生对此昼夜不断地耽著,我们要看到这都是无意义的所作。拼命地营造家庭、制造团聚之乐,贪著在一家温馨的情义当中,实际都是苦剧。

世上一家家的人,彼此之间有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夫妻之情、手足之情等等,总想一直在一起,永远团聚,但在因缘的牵制下难免要分离。比如儿女大了就要离开家,或者以一些因缘夫妻离异,一方去世等等。总的来说,一家人就像睡在一棵树上的几只鸟,天一亮就各自飞走了。这当然是因缘偶合的聚会,哪里有什么实义?它的后边际必然以离散而告终,先前的一幕幕终究彻底消失。就好比几个人上台演戏,当时在戏台上各自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似乎真正有个家,还能享受家庭的幸福温暖,有很多值得回忆、让人留恋的地方。但是时间一到,锣鼓一敲就下场了。人总是被情所惑,但要知道这都是轮回,里面不可能有真实的意义。
有人说:我们来世还要做一家人。

这是很愚痴的,我们应当从轮回里出来,回归法界大同的家庭。轮回的家只是业缘偶然的牵系,过后就没有了。现在就要想,这就像“集市客暂聚仅须臾”。过去农村赶集,人们从各个村子汇到一个地方买卖东西。在集市上碰到一些人,虽然也会打交道,但这只是短暂的相聚,很快就分手了。那时候先前的人都无影无踪了,所谓的集市又在哪里?家庭就像这样。

我们从小到大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家庭尤其让人难以忘怀,这是最让人生贪著的地方。但是悉达多太子一出四门,看到老病死的现相,就觉得轮回很悲惨,所以他再也不愿意在轮回里逗留,而是要寻求解脱的实义,并以此解救一切众生出离苦海,这才是我们一生真实的所作。所以,我们要对此世家庭的现相生起厌患,一定不要迷在现世舞台的假戏里。到时候锣鼓一响,大家就各奔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家庭角色或者永恒不变的家庭剧。再长的韩剧几百集也就谢幕了,此后银幕上只有“再见”两字,再也不会有续演。当时光逝去时,一切不复返。

我们从这里要窥破家庭虚假的一面,再不贪著所谓的团聚之乐,应该互相策励在解脱道上升进,否则是没有希望的,也不会以此得到真实的乐,只是继续陷在重重悲欢离合中,饱尝各种苦而已。这点一定要看破。

人总是迷恋亲情,一旦陷在里面就很难出离,他会想:家庭多温暖,我怎么舍得到深山修道?我怎么可能放下那么可爱的一双儿女、那么温馨的兄弟姊妹情义?等等。这样,心溺在现世暂时的乐当中,就会耽误真正的解脱大事,所以一定要看破。

就好比坐火车,大家以共同的业缘会聚在一起。尤其对面坐的人,交谈甚欢,彼此分享一些小吃,谈谈人生经历,家乡的美景、土产等等,也发生很多的情感。但是到了下一站,火车一鸣笛,该下车的就下车了。这样一站一站地走向各自的城市,从此在茫茫人海里再也见不到了。想一想,任何家庭的会聚,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呢?只不过它比较短暂,只是几小时的聚合,家庭稍微长久一些,有几十年的团聚,但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比如先是男女两人上了人生的一班车,成了家,不久有了儿女,随后几个人还是坐这一辆列车不断地往前行进。到了某一段路时,某个人下车了,随着他的业到了轮回的某个城市里,再也见不到了。之后家庭继续前进,分手的戏继续上演,到了最终一个人也找不到。

我们要把这个譬喻推展开来,一切世事都是因缘聚、因缘散。缘聚时组成了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团体,缘一散就再也见不到,不知道去哪儿了。比如我们读过小学、中学、大学,遇到过好多的同学、老师,当时都在一列火车上,大家在几年里一起学习、生活,尤其是那些跟自己感情好、心合得来的同学,也是想着以后还能有联系,但是过后也都各奔东西了。现在想想,那么多同学到哪儿去了?他们都随着业力,被牵到六道的不定处了。等时轮转过来一段后,再回想起来:哦!当时的确就像同林鸟一样,暂聚一会儿,过后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只是心前偶尔浮现出当时的一幕假影,此外不会留下什么。这么看来,轮回多么具有欺诳性啊!

再来看家庭,我们从幼小开始,经历了一幕又一幕的现相假影,这里有欢乐也有悲哀,有各种酸甜苦辣。有贫穷、分离等的痛苦经历,也有发家致富、团聚等的快乐,那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在一集一集地上演。现在想想就感觉人生好欺诳,整个世间都好欺诳。我们当时一点看不透,心一直贪著在上面,以为里面有很多乐可得,但最后发现都是苦相,一点实义也没有。

现在要从一个家庭厌患观,推展到世间任何团体的厌患观。就像前面从一个房子倒塌成了沙子,就知道一切组合的事物都没有实义那样,这一颂上师教导我们,要看到人类乃至各种补特伽罗的聚合体是怎样的。譬如你在某公司工作,或者在某学校当老师。单位里也是由于业缘,大家聚成一个团体,当时也以为这是非常真实的生活。但是现在回想,那些年的生活到哪儿去了?这的确是个轮回的幻化剧,因缘聚合大家聚在一起,因缘一散就无影无踪,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我们有很大的常执,以为什么现相都可以握在自己手心上,什么样的东西都能保留,而且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上演,这是多么愚痴的执著!实际上,轮回不是随人的意愿而转移的,它唯一随着因缘而幻现,正当幻现时也没有实义,缘散的时候,连一刹那也抓不住。看破了轮回的无义以后,就要开始寻求真正能实现大义的佛法,它能让我们从幻化的迷执中脱离出来,寻找到本有的家乡,那里没有这些因缘上的假相。

就好比在梦里,很多人集聚在一起,你也很贪恋这种团聚。但是,这种梦中的迷恋不是一种苦吗?不断地耽著在上面,这在大觉悟者看来是很可怜的事。因为那是很脆弱的,现相一转移,就又落在空虚、失落,找不到归宿感的漂泊迷茫当中。在轮回里始终得不到归宿,而我们的心却一直在幻想,这里会有欢乐,会有团圆等等,这都是我们的幻想没有息灭的缘故。以这个缘故,我们心头始终有一种对三有不止息的爱、对世间不舍的希望。就像《入行论》所说:“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现。”过后都只是回忆中的影像,其实当时也没发生什么。所以,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幻想骗走了,当下现的就是一个境一个心。境只是一个相,心也是假的,而我们都被这场骗局给搞蒙了。

虽然说了很多,但要诀只有两个字——“现相”,这一切只是心这个幻变者幻出来的假影,我们却以为这里有很多意义。家庭是其中一个非常让人迷惑的地方,我们一定要从后面人散楼空看到当时就没有实义,应当这样来观想。

12、法缘无常厌患观

有愿常与胜师相聚会,宿业排定以谁能遮止,
鹃群临飞门隅聚会般,金刚兄聚岂非如是离?

在轮回中是那么无情,我们最希望与殊胜上师常常聚会,和殊胜道友一直相处,共同过着很清净、喜乐的法的生活。然而,只要处在轮回里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团圆,谁也不晓得宿业是怎么排定的,一旦缘分到了,各自都要分离,谁也没办法遮止。世上的事都是缘聚缘散的,佛教里也不例外。这样认识后,就要彻底放下这个世间,不要耽著这一世的现相,只有达成解脱才有真实的团聚可言。

就像一群杜鹃要飞往门隅,在飞的前夕,它们聚会在一个树林里。这是多么短暂的相会,第二天就飞离此地了。我们看到杜鹃飞门隅的现相,就要觉悟到:的确,金刚兄弟的集聚,最终也要这样分离,就像一群杜鹃鸟以暂时的因缘聚在一起,缘分一到就各自飞走了。这就看到,世事尽是这般无情,我们想多留一阵也不可能,如果不寻求解脱之道,终究无法逃出轮回的悲剧。
因此,我们要趁早修行,不要把心移在此世的现相上。相比于美好温暖的家庭之乐,或者出世间道友彼此非常相好,或者愿意待在上师身边等的心,更重要的是修法。如果修了法,那将永远与上师不离,永远与菩提道上的道友不离;如果不修法,终将是要离去,因为在现相上不可能建立永久相聚的意义。

现相是因缘来部署的,而因缘一刹那一刹那都在幻变中,因缘一动,马上就出现分离的相,这是我们无法用心来掌控的。连世尊来到这个世上也只是住了八十几年,最终也要告别而去。在《遗教经》《涅槃经》等当中,世尊也是一再教诫: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悲伤,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离。而且世尊也说,心中依止法就是跟我不离等等。

这事在我们身上就开始发生,很多因缘也在集聚,但也要知道,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分离。所以,我们目前相聚时,应当在法上努力,努力求到法,心要依止法。如果已经求到了法的实义,或者金刚兄弟相聚时也是彼此在法上策励,那我们的未来将是美好的,我们将会出离虚假无实义的轮回法的幻境,将在法界中永远不离。这才是真实意义的相聚,所谓“法界含灵共一家”,那时法身遍在一切处,彼此的心没有任何距离。懂了这以后就知道,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世俗的聚会、相处上,或者留恋一些幻境般的生活。

以前很多道友来学院求法,当时虽然条件差,但大家的感情都很不错。学法之余互相帮忙修房子、铺房顶,干完活就在一起吃饭、喝茶,分享各自修行的心得,当时的感情非常深厚。但是,仅仅有一些感情就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这是非常无常的,当时的温暖如今只成为回忆的境象。
现在想想:的确,几年过后很多道友都离开了,他们当初都有心要永远待在这里,但是宿业一来谁也遮止不了。在几年当中就风流云散了,去世的去世、生病的生病、下山的下山,多数都杳无音讯了。当时大家都有个愿望:上师这么好,我一定要跟殊胜的上师永远相聚!或者说:道友们这么好,我们要永远待在一起!但这只是一种愿望,世间毕竟那么无常,相聚是一时的,分离是永远的。因为它只是因缘的幻变。

我们了知此世现相虚如梦后,不应当耽著在这些现相上,即使是出世间的相遇,也应当时时刻刻放在法上来寻求实义。除了法以外别无前途,除了法以外不可能寻找到真实的意义。

13、世间琐事厌患观

于上侍奉尊主无法喜,于下养护属民难满足,
轮回诸事无有了办时,悠闲心乐中睡岂非时?

我们处在一个一个的家当中,有男女结合成就的家,还有各种因缘关系成就的家,它是广义的。世出世间都有很多团体,我们处在里面就会充当一个角色,然后忙碌很多事情。就连三人公司里都有无数的事。那么,对于这些事是要继续办下去,在这里永远地营造,还是直接放下好呢?
现在要看到这只是一个梦,这里出现的一切都是假相,只是一些虚妄的心在不断地起着各种欲求。我们在这里面会有一种私心:我对上面的尊主承事,是不是能让他欢喜呢?我对下面的属民尽心尽力地养护,是不是他能满足呢?其实这很困难。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虚假的贪欲心,他以为此世的物质、财富、恭敬、利养、享受等的现相都有实义,而且需求非常大。你能满足哪个人呢?你以为,我现在做了很多,他应该满足了吧?结果发现给得越多,欲望越大。好比一条狗,你今天给它吃一小块骨头,它摇尾乞怜很高兴,明天它的需求量就变大了,必须给它更好的骨头,要是哪天不给好的骨头它马上就不高兴。

在世间,承事尊主就像做牛马一样。这一点在农村就很清楚,牛马为这家人忙了一辈子,但是主
人还是一点不满足。等它老了,主人会说:这头牛现在没用了,拉出去宰了。他认为老牛没有价值了,不能为他做事,他的心就不满。如果还有一点利用价值,就还想让牛去干,再老、再累、再拉不动,他还是拿鞭子抽让牛去做。直到满足他的欲望,他才稍有点安心,此前怎么做都不满足。就像这样,为尊主做事情,始终没办法让他真正欢喜,稍不满足就不欢喜。

“养护属民”,就像父母养孩子那样,从小养到大,但孩子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不会感恩,只想着还缺些什么,他只会说父母没给我什么,但实际上,给他多少他都不满足。

据说一个富商的儿子到国外留学深造,学成回国后,一心惦记父亲的家产。有一天忍不住了,对父亲说:你老了,还要那么多产业干什么?现在就划到我名下好了。你看他的贪心多大!父亲养了他二十多年,还送他去留学,但他仍然不满足,想拥有更多,他一心想着父亲的财产什么时候能全部划在他名下。结果父亲听后就傻了,说不出话来。儿子认为父亲不同意,就起了恨心,第二天就到派出所要脱离父子关系,结果父亲气得心脏病发作。

就像这样,多少家庭怎么样养儿女,怎么样对儿女做事,也满足不了他,他们心里一直想要更多,不断地揩父母的油水,还嫌揩得不多。他不做什么,每天就是伸手要,要了一点还不满足,还想要更多。总而言之,要把父母所拥有的全部揩完。要完了以后发现没有用,他又不满足,因为没用,然后像扔破衣服一样干脆扔掉,是这样的。所以为儿女忙有什么意义呢?

同样,如果你在世间,说:我有好心要养护我的属民、属下、部下。但要知道,他们的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天天忙这些琐事是没有意义的。出世间也是如此,你收了一拨徒众,今天给这个人东西,明天给那个人东西,给好多加持品。给多了他们就认为很平常,当初给得少他还有点珍惜,给多了就认为是应当的,哪天没给,心里就不平衡、不满足,所以没有大的意义。世人的贪心是没有底的,给了以后他不会因此而满足,反而觉得好像没给一样,需要更多。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1-12 10:22

比如你的表妹今天来了,你给她零食吃,她马上有点高兴。下次来的时候,你要是没给东西,她马上不高兴,需要给更多更好的,她才又有一点高兴。等她再来的时候,就像狗找骨头一样,还是想在你这里捞点好处。你给她更大的好处,她可能有一点高兴。但是给过了以后,对于这以下的就全部不满足,需要更多。人的欲望就是这样。

再比如夸别人,首先做一点小赞叹,他有一点高兴。到后面你得增加一个赞叹,给一个大的名誉,他才高兴。之后必须给一个更大的名誉,因为他对现有的名誉已经不满足了,如果这时不给,那他马上就不高兴。可见,人的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像这样,何必为了一个虚妄心识的欲求而不断地忙碌呢?

就像一个痴心的母亲永远忙着孩子的事,但这是忙不完的,根本没办法让孩子满足。父母忙了一世,最后发现孩子一点不满足,对自己连一点欢喜也没有,就觉得这一生的心血白费了,还不如给路边乞丐一碗饭他的报恩心大,得到的感激多。

我们想清了牛马和痴心的母亲养孩子的譬喻,就知道这上面的事情没完没了。等你耗尽了心力,会发现他仍然不满足,他的心根本没有满足的时候。有智慧的人在这里就淡然处之了,只是随缘,需要做一点就做一点,不是用自己的心力去做一些满足轮回贪欲奴隶的事,否则贪欲的口会越来越大。你今天给它塞进去一点点东西,明天口更大,就要塞更多,不然就不饱足。然后他贪欲的口还要扩大,再要放更多,这就停不下来了。而这个贪欲的口只是一种虚假的欲求,为这个做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世间的琐事圈——虚假的家庭或者一些团体里,会忙碌各种无意义的琐事,它使我们在梦里流连忘返,忘记修解脱道。其实,这是错误观念所导致的。我们以为:我要尽职,对上要设法地恭敬,对下要设法地满足他的需求。当然,身处世间会有很多业缘,这些都要很好地去处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持一种随缘的态度,尽了职就可以,不必在这上抱什么希望。你要彻底看清人情世态,整个世间无非是一些错乱的心识在妄动,他们对于此世现相没看破的缘故,有无穷无尽的妄想、需求,你怎么可能满足他呢?

如果你在观念上搞错了,那就像痴心的母亲一样。她一辈子为孩子营造,到死也营造不完。她总以为还有事情没成办,到死的时候还掂记着:我是不是还要给孩子做点什么?其实,孩子也是假的,世间法也是假的,在这里面攀求、劳碌,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很多人喜欢做一些精细的轮回琐事,像父母对孩子,妻子对丈夫,世人对他的公司、事业等等,有无穷无尽的琐事。而我们应当遵循世尊的教导。像真正出离的行者,三衣一钵,能填饱肚子就足够了。那么作为在家人,有工作,有家庭,当然要去了结业缘,还要随顺世缘,尽好自己的责任,而在此之外,所有心力都应该放在修法上,在假相上不断地忙碌就没有必要了。

就好比我要给你做一件衣服,我认为能满足你,但是你想要两件。我再继续给你做,给你做无数件,可是你还要这个款式、还要那个款式等等。像这样,一旦观念错了:我要满足你的要求。结果尽做些无意义的事,那是没办法成办的。就像现在的父母对孩子,今天给一台电脑,明天给一套房子,后天给一辆车子,大后天给一个妻子,再后天给一个什么“子”,那是无穷无尽的“子”,最后是没办法满足的。轮回的事歇下就没有了。

一切的营造都源于一念不死心、一个妄想。他对自己不死心,拼命地为自己求名声利养;对他人也不死心,总想着:我要营造一个安乐窝,像保护我的小鸟一样保护他们等等。其实没必要,他也是假,暂时拿一点食品补充他的饥疮,让他不发作就够了,没必要为他做无数的满汉全席,各种美味佳肴。又比如我们住的房子也是假的,你给他无数个房子,他还是不能满足,因为都是假的,不可能有满足的时候,住久了还是这回事。只是人有一种贪心,没接触的时候有一种蠢蠢欲动想求取的心态,一旦得到了,不过就这么平常,不但是平常,而且本来没实义,是个假相,你怎么能把意义和希望建立在假相上呢?既然如此,你为什么那么痴心,为了给一个人成办假相,把自己的生命全部耗尽呢?没有意义!

对于轮回的态度就要视它为无实义,在成办琐事方面,就是不得已我得做一点,只要有可能我就不做,把营造和希求缩减为零。其实,修好了无常,他对于现世的欲望、追求会缩减为零,眼前只有一念死。思维苦到量的时候,对于轮回的希望会缩减为零,眼前只有求解脱。这样才能使我们一心趣向解脱。

要知道,世人的需求都是虚假的,你要去满足他是没办法的。如果你被一个错误观念误导,认为我一定要做个好人,要向上满足、向下满足,那你的生命就全部耗费在这上面了。其实这不是主要的。世尊给我们开示出离心的时候,是让你减到最简单的地步。他老人家亲自带着诸大阿罗汉等的弟子们,每天托钵乞食,对于饮食不做希望想;至于衣服就是穿粪扫衣,也不起希望想;对于住所就是随缘而过,在树下或者在山洞里住,也不起希望;对于权贵也不结交;对世间名誉利养都不起希望,这样来止息掉轮回的妄想。

上师在这一颂里告诉我们,轮回的事没有成办的时候,人的妄想欲求无量无边。就像父母为孩子做一辈子,也没办法做完一样。但是,如果你能缩减到只要吃饱穿暖,有地方睡一下,那马上就止掉了,无数的琐事当下就全部切掉了。所谓“欲待了时无了时,即今休去且休去。”一念心上放掉了,轮回的事就结束了。所以上师教导“悠闲心乐中睡岂非时”。

“悠闲”就是没事的人,一下子把无穷无尽的负担,追求的压力,紧张以及各种处心积虑、劳心劳力等等,全部舍掉了,那他多悠闲呢?你现在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就不是悠闲,叫“热忙”,所以不是心乐中睡。每一天都在很多思虑、胶著、患得患失、身心紊乱的状况里睡,哪里是甜甜的酣睡呢?多么可怜!

现在我们还要一直去扯轮回的琐事圈吗?就人而言,所谓轮回的琐事无非对上对下,无论是好的动机还是不好的动机,对上总归是要奉承,要做很多事。不好的动机,是以此作为得到职位、权势、利益等的手段,不断地巴结奉迎,做各种侍奉的行为。但是,这么做能得到什么呢?一点实义没有。或者心态好一点,但那样去做,实际上对他也没利益。上面的贪心是没有穷尽的,你想去满足上面尊主,但他今天叫你做东,明天叫你做西,一直没完没了。为什么呢?他就是喜欢忙世间琐事,他忙每一个事都需要你来帮助,需要你在下面当办事员。这样你的心就会落在无暇里,没办法修法了。

对下也一样。你说:我下面有一大群的属民、员工、眷属等等,我实在放不下。每个团体里都有这事情,比如做国王,会想:我放不下江山、人民。这样的话,你一辈子就只能办这一点了。但是,世尊在因地就看到了,这么做没什么大的意义,即使在世间行一点能让人民得到康乐的善政,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办法把人从苦海里彻底救出,所以他一心寻求法。

我们思维了这些,就要把轮回琐事全部放掉。上师说“悠闲心乐中睡岂非时”,我们的心真正定了吗?定了就已经是善妙的时候了。怎么定呢?真正知道:哦!这是假的,我再怎么忙也没办法满足他,只会越发展越多,因为人心的贪欲是没完没了的。在这上,有智慧的人会毅然决然地放下,他已经洞穿了它的面目,虽然表现得好像不近人情,但这是真正看清“此世现相诳如梦”所发出的决断。

现在懂了吗?有时候不太容易懂。不要把它和出世法混在一块,在世间法上,对上的侍奉和对下的养护都是没完没了的。如果你要忙这些,那你就成了一个轮回里的家庭妇女或者家庭妇男。一个个团体就是一个个家,里面有无数的事,你可以整天在这里营造,一个小的细节都会浪费一整天。这样浪费来浪费去,你什么时候才能宽松地在安心中睡呢?无数根绳子把你拴在那里,你连饭香、睡香都品尝不到。实际上,这是真正无事的人才能享受到的,他窥破了轮回的真相,知道这里没什么事。既然见到是梦,里面没东西,心还耽著在上面干什么?已经说了,票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等等全是假的,还在上面耽著什么?一旦放下来,多轻松啊!现在就是乐。

这里上师以“悠闲心乐中睡”来说,我们应当说,悠闲心乐中吃、悠闲心乐中睡、悠闲心乐中行、悠闲心乐中坐……悠闲心乐中无所不乐。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心没了耽著,空掉了。四祖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洞山禅师说:“僧家无事。”整日心头无事,岂不快乐?每天都在欣喜中,心里没有事,不再扯尘劳了,这就是世上最好的喜乐。它来得那么容易,那么充足,那么无限,它的答案却是心中无所拥有,因为心里没有抓,就没有苦。本来乐是充满的,不必外求。

现在懂不懂?苦是怎么来的?苦就是扯假相,拼命地在假相上打妄想、贪求,然后不甘心,拼命要在那里当奴隶,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这种就是颠倒妄想症、错乱症,哪里还有乐?这一切看破了就觉得世上无事,那真是逍遥无量世!处处逍遥,真是大摇大摆大休息,在你心头已经没有事了,解决多少问题。

你从前有无穷无尽的琐事,别人叫你放你还不愿意,想了一个还想一个。你说:你不要我打妄想,那我不成死人了?哪里有活的劲头?好像一下子把轮回的事全抖掉了,你有点无所适从了是吧?其实,轮回的事没有成办的时候。为什么呢?外面没有实事,只因人的妄想,才出现无穷无尽的空间和它的发展、繁衍。这是非常可怕的事。现在物欲时代更看得出来,就拿穿衣来说,服装店里衣服种类是越来越多,过去人们的幻想小一点,一年能换一身就不错了,而且款式也就那么几个,其他的发型、衣食住行等也都很简单,但现在人的幻想大得不得了。关键问题就是对于此世现相看不破,才搞得这么苦恼、烦躁,整天焦虑不安,天天喊苦,其实都是自找的。

而且,现在的人根本不会处理人生,不会处理家庭,也不会处理轮回的琐事,尽是做加法、做缠绕,作茧自缚,缠得一圈又一圈,哪里有轻松呢?好愚痴啊!真正窥破了它的原理,比做小学的四则运算,中学的牛顿定律都简单,根本不必花脑筋。它是做减法,就是让你歇下来。这么简单的事却诳骗了无数人。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上面多辅导,这里面有大意义。能让他减下无数斤的负荷,一下子就轻松了,就看你看得破看不破,有没有福就在这里。一下子看破了,你永生永世的安乐就已经在心中了,从此再也没什么愁,没什么虑,那就天天都快乐。

别人问你为什么快乐?就是因为已经没事了,从轮回公司里退休了。以后你在热忙人群里走的时候,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个高异之人,是一个世外之人,唯有他这么安闲。你走在街上,走在地铁站里去看,人们匆匆忙忙的,一个接一个鱼贯而下,那种心情的紧张就是因为他著在现世法里面。认为今天还有一大堆琐事要完成,没有完成压力很大,完成了一个还要妄想另一个,他的心始终不肯停歇,哪里有安歇的时候呢?而你这个老和尚在城市的街里,你好像是个三百万年前的人一样,因为你的心是这般安宁、寂静,无论是在街头、在商厦、在地铁站、在港湾,在何时何处,都是一片寂静。什么缘故呢?因为你的心开始悠闲了,轮回的琐事单已经从无数减成了零。心头无事何处不乐?这时候你才真正得到了生命的享受。

比如我们现在拿一杯茶,没事的时候好好泯一口,彼此围炉话谈一次,谈的都是道,或者出去悠闲地走一趟,无处不是乐。如果心头有事,那无处不是苦。外面没东西,而你的心已经压力重重、阴影重重、胶著重重、竞争重重、思虑重重、妄想重重、不甘心重重、不得意重重,这还有什么乐呢?你自己制造了一个地狱往里面钻。制造一个饿鬼界,往永不得满足的贪婪之苦、饥渴之苦、欲望之苦里钻。你自己制造一个旁生圈,永远做牛做马去了。好可怜!上师这里说“悠闲心乐中睡岂非时”。你能在这里做个猛醒,就会有绝大的转变,胜过吃无数贴补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1-18 14:10

14、世间系缚厌患观

如何伏怨无减唯令增,如何护亲增多苦乐事,
如何受用美食添不净,无系乞丐之行当喜趣。

怨敌无论怎么降伏,除了越来越多之外,其他没有;亲友无论怎么慈心养护,除了在苦乐上发展得越来越多之外,其他没有;好的饮食无论怎样受用,除了增加不净物之外,其他没有,所以这样忙碌毫无意义,对世法无牵无挂的乞丐行为,应当欢喜趣入。

这里上师告诉我们,世间事没意义,挂在上面只会增加更多的苦恼。人世间无非怨、亲、食三件大事。对于怨就要征服,比如世人特别护家人,别人损害了他的妻子、孩子等,就一定想方设法把对方降伏。但这么做不会止息怨敌,反而使怨敌的显现越来越多、越来越盛,所以不必去降伏怨敌。再说护亲友,把某人执为自己的亲友后,他有什么困难就要去帮,会多付出一份情、多献出一份爱,为他操办很多。然而越是护持,就越是增加彼此的感情牵缠和相互需要。由于凡夫的交往都建立在我执和我所执上,这样就会有很多苦乐源源不断地出现,使我们的心逐渐被缠绕在里面。其实一点实义也没有。

这要看到,此世现相不过是一幕假相,怨亲也只是心现的一个假相。但我们判定他是怨,就要把他降伏;判定他是亲,就要护持他,这上面会发展出无数的轮回牵挂,这样怎么修道?心始终在怨亲两头转。

譬如你树了一个怨敌,想通过征服的方式压倒他,但是,这只会产生无数的怨恨,你会发现怨的显相层出不穷。从一念结怨开始,到它彻底解开之间始终是个困扰,你的心会一直缠在里面。过去树了敌就要彼此拼杀,现在这种状况少见,但人们在商场、情场、事业场等各种场合,都很容易树立亲方和敌方。这里上师说的是过去西藏的生活,我们应当把它类推到现代汉地的生活里,原理是一样的。譬如在家、在学校、在单位等各种团体里,很快就树立了亲怨。一旦结了怨,就一直想要击垮对方。但人很难被击垮,他哪怕剩一口气也一定要报复。谁都尊重自我,不甘愿被人击垮,就算你把他碾成灰,他来世还会报复。所以,对于自己心里的怨,想把他降伏,这就非常愚痴。

自从立怨以后,心就完全系在上面。你害怕对方报复,就要采取更厉害的手段;你又以击败对方为快,一旦达成就会处在更加恶劣的心态里。这样的话,树敌的心会越来越强,繁殖得越来越深。比如在单位里,你视竞争对手为敌。那么从此以后彼此就不断地仇视、竞争、挤压等等,没完没了,这有什么意思?人一旦结了怨,心就很苦了,整天都在竞争、斗争、惶恐不安等像野兽一样的心态、行为当中。这就使得世上充满了竞争场、动物园,人们都在和对手拼。这是非常可怜的,日夜耽著在怨的此世现相上,做那么多无意义的事。我们应该觉醒了,放下一切征服怨敌的行为。

其次,由于我们俱生的习气,自然把适合自己心意的立为自方。之后表现出一种大兄长的态度,给予大家长的关怀,对面前视为亲的现世假相做出很多护持的行为。这会发展出另一面的问题。心和心在一起,彼此趣味投合,就会发展出很多耽著的关系。一旦被这些关系套牢,就被吸进了亲的缘起管道里,也就上了贼船。只要和一个人结成了关系,不是法上的,以后的事就一个接一个发展不休。所以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必以自身的喜好为出发点去做什么。这上面会增很多苦乐事。

有人说:苦当然不要,乐是好的,增多有什么不好?
这只是世俗幻相。你认为这是亲方,所以愿意付出,喜欢和他相处,但要知道,人和人相处必然会发生非常多的事。言不合、心不对,马上就生恨、转怨、转成不满足。由于亲是两个心绑在一起,这里面就必然有很多拖累。好比两个人谈恋爱,谈了以后有好多纠缠、非常多的苦乐跌宕。你的心时时系在对方身上,这就被拴在套子里了,不像过去那么平静,而是发展出很多虚假的乐,和很多求不得的苦或者不自在的苦。这时,你已经被缘起的绳索锁在那个现相上了,它随着因缘不断地变,你的心也随之变动,很操心。

或者你当大家长护持几家人的事,那么但凡有点小事都会请你去,因为大家觉得你能办得成,或者希望你能施良计。但这是没完没了的。他们的需求很多,你护持他就要把心扑在上面,这会产生很多烦恼。看起来好像有一些乐,但实际发展出来的都是苦。只要牵扯护亲的事,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复杂,没牵扯这事,心里就没有牵挂。事一牵扯就是一个大系统,彼此的交往想平平淡淡、一直保持好的心态都很困难,这里面互相有不满足感。或者彼此的心合得上时,自己就有一种自豪感,觉得有能力成为一个大家长。然而亲人只是看你有权有势就来亲附,你一旦失去权势就立马远离,他的态度是随着你能否给他好处而定的。而且,你给了一次好处,下次他还会来。比如他求你帮忙解决孩子考学的事,你答应并及时解决了,后来又求你帮孩子找工作,你又得帮他忙半天,以后他哪方面想得利益都托你做。只要有一次没做到,他就不满意。这样你就被缠绕在里面了。接触的人越多,心里的纠缠就越多。这样的话,心就全陷在此世现相里,忙很多无意义的所作。要知道轮回都是缘起,对面的人是假相,做事也是让假相满足,都是一些虚妄分别,没有大的意义。所以缘起上不能上贼船,一上去就会牵连出无穷无尽的事。

再说,“美食”代表受用。西藏过去农业社会吃的很简单,人在世上嘛,是个男子汉就要伏怨护亲,没这些事就应当享受生活。西藏人的衣服、住所比较简单,那就要吃一顿美食。

怨、亲、食这三个就会把你锁在牢笼里,人做这三件事时,心就被填满了。也就是说,你不接触人,了无牵挂,那睡在街头、山洞里,什么事都不用想。你一旦想牵扯世间的事情,成为世间事务的总裁,那你往后就非常忙了,顾客、需求主等等一个接一个全找上来了。这样,你的心就成了轮回公司的办事员,做的全是轮回的业,这时心是抽不出来的。所以佛法教导我们“远离故乡佛子行”,远离家乡就没了亲怨。在家乡不好修道,心整天在亲怨的缠结当中。佛告诉我们要持头陀行,如果著在世间享乐里,连心都抽不出来,修道就更不可能了。

下面对于第三句“如何受用美食添不净”做现代的诠释。“美食”叫做“感官的盛宴”,“不净”,就是增长很多不干净的分别心和各种业行,除了增不净外没别的结果。当我们沉浸在现代的五欲生活里,品着一杯杯欲望的美酒时,除了增长很多不净以外,没有清净的解脱道可言。虽然时间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物质如此丰富、有诳惑性,然而佛的教导不会因时空而改变,每一个立志修觉悟之道的人,都毕竟要以一心出离作为成道的先决条件。

因此在这个关卡上,就看你能不能放下这三件事,能不能趣于乞丐之行?“乞丐之行”就是世尊教导的比丘之行,或者以此为代表的出离之行。比丘叫做“乞士”,佛亲自做表率,他当乞丐头子,带着乞丐的队伍,每天都托钵沿街乞食。而且不作选择,乞到了定量的饭,吃完就不想什么了。由于是乞讨的缘故,心不会附著在上面。住所也全是乞丐生活。这就叫“比丘”。

为什么要当乞丐?如果不当乞丐,就必然被缠绕在世间法里。为什么剃光头、穿粪扫衣、托钵乞食、日中一食等等?为什么不入俗人家,不在一个地方逗留过久?这都是世尊给我们制定的一心趣向解脱的乞丐之行。它有什么好处?就是心无恋著,不会沉溺在世间事务里,积累轮回的因缘。否则“一点痴心,万劫缠绕”,永远没办法解决了。他过的是对世间无系无著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是我们的人生观。

我们还要观察有系和无系的差别。一定要看到一个有绝大的过患,一个有绝大的好处,从而把自心的颠倒观念纠正过来。这对当代人而言是个极大的难题,所以这里要痛下钳锤,经过反复的心理引导、疏导来完成这个艰巨的课题。

现在要把“美食”扩展到我们的受用物,它代表色声香味触等的一切所爱。“添不净”,指会出现不清净的心理作用、烦恼、各种串习力和惯性力。没检查的时候习以为常,一检查就发现从中会发展出非常多的颠倒心,这是我们要解决之处。

现在要扭转它,首先必须思维过患和胜利。有理智的人在缘起上考虑,不是信专家、权威或者某种说法,而是在自身上衡量:这对我有利还是有害?它发展出来的幸福度高还是低?是把我拖向轮回,锁在现世法的圈牢里,还是让我从这个笼中解脱?罗状元有句话非常警策:“笼鸡有食汤镬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野鹤无粮”代表乞丐,他的天地非常宽广,可以自由自在地飞。家鸡为着面前一点点吃的,完全被锁在里面了,这代表我们的困境。然而,当惯了家鸡就难以当野鹤,陷在五欲的樊笼里就很难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我们已久未享受纯朴、自在、无牵无系的生活,披枷带锁这么多年,有这么多执著,仿佛不再适应自在、闲适、放松,始终以为手上必须多抓、眼睛要多看、耳朵要多听等等,还嫌披枷带锁不够,以为紧张、驰逐等才有劲、有味。这地方有很大问题,我们是颠倒惯了而不自知。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1-26 10:53

譬如,“美食”就是一件件漂亮衣服,我们穿再好的衣服,除了增加杂染的心态、业行之外,没有别的结果,是它把我们的心给搞坏了。现代人拼命在服饰、手饰、发型、护肤等上面做,用智慧一观察就发现,人心已经变得染污多了。
有人说:这不只是个形式吗?

但这上面有缘起。比如在一些纯朴的地区,人们不会在服饰打扮上花很多心思,这样贪心小了,人的内心就很单纯、很自在。如果特别注意自身的衣服、扮相等,甚至很老的时候,还喜欢被人夸为美女,这样被虚假的现相深深地诳惑,产生很多对自我形相的迷恋、执著,心就不再纯朴了。
比如,现代的女士们特别在意形象,出门穿一件衣服都有很多思虑。心在这上面就会增加很多执著,有一点触动就紧张不安。比如妆化得不好,就很紧张;衣服不够时尚、不被人赞赏,或者感觉别人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心里就没办法接受,必须换一件好的。这就完全被现世衣服的假相给欺诳了。

所谓“此世服饰诸法诳如梦,女士困苦昼夜常耽著,意中显彼无义诸所作,厌患觉受难止流为歌”。这不就是其中一个现相吗?多少女士的心被诳惑啊!每当换季时,都会推出一款款新的服饰,它们在诱惑着你,你的心就耽著在上面了。每一年、每一季、每一个流行期、甚至每一天,心都耽著在上面。耽著我的妆容、肤色、衣服款式、鞋子、发型等等,为了自身的一个假相付出多少,发生多少无意义的所作!

这无非是在现世假相上做文章,比得上乞丐吗?乞丐已经把这个放掉了,他穿什么都无所谓。他放得下自我的缘故,在一切处都很快乐。现代文明的女士们,心里有多少执著、多少苦、多少不自在。别人稍微说一点就特别紧张、特别在乎。而那些坐在路上念“嘛尼”的乞丐们,在地上打滚可以,你说他什么他都很欢喜,他不在乎,因为他的心对这没有牵系。

我们的牵系太多了,衣服稍有点不如意,或者肤色有点不好看,妆没化好,马上不开心,一天的心情都受影响。这就是太在意了,从中会出现无穷的苦恼和紧张感。而且,青春毕竟留不住,随着年岁的增长,皮肤自然会衰老,而你却始终不甘心,为了一个假脸蛋、假形象,费多少心思去美容、去维持假象,太不自在了。稍微有一点不对劲,心里马上紧张,神色都变了,一天心情不好。如果钱少了买不起,就会非常失落,生怕不能保持原来的形象。穿的稍微差一点都不敢出门,特别害怕别人的眼光。

像这样,在一件衣服上都有这么多苦恼,所以,我们应当喜趣衣服无系的乞丐行。我们看,到底是谁的境界高、谁的自由度大、谁的心宽广?就要从这儿衡量。衣服是个假相,你还在这上面执著什么?连衣服都放不下,能趣无上菩提吗?对衣服都计较不休,你何时解脱?

它对于人心的影响非常大。比如非常执著穿戴的人,全身珠光宝气,有各种修饰,他戴得越多,执著得就越厉害,枷锁就越多。有时候看到现在人的着装、发型,我实在感觉他们都是以苦作乐。在他们表面满足的背后,内心是十分空虚苦恼的,脆弱不堪。这导致人的心态不自然、不轻松、不宽阔,执著一个小的假相。连穿个衣服都要想半天、执著半天,别人的一点看法、眼光,就会引起他非常大的苦恼、气愤,心情低落。

这实在太苦了,完全成了衣服假相的奴隶。这上面稍微有点变动,心马上陷入很大的苦中,这么不自在。身上稍微粘点灰就不得了,哪里稍微破了一点,就觉得是天大的事。这就不像乞丐,不管什么灰尘,坐下去就可以了,睡在哪里都是香的。而我们太娇气、对现相太执著,导致心量小,一点点事都很在乎,卧具不太好就睡不着觉。

那一身身的衣服就像一身身的铁皮,紧紧地绑着你,使你无法超出,所以还是当个乞丐好。不要害怕,祖师们都是当乞丐,他们都得了大成就。比如我们学龙钦宁体,大祖师是晋美朗巴,他就是当乞丐。他在桑耶的山洞里闭关三年得大成就后,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什么也没有。

哪里是天天去搞衣服?这怎么能搞成佛?连一件衣服都放不下,你能放下万里江山、名誉利养,一心清净地修道吗?这就是器量小了,被锁在现实的假相里。所谓“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连这种小事都看不破,那恐怕儒道之士都算不上。他们也有清高之志,知道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小义。我们是不是颠倒了?视无意义的现实假相为真实的乐,其实是苦;对于苦却非常羡慕,看到别人满身珠光宝气,就特别希望自身也有,岂不知这正是满身的枷锁。

现代人的颠倒观念过深、太顽固,对于乞丐生活就非常害怕。所以我说这是现代的第一难关。现在是高物欲时代,人心串习的颠倒观念和执著力非常强,能在这里扭就拨到了病根上,这上面不能转,心就没办法投入法。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世尊就是以身示现出离行。过去贵为太子,享受宫廷的五欲,应有尽有。四海的繁华是他的,最高权势是他的,但他做了什么?他夜晚出逃到深山里去了。他吃什么?每天只吃一点麻,饿得瘦骨嶙峋。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把这些全撇开了,一心寻求无上道。如果还有一件衣服放不下,能走得出宫门吗?是不是还得跟车匿说:你给我装一车好衣服,拉到深山里去。香水、护肤膏、牙膏等等全都给我准备好,拉到那边去。每个月都要在网上订好东西,送到我那美丽的山洞里去。会这样吗?何其可笑!他不会说:我过去的名誉、职位、学位、地位等等,通通给我留着,等我出来再当,千万不要把我的名字拿掉。太子出离的时候硬是把这些全放掉了,就是做乞丐。哪怕老死深山无人知,他也于心无悔。他有寻求无上道的不拔之志,这是我们要追随的地方。

圣道三要里第一个就是出离,没有出离后面不用谈,全是虚假的,最多把佛法当成娱乐品、时髦品。在世间寻不到乐,在这里还蛮有感觉,又可以积累知识,又可以禅修得一点感觉,还蛮舒服的,这种就不是真正修道。凡是不愿意把生命投入的地方,是不会成就的。这不是俱乐部,你心情好、没事的时候来倾谈倾谈、享受享受,而是必须把生命全部投入,这就叫做有志。

接着我们把“美食”定义在网络的各种欲尘、享受、生活乐趣等上面,这也只是不断增长烦恼心所,别无其他结果。现代人发明了网络,觉得在这里能得到过去得不到的享受。网络出现时,人们充满了幻想、憧憬,但最终发现生存的状况更糟糕了。这就是最初没有洞明缘起。网络里有无数的信息,心黏连在上面,就发展出无穷无尽的虚妄分别念,由此产生出各种心理疾病、烦恼症、妄动症等等,这就叫“添不净”。

说件非常小的事,现代人除了工作、生活以外,心一直系在微博、微信等上,时不时刷一下朋友圈,看大家又发了什么新消息。这就是一根绳子,让人时时不得自在,心一直被它系着,已经成了习惯。整天盯着手机上网,沉浸其中。这是很危险的,会导致人心越来越冷漠、封闭,已经不会跟人交流,得了幽闭症。

过去做牢,如果把一个人单独关在黑屋子里,没人理睬,他的心理就会出问题,这叫“幽闭症”。心闭得很紧,没办法敞开心胸、跟人交流、发生心灵互动,或者去利益人,主动成办事情等等。这些方面都会发生障碍,这是坐牢的心理症。但今天很可怜,人们把自己关进网络的牢里了,得了非常严重的幽闭症。什么原因呢?因为网络里没有真正情感的交流,只是猎取各种虚假信息,而且很多都是狂乱的。心在里面无规则地发展,碰到正常人都没办法沟通,已经不知道该怎么交流了。就像一个人从小生活在狼群里,不会说人话,也不会跟人相处一样。

我们起码要处在人的正常状态上,才能发展内心的德能,才是自然的、合乎人界规律。如果把这个规律都去掉了,心大多数跟网络连接,串习成了这种生活方式,这样的话,由于这里发展最多的是眼识和心识,它的势力过强,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样其他方面就起不来。

现在的生活场景里,常常出现这样一幕:朋友聚会时,大家都低头看微信。人们的心思全沉浸在法尘上,使得人与人之间像钢碰到铁一样,都是冷冰冰的机器。眼神、言语、肢体等各方面的交流都没有了。这时人心就很可怕,连基本的福德性的、具德相的东西都被掩埋了。比如不知道去体贴别人的苦乐,很难出现浓厚的善心状态,具有承担感、责任感、忍辱负重,或者有很强的心力能从始至终完成一件事等等。这就说明人的基本品质正在逐渐丧失。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1-26 10:53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人们把第六意识完全拴在虚假的信息里,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幻梦。这样狂想多了、阴暗想多了,任意放纵第六意识过不正常的生活,导致人最终沦为了机器。交流变得十分低能,完全破坏掉了慈悲、定力、专注度、心的敞开度、关怀度等等。这种物化的人类已流不出温暖的情,不懂得关怀别人。而且心十分狭小,除了猎取一点虚假信息外,没办法考虑长远的事,就连现前的小事都不会想。他的心思全给整碎了,当心不能聚合时,就没办法完成事情了,甚至退化得连几岁小孩的用心程度都达不到。过去的孩子天真,没有受污染,他还能为父母着想,还能照顾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做很多事。他有很多考虑,有很深的情。但现在三四十岁的人都做不到这些,他已变成了很可怕、很冷漠的东西,的确被关进了网络的牢狱。

网络给人类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妄想驰骋空间,这里发展的杂染不可计数,所导致的zai 难也是难以想象的。人即便对饮食很贪著,当他肚子发胀时,也会马上意识到不能再吃了。然而,网络提供的是意识空间的受用,而第六意识很难发出警告在当时就截止,所以它会无穷无尽地泛滥。在这种状况下,人已丧失了理智,越过了警戒线,所以上网族几乎全军覆没,有几个人能保持理智,在一定限度下正常做有利益的事呢?这实在太难了。

网上的信息简直是天文级数倍,而人的欲望又是无穷的,第六意识一旦跑到这里,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可以不断地在虚假的空间里驰骋。不像身体,饱胀时会停下来,胃无法纳受很多,这是第六意识,妄想可以一直打下去。直到精疲力竭,再没有了精气神,就躺下去睡了。多少人落入这种可悲的结局。

在这里增上的染污有多少呢?上网时主要是眼根、意根和各种欲尘和合,起各种虚妄分别,最严重的是第六意识的启动,跟它相应的烦恼心所是最多的。所以几小时下来,完全是在增添不净。那里充满了具诱惑性的东西,吸引你的眼球、贪欲和各种欲渴的要求,这样不断地起贪,心就完全分散掉了。贪心就是一直黏著,没办法保持静定,因此人类普遍丧失定力。而且贪心会沉溺得非常深,因此在贪的放纵之下,人丧失了理智。

网上的境缘太多,短短几分钟都会缘无数境,何况一天好几个小时下来,引起的散乱度超过过去西藏人一年的起心程度,因此造成当前人类极其散乱。与之相关的是普遍丧失念力,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变得呆滞、迟钝、记不得事情、反应不灵敏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烦恼心所都具有破坏性的作用,起的多了,串习成力量以后,就会导致整个生命机体遭致破坏 。

这样的网络综合症会制造出一批批现代的“残废人”,在心智、精气神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很多病相。人好像被虫给蛀掉了,衰朽不堪,这是多么可怕。人是缘起物,譬如小时候身体没长好,长大了各方面就很弱,什么也堪当不了。如果在网络里受腐蚀,人就会变得精神衰退、无力振作,表现出各种综合症,这不就是摧残暇满人身的最大凶手吗?人的根器变得这么低劣,心里有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又如何能修道呢?

连思虑都无法整顿、统一,十分钟的安宁都难以得到,又如何去观修,如何思维更长远的问题呢?连明天要做什么都会忘记,又如何能想到来世?连自身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又如何能想到把一切有情安置在佛果而发菩提心?这一切离得太遥远了。

所以,当前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于此世现相,尤其对于网络信息等的执著力。这股顽劲像野马一样,散发出极其狂乱的心识之流的力量,如果不整顿,整个人就差不多濒临灭绝了。这个散掉的心,在临终会把我们引向何方呢?能升天吗?不可能。要有很厚的善业力才能升天,那里享受的是长达万年的福德果报,而我们因上的善是那么的小。能做人吗?要来世做人就必须守持五戒,有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德相。而在网络上放纵的人,哪里有多少仁义礼智信呢?善心几乎完全被蒙蔽,压抑在底层而无法发出。他只有冰冷的面孔,完全压抑了仁慈的阳光,表现出对人没有关怀。他始终自由狂乱而为,哪里是只做正义不做非义呢?生活之中何来取舍?

何来战战兢兢地顺着义理而行?所谓的“礼”是要守持恭敬,而他在散乱态里连“恭敬”两字都想不起。所谓的“智”,是要一直处在清明状态,不让心的明镜蒙上尘垢,而网上无数的欲尘信息,引着人起各种狂心,一阵子下来后,人已经处在很僵直、很迟钝的状况,连起码的义理都反应不出。这样受深度的蒙蔽,久而久之人的慧力会极大的消减。所谓的“信”就是言而有信,说了就要做到,而沉溺网中的人,已经记不得责任和义务,应做的事情都无法完成,还会出现很多错误。这就看到人心破裂的相。在深度的腐蚀以后,一定会跌入恶趣。

再说,沉浸网络会发展出多少烦恼和人格的扭曲,这些病症一旦形成,必将成为菩提道最大的障碍。在这些观念、心态没有纠正期间,时时会发出恶性的想法、冲撞、不满意,或者止不住地要颠倒而为。而走法道就意味着必须严格遵循安乐之道进行,要遵循原理,遵循戒律等等,这跟自由化的狂乱心截然相反。而且熏了那么多错误观念,哪一个都难以抽出。甚至连正常的作息时间、一种起码的生活都无法维持。

这样看来,能长年待在深山老庙里就算幸福了,能维持一种起码的晨钟暮鼓的生活。这样身心是有规律的,处在善的、清净的、安详的状态。而一旦上了网,就完全冲击掉了过去的一切规范。因为在网上,狂心随意地散乱奔驰,这样狂乱惯了,能把它安立在哪一条纪律里?没有了纪律,又怎么去整顿身心,一心投入修道?那些狂乱的业力在泛滥时,能不起作用吗?这一个个业就是一种种病,难以拔除,积习深重时就难以返回了。这样就只有从杂染入杂染,从黑暗入黑暗,那是非常难清理的。

作为爱护自心的人,就要知道不能任意而为。凡是有损自心,在心相续里种下杂染种子、生死种子、烦恼种子、苦种子,都是在做自我摧毁。我们不愿意喝毒,它会腐蚀内脏,那么同样也不该让大量染污的心所在心中发起,不该让邪心的业力在心中形成,那不都是自我摧残吗?等到了积重难返时,会让你万劫不得恢复,是那么厉害。

我们应该对此生起很大的厌患。它会不断地在自身上绑绳子,不断地把心扭曲再扭曲,创造各种邪的等流作用。这些一旦形成就很难处理。所以今天教一个人,比过去教一百个人还困难,因为他心中的阻力太大,要清理的问题太多。当这些问题积得太深、太复杂时,就连诸佛再来也没办法,因为已经超出了缘起救度的范畴。

我们现在就应当警策到,已经有很多不良信号发出来了,如果还不知过、不肯回头,那未来的结局是很惨的。那种高幅度的散乱,使我们心已经散裂了,很难集中。那种无规律的生活,让我们没办法依次第修行,连一座也无法维持,连一个修法都无法有始有终,连一个善法都没办法忆持在心,因为受到的冲击太大了。微博、微信等上那么多的信息占据了你记忆的空间,而且每一种都非常杂乱,铺天盖地,没完没了。心都放在那里了,还能有多少心力去记诸佛菩萨的法语?
法教里一再强调“忆念、正知、不放逸”。五不取里也说:要对于上下文义没有错乱地记持在心,按照那样修行。然而一旦落在杂乱状态,还能记住几句?连话都记不住,哪里能实行?一点实行都没有,怎么能期望得果?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幻想罢了。但缘起不会凭幻想来成办,而是唯一看我们心识的状况。自心已经被网络上万条绳索缠绕,能从轮回解脱吗?心中出现了无数的贪、嗔、邪见、散乱、放逸、不正知、失念、见取见等等,烦恼起得这么炽盛,数量这么多,串习力这么坚固,这意味着我们在轮回里要沉陷得更深、更难解决,这是一种轮回病态的高速发展。

这样才意识到的确太可怕了,怪不得状况这么糟糕,原来全是自作孽。我们在网上狂乱而为的缘故,导致内心如此烦躁,无法安宁。而且魂不守舍,整个身心紊乱不静。单从身体上看,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都发生了紊乱,脊椎出问题、肝出问题、胃出问题、肾出问题等等。每天都在这样高峰作业,一直处在狂乱当中,没有一点善心内涵,精气神都耗光了,怎么不失眠?怎么不焦虑?怎么不阴气沉沉,全无朝气,两眼痴呆?而且心脏负荷过重,因为一直守在一个地方,不断地动分别,而每动一个分别都要丧失很多能量,使得五脏六腑通盘发生紊乱。

只有处在宁静、安定、善心的状态才能资养身心,处在放逸的、无控制的状况,只会快速地毁灭人身。人身是有为法,当它损耗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人已经成了网络死尸。而且,人只有处在自然的运作状态才会身强体健,如果一直守着网络,像虫子一样黏在上面,想想看,身心会处在什么状态?所以未来脊椎病会泛滥,之后整个骨骼都会扭曲,血液也不能很好地循环,消化系统也出问题,最严重的是神经系统出问题。所以,将来世上忧郁症、抑郁症、自闭症、狂妄症、幻想症、痴呆症、分裂症等等会非常多。这就是人类放纵意识所导致的结局。

老子几千年前就警示后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我们不能滥用诸根。由于过多地著于色尘,结果这个时代几乎都是近视眼。耳根也不能随便用,五声听多了心神荡逸,还会损伤耳根。现在的人戴耳机,将来可能每个人耳朵上要戴个助听器。五味使人口爽,就是使得味觉系统发生问题。现在的调味品太多,各种人工合成的香精、味精等等,使得人的舌根出了问题,再加上消化系统也出问题。“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过去打猎是放逸的行为,现在就是在网络上放逸,使得人心发狂。

这样就知道:原来在网上会发生这么多杂染的行为、杂染的业。对于好看的、好听的、特别有吸引力的,你的染著心就非常强,像酒鬼一样,一有空就要上网。这是一种病,它是贪的等流习性。为什么说是病?就像司机对球赛特别著迷,听说哪里有球赛,一看还有几分钟,他连车都开不稳,发狂似的拼命往那边奔,这就是贪太强了。当它没来时,会有非常强的贪想捕捉到;当它发生时,会不知节制地一直在里面狂奔;到后面没有时,会感到枯燥、烦闷、寂寞等等,这都是贪的综合症。

再说还有绮语综合症,那里面全是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信息,只是吸引人的感官,满足人的欲望,结果就发展出各种绮语。好像不说话不行,整天谈论明星、政治、经济等等,漠视因果的法则。绮语说多了,人就变得絮絮叨叨、语无伦次。这样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绮语,就使得未来的人没有深刻的动察力,也没有简明、干净、有力量的语言。记忆力也是普遍衰退。心处在清明的状态就能铭记不忘,思想如此混乱,心绪这么糟糕,哪里能记住什么?经过几小时的作孽,下来后坐在那里,就变得什么都不会了。心都僵直了,还能反应什么?

再说就是无正知,根本觉察不到身口意的状态,心丧失了敏锐的觉察力,不懂得随时调整。就像服毒过深,已经感觉不到毒一样,他对自己的状态是麻木的,已经成了网上的机器人。反正一到时间就上网,至于身心是什么状况,这么做对身体有利有害,对内心有利有害,对家庭事业有利有害等等,这些抉择力都没有了,观察力也没有了,整体状态快接近痴呆了。想一想,长此以往,心态会变得多么糟糕!

修道一定要有很多善心所才可能成功。要有信心、有恭敬、有正知、有精进、有念力、有宽松、有定力、有智慧等等。这些如果全被封锁住了,还能修成什么?所以一再强调,那些完全是毁坏修道的魔障。在这上面浸润深了,就发现修行已经退失得一塌糊涂,还能维持个形式,就已经万幸了。但这也很困难。刚翻开经本打算念,就开始打哈欠犯困,一看状态这么糟糕那赶紧睡觉吧。这种状态还能思维?还能记忆?什么也没有。

我们会发现,在网上流荡过深的人,从前还有功课,现在就没有了,从前还能安静地看书,现在除了上网就不干别的,已经没有了心放下来的悠闲状态。这多糟糕!有一个居士头,过去还有一点功课,后来发现网上有很多信息,认为这也好听那也好看,就整天到处逛。再后来养成了习气,是书也看不进,坐也坐不住,反正没网就不能活,一到了网上就到处溜。这就很糟糕。要说修法,他连正常的生活规律都没有,连一点凝聚力也没有,还能修什么?修法要一段一段稳定地进行,心一直缘着法,不缘非法,这叫最初级的正行无缘殊胜。现在心都乱掉了,哪里能安住法义?一个也修不了。是这么糟糕的状况。

再说,这上面发展的愚痴状况非常多。那些全是假相,是虚假中的虚假,但进去以后根本分辨不出,心完全沉浸在妄想里,而且不断地加深。一直觉得这个信息是真的,那个信息是真的,感觉有很多的实义,这样哪里能证空性?哪里能正确地观照世界?我们的心在幻想里沉浸得过深,就会在错觉里出不来,这就直接损伤了智慧。心里起的想多了,就会逐渐发展成深度的妄想,这种串习力使得心停不下来,一直延续到梦中。

而且,一直守着网络会发生幽闭症,跟人无法交流,没什么谈的。心完全跟网络连结,这上面串习得太深,导致在现实中面对人时,没有笑容,也没有交谈,也没有彼此的关怀或者推心置腹等等,这些都被埋没了。这样,人的心灵又怎么开展呢?还不如做个原始人更好一点。

或者,他的心一直紧缩在一个角落里,这会产生行为、心量的狭窄症。也就是始终缘在一个地方紧持不已,内收状态太强,没办法开放。我们会发现,现代人普遍拘在一个地方,没办法放开,心量变得非常小。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乱用第六意识,在网上打妄想的缘故。这种状态近乎于发疯。我们看他整天守在网络上想东想西,就感觉有问题。为什么呢?他不停地在想,串习深了就变成了习惯。长此以往会钻牛角尖,会陷在一个角落里出不来。这样,连身心舒展一下的机会也没有,只有紧缩才感觉习惯。让他放松、拥抱整个世界或者敞开心扉,迎接很多事情、很多人,进行很多活动,就变得很困难了。

这样会发展成行为困难症。他负面的串习力太强,就像手一直保持某种姿势,习惯了以后,做其他姿势就不行,这是习性紧张的力量或者固执的力量所致。包括走路,习惯了某种姿势就常常那样走。我们的心态也是如此。所以再再强调,网络里有无数根绳子,会把你锁在里面。还有各种错乱的缘起,这非常危险。哪一点都有缘起、有因果,哪一点串习了都有后果、有病症。如果你没有接触它,那问题就小得多了。

这样我们就要知道:哦!原来一旦上了网络这条贼船,接下来就会身不由己地发展出无数的杂染心所。如果我做一个不为网络系缚的现代乞丐,那该有多好啊!所谓“现代乞丐”,就是跟网无关系,最多在别人面前乞讨一点信息,大概知道一点,除此之外没有更多需求。对于现代网络无系的乞丐行为,我们应当欢喜趣入。也就是,我们不需要海量的信息、各种游戏、各种影视等等,因此,第六意识每天的需求量很少很少。做完了要做的事以后,就全部放下,可以躺下来休息了。这就没有了上网的紧张、系缚、焦虑,心已经非常宽展,这叫做“现代乞丐”。
做现代乞丐有什么好处?他的心对于网络无牵无挂,对于手机无牵无挂,对于微信、QQ等无牵无挂,对于新闻、名人等无牵无挂,对于游戏、影视无牵无挂,对于网上购物、信息浪潮等无牵无挂。懂了吗?这上面有多大的距离!

现代乞丐的生活方式很好,有利于修道。我们把大部分心力解放出来才能投入法道,这时心变得念念倾注在法道上,可以打座、观修、思维、忆念圣教文句,可以在心上出信心、恭敬心、责任感、清明度、定力,可以发普贤愿,可以关怀一切众生界,可以做一切有意义的事……各方面都能处在良好的状况,只要你不上这条贼船。因此,“网络无系现代乞丐之行当喜趣”。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2-1 18:09

15、世间俗友厌患观

如心对待呵护相契友,当面背后于己无喜心,
彼心已缘新交之友上,独处无友岂非快乐事?

这是对于世间友生厌患,从而选择独处静修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在这上破除迷情。

我们过去以为,人在世间要有朋友,要很好地去呵护他,但是世间观念和出世观念还是有所差别,它们的重点完全不同。世间基于一种人道的考虑,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一生求解脱、求成佛,以最彻底的方式来实现利他上面。他的眼光短浅,只缩在现世的生活里,没有无常观念,没有来世、解脱、成佛等的观念,像个井底之蛙。人的心态受观念的支配,观念又受见解的支配,见解小了,就只有小的观念、心态、行为,想不到更大、更远的,这就会因小失大、以妄为真。

譬如基于儒道的观念来讲,我们要在世间做好人,还要做很多世间事,但从佛道来讲,就要迫不及待地出离。基于世间法,还会有所谓发展的愿望,还要在世间怎么做等等,但佛法里视功名利禄如敝履、如唾液,彻底舍弃。就像噶当派行者那样,“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岩”。

从一心依法,一生速疾成办大义的观点来看,我们不应该受任何世间染污缘的牵扯,也不应当做那些意义不大的事,这里很多是自身的错误观念所使。譬如你对一个人有很多期望,认为我感情上付出了这么多,他一定要有所回报。但这只是一种痴想,他也是虚妄分别所现的一个世间现相,过多地要求凡夫如何如何,最终只会失望。要知道,朋友也是虚假的,除了真心同行同道的学友,其他没有必要。他只会让你增添烦恼和失望,只是虚假的相,没有法的内涵,对他付出的确没有意义,而且自心会缠绕在上面,干扰修道。应当这样来了解。

世人总觉得佛教不讲情面。比如米拉日巴尊者,他连妹妹的情面都不讲。传记里说,妹妹见他无衣无食骨瘦如柴,就说:“为什么其他学佛的人不像你这样呢?你这样修行的人,我连听都没听人说起过……”但他抱定修法的原则,不理睬这些。妹妹知见短浅,她是以凡夫的情虑而欢喜或悲伤,这些都是虚假的情。尊者以野鹿为友,以山洞为居,一心修法,最后即身成佛,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释迦牟尼佛更是为我们示现一点不讲人情,但实际上他有最大的情。

这里上师进一步教我们修世俗朋友的厌患观。要知道,我们虽身在佛门,但内心或多或少还染著世情,还有一种自私性、颠倒性。认为这个人是朋友,我要像心脏一样对待他,为他付出多少爱,希望他对我不变心,给我很多回报等等。但这可能吗?人都是有利可图就欢喜,无利可图就转变,而且是自私的、需要教化的。即使你像爱护心脏一样对待他,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呵护,你也认为这样很合他心意,他会报答等等,但是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为什么呢?就像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种希望有很多愚痴性,子女有他自身的因缘。同样,一直希望朋友对你怎么样好,这样的话,一旦不满你意就很失望,而且起嗔恚,还会落在情感的搅扰当中。

再说,这上面一点法的内涵也没有。比如,我们已经成了朋友,那怎么样呢?人是很难断情的,而且面上过不去。今天你在我这儿吃一顿,明天我就得去你那儿吃一顿,有来有往,这样循环不已。这里一点法的内涵也没有,我们却很难发现。其实凡夫彼此交往,很多是基于情感的需要,或者有趣味的需要、换换心情的需要、放松的需要等等,并不是一心策励去修法。

这样才看到:哦!原来世俗的朋友只是个虚假的心,自己以为要如何,其实他在当面或背后,对我并没有欢喜的心。他是喜新厌旧的,一旦交了新朋友,心就缘在那上了,而我还为此感到不满意。

其实,独处无友才是真正快乐的事。也就是没有朋友,自己一个人待着思维、修持,一心求解脱,这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要独处呢?因为独处就避免了缘。现在要知道,我们要少缘不是多缘,尤其在初学道的时候。少缘有什么好处?一个人待着很清净,言语也少、妄想也少,跟别人一待不是贪就是嗔,或者散乱放逸。《论语》也说:“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打交道。仲敦巴尊者说:“下者跟上者共住,只能成为中等,而上者跟下者交友,很快就沦为下流。”。

当然,这里不是说绝对不交朋友,不是这样讲。《普贤行愿》说:一切同见同行的道友生生世世不分离。只是世上少有这样的朋友。如果你说:我在佛教里交友。那你要扪心自问,不必粉饰:在佛教里,你跟交情好的人在一起时,是不是在谈论世间法?是不是在一起吃喝、娱乐?如果彼此只是在修行上策励,像舍利子和目键连那样当然可以,但他们在修持时也还各是各的。毕竟自己的生死自己了,除了要听讲授,或者彼此交流心得、互相策励、解除疑问等时需要,此外待在一起有什么必要呢?

所以要知道,独处无友是快乐的。少一分事就多一分修,少一分乱就多一分静,这个马上就能体会。如果平时交往不多,心就容易住在法上,交往一多就修不了。比如下午刚坐下来看书,三点钟来一个人,没走多久五点又来一个人,他刚一走又来个电话,又聊半天,之后QQ上又来新消息,又要做什么琐事等等,像这样就不用修了。

人身是很宝贵的资源,不能浪费。一个修行的状态是非常难得的,不要遭到破坏;一个清净的生
活是很重要的,不要受到染污,这就是独处的必要。独处时心自然在静定中,能够发展很多。我们连环境都要选择静处,当然朋友也要选择清净的。生活都是这样,不然为什么说要居住兰若呢?兰若就是远离喧嚣。心散在杂染缘上是轮回的根本,所以必须得切断。如果我们少缘,能够长期精进,几天就胜过在多缘中几年的收获。为什么不要住在城市?为什么不能跟俗人多打交道?就是因为染缘太多,牵扯太多,然后就分心了。听一件事就落一个种子,不必说染污的事,就连有人跟你说一些法道以外的事,你要是没有菩萨的道力,还非要冒充的话,心马上就乱了。
有人说:这不是自私吗?不是自私。就像树要扎根一样,为了更大、更彻底、更有效地利益众生,首先必须自己修持。多少人冒充菩萨,一进红尘,居士一围绕,世俗的缘一多,道业就败坏了。而唐朝的大禅师们几十年住山,结果得到很大的成就。人的时间、心力等毕竟有限,所以一开始需要在密闭的环境里不受干扰,让他逐渐地扎根生长。

有人说:既然有光,就要向外发射。但是,你一把罩子拿掉,灯光很快就被吹灭了,因为境风太强,自己的烦恼种也特别强,一不把持就乱了。就像晋美朗巴尊者在传记里说的那样,他选择闭关,而且在关房处不见很多人,因为一旦见了人,烦恼会压不住的。

我们交友要特别注意,任何人身上都有无数的业缘、烦恼、分别等等。为什么不能随便跟人接触?就是因为他不能让你增上。他有很多邪想、邪分别、邪执著等等,你的心会被牵扯过去。就像拔河一样,不是你拔他,就是他拔你,好的影响没有,坏的影响一大堆。他有很多需要,你是付出还是不付出呢?如果你付出很多,结果会发现人很自私,对他付出得再多,也没见有什么回报。他饿了就来你这儿吃一顿,不是他有道心,像过去的比丘那样乞食,他是懒,懒得做饭。或者他无聊了,觉得日子过得烦闷,在你这儿消遣一下,天南海北谈一谈就比较舒心。谁会说一句策励你的话?我看这个时代几乎没有,彼此都是虚情假意,互相利用利用,做自己消遣的工具。世间都是酒肉朋友,有酒肉算朋友,没酒肉不算朋友,酒足饭饱闲着没事来谈禅。所以这个对我们没有好处,你的心一旦牵在上面就没办法修道。

我们总的还是要看到一个原则,看透此世现相只是个假影,目前来的这个人也是个假影,而且比
一张桌子、一个凳子还要复杂无数倍,因为他有心识进来了。如果养一点兰花、菊花等等,看着心还比较清净,但如果养个人,你会发现还不如养个动物。两个人住在一起,时间久了不发生摩擦才怪,各有各的心,烦恼一大堆,也不是修行的圣人。之后你的不满意会非常的多。如果你已经无我了,就是照顾他、呵护他,就像世尊说:“为了让你生一个善根,我等你一亿年都可以”。

但你的情况不是,你没有菩提心,也没有真正的大乘愿力,连一点点修行都没有,谈这些大话干什么?不必谈。要知道,凡夫的心每付出一点,就会看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的心不回报,你就会觉得不满意。所以你付出得越多,最后抱怨得就越多,你的嗔心会变得非常大。这样交友的结果就是心里增加了很多的牵扯。

如果一人独处,无友,就很清净快乐。比如有些老人不和子女住,这是很聪明的选择,一个人待着身心安静得很。有人说:那是我的儿女啊,我一定要呵护。然后这个月在小儿子家,结果搞得一堆烦恼,待不住了就到大儿子家,也还是烦恼一大堆。为什么呢?他边付出边生气,边生气又要边付出。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你不懂得此世现相都是诳如梦的事,友伴等也不例外,他不会按你想象的那样来显现。而且交到的全是染缘,对修道没有利益。

对于“独处无友”,还要做现代的诠释。现在手机上非常乱,里面有无数的信息,都是引发散乱的因素。过去只是买个碗等等放在那里,没什么关系,但现在买个手机,就等于交了一个友,这就很麻烦,它的拖累比人还要厉害。因为上面有无数的信息,天天在招唤你,使得你的手、心都没办法停,这样是不是完全散坏了道业?所以我看,现在的手机可能比美人的诱惑性还要大,美人偶尔见两眼时心会飘,但只要待在屋里不见就没事了,而手机里有无数的美人。现在的手机网络已经4G了,这样发展下去非常危险。虽然待在家里,但只要有一个手机,在上面干什么谁也管不着。他会用手机干什么呢?无非是顺着对轮回贪染的习性,不断地接收轮回的所缘境,没有什么高尚性。真正把每个人的心掏出来看就是这样的。所以,我看现在有的人连交朋友都困难。这是一个很可怜的时代,人的心已经很冷漠了,连小的情都发不出来,更不必说大情。他交的友就是手机、网络,这是他心里最重的。

我们一定要知道独处的快乐。譬如原先缘很多,现在减缘、省缘,就是修心的妙诀。而且口里话要少、手上钱要少、心里想法要少,再加一个外缘要少,这才是真正地安住静处。否则,你说自己在什么圣地,不算数的,现在人买张机票很快就到了,连旅游团都开进来了。所以,不是以人在不在圣地为主,而是看你口里话少吗?手上钱少吗?心里想的少吗?外缘少吗?如果这几个做到了,那是真正安住静处,是离世者,是一心安住于道的人。如果口里话也多、心里想法也多、手上钱也多、外面的攀缘也多、物质受用多、世间的想法多、谈论的话题多等等,那我问你一句话:你跟俗人有什么差别?你无非是在佛门里安逸一点,仗着宿世的福报,不用工作天天坐享其成,其他没什么更高尚的。更高尚的是一心献身于法,这才是真正的修道人,此外都是粉饰的修道人。外面可以表现很好,但把里面的心掏出来就不敢了。

对于此世现相生了厌患心以后,自己要做一个决定:独处无友是快乐的,之后在门前挂一张牌子:“不会客”,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做一个清修的人。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2-11 10:50

16、摄受徒众厌患观

具足智戒贤德诸知识,初见时即一切喜侍奉,
长久交往唯勤说过故,浊时我等难成众生利。

对于具足智、戒、贤三种德相的诸位善知识,初见的时候全部欢喜侍奉,但是长久接触以后,只是在说过失上精进,所以对于浊世众生的义利我们是很难成办的。

“智戒贤”:“智”指通达三藏,有智慧,“戒”指精严持戒,有戒行,“贤”指对于佛法和众生作利益,有很多利乐有情、护持圣教的妙行事业。对于这样的善知识,人们的心最初会非常恭敬、欢喜,认为这是了不起的大德。但时间长了,人的心就变了,会精进地去说善知识的过失,所以要利益众生是很困难的。这里所谓的“说过失”,比如他说:虽然善知识智慧有一些,持戒也可以,但是对佛法和众生做不到什么;或者说:他持戒还可以,但是智慧不行;或者说:他还能做一点弘法利生的事,但是持戒和智慧不行等等。像这样不断地看过失,没有清净观,就很难对他作利益。好比子女长大了,就说母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久而久之就失坏了孝道,不能把母亲说的话受持在心上。

这里讲摄受徒众的厌患,实际是说应该自己一个人去修行。意思是在浊世更重要的是实修,或者说作为修行人,在自己得到大成就之前,不要轻易摄受徒众,要以实修为主。否则心全都花在徒弟身上,摄受了一大堆又作不到什么利益,反而失坏自己的道业。

我们一定要好好思维它的原因,不然很容易落在此世的现相里。现在是说,连摄受徒众、做一些表面的利益,也叫做此世现相!原因是,如果自己首先实修,就能够调伏自心的烦恼,在这基础上做大的弘法利生就容易成就。不但上师这样讲,《现观庄严论》里也说:胜解行地的凡夫以自利修行为主,登地以后着重利他。也就是要注意阶段、地位,当修行已得大成就时,就要去利益众生;自己的基础尚且不稳固,这时就应以自利修行为主。但自利不代表自私,而是任重道远,能看清根本的缘故。

虽然在浊世利益众生很难,但不是说完全不做,这要针对各阶段、各种因缘来看。如果做事时发心清净,尽到自己的力量,虽然不可能跟佛菩萨一样,但能做到一点,利益也非常大。就像佛说的,在浊世持一天的戒,比在正法时期漫长的时间里持戒的功德还大。再说世界越来越恶浊,不做的话很多方面恐怕越来越困难。

所以应当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避居深山,一心专修。有这样的福德很好,十年、二十年在深山里闭关修行。如果不能闭关,也要二利双行,多做一些利他,来养自己的福德、道心等等。也就是在自利上学和修都要重视,同时随力做一些利他的事。如果说一定要达到最圆满才来利他,那就只有成佛才能做,此前整个大乘道就空缺了。所以要相应阶段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要检查自身,如果连此世现相都放不下,还谈何利他?自身尚且陷在现世的名利堆、享乐堆里,积的全是堕向恶趣的非福业,这样自心还没整治,就根本谈不上利他。

17、众生恶习厌患观

于功德士不说赞颂语,闻其细恶无有稍观察,
逢人即勤渲染普宣扬,如此众生劣性何不厌?

对于具有功德的人不说赞叹语,听到他一点小小的恶习或者过失,连观察都不去做,一见到人就精勤地宣扬他的过失,众生这样的秉性哪里不生厌呢?这是对于浊世众生秉性的厌离。

当代大肆宣扬具德善知识过失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造恶非常可怕。过去传播范围小、影响的人少,再怎么造也是有限的。而如今处在信息传播极其迅捷、普遍的时代,如果在网上诽谤大德,大肆渲染,下至于在一天当中就可以传遍全球,这个恶业大到了极可怕的地步。

电话、网络是双刃剑,用不好会彻底毁灭自己,所以我们要战战兢兢防护三门,最好发誓绝对不在网络上说这些话,也不去传述自己没有观察过的流言蜚语。那些很多都是谣言,是随意散播的。只是现在的人喜欢捕风捉影,稍有一点什么就渲染得不得了,其实他什么也没见过。这样只是造下在地狱里万劫不得翻身的大恶业。

当今时代,很多人出于种种不良动机,为了争夺财产、地位、徒众、传法势力,或者基于政治目的、个人纠纷,或者出于嫉妒、反感等等,做出各种诽谤,实际并不真实,智者要有辨别的眼光。现在是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有各种技巧、传播手段、假造手段等等,可以把假的装成真的,可以把一点功德扩充到极大量来说,或者本来有极大的过失却能伪装得天衣无缝等等,这都是众生恶劣秉性的反应。我们在这一点上切切要小心。

18、末世颠倒厌患观

本地智者证士弃不顾,外来精通骗术老奸滑,
敬如天尊思维此情状,许为佛教实近隐没兆。

对住在自己地方的智者和成就者,厌离、舍弃、不重视,对外来的精通骗术老奸巨滑的人,却敬若天尊一样,思维这样的情形,的确是佛法接近隐没的相兆。

现在人的心很浅薄,只看外相,对持戒苦行的人不重视,对一心离世实修的人不重视。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外面来的人很会表演,精通骗术,稍微做一点什么,人们马上恭恭敬敬。这就说明人心很肤浅,不重实质只重假相。而且人不去持法,所以分辨不清。真正持法的人不炫耀神通,也不会用各种言语或者法术来蛊惑你,他只是让你出离、发菩提心、修无我等等。对于这些话,人们不觉得很珍贵,但如果显示一点奇异或者做什么花样,就以为很了不起。这就是当今时代本末倒置,法已到了末梢,人心非常愚痴的一个表现。

本地的大德或者真正的修行人表里如一,在少欲知足、持戒、勤修、宣扬佛法等方方面面,外面做出来的跟内在是一致的,不是假装的。过去正法时代,人们不会随便相信外来的人,而是很尊重本地的大德,这是正法住世的相兆。但现在的人,对于真正有修行的看都不看一眼。

照理来说,如果有所祈求、想皈依或者希求加被、想超度、想得到佛法上的教化等等,应当去依止、恭敬这些具相的大德。无论供养物多还是少,应当对这样的具功德境来做。或者说他有戒定慧的功德,应当常年依止。但现在不是这样,人们对那些会很多世间手段、很擅于表演、很擅于搞佛教关系、很擅于拉拢信众的人趋之若鹜。比如过去在藏地,这种人就老是往红原、那曲跑,因为那些地方有油水,能得到很多供养。现在情况不同了,他们都往汉地跑,尤其往大城市跑。居士们有时很愚痴,什么也不懂,对这种人敬若天尊。其实他只是表面给你念念经、打打卦,还会说些神通,实际就是欺诈、窃取。没过几天,大把钞票骗到手就扬长而去了。你说世间的人多愚痴!这就是佛法隐没的相兆。

喜新厌旧是非常不好的,应当时间越长心越深厚,这才是好人的相。如果今天依止明天就舍弃,看到新的马上追风似地奔过去,那这个人是很坏的,也说明他根底肤浅。现在的人基本都是在假相上转,连一点辨别力都没有。

持教胜严虽具戒与智,然今众人不敬具德者,
绸衣严饰仅得活佛名,无德然居显贵竟如此!

持教的殊胜庄严、具足戒行和智慧功德的人,然而现在的人对这样具功德者都不作恭敬;只是用一些绸衣来严饰身体,取了一个活佛名字的人,其实一种功德也没有,然而他却是这般体面高大!

这也是末世的现相。假名者连最基本的少欲知足的德相也没有,所以看不到他在寂静神山里安住修持,只是整天在外面接受供养、恭敬。为什么没有一点戒定慧功德的人,却这样显赫呢?佛法最基本的功德是少欲知足,如果自己一点修行也没有,却得一个很大的名声,这也是末世上演的一幕闹剧。

从总体上说,藏地有认定活佛的传统。在莲师的诸多授记里也说到,在各时代会出现这样的转世化身等等,所以真实的转世活佛是无可否认的。这样有一个认定转世活佛的传统,对于整体的佛教,尤其是对藏传佛教,包括藏人的信仰,都有很大的利益。也就是,人们心中非常虔信转世化身,这意味着对三宝的信心,给活者和亡者的今生来世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利益,成为他们内心的皈依处、一切法道的依止处。

过去活佛的认定,是由公认的非常了不起的有修证成就的大德观察后作认定,这样是可靠的。但是后来有许多没有经过大德认定,通过其他途径被取了活佛名字的。比如他的母亲说:在他入胎、出胎时有各种瑞相。这话在当地传开,而得到活佛名字的情况也是有的。更有甚者,不是由大德认定,也不是母亲说一些瑞相,而是自己说“我是活佛”。所以今天时代变了,“活佛”成了一个很复杂的、难以辨别的问题。有些孩子因为家庭非常富裕或者有权势,某些寺院出于一些特别的目的,把他认定为活佛;又有一些舅舅是了不起的大德,他家的外甥就被认定为转世活佛;还有得了活佛名称的人,他有孩子的话,说这个孩子是某某大德的转世。这样鱼龙混杂,情况变得特别复杂。

我们自己方面要了解的是,不能违背因果去造业。如果是真实的转世化身,这是很高贵的胜境,不能妄加评论,也不能做诋毁。因为只有佛才能知道他人的相续,我们凡夫无法判认真和假,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谨慎。然而也应该知道,不能轻易上当。无论在西藏、汉地或国外,都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介绍说:他有神通,有他心通,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德。

其实,这只是一个汉人和一个藏人联合起来做一些诈骗的行为,或者一个藏人和一个外国人合起来骗信众等等,这些情况很多。那么在介绍期间,各种狡诈、虚伪的手段都会使出来。比如别人有病,他就说给念经加持加持就会好,某个地方有鬼、身上有附体,就说只有他念经才搞得定。人都抱有很大的贪求和幻想,而且“病急乱投医”,顾不上许多,听到一些大话时,心根本不做什么理智观察,哪怕要他供上所有家产也能马上答应。世人没有脑筋,很容易被人骗。这样的话,渐渐这个所谓的“大德”名声也大了,财富也多了。

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假的传得越多,大家反而把假的当成真的。这样的话,实际并非真实转世却取“活佛”名字的人,就成了一个名利双收者。名声也大了,财富也多了,用的也很好,坐上了小车,住上了豪宅,一切资具都很高档,就像世间的暴发户一样。这样发展下去,会给整个佛教,尤其藏传佛教以及藏地的僧人带来很多负面的评论,直接间接影响人们对三宝的信仰,而且使得弘法利生也受到很大影响。

当然,如果是真正的再来人,他是具功德的,从他的德相上马上就能看出。譬如他自身少欲知足,能吃苦,持戒精严,修行和智慧是很高的。而且他完全放下了世间,一心在法道上行。这样,他就真正能够做很大的护持佛法和利益众生的事业。如果不是这样内在具德,就算取再多再大的活佛名字,也是没有用的,那只是个假名而已。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以有没有活佛的名字来评判是否是真实的大德,而是看他内在有没有戒定慧的功德,外在对于佛法和众生有没有带来真实的利益,依止具足戒行和智慧的具功德者才不会错。但是也要明确,真实的化身再来当然不同于凡夫,我们应当奉为顶严,那会具有极大的利益。应当信心不变,敬仰不变,因为法上结了很深的因缘。在这上面,不要因为出现一些假活佛,连带对于一切活佛都起一种轻视心,这也是很可怕的,毕竟因果律如此。但末世的确有龙蛇混杂的现象,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欺骗的手段如恒河沙,因此这里有必要做一点辨别。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2-15 19:19

19、于己秉性厌患观

恶过十万秉性全不察,当面背地唯勤说他过,
与己极似诸友见遇时,厌患之心不禁萦心头。

这是讲凡夫的劣性。对自己充满十万过失、恶行的秉性丝毫不省察,在一切场合,当面、背地都在说别人的过失,见到这样跟自己非常相似的诸友们,厌患的心不禁在心头萦绕。
这是上师启迪我们对自身的恶习厌患。前面说了厌患外的境相和世间各种关系、意义等等,这里近一步切身到对自己厌患,说的是自厌患。我们应当承认自己是凡夫,经过无始劫来的转生、流浪,发展出了各种恶劣的习性。我爱执是恶劣之本,里面有虚伪、狡诈、贪欲、嗔恚、骄慢、散乱、自以为是等的各种过失,然而我们却觉得自己蛮不错,世上最了不起的就是自己,对于别人就只是看过失,觉得他这也不如我,那也不行。反正一说到别人就摇头,一说到自己就点头。现在要厌患的就是这种起心方式,它是非常邪的,拥护自我,所以毁灭自己的实际就是自己。
我们要对此生厌患,要窥破它。如果按这种方式走,自己浑身的过失就丝毫不检查,一点不承认,即使别人说到了也不承认,明明做错了还在掩饰,还在为自己辩护。这里有多少观念的错误、行为的错误、恶劣习性的错误等等。如果自身像白玉一样完美,还需要学佛吗?学佛第一个转机就是自己认错,如果丝毫不认错,那就丝毫不会进步。如果一味地守持这种劣根性,那简直无药可救。所以,学佛首先要对自己厌患。一切所作所行全是从心里的根上出来的,如果这些全是正确的,还要学什么?《前行》《道次第》都是在扭转颠倒的心。
最可怕的是自己,过患最大的就是心里颠倒的习性、观念,只要没切除,它就会像癌细胞一样一直扩散。它的表现是维护自我,任何处都要包装自己、显示自己、张扬自己;对他人的表现就是时时看过失、说过失。这就是凡夫的劣根性。

20、常执打算厌患观

我们很愚痴,不晓得生命只是瞬间的显现,因缘一灭马上就没有了,对这石火电光般的人生做着长久的打算,这是极其颠倒的。我们对现世抱有很多贪婪的欲想、追求,想着怎么享受,怎么营造世间事业,达到怎样的人生目标等等,还对此振振有词,实际上都是被常执的颠倒心骗死了。
我们必须对此深生厌离,放下此世,追随噶当先德一心寻求正法,所谓“心依于法”。而这种“依”又要依于贫,这跟现代人的观念完全相反。依法要依到贫上,贫了就好修道,你不去追求,那些自然就没有了,也不必做什么现世打算,如野兽般地在山林里生活。贫要依到死,把这个信念守到死。


所以一定要痛下决心,把现世法全部舍掉,之后一心修道,不为人知,不求利养,不求恭敬,不搞现世法,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贯注在法道里,才真正摄取了大义,才算得上是行者。否则连此生像风中灯一样瞬间就会息灭的事实都搞不清,对幻化场里忽生忽灭的一点点假现迷执不休,还想在这里发展、寻求意义,那就太颠倒了!明明知道是假的,没有实义,却还是执迷不悟,那就无药可救了。暇满一世只是石火电光般地显现,这是万劫难遇的机缘,如果不把握此生用于修道,那会成为最大的遗憾,也是自己在人生决策上犯的最大错误。

这样想后,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时时想:今天恐怕会死,我该做什么打算?就像噶当派的行者中午吃完饭就把碗扣过来,晚上在不在都不知道,所以不去忙衣食,一心修法。晚上睡前也不盖钢炉里的火,明天有没有都不知道,所以不做明天的打算,一心修法。时时都这样想,人就产生了无常观,以这个心警醒他:死亡来了很可怕,我要修对死有意义的正法。

通过无常观转心以后,跟世人就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心里还有明天享受什么的打算、旅游的打算,或者和某个人看电影的打算等等,那连一点法的气味也没有了。这样的伪行者比比皆是,口谈大法、高法,行为跟世间人一样,怎么不羞愧?我们修无常,目的就是对此世彻底地厌患,它在我们面前诈现很多美好的景象,其实死了跟尸体一样,所有法落幕的时候,都是残谢、陨落、灰飞烟灭,一个微尘也找不到,我们竟然时时被这种假相诳骗了。

这里“常执打算厌患观”,就是说我们以往常常对此世抱有很多幻想,想着一年计划如何,五年计划如何,十年计划如何等等,心在这上面缠绕不休,不断地打妄想。从一个常的执著里不断地冒很多妄想的浮泡,自己在浮泡里看不清,妄想一个接一个,一直认取此世有意义,有很多美好、很多成就等待我去追求、品尝等等,使得心的野马一直奔驰在现世法上收不回来。但是这能得到什么呢?无非是为了追求现世假法造了很多业。我们一天被常执骗了,就一天造无数缘现世法的业,这里面没有几个是干净的。
有人问:真这么可怕吗?

你检查一下自己的心态,无非是贪求饮食、衣服、旅游观光、影视、上网、聊天等等,心全部著在这上面,没有一点善的气息,无非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欲乐。它算不上什么,在业里面判为非福业,哪一点积了福德呢?积福德都要有善的成分,而善要有奉献的成分、为法道的成分,但是人在逸乐里玩物丧智,哪里能想到法?他只不过是五欲美酒的舔舐者,神魂颠倒地享受现世假法。这就把人骗倒了,到临终时后悔不已,什么也没抓到。

心想存积五谷播田中,秋季果熟其时得享用,
然寿无增渐减之显现,岂有于己不灭之把握?

以过去农业社会来说,心里想:我现在存积一些五谷播在田里,到了秋季成熟之时会收获很多庄稼。那时我留一些自己吃,一些卖了换得享用。作为农民就是这么打算的。

但是就连这个打算也是颠倒的,因为寿命没有丝毫增加,而且不断地减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今天已经过去了,就像浅水里的鱼儿,水不断地减少,最终鱼会因水完全枯竭而死。应当意识到死亡的危机,不应该放逸,要寻求从死的魔掌中逃脱的方便。

我们的确没办法保证明天不死,寿命一天天减少,阎罗王一直盯着你,你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寿数,但生死簿里记得清清楚楚。譬如我四十几岁,我能保证明天不死吗?不能。吃东西不小心卡在喉咙里会死,走路摔一跤会死,被牦牛顶了会死,一辆车飞驰而过也可能把我撞死,我哪里有不死的把握?这一切不是由我自身的愿望来安排的,是宿世的业在掌控。

这个可怜又可笑的农民不断地盘算着未来,以为这样播种将来一定有收成、有享用的,然而很多人在果实成熟前就一命呜呼了。他把宝贵的人身用在了无意义的事上,如果当初能把时间用在修法上多好!我们有限的人生就好比一点资金,就看你投在哪里。这笔资金可以投在增长现世法的业、堕落的业上,也可以投在修解脱道等增长出世间极具大义的业上。同样一笔钱,你是买黄 se小说还是买经书?钱很有限,就看你怎么用,这就能看出人的智慧来了。

不经过无常观的修习,人是很愚痴的。人生好比握在手里的一把金子,你要用这把金子换什么呢?是去换大便吗?全世界厕所里的大便随便你挑,可是你买这有什么用?如果用这把金子去换甘露呢?它当下就能让你起死回生。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大笔资金,它就是每日的光阴,这笔资金投在哪里,就是你每日的所作。一切现世法无利益只有亏损,而一切佛法都有实义,每一个都有利于来世解脱和成佛。如果你有这种辨别,就叫做有使用资金的智慧;之后能把黄金般的光阴全部投入在法道上,一心依法,就说明你是一个有智慧的行者。

我们在这上切莫受世间舆论的蛊惑,世间学者怎么比得上佛呢?他们的心有欺骗性,他们的言论是不可靠的,会让我们上当受骗。而三世诸佛的法语是一致的,要引导人们走向解脱,最开始宣说的就是暇满和无常,引导你的心放下现世无实义的东西,一心寻求真正的意义。

我们要知道,为此付出的一切都是白费精力,临终时都要弃我而去,一点实义没有。它让我们花费无数心血却毫无意义,而且是让我们受苦、受惩罚的因素,所以要对此彻底厌患。好比一个狡诈的人骗你说:只要你为我干活,我可以付给你很多钱。之后让你没日没夜地干,天天流血流汗。这个家伙看起来友善,最后却告诉你他没钱给你,再诬陷你把你关进监狱,那你肯定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会说:我当初真是看错了人,白费这么多心血。就是因为信任你才为你干活,如今却受你诬陷,深陷牢狱,我恨死你了!这就叫厌患。

我们恨谁呢?就恨心里的常执。我们心里有一个邪魔,它时时在说:生命是永恒的,人生的路还很长。它让我们心里产生一种现世无限宽广的错觉,这是最愚痴的地方。人生只有一点点,你的第六意识和常执两个配合作意了无数次后,心里果然会发生一种幻觉,以为自己能一直驰骋在现世的疆场里,会一直演进、展开,出现无数美好的前景。这都是颠倒的。
有人问:真这样吗?我的心不是很真实吗?

你的心才是假的!为什么呢?如果今天黑手党抓了你,把你关进牢房,跟你说“明天就杀掉你”,那你现世的梦想在一瞬间就全没了。你的妄想有什么可信呢?而你的生活都是由妄想支持的。又好比一个人对面前的可意对象充满了幻想,觉得她这好那好,美若天仙,把她视为世上最完美的人。心好、相貌好、语言好、仪态好,一举一动都好,对她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但是这个心可信吗?等到她忽然间变成妖魔,一瞬间就把你所有的幻想全部震落了,可见以妄想支持的东西全是欺诳的。

真正修了无常观,过去在现世法上延展、扩张的夸张性、虚假性就会逐渐缩小。越修无常它缩得就越小,看得越多就越是心灰意冷,越是觉得没实义。最终缩小到连一个求现世法的心也没有,它就从无限的幻想长篇缩短到只有一刹那了。你的心对于现世法已经彻底失望了,再也不起心营求一点。

人生都是在希望和失望的交织中度过的,可惜人们每次失望之后并没有吸取教训。比如求学的幻想,家人、媒体、社会等都在鼓吹,亮出各类专家的说法、学术成就等等,引得幼稚的学子以为现世的知识有什么特别了不得的利益,以为能从中捕捉到什么。但是,当他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就发现到头来一场空,以前的幻觉全没有了。

世上所有庸俗的学术都是人的妄想想出来的,哪里有真实呢?再说,陷在恋爱中的人都感觉爱情十分神圣,小说、媒体一直鼓吹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说它有多么美好、神圣、纯洁。有人甚至为爱而死,即使此世不能相守,也求来世能在一起。爱情成了他们心里永不消失的幻想,这是多么可怕的悲剧!我们不要被常执、乐执的魔给诓骗掉了,现在要反过来生厌患,每当自己起了一个“明天要干什么”的想法时,就应该警觉:我又上当了,营求现世法完全是无意义的。

常执是个总的恶魔,我们应当把这里农业社会的比喻结合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生活上,原理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想赚钱积累成功的资本,之后把这笔资金投在自己想营求的现世法的田地里,求学、经商、谈恋爱、追求现代的思想成就等等,想得到各种现世法的欲乐,盼着这个结果尽快成熟,能够享用它。人都是这样痴心幻想,但是一个“死”字就能彻底粉碎你的梦。

可见,“死”是最有力量的,它像一个大锤会彻底砸碎你的贪欲、傲慢、驰骋。人一警醒到死,就觉得世间没意思;而一执为常,就觉得有意思,马上很有干劲。现在内心到底是“死”字当头,还是常执当头?这里已经到了最关键处,前面现世所有的厌患最终归结到一个无常观,通过念死就可以对现世的一切全盘厌离。

心中虽有今生定死想,然于死期无定未勤修,
从生至此多年已流逝,然于圣法成就无把握。

我们继续想:我虽然有一个“今生一定会死”的想,但是对于死期无定没有精进勤奋地修,结果心的闸门里缺少一个卫士,使得我的心一直荡逸在现世法里。

如果有一个死期无定的心想,想到不知今天会不会死,这个心一起,你的心就被管制住了。一想到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马上第二个念头就是“我只有靠法”,第三个念头就是“我要一心专注在法上”,珍惜每一秒。这种死囚般的心态,应该放在我们当前的修行当中。当死囚知道自己很快被枪决时,就会想:生命只剩几天了,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一定好好活,好好善待一切人。他们都是这样的心。

念死能让心转向法、转向善,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我们没想到死,甚至回避这个问题,因为它跟现世的追求完全相反,我们怕破掉自己的幻想,怕破掉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还护卫着自己。这实际上是最大的骗局,被自己骗了,认为今天不会死,离死还早着呢!这样你就一天一天都放逸了。如果你不知道去收拾它,一晃十年就过去了,每天都没在法道上。死想敌不过不死想,死想念头的力量很弱,常执念头的力量很强,它占了上风,就会领导我们在现世法上放逸。觉得今天很轻松,修行无所谓,今天要吃顿好的,还要到哪个地方去玩玩,游荡一下,或者网上一直追的节目要看一看、欣赏欣赏等等,时间就这样大把大把地流逝了。但是这些真的有意义吗?

想到今天马上要死,你就要扪心自问:我现在有成就的把握吗?自己也觉得一点把握没有,心里是虚的、慌的、没底的,这就麻烦了!你不要等死的时候才慌,过去全部在虚伪里走,连一念都没踏在法上,不是真心想修法,只是在法的外面做个观赏者,根本不算入了“佛法党”的人。入党的人会坚持他的信仰,他是一心投入的,你只能算是无党派人士、观光者,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如果没有修好无常,没有放下现世,就像仲敦巴尊者说的,根本不算殊胜。再怎么说我念的经多么殊胜,修的法多么殊胜,能打坐多长时间,有多高的佛教学历,考试成绩多好,依止了多少大德,有多少徒众,有多大的事业,做了多少功德等等,由于心没有修好无常,所以这些都不算什么。心一直在不切实的浮面上转,就算累积无数,也只是在外面做做而已,内心最坚固的是现世法,说到底就是这样。他的心完全扎根在现世法的土壤里,来世以上的道一步没行进,这多么可怕!外面披着无上大法的外衣来展现、谈说,但骨子里对现世法的贪著一点也放不下,心里真实的状况就是一直杂在现世法里,这样死的时候就非常慌张。

好比一群囚徒在监狱里,其实有很多孔道可以逃出去,但是监狱采取温柔软化的手段,让他们在甜蜜中死去还不自知。这个监狱依照五星级宾馆的标准修建,充满了各种享乐、欢愉等等,让人根本意识不到是监狱。可是监狱四周有很高的围墙,而且有一个没办法改变的执行规则,监狱的头头——全世界最大的恶魔,他要杀谁就杀谁,时间一到就悄无声息地把这个人拉出去处死。而监狱里的其余囚犯仍然灯红酒绿、男欢女爱。这里有各种影视、歌舞、网络,还有建筑、超市、商厦,现代化的美景,囚犯们就在这里生活着,丝毫不觉得这是死刑犯的集中营。人们不断地麻醉自己,以为从中能寻求到意义。他们死前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这里了,没去想怎么越狱,怎么从孔道里出去。到了最后,收到监狱魔头发出的请帖时,就想:完了,从中逃脱的法子我一个也没想过,一点救护也没有。或者他提前几天下帖,你也感觉已经完了,没有把握。即使你知道几个孔道也没办法逃出去,因为从没训练过。

这样就知道,原来我一直被常执骗了,以为死囚集中营里有乐可取,这些全是具诓骗性的。而骗我们的就是“今天不死”的念头。一想到死,它是一场空,你就再也不会以为有什么实义。人一旦想到今天必死,他就不再做什么了,没兴趣了。一想到今天一定会死,要把你拉出去枪决,你还有心情逛街、看电影吗?还想搞一点什么小花样吗?搞一点美味?看一部大片?到哪儿去旅游?什么想法也没有了,心完全被死亡的恐惧压着,可见此前都是假装不害怕。

这里给一个建议,我们可以想象过去押贪官处斩的情形。比如清朝大贪污犯和珅,他的豪宅仅次于皇帝,里面收藏着全国的各种宝物、很多金条等等,后来被御林军抓出去拉到午门处斩。那我们想:人都拉出去了,里面的东西哪个属于他呢?这么一想:哦,好无常!什么也得不到,他一辈子忙的就是这些。现在观想:和珅的王府里已经没人了,这一切属于谁呢?做那些干什么呢?
我们现在要把死的事情移到今天来想,这样就有准备,否则临死时就要恐慌了。所以常常要想:我死了,身体被拖出去了,我还要这些干什么?比如这样想:今天我要被拉出去了,衣橱里的衣服属于谁?它们就那样静静地摆着,不属于任何人,过去为什么在这上起贪心呢?


又想:我已经被拖出去一把火烧了,灰飞烟灭,那个梳妆台、那些化妆品属于谁?那面镜子已经没人照了,它属于谁?又一想:我今天被拖出去了,往日的小车里空空的,它属于谁?当时以为是我的。又要想:我住的屋子非常豪华、非常大,里面有红木家具,还有钢琴,还有只猫,又有点盆景,而这里的主人已经拉出去了,它属于谁?是那么安静。其实它不属于谁。为什么要为此付出那么多心力?一想到这个心就冰凉了,我为什么要对现世虚假的法投注那么多感情,有那么多追求呢?

又要想:我已经被押出去了,魂已经跑到后世,食品柜里的那些美味到底属于谁?谁也不属于。又要想:墙壁上挂的奖状,得到的一个个奖杯、成绩,现在主人走了,专家、学者、所谓的成功者走了,这些东西属于谁?一生一世的业绩、引以为豪的地方属于谁?我为什么那么痴心地为这些虚假现世法而倾注心力呢?我一生做了最大的傻瓜。

又要想:我这一世到各个地方去观光、旅游,哪里没去过就特别遗憾,曾经在名胜古迹前留下的照片现在就放在那里,可是旅行者到哪儿去了?荡然一空,曾经留下的虚假影子有什么用?我当时执著现世虚假的美景,把很多心力投注在旅行上。诸如此类,这些现世法把我骗了,有限的人生这边浪费几天,那边浪费几个月,转眼间就全部用光了,好可怜!这就叫做“从生至此多年已流逝”。

就现代人的状况来想:哦!我被骗得好惨,连读一个书转眼就是十六年,这种资本投的太划不来了,全部浪费,一点意义没有。或者为了成家立业,投注在世间法上,一晃又是二十年,毫无意义!被现世虚假的光影所骗,以为这里有实义。就看电视、上网等的时间来看,一晃一二十年又没了,我是多么可悲!多么愚痴!本来暇满人身用好了即生就能解脱、往生净土,实现无限的利益,可是我彻底用错了,这是我在人生投资上犯的最大的错误。
这个观法大家要好好地在心里不断地想,这样会有大的悔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12 18:29

21、毁坏前途厌患观

罪堕异门不觉任运成,如山罪业心中无法容,
今日阎罗鬼差若临至,唯行恶趣此外无余处。

我们被常执欺骗以后,缘着现世法起各种贪嗔,造无数的罪业,所以说,罪和堕的不同门类,不必花什么功夫自然而然就成就了很多。“罪”指自性罪,“堕”指佛制罪,都是由放逸而来的。对因果不畏惧,对恶趣不恐怖,这样每天都积很多罪业,以至于在自己心的境界里都容不下了。如果今天阎王死主的鬼差来到的话,除了把你押到恶趣以外,没有别的去处。

我们在世时不要贪执现世的享乐,这里没有真实的安乐。我们在轮回里的处境非常危险,得一世人身不是为了求取现世享乐。所有欺诳性的此世现相,都是引我们堕落恶趣,受极难忍大苦的魔王,如果在这里上当受骗,那是最惨痛的。误以为它能利益我们,实际为此积累了如山的罪业,到了临终就后悔不已。

我们要扪心自问:如果今天阎罗鬼差降临在我面前,黑白无常要押我走,这时候自己到底会去哪里呢?这么一想,的确,由于贪著此世造了很多罪,自己也很明白,除了恶趣以外别无去处。所以我们一定要警醒,以后不能再造罪了,人活着有一口饭吃就行,一定要修持清净的正法。

22、一生空过厌患观

暇满然未摄取心要义,遇师然未勤学密意行,
得诀然未成办对治惑,一生已成无义生大悔。

到那时自己痛恨不已:我已经得了珍宝人生,却没有摄取丝毫的心要之义,这不都怪自己吗?这就是耽著此世现相的过患。如果不被现前的假相所迷惑,黄金般的岁月就不会浪置在造罪业上。以百倍珍惜的心,在一天当中都能摄取到很多法的心要,怎么会最后发现自己如此空耗暇满,一点点实义都没摄取,这是多么愚痴!

所以,现在就要开始防止这种过患。要想到:我的时间不多了,只是有限的一点光阴,这么宝贵的时间,要把它分分秒秒都用在摄取佛法大义上。这样就会起一个“这一生一定要好好修法”的心,会想着:我一定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实现佛法大义上。这会使得你昼夜都勇悍地以人身来成办大义。

其次要知道,由于常执的欺骗,使得我们虽然遇到了具德上师,然而对于学习上师的密意之行,丝毫也没有精进。在依师的过程中心里无动于衷,一点也没有奉行,对于师长内在的功德——慈悲、信心、智慧等等,一点也没有效仿。反而去追逐世间的明星,时时模仿政界、娱乐界、经济界等人物的行为、语言等等。对于清净的佛法和依止上师方面丝毫也不珍重。但是,这样的因缘很快就过去了,到临终才发现那一段岁月都在愚痴中混过了,没有把握好。

再说,得到那么多的甚深教授,但并没有成为烦恼的对治,也就是一切都成了学知识。所有佛法的教授,都是教你怎么修心、制伏颠倒心。我们得过那么多的口传、教授、经典、修法的引导,各种劝诫、指示等等,可是由于常执的颠倒,自己的心常常散在追求五欲上,对于法一点点心都没有,这真是心中腐烂的相!既是如此,到了最后,就会感觉一生全部成了无意义处、空过处,那时会生起最大的后悔。与其临终时后悔,不如趁现前在有因缘的时候,一点一滴地珍惜。

因此,我们应该反过来做,既然得了这么好的闲暇之身,应当从早到晚把它用在佛法上。既然遇到了殊胜的上师,作为弟子就应当念念效仿上师的德行,一心一意地顺从上师教导,在心中修持上师密意中的功德。既然得了甚深教授,就像病人得到良药一样,应当不断地在心相续里服,用它对治掉贪嗔等的各种烦恼。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我们得了那么多甚深教授,却把它当知识看待,成了积累谈论的话题,甚至以此作为装饰自我、增长傲慢的因素?那是多么愚痴!我们如果再不牢记这里的教诫,就还会继续颠倒,到临终一定会生起很大的悔恨。

祈愿回向

欲使余年修持善法后,昔作罪堕异熟净无余,
临终无悔圣法得成就,祈请恩师降此加持雨。

我们对此世现相已经生了厌患,知道常执是一切衰损之母,是丧尽自己的前程、把自己押往恶趣的最大怨敌后,心里就会再再地想:过去真是不堪回首,有多少自欺,一直被现相蒙骗,还自以为是。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未来还有不多的时间,我应当在此生的后半生,好好地珍惜每一天。
这样修持善法后,让往昔所做的罪堕——自性罪和佛制罪的异熟无余清净,一定要达成在临终无后悔的一个圣法的成就,为此祈请大恩上师速降加持之雨,滋润我的相续,使我的颠倒心转过来,一心向法!要这样再再地祈祷、请求。这表示我们的心愿意悔改,这也是学习《此世现相厌患歌》的目的所在。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学学,心里丝毫不厌患,没有一点悔过、愿改正的心,那学再多也没有用。

净与不净浩瀚刹土中,现人现鸟非人不定身,
文殊怙主上师利生际,愿得善妙不离同行住。

这是自身的一个祈愿。在净和不净浩瀚刹土的范围里,当文殊怙主上师以人和非人、鸟等不定的色相,或者说示现这样那样的身体做众生利益的面前,我也不离开怙主上师,加入到这个行列里面。祈愿恒时不离开文殊上师,能够与上师一道同行利生事业,一定要时时现前这样的善妙。这是祈愿与上师永远不离的发愿。

祈愿长久恩养吾诸母,无余往生极乐净土中,
易引之力一己自在得,成就文殊上师所愿义。

这是摄持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满足文殊上师心愿的祈愿。应当以悲心想到:无始久远以来,那么多曾大恩养护过自己的母亲们,我现在对他们应当怎么报恩呢?对他们来说,应当是把即生跟我结过缘的,全部摄引到极乐净土中。能够把一切母有情一个不剩地、非常容易地摄引到极乐世界的能力,但愿在我一个人身上自在地获得,之后的确能成满文殊怙主上师的愿望。

这是发起摄众往生的无比的大愿,它是与净土结合的无上菩提心的表现。这种心力是极其大的,把南瞻部洲甚至全法界的众生即生就摄到极乐世界的这种重担,全部由我一人承担。这就是增上意乐极其强猛,以不忍众生在轮回里受一天苦的大悲心,让他们速疾横着超出生死,一到了净土就得不退转,毕竟成佛,以这个心愿一心摄持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要达到无比猛利的程度。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6-1-12 18:30

分别雾醒

祈愿此歌入谁耳根际,耽著此世分别之雾醒,
三十七道无勤自在成,究竟二利得成十力主。

这是最后的祈愿:这一首歌无论是谁的耳朵听到,耽著此世现相的分别云雾一下子就消失了,从中醒来了,由此能够不必功用,对于三十七种菩提分自在而行,最终达到自利他利的究竟——圆具十力功德的自在主或者无上正等觉佛果。这是祈愿消除现世耽著后一心行道,而且对于四念住直到八圣道之间所有道位上成就菩提的支分,都能够自在而行,不必勤作就达成了二利究竟而成佛。这就是最终的心愿。

耽著现世的分别像雾一样笼罩着人心,使人陷在迷梦里面。由于一味地耽著此世现相,在这上建立意义,使得心全部投注在轮回里面,所行的是堕落恶趣或者生死的道,这是非常可怕的。要把众生挽救回来,第一个就是宣说这一篇《此世现相厌患歌》,让他从对现世分别的层层迷雾里醒过来,这以后他才真正趣入法道。所以最前面、最难的、最关键的,就是消掉对此世现相的耽著,否则没办法趣入法道。

所以,这里上师最开始两句做最关键的祈愿。本歌的功能就是这样,谁有缘听到它,心中一相应,顿时就发现:过去那么多耽著世事的分别,一下子像日出雾散一样,顿然间就觉醒过来了。譬如,我们到了少欲知足舍世修行者的地方,只是看看他的生活、行住坐卧,特别耽著今世的分别就会淡下来:人家是那样简单地生活,而我是好大的贪欲者。他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基本的吃、穿,简陋的茅棚里什么也没有,一心修道。而我们对吃的、穿的、用的,各种名誉、地位、权势、新闻、娱乐等不断地追求,整个人都陷在这里面。一看到他如此纯朴、清净的生活,自己的心会受到加持,原先特别耽著今世的分别念会淡下来,会清醒过来。上师的金刚语就像这样,我们听到以后,耽著今生的分别念就会淡下来,就像从雾里醒来了一样。

看到了此世现相诳如梦,只不过是因缘力的幻变,实际一无所得后,耽著此世分别的雾就会顿然消尽而醒觉。这可以通过一个经典的故事来说明。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了那一天,女孩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到打击一病不起。后来路过一个游方僧,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他看。只见镜中有一茫茫大海,旁边有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了一眼,摇摇头就走了;又路过一个人,脱下衣服给女子盖上,走了;又路过一个人,过去挖了个坑,很小心地把尸体掩埋了。僧人解释说,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她一件衣服,她今生与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要报答一生一世的是最终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病愈。

书生的苦都是一念耽著起的,当他明白了现相抓不住,歇下了执著,病苦很快就没有了。这要知道,一念耽著妄相会发生源源不断的苦,没得到时不甘心,失去时非常痛苦,就是因为一念想不开。这一念想不开是以为有一个实有物,没得到就不甘心。一旦知道这只是虚假,停掉了这一念执著,他的苦顿时就息灭了。

这里关键是他看到这个现相不是自己能捉得住的,它是因缘幻出来的,有这因缘就现,没这因缘就不现,不是人能勉强的,过去在这个现相上执著就非常可怜。人是以自己的意志想把捉到现相,这就是发生痛苦的根源,而现相是因缘力幻现的,不是由某个人的意志而来,而且它正现的时候也是没有的。苦的根源是人有一种很执拗的个性,认为我要的一定要抓,认为我不要的一定要舍等等,这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牛脾气”,这种牛脾气让我们发生很多苦。一旦看清那里没东西,自己的意愿也只是狂想,一念歇下就什么都宽松了,什么都可有可无,因为现相本来不真。
《此世现相厌患歌》就是让我们从体性、因、果各方面看到这只是一场幻剧,什么也没有。而众生悲苦的原因,是把这个诳梦视为真实。他有一个牛脾气,认为我一定要得到,昼夜不断地贪著,为此付出的心力和感情全是白浪费,只会招来无数的苦。当你看到了现相的虚诳性以及自心的虚诳性后,一时歇下就真正回归法道了。

这个《厌患歌》就像一面明镜,照破了一切因缘偶生的名誉、地位、家庭、爱情、权势、享受等等,让我们看到这一切全是一场梦,里面没东西。我们要像那个书生一样,看到这里没什么可耽著的,用心也捉不到,这样就彻底歇下了。那时,忽然间就像分别雾醒一样,发现什么也没发生过。

此三十七菩提分数目的颂文,乃是胜生木龙年七月三十日,阿旺洛珠聪美口中流出,丝毫无改,瞬间而成。芒嘎朗!

这是讲因缘聚会时,上师口中自然就流出来,一点没改,一瞬间就完成了。完成以后恰好数量是三十七菩提分的数目,这也许是表达当我们真正脱离了对此世现相的耽著后,就能真正入于三十七菩提分的圣道。

思考题

1、为什么学本教言之初要修上师瑜伽?
2、从遍知的体性上了解并体会麦彭尊身、语、意的圆满功德,生起胜解后至心祈祷。
3、什么是“此世富乐诸法”?仔细思维这些相“诳如梦”的状况,体会它毫无意义,耽著纯是苦因,总的发起对此世现相的厌患心。
4、财富厌患观:
(1)什么观念驱使人追逐财富?
(2)思维求财使身心无闲、增长苦恼的状况,确认财富具过患而生起厌患。
(3)思维增长贪心会使人变吝啬,且障碍临终解脱,确认财富具过患而生起厌患。
(4)思维贪和不贪的差别:贪,则拥有再多财富心也无法满足,只会越来越贪;不贪,只需衣食不求其余,则能减弱乃至断除贪心。
(5)思维多财之人不断感受“积护败”苦、难以安眠的真实状况,确认财富具过患而生起厌患。
(6)体会“知足少欲不贪,当下就是乐”,并谈谈为什么这是乐。
(7)思维:富人财跟鲜花一样,只是因缘力忽而现的一个相,难以久长;过于耽著资财来世决定堕恶趣,确认它无义且有大过患而生起厌患。
(8)纵观历史,从多方面思维往昔轮王的极多受用也如彩虹般无常虚诳,对比自身受用,认清其渺小危脆后断除耽著。
(9)思维“去年富比龙王多数人,今年已居贫穷乞丐列”的状况,定解“一切是梦”,无有实义,对轮回乐生起厌离。
5、思维地位、名声跟秋季浮云、夏日彩虹一样,确认其不坚、无义而生起厌患。
6、人们为什么喜欢权势?滥用权势的后果如何?
7、结合“蜜蜂童子”的譬喻思维贪恋现世享乐的结果,确认其是坏苦性后生起厌患。
8、临终时,身体、亲眷、受用能否利益到自己?什么才有利益?确认后对亲眷身财等生起厌患。
9、观想高广华美的建筑倒塌时只是沙土,确认它现前就是沙土后,对所有现相尤其是自己贪著的现相如是作观而歇下耽著。
10、思维自己的父辈、祖辈、曾祖辈追求此生的状况,为什么说他们并未成功?认清经营此世无义后生起修法的决心。
11、我们是怎么把人建立为亲、怨而起贪、嗔的?如理观察,看清亲怨关系的无常虚假,确认对此生贪嗔无意义后断除耽著。
12、为什么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只会增加失望、引生苦恼?如理观察看清儿女这个此世现相的欺诳,并思维:今后应该如何对待儿女?
13、爱情会带来怎样的苦乐?其中的“乐”如何理解?这些苦乐来源于什么?为什么说爱情是假的?
14、思维家人如集市客般暂聚,最终彻底分离的状况,认清其无常虚诳,并拓展到一切团体如是作观。
15、为什么跟上师和道友相聚也是无常的?如何让这种相聚有实义?
16、为什么“于上侍奉”“于下养护”无法令他们满足?结合自身及身边的状况思维,认清自己观念上的错误和琐事的无义,并考虑:应以怎样的心态和行为处理琐事?
17、世间系缚厌患观:
(1)、为什么伏怨只会使怨敌越来越多?
(2)护亲是如何增多苦乐事的?
(3)以衣饰、网络及其他自己贪著的感官盛筵诠释“美食”,思维“如何受用美食添不净”的涵义,深刻认识其过患后断除耽著。
(4)什么是乞丐的行为?反省自心中系缚的状况、过患,确认无系的行为有大利益后,欢喜趣入现代乞丐之行。
18、什么是“俗友”?结合自身情况,思维交世俗朋友(包括手机、网络等)引发的种种过患,并思维、体会独处无友是快乐事,发起厌患后尽量选择独处静修的生活。
19、上师讲“摄受徒众厌患观”要教诫我们什么?
20、我们应如何看待大肆宣扬具德善知识过失的现象?自己该怎么做?
21、思维“末世颠倒厌患观”里说到的现象,并谈谈你的感想。
22、反省自己“不察己过,唯说他过”的恶劣秉性,认识这种起心方式的颠倒,发起厌患并破除它。
23、常执打算厌患观:
(1)什么是“常执打算”?从各方面观察并反省自心,认识到是常执心害了自己而生起厌患。
(2)思维“常执”和“死想”在心上引起的不同反应,生起欲念死的决心。
(3)静心思维:如果我今天死了,会是怎样的情形?思维后谈谈你的感悟。
24、静心思维:如果我今天就死,神识会去哪里呢?
25、思维被常执欺骗,使得一生空过的三种状况,发起厌患。今后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三种过患?
26、仔细思维,理解“祈愿回向”的内涵,在厌患此世、愿悔改的心态里,数数如是地祈请、发愿、回向。
27、从分别迷雾中觉醒的关键是什么?
28、学修此歌后你有何感悟?谈谈你的体会。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www.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