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说八大人觉经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1 16:00     标题: 佛说八大人觉经



(梦参老法师温哥华)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我们现在要讲这部经,这个题目是佛说八大人觉经。这部经翻译的时间最早,在佛法传到中国来没有好久,但是它含的义理非常之深。这些道理,我们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见到世间的现象都能够证实得到。你就知道佛所教导我们的,就是让我们超凡入圣。若是我们能够把这个理解了,我们依着这个修,你可以能了生死,成佛,所以希望大家学的时候能够认真一点。学过了之后,如果是你没有其它的功课,你每天要把这个诵一遍,只有八条,不多!

这部经里头含着跟其它的经里头道义是相同的,也是告诉你要走的道路,这个道路怎么走,道理说得很多;而且在你日常生活之中,一天不晓得遇见千万亿次。以前缺乏这种觉悟,等你学了之后,你可以有了这种觉悟了。

本来一切的经典讲起来,依照过去传统讲经的法师一贯的习惯,有的按五教、有的按四教判的,就这个题目咱们这三天时间也讲不完。咱们现在不照这个习惯讲,只要是我们大家能够领略经的意思,能够我们得到实在的受益,那就好了。

例如这部经「佛」是翻觉者,跟后头那个觉的意思是相同的,佛就是这么样觉悟过来,他说这八个方法都是一般的菩萨、一般的诸佛成佛之道。简单说,这个题目就是这样。要深的说起来,按四教的四教判,按五教的五教判,就光个「佛」两个钟头解释不完。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己觉悟了,你问:自己觉悟了,怎么觉悟的?就说他这个觉悟的过程。说起来很长,一切经论都可以讲到里头去,这就是佛所觉悟的,让一切众生也照这个方法走,也觉悟吧!那有八万四千法。觉他,自己觉悟了,让一切人都觉悟。让他也觉悟,就是一切人都觉悟。

自觉了,就是跟我们凡夫不同,异于凡夫。凡夫是没有觉悟的,都是迷惑的,什么都不知道。这个所谓不知道,咱们大家不相信,感觉我们很聪明。你聪明什么了?你过去的,你怎么来的,你不知道。现在这个世界上,未来要发生什么事情,你也不知道。假使一舍这个报身,你到什么地方去?你今生做的业,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做了好多是白业,好多是黑业,好多是成佛的道路,将来成佛,好多的道路是走向三涂去了,你知道吗?你知道前头是火坑,你绝不会跳。如果你知道这个餐厅要烧大火,你绝不进那个餐厅去挨烧。你知道吗?

即使你知道了,你的业不能得脱。像翻译这部经的安世高,他知道他的业,知道前人我以前杀过他,那我就还他的债,就被他杀去了。但是这种时候,他一定知道,他杀了我,我就超脱了。他不会以为他杀了我,我就堕落了。那我们呢?趋凶,向凶暗的地方去趋向它,我们是不会做的,我们都是趋吉避凶。菩萨是我欠人家的债,我一定要还,现在我还他吧!以后没有机会了。像翻译这部经的安亲法师,就是安世高尊者,他是从现在的伊朗,过去是安世国,他从那个地方到我们中国来还债,还命债,换着是我们绝不会这么做吧?这种法是觉悟的方法,所以他要这么样做。

佛教育我们说他自觉究竟了,他要去救度别的众生,让别的众生也觉悟。自觉就是跟凡夫不同,觉他就跟声闻、缘觉不同。声闻、缘觉他自觉就好了,他不管别人的事,也不是把一个一个的众生都让他度了。佛度众生一个跟他好多劫,为了度一个众生,他得花费多少万年去度一个众生。像我们还没这个耐心,跟他多说几句话,多搭几天的功夫,都不肯这么做,所以就跟佛差得多。那就要照着佛学,照着佛那么做。觉行圆满,这又跟菩萨不同了,菩萨是分证觉。

所以一个「佛」字讲这个觉悟的觉,大略的说就这么三种的含意。既不同于凡夫,也不同于二乘,也不同于菩萨。自觉不同于凡夫,觉他不同于凡小的小乘,觉行圆满不同于菩萨,这叫三觉圆明,这就是佛。

他所说的这种法,这个「说」字也当解说的意思,也当悦字,欢悦、喜悦的。佛说这种法让一切众生欢悦,令一切众生觉悟。
有好多呢?有八种法。

所谓「大人」者就不是凡小了,是指着佛菩萨说的。这一部经典所说的就是这个含意,就是有那么八法令我们人人觉悟。诸佛已经觉悟成就了。一切的声闻、缘觉他们已经得了一半了,了了生死了。一切大菩萨他自己了了,他学佛来利益众生,为了成佛,达到究竟觉。因此把这一切法贯穿起来,就叫经。经者是常意,常者就是不变意。这种的道理,不是文字不变,也不是这个书本不变,是这种义理永远不变、经常不变的。

印度语叫修多罗,修多罗翻契经,就是佛所说的法能契合我们这个根机,又能契合诸佛之理体,契理契机,这叫经字。又者,这个经我们说修多罗,就是系住一切那个丝线的绳子。这个含义是什么意呢?在印度他要把花穿到一起,就能成一个花蔓。就像我们这花把它扎在一起,称花丛,有个系缚意。经,就是把佛所说的一切的义理把它贯穿起来。

八法即一法,八法告诉我们是什么呢?要我们了生脱死,要你放下、看破,你就能够脱离苦海。我们不是有很多烦恼吗?你就找找烦恼怎么来的,这个八法里头都有。我们要想成佛,佛怎么成的?这个八法也告诉我们了,你要这样修、要这样成。

我们往往的学了佛法而不知道怎么做,凡是在经里头佛说的那些法,就是教你做的了。你说:我学完了,不会修。你不会修,你就是对那个法还不算明了;没明了,你还得学。你究竟学明了了,你要怎么修?佛教你不要贪睡觉,你不听。佛教你不要贪口味,你一天早上就想吃这个好、那个好。这是不行的,这属于五欲境界。这个你还不会修吗?你的生活方式不对头,那些方式是下地狱的,你改变一下方式可以不可以?这些都是告诉我们的修法。

我们好多的道友听了经,他也愿意学,也有信心,但是他不知道这个道路怎么走,这就属于迷了。什么迷了?业,你自己做的业把你障碍住了,你就迷了。而且你不肯走,因为一走的话,就把你现前的生活方式跟你的五欲境界那就相违背了,所以你不想走。这部经,简略说就是这样讲。

如果是依着我们法师讲经的规矩,必须要把这个分析一下。怎么分析?这部经是什么宗旨、什么目的。是属于哪一教,是小教、是始教、是终教、是顿教、是圆教?要这样分析那很多了。是小教的佛、是始教的佛,乃至是圆顿教的佛,就这么一个「佛说」,跟你讲两个钟头是不够的。但是我学是这么学来的,我现在讲我不这么讲。为什么?我感觉着没有这个必要,就是不在语言、文字上去执着,这样就显得圆融一些。但是大家受益并不多,因为现在我们诸位道友并不需要这样子。诸位也不是想当法师,也不是讲教义,那只有在佛学院用得到。因此我简略把这个经题说一下,我想用通俗的语言跟大家说。

有一个情况得说,好比这一本经无论它分量的大小,比如八大人觉经,跟华严经,跟法华经,乃至于跟金刚经比起来,那分量是轻得多,我们这个经印起来八条。但是那个经的含意是一样的,一个是把它扩散开来。说个浅显的道里吧!说一个「人」字,就两撇,很简单吧!这代表的意思,就说我们现在屋里坐的人,年龄的不同,相貌的不同,男相、女相,你做的事业不同,一切都不同。要是把这个详细去分析起来,又有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是有,是对哪一类的根机。有些众生他喜欢愈广愈好,有的众生他喜欢略,简略一些,让我能够去做就好了。

这样子这一部经就分成三分来说,前头是序;中间的就是讲它的道理,你所要修行所应该做的,那叫正宗分;前头叫序分;最后叫流通,流通就是流传永远不断,falun 常转。就是这个含意。现在我们要先讲它的序分。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我先讲完了这个序,再讲安世高。我们都知道佛说八大人觉经,佛就是佛陀。咱们再简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的教主,这部经是他说的。在什么时间说的?两千五百多年前,还不到两千六百年,是那个时候说的。凡是佛的弟子都要听佛的话,佛就告诉我们,不论是黑夜白天,你都至诚恳切的心(这个心字到文里头,我们要详细讲一讲,不讲我们还不知道怎么用心、怎么样叫心),要诵念什么呢?这个八大人觉经。只有八条,每条也不多,条文也不多。你若诵这八条的时候,你要带着想它的义理。这就是序分,没有说这部经之前,先序说一下为什么要说这部经。说了这部经,佛弟子你应该怎么样去做。很简单!

诵就是你能会背。如果不会背,你读也可以。照着念,念久了,八条你就会背了。念上一百遍,你就会背了。把这个大人觉悟的,那我们这个小人也可以觉悟一下。你小人觉悟了,你就变成大人了。

大人也是没有定的,所以大人解释很多。大人是尊敬的意思,这是指着佛菩萨的。我拿的那个小册子,他解释大人就占了好几篇,把儒教的也引来了,别人怎么叫大人。咱们没必要,咱们大体知道这种意思就行了。

觉字,在占察善恶业报经讲,你必须有觉悟才能去占,没有觉悟的人用那个法子不灵。你用的时候灵了,也保不住你是正路,所以它就不显现。这个觉,一个是明白,还有一个是察考,还有一个占察对不对呢!觉察,我们平常说:你有觉察没有?含意就是你有没有好好对照,看一看,你这心里思念对不对,是这样子来说的。所以你必须这样来诵读这八法。

我们讲到这里,再讲讲这八法的意思,用这个八种方法去寻求真理。哪八种方法?咱们总说一下,第一个无常无我,这个就够咱们思惟的了。看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没有一法有我,因为我做不了主。我是主宰之意,哪一法你也做不了主。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要少欲知足,要常修少欲。不但常修少欲,而且还要知足。知足就是守道的意思。
第三种叫知足守道。你要觉悟,觉悟什么呢?要少欲,不要多贪欲。少欲必须得配合第三条要知足,不要贪求。要知足,你才能够对你这个菩提道,你才不会走错了。不然,你没这个觉悟,你会走错。

第四种要常行精进,不要懈怠。

第五种是多闻智慧。我们讲教理的人、学佛法的人,不能说坐那儿参禅,观自己本心就好了,不用去学去了。释迦牟尼佛不是这样做的,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才夜睹明星,才在菩提树下去坐的,不多闻是不行。但是也有相反的,光追求多闻也不行。有时候对治多闻的时候,「多闻纵强记,不免落邪思」。闻到特多,记得也特多,但是容易产生不正确的知见,就是落邪觉观上去了。所以必须要合乎有觉悟的来观照,变成能知道了。但是你应该怎么样呢?知道一些做一些、知道一些做一些,这样多闻有好处。到你成佛的时候,你才能说得出八万四千法门来。

图片附件: 001zVgihzy6T3MSBamq0e&690.jpg (2015-10-24 11:45, 40.7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3
http://www.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3657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1 16:04

问:不是一作意开悟就行了吗?我说的不行。我根据什么说不行?佛说的不行。我们学佛的人是根据佛的教导说的,如果那样子,华严经跟法华经都不要了。问:不是一开悟,什么都有了?我说不是这样子。六祖大师开悟了,没有一个不承认六祖大师不开悟的,什么经教理都讲,但是不认得字,他文字般若还没具足。必须别人给他念经,他才能讲。如果不给他念经,他又讲不出来了,必须得学。如果六祖大师要成佛的话,他还得经过学。
佛教导我们,十方诸佛,就像讲法华经,多宝如来入灭很久,他还来学、还来听法华经,这是给我们做的榜样。这是事实,在法华经他方会上的诸佛菩萨;就是地藏经,地藏经大家都读吧?来听经的诸佛菩萨,文殊菩萨用一千劫都测度不出来。释迦牟尼佛说: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那些诸佛菩萨来干什么来了?来赞叹,助佛扬化。难道那些诸佛还听地藏经?大家想想看,思惟这种道理,我说的对不对?没有一个人说普贤菩萨还不知道地狱苦的,还要去问地藏菩萨呀?为什么在地藏经第五品是普贤发起,问地藏菩萨,让他说地狱名相?诸佛菩萨都赞成多闻,赞成闻法,不要孤陋寡闻,是不行的,每一法门都不缺少。

至于说净土法门,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用了,生到极乐世界。对,不错,我也赞成,念一句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去,在那个世界去学,听阿弥陀佛说法。不学不行,必须得学。但是学要加一个条件,要会学;会学的人,一闻他就觉悟了;觉悟了,他就去做。大家都知道善财童子吧?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没开悟?我想没有一个人会承认说善财童子还没开悟的,他即身成佛。他为什么要那么辛苦,百城烟水,一个一个善知识学?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什么要那么参学,大家就知道了。

因为我们那个烦恼,我们那个无常观、无我观没修好的时候,不能够少欲知足的话,我们懈怠多,我们不能够去常时精进。多闻到法,初时能精进的起来,觉悟就不容易了。
布施平等观,这完全是金刚经的意思了。布施的时候要三轮体空,有觉悟,平等来观察,不着相,既没有能施的人,也没有所施的物,更没有受施者,三轮体空,一体,这才能达到你布施平等。不然怎么能平等得了?

第七种,这就是专指出家人说了,出家的梵行觉,清净的梵行。为什么优婆塞、优婆夷不可能?因为你居家缘故。居家缘故,有很多的条件使你不能够完全究竟清净。例如大家受五戒,我们只是说你不杀人。你受了五戒,绝对不能吃荤。这个还没有,那个是方便缘,方便善巧。比如受了五戒,淫戒,你一受了五戒就得离婚是不是?那夫妇关系没有了,没有这样说法。只是限制你邪的,不应该做的你可以不做,还可以少分,所以你不能修清净梵行。这是专指出家说的。说我心里清净了。这也不能欺骗的,虽行淫怒痴,没有淫怒痴的相,没有淫怒痴的念。好了,你可以做,你做什么都是梵行。就在你行淫怒痴的时候,就是你度众生,你有这个本事吗?这个是不可能说大话的,说大话得下地狱,这叫妄语,大妄语。

第八种是大心普济一切众生。
所以这部八大人觉经有人把它定成始教,「唉呀!那个观无常、观无我,是小教的意思」。错了,他没了解。它是从你最初断绝五欲开始,完了逐渐的到最后普济一切众生,大心普遍。八样觉悟你要都具足了,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终日利益众生没有众生相,又普度一切。因此,我们要这样理解。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先讲讲序分,才知道这个翻译人的功德。我们讲讲这个翻译人的故事,假这个中间讲,本来应该在前头讲的。这部经这么好的道理,原来是印度梵文的话,我们怎么知道的呢?有大师发心到我们中国来,翻译过来的。

后汉是翻译这部经的时间,后汉就是指东汉说的。我们知道汉朝四百年的天下,分做两个阶段,西汉又称为前汉。汉朝,大家都知道是刘邦建国的,如果看过小说的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在沛县那时候,斩一个莽蛇起义,跟楚霸王争天下。后来他争胜了,建立汉朝国家,那个西汉是在长安。

那个时候还在我们公元前,现在我们这个世界的日历,今年是一千九百九十五年。在这个之前,没定公历的时候,二百零六年前,汉朝就建立国家了,那个时候在长安。建立这个国家之后,一直到公元七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汉朝的西汉就终止了。它终止的原因就是王莽篡位,大家都知道,孺子婴的时候,他的岳父王莽篡位,就把西汉亡了。尔后到汉光武帝中兴,就不在西安建都了,就在洛阳。那个时候到了汉朝中兴的时代,迁都洛阳的时候,从汉光武那时开始起,一直到汉献帝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曹操的儿子曹丕,曹丕篡了位,汉朝就终止了,四百二十多年天下就完了。那个时候一直到公元二百二十二年,那个时候汉朝就没有了。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汉明帝的时候,这个传入的时间说的很多,因为我们要解释安世高他来的时间,他来的时间是在桓帝的时候,那是公元一百四十八年。他来中国的时间,两次大概二十多年吧!到一百七十年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出家人叫沙门安世高。

「沙门」这两个字是印度话,不止是我们佛教的出家人叫沙门,所有那些外道,凡是出家的都叫沙门。这个沙门的含意就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是这个含意;又者勤修他所修的道,息灭世间上他所不愿意的事情。外道是这样子的。佛教讲我们要学戒定慧三学,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就算沙门。

沙门又翻乞士,这是比丘的含意。这个咱们不多讲了,这叫沙门的含意。只要出家,离开世俗的那个家,出去了,出家的。外道也有出家的,现在咱们说的天主教,不是耶稣教,他都是出家的,修清净行的,男不婚,女不嫁。所以这叫沙门的含意。

安世高是人名字,他名字叫安清,号叫世高。那个时候我们叫安息国,从汉朝跟安息国通商,那时就开始通商,就是现在的伊朗。因为通商的缘故,那些僧人也借着那个时间来到中国的,所以他那个时候翻译经卷最早。他有两次。

第一次,他是出家人来到中国,他是还一个债。他走到河南省一个路上,遇到一个青年人,他说这个是欠他命债。他看见这个青年人,他站在那儿,那个青年人拿刀就把他砍死了。第一次,来这儿没做什么事,就死了。死了,他的识神又回到安息国,投入安息国为国王的太子。

第二次,他又到中国来。他知道前世,宿因不昧,到他父亲过世之后,他当了国王,他就把王位让给他叔叔,他就出家,修道,成道了,到中国来弘法。因为此土跟他有很多因缘,他度了很多弟子,他翻译好多卷经卷。这部八大人觉经是他最初翻译的一部经典。他来的时候,第二次还命债,跟他弟子说:我要去还命债,你跟我去。他的弟子跟他去了。人家两方面正械斗,安世高走到那儿就被误伤,拿棍棒打到他头上,就把他打死了。他的弟子就收他的尸。以后他没有再说他转世情况了,以后就没来中国了。或是来到中国转世又是谁,没有记载。

这个译,我们说是交换易物那个易也可以。这位大师来到这儿时候,就是把梵文交易成华言,翻译成华文,翻译就是他译的,这个译人是安世高尊者。那个时候翻译很早。这个八大人觉经最初刚一翻译之后,很多人学,因为它悟道的很多,这个我们就不详细解释了。
现在我们就解释解释这个八大人觉吧!本来这前头还可以多说些个,如果大家多读读,以后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简略的就这么说一说就行了。现在我们就开始讲讲它的正宗分。没讲正宗分之前,这里头有很多的名词,我把这些名词先跟大家讲一讲,完了到了文里头大家可以不必再去为佛教的术语所执着。

凡是作佛弟子的,不论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我们都把他称为佛弟子。凡是皈依佛的,从受三皈开始,你已经就是佛的弟子了。凡是佛弟子第一个认识,你要知道世间无常,这个认识谁都应当具足。换句话说,每一个人你不能说没有你的看法。首先的看法就是你对做人的看法,应当怎样看法。你对做人看法,你应当显示世间无常,这个世间是无常的,这个世间是苦的、是空的(这个空的意思,咱们在后头讲)、是无我的,你要在空义,你要在苦生厌离心。

这是空的,你要想在这上得到个什么,什么你也得不到。因为要想得到,做了种种的业,造了种种的业,不管你是造善业、是造恶业。造善业,虽然想得到是好的方面,顺着佛所讲的教义,顺着佛相顺的可以成佛。但是造了恶业,跟清净业相违背的。因为这个善业虽然是顺着佛的业,到最后你也明白了是空的了。空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呢?叫一切众生都做善业才能达到空。做恶业为什么达不到空呢?做恶业你堕落三涂,在六道轮回去了,你空不了,那空你证不了。因此你必须达到空、无我,这是初步的。这空我们后头会来讲的,讲到般若空,那个空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空。

你必须认识到一切物质、一切现象,所有物质有形有相的,乃至语言,这些一者是无我,二者是空,无我是空,也都是无常的、是幻化的。所以为什么说它如梦、如幻、如泡,水上的泡一下就灭了。所以一切的事物无时无刻的都在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大家想想吧!每一物在生起,生起的时候成长、成长、成长,成长当中产生一种变化。异,就是这个相不是那个相了。我从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五十岁,到八十岁了,有人说我八十岁了,像六、七十岁。我说:你怎么不说我像二十来岁呢?六十岁也很老了。六十岁不老吗?古人说花甲,到六十岁毕竟是老了。

因此我们必须知道,最后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这八个字一定记到,苦、空、无常、无我,最后你转来转去的化为乌有。人们经常会说这句话,生来的时候连一个布丝都没有,光光就来了。走的时候,装殓很好,穿的很多,有什么必要?穿得很好,有的现在还要戴些珠宝,推到火坑一烧,完了。戴珠宝那些都是不想死的,不想幻灭的,不想烧的,把它带到棺材去。

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句话也不完全对。每一个皇帝从他一降生,一当了皇帝那天开始,就修他的坟墓了。我所知道满清是这样子的,明朝也是这样子的。这是最近的,就从东北的北陵修起到北京。你现在到北京去,到那去看看参观地下宫殿,完了可以逛逛八达岭、逛逛长城。你看看那个,你应该觉悟到苦、空、无常、无我了。带到棺材里头去是不少,不论慈禧太后,不论乾隆,哪个皇帝、哪个皇帝的妃子都戴着很多珠宝,结果给孙连仲做了好事,给冯玉祥做了好事,他们盗墓,把坟墓都挖了,把你脚上穿的珍珠鞋也挖了,把你什么东西都拿走了,骨头也暴露了。你看,那是不是空的!是不是觉悟?不会,自己还是做打算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1 16:09

应当在事实面前,证实了这里有个东西,是空的,是不坏的,知道空性坏了。我们那个般若性智慧性永远存在,是什么样子?空的,你要看样子,没有,它确实就存在的。我们每个人脑子,就是我现在给你们讲这个,很多是离开这个文字的,这个都在哪儿呢?在我脑子里头,在我五脏六腑里头,它寄居在什么地方,大家想过没有、参过没有?我说的,你能听的,你是用耳朵听吗?用心听吗?没有耳朵,没有耳根,你怎么听得到?用耳朵听的,耳朵怎么能分别?这些都是参的地方。

你这样来进入,凡是万事万物没有一样东西不是时时刻刻在迁流变化当中,我们承认不承认?心里很明白,腿走不上路了,尽往那个邪路上走。明白是明白,明白归明白,走路归走路。我们所以叫迷,就是这样迷的。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不这样想。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八大人觉经就是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我们从这个一个一个跟大家讲,使大家更能够清楚一些,就慢慢讲。虽然是时间不够,讲不完也不要紧的,能懂得一个入一个就行了。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国土危脆」,讲到国土危脆感想很多,特别是今天讲的国土危脆,我感想很多。为什么?这个国家这个国土是不是坚牢的?咱们讲的是汉朝时候翻译这部经,现在那个长安不是过去的了,现在变化了。现在所有的国土变得非常大,咱们说近一点,我所知道最详细的北京,北京以前有个黄 se叫元大都,不是现在的北京,北京经过几度变迁了,这个才是明朝修的。以前我们看唐朝的,北平府原意那个时候,那个北平府不是现在这个北平,也不是现在这个地点了,这是变化的、危脆的了。现在还好还标志着这个叫北京也好,台湾管它叫北平也好,反正就是那个地点吧!名字随便安吧!不坚牢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

经常有句俗话:沧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沧海。我到过拉萨,我也到过那个喜马拉雅山,山顶没去,六、七千公尺是去过了的,那里很多贝壳,他们说那是过去的海底升高了,现在它还在长。喜马拉雅山还在长,这个长的形相它很慢,一下子表现不出来,但是它是在长。将来它还要沉下变为海底,还会变为海底,过去拉萨是海底。那个大昭寺里头有一个石幢,就是石头立一个石柱子,石柱子当中是空的,上头有四个洞,你把耳朵搁到里头去,就听见海浪的声音,大海撞击浪和浪的声音,那就是海底。还有我一出家学法,到了鼓山涌泉寺,他最初说我不相信,后来我在方丈的后头有个洞,钻进去,在大殿底下经过,到山门外的放生池出来,才知道这个涌泉寺建立在空中上面,底下是石头撑住的。
一切法,我们说我不信,要实际经验一下。国土危脆,你应该信,这是无常的,一切有形的物质随时变化的。说现在我们还看见大地没沉过。释迦牟尼佛不晓得经过娑婆世界几度变化了,三大灾一来什么都没有了。佛说的我们就相信佛的话,灵鹫山常在的,说法华经那个地点,那不是肉眼所看得见的,我们看见它是在变化,他所说那个变化不坏的是意境。

但是我们第一个认识国土危脆,这一切诸法都是无常的。为什么今天特别感觉国土危脆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大家今天也看见报纸了,也看见那个电视台的广播了。我今天看见台湾电视台广播,他播出什么呢?说大陆的二炮的司令,所有的长程导弹布置对着台湾,导弹对着台湾,一人说话的,你让它一发动,台湾当时就没有了。乃至于台湾的电视上说,这种的事我们现在还没有力量能防止,防止它掉进浙江、福建长程导弹对付我们。如果同时发作,电视上画一个圆形,他说会不会呢?那就靠我们转化了,大家念佛的力量,假佛不可思议的力量把它压下来,转这个定业。

同时这方面又报告一个问题,买美国什么飞弹,引起法国政治上斗争,因此美国跟法国又斗争,这都是业。几乎买来这个,也不能对着这个长程导弹,因为买来数量有限,还没买到。即使买到了,想对治这个长程飞弹,不行,对治不住。昨天的报纸上说大陆上的洲际导弹,全部瞄准了美国,美国就要求它撤除,大陆根本不理你。

我说这个这种斗争,看见报纸也好,新闻也好,多余的事情耸人听闻。现在用不着这个。如果大家是真正想死的话,来几个大地震,不是小地震,六级七级那不行,来个十二级像台风那样子的,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大三灾来一次,大家同归于尽好了。这是众生的业。过去风水新闻不报导,现在报导了。同时江八点、连四点,我说我们这八点很好,释迦牟尼佛这八点,大家用一用决保安全。四点,我也想了,我编了四点,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四点对这八点八大人觉,这不是很好吗?但是他不,他用他那个八点、四点,那个八点、四点只是互相斗争、互相危害。

头几天,台中那个大火,有的立法委员提出来说像这样的大火再烧个几次,用不着谁管我们了,我们台湾就完蛋了。为什么发这个愿,大火再烧几次?如果要像这样子,台风再吹几次,像这回花莲五级地震变成十级地震,连台北都没有了,不用打了,我们自己就震完了。哪能这样发愿呢?还是众生的业。

但是我们知道国土危脆,你要观想危脆当中有个真实的。即使把这个世界全消灭了,娑婆世界还在。说:我们脑子里头世界。我们脑子里头世界也不行,因为身体也没有了。我们性体里头常‧‧‧,是苦空的,我们知道这是苦。

我自己想我自己,我有这个业。如果我那个时间不去看电视,我没这个业,我连看的这个业没有,连听这个业也没有。想想看,这个业里头有这个业根,要想看看报纸,一到了六点半钟看看新闻,想知道。你有这个业,你一看心里动心了。「事不关己,关己则乱」,

为什么动心了?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人看到我们中国发生zai 难了,当然是心里更重一点了。但是我是佛弟子,整个一切众生的zai 难我们有一分责任。为什么?你要是佛弟子,你就有责任。为什么?你有利益众生的责任。除非你不想成佛。不想成佛,你没这个责任。你既然是佛子了,你要承担这个责任。不光我自己,你们诸位都有责任。你要承认你是佛弟子,你有责任。怎么做?先从自己转化起吧!

国土是危脆的,共业是要感召的,那尽我们的力量。如果没这个力量,去做、去修行,这种勇气要有,造成这个力量。真正的打仗就像耍把戏,蚂蚁跟蚂蚁打仗似的。没问题,一切都是假的,自己造的业,自己去消释。就像如是如是。

苦、空、无我,我们两个两个去讲,因为这个是关系我们现在具体的问题。我们这个色身是四大假合的,所有世间万物都是四大假合的,我们前头也讲过四大假合的,四大假合就是地、水、火、风这四大种成就这个世界的,华严经多加三个空、根、识,加了这三个。其实四大也包括这个了,为了分析,华严的教义也是这样子的。你观这四大种地水火风,哪一个不经过生住异灭?都经过生住异灭,而且还有成住坏空。现在我们正在住劫当中。成二十小劫,成好了,住二十小劫,我们在住劫当中。坏,二十小劫,不是一下就坏了的,坏了二十小劫。完了,最后空。这个每一个里头都经过生住异灭,四相迁流。

从我们本身起吧!我们从妈妈生出来这么一点点,生了。生了,会住世了。在住的当中,你一点一点长、一点一点长,这叫成住坏空。你不断的变异,不断的现另一种形象。小孩子几岁给他照相片,从他刚一生出来照相片,乃至等到他长大一点再照相片,你把他这相片一直照,不要照多了,照到二十岁,一年跟一年不一样。五年之内的还有模糊,二十年到四十年的,四十年到六十年的,这个像变化很大,这叫异,变异。

变的当中,我们有时候没有感觉,今天跟明天那变化不大,你不容易看得出来。你说:今天跟明天没有变异。今天跟明天要没有变异的话,你到十年、二十年的那就永远没变异了?你非得经过长时间的,你才能辨出变异相,短时间的变异相你辨不出来,这就是我们迷。

不迷的人,有了智慧的人,一剎那,就是一念之间有六十剎那,一剎那就有九百生灭。有的说九百,有的说九十,各个经卷上说的有时注的不同。你想,这一个剎那之间,有这么多生灭,这个生灭咱们怎么看得出来?咱们看不出来。就像花,隔几天它谢了我们才知道,现在我们看它没变嘛!跟新摘下来差不多,可是那就差得多。我们在这个微细的变异当中不知道,所以我们就常时留恋,产生留恋的原因就是在这里。等到老了,你确实有变化了,就剩下唉声叹气的份了,干什么也没办法了。

我们有道友问我,他说:师父,你感觉老没有?我说我现在还没感觉。你替我感觉了?
他说我看你说话做事干什么好像忘了。我说:没忘,随时都在想着。他说:你想老了?我说:不是,我想到死,老了就得死,连着。老了不足为奇,有的不老就死了,死才随时跟着你呢!你把这个忘了。你把死忘了,所以你在做事的时候,你就会不注意了。

我说这个「不注意」,是你忘了三宝了。你说:我要死了,三宝,你可跟着我,我不要忘了你;忘了你,我死就没有光明了;没有光明,黑暗我走到哪去,我都不知道路了。随时念三宝放那种光明,不是电光,也不是日光,也不是灯光,我们念三宝有一种光明,这叫不思议光。我把它加一字叫你的心光,你心自己会照亮你的路子,你应当修习这样念。

要知道四大地水火风是空的。你看你用水的时候,水不断,有得是,取之不尽。错了,到时候没水,中国有八十几个城市现在有断水之虞。我们那时候在三籓市,有一天说要分配水了。我在万佛城还没感觉,旧金山传上去了,金山寺告诉我们快没水了。那没关系,没水,我们在上边运下去。他说:底下没有了,上面恐怕也要断。不会的,这都是我们心里想的,有谁那么一说。后来是没断,下了雨了,一下雨就有水了。那时没水通知不准洗汽车,不准浪费水,这就叫坏了,它有会断的时候。有时候这么冷的天气,突然间给你断了暖气了,断了火了,你麻烦不麻烦?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1 16:14

你别想着总有,一切无常的,没有用不尽的东西,懂得这种道理了,你就是要节约。你别在有的时候,你认为这没关系。不要浪费。有的人笑我,我现在也改变很多了。我在哪儿餐厅或者坐飞机有那个纸,我看太浪费了,我就揣起来了,我就存着。存着,到处都有纸,反正我永远用不完,我也不一定用人家的纸。人家笑我,我掏没别的,不是钞票,就是纸。后来我发现不止我个人,我发现忏云也如是,万佛城的宣化法师也如是,别的没有,草纸有的是。

为什么?不要看那个多了,那么大一张纸,你擦一擦就丢了,可惜了。我常讲这几句话,虽然不是佛的教导,也跟佛的无常一样。「常将有日思无日」,你长久的时候,你一定想到没有的时候;「莫到无时想有时」,你不要等到没有了,想了。就像草纸,有没有的时候。大家信吗?到大陆上去,有次上厕所,居然那天我身上几件衣服一张纸没有,大陆上又没有草纸,我想这下惨了,怎么办呢?好,我就用水洗吧!好在我还懂得佛在世时的方法,印度人就这么洗,多洗几道吧!洗完了,手再用肥皂洗吧!不要认为世间的物质不会断的,会断的!你福报要是尽了的时候,一切物质对你来说没有了。

你想在佛那么多人供养,还有断顿的时候吗?就有佛连饭吃都没有,吃喂马的麦子。梁武帝他会想到他会饿死,他会断顿?梁武帝是饿死的。侯景把他关起来之后,就什么也不给他吃,他饿死了。大陆经常举那个例子,像贺龙大元帅,他从来没想到我会没饭吃。他们把他关起来就不给他饭吃,他把自己床上垫的草都吃了,现世现报,这都是不可思议。
不要认为一切物质总是有的,你在有的时候,你经常想到没有。同时,你想没有了,有没有的人,总想到别人,这就是菩萨行。如果经上所说的话,你苦空无常达不到,你要想到在没有的时候,想到别人的困难。如果是你经常想到别人,你就是菩萨,不必再学什么经、学什么法了。如果你光想到自己,就为我,不想到别人,你学什么法灵感也是空的。
你的基础上只见到我好,我就行了,从来没想到别人。六亲,乃至于朋友来求你,多份是拒绝。两种,一怕惹祸。大陆上搞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也不敢给,谁也不敢给,「你跟他什么关系」?


你一给,你脱不了手,为了避祸起见,不敢给。如果是你这个心关注众生的话,在这个时候你不顾一切的宁舍身命,还是照顾众生,你真是大菩萨。凡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专为众生谋幸福的人,在我们是要执行的,就是菩萨。现在共产党也喊这个口号,一切为了人民。换句话,调过来,一切人民为了我,满足我的地位,满足我的利益,你们可以都死,我不能死。我死了,谁统治你们?这都是颠倒。很多众生他是颠倒的,他知道不知道?非常的明白。哪个人不明白?我跟人分得很清楚。这是我的,分得很清楚。你为什么来拿我的?拿你的人说,我是拿生命做本钱来拿你的。强盗就是这样子。要懂得这个道理。
懂得这个道理了,你才晓得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不是真实的,也不是常在的。你这样就知道,才能认得空。知道无常了,无常是苦的,把「我」才能够看破一点。因为有了「我」,这个苦都建立在这个上头。一切的烦恼根本,就是有我。当你烦恼很重的时候,你静坐下来,不要想这些,放下,


真正的放下,静坐一坐,一刻钟都好,为什么我有烦恼?因为跟我利害有关系了,或者说到我了,或者动用我的什么了,或者影响到我了。这不只对待外人,对待你的子女,对待你俩夫妇的,你夫妇能和好、不能和好,你自己很重,把另一半看成很轻。自己了不得,「你得听我的,为什么不听我的」?这就是我。

这个道理我们看到经文上有些文字的限制,你经常用你的思想思索,多想出智慧,还要修观。所以咱们听菩提道次第,宏觉法师就修观光明。这个问题非常的重要,没有一个la ma学法不修观想的,也没有一个修道者不经过思惟的。不经过思惟的,你的智慧怎么发生?没有智慧,你怎么能辨别是非?对与不对标准在哪里?这个标准就建立上头对也是不对的,你那个对,不对的。就是因为你执着了,把本来不对的当成对的;本来没有我,当成我;本来是苦的,你认为是很乐。

咱们就说个简单话,没有一个认为喝酒、跳舞是苦的。如果跳舞是苦的,那跳舞厅关门了。跳舞厅好多!那个大火,就是贪那个口味,才到他那餐厅去。如果不贪口味,在家里吃个面包、喝杯牛奶,或啃个馒头,哪有杀身之祸!为嘴伤身,大家可能体会得到吧?这是现生的例子,想过吗?听听,也有个同情心,「唉呀!烧死六十四个人,好惨」,也有同情心。关己吗?你照样睡觉、照样吃饭。你当下,「对,很苦」,可你不动心。如果那里面有你的亲人,那情况完全不同了,你起码要哭几场。听见你的亲人害病,你都要哭,何况当时就没有了。你想到吗?要思惟。

这个法都在人间,都是现实的。你想到他,就想到我,「我说不定哪天遇到机会了,就把我烧死了」。怎么办?我知道这是假的,我赶紧修行。你愈是这样观,你那个道心愈是坚定。愈是道心坚定了,你愈看得破。愈看得破,zai 难不会到你身上来。zai 难到你身上来,你一解脱,不认为是zai 难,你会去找zai 难,「消灾嘛!把我宿世的业消了,我就成佛了」。你的业就是成佛,这个一切过程、一切变异,你看着是快乐的。你的快乐是什么呢?等你成了佛,你就真正的圆满了,大乐现前。大乐现前,没有乐了。你什么事情知道大,没有了。大苦,没苦了。体上没有苦就叫大,本体的意思。经常的这样,要修观。
这个四大咱们不详细讲了,五蕴可要讲一讲,五蕴大家不大清楚。五蕴,蕴是蕴盖,盖缚之意,这五样事情把你那个体性、把你那个大盖住了,把你那个觉盖住了,变成不觉了。所以这五样你要注意点。


这五样合起来是两样,「色、受、想、行、识」,色是一切形形色色,言语、形相,凡是有形有色的、有形相可寻的都是色;「受、想、行、识」是属于心法;合起来就是「色、心」二法。但是因为心法分的特别多,所以要把心法分析一下。

你问:无我,怎么办得到呢?要分析分析它。我,有一个有形相的我,还一个无形相的我。我们睡觉作梦的当中,随时的一显现就有一个我。因为有了我,在梦中就有挂碍;有了挂碍,就有恐怖;有恐怖,你就想脱离这个恐怖;这是必然的一个循环过程。但是你就观观吧!有两种观法,一种用分析的观法,一种用直截了当的观法。直截了当的观法能够开悟,但是我们办不到。还有观自在菩萨用他般若的智慧光明照,「照见五蕴皆空」,把系缚的东西五蕴都破除了。像那密云来了,一阵大风把密云吹开了,太阳光显现了,光明显现了。但是我们心里头五蕴的系缚,密云不是一阵风所能吹得到的,要用你的心里光明冲破,冲破一层又一层,冲破一层又一层。

所以大家坐飞机很容易修观,不知大家想过没有?飞机升起,飞机降落,我在想很好的修观,你看一层一层的云彩。真冲到顶上去了,一万哩以上高空了,没有了,清清亮亮的。我想大概我们要开悟的时候,我心里想可能像这个样境界。那个外头,再往外看这个境界。往下看,那个云层像大地一样,有时候是白的,有时候是灰的;那一块是白的,那一块是灰的,为什么这样子?还有观水,大海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白色的。黑色的水是最深的了,海里最深的在海洋深处,一千米以下的海洋,那水就是黑色的,黑深的。

我们从青岛坐船到大连,或者到天津,要经过山东一个叫成山头,那一段那个地方不大,很多船一到那儿就失事,它有一种地下那种漩,水的旋转的漩,到那儿它把船给你绞下去。水太深了,它产生一种力量。像到德国去那个百慕达,大家都知道,很多船到那儿失事,就是它那儿的水特深了。

因此你看一切物质上事物色相的变化,你可用心里的观察,也可用你的受观察,等到你这些地方很多的境相能使你开悟。这个「受」呢?心的受,有形相的受,有苦受、乐受、一切受,就是心里的受,什么形相没有,你自己心里生出来。就像我们,一个电报或者一个电话,说你妈妈怎么样、怎么样了,哗!你的感受。说你妈妈或者要死了,要命终了,这个时候你的孝心才来了,「唉呀!我这生前对妈妈不孝」,即使赶回去,也赶不上了。你看,种种的追悔心才有。这个受有什么形相?缘念你妈妈,也是你心里,这个受比人家打你几棒子,比那个痛,肉体上受,比那个还痛苦。

有个薛凤钗,他爱人死了,他也不哭,也不笑,别人看着他,有位他的知心朋友说:这个人坏了,神伤。他受伤了是他的神。人都讲「精、气、神」三宝,道家的三宝「精、气、神」。我们说伤神了,一切医药很不好治。伤神了,怎么办?心病得要心医,这种病是属于心病。所以他那朋友就告诉他们,薛凤钗没好久他也死了。一般的伤,哭啊!痛啊!这个伤是没什么的,这还属于外伤。内伤,他没有言语了,言语不能表达。

所以我们对于观想的时候,想到上师,想到佛,也是神伤,这种神伤有加持力。观想上师的时候,上师加持力,他就注入你,这是突然的,他就注入你的力量。有没有?有。在西藏,我有一个la ma,一个上师,对我加持力很大。有时候念着经,突然间想到他,他在走林园的时候我没看见,就会想到他走着干什么的,自己就感觉有种注入。

当你观想的时候不说,当你全没观想时候什么都没有,好比你正在修法,念着经,没有,这种意识突然间来到,你感到了,这是一种加持。好比有些道友经常的诵地藏经,或者你诵净行品,特别诵地藏经、普门品、普贤行愿品,这种现象有,或者是感觉身上发热发冷,发寒冷,或者是感觉心里非常愉快,念念的心花怒放。什么形相没有,你会感觉到,这就是一种你所念的所受之法的上师来加持你。

这是宏觉法师传给我的,他是我的师父,文殊的一个加持仪轨。我以前光念文殊的咒,没有学仪轨,文殊菩萨的十大愿。文殊菩萨有十大愿,我经常念十大愿,他给我写了个仪轨。这个法我在拉萨是受过的,中断了,忘了。他一提,我就每天的观想上师,你会有一个特殊的感觉。什么感觉呢?我举例,经文念久了,中间会产生疑问,或是哪句话产生疑问,或者是佛在世的情况,或者是这个经的感召力,产生疑问。对经文产生疑问了,经念完了就合起来了。第二天,念到这儿又产生疑问。经过几次,突然间,或者是念文殊仪轨的法,念着他正修的法门;想他有加持有回向这个不算,四加行这都不算;就是他有一个正修的法门,正修法门这几句话就是观般若空性的,一念到那儿,或者你先前的疑惑,突然间,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情!没有什么,外头境界也没有,什么都没有,全都是自心的,加持也是自心的,思惟疑问也是自心的,全都是自心的。

这就是你平常修法的时候,你说是得到加持吗?这就叫得到加持。不要说是有什么神通、有什么相,那个都不是的。神通,随时可以失掉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谁都有般若智慧,这个你得到了,永远不失,愈来愈增长,愈来愈增长;得到了之后,不会迷惑。
这个得到是无得,你得到个什么?抓是抓不着的,看是看不见的,意念是想不到的,它又不是长时相续的。如果是长时相续的,好了,你成就了。一剎那间,明白了!明白了就完了,它又没有了。你另外一个问题,他又迷惑了。像我们大家修个法,求上师加持,究竟没有?像我们修地藏法门,念地藏经,念了这么久了,还是什么都不灵,这就是迷惑。好比说别人求我,我求地藏菩萨加持他。因为我没有修成三昧,我要这三昧成就了,我直接可以用这个加持他去,那个效果就大一点。这是作战,我也跟它直接作战。我是间接,他求我,我又求菩萨去加持。菩萨去加持他没有?究竟菩萨加持没加持,他的业障销没销?这完全是第三者不知道的。在这种时候产生疑惑,「唉呀!我这回求灵不灵,不知加持到没有」?这是我关心的。

往往人家求了,答应人家了,如果那人没好,或者有病,我自己感觉我身上是个负担,好像我害了这个癌症似的。如果那人已经好了,告诉我了,那我心里就放下了。但是有些个道友是这样子的,他求你加持了,他就管这一头,他就不管那一头了。他好了也不通知师父一声,说:「师父,我现在好了。」好了,他就完了,他也不来了。或者你拜忏时,他也来拜忏,他得到了,他目的达到了就不来了。我这边还傻等,不知道他好没好,天天还在念。没有智慧,觉得自己惭愧。惭愧什么?不明。不明就是不知道,你自己修行功夫没到家,还得去问谁去。这些弟子还跟着我也在那儿傻回向呢!地藏菩萨要现灵说:「早给你解决了,你怎么还在这儿叨咕我,啰唆得很。

」有这个现相没有?自己没修好。我就惭愧,在这地方我思想上生得很多的干扰,往往念念地藏经,生的这些干扰。那怎么办?

还有第三者,例如说这个道友他对师父诚恳一些,或者听一些,那个道友说「就是你会献殷勤,师父就是对你好」,嫉妒心生起了,我并不知道。这个责任是在他身上、是在我身上呢?我们是个修行者,当然不配做个修行者,但是心里向往修行者,每天要诵经,每天要磕头。但是你的道力不够,你的摄受力不够。你心里是平等的,别人看着你不平等,这是你给他的不平等,还是他自己的不平等?如果我们空观修成了,般若智慧得到了,这些都没关系的了。假象,不是真的,看破,放下。我还是看不破,放不下,还有种种这些个心理的障碍,这就叫五蕴盖缚你。

这属于哪一蕴呢?想、行、识。行是一切的作业,你修行都在运动当中。识是你了别为意,你不了别就是识,不是智。若是智,妙观察智早就知道了,一作意都知道了。但是不知道。认为「师父一定很好,比我好一点」。也差不多!你们不要认为师父比你们好很多,差不多,都在运动当中,都在行的当中,不过修行的多少而已。心地在这个受想行识的时候,它这个运动的不同一点,差不多。我现在只说我,我这个师父,别的师父我不知道,我跟你们差不多。所差一点的就是我知道比你们多一点,可能知道多一点,不过从行的当中知道,从学的当中知道,我想这个大家会信得足的。为什么?我八十岁了,就年龄比你多好几十年,我比你们经过的多吧!我经过的人,人在人世间的关系是最复杂的。这个世间上最复杂的事情,我所体会到的就是人际关系。你的事业也好,任何事情都是人际关系。要想开悟,把这个问题要解决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如果是人际关系搞好了,如果人人都通了,世界太平了。

世间苦难这么多,他把钱都用到打仗的工具上去了。大家想想看,都用到打仗的工具上去了,把地球淘空了也满足不了。他如果发明一件用手一指,或者发明能把太阳、月亮摘下来了,我看谁也不用打了,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我看你们大家去活着去吧?都活不成了。

就是这种力量,就是修行的意力。我们要修道的人是道力,造业的人是业力,现在这个世界是大家道力业力争战。业力要是胜了,我们修道的所有世间一切佛弟子的道力解决不了业力问题,那就打吧!什么zai 难都出来了。如果是我们道力解决问题了,业力就消失了,就平平安安、平平静静的。为什么有的地区那么好?为什么有的地区那么乱?道力与业力竞争。咱们这个竞争的方法不一样,希望我们诸位道友诵诵八大人觉经,多观想一下子,用我们的道力跟他们的业力战一下子,乃至先跟自己的业力战一下子,战胜了,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吧!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4 11:33

上次第一觉悟还没讲完,讲到「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一切众生所造的罪恶都是为了自己,自己的欲望无穷。但是他在造罪恶之先,一定是他心里头要筹划一下子,先是起心动念。假使你要找一切众生造恶,他所造罪的根源,那就是他的心,都是从心起的。我们在忏悔的时候,也要从心而起。要礼佛拜忏的时候,都要「一心敬礼」,一切罪恶是由唯心造,忏悔的时候也要将心来忏。因此说一切罪恶,你这个妄想心是发源地,它是根本,起心动念都是造罪的。所以在遗教经上讲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它对任何事物都作不了主的,造作的善也好、恶也好,造主是以心为主。前五根是心所起的作用,它是执行者。

所以我们要是有个好心,心里头经常起的是善念,那你所做出来的事业都是善事;如果心起恶念,你所做的事情那都是罪恶。所以我们对这个心随时要防范,不要它发明。因为起心动念了,它还要发于身口七支,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善也由心起,恶也由心起,这个心比任何都可怕,你一天的起心动念的事业太多了。你正念着经也打妄想,你正在那儿拜着忏也打妄想,所以要特别防护这个心,它是一切造恶的根源。如果你防护好了,让它修戒,那它也是诸善的根源。

所以我们对这个治心的方法,佛在教导我们防心的方法很多。为什么教我们不要离念呢?你一离开正念了,那就是邪念了。为什么要常时念三宝呢?因为念三宝的时候,你不会做罪恶了。你要一失念了,你自己作不了主了,妄想愈来愈深厚,贪欲也愈来愈大,真正造成你种种的罪恶了,都是你心所起的。那身口是不是就没事了呢?不是的,心里头起念,还得身跟口去执行。贪瞋痴这三业,都是由心发之于身口,而造成的贪瞋痴这些罪恶。所以这个身体跟我们这个心念,要随时的防护它。

怎么样防护呢?佛告诉我们防护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们受三皈的时候,受五戒的时候,八关斋戒的时候,沙弥、沙弥尼十戒的时候,乃至出家修清净行的,那戒条戒的明文更多了。菩萨戒属于条文制的,如果是在家受的,有六重二十八轻,有十重四十八轻,条文不多,它那个广泛不是比丘跟沙弥所能比的了。一起心动念,你就犯成了。为什么在比丘也好,出家要先学戒五年,受了戒之后,一定要学五年,你才知道,能防范,用戒来防范你的心意不起恶念。为什么佛教导这些比丘,二十四小时经常要修行你的意识呢?就是防你这个心。你稍微一放逸,看见世间上一切六尘的境界相,很容易把你牵动了。一牵动,你那外境牵动你的内心,两个一结合,一切罪恶就造成了。

我们身口所造的诸恶,你要是忏悔的时候,你要从心,乃是从身从口来忏。忏到是不是完全清净呢?不一定,那得看你的功力如何。要是忏不净,乃至不知道忏悔的,光知道造罪的,那苦果你必须得受。无量劫,要想再变一个人身,这些前头都讲过很多了,很难!很难!即使你变了人身,因你过去的罪业,六根不全,或是瞎子、拐子、瘸子,或是聋子,或是相貌丑恶,人家看到你不喜欢;这时你就要感受苦果了。他资生的工具衣食住,穿衣服,所吃的饭,都是粗劣的,甚至连粗劣的都没有。如果是再堕到三涂去了,堕到饿鬼去了,你没有吃的,饥火中烧。

念这些苦处,念这些苦果,你现在这因要注意了,你现在起心动念,你要多加小心了,一起马上就能觉察得到。菩萨他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其后念不起者,这就是菩萨了。刚一起心动念,马上就止住了,更不会发这个身口七支了。在起心动念处,从那个地方下手改正,改正,就没有了。他心也现行,不会造罪的。菩萨他起恶念,念念相续,不能够一起念就制止,那已经就犯了。就这样防范久了,心里根本不起了,遇什么境界,心不被境转了,心能转境了,遇到什么境界牵不动他。这样的「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如果经常的这样去观察、去思惟、去注意,你的出离心就强了,那就是脱离生死苦海了。渐渐离生死,不是顿离的。

这个观察的意思,观是观照,察是察看一下,因为我们随时对我们这个心要观察。禅宗他画一个牧牛图,在那只牛的鼻子上穿一个绳子,随时在提防不让它踩到人家种在地下的秧苗。我们这个心也是这样子,时时不让它造恶,这样来观察。渐渐的观察,你久而久之就熟练了,自然你善念就多了,恶念就少了,渐渐的可以厌离生死了。

我们总结这一条,苦、空、无常、无我,这四观要常时的现前。佛在临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佛在世,我们都依着佛住。佛要是涅槃了之后,我们这些比丘,出家的弟子,要依什么住呢?包括四众弟子,依什么住呢?佛说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就是苦、空、无常、无我,经常念这个苦、空、无常、无我,你恶心不生了。恶心不生了,你能依这四个观,你就是修的佛所教导我们的,这个本身无限的经法都是修行。你经常这样思惟一切法无常,这是修无常观,一切诸法是苦,苦的,你贪恋什么,你不会贪恋了。现在我所受的已经是苦果了,我不能贪恋再去造作苦因去了,再去造作苦因,那苦果就没完了。为什么要造这个罪,有这么个贪欲?就是什么都是我执偏重,什么都是我的。我们生下来就具足的,一点点大的小孩就知道有我,有我念,具生我执,生来它就具足的。你这样来修,渐渐能达到彻底的觉悟,经常的这样修。这个是大人法,第一个觉悟,就是这样的观察,你渐渐能离开生死了。

我们检查我们自己,我们这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有好多的时间想到一切无常?你要知道这种意思了,你的锅子坏了,瓢子坏了,你不会生烦恼的。无常的,它是要坏的,这个世间没有不坏的东西。我们再说深一点,说到人与人的关系,你念一下,无常的,转眼就分散了。我们谈到近一点吧!跟我们的子女,跟我们师父的关系。跟师父的关系,师父好,这种观念没有。你要求过高,贪欲过高。例如说我们佛教弟子也是这样子,我们也不要自高自大,现在我们信佛了,了不得了,烦恼是具足的。你没有改造好的,你的思想改造没好的话,没改成了完全纯善的时候,你的心里得经过一番改变,人家改变好的,你没有塑造一种新的形相,你这种是具足的。

就算我们信佛的道友也如是。我在台湾,有一对夫妻吵架的时候,他来找我去解决。原因是什么?他的太太苦衷很大,她说:师父,我要打扮打扮,他说你这样穿要找谁?这就问题来了。我要是什么都不妆扮,他说你看你这个样子像鸠盘荼,我明天不要你了,我去找一个好的。你说这个太太应该怎么办,她是化妆好、不化妆好?化妆,他说你有异心想找别人。不化妆,他说你像鸠盘荼鬼,他又想找别人去了。

太太看先生呢?先生本来是很好的,对她百依百从的,贪欲过多了。或是晚上下班了之后,他在外头多待了,下了班之后没有赶紧回来,她说:你到哪里去会朋友去了?太太觉得我在家里头这么样来照顾你,你在外边还乱搞,根本没有的事情,就揣测怀疑。没有无常,没有苦空,没有这个观。凡事要求别人,要求特多,要求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他没想他自己。这个家庭怎么会好?

生一个儿子让他扬名立万,光宗耀祖,巴不得他一下子成名成家,那可能吗?把那孩子逼的乃至自杀跳楼。在台湾、香港,十二、三岁小孩功课跟不上的,跳楼自杀,家庭也逼,老师也逼。特别我们中国人更多,大陆上也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孩子,一天要做十个小时的功课。下了学之后,马上就得趴在桌子上,爸爸妈妈都来检查功课,你说他受得了吗?对人的要求过高,欲望要求过高,家庭和睦不行。人跟人际的关系,不能够要求过高。人是有人性的,要顺着人性。

要是横流截断,那种会冲破堤防,不行的,你得疏导。
我们都学佛了,学佛的人疏导的方法多得很。如果我们自己没那么大智慧,你看佛对众生怎么教导的。佛在世时,佛是一切智人,他不能够让一切的弟子来了(听说都成阿罗汉的),礼佛,随佛出家了,须发自落,不是完全是这样子。如果完全是这样子,那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那些个戒律没有了。都是弟子犯,犯一个,「这样可不行」,下回,别人再要做了,那就犯戒了。以前没制戒,戒的来源就是犯一个制一个、犯一个制一个,愈犯愈多,愈制愈多,积累的才有这么多。

佛是善能调御,所以叫调御师,我们不会,就学着调御。众生无始劫来贪瞋痴的烦恼,不
是那么简单的。望子成龙,佛就是望每一个弟子都成佛,还得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调御,不是那么容易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你渐渐的离开生死了,渐渐的烦恼断了。如果想要断烦恼,你得给他些个方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疏导他的,去换他那些八万四千个烦恼,他用这些方法对治它。这是大人的觉悟,这是第一个觉悟。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4 11:34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个觉悟,多欲为苦,生死疲劳,这是从贪欲起的。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是大人觉悟。咱们现在一个一个讲。什么是欲呢?就是贪求,就是需求的意思,欲望。加个「欲」字,这个欲字就不是个好字眼,五欲的境界。我们说俗一点,就是「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一天想想你这个过程。钱、色;色包括几种,男女穿的衣服什么颜色,我们的房间油漆什么颜色,这都是属于色,一切色;这就是欲念所引起的,就生起我们贪恋六尘境界的心;贪恋的心,所以就生染,就染着了。就像染房,你喜欢什么颜色,到那里过一道,就是染了颜色了。咱们是经过六尘境界,无量劫来染的颜色太多了,青黄赤白黑这已经不能代表了,颜色众多,还有些个无表色的,无形相的,这都是贪欲而生起的欲望,叫多欲。

多欲是苦的,这苦可多了,我们可以想吧!不要往外头想,外头想属于名词。你感觉你从小孩生下来、从读书以来,你回忆一下子,你苦受有好多就够了。你把你受过的苦难,拿个笔点一点或划一道,最后你数一下子,你受了好多苦。你认为它是对你心里的景象有违背的,你心里不顺,感觉很别扭、很不舒服,这都叫苦,这是苦逼迫你,你检查你的苦有好多。

苦是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离开这个还多得很。就说这个求不得,这个求不得苦里头包含着好多,你所求的达不到目的。特别你心爱的人,还必须得离开,这是苦。短离还好,还有聚会的时候,长离了,各在一方。这是爱别离。相反的,冤家,冤家路窄,随时都碰到,想离,离不开。这是怨憎会,你憎恨的、有冤有仇的,经常会着,想离离不开。五蕴,咱们前头讲了「色、受、想、行、识」,色心二法,这个逼迫你的苦可多了,这包括的问题非常多,你自己思索思索吧!哪一个偏重了都不行,你得适当的调和。你们如果没有信佛,学了佛法的调剂,社会上再多的方法是没有的,调剂不了的,愈调剂愈苦。

这苦不要详细讲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具足的。你要这样,你扭转生死,有生一定有死。我们一般的人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轮回,死了必定还要生。「死了,死了,死时了了」,死了,做这一段的人了了,你再想回来,很难!除非你有大功德;或者你是佛弟子来回的发愿,利益众生;乃至你没作恶,一世一世生生世世的没作恶。或是这一世你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了,修药师法门生到东方药师琉璃光世界去了,乃至生到天上去了,天上人间还可以遇到佛法,继续得学佛法,继续的来转变,这个过程是很长的,乃至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什么时候把这个生死截的住呢?证得无我,证得空了,断了,截生死流。你断一个贪欲的念头很不容易,佛曾这样比,四十里的瀑布急流水,你能把它截断,使它不流,断一切欲得有这么大的本事。

说个笑话吧!我在福建南普陀寺的时候,大概要往美国来,八七年八八年的时候,我们那有一个宁德,就是福建的过去宁德地区,也是福建省的,有一个他大学毕业,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他一心想出家。他父亲在宁德地区好像是个局长,地委级的干部,他是党员家庭,怎么会许他出家,当然不许。他很勇猛的把手指头剁了一根,他们吓到了,他说你再不准许,我就自杀,剁个手指头表示一下。他出家了,要到南普陀来当学生。他很坚决的,我跟妙老(妙湛法师)就把他收了。

但是他的习惯不改、生活不改,他有时候要烧纸烟。别的同学跟我说了,我就把他叫来问他,我说:你有剁手指头的勇气,连个纸烟都改不掉?他说:剁手指头有勇猛心,剁了就完事了。这个不抽,好像心里头难过。我说:你这样子,当和尚当不成。

他就跑到后山,我们那儿有好多亭子,南普陀修的还很漂亮,他在那个亭子的石头柱子上写了打油诗。庙上规矩特严,他写在那上,别的同学就抄来给我看了,我到那石头边看,确实是写的有。他写了很多,我就记得他一首。他写什么呢?「在家不如意」,在家看了什么都不顺心,不如意;「和尚更难当」,当了和尚,心想好一点点吧?更困难了。我们那里妙湛法师叫妙老,「妙老一声吼」,喝斥他!「去留两茫茫」,我是当和尚,还是还俗?我根据他写的这个,我就找他谈话,问他现在思想状况。

他说:我以前不知道,我想一出家了,可以什么烦恼都没有了,都断了。哪晓得出家了难极了,比那时候还难。

那时候确实很难,一切生活起居,手放哪儿,脚搁哪儿,走路行动好像都有限制了,说句话不如法。在家没有学过,怎么能如法嘛!我们在那受戒学戒的时候,对你生活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约束。有时候有些道友想出家,你是没有尝过和尚的滋味。现在你看着和尚,你要看我和宏觉法师我们俩,这不行,我们不是住在大庙里。住在大庙里,你端碗吃饭拿筷子,都有一定的过程,你必须得学。

我曾经在鼓山涌泉寺,有一次我在斋堂的前头过,那里头将近有七、八百人吃饭,我那时候我们寺里住着有将近一千多人。那么多人在这个斋堂里吃饭,我在这个窗户前面走;那时是纸糊的窗户,不是玻璃;你闻不到一点声音,你不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人吃饭。还有你进涌泉寺里头去,大家也许有朝过鼓山涌泉寺的,那么大个庙,那么多人住,一个和尚看不见;不是像现在的和尚,你到哪个庙去都是乱窜,满庙都是和尚----看不见和尚。各有各的堂口,念佛在念佛堂,参禅在禅堂,学戒在学戒堂,学佛法的在佛法堂,各个有各人的堂口,各人做各人的事情。等到中午一打钟吃饭,每个屋子每个门,门都不大,门都是小门,每个门都往外出和尚,一排一排的、一排一排的很严肃,非常的庄严。

所以你就知道了,要想了生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完没了的。你要贪爱世间一切的欲境,你永远也出不去,你就在这里生生死死疲劳吧!但是我们学了佛,理解了。没学佛的人,他知道什么叫生死?死了就完了,这还可以了?他没想到这可以了。他没想到问一问:我为什么要生?我为什么要死?他没有问号,他应该有个问号,为什么我要生?怎么来生的?跟着业。业是哪来的?你造的。为什么我要造这个业?你要这么追问追问的,总让你追到个根,到底怎么来的,你自己找个答案,这也是个了生死的方法。

「未生之时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你要想参,你参啊!你可以起这么个疑号,到底有没有生死?我死后是断灭的、是相续的?不知道。不知道,你就参吧!自己真明白了,那就开悟了。修道的事他厌烦,但是生死轮转的事他不厌烦,他也不怀疑。为什么不怀疑?业!

为什么生死疲劳这样的生生死死呢?是从你过去贪欲起的。这个色身是胎卵湿化四生,咱们前面讲过了,胎生的人,跟父母关系;卵生的、化生的照样,这个贪欲是生死根本,不过现的境界的相不同。没有父亲的孩子也多,那倒不是他母亲偷人,而是她没有男性,她就受孕了,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人来的,她不需要。有些人他受胎,他穿着胎衣。我们每个人下生,胎衣破了才能下生。有的人他带着胎衣出来的。佛经上所说,人刚一生下来的时候,佛教戒律经上所说的,风一吹,你每个毛孔就像针扎似的。为什么小孩生下来就哭?有的小孩生下来不哭,这都有他过去的因果在。虚云老和尚他一生下来,他母亲就死了,这是虚云老和尚的故事,后来把他的外衣划开,才看见里面是一个男孩,他穿着胎衣来的。这都是菩萨转世有这种现象,他没有风刺激很苦的。这就是生生死死各种因缘,生的不同,生下来的苦难少,这都是从贪欲起来的。

少欲,就是不多求。贪欲心不强,不多求,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他知足,知足者常乐!他不去希求,不贪求。这样的人也很多,特别是在出家众里头,他很淡泊的。在社会上也有,他什么都不去多求。或者说这人特懒,懒的人他懒到什么程度呢?懒到连贪欲都没有了,什么都不贪,什么都不求,他这个人生观也很好。

另一种少欲是从他修行当中得来,有时是他前生就修来的,前一生他就不贪欲。大家可能现在到山里去的时候少,在山里头生活的那些比丘,那些修道者,比丘尼也有了,自己住一个茅篷,有的就在茅篷旁边铲一铲,种上点菜,有一点盐巴,他就过日子了,他一天把他的心思都用到修道上去了。曾经有人问:你们住在山里头的时候,怕不怕?为什么要怕?金刚经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有贪欲的人他就有怕,他有希求嘛!有贪欲,他有挂碍。有挂碍,他就有恐怖。贪欲很少,他的挂碍很少,他有什么恐怖?恐怖就没有了。

我们大家想想,为什么要怕?因为你所怕的就是怕把生命丢掉,怕你的财物受损害。你根本就什么财物没有,对生死你非常的淡泊,几时了,几时清净了,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无有恐怖,你这样子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所以少欲有这么多的好处。无为呢?为是造作的意思,做什么事;无为是不造作,什么因缘都没有了,截断因缘之流,什么都无住。无住,清净无为。到了这个程度,少欲无为的境界了,那你身心就快乐了,所以就能够身心自在。

这个身心就是我们过去所做的惑因,现在所感的果。你的身心就是你过去的惑因,现在所感得果报,你的体吧!身体,我们前头讲过了,就是五蕴合成的,心就是受想行识,身就是身体。四蕴是心法,一个色蕴,这就是五法。我们这个身心,就是五蕴所合成的。如果是能够到无为的境界,那你就自在了。到无为境界就是离开烦恼了,你的身心离开烦恼了,没有烦恼的束缚就通达无碍了。

我们经常说要修空观,要得般若空,空的时候就无碍。你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佛土你一念之间就到,为什么?空了,它就在你心间。我们经常说心包太虚,十万亿佛土在太虚里头太短小了。十万亿,十万亿,再加一百个十万亿,空即无障碍意,一念之间就到了。我们现在也没开悟,也没得到真心,你现在的思惟都是妄心,你一想台北,你就到了,你在台北住的屋子,你一想就到那屋子去了。你一想,一作意,每个人这个境界是通的,你的心跟虚空之间毫无障碍。等你不作意就不行了,你得坐飞机,坐飞机,还得别出障碍,两头还得坐汽车。所以这个自在的意思,就是随心所欲。这个随心所欲的欲,可不是有挂碍的那个欲,你的身心达到无为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4 11:35

第二觉悟是你少欲知足。多欲可苦了,才有生死疲劳。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如果把这个法学会,你处家庭、处社会没有障碍的,不跟任何人争。你说我要不争,不是活不下去了?不争的人很多,都活着呢!你把功名富贵让给别人,无论谁都会说你是好人,这个人真好。你尽帮助别人,不占别人一点的便宜。那不是冤大头吗?人家说话,这人太老实、太好了。也不,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他是确实做到少欲知足了。这是第二种觉悟。

我们这样是不是太消极了?人家批评我们佛家就是这样做,不竞争,只为了生死,在世间法上好像没有进取心,是不是太消极了。我们积极在另一方面,不是在求五欲的方面,积极的在利益众生方面。至于懂得这种道理,断了五欲,没有苦痛,这时非常舒服,非常自在,那就告诉别人了。自己在这个里头,在这个六尘境界当中能够得到自在了,想把这个方法让一切的众生都这样离苦难。而且是不惧险阻,不怕生死。没有生死了就不怕它,而且在这里是利益众生的。发大愿生生世世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积极到顶点了。帮助别人,牺牲自己的一切。那么这个是积极的、是消极的?你舍己为人,而且真正的去做,不是说空话的。不是假这个名义上头说舍己为人,而他的贪欲比别人都多,那就完全错误了。所以我们这个不是消极的,这样来理解佛法。他本来可以无为,自己修去。他因为他过去的愿力,立愿要牺牲自己。

和尚很难得做,我刚才说一般生活上很难得做,就这两方面也很难得做。你如果不发大心,不利益众生,光为自了,你很难得了。即使你了了,了的不究竟。没有一尊佛不是利益众生,不是度众生而能够成佛的。你如果发的愿想成佛,你必须得利益众生,不利益众生,你成不了佛。所以你必须得这样做,这不是消极的。如果佛弟子光是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也是错了的,你这个门前的雪还要出问题,扫不干净。

这种道理都要我们去思索,因为很多佛所说的方法,这都是属于思惟修。我们持的戒,譬如不杀戒。不杀戒,你得思惟怎么样才合理?咱们举个例子,佛在行菩萨道,佛在经上就有举这个例子,一个船夫他出海,船上一共是五百人,他发现船上有个人要把这些人杀了,他想得这些人的利益,或者钱财。这个船主劝他,船主的力量是敌不了他的。劝他,他不听,船主就把他杀了。杀了他,船主还他的命债,他在另一方面,他救了那四百九十九个人了。菩萨有时他持戒是这样持的,祖师示现的时候也是,他说我和尚杀恶人就是善念,是我善念杀的他,不是恶念杀的他。

同时这有时候从逆道下手的,像善财童子参无厌足王,无厌足王是杀人无厌的,到他那去了参他,挂着人脑壳人的四肢。他把善财童子吓到了,说这是善知识吗?他心里头自己问自己说:这是善知识吗?他的护法神告诉他,这是大善知识,你不要着相。他给他礼拜完,无厌足王说我是这样来度众生的。善财童子参婆须蜜多女,婆须蜜多女是**,他也是起了疑惑,护法神告诉他,凡是你看到跟她执手的、跟她拥抱的都得了解脱,只要跟她一接触,立刻zai 难消除,心得解脱。西藏密宗的双身像,就是这个含意。我们有时不知道,生谤毁,现在雍和宫这个像已经收起来了,他是大威德本尊,是示现的,不是实境的。所以菩萨有时候他现逆境,他是特别解决贪瞋痴。我们众生就是有执着,有贪爱,他就示现断绝你的贪爱。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八大人觉经文字不多,如果你要思惟修观,你想修行,你就按照这个去做。这都很明显,修行方法也很简单,你照着这个去修观吧!

厌足,本来是好的。「心无厌足」,无厌足就不好了。要知足,什么事,对恶事坏事厌烦,不做,知足!他这个不,他心里头没有厌足,没厌足就是贪求,永远满足不了他的欲望。「唯得多求」,多求罪恶就多,多求就麻烦。

我在纽约的时候,宏觉法师讲在那流浪的有些还是博士学位,财富还很有的。他在流浪,什么原因?他的人生观就是这样子,多了麻烦,什么都不要。他也没有学佛法,他感觉那是麻烦。他只有一个纸箱子,吃穿衣食住都在那里头。晚上在屋檐底下,他把纸箱子往身上一搭,就是他的房子。像这种的他没有佛法,不知道佛法。如果他能知道佛法,他要修道的话,可能他也不肯修道,这是另一种业了。

一切的罪恶,咱们前头讲心是罪恶的因缘,身口受心的支配,心就是意,身口意它们所造作的。就是说他思想不对头,行为更不对,行为跟他思想多求,贪得无厌。这个求并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要想种种手段,再用种种手段、用种种方法来增长你的罪恶。有些众生是这样子。

「菩萨不尔」,菩萨就不是这样子了。菩萨,我们知道是大道心众生,他是度众生的,使一切众生觉悟的。让一切众生觉悟什么呢?用这条来说,让一切众生对生活资具不要去多贪求,多贪多罪。「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你这家很富有了,周围的千家都怨恨你。换句话说,你把他们剥削了,他对你总是仇视。你成名要到半生,人差不多要到三十岁以后才能成名,成家立业,你造了好多业,一百辈子也还不清。这不是消极,这是人生观的达变。根本来说,达变就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永远他的思想都是这个境界。

宋朝有一个宰相,他家乡的邻居要盖房子,把他们家的地基就占过来一些个。他的儿子气愤,我父亲是宰相,你敢占我们的。就给他父亲写封信,说咱们家的地被某某占了。老邻居都互相知道的,他父亲给他儿子写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因为他把墙盖到这边来了;「让他几尺又何妨」,就让给他,就当是给他;「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谁是谁的?此疆彼界,一打起来死多少万人,到最后究竟谁是谁的?

这种道理好像是一般谁都懂,道理是懂,行为就不懂,没有去这样做。你的汽车是宝马的,我的车是二手车,我当然不如你了,谁都想得好的。你如果想到他的车是宝马的,想偷他那部车的人多。你的破车随便你搁哪里,你不锁也没关系,你不要担心,没人理你,他要偷好的。他得顾虑,有部好车还得有好车库,好车库还得上锁;上锁都不行,还得有人看着,也看不住。像这些日子多了,有日子多的坏处。好了,穷光蛋什么也没有了,用什么什么都没有,安贫乐道不是很好嘛!什么都不担心,偷儿不会偷你的。

在西藏,有一个朝山的la ma,被一个强盗打死了。强盗在一个高的岩石上,la ma正走那儿过,他推下一个大石头来,把那la ma砸死了。他就搜这个la ma身上,他认为这个la ma身上有金子,结果这个la ma身上什么都没有,翻来翻去,翻到三个铜板。三个铜板在西藏连一个饼子都买不到,买一个饼子还有五个铜板。他一看,他自己就哭了,强盗就哭了,他说:我这个业造的太不值了,三个铜板,或者是我们俩的冤业吧!他很有学问的,他就拿刀子在砸死la ma这个地方的石头上刻这个字,就说他跟这个la ma的经过。la ma死了,怎么办呢?他说:好了,我去当la ma,我就替你出家,还你的债,完了修成了,咱俩一同成道,你要帮助我。就跟他发个愿,就到哲蚌寺出家去了。当然他砸死la ma,哲蚌寺不知道。那时西藏警察我们管他叫不理事,他什么事都不管,死了活该。他真修成了,他有这个事的压力,他修成了。他做了一个传来说这个事,他用他的生命度我,我用我修道的道力来度他。像这类事是少了,很不容易,这叫唯慧是业。

菩萨不是这样做,菩萨他是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安贫守道也不容易,古来说知足者常乐。安贫守道,住在很鄙陋的巷子,很破旧的房子,喝水连个碗都没有,拿瓢饮,他都能受。那是孔子的学生,一个贤人,他只有活到三十多岁,寿命不长。所以在第二觉悟上头,就告诉我们,凡是佛的弟子应该少欲知足,要达到少欲无为的境界,那就好了。

咱们现在念的第三项,主要的目的在后头一句话,要增长慧业,要以智慧来照了你的人生,把你前途的日子照得明明白白的。人生要活着,活着的目的为什么?要积福积慧。成就慧业就是了生死,不去造那个生生死死的业,要了生死。对于物质的享受获得,是增长生死的分量。慧业是减少生死的分量,是往不生不死的道路上走的。这个是属于精神领域的,那个是属于物质享受的,有为的事业,这个是属于无为事业的。

从这两段文就是告诉你一个知足和不知足,「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不知足者就是烦恼无穷无尽,永远不能安定。这个必须要有智慧。如果是现在的这些当政者,一个国家的,或者一个部落的,或者一个省的,一个领导人,他净给大家谋幸福,有了智慧,不要打人家的主意,不要去争权夺利。我昨天说要是谁依着这八条行,那天下不是太平了嘛!
但是有些个愚蠢到什么样子呢?


人家已经准备要打你了,你还在那跟他说:你为什么要打我,讲个道理?他还跟你讲道理,讲道理他还打你,没有道理可讲?道理就这样子,以牙还牙,他给你一个导弹,你给他十个导弹,你比他还厉害,他就老实了。不要讲道理了,他自然就不会打你了。他打不赢你,他打你啥?他明知道把你吃干了,他还跟你讲道理?讲道理,你听我的,这就叫道理。我不听我的,你不听我的,我打你!你绝对打不赢他,这叫没有智慧。真正有智慧,怎么办?你打我,我前生没造这个业,你打不成;我前生造这个业,我也躲不脱。我用不着跟你瞎话,我也用不着跟你讲道理,讲不成道理的。怎么办?前生有这个业,我消业,我走另一条道路。

台湾的和尚很多,把所有的佛弟子都集合起来,念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那个力量很大很大的。有时候那个业已经造成了,转不动了,那就受吧!头几年要是能够我们以经济力来战胜强权,这个世界现在有钱就行,得钱多,钱少不行。这都不是慧业,有智慧的他不会这样做。互相贪求,互相竞争,哪还有慧呢?

但是你自己要无止尽那个需求,这样的来要求,贪得无厌,这个地球都属于我才好。地球属于你,他又想去星球占领去了。现在已经发展到月亮上去了,还想把月亮都占了。占了,月亮没光了,大家都不用照了。再发展上太阳,太阳也把它占了,完蛋了,太阳打破了,整个的火都落到地上了,高温三千多度,谁也不要活了,连土地都烧光了。贪心是没完的,内里头贪心不止,向外头奔走需求,这是没止尽的。存几十亿,想存几百亿;存几百亿,还想把这香港都给我才好,没完没了。咱们每个人也是这样子,但是佛弟子不应该是这样子,应当看破、放下。你要想自在,少欲知足,莫贪莫求。这是有智慧的,成就你的慧业。否则,你没有智慧。

对贫穷,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以前永嘉大师专门给和尚说的,「穷释子,口称贫」,口里总说穷,他写贫僧,就是我是穷的;「彻底穷来有几人」,真正穷得很彻底,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总还有点东西;真正的穷得很彻底了,「信手打开无尽藏,砖头瓦块尽奇珍」,你用你的真心,心包太虚,什么都是你的。你可以这样说:我都布施给众生。还有人说:穷得不彻底。穷得彻底了是最富有的。「去年穷,不算穷,去年尚有立锥地」,还有个站脚的地方,「今年穷的锥也无」,连个插锥的地方也没有了,还站什么?那就穷彻底了,那就好了,什么都烦恼没有了。

就是因为有才有烦恼,有才有挂碍,没有了就没挂碍了。财宝有无,不关重要,功德也没有。你修道的,所用的功夫,是修道的心得到了,贫道有得于心这叫功德,积累功德。我们经常念金刚经,金刚经本来是说空,而又说那么多功德。金刚经说的功德,主要是闻到这个经的名字;乃至把世界七宝供养,都没有闻到这个经的名字,念一声金刚般若波罗密的功德大。什么原因?给大家参参,将来咱们要讲金刚经。愈是没有愈具足一切,你看着穷,穷彻底了,什么都是他的了,他的心量非常之大。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4 11:39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懈怠一定堕落。懈怠就是人没有自信,身体很懒,懒得不得了。懒到什么程度呢?懒到给他做个大饼,搁到他脖子上,他都饿死了。大家听到很笑话吧?他只吃前头这一点,人懒到这个程度,一天什么都不干。他的太太要回到娘家住,我这个先生怎么办呢?恐怕他饿死,就给他烙很大一张饼,套在他脖子上,这回该饿不死了。等到他太太回来,他还是饿死了。怎么饿死的?他就吃前头这一点,后头的拿手动一动,他都不动。虽然是形容词是个笑话,人懒就是这个程度。还有人这样说,馋的人就要当厨师,一天尽吃好东西。这句话都错了,厨子吃不下了,他一天在那儿炒菜,油烟呛的,他只能喝点醋,喝点汤,他吃不下。

还有说懒人要出家,为什么?他说和尚什么都不用干。他根本没当过和尚。我看到一首诗,我就想到这个人没当过和尚,也没了解和尚,也不知道寺庙怎么回事。「铁甲将军夜度关,朝臣侍漏五更寒,日出三竿僧未起,看来名利不如闲」,看来好像很开悟的话,神仙不远。太阳已经都三竿了,很高了,都八点多钟了,那和尚还在睡大觉。他哪知道,他在睡大觉,和尚早起来了。每个寺庙两点半钟一定得起床,每个寺庙都是这个规矩。你要是在寺庙里头住,一打板,一敲,你想睡也睡不着了,全庙里头钟鼓叮叮当当,你还睡得着?这还不算,还有老和尚,好比我负责佛学院,我就要叫了,看哪一个还没起床,每个房间检查。在南普陀寺的妙老,到各个房间检查,在房里住的人哪个不起床,不起床是不行的,还得上早殿。

下了早殿了,休息一下,就吃稀饭。吃完稀饭回去,要打扫清洁,整个寺庙分区分殿哪一些人打扫。你们这有佛学院来的,还有南普陀寺院来的,你问他是不是要打扫清洁?全部都要打扫清洁。他们是住在万石岩的公园里头,女众佛学院里头。南普陀寺也是,南普陀寺好大,打扫清洁了,那全体出动。扫完了,回来休息一下,这时被他看见了,日出三竿僧未起。从两点半钟到八点,八个小时工作,人家都起来六个多钟头了。完了,八点半钟或是九点钟就上功课了,佛学院都要上课,四十五分钟一堂,四十五分钟一堂。完了,中午吃饭。晚上九点半钟敲板才许睡觉,就是睡几个钟头。哪里是三竿僧未起?

小庙的,或者是住山里头的,人家那是了生死的,把生命都不要了,还给你睡早觉?还让睡眠把他盖了?睡眠属于盖,这一盖盖住智慧,那慧业怎么发生?发生不出来了。所以懈怠是不行的。你断恶修善的力量用的不够,恶断不了,善生不起来,懈怠还行?懈怠一定要堕落。

大家知道佛的大弟子阿那律尊者,他就是爱睡觉,睡眠非常多,佛就喝斥他「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几千年,不闻佛名字」,睡觉去吧!阿那律经佛这么一喝斥他,他一精进,昼夜不睡,两个眼睛就瞎了。两个眼睛瞎了,他也修成了,他不用肉眼,他得了天眼通了,他从天眼看,看得更远,看得更透彻。哪是能要睡觉的,要精进!懈怠是不对的。

懈怠的反面就是常行精进,精进就是破懈怠魔的,要常行精勤。精是纯一,我们经常说大家认为修一个法门;乃至我们多闻法,闻法要不要精进?要精进。进是不退后的意思。要想断恶、行善、了生死,懈怠是出不去的。不但精进,而且是要精进到什么程度呢?念念不断。不是说身体要怎么样子,是你心里头念念不忘三宝,念念不断行善,让恶念生不起来,没有空隙给它。懈怠了,它就容易生起来。到功行圆满了,就没有懈怠相了。这类故事很多,弥勒菩萨本来是比释迦牟尼佛先成佛的,因为多生他都是懈怠。他俩是同参,生生世世经常在一起,佛就帮助他。这类故事因缘很多。

烦恼就是咱们前头讲的贪欲,你要想破烦恼、断烦恼,烦恼是恶法,最深的到根本上就是无明。咱们每天感觉你不如意的事,凡是燥动,凡是恼乱,凡是外面来的境界引起你烦。恼是内心生起的,一遇外境心里头就生恼恨了。要想把烦恼破除的话,那得靠你精进。如果不精进的话,你烦脑断不了。烦恼又称为是烦恼魔,你要想超出五欲十八界这个监狱,那你非精进不可,不是短短的精进,要常行精进,要一大劫一大劫的这样精进。不是一年两年、一生两生,这都不行的。

「摧伏四魔」,我们讲讲这几种魔。第一个是烦恼魔,烦恼魔里头包括贪瞋痴,这是根本烦恼。有时候是现行的,有时候是你心里的,无缘无故的你感觉着心里不安烦躁,这是过去业现的。如果你修行,修行功力愈强的时候,这个烦恼愈厉害。

还有一种魔叫天魔,这个天魔指的是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是天魔。

还有一种魔叫死魔,你想修道,横死了,修不成了。没这个身体,你道也修不成了。
凡是称为魔者,就是扰乱你身心不安的,一个根本的烦恼无明,还有咱们前头说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这都是魔障。这个前头讲了很多了。

这里所说的四魔是指着这四种说的。在你修道的人,你不是精进吗?你精进,这种障碍出来了。如果是你定力好的,有了定力的,能够克服得住,但是死魔你转变不了。死魔有几种,咱们读药师经就知道,有九种横死,像出车祸、火灾、发大水,碰到暴风,这种障碍就把你生命夺走了,你怎么还能修行?形容这个身体可厌,若没有这个宝贵的身体,你又怎么来行道呢?这就是障碍。魔者就是扰乱你身心的,魔就能夺走你的生命,破坏你修道,扰乱你不安,破坏你的道业,障碍你的前进,这都是魔的种种方式。

界,有时候说三界,有时候说十八界。这个三界不是讲欲界、色界、无色界,他讲的内的六根,就叫内界;外头的六境,就叫外界;中间的六识。本来我们把这个叫十八界,这里把它合拢了叫三界,它是各有各的界限。就像咱们这个此疆彼界似的,我们买个房子都有个地基吧,都有个界线给你吧,但是这个就不是那个界线。国界也如是。这里把你内心的跟外头的,再加个内外中间的这个识,根对尘的时候,眼对色的时候,中间有识分别是长短、大小、方圆,是这个识分别的。

这个五蕴你转了,它变成智慧了,它就能为你所用,你就能修道。被它障碍住了,那它就给你修道成障碍。你闻到什么分别什么、闻到什么分别什么,不能够返闻闻自性、返观观自性。观自在菩萨他用这个来照,照见五蕴皆空。我们若是追求五蕴,内里头就起贪求,外头的六尘境界相,就在这个中间去贪求,在意识中间起坏心眼、起坏作用,让你分别贪求。这个样子,你这个阴界狱就出不到,五蕴超脱不了。如果是翻过来说,常行精进。这主要是说懈怠的,你如果懈怠堕落了,烦恼的恶你也断不了,四魔的恶你也摧伏不了,阴界狱你也出不去。如果我们精进呢,烦恼魔、四魔、阴界狱你都能出得去。

从第一觉到第四觉有四种觉悟。总的来说,我们离开这里文字教授的界限,每个道友你们观察你们自己,你在这个中间犯了哪些个?你每天都遇到的,你是怎么想的?你看见这个世界的一切境界相,你认为是真的吗?还是看着它如梦幻泡影吗?还是认为它是常的,还是认为它是无常的?认为它是实体,认为它是空的吗?苦、空、无常,这是五蕴,色心二法。如果它分开了,没有和合了,分离了,你这个身体也随着消失了。就是在你现在这个肉体在的时候,你已经了知它毕竟要消失的,而且当体它就不存在,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缘生法没有自己体性的,这个观你经常观。

世间上你所见到的万事万物,随便你举哪个例子,没一样是常的,都是无常的。明明知道无常,明明自己知道自己活不到两百岁,这个世间也没有活两百岁的,也许有那么几个,但是几十亿人,一百岁都活不到。那你知道了,这个还等不到它的坏灭,你要观!

平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哪个是你的?连你还不知道是谁的呢?你是属于五蕴的,没有!经常这样的分析,这样的思惟。你打坐的时候,静坐的时候,你要这样思惟久了,你腿都不疼了,忘了,想不到腿疼了,没有。

还有我们每个人言语形容,这个形容词就没把这个身体当成是我的,当成是我,都是我的,我的眼睛,我的花,我的桌子,我的板凳,我的房子,都是我的;跟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嘴巴,都是我的,不是我。我的不是我。若离开这些个,那我又在哪里呢?这是分析的,你在思惟的时候,你要想这些。究竟我在哪里?有没有我?你可以观。观无我,你得这样观。

当体,咱们前面讲了地水火风合成的,和合的时候有。别离呢?那天我看一个传记讲,一个人他非常机巧,制造一个机器人,他有个榫巧在肩膀上。国王就闻到这个人非常的善巧,就把他召来,他带一个机器人。不是现在,是那个时候的机器人,佛在世的时候,佛说的故事。国王就集合他的六宫就看这个机器人,那国王不知道是机器人,他说他是他的儿子,种种动作,跳舞、舞蹈、音乐、唱歌。这个国王突然注意到这个所制造的这个人盯着他的妃子,他烦恼了,这个家伙太坏了,他盯着我的妃子,太没有礼貌,就叫侍卫来把它杀了。制造的这个匠人就哭着向国王求,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你不要杀他了。有什么罪,你降给我身上好了。国王气极了,不行。他又要求,说:你要杀,我来杀吧!我让它死,我让它浑身粉身碎骨。国王说:可以。他就把他肩膀上那个榫这么一扒,散了一地,是木头,木头做的。那个国王生大惭愧,他说我跟这堆碎木头生了嫉妒障碍,向他求忏悔。

我是拿它形容的。我那天看到这段,我想我们这个身体恐怕比它还碎烂,皮肉筋骨,到你亡的时候,火化的时候,有人还在那儿找舍利,我们一般人找不出舍利,他是修道者才能找到舍利,就是他的骨灰。你说你有什么存在?我们看到很多骨灰,看到生什么感想?你至亲的好友,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空观修不起来,你可多观想这个。但是我们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我们是讲般若空,跟这个又不一样了,到那个时候再说吧!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5 12:08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这八大愿前四愿多数是自己修观,属于自利的,我们自己应当这样觉悟的;从此以下,第五愿到第八愿多数是利他,我们所观想的对象是对着一切众生的。当然自利之中也有利他的成分,不过是以自利为主的;利他的成分之中也含着自利,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了,但是偏重于观想众生。有时候为了利益众生,让众生得好处,那就得牺牲自己。在世间说,牺牲你自己的财富,牺牲你自己的利益;菩萨要布施的时候,连身命手足什么都布施,何况身外的财物呢?所以着重的是要利他。

那个愚痴的就不能利他,连自己也利不到。因为愚痴,这个生死苦海你是脱不出去的,不能得脱的。愚是愚昧无知,没有智慧的。痴就是根本罪业,就是无明。菩萨要是发大道心的众生,他的思想跟我们的思想不一样。或者我们也有这个思想,我们这个思想很局限、很小。因为佛教导我们,我们有时候也发发大心吧!一遇到一个因缘不顺就退回来了。菩萨他是常愿的,他想让一切众生都觉悟,都能够脱离愚痴、脱离生死,所以他必须得广学多闻。

不但不能包容,而且是挑拨,使这个世界愈动乱愈好,那这个灾害怎么能不有呢?所以说我们要不念旧恶,怨时容易,要把怨家转为亲人。你怎么样做啊?这个恐怕要学学佛吧!
我们佛教讲的大慈大悲,拔一切众生的痛苦。我们看佛在世的时候说的一个故事,历史的时候,好多劫以前,有一个国王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仁慈,爱布施,把他父亲给他的财宝布施的差不多,他就没有啥了,他就不忍心再布施他父亲的东西了。他就问:这个世间上怎么能得到财富?别人告诉他,做生意,或者做买卖,告诉他这样得那样得。古来都是讲入海采宝,告诉他得到最多的就是入海采宝,能得到最好的东西。他就向他父母要求去入海采宝。他父母舍不得,不让他去。

同时跟他同生的,他有个弟弟,他弟弟就不是仁慈的,就是嫉妒障碍。他们俩的来源,就是他父亲到了中年没有儿子,祈天神得的。天神就给他托梦说,这个山里头有两个修行者,你去求,要求修金色的那个仙人,他来给你作儿子。他要来给你作儿子的时候,你的国运兴隆就好了,将来还能了脱生死。也就是说他是行菩萨道的。国王到山里头就求这个仙人,那个仙人就答应他,给他作儿子了。那个仙人答应他之后就死亡了,命终就生到他家里来。同时另一个仙人也跟国王说,我也给你作儿子去。那么他也来了,他命终之后也给国王作儿子了,他就怀着嫉妒之心。

后来他哥哥入海求宝的时候,他就向国王要求,他要陪他哥哥去。国王也答应了,两个兄弟都去了。去了,这个哥哥经历很多苦难,弟弟在中途等着,他并没去。等他哥哥求到了最大的一个如意珠,无意中求到七宝,如意宝珠。当时去的时候还有五百个商人跟去了,因为贪心太大,采的珠宝太多,船浮不起来了,船沉了,有五百个商人就死了,财宝同船沉没。他们两兄弟则没有死,漂流到岸边上,之后哥哥还是一直要向海里求。同时在船要沉的时候,他求得的如意珠就掉到海里去了。

没死之后,他就要淘这个海水,把海淘干了。海神跟他说:你有什么力量能把海淘干了?他说:心诚则灵。同时他就感动四天王帮助他淘海,把海水淘到三分之二去了,龙王把这如意珠就还给他。他跟他弟弟走的时候,疲劳之后他睡着了,他弟弟就拿两个很坚硬的树枝,把他眼睛给扎瞎了。把他哥哥眼睛扎瞎之后,就把他哥哥的宝珠取下来。他哥哥就流浪,他弟弟就回国向国王献宝去了。但是他弟弟就用不灵,他弟弟求这个如意宝珠就不出宝。

后来他哥哥经过危难流浪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公主作梦,醒了就去看他。他这时候被一个看园林的管理人员收养,让他帮忙看着。公主到这来看他的时候,多生累劫的因缘吧!公主一看见他就非常爱他,非要嫁给他不可。那这个国王也没办法,就把公主给他了。

在这时候公主天天都要出去,到晚上才回来。这个太子就怀疑她说:你为什么天天出去,晚上才回来?你是不是看我瞎了,我对这个是没什么关系的,你找别人也可以。公主说:我一点这个心都没有,连一丝毫的心都没有。他说:那怎么样证明呢?公主说:假使我这个愿是真的,使你眼睛复明一只。太子眼睛就复明一只了,真正好了。隔几天,公主又问他:你弟弟这样害你,假使你若回国了之后,你对他有没有瞋恨心?他说:我也是像你一样,一丝毫瞋恨心都没有,我还是很爱他的。我这是讲什么?化怨家为亲。如果我们整个人类能这样的话,那世界太平了,亲人更亲了。公主不相信。他说:如果我这个愿是真的,让我另一只眼睛也复明。太子两个眼睛复明了。

公主的父亲曾经见过这个太子,因为太子的那个国家是个大国,统御了五百个国家,这个小国王就是属于他父王统治的。这个国王知道他是太子,就送他们回国。这个时候他弟弟已经被他父亲关起来了,因为他到这个国家的时候写了有信,知道这个过程他弟弟怎么害他,把如意宝珠怎么拿去的。那个如意珠他弟弟不能用,国王也不能用,这时就把他接回去。他问国王他弟弟呢?国王说:我把他关到监牢里去了,还没处罚他。他就一定要求他父亲把他弟弟放出来,他说:你不放他出来,我不进城。国王没办法,就把他弟弟放出来。他见到他弟弟,他抱着他非常的亲热,从来不念旧恶,希望他父亲赦他弟弟的罪。

我举这个故事很长很长的,我简略说一说。佛教这类故事非常的多,如果能不抱怨,就是不念旧恶,怨时容易,你对旧恶不念,你那个心量就大了。这个就是菩萨道,才能够广学多闻,增长智能。像我们听到这么个故事,这个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前身,那个弟弟就是提婆达多,佛的因缘经里讲这类的故事很多,成佛要经过好多的考验。这种情况像我们能生得起来不?怨家害我们,把我们整的差不多要死,我们对他如何,有没有真正的那种慈悲、包容心,有没有那样子?

因此一个大智慧者要成就智慧,必须要有真正智慧的人,他才能够忍辱达到波罗蜜。智慧达到般若波罗蜜,才能够忍辱达到波罗蜜,你也才能够布施。这就是要是想成为菩萨,就要修六度万行。每个菩萨都必须得经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你必须得有这个。这六个缺一不可,都是互为因缘的。持戒好,持戒持得非常清净,自然就能生出智慧。持戒里头含着忍辱,持戒也有定。每一个度里头,必含着前五度,先后次第虽然是略有出入,但是以智慧为主。有了智慧,那些都能成就。

智慧怎么来呢?靠学习来的,所以你必须得广学。你光知道一法,我们经常说一门深入,一切都解决了,差别智还得一个一个学。根本智得到了,差别智不行。智慧里头要开,华严经里面是讲十波罗蜜,从智慧里头还得有方便善巧,慧、方、愿、力、智,方就是方便善巧。从智慧里头,从般若开的,还有个方,方便。

你一修道之前,好比现在闻了法之后,你必须要发愿,起码你要发愿巩固你出离心。你对这个世间贪恋不舍,那你什么也修不成了。第一个发愿,你得要出离心,不被现前的五欲困扰。如果这个基础没有,其它的什么也建立不上了。因此你必须得有出离心。有了出离心之后,你精进不懈,自己能够厌烦这个世界要出离;不是把自己出开就算了,要想到一切众生,对六亲眷属必须要有大悲心。这个大悲不是爱见大悲,不是情感的大悲,要有智慧的大悲,具足智慧的大悲心,要给众生快乐,拔众生的痛苦,说一个大悲心就具足慈悲了。但是必须得修一切善法,广积一切诸善行,你得具足智慧。

这个就在你一信佛之后就要发愿。你受三皈依的时候,就开始教你念四弘誓愿吗?你自己不会发,我们过去历代大德发,有佛教导的一代一代这样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广学多闻,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法门无量誓愿学」,你必须得学,学了才能够这样子。那这四弘誓愿非发不可,弘,就是大的意思,这就必须得发愿。不会发也得学。愿,就是促使你一切事业成就。这个愿是主导,你得发愿。愿不能空,发了愿就落实,逐步的向这个愿做去吧!随你现在的力量,能做好多做好多。

「众生无边誓愿度」,并不是我们一下能够度尽了。地藏王菩萨度了无量劫了,众生是无尽的,但是我们愿也无穷。我们说「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现在一天有好多烦恼,不论从哪方面生起的。外头对境生的烦恼,你还容易克服。你内心五贼生起的烦恼,你很不好克服。我们看见弥勒菩萨身上,现在烧的小瓷人有六个小孩,那是六贼闹弥勒,不是另外来的,是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他把你自己的功德法财,所积累的一切修行,都给你截夺走了。外边的容易防,说「家贼难防」,你想得到大乐很不容易。

菩萨必须得觉悟到,一切众生在生死流转里头,就因为愚痴。那么怎么样让众生有智慧呢?自己要广学多闻给他们做榜样,让他们也广学多闻。增长他们的智慧了,好把那愚痴就破除了。要度众生你必须有口才,这个口才是用智慧产生的。如果是他给你出些个难题,你答复不了他,他不会信你的了。

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人这样问我:师父,当法师就没什么困难、没什么障碍了。恐怕比你想象的多得很!有些信佛的人,当然见了法师恭敬请法。有些不信佛的人,他就找你麻烦了,刁难你。这类问题太多了。这是经常听到人问的:若都像你们当了和尚,这世界岂不没人了?没说当和尚不好,他说你们什么也不做,吃的是人家的,穿的是人家的,若都像你,那就完蛋了。你年年轻轻的,那时我才二十多岁吧!因为我住那个地点不好,我住在北京北海公园里头,特别早晚去逛公园的那些人,他顺便走到你这个庙里头来,跟你谈谈心。换句话,拿你开开心。你怎么答复他,好多这类问题,这得靠辩才。

我们设想遇到这件事,你问他:都像和尚是不可以,这个世界也没世界了。但是我们有化人,现在我还不是化人。这个世界不是化人,有些化人,如果都像我不行。我说:先生,你干什么的?那时他是个大学教授,我说:像我不行,都像你也不行。都像你,你所穿的衣服,都没有衣服穿了,没有饭吃了。他说:为什么?我说:都当老师去了。起码你得有学生吧!你教谁去,都是教授。都是教授了,还有农民吗?没有农民了,都是教授,你说的「都是」,那你也不要穿衣服了。没有农民,你也不要吃饭了。都像我不行,都像你也不行。根本不可能,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你这个话问的就有毛病,你犯了个错误,你就中立不起来。就是你说这话,你这话的意思成立不住,人家一驳就倒了。所以你得有智慧辩才,这是一个例子。我把人家问的那些话,那就太多了,举不胜举。这是一种拿世法问的。

他有时拿佛法问的。时而又说苦空无常,时而又说一切皆空,万法皆空,什么都没有。说了生死,一会儿又说生死即涅槃,生死就是生灭,涅槃就是不生灭,两个不是矛盾的吗?这类的话,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所以你必须得广学多闻,必须得有辩才,辩才是非常必要的。你有了智慧,自然有辩才,但是你得学习。有辩才,不一定有智慧,世智辩聪,辩才也很好的,但是他不见得有智慧。

这个智慧是真正有破愚痴、了生死的智慧,那叫真正智慧。有些是世智辩聪,像这样的,你要说得再好,把他破除了,答复也可以过关了,对生死还了不相干的。所以必须得有真正的智慧,破除别人的黑暗,经过你这么一辨别,使他明了深入佛教的道理了。

你知道说法的时候,对这批机说的又不同。同样的话,同样的事,对张三说,跟对李四说,完全不一样。因为张三的心理,他的作用不同。机不同,法才有八万四千法门,所以法也就不同了。我们说一句话,做一件事,你先考虑这句话所立的宗旨对不对。如果要利人,那利益你自己不?你自己是人不是人?利益人的时候,也包括在自己了。在你当时利人的时候,也包括你自己在内了。你让人家都不要杀生,如果大家看你一天猛吃肉,你叫我们不要杀生,那你怎么利益人家?你必须得做榜样。如果你吃了肉,吃的是牛肉,你能够一吐就吐出一只牛来,那他信你,因为他吐不出来,那你吃他不会生气的。如果你吐不出来,那你就不要吃。

所以要想教化一切得到大乐,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出世以来,度化了那么多,遗留下来的比那个还多得多,不晓得多到几千万万倍了。跟哪个大菩萨,临最后说完法他就嘱托,他说:我要涅槃了,以后没得解脱的众生,你要负责任教化,要度化他们,别让他们堕三恶道去。不论对文殊菩萨,对观世音菩萨,对地藏菩萨,对哪个菩萨,哪个经都嘱托,那就说明了众生难度。而且度众生的时候,最难度的还是人,人很难度。所以你得发菩提心,发大心的时候,度人的时候,你千万不要退心,你会遇到很多种种的zai 难。

你没有发心的时候还没有事,一发心马上就有人考验考验你。像舍利弗,他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这个故事谁都知道。帝释天王就知道了,化现一个穷苦的人。咱们说玉皇大帝就是帝释天王,知道他要行菩萨道了,考验考验他,他就在路边化现一个穷苦的人在那哭,很痛苦。

舍利弗走过去问他:你哭什么?你有什么困难?他说:跟你说有什么用。舍利弗说:我能帮助你,我能解决。他说:我的问题一般人解决不了的,我不跟你说。舍利弗说:我能够解决。舍利弗一再说。他说:好吧!我妈妈病很重,要抓一副药。这药好抓,这药引子没有。舍利弗说:要用什么做药引子?

他说:要用人的眼睛。舍利弗说:我可以布施你一个眼睛,没问题的。舍利弗就挖了一个眼睛给他。他说:唉呀!你挖太快了。错了,我要的左眼睛,你挖的是右眼睛。舍利弗说:你早说,你先说清楚嘛!他说:你没等我说,你就挖了嘛!舍利弗想:我还布施他、不布施他?布施他我就瞎了。不过我已经得了天眼通,布施他也没关系,他把左眼也挖给他,两个眼睛都挖给他了。他一闻,说这个眼睛有腥味,臭,这怎么能用?搁到药里怎么能喝?丢到地下,还拿脚踩一下子。舍利弗说,菩萨道难行。

断了见思烦恼的,破了我执的,这也是示现,就说菩萨道难行,大心易发而容易失。不要说发这个心,我们要发愿诵一部经,经常的断。就说我们念佛生极乐世界,就这一声佛号,始终念不到一心。说得很容易,你念念试试吧!念佛这一天,一个妄想没起,你渐渐就成就了。咱们不说一天了,一天太长了,一个钟头,你可以考验一下,你打了好多妄念?或者念一部很短的经,这个中间里头你有好多意念,不专一,没到过一心。咱们拜忏就拜二十几分钟,你有妄念没有?口还唱着佛名号,身体还在磕头,心里应当专心,专注一境。都不,你会打很多念头。

是不是因为这些困难障碍,我们就不发菩提心了呢?正因为这些障碍,你才能够成佛,你必须得发大愿,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这个第五个觉悟,就是要用智慧来度愚痴生死。不但自己度,要教化一切的众生都得到大乐。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5 12:09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每逢穷苦的人zai 难就多,就本身的贫困,贫穷什么都没有了。所谓贫穷者就是衣食不足,他就怨恨了,我这生也没做什么坏事,怨天尤人,或者怨六亲眷属,人家不照顾他。但是他没考虑到为什么贫穷?他应当想一想,为什么我贫穷,人家那么富有?愈怨愈没有。如果是贫而知命,贫苦了安命认命,清贫者而不以为贫。那天我不是跟大家说,穷不是发愁的事。发愁,怎么断烦恼?发愁,怎么样了生死?那才是真的呢!这个贫苦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就是这一辈子都贫,也就几十年吧。

若从我们佛教的观点看,无量亿劫、无量亿劫经常的说,阿僧祇说,这数字时间是非常长的。我们要听到时间长,生一种恐怖感。他又说回来了,无量亿劫不出于当念。所以佛教它是对一类机说一类话。那个大心的人,你说无量劫,他根本不考虑这个时间的长短,他只考虑我现前这一念心,是不是真正的脱离了烦恼、脱离了愚痴,他只考虑这个,他不去考虑那个时间长短。哪一个时间清净了,那就对了,无量劫都化为清净了。

因为穷了,愈穷愈造业,穷了他就乱打主意,偷人家,摸人家,抢人家,打坏主意,坑别人,讹诈,他结的怨就多,愈结怨多,造的恶业就多,那你想脱离苦难很不容易了。菩萨对于这些人就要教育他了,教化一切,让他得到大乐。你要想引导他,教化他信佛,就要怎么办呢?先以欲勾牵,以五欲境界来引导他,渐令入佛道。他穷了,你供他饭吃,给他钱用。但是你得有智慧,你要供他一顿饭两顿饭,正在他危急的时候,他将来可能把你当成一个恩人。你供他久了,或者供他两年三年,那糟糕了,他会把你当作仇人了。因为这种的穷人他没有福报,一切的惑业他是具足的非常充分的,善根是薄少。菩萨在布施他的时候,你必须得引导他,使他能够明白。明白什么?你为什么穷困的,为什么贫,为什么人家有,就因为你不布施。你不舍,还不穷吗?所以你必须要教给他布施。布施,就是最能脱离穷困的。你所抱怨的,这个是不对的。因为是你自己的业、是你自己的因缘,人家是人家的因缘。不要光结恶缘,多结善缘。安贫知命,知道你自己为什么这样受苦。

我说这个不只穷,包括你的病。你有病了,为什么你得这种恶病?有些病不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心里头帮它忙。帮什么忙?帮病的忙,愈帮病愈重,愈帮病愈重。你愈感觉着病好不了,因为你东找医生、西找医生。忏悔忏悔罪业,有些个病是冤业病,这个冤业解除了,病也就消失了。所以布施的时候,你不要起分别心,不要哪个人跟我好,我就多给他几个;哪个跟我不好,不给他。怨亲平等,这是菩萨。

我们是不是要学菩萨?问题在这儿。现在我们在座的道友们,你想学菩萨不?我们受了三皈就是身同世俗,心是菩萨了,你受了三皈就是菩萨了。菩萨就要做菩萨事,菩萨看见一切众生都当自己的亲人,没有怨。如果你心里有这个怨,你去结怨去,那就失掉了菩萨,那就不是菩萨。怨可以解的,过去的怨今生也可以解的。有的人一看见你,他就不顺眼,你就知道我过去跟他一定有业,你就处处对他好,他什么来你都能忍受,我欠人家的该还人家,一点不计较,能这样逐渐的锻炼一下,怨亲就平等了。

过去我们俩有仇,现在我地位高了,他贫困了,他穷了,我不念旧恶,照样给他,对他很好很好的。我刚才讲那两个弟兄就是这样子。提婆达多跟着佛,无量劫来就是这样子。另一方面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说提婆达多是他最大的善知识,无量劫来就是他的帮助,使他道业成就,他就让他,怨亲平等。我们虽然是做不到,但是我们要依着佛的教导,我们也要这样的做,试验的做,逐渐的行,跟任何人一点点怨都不结。

最大的布施是法布施,不是钱布施,这个大概我们道友都知道。法布施之外,另外的你永远的对你的怨家也好,对你的亲人也好,永远也给一个笑脸,你心里头从来没有哪个是怨家、哪个是仇人,没有这个,对谁都是欢欢喜喜的,那你可能把怨家也变成亲人了。

这个人在社会上,或是行为种种动作都不好,就是恶人。恶人,你不要憎嫌他。我们这八苦里头,有怨憎会苦。如果对恶人你憎嫌他,那他就永远不得救了。你不憎嫌他,你慢慢引诱他,感化他,人的本性都容易感化的。我们连狗连畜生都能感化,何况他是个人呢?
这有认识不同,有人说人是最难度的,畜生还比人好一点,畜生好度人难度,宁度畜生不度人。但是这不尽然,要这样看法,这有点知见不正。他既然投生个人,他比畜生起码罪业要轻。因此我们对一切的人类,对待一切人,你总给他个笑脸,化解怨,这就是化敌为友最好的良方。

因为你要行菩萨道,既然要行菩萨道,你就要发愿度一切人,没有哪一个众生不是你可度之相;但是有缘的你先度。因为佛所说的法都是对机说的,有时候这样说。我们庙里头有这样的口号,有缘的就好度;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一点因缘没有,你度不了他。因为他不信你的,你怎么度?就是因为他不信,你就歧视他,就对他不高兴,这都不平等了。菩萨一定得平等心,心平等。虽然他现在不信,他将来一定信。阐提就是信不具,信不具的这些众生,他现在信不具,但是他有个佛性,他一定将来还是能成佛的。他有成佛的种子,但是他没有成佛的现行。所以必须得精进,不精进是不行的。

第六个觉悟还是跟第五个相似的了,一定要怨亲平等的,教化一切大乐,没有选择的了,这样的来利益众生。但是行布施的时候要平等布施,这个布施功德就大,你行菩萨道就彻底了。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佛弟子经常这样想,我现在没有出家,但是我对五欲不去贪恋它。人家经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就是色声香味触,这是五欲的境界,有属于心理上的,有属于身体所受的。这五欲的过患是太多太多了,我们应当远离五欲。远离五欲了,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出家;虽然没出家,心里的志向要出家;或是我一生也不想出家,但是我做事情要像出家人一样,虽然我是个俗人,就是在家人,不是完全清净行的,但是我心里希望着、心里常思念像出家人一样,三衣就知足了。

三衣,我们和尚现在披这个是说法衣,这个有十九条、有二十五条,就是这个小条的,我这个是十九条的,这个是两长一短,中间隔的条条有方块。这个衣专是说法、入众、授三皈用的,一般的时候不用,一般不是常穿的。好比在我们寺庙里头,现在披这个大衣的是法师,或者是和尚,就是庙里住持。但是有时候我们给人做佛事,人家请七个或者五个师父,应该都披这个衣。但是放焰口、升正座的,正座有五大士,有一个人的,那要披这个衣。

个衣总的说,这叫说法衣。每个衣服的形状,我们这个是到我们中国来时改良的,他们没有这个勾环,他们是用披的。你看la ma披的,跟印度比丘披的是一样的。另外一个不如法的,黄 se是黄 se的,红色是红色的,这个不行的,要杂色衣,叫坏色衣。这种衣就叫僧伽梨,我们平常说就叫大衣。这个小条纹,最多不许超过二十五条,最少不得低于九条。

第二种叫郁多罗,我们平常说叫入众衣,叫七衣。七衣,就是三衣之中中等的,这个条不能多了,只许七条,一长一短。这个衣就是随众的,上殿、过堂、大众聚的。

三衣不离体的时候,是你带着就行了,不是三个衣都披上。为什么?要到冬天天气冷,一件衣不行,就披两件;两件衣不行,就披三件。特别那个裙子,那个裙子很厚,冬天御寒的。和尚是不准穿内裤的,没有穿裤子的。你看现在la ma,他到了大陆上来习惯了,必须得穿,但是那是不许的。印度就没有了,气候也很热。所以单三衣,里头有个裙子。

第三种衣叫安陀会,那种没有这个隔道的,就是整的。颜色一定要坏色衣。我们经常叫袈裟,袈裟就是坏色衣,印度原话叫坏色衣。这个是常穿的,不能离开的,这个就是我们的内衣。我们现在和尚不是做个袍子吗?这个袍子就代表那个裙子了。下头为什么一层一层的?就是那个裙子,代表了安陀会。但是我们这个不能经常穿,到了我们中国都改良了。
所以这个衣服大家知道这么个形式就行。


在家做的那个衣服,就是那个安陀会,也叫缦衣,我们有时也翻粪扫衣。因为它的印度原话含意很多,我们翻译来,有用这种名词,有用那种名词,这个经这个人翻译就用这个名词,那个经那个人翻译就用那个名词。粪扫衣的意思,就是人家丢垃圾里头,捡起来那个布,洗干净,一块一块拼做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含意,所以叫粪扫衣。但是不许穿好颜色的,不许穿颜色很正式的,为了有别于印度的俗人。俗人他是穿的白衣,我们经常说白衣就表示在家的弟子了,印度的风俗都穿白衣。

钵,就是我们吃饭的饭碗。瓦钵有两种,一种是瓷器烧的,拿瓦烧的,有的是拿铁铸的。这个不许好的,拿铜不行,不能打铜钵,一般的都是铁钵,这是经常受用的。印度钵的容量,有的量大的它是一斗,有的七升,有的五升。这个在我们这里不适合了。梵语钵多罗指应量器,你能吃好多,你那个钵的量就是好多。不能多打,多要了不行。你乞够了,看人给的够了当天的量,够你吃的量,你就可以不要再乞了。还不能留。吃不完的,说:我留到第二天吃吧!或者留到下顿吃,这是不许可的,这是犯戒的。你吃不完,就在山林中跟小鸟野兽结缘,跟它们结缘,但是不许留。吃完饭一定要把钵洗干净,钵洗干净搁起来,就要修道了。

虽然我现在还是俗人,但是心向往之,要修清净行,一定要断除五欲。换句话说,我们对于衣食上不要去贪恋,五欲境界要看淡一些个,就是我虽然在世俗,我不贪五欲境,心里头已经作清净的修行者了。你不是想了生死、想成道吗?因为你想要当菩萨,要想利益众生,去度人。你要贪心很大的,还行吗?主要是对五欲境不贪恋。

这个总告诉我们一句,不论你在家出家,只要是佛的弟子,对五欲境要淡泊,你渐渐才能出离生死的缠缚,才能得到智慧。如果对五欲境贪恋的话,你道成不了。特别是睡眠,除了衣食外,睡觉。有些人很会睡觉,醒了,他不起床,他在床上赖,赖床,赖赖又睡着了,一天想睡觉。我们算算我们这个一生,时间有长短,你这一天二十四小时,你睡觉占去好多?睡觉、吃饭、穿衣,为这个身体忙,临要睡眠的时候都要洗个澡,女道友还要梳梳头。要一出去的时候,女道友这个梳头打整化妆,人家都到了,她还没来,因为她耽误时间特别多。

这个五欲境,总的说是五样,实际包括很多,这都是地狱种子,不是智慧种子。这个都增长你的愚痴,一定要对五欲境淡泊。同时要精进。古来大家知道苏秦,他为求世间名利,他锥刺骨、头悬梁。古来的头发都很长。现在我们不说男道友,女道友头发都剪短的,很短,他那头发往梁上拴,拴不上了。拿绳子把头拴上,一瞌睡,一低头,脑壳一震,睡不成了。身边摆把锥子,拿锥子扎自己身体,为求名利。

大家可能晓得苏秦的故事吧?头一次游学的时候,什么也没得到。他回家的时候,功名也没有,富贵也没有,出去时候怎么穷,回来时候也怎么穷。他的父母不以为子,妻子不以为夫,还有嫂子,谁都没理他,村子人不理他,这也是刺激,所以他读书非常的用功。等到他后来六国拜相,再回家,那环境变化了。

为了一个世间的名利,都得这样付出。咱们要想了生死,过去用这个一段一段的身体,造了无量劫的业,你要想还还这个债,不把这个债还清了,你想出离,这个拉着你,那个拉着你,你的债太多了,所以你出不去。你看这五欲境界拉着你,拉得很厉害。咱们经常讲究吃、讲究穿,再加上睡觉,再加上死要面子,自己经济本来没那么大,还要跟阔人打交道。穷人想跟阔人打交道,你找着受穷,你怎么跟别人比的起?这个你都应当自己考虑考虑。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5 12:09

应当思虑,思虑什么?我要出离,有出离心,要出离这个世间。世间所能拴住你的,就是这五件事,财色名食睡,那你就一个一个的来清理一下。当然完全断绝,现在是不可能,你逐渐的减轻;同时你不贪着,用心理来治。虽然有,也很富裕,但是不贪着,不执着。把心解脱,心要解脱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就观,要修观!

我们虽然没有规定五欲全断除,你自己多作观想,你应当适可而止,只要有福报,我不享尽。如果我也不想成佛,你下辈子还来,留点给后头吧!经常还有这样说的,还留点给你儿女吧!你把福德享尽了,那给他什么呢?说:他自己有他自己的福德。那你总给他留点德吧!积德胜遗金。如果你这个作老汉的作妈妈的不好,那人家提起来这个孩子他爸爸妈妈干什么,用斜眼瞅他。你得给他留点好处。

因此在五欲境界不要太过分贪求了,过分贪求,对你要想出离是不容易的。所以你要想利益众生,你自己对于五欲境很淡泊,你就有智慧了,有了智慧你才能利益人家。当然我们在家的佛弟子,他虽然是克制五欲的追求,但是他脱离不了,连出家的弟子都脱离不了呢!那为什么让他悬念三衣瓦钵?他对这些的需求,他爱,他就不会买江西瓷那些碗去了,还要什么盘子什么碗。

现在很难得说,如果你这个家庭不具备这些,来个亲友干啥的,社会上的人,或者你要节俭过得,说你太悭吝了,人家这样的来评价。但是你只要不执着,不是特别着意的,不要特别争强斗胜的,看着别人要去了,看那碗,「这碗太好了,你哪买的」?你也想马上回来就买。这个不要比赛,这个不要竞争。人家看得起你,他不会嫌你这个碗、筷子、沙发,不会嫌你这个摆饰好坏的。有些人他虽然地位很高,他很淡泊。淡泊以明志,你的志向是出离,就让你常念三衣瓦钵,你想出离,不贪恋这个世界。

如果现在在家弟子要看出家弟子三衣一钵,那出家人都没得钵了,不要说瓦钵了,什么钵也没有。本来钵衣不离身的,现在你带着钵没用处,你带着钵到哪儿去,要吃饭的时候拿手抓,这是不可以的,人家不会跟你一块吃了。钵是口朝里,往嘴里扒是扒不到的,得拿把抓。所以戒律上不得手把散饭食,说饭的时候得拿手把它团团团,团成一团咬着吃。所以西藏吃糌粑是那种形式吃的。那个钵口朝里,大家都看过了,那吃饭你怎么扒?拿手去抓,抓着吃,佛在世,就是这样子。

有些制度跟生活习惯,跟国度的不同,有些个变化。我们就说那个碗吧!就叫钵。佛在世的时候,吃了一钵,再添一钵,这是不许可的,这是不行的。你就托一次,到那儿要回来,有好多,你吃完就算了。我们这里锅在跟前,碗拿到手上。到哪个弟子应供去,在那个时候就搁到钵里头,你就吃吧!这里不行,弟子一碗一碗给你盛,吃完了这碗,又给你添那碗。像我们吃馒头的还可以了,你就不要钵了。

我们意念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找那毛病,你说:钵多罗,缘念钵,你们和尚都没钵,我们在家弟子要怎么缘念钵去?你懂得这个道理,不执着,就行了。这都是讲佛在世时,比丘一切的行径,就是我们向出家人学习,学习他的戒行,学习他自己克制五欲的情况,这样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说发心出家,住持正法。现在在家利益众生的时候,是不是比出家容易一点,这个诸位考虑到没有?如果你在家发大心,你接触的人,到哪儿去,你要利益的要比我们和尚比丘、比丘尼容易的多。比丘好多场合不能去,他自己必须得护众生的讥嫌吧!

所以我们和尚要是自种自吃,种地是犯戒的。到我们中国来,百丈禅师立的清规,和尚你就自种自吃吧!自己种地。就说现在我们要想买地种地,大陆没有地给你了,土地全都没收了,公有制了;或是到外头来种地,恐怕这都不行,都不可能。和尚若是做生意,那是也更不行。打工,美国出家的比丘他是自己打工。他出了家之后,他去打工。打够了,他就去修道,闭关。没有钱了,又去打工,这个是随方入俗。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叫末法,我们知道末法有很多不如法,但是这个客观的现实环境必须得这么做。我们出家对标准有戒律,但是我们在家的弟子受的三皈五戒,这五戒是标准,这五条等于我们出家的比丘四重戒。其它的,生产戒、波逸提戒那多了。但是别的你不可世俗,四戒是走到哪儿都是一样的。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杀人都是犯罪的,偷人东西绝不可以。我们在家弟子他不能清净的,他要传留后代,我们这个世界是胎生的,所以他不能够完全像比丘、比丘尼那样的清净行。主要他心不贪着,不是被欲念所缠,他也能清净。这个四根本必须得守,这个毁坏了就不行;毁坏了,五欲都在这里头包含着呢!你有五欲就离不开。在家的人就是在这个五条,你应当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不论到什么时候,随缘度世,随这个因缘而度化世间。

有好多道友说:我也没学到好多佛法,我怎么能去教化别人?你既然是佛弟子,你就有这行菩萨道的责任。你劝一个人也好,一即一切,你劝了他了,他又去劝别人去了,互相转化。你能知道好多,「苦、空、无常、无我」,你该知道吧?苦,你该知道吧?你自己也心受了,唉呀!你为什么这么苦?你要是信了佛,你也会转化转化。佛所教导我们的,我们能够转化苦。我们这个苦怎么来的?就是我们过去做了错误事情了,所以我们现在才受苦。造了罪,有那个因,现在就受苦。这个你可跟人劝劝,使他信了很容易吧?或者劝人念一句佛。乃至他不肯念,你念一句「阿弥陀佛」给他听,或者念一个菩萨圣号给他听,他就种了种子了。这个我想谁都会说吧?

我说了,他不信。不管他信不信。像我们给畜生放生的时候,给它念很多经,它会听吗?你的心力达到了,它就得到加持。大家受密宗灌顶,你知道吗?密宗灌顶你也没得到,语言不通,你受个意思而已。他那种子种下去了,以后你跟密宗结了缘了。现在你不懂,以后有懂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相信。我看了一部经,我不懂,我打开翻一下也可以。一只牛,人家晾藏经,它不晓得是什么因缘,它就跑那儿闻了一下子,就种了这么一个种子,等到佛在世的时候,他成了阿罗汉了,这是无量劫前。当然这个种子种下去,它渐渐要发芽、成长,吸收水土养分,它就成功了。

你今生有这么一个种子,就像我们拜忏的五十三佛,佛在因地之中,他闻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心里头非常的踊跃,他就辗转传告,传来传去,传了三千人,就是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千诸佛,庄严劫千佛,贤劫千佛,星宿劫千佛,咱们现在赶上这三千佛,就闻到咱们拜忏五十三佛的名字,闻一遍名字,他所传的三千人闻到了。这个种子种下去了,逐渐渐渐一生一生的,经过好多劫都成佛了。

所以知道这种原理了,这是基本道理,懂得这种基本道理了,你去度一切众生去,帮助一切众生解脱,使他渐渐的也能够成佛。但是首先要说服自己,我们得相信我们都是未来诸佛,法华经都给我们授记了。说:我没听到法华经,你没听到法华经,你只是受了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只要做了佛弟子,你听一部经也好,听两部经也好,你的种子就增上。广学多闻,能闻到多更好;没闻到多,那个种子种下去了。今生没闻到多,来生善根发现了就闻到多。多生累劫积累起来就多了,这样你很快的容易成佛,这样你很快的就利益众生。

我这样给大家说,大家就可以行菩萨道,你的朋友,你所相信的人,你说话他还信,共同工作的,谈得来的,这都是度人的。自己没度,也就先度人,大家同时成就。说:我们还没成就?没成就,但是我闻到佛法了,他没闻到,你这样的帮助别人。这个帮助,可不是给他好多钱。不说他成佛了,等到他开了悟,将来成了菩萨,「唉呀!我现在得到了,他还没得到,我得找他,度他去」。所以你们互相的度,因缘就很深了。这是第七觉知。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25 12:12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我们在生死当中,就像大火很炽然。炽然就是火的盛大貌,那火非常盛大,大火燃烧的意思。我们在生死当中,苦恼逼迫我们的身心,就像大火是一样的。就是那些苦处,苦恼很多,我们一般的说生老病死这四种。生的苦,有些人他的福德大、智慧大,加上善根深,他生的苦就轻一点。人生的时候,现在我们记不得了,没有生的时候不哭的。他痛苦像什么似的?像一个畜生把它活扒了皮,那个苦就那么厉害,就像那样子那么痛。他在母腹之中,刚一生下来,你再怎么防护都有风,这空气中都有,他感觉每一个毛孔都像针扎似的,形容这个苦说得非常的详细。

老,都知道了。老,有些具足那苦,有些又不具足,不一样的。每个人生、老、死,各的因缘都不一样,根据个人的福德,根据个人的善根,有的他痛苦少,有的他痛苦深。但是一般的都是苦,只是轻重的不同而已。

死,咱们还没死过,过去死的都忘了。有没有晓得死的呢?我们还没死过。过去死的我现在不记得了,但是有些死过的人向我讲死的一剎那,死亡了他又活了,活了诉说他那一剎那的死了时候的痛苦,那个浑身都像爆裂了一样。但是感觉到爆裂、感觉到痛苦,一剎那,时间很不长,之后他就不知道了,肉体跟他的神识已经脱离了,脱离了,他看见十方都是黑暗的,不晓得往哪儿走,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什么都无知了。这个时候他听见有人叫他,他又回来他的肉体。刚一回到他的肉体,那种痛苦他也是无法形容。

他是怎么死的?他是韩复榘时候的山东人,人家把他抓去当兵,他跑了,抓回去枪毙。枪毙的时候,他感觉浑身像爆炸了一样痛苦,每个骨节都像爆炸了一样痛苦。隔一段时间,那些尸体都收走了,他还记得还踢他一脚。踢他一脚,他那个神识就离开了。隔一段时间,早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有露水,露水一淋,他的神识又回到肉体,那个还是很痛苦的。他就爬,离开刑场之后,爬到一个农民老乡家。那时候的人都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都有这个观念。知道他是冤枉的,逃兵都是抓来,抓来跑,跑完了枪毙。那个老百姓都知道,你要做好事,辗转的送到他的亲戚家,治疗。好了之后,他就出家当和尚了。他当了和尚,我是在和尚堆里头,他就跟我讲生老病死苦。他说我死过,我知道苦,死的那个滋味可太不好受。所以他的修行很精进,这也是他的助缘。

这个苦恼,我们没有经过的形容不出来。但是我们现在有时候思想不如意,你感觉着苦恼,像夫妇不和,天天吵架,子女不孝,说也说不出,这个苦恼有够我们受了。还有穷,好比从美国来到加拿大,我们贷款买了房子,后来工作辞掉了,天天逼债的,逼得不得了,把房子收回给撵出来了,这个苦恼也很多。总而言之,苦难无穷无尽的。

我们知道了自己身受这么多苦难,要发一个利益别人的心,要发一个大乘心。乘是一个比方的意思,乘就是一个运载的工具。心大,你的运载量就大,要对一切众生,就是心量大。小乘,就是对自己就好了,运载的只能我自己,暂时能度我自己。大乘心就是担负起来佛所教导的利益众生的责任,我既然是佛子,我要发大乘心,我要利益别人,普济一切,利益一切众生。

这不是光发个心而已。发了菩提心,得要行菩提行,得要行菩萨行,你光发了心,空心。我要行菩萨道,菩萨戒还没受,你怎么去行菩萨道?发了菩提心,就要受菩萨戒。戒是促使你一定把你这个大愿去做到,一定把你这个大心做得到。

菩萨戒广面说,第一个,摄律仪戒。凡是佛所规定不让做的,我都遵守,摄律仪戒。不管哪一个。大乘菩萨,大心菩萨,三皈五戒十戒,凡是上乘的、下乘的戒他都能持。摄律仪,佛所制的一切律仪,就是我们佛教的法律。

第二个,摄善法戒。利益众生就是做好事,什么好事都做,不论大小,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我都去做。

第三个,饶益有情戒。能利益一切众生,把一切众生的痛苦,我都替他们负担,代众生苦。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有,愿代众生受无量苦。

对这个愿,有时候我们有怖畏感,心量不大。因为现在自己没那个力量,一旦那个苦真挪到我身上一点来,受不了了。但是这个不要恐怖,当你发这种大心,自然有佛菩萨会加持你的。你只能够代众生苦,特别看看那个传记里头,大菩萨,过去历代的成道者,他们发愿代众生苦。等到苦降临到头上了,他认为这是消我自己的zai 难,是对的。我们要是没有代众生苦的这个心,你的道业成就不了。

但是苦难愈多,zai 难消的也愈多。到你有了负荷力量的时候,你观一切诸法空性证得的时候,一切苦在你身上不苦,无所谓!自性本空,是我心造的。我心都观空了,心都没有了,那个罪业又加到什么地方去呢?心也亡了,罪也灭了,心亡罪灭两俱空,在你代一切众生受苦的时候,你是不苦的。在众生分中,众生苦,他解脱不了。在你身上,你本身就解脱了,你就没有什么痛苦,还有什么痛苦!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那么样的代一切众生受苦,他自己感觉着根本就没有众生,众生本空;也没有能度众生的我,也没有我所度的众生,中间更没有什么苦、什么乐,三轮体空。

那么多菩萨还度众生干什么呢?菩萨空了,众生空不了。咱们在苦的时候,非常的痛苦,逼迫性,逼迫的没办法。佛菩萨发愿代替你痛苦,能不能代替呢?得你跟他有一定的因缘,他是能代替的。例如说我们求一个师父加持我们,我们在苦难当中,求他加持我们。帮他念经回向的时候,他感觉他力量不够,他或者修哪尊法,他求哪个本尊,他心里跟本尊同。本尊就是那个大菩萨,他有他心通,他有无碍智,他观察你宿业因缘,他可以帮助你消你的业,得到加持,是这样代。不是把你的业给他,不可能!他能使你消业。他知道你这个因缘,知道应当从哪一方面下手,使你罪业消失,你就得了幸福,困难消失了。但
是你的心灵跟他的心灵通了,这个心灵在本体上,在佛教理体上讲是一个。既然是一个,空了,又无障碍,所以他能加持到你,能使你免难。但是如果他因地没发这个心,他就做不到。如果你(得他加持人)没发这个心,他跟你也通不到。他也发的代众生苦,你也发的代众生苦,等到你有苦了,他当然给你拔除。这个道理非常的微妙。

在华严经清凉国师疏钞里头,讲关于怎么度众生,菩萨怎么发大愿;特别在四十华严里头,普贤行愿疏钞里头,讲得特别详细,第十大愿的回向,普皆回向,代一切众生受苦,在这儿我们略讲一下。

因为这是菩萨大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得到究竟的大乐。不只现在拔他的痛苦,给他最上的快乐,就让他成就了,他自己也在修。因为度众生最根本的,达到究尽的度了他,就是让他成佛,他才能离苦。成佛成到什么呢?成到他自己本来具足的,不是外头来的。原来所迷那个明白了,成就他自己原来本有的。佛者觉也,就是他觉悟了。而且他觉悟了,必须觉悟到别人去,那究竟成了。佛教讲究竟要义,就是你自己本有的把它恢复了,就对了。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你只要诵,念念就把你的罪业消了。念念的消罪,念念的趣向菩提,就是念念的趣向你那个觉悟的觉道。菩提是道,就是走这个道,达到菩提的彼岸,证到菩提的果位。速登正觉,永断生死,那就是常住快乐。

生死是没有自性的,如梦幻泡影。你只要觉悟到之后,一切诸法如梦幻泡影,生死如梦幻泡影,涅槃也是如梦幻泡影。成无所成,度无所度,这才能达到究竟的道理。

上来这八事,就是这八件觉悟,是一切菩萨大人所觉悟的法,他们所明白的。那我们现在学,我们也照着这个去做,我们也修我们的智慧。智慧是修来的,等修到一定的程度,把你这些本具的智慧、本有的智能显现了,障碍消除了。如镜子上落的一些灰尘,把那灰尘擦了,光明显现了。就是当我们障忏够了,这个时候法身是没有的,法身以什么为身呢?一切诸法都是法身的本体。船是形容词,法身的船,船是过渡时候要用的。我们没有证得法身的时候,现在我们是色身,过渡到我们的法身去,就得依着这八法,八法就可以能到得了。到什么地方?不生不灭,我们从生死的此岸,证的了不生不死。

因为一切众生还没出离,我们又回来了,复还生死。我们经常说「不违安养,回入娑婆」,我不离开那个世界,回到这来。示现的,化现的。观世音菩萨并没到这世界,这是他的化身,他的法身、他的报身在极乐世界。那些大菩萨都是如是的,这个前头讲了很多了。

把前头的八事,给一切众生开导他们,令他们知道生死是苦难的、是痛苦的。财色名食睡不要贪着,贪着这个你就要受生死;受生死,你要受苦难,那八苦就是这样。

「修心圣道」,把你这个心跟圣人所走的道路相合,就是菩提道,就是觉悟的道。但是这个道可不是生天。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是如幻的,那是化现的,那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但是那个能可以没有这些苦难,能可以知道,使你明白的更快一点,究竟明白,成佛快一点。在这个世界困难,到那个世界容易。好比我们现在说哪个地方国家最乱,我们若是办个迁移,避个难吧!到那个没有祸乱的国家去,到那里很安静的,你又可以做一切事业了,是这样意思。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苦难太多,极乐世界、药师琉璃光世界他那里苦难就少,到那里就没有苦难了。没有苦难了,我们修道时的障缘没有了,我们很快就成就了,就是这个含意。

所以现在我们修法,怎么样修呢?就是观想这八件事情。上头所说这八件事情,经常的观想;乃至于要念诵这个文,念一遍就灭些个罪恶,念一遍就灭些个罪恶,就能够达到菩提的觉悟上去了。生死永断,常住快乐。祝大家常住快乐,我们就算圆满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www.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