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 没有一个人,可以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念佛的功德如何回向?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在念到就是说到回向的时候,有的老师说我们念佛的功德,就是去净土的资粮,不要随便回向给别人。

  师父:嘿嘿!那你还是大乘吗?(我就说,我们应该怎么样)要普皆回向啊,(就是在回向的时候应该怎么样),你要把你的功德,你要跟众生分享,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同成佛道,你的心量才会开阔。

  你怎么会把佛号收起来不敢释放,你要释放出来,无尽灯法门,譬如一灯燃百千灯,怎么会不要回向给别人,这个观念不对!

  学员:不是,这意思说,如果是有人往生了,我是说我把我今天念佛的功德回向给某某、某某我的好朋友、或者我的……

  师父:你不会损失,而且你会有更大的功德,因为你这个是跟菩提相应,跟无上菩提相应。回向,就是无尽灯,你把你一个小蜡烛,我们本来七天,所念的佛号是有限的,对不对,我们创造的佛号不管再怎么多,还是有限。你到最后普皆回向的时候,它那个佛号是百千万倍的增长,譬如一灯燃百千灯,灯灯相传无有穷尽。

  所以回向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把有量的功德转成无量的功德。我们没有回向,我们很难产生这么大的胸量,但是回向一般来说是最后一天。你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你先扣着你的身心世界,不要一开始就想要去考虑众生,一般来说正常情况,打佛七刚开始先管好自己。

  所以你看,那个天亲菩萨的五念法门,它是禅定心、智慧心、大悲心,它是先专注,然后再观照,自调到一个程度的佛号,运转熟悉的时候,再普皆回向,再修大悲。刚开始,你修行先不要把众生放进来,因为你的心是会扰乱的,刚开始先管好你的佛号,管好你的内心世界,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再考虑到众生的问题。

  所以这个次第很重要,你一开始就考虑到众生,你的心就乱了,回向很重要,但是它是放在最后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人临命终时为他念一声佛号,是否可以不堕恶道?

净界法师

    学员:师父慈悲,刚刚提到那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也讲人临命终时,如果有人为他念一声佛号的话,他起码是不堕恶道,那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念佛机,是不是也起同样作用。

  假如说我在院子里,每天都放念佛机,那当然有众生往生的时候,它是不是能受到这个功德受用?

  师父:好,请坐,请坐。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听到一句佛号不堕恶道,但是他要闻持,要受持,我想我们现在,你现在听过《佛法概要》,诸法的缘起,一定要从内心安立。

  如果你念佛号的时候,他完全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于他没有听到,他耳根已经败坏,也可能,因为我们在临终的时候,诸根败坏,理论上耳根会最后走,理论上,但是也有例外。

  你到一个现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呼吸了,那他到底耳根在不在,你也不知道,对不对。那我们放佛号没有坏处,但是对他有没有好处,难讲?第一个,他是不是相应,第二个,他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他是不是有信仰,这个很重要。

  他是不是相信,这个音声是一种功德相,因为信仰是双手,你没有信仰你就不能取宝。你如果对阿弥陀佛的佛号,你认为它只是一个音声,结果就是,他果然是一个音声,因为你没有信仰。

  所以,他这个会入宝山而空手回的,佛号在他的心中转一次的时候,不一定会留下珍宝,不一定喔。如果他没有信仰的话,他没办法去取宝。所以唯识学说这个信就是双手,所以这个牵涉到他本身对阿弥陀佛佛号的信仰,他的皈依,如果他完全不相信,那就有限了,那珍宝就有限了。因为他的珍宝在他的心中转一次,他没有双手就没办法取宝了。

  所以你敢说他听到佛号,他没有信仰能够不堕恶道吗,不能这样讲,那你要这样子成立的话,那这个佛法的因缘观要重新建立了,那就不是一切唯心造了,那就是有一种外在的力量,能够主导你了,那是他生的,上帝的思想。佛教的因缘观一定从内心发作的,谁给你来说都是助缘,你的心只要不相应,这个东西对你等于没有。

  佛教的因缘观跟外道的因缘观,最大的差别,就是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才能够缘起,一念心动,你念头一动,就是一个缘起,你念头不动,就没有缘起了。所以他心中跟佛号不相应,不相应是什么,最基本的相应是信仰,第二个就是愿力,第三个就是观照。

  他相应有浅到深的一种相应,如果你连信仰都没有,这个佛号对你几乎没有帮助,绝缘,几乎没有帮助,对你今生几乎没有帮助,因为你心中没有建立一种力量,你怎么去改变缘起。

  所以心力带动佛力,诸位你要知道,不是佛力带动心力,如果你认为佛力可以带动你,那你这个是外道思想,他力的思想。如果佛陀可以带动我们的心力,那应该每一句佛号进入了心中,应该结果都一样,因为是佛陀决定的,对不对,那就不应该有些人念佛有往生,有些人不往生了,如果佛陀可以主导的话,是不是,所以这个不能成立。

  所以是我们在主导佛号,你有多少准备,佛陀给你多少功德,这才合乎缘起,这个很重要。感应道交不能向外追求,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是有条件的感应,你准备好了多少,佛陀给你多少,这个才合乎缘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行人要怎样做才能够保持精进、道心坚固?

净界法师

    学员:请问师父,一个修行人要怎样做,才能够保持精进、道心坚固?

  师父: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很多净土宗的人,过度的骄慢,说我心中有佛,我怕啥,不要这样子,业力不会放过你的,你不要去触动罪业。

  带业往生,它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我们在处理业力,诸位你要知道,你不能只是说停留在我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不能这样。你要有一个愿力,要有一个戒体,我一定要去断恶修善度众生。

  所以你受了戒,你会有一种愿力,一种戒体,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受个三皈五戒也可以,如果你真正准备好了,我建议你受菩萨戒,你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受了菩萨戒你再来念佛,你就完全不一样,你很多事情能够放下。

  所以你受了一个戒,你的身口意有一个标准,至少你的生命当中,会有所坚持,有所让步,你会知道有些事情你是要坚持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让步的。你会把生命至少画出一条线,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生命要有红线的,你不能碰到你自己的底线。

  好,我建议你先受个戒,第二个就是理观跟事修的操作了,我们刚刚讲很清楚了,你要有功课,如果你只有一路念佛都没有理观,可能你临终没有障碍你就过去了,但是你愿意下这么大的赌注吗?

  所以我们必须要储存第二念的反击能力,就是你的理观也要准备一点,当你的佛号操作遇到重大的障碍的时候,你知道怎么突破、怎么样把你从妄想执着中带出来。所以我建议你,理观事修都要具足,以佛号为主,但是旁边要有一种理观的能量,在旁边待命,这个就是功课。

  我们每一堂功课,都是为临终在准备资粮,临终的每一句佛号,都不是白白出来的,都是你平常的时候准备而来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无中生有的。所以你每一堂功课,都是在储存你的往生的资粮,理观事修,这第二个,一种定课。

  第三个最重要,相续不断,功课不要多,但是你要有恒心。你能够用功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可思议。就算你每天一个小时,你用功三十年,不可思议。不要再用暴饮暴食的修行,打佛七的时候,七天都不睡觉,然后回去以后都不用功,没有用,暴风雨式真的没有用。

  你这种完全是凭意气用事在修行,没有用。点点滴滴啊,功课不能停超过三天,说实在的,你今天很特别,休息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你就要警觉了。所以功课不能断,所以你要相续不断,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好,那么我们《佛法概要》,就跟大家研究到这里,我们很感谢陈会长陈夫人的护持,还有干部的护持,我们也更感谢诸位学员的参与,让我们这个法,课程更庄严。好,谢谢大家,阿弥陀佛!谢谢!谢谢!谢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念佛时观照这个音声遍满十方有没有过失?

净界法师

    学员:请问师父,在念佛的时候,如果观照这个音声遍满十方,无量无边满虚空,这是不是会造成一些过失,包括心的散乱。

  师父:对! 对! (谢谢)对!容易散乱,对,你除非你真的是你对自己很有把握,不要这样操作,这个是法界观,这个很复杂,因为你一句佛号都不见得能够专注得了,你又观想这样子。

  如果你把这个当做一时的对治,偶一为之,那还可以,你不能当常法。因为你的心,光是面对妄想跟业力,要安住佛号已经是疲于奔命了,你又把它搞得这么复杂。就是你的心的造业能力没那么强,你这个牛,只能够去拉十公斤的车子,你要它拉三十公斤,强人所难。

  所以华严的法界观,很多人喜欢把《华严经》跟念佛结合在一起,但是事实上实际上操作不可能,很难,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真的很难,所以你就顾好一句佛号就好,你只要把它善巧的引导到净土就可以了。

  然后我们再这样子,那这样子会不会胸量很小?对!所以最后要回向,我们一般是先把一句佛号照顾好,到了最后再来处理大小的问题。我们一般念佛七天当中,先处理品质的问题,你保证每一句佛号,都通到弥陀的功德,通到净土的庄严。

  所以我们先求质再求量,那这样子我考虑自己,没关系。最后一天它不是有大回向吗?你不是会唱很多的偈颂吗?愿我临终无障碍,那祖师会安排很多东西让你去唱,你自然唱一唱你的心量就打开了。所以那个时候再来普皆回向,再来考虑众生,你再考虑这个心量的问题。

  但是你一开始的时候,你已经妄想粗重了,你这样子的话,事情就做不好。所以刚开始先摄心,先把一句佛号照顾好,到了第七天再来考虑,这个数量的问题,这样会比较好,好!我们这个问题回答到这儿,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