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愿海同归

我们为什么要一致导归极乐净土?这就要首先建立起大的净土观念。

现在很多人认为,净土宗是在禅、密等之外的一个教派,不晓得净土大教吞尽了一切显密教法,或者说摄尽了所有的教派,而且每一种行都要经由往生净土来实现迅速圆证。

就当今时代普遍大众的情况来讲,不通过往生西方净土,要想即生解脱,恐怕没有希望。这样的话,每个人都要知道,所谓“净土宗”,无论你修哪一个法门,它就是你那一法门里的净土宗,你就以那个法来归向净土就可以。但是你心里首先必须确立一种净土大观念,必须了解到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净土?为什么要用《普贤行愿》作为它的“助推器”,一致都回归西方净土而被阿弥陀佛大教主所摄受?

要知道,阿弥陀佛不代表哪一宗、哪一派,这里说的“净土宗”,其实就是阿弥陀佛的宗,阿弥陀佛是无量显密法海的大教主,你不能把它列为是单独的哪一宗,你认为阿弥陀佛是唯识宗还是天台宗,或者是哪个显密的教派等,都不能这样定义。一切法教都是契合众生的根性来施设的,阿弥陀佛既然是无上大导师,能够摄受下至蜎飞蠕动的凡夫,上至十地菩萨之间的一切圣凡种类,那就要知道,他的量是无限广大的。而且,阿弥陀佛是法、报、化三身佛,建立的是四种土,他怎么会单单属于哪一个片段呢?或者怎么可能只是建立某一种小范围的专科学校呢?

我们在净土经教里能明显地看到,极乐世界都是不违背众生意愿的,你有什么意乐,阿弥陀佛就按照那样显现来帮助你。下至于你喜欢吃什么,喜欢住什么样的大房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等,一切都自然顺合你的心而显现,这就是无私同体大慈悲的表现。所以,我们不要有一种小的净土观念,这就等于是在否定阿弥陀佛。

再说,佛有三身,而不是一身,所以法、报、化三身圆具的阿弥陀佛确实是无机不收、无人不度的。即使是现世开悟见性的人,都还是希求往生。我们可以看到,历代的祖师和大德中都有这个情况,只是我们对于历史了解得太少,其实无论汉传、藏传都是如此。

就汉地来讲,看过一些净土语录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比如,如果你看过《净土或问》《印光大师文钞》等就知道,那里很明显地说到,禅宗里的洞下一宗都是往生极乐世界,他们自身的秘密修持就是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再者,天下禅宗的丛林最后超度亡僧的仪轨里,百丈禅师规定都要念“南无阿弥陀佛”来送往生。天台宗也是如此,自从开宗祖师智者大师往生西方净土以后,使得这一教派的行者几乎全都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华严宗的情形,大家看过《行愿品别行疏钞》就知道,这里面也是讲到回向极乐世界,来圆成普贤行愿,证入华藏玄门。我们前面也讲过,其实华藏世界就是密严刹土,最终是报身佛的所在,证入这里就能速疾成佛。那么如何来证入呢?它的关键处就在于,首先要入到极乐净土。真正生入了极乐报土,那跟华藏就没有两样了。正是由于这个窍妙,《行愿品》最后就是导归极乐世界。西藏的情形更是如此,特别以红教宁玛派为例,念破瓦法超度都是送到极乐世界去的,不是送到别的地方。

现在很多人心里有这种偏差,硬是认为华藏跟极乐,或者密严跟极乐是两回事,其实全都是错误的想法。虽然修行的门类有所不同,方便的力量也有差别,但所归的极乐世界是一个,所依止的阿弥陀佛也是一位。而且,都是在阿弥陀佛的加被下往生的,最终都是要在阿弥陀佛的摄持下逐渐往无上菩提道上升进,这是一切皆成佛的一乘愿海法门,所以显密任何宗派的行者一旦归入极乐世界,就都会成佛。

现在的问题是,不要在中间起各种的分歧、争论,最关键的是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其实,阿弥陀佛是显密一切法的教主,往生以后,在莲池里也都是甘露授位灌顶。所以,学显的不要排斥密教,因为最终都是要授位灌顶的,同样,学密的也不要排斥显教,最终都是会到一个上面的。

我们现在就是了解得太少,所以不晓得为什么要一致同归西方。现在首先要知道极乐净土的完整组织,阿弥陀佛的悲心力量以及这是怎样的特殊的成佛缘起。其实,无论你学哪一宗、哪一派的法,只要去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力量的摄持,就都能迅速完成。我们学过《无量寿经》都知道,弥陀本愿就是要普度一切众生成佛,如果你能更广泛地学习“净土三经”,乃至于密教里的各种仪轨修法,才会懂得这都是同一个本源——阿弥陀佛,这里面是无机不收、无人不度的。

刚才说了天下后世的很多禅宗祖师最终都归入净土,而且,禅宗叫做“教外别传”,而净土宗是“教内真传”,一句佛号就是“无上深密禅”,从这里就知道,这个法的加被力很大。这里可以用禅宗祖师来跟阿弥陀佛做类比,那些证量很高的禅师能直接打开弟子的证量,这是非常迅速的。而阿弥陀佛是无上果位的佛,他的力量应当是无与伦比的,一旦对佛生了信心,已经生在了佛前,那所得的加持力应当极其不可思议。也因此,开悟的人也还是求生极乐世界,他希求的就是得到阿弥陀佛力量的加被,而迅速成佛。

另外,被誉为大乘“八宗共祖”的龙树菩萨,也是示现往生极乐世界。他有一篇阿弥陀佛的赞颂。而且佛在《楞伽经》等中直接授记龙树菩萨证得极喜地,往生极乐净土。当然还有说证得更高地位的,但无论如何,他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而且,佛当年对于自己的父亲和七万释迦种族,都一致劝导往生极乐世界。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知道以后我们就该回头了。这样,你首先要了解净土是什么。净土本身有法、报、化三土,证得最高的是常寂光土,也就是法性土,真正证得自性弥陀的人就跟阿弥陀佛的法身会合了。

其次是报身阿弥陀佛自现的受用土,叫做“报土”,又叫“实报无障碍土”,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有地上菩萨才能证到。而一旦证入,决定迅速成佛。所以,你去求生净土绝对不会“屈才”。要知道它就像大海一样,无论你到达什么境界,哪怕你现前已经开悟,甚至已经登地了,都应该求往生。而且登地以后,一往生就入于报土,这时是报身阿弥陀佛来说法,这个力量一加被下来,可以使得心性迅速、圆满地开发,以这种极大的资助力量,能够让你迅速完成佛道。虽然通常说的“诸佛净土”,大多是指实报庄严土,但阿弥陀佛有特别的愿力,对于中下根人,又特别慈悲地建立了化土,这就使得任何众生只要有信愿,就都有希望往生。所以,这上面我们要分很多层次来了解。了解后你才知道,无论在哪一层次上去了,都能快速成就。

那么,我们现在发普贤行愿,为的就是圆满成佛,也就是因地时要有很大愿力才行。也就是说,任何想成佛的人,都必须发普贤行愿,因为这是三世诸佛菩萨共同的行愿,被称为“大愿之王”,一切愿海都摄集在里面,所以不可不发。

同时,你要知道怎么来完成它。总的来说,随着你自身属于上、中、下哪种根性,全都是跟阿弥陀佛会合。最高的是跟法身会合。像《往生传》里讲的,宋朝天台宗的祖师慈云忏主,他最终证入了常寂光净土。他走的时候,弟子问:“你生什么土?”他说:“我生寂光土”,这是很高的成就。过去很多大祖师们应当都是生入实报土。天下的士、农、工、商各式人等,很多生的是化现的刹土,属于方便有余和凡圣同居两种土。但在佛的摄受下,会很快从这里再生入实报土,或者彻证法性土。

而且我们要了解,所谓“净土”,完全是超出世间的清净境界,它不落在任何虚妄当中。这里或者有相或者无相,都是诸佛所受用境。有相的也叫“实报庄严土”,它有无量的妙相,是不可思议的行境。

那些真正通达禅宗、见了本性的人,叫做“见性成佛”。但是像玄沙禅师所说,他只是因位佛,不是果位佛。也就是从证得的本性来说与佛无二,但从显发功德的量上、能力上,根本达不到果位佛的境界。所以,他必须经过一个除习气的过程,还要逐步熏修,才能圆满地证成。对于这一类已经开悟见性的人来说,虽然在见性上确实等同于佛,但由于他本性的功德还没有开发完备,自身还不能现出报土,这就有必要寄居在他佛报土里,由报身佛来加被,从而使得他迅速完成。对于这类人来说,他的肉身谢灭以前,事先就能入到净土里,这是由于见性的力量,他的性理跟阿弥陀佛已经能够互融。一旦世间的寿命结束,这个世界因缘的力量不能牵制的时候,他就完全解脱,专归于净土。《弥陀要解》里也讲,如果你证得了理一心,那就有报身佛来接引,然后生入报土。

后世禅宗有一个大的倾向,就是归心净土。我们可以看到,净土宗的祖师很多就是禅宗开悟的人,专门导归净土而来的。到了明朝,净土宗有一个很明显的复兴气象。那时候,像是中峰、楚石、憨山、莲池、蕅益等大德都是归心净土。楚石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的《西斋净土诗》享誉四海,成为千古绝唱。莲池大师是开悟以后归入净土的。蕅益大师是二十几岁开悟,然后一直在自己心地上用功,根本不涉及文字表面的事。但后来由于一场大病没办法度过,之后就一心归向净土,希望生到净土得佛力加被,迅速圆成,再来这个世间利益有情。清朝的时候,像是截流、省庵、彻悟等祖师也是如此。彻悟祖师是当时禅宗的大德,原先的红螺山就是禅宗门庭,他一直领众参禅。后来看到像永明禅师这样的法眼宗大祖师都归心净土,每天念十万声佛,他由此就改变主张,一心求生净土。

这样就知道,能够开悟见性,都是圆顿上根,他可以直接念法身佛。法身佛本身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它是一个圆,是个整体,不落在任何一点上。但中下根人暂时只能在分别心上修,那就必须着重在第六意识的每一念上,在这上把握住缘起的走向。也就是一心要离开生死业习的力量,着力注重在信愿持名以及各种善心的培养上。这样修一点就得一点,在内心缘起的方向上要非常认真地把握,最终得佛力摄引的力量越来越强,到了坚固的时候就能往生。

开悟的人不一样,他能直接念法身佛。所以,他会觉得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得佛力加被,也因此,他完全转向一心归投阿弥陀佛,来迅速证成果位。这也是开悟的人求往生都说“万牛莫挽”的原因所在。他们晓得阿弥陀佛的力量,知道这件事靠弥陀的悲愿就来得很快,而且非常稳妥。

天如祖师在《净土或问》里说,如果是真实开悟的人,那他往生净土绝对是“万牛莫挽”。因为他在理上已经非常透彻、非常相信,而且初开悟的时候自身难保,恐怕在生死中还度不过去。(所以临死的时候大家不要冒充好汉,你有没有开悟?有没有现前明体?只有生前已经开悟了,而且修得非常好,到临终时明光现前才容易把握。再说,如果你要修方便道,那你有没有开中脉?这些都要严格地去考量。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那临终就没有成就的把握。就必须依止阿弥陀佛,以往生佛的净土来成就。)也因此,这些开悟的人最终都导归净土,就是这个原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再说回来,真正开悟的人为什么一心归投弥陀呢?就是因为要到他受用报土,在那里得到佛力的优厚加持,能使自心迅速开发,当下显现他受用土。如果你在生的时候没开悟,但是有很大的愿力,修行也很好,这样的话,虽然你暂时生不到报土,但你到了化土也能很快上去。明朝袁小修有一篇文章——《记梦》,他在那里讲到,自己的神识被哥哥袁宏道摄持到了西方净土。当时他的哥哥说:“我先到了边地,但很快到了净土的中心地带,现在已经能够游行到法身大菩萨的住所,只是不能安住。”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他在生的时候非常有智慧,尤其是造了《西方合论》赞叹如来不可思议度生的力量,这个造论的功德很大,所以能很快上升。

我们现在从各方面蓄积一切力量,就是为了成办往生。所以无论你修什么法门,最后都要回向往生西方。你修得越好,对你往生越有利益,往生以后成就的速度也越快。所以,我们不要把今生的修行和到净土的成就割裂开来,今生就是要好好修行,好好在各方面努力。

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一直不能忘记普贤行愿。无论你修显密哪种法门,都一致要用普贤行愿来摄持,来决定自己未来修道的方向。你这样做就会被佛力摄持,任何所修的法门都能跟阿弥陀佛接上。因为,阿弥陀佛是一切教派的大教主,无论你修哪一派的法,他都是你的本师。你到极乐世界以后,他完全知道你原先修的是什么,而且会以最大的增上缘的力量来帮助你,从这个点上把你接起,所以你今生所修的一切都不会白费。

现在为什么强调《普贤行愿品》呢?就是必须由这种愿力来一直推动你直到成佛。而且有了这个愿力,你的心不会弯到别的道上去。你的心还会有一种开张的力量,能够领取到阿弥陀佛的加持。这就要知道,愿力非常重要。如果你菩提心也没有,愿力也不强,那你的脉就很难开,这样的话,修行就很困难。虽然佛有大慈悲、大力量,但也会由于自心的障碍,而难以得到加持。相反,如果你有普贤行愿的大愿力,那你的心胸就非常开阔,你的脉也很容易开张,这个时候,阿弥陀佛的力量一降下来,你的成就会非常快。所以大家要知道,无论修什么法,一定要有普贤行愿来摄持,要不断地去熏习它、锻炼它。

《观经》讲九品往生时也说,上品都着重在发大心上,发大心的大乘行者很容易生到上品去。而且前十三观就涉及到能生到报土等的状况。这是大家不可不知的事实。你不要把净土大教批成一种非常低浅的法,不要把它单单限制在下面,其实无论你修得有多高,那里都完全可以摄受你。只是目前就广大信众来说,由于大多数人的水平不高,所以我们讲解的时候多数只强调一般的层面。实际上,只是大家了解得不够,从各教各派来看,阿弥陀佛的修法都是非常甚深的,无论你有多高的根性,都完全能被弥陀愿海的力量摄持。像是《观经》,就可以用圆顿理来谈,里面有三身的修法。开悟的人也是修这个,没开悟的人也是修这个。你越是通了教,你就越知道它极其殊胜。即使你没通教,但只要信受,最后也能往生。你修显教也能得到往生,你修密法也能从中往生。

就刚才讲的,一个开悟的人,虽然已经见了性,但他还有肉身,这是两方面的因缘。也就是一方面他开悟了,他的心神能够直接入佛的净土,另一方面由于肉身还有引业的力量在牵引,所以他一下子还脱不掉,一直要等到躯体谢落了,他就直接生到佛的净土。当然,这是很高的情况,一般人还做不到。但是阿弥陀佛有特别的宏愿,专门接引具足信、愿、行的一般凡夫。

这样的话,你就要衡量自己,说大话是没用的。你到底有没有见性?见性有它的标准,那不是你口头上说的事,也不是一种理解,能照本宣科,说得很好等等。只是空谈,在生死大事上没有大的作用,因为你要谈的话,多高都可以谈,但是你没有达到实际的证量,到时候阎罗王也不听你谈玄说妙,你口头上谈得再好也过不了关。

现在关键就看你有没有取得证量,如果你没有,那就要看下一层的修行如何。而且没有取得证量的话,就肯定还落在生死界中,既然落生死界里,那想想看,你究竟是往生死里走,还是往佛的化土里走?这个你要衡量。如果你要去佛的化土,那确实只要具足信、愿、行,临终就必定可以生上去,没有现见本性那么高的要求。真正这一生就已经现见明体的人,毕竟是很稀有的。你认为自己已经开发本性了吗?那都有它特定的相,不能说妄语。所以,阿弥陀佛特别慈悲,他把标准降到了非常简易的层面。一个凡夫,只要具备信、愿、行,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享受到往生净土的待遇。

过去很多的大论师都没办法体会到它的量。他们认为,凡夫至心十念能往生,这绝对是别时意趣。因为所生的净土是极高的,就拿化土来说,它已经无数倍地超过天界了,那想想看,这是一个功德薄少者能享受到的吗?但实际上,由于阿弥陀佛极大的增上缘的力量,再加上行者有一种善根,他完全能相信这件事,并且一心向往,还肯念佛,这样的话,对于我们常人来说,这是真正能做到的事。因为,要你直接修很高的法,恐怕有难度,你契合不上,就不会产生效力,临终的时候就过不去。但是,只要你的心肯信,一心向往,然后一心持念佛的名号,这样就可以生上去。当然你念心咒也一样,或者还有其他简易的修法等等也都可以。

大家现在要衡量一下,看自己在什么上能把握得住,这上面不能够冒滥。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脚跟踏在什么田地,之后你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你才知道自己一生的方向在哪里,应该如何来把握才能达到一个基本的成就。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虚度此生。

发普贤行愿同归净土的原因也一样。最终要实现的是普贤行海,那我们怎样才能稳妥地实现,在这中间不会掉队、不会堕落、不会沉陷在生死里过多地耽延呢?最好的道路就是去极乐世界。这也是大家都能做到的,而且它会直接让你升进,绝对不会耽误你。你今生做的任何修行,一往生以后全部得到保障,而且在这个基础上都能提升。

反过来说,不这样的话,就还有很多危险。普遍来说,浊世的凡夫修行的力量很差。如果用比较严格的方式来衡量的话,你会发现,自己说得是天花乱坠,检查起来一无是处。不说其他的,就连基本的出离心、皈依心,甚至是一般的善心都很有问题。再看自身的因缘如何,你有多少时间,又有多少问题,这上面能不能一级一级地修上去?即使有希望一级一级地上去,但你能活多久还是个问题。很快你的身心就衰退了,寿命已经到了,那时候你要往哪里去?这些都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我不是要否定大家的修行,现在所有的修行都是要继续做好,只是提醒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我们该怎么来接上这条路线,然后一直从这里出去,而不会白费,不会最终失望。那么,最好、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刚才说的,由于阿弥陀佛有特别的宏愿,普通的凡夫只要具足信、愿、行,就都能得以往生。这也就是净土宗的由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中国有净土宗,是从东晋慧远大师开始的。慧远大师依止了道安法师,对于《涅槃经》有很深的悟达,而且通达《华严》胜义,念佛三十年而收到了往生的效果。传记上记载,当时大师缔结莲社,在水上立十二品莲叶,随波旋转,分定十二时,作为行道的节制,称为“莲漏 [1] ”。一时指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意思是昼夜不断地念佛。后来莲社的一百二十三位高贤全部往生。这是中国净土宗历史上的一大成果。

其实,他们的修行根本不是一般人可比的。慧远大师自然不用说,在念佛三昧中,曾经三次见到弥陀和西方圣境。又如高士刘遗民,他也是在定中见佛,佛亲自给他作加持,以袈裟覆体,用手摸顶等等。这些人普遍都有禅定力,实际是从性起修,根本不是散乱心可比。所以可以猜想,那些老人家们是直接入了报土,而不是一般的成就。对于后世的历代祖师,我们也应当这样认为,他们都已经开悟了,由此再修净业,所以应该说都入了报土。

还要知道,在历史上有过一件大事。北魏末年翻译了《摄大乘论》,里面有一段说念佛发愿往生是别时意趣。(《摄大乘论》:“二者时节意趣……如无量寿经说,若有众生愿取无量寿世界即生尔。”)那里阐发了往生极乐世界,但把往生的标准解释为没证得初地以上就不能往生。这种风气延续很多年。所以,后世的人判定《观经》九品往生时就出现了问题,而且不少是著名的论师。他们判定说,《摄大乘论》里明显说到,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生到极乐世界,因为往生后的功德非常殊胜,按照通常教法来衡量,要得到那么高的果位功德,之前必定有很深的因。所以,不达到初地以上,怎么可能生到界外净土呢?那里受用的完全是大乘法,而且是三界以外的出世间圣果,那当然要判定初地以上才能往生。而且,他们在判定《观经》九品往生时,认为上三品全都要对应高位的菩萨。比如,只有四到七地的菩萨才能生上上品等等。

后代论师解释《摄大乘论》时说,凡夫没有即生发愿就能往生的资格。经中说的“十念往生”,只是一种别时意趣的说法。今生念佛只能在心里种一个净土种子,最多成为初步的因。这个因要等待来世接续,之后通过不断地滋润、增长、成熟,等达到初地菩萨的地位时,才能成就往生。(《摄大乘论释》:“由唯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界,此意长养先时善根,如世间说但由一钱而得于千。”)

一般的人求速成,一听这种观点马上生起畏难的心。他想:从现在到初地之间要经历多少世,如果这中间退了,不知道又要流转到什么时候。所以,当时很多人主张往生兜率内院,因为那里是欲界所摄,凡夫容易达到。也因此,当时有段时间盛行弥勒信仰,都是求生兜率。现在我们去看两晋到南北朝期间的历史,很多都是造弥勒菩萨像,大家都念弥勒菩萨。

后来,善导大师破斥了这些说法。从那以后,净土宗才在民间盛行。大师在长安三年,使得满城百姓生起信仰,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百姓们多数都念阿弥陀佛,兴起了极盛的弥陀信仰。这样就看出,善导大师在这中间起了绝大的作用。尤其在《观经四帖疏》里,大师力破了那些说法,很明显地破了《摄论》说往生是别时意趣,并且破了其他注解里对于九品的判法。而且直接说到,一个菩萨的说法如果不符合佛的圣言量,那就不能相信这位菩萨,一定要相信佛。

那么,他们的判定为什么会不准呢?这主要是因为不是特别清楚法藏菩萨的特殊愿力。那的确超越常格,是极奇特的事。佛法里有很多佛果位不可思议的事,是我们的心无法衡量到的,它确实可以超越常格,这也是弥陀世尊因地时经过无数大劫的努力才实现的。

我们一旦懂了这不可思议之事,之后,衡量一下自己作为凡夫目前的水平,又想到以佛力的加被,以那么简易、顿速的方便,就能生到条件极优厚的净土,那一定会一心回归。但现在很多人由于教理上不清晰,不知道这事殊胜在哪里,所以还发不起心力来,一直迟滞不前。根本上就是因为没认识到这件事的殊胜性。其实,这事全靠佛愿力的摄持(主要),否则按大多数人自身的情况,不说生到功德殊胜的净土,能不能生到天界都是问题。因为要生天,首先必须心地纯善,在世间的德行上没有缺漏,还要以十善为主,修很多善行才有力量往上走。

所以,一般的论师按照通常的教理去衡量,那当然会觉得凡夫相差太远,根本不可能往生。但这里要提醒大家,你不要想,现在我都能懂,怎么那些大论师们还不懂?然后小看他们,好像他的智慧还不如你。其实不是这样。我们现在能懂,完全是因为善导大师这样的大德写出了这种解释,然后流传到现在,你看到了才知道。其实,你只是在接受现成的观点,而不是自己有慧眼能见到,接受现成的结论当然容易得多。所以,我们不要轻蔑前辈的大德,因为这实在是很难的事,绝不是一般的量。所以,很多大德如果不依靠佛的圣教量,也会认识不准。真正研阅过无误解释佛经密意的论著等后才会有正确认识。

真正懂了这一点,才知道为什么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普贤行愿。就是因为那里有特殊的因缘,或者说那里增上缘的力量极大,一到了极乐世界,六根所接触的一切境相,都是佛的果觉所现,是无上愿力的成就。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会一致回归极乐净土来圆成佛果。

而且,你从论师们的判定不准,也会间接知道这是极特殊的法门。论师们都是深入通达教理的人,他们定位往生的因果时,发现往生后得到的功德太殊胜,所以认为,以凡夫至心十念,怎么可能一下子生到那么高的净土?由于只习惯通途的教理,不习惯这种超越的情况,也因此心里会不适应,这就要把往生的因抬高,抬到某个很高的地位时,才认为跟所得到的功德相符合,也才判定修证到很高的地位时才能成就净土品位。

但其实,在这件事上这么判定就不合适。这也是因为他们对弥陀大愿的前因后果没有缜密地衡量、抉择过。如果对《无量寿经》等仔细地研究,会看到佛当初是怎么发愿的,他的大愿是什么,为了成就这些愿经过了多少努力,最后又是怎么成就的等等。那里根本没说这是别时意趣。

那么,当时在这些说法的影响下,人们的心普遍改变方向。如果确实是别时意趣,那要等多少劫才有希望?毕竟目前念佛只是种个种子,恐怕下一世都很难接续得上。因为下个月的事都预料不到,何况来世?况且未来不止一世,要经过多少世才能达到初地?因此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样想当然能理解,如果这一世实现不了,那要什么时候才能逐渐栽培到初地,然后往生,这确实没保证。所以一般人只想生兜率天,因为那是欲界第四天,凡夫很有希望。

自从善导大师作了《四帖疏》,整个情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当时以善导大师的教化,整个长安城里充满了念佛声。而且得念佛三昧、往生成就者不可计数。那时的长安非常繁华,人口超过百万。所以,唐朝以后莲宗大盛。尤其对于普通的市民百姓,这是很大的鼓舞。因为佛已经说了,凡夫只要具足信、愿,有至心念佛的内涵,就决定即生往生。

这个说法出来后,没有任何人能推FAN,因为他是弥陀化身,而且他的《观经疏》,成为后世修学净土的法则。在著作《观经疏》的前、后,都有很明显的证明相。比如造疏前于佛前立誓,说如果所作注疏符合诸佛宣说净土法门的真实意,就在梦中显示圣境。结果发愿的当夜,就梦见西方净土的各种庄严境相。这以后,每夜都有圣僧入梦传授,指示如何撰著。著作完毕时,诸佛都来放光证明。所以他的力量很大。就这样,恢复了净土法门简要、易行、顿速等的真实面目,过去的种种不合理说法全部摆平了。之后,这件事就定案了,所以到了今天,大家都不会怀疑凡夫往生的事实。这样了解后心里就顺了,会发现,念佛往生的道,我们这一生完全可以实现,而且是这么简易,得果又这么殊胜。这时候人心就非常向往了。

说到底,这一切都要归结到弥陀因地作法藏比丘时,发大愿要建立化土。其实,所谓超情离见、十方世界所没有的,就是指弥陀化土。一个凡夫,没有很高的修证,可能连空性也不懂,即便如此,只要具足信、愿,佛也以特别的愿力摄受他往生。到了化土后,他就顿时超出三界,自然没了我执,没了烦恼,不会再落入生死,而且在大乘道上得不退转。这事就非常奇妙,全靠佛的特殊愿力建立的特别的净土。

我们之所以要去,一方面是因为那里极其殊胜,另外也是因为凡夫容易往生。这一点,法王上师也一再说过,虽然十方佛都有净土,都很殊胜,但作为一个凡夫,很容易往生的就是极乐世界。全知在《净土教言》里讲到,这是一个修法很简单,但得果却极殊胜的法门。所以大家要知道,由于弥陀特殊的愿力,他建立的极乐净土,不论圣凡,一律摄受。这就不能只判定圣者才能往生。前面误判,只有到初地以上才能生,凡夫没有希望。现在要了解,凡夫绝对有希望。就连鹦鹉、八哥都有希望。看过《往生传》就很清楚,很多旁生、鬼魂都往生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再说回来,南北朝和隋唐年间,出现了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他们开始提倡佛力摄受、凡夫往生的观点。后来善导大师继承了这种观点,并且竭力地弘扬。由此凡夫能往生净土的说法盛行于世,妇孺皆知,连小孩都知道一个人是能往生极乐世界的。从那以后,极乐世界的名声才在这个世界传遍,大家口里都会说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包括不信佛的人,他们心里也知道这个名称,而对于其他佛、其他净土就完全不知道。可见,大师的传播力、影响力很大,已经渗透到全世界了。

但也要知道,一般人往生,所见的佛多数是应身,所生的土多数是化土。当然也不排除修行特别好的人,能生报土、见报身佛,但一般的凡流都是这个情况,这跟菩萨往生,一定见佛的受用身还是有差别。

下面要讲的主题是:目前我们需要一直缘想极乐世界,这样来把心归入净土。这又要求首先明白观想上心和境连带的关系。懂了以后,就会注重让心专一地缘在西方净土上,从现在起就心归净土。这个“归”字包括持名、观想,以及一切净土上的法行,包括种种的阅读、演说、思维、作意等。

我们先从观想的原理说起。在《观经》里,把弥陀、观音、势至三圣的庄严和极乐净土的圣境,详细地指示给世人,让大家知道标准,这样我们心就可以住在这上面。这就是佛宣说《观经》的用意。因为对此方的人来说,那里是很陌生的世界,如果一点也不讲,就完全不知道状况。所以释迦佛作为中间的介绍者,以最恰当的方式告诉我们西方的依、正庄严,这样此土众生就可以把心寄托在上面。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住心呢?不是说一切无住吗,这样修会不会出问题?

其实,这是净土特有的行法。善导大师有一个提法叫做“住相证果”,这就跟禅门大异其趣。但其实,“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一者是从空门入,一者从有门入,确实有下手方便的不同。照理说,真心本来无住,不住在任何边上。心如果住于境,就不符合本性。但净土法独以住境作为入手方便。一开始就让你把心住在净土的依、正境界里,不断地去想、去缘,这就是观想法,但最后还是能会到本性。也就是等到观想纯熟,先前的住境就转成了无住,这时候意识就会化为智慧。虽然先前缘境的全是意识,但这个法的窍妙在于,到一定程度时,观境成熟,佛力加进来,意识就会转成真智慧,从而成就念佛三昧,此后,净土的圣境时时都现在眼前。到这个地步时,不必等到命终报尽才说往生,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神游净土了。过去唐代还是有这样修观成就的人。比如善导大师,才二十出头就已经修观成就,这样,他现生就在净土里。这也是佛的大方便法门,整个净土能观得出来,从这里就能入净土。这就不可思议。

还要知道,凡是修定时,心有所依傍,住著在一个境上,这样的话,不是落在凡夫定,就是落于外道定。但观想法有所不同,虽然也是从取境入手,否则怎么观落日、观水、观地等等,但实际这是出世间的上上定。

为什么有世间定和出世间定的差别呢?

要知道,凡夫和外道的定,只是借一个境而系住心。由于一直缘着一个境,过去向外驰散的心就得到了收摄。但却又住著在这个境上,舍不掉的话,就又成了妄执。纵然由于摄心而不驰散,内具的五通等功能由此能发起,但也只是有漏神通。就算能够把这个妄执逐渐化除,不住在上面,但根本的烦恼,人、法二执仍然没办法打破,也只是心里作意的一种无住,还是难以证入法性。所以,不管心怎么去修,最终还是沦落在六道里。也因此,这样的修定,就好像空花邀空果一样,毕竟虚妄,没什么大的意思。所谓“势力尽,箭还坠,召得来生不如意”,最终仍然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这就叫“以空花邀空果”,因既不真,果亦不实。

那么,西方极乐的观想法与前者有何不同呢?

这绝对不一样。因为,观想法所取的境,都是源于西方庄严净土,无论是宝地、行树等的依报境相,还是三圣庄严等,都是缘起无欺的境,都是世尊佛眼亲见的,跟想象的、假设的绝不相同。所以,我们缘的都是真实之事,也因此,有它真实的功用,你的心会由此发生转变,根身、器界都会随之而转。原来缘着染境,跟现在缘着净境,那当然效果不同。再说,这样观想会跟弥陀愿海感应道交,决定有佛力加进来。这都是缘起上很微妙的事。

一般人以为,就那么想想有什么意思?难道真能把净土想出来,真能证到法身?很多人就不相信。

其实,心和境互为表里,它们有极密切的关系,不会独立而起。这样,心清净,境相就清净;境相清净,心也就清净,就是因为二者脱不开。比如,当一个人心很清净的时候,那他见什么都很清净,都觉得很好。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无一不安乐。心一旦出了问题,就觉得环境很压抑,事情很麻烦,见到的人也很坏。反过来,如果你见到的境相乌七八糟,遇到的人、事等也很染污,那心态也不会好。

所以,天天做同一种工作的人,往往会有职业病,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一直处在那种境相里,天天起那种心,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了职业病。比如,整天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人,他的心就会很紧张。或者,医生每天在医院里,看到的都是愁眉苦脸、各种病态的相,他的心也会有那种忧愁的味道。再比如,天天在商业场合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尔虞我诈,都在说妄语,他的心也会熏成那样,心不可能脱开境相独立现起。还有,现在很多人经常上网,整天缘着网上的各种错乱信息,别人一看他的状态就知道,内在肯定很染污,不可能有好的心。

现在说的净土观想法,最初入手时用的就是二取心,也就是有相、有所缘的方式,但也要知道,到后面心会转化,会变得越来越清净、微细,在关键点上能脱得开。因为,这样作观一直趋近于本性,而且,一直缘着净土的缘故,你的心绝对会清净,加持的作用力全部能入进去。像这样,佛首先借有相法作为过渡。

这样我们就知道,原来心、境互为表里。也是由于这一点,到了净土就决定不退转,这在理上完全可以断定。因为,那里一个染污的境相都没有,怎么会起染污的心呢?反过来也一样,因为极乐世界的众生心很清净,所以感得的是每天见佛菩萨,心前全是庄严妙相,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境。这也看出,由于所要接触的唯一是殊胜的净土相,所以没有大福德、大因缘就生不到那里。所以,现在就要赶紧多种善根、福德。善根浅、福德薄就受用不到。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现在就要这样熏习,在因地时就开始模拟,这一点至关重要。也就是,无论开眼、闭眼时,都要观想西方净土的清净境相,像是三圣的相好、殊胜的国土庄严等,我们的心想一分就熏一分,观一分就清净一分。不必说其他,就连我们看书,书里透出的信息都有很大差别。如果里面讲的是战争、杀戮,那它就有种血腥味;如果讲淫秽的事,也会带有情欲的味道。如果是圣贤书,就会透有清净的味道,这里面佛法的书最清净。所以,不要以为那只是几张纸,上面写了一些字,要知道,我们每天耳目相接于圣法,心就会逐渐转成清净,这是非常明显的事。这就是“万法唯心”的道理。因此,如果缘着清净的净土圣境来观想,那我们的心也会越来越清净,这是可以预断的。(当然,这里不是说按照《观经》修观成就那样的标准,对于末世凡夫来说,这非常困难。这是说我们要常常缘“净土三经”讲到的净土庄严,常常作意,常常在心里想,是在这个层次上说的。)

懂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非常有信心、非常有意乐来作观。因为心每天都缘着释迦佛经教里说的净土庄严,时间长了,自己就会熏得香光庄严。修净土法就是要转染成净,现在最初就从取相入手,这里有无欺的缘起法则。不断地这么去熏,心自然跟净土的气氛相接,跟阿弥陀佛的心靠近,日渐融通。这完全是物以类聚、同分吸引的。相反,如果自己的心很污浊,也就是对生死法非常有意乐,那么,在这上面造的染业越重,离佛就越远,如果最终秽浊的气氛太重,那肯定要下堕。

所以,对于修净土的人来说,在欣、厌上必须非常重视。对于娑婆世界的事,心离得越远越好、越彻底越好;而对于西方净土,就要让心越来越靠近、越来越重视。如果能一心一意地想阿弥陀佛,一直缘着西方净土,这样跟净土的连络就越来越深,跟弥陀愿海就越来越能感通、交融,以此就决定生净土,不会堕到别的地方。这就知道,为什么净土法最初由这种方式进入,就里有决定的道理。

其实,佛传的每一种法,里面都有极深的智慧,就看你能不能认识到。像弥陀法门,都是要摄受净业成熟的众生。如果我们具足信、愿、行,已经有了这种资格,还不能如愿往生的话,那在理上就绝对成立不了。换句话说,这一点以法尔道理完全可以断定。意思就是,如果我们每天熏的都是净土的清净相,心里已经充满了西方净土,这样的话,临终时不现净土,却现别的境相,那就成了缘起错乱。但不会有这样的事。相反,如果心里整天熏入的是娑婆世界的影相,天天都是杀盗淫妄、贪嗔痴慢,不断地对娑婆世界发生爱染、追求等等,那么,临终时显现极乐世界也绝不可能,不然也成了缘起错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这样就知道,净土观想法决定是从取相入手。取的是净土的圣容、圣境——正报取三圣的相好,依报取净土的圣境。心对此日思夜想,天天都缘着作观,这就叫念佛、念净土。要这样来作为入手处。你懂了这个要点,之后从这里进去,那决定就由此入净土了。但如果还不清楚这里面缘起的道理,结果天天流入娑婆界还不自知,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也就是说,日日熏入的都是生死影相,天天在这里面打妄想,这样的话,娑婆的习气太重、染缘太深,结果必然堕在生死里。

当然,我们想什么都要依据佛的净土经教,而不能自己心里随便想象。因为,那只是自己幻想的产物。完全是自己的心妄想出来的。那样想的话,就成了天天打妄想,结果想蕴就会很炽盛。不那么想的时候,心思还比较单纯,如果天天那么乱想,就会入想蕴的魔,也就落入邪道了。就像那些经常写幻想小说的人,心整天在那里幻想。但这种幻想很不好,纯粹是瞎想,想多了心里会成病的。所以有些作家到后来精神不正常,就是因为整天幻想,妄想比平常人多很多倍,最后妄想刹不住车,结果就疯了。



为什么要一心归往极乐世界



如果我们的心所归的不是极乐世界,虽然这是虚空里有的国土,但是那里的教主佛跟弥陀的愿力不同,那尊佛有什么发愿,他说以什么条件能生,你按那样去做,才能生到他的世界。

这样就要衡量自身,我这一生归到哪个净土最容易成就,哪个佛所定的条件我最容易下手而且修成,然后一生上去就能成就普贤愿海而成佛。这样观察就知道,阿弥陀佛定的基本条件是只要你有信愿去念他,能做到这一点,临终下至十念,佛都把他接入净土。这的确是我们娑婆凡夫最容易生的净土。而且它就是由念佛来往生的,只要我们的心能念佛就可以去,这是凡夫最容易下手修的,不像修禅宗从第八识下手。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念佛这个门来入极乐净土(当然,圆顿行者能见本性,修法身阿弥陀佛,那是直接在本性上修,不在这里讲的范畴内)。这是依释迦佛的教导——“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也是依阿弥陀佛本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等等。这样就知道,净土宗特别的地方就是抓住念佛,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致。必须得念弥陀,弥陀才来现身接引,不念就跟佛的愿力不相应,又怎么能被摄受往生呢?所以就普通凡夫来说,一定是走“从有念入无念,由往生证无生”的路线。这就是我们要一心归于西方,从有相门进入的道理。(当然,圆顿根性的人有大人作略,不落在这个范畴。)

相比而言,其他很多佛并不是由念名号就会来接引你往生他的刹土。即使你念了,他也未必会出现。因为在缘起上,诸佛的本愿各不相同,有很多差异。你不要以为都一样,反正都是佛,我念弥陀,弥陀来接引,之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念阿閦佛,阿閦佛也会来接引,让我往生到东方妙喜世界吧。这不一定,要看各尊佛的愿力。

弥陀有特别的愿,临终至心十念念佛的名号,佛就会来接引。这就简单到极点了!而其他佛,凡夫只是念他的名号,就不一定出现,更不必说十念念佛就现身接引。总之,要知道这是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以这个依据,我们选择最容易成功的道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古往今来的很多往生事例中,很多都是一般的人,甚至在生时造了很多恶业,但他临终一念回心向善,对佛生了信心,就那么一念,结果都见到佛来了。这就说明佛的愿力真实不虚。

所以一般修弥陀净土,起初应该从取相门进入,不取相的话,你的心都没有着落处,没办法跟弥陀本愿相应,还怎么生到西方?所以,跟佛连络的关键就在这里。那么,取相修的时候,现在主要是念佛的名号或者心咒,兼带地,常常在心里想西方净土的依、正庄严。这样修就很正确,因为是释迦佛教导的,不会有错误。千百年来的无数例证都证明了这一点。只要心里有信、愿,然后口口称诵“阿弥陀佛”,最终佛就会现前。这都是无欺的缘起法则,不要违背。懂了这一点后,你就知道什么是入手的方便。这么去做绝对有效,在缘起上完全相合。

以上都是就事相在说,如果称合理性来谈,那就有更深一层的内涵。这就要晓得,弥陀的性德就在我们心中,一念阿弥陀佛,心中的性德就容易发现。一用心提起它,它就脱露而出。而其他种类的性德藏得很深,就不容易显现。所以表现在事相和忆念上,就有相应和不相应的差别。

现在就凡夫来说,修阿弥陀佛,在显发性德方面是最容易的。从缘起上看,是因为弥陀在无量劫里作了加持。从自身的修行上也能够体会。确实,一念阿弥陀佛,就很容易发现性德。而且,临终的时候,最容易跟阿弥陀佛感通,这么一念,佛就来了,念其他佛就很难现前。而且一见佛就生入净土了,一经提起,整个净土就在自心中显现了,而其他佛的净土就不容易现出。这足以证明,对凡夫来说,西方净土最容易在性海中显出。因此,我们就一心归向极乐世界。

这样就很深地认识到,我们现在选择念阿弥陀佛,选择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这是在性德中决定的,这里有不可思议的法理。这样心里就能确认到,以非常简易的方便而能生到极其殊胜的净土,那只有阿弥陀佛。你会完全决定,我今生一心往西方去的话,这是最容易在我心中显现的。过去那么多的普通人,不过是念了那么一段时间,结果临终时佛就现出来了。而且,就在他的性海中现出了极乐世界,这不就证明极乐世界是最容易显现的吗?如果这些人念另一尊佛,求生另一个刹土,由于他自身没有那么高的修行,所以虽然念了,但临终时不会现前那尊佛,自己的性海里也不会现出那个刹土。这说明其他性德藏得深,一下子出不来。

这样抉择就知道,原来我要按照这种方法来修,也就是通过念阿弥陀佛,修弥陀净土法,那么我这一生,在自己性海里就会非常容易现出极乐世界。一现出来就生了净土,然后就从生死中脱出来了,这不就是极奇妙的法门吗?

然后一往生到了净土,得到阿弥陀佛的摄受,就已经安住在不退转地了。从此以后念念不断地进步,最终彻底开发本性。这样生到西方就是“一生一切生,一成一切成”。无论一香一花,一声一色,乃至授记、摩顶、垂手,无不周遍融通十方三世,所以这个往生西方的增上缘,就叫法界缘起,这正是遍缘法界。浅位的人可以决志专求往生,深位的人也不必舍西方净土而另求华藏世界(《弥陀要解》)。这个法门极其简易,一生就能成办,而往生之后又能得到佛力极大加持,能现前成就所有的普贤大愿,因此普贤菩萨带领华藏海众,一致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由这一途径迅速完成佛果。

今天我们同样发心追随古圣先贤的足迹,用普贤愿海来摄持自心,同归弥陀净土,同成无上佛道,以亲证这无上殊胜的大事因缘!



--------------------------------------------------------------------------------

[1] 莲漏:以滴漏法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莲花的形状,放在一个盆里,盆中盛水,盆底有孔,用来漏水,水漏到一半时,铜莲花便会沉下去,每沉一次正好一个时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