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喜法师:妙庄严王给我们做榜样,到底该怎样取舍?

传喜法师:妙庄严王给我们做榜样,到底该怎样取舍?


《法华经》第七卷第廿十七品《妙庄严王品》,妙庄严王虽贵为国王,还需要他的两个儿子来教化他。

  两个儿子要来见佛,但他们的爸爸不信佛,然后儿子到爸爸面前施展神通,来转他的邪心,让妙庄严王生起了信心。随后跟着儿子一起去见佛,佛见到他就赞叹他: 如果你好好修行的话,你以后成佛,号娑罗树王,国名大光,劫名大高王。

  他一听很高兴,国王不做了,把弟弟喊来:“来来来,王位让给你,我出家修行了。”然后儿子、皇后跟着他一起出家修行,都成就了,证得了圣位。

  妙庄严王证得了“得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他的身体可以升在虚空中,高七多罗树,这个时候来跟佛禀告,讲出了最关键的话:“世尊啊!我此二子,已做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

  他国王的身份是很傲慢的,而他的儿子以神通来转化他,他说:“此转我邪心,令我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他们这样引导着我进入佛法,这样子的缘故得见世尊,这两个儿子实实在在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善知识啊!

  “为欲发起宿世善根,”我们就是以前有善根的话,如果没有善知识来引导也没用,你的善根会变成你这一世的福报。就像妙庄严王,他前世的善根,会让他这一世做国王,做国王后反而淹没了他的善根,让他沉湎于这个世间的轮回、福报相中。所以这两个儿子,实实在在是我的老师,让我再回忆、激发起我宿世的善根,这样子来 “饶益我故,来生我家”。

  世尊说法图

  这时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告妙庄严王:“如是,如是。”是啊!是啊!你明白啦!真的是这样子的。

  佛在这边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值善知识。其善知识能做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第二十七品已是《法华经》近尾声,最后把重点拿出来了,如果你知道佛法了,为了行持佛法,纵使你做国王也应该放弃。怎样才能发起这么殊胜的心呢?能把国王放下来学佛、修行呢?这要有善知识作引导。

  —— 没有善知识引导,不要说国王的位置,眼前的哪点也不舍得:“哎唷!师父啊!我是唯物主义者。”有的说:“我不能修行,我养了好几万人,我出家了,那些人都失业了!”有的说:不行不行,我孙子还小。有的说:不行不行,我儿子还没结婚。总之,不修行是很多理由的。

  佛陀在这边说“善知识能做佛事,示教利喜”,开示我们的佛性,教导我们入正道,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快乐,这样子的话令我们发菩提心。这时佛还跟他说:“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时,妙庄严王说:“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我知道了,

  从今天开始,“我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骄慢、瞋恚,诸恶之心。” 这时他明白了,才真正皈依三宝。“第一个明白了”:是说我这两个儿子实实在在是我的善知识;“接着”讲的这句话是:我从今后不再随自己的心念了。

  —— 这个世间最可怜的是,善恶不分、黑白不分,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善还是做恶。最后,由妙庄王 —— 一个国王来给我们做榜样,—— 在佛法面前,到底该怎样取舍?

  —— 如果要有取舍的话,应该舍什么、取什么?否则这个不知道,《法华经》就是白读 —— 来真格的时候什么都不要了;你还要自己的东西,哪里是学佛?学来学去,学你自己,那学佛是假的。

  —— 学佛要有感觉的,刚才念到《普门品》,在座的几乎都念得很熟,如果大家都会学佛、人人会修行了,那法师也不要了。如果大家开智慧了,“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那才是真正多元的和谐世界。

  第二十八品,普贤菩萨。《华严经》里那些阿罗汉都看不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法性之身,哪里看得到普贤菩萨!

  我们前面讲了《如来寿量品》,普贤菩萨说:你造的业若有形象,尽虚空不能容纳!普贤菩萨代表什么?—— 一切诸佛菩萨无量劫功德身之汇聚。虽是如来寿量无边,功德也无边!我们不好好忏悔,那无边的如来体性里容纳的都是恶业,所以在第二十七品里,妙庄严王来给我们作榜样,启发我们弃恶修善,我们大家有没有这样的觉悟智慧?

  —— 众生很可怜的,大是大非不知道,鸡毛蒜皮的事,精明得不得了,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了鸡毛蒜皮上。

  《法华经》这么“妙”,二十七品你不知道,就白读《法华经》!妙庄严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代表,在三宝面前何去何从,你应该选取什么,在生活中、在因缘中,遇到善知识,才发出那么殊胜的、每个生命当中最宝贵的东西,—— 什么可以了生脱死?什么可以不生不灭趋入涅槃,趋入高级的生命状态?

  佛菩萨是高级的生命状态,而我们的生命到底是进化还是退步?方法是有,决定还在我们自身,你不奉行有什么办法,所以这个特别重要。

  因为在佛菩萨的眼里,就像《地藏经》所讲的那样,都把我们当成是自己生生世世的母亲,所以佛菩萨那么悲悯我们,想方设法要救我们。

  我们今天要像妙庄严王所言“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要再随着自己的分别念了,不生邪见、瞋恚、骄慢,诸恶之心。

  “说是语已,礼佛而出”。明白这个了,磕完头可以再见了。“佛啊!” 从此后我不再做恶,这才是真正的修善,断恶才是真正的修善,所以“礼佛而出”。

  这时,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 原来我的寿命跟佛一样无量无边,不从母胎所生,不增不减。但我们的这“不增不减”里,不但不空,里面是烦恼充满,贪瞋痴炽盛,我们堕落在六道里就是证据啊!

  像华德菩萨这样说: 我从今以后,以佛的圣言量作为指导。

  —— 我们也要发这样一个决定见!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十一,是我们悟公上人诞辰95周年纪念日,又恭逢阿弥陀佛圣诞日,我们的诵经法会若是为缅怀我们师父的话,师父一辈子常常持诵《法华经》,后来也常看到师父闭门谢客,穿着大红袈裟、带着白手套在里面诵《法华经》,那推广更是不可计数,祂自己说年轻时就诵过三千部《法华经》。《法华经》这么好,那我们要不要好好诵?如果确实没有时间,读《普门品》也好的。有的来跟我说:“师父,我以前没有发愿,无依无靠,我现在发愿天天读《普门品》,心里很充实。”作为我们能够真正戒恶修善,能够受用佛法,也要发这样一个决定见,可谓一诺千金。

  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阿弥陀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