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二十天,五台山朝圣行

二十天,五台山朝圣行


弟子:圣念



从五台山回来已有一个月了,但五台山之行带给自己生活与工作的影响,必然是终身的。在五台山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如在眼前。



一.认识师父,朝拜五台



是在从北京开往五台山的大巴上,我认识了师父的。刚见到师父时,感觉师父长得慈眉善目,尤其眉毛黑黑的长长的,让人一看便心生欢喜。在车上简单问答几句后,我留意到师父手拿的佛珠非常不好看,也很普通(着相了,惭愧),就坚持要自己喜欢却几乎没用的佛珠供养给了师父。然后,在来到五台山的第三天,就同师父一起朝拜五台山,按顺时针绕佛方向,从南台开始朝拜。



朝拜是以走路为主,但也视情况坐车。在朝拜的路上,师父告诉我,当初在车上见面时,他心里就在不停地挂念我,担心我一个人初来五台是否适应,能不能找到地方住等等问题。更有缘的是,我们平时都诵楞严咒,都曾在海城大悲寺住过一段时间,对佛法的观点也互相认同。


在朝拜的途中,师父很慈悲,很注重戒律。中间每次休息吃东西时,师父都会先供佛,再撒一些小食物供养给山里地里的小动物,然后自己再吃。师父很喜欢喂小动物,比如小蚂蚁,行脚时,只要遇上了蚂蚁群,都会洒些饼干或其它食物供养它们。师父向我说,修行人要慈悲对待一切众生,小蚂蚁现在是蚂蚁身,但说不定以后它们会善缘成熟比我们先成佛,再来度我们,所以我们要处处结善缘。有一次,遇到了一头母牛带着两头小牛,师父也是主动拿着饼干去喂;有趣的是,母牛开始有点怕,但后面发现饼干很好吃,吃完了,靠过来还要吃的样子。有时,自己因为习气缘故,会不由自主地对一些人或事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评论,这个时候师父都是沉默不接话,开始还以为是师父没有听到,后来才听师父说,口业可怖,对于没有把握确认的事情,最好不要随便发表评论,而且他是出家人,更加要管好自己的口。


晚上休息时,师父为了省钱,都是坚持两人住同一个房间,吃的东西也不愿意过多花费,说是要惜福。在五台山时,自己每天在早上起床后及晚上睡觉前,都要读楞严咒及《金刚经》的。但每次当自己读楞严咒时,师父便会盘腿,跟着我的节奏在心里跟着默诵咒语;在读《金刚经》时,师父有时是盘着腿打坐,有时是静静收拾东西,但绝不发出一点声音,以示对法宝的尊重。



朝拜完南台、西台、东台后,我便住进了普化寺,剩下的北台、东台是在离开五台前,又再次与师父一起朝拜完的。朝拜五台中间经历的事很多,心里感慨也很多,但自己感想最深的是:“即使在末法时期,我们也要时时亲近三宝,以便得闻正法;要时时护持三宝,以让正法永续;要时时供养三宝,为自己培福,让正法昌隆!”



二.打扫厕所



刚来到普化寺时,客堂师父只是让我打扫打扫,注意防火防盗,过了两三天后才安排去帮忙打扫厕所的。



刚开始打扫时,看到厕所那场景,手脚都不由得发麻,身体也想往后退,想着:“这里真是太脏了!”没办法,既然是发心来护持三宝,活还是要干的,于是自己就不断念《金刚经》里面的经文:“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了好几遍后,慢慢地心里放松了,手脚也能放开来干活了。后面在打扫时,只要遇到了特别脏的场面,自己就念这经文,就没事了,感觉很奇妙。后面才了解到,原来是负责打扫厕所的师父有事离开寺院一段时间,而且最近来的人也很多,所以厕所才脏的。



幸运的是,没过几天,原来负责打扫厕所的师父回来了,所以有时候我便能与这位师父一起打扫,也得以时时听到师父的开示。师父打扫厕所的“专业手法”,还有在面对脏东西时的“无我”与负责,真是让人敬佩不已。师父说,打扫厕所时,关键就是要“发心”,要“无我”,这样就能把厕所打扫好,否则是很难打扫干净的!师父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众生的心有多脏,厕所就有多脏。”在体会到打扫厕所与佛法的修行是一体时,自己竟然也喜欢上打扫厕所了,而且还发现了一个“诀窍”:厕所的清洁,关键在于勤打扫。打扫的频率高了,厕所也来不及脏了,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善哉,佛法!善哉,厕所!



可能是在厕所呆的次数多了,渐渐地也与一些师父、居士无形中结下了依依相惜的“同修情缘”。在将要离开普化寺的前一天晚上,与几位师父谈了很多,互留了电话,师父让我也发大愿,要精进修行!


三.两次朝拜黛螺顶



其实自己来台之前没听说过黛顶螺,是在到了五台山的当天晚上,听了一位师兄的建议,才毫不犹疑决定明早朝拜黛螺顶的。



第一次朝拜,来到了黛螺顶的山梯下时,感觉到呼吸的空气是清新、充满“梵”味的——为何说是“梵”味呢?不可言表,只感觉此味道人间不应有!人生第一次体验到有“味道”的空气,而且这种不可思议的味道会浸透人的全身,我更加坚定要一步一拜,礼拜五方文殊菩萨。



朝拜途中,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人与事,印象最深刻的,是遇见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和尚,飘着很长的白眉,脸色红润,身材高大,带着一队年轻出家师父从山上往下走,一边往下走一边带头中气十足地唱着“梵歌”,尤其在经过身边时,声音感觉十分震撼!这难道不是小说里、传说中才能遇到的“神仙”吗?



第一次朝拜,经过四个多小时才完成,除了出汗,脚有点疲劳,身体竟然不是想象中那么累。更妙的是,朝拜完后,就收到了师父的微信,然后与师父会面,再然后,就与师父决定明天一起朝拜五个台去。



第二次的黛螺顶朝拜,是在将要离开五台山时。但不知是何原因,第二次朝拜时,几乎没再闻到那种充满“梵”味的空气了。第二次是在早上四点开始朝拜的,三个半小时就完成一步一拜了,可能是早起的缘故,遇到的人及干扰少了很多,非常清净,自己也感觉很圆满。




四.离开五台,收益与遗憾



五台山上,除了惹人千百年来不断去朝拜的五个台顶之外,殊胜的寺院圣地及风景同样数不胜数,自己经历的难忘事情有很多很多:在真容寺请隆明大和尚开示“末法时期佛子如何发菩提心”,绕白塔院的大白塔及瞻礼佛陀的千辐轮相,登佛母洞(洞口)礼佛母,进文殊洞为父母供灯,清凉寺亲手体会清凉石的清凉,碧山寺随喜供僧及请法宝,还参拜了菩萨顶、显通寺、罗喉寺、集福寺、七佛寺等多处三宝圣地。



遇到了以教人放生为主的年轻师父,认识倾尽钱财为女居士治病的慈悲师父,在普化寺分别遇到两位晚上打坐(不躺下)睡觉的老居士......事情很多,但来不及多想便已经历完了,但无论如何,心里充满感激了之情。



感激诸位师父,让自己体验到佛法“真修实行”的味道;感激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慈大悲不舍众生!最大的遗憾,是自己没能参加梦老的102岁寿诞法会,没有亲眼见到梦老一面,便离开了五台山。只有期待来日,再聚首!


后记:



从五台山回来后,最明显的感觉是身体各方面比原来好了很多,肚子瘦了一圈,尤其体力更充沛;同时,顺利注册了自己的第一间公司,尝试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与诸位同修共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