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大势至菩萨摄受劝勉念佛人赶快到西方净土去!



                      净界法师





    前文讲到念佛的功德有二个:第一个是现世的安乐,第二个是来世究竟的解脱。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是一种本尊相应法。



    也就是说,我们在整个修行破恶生善的过程当中,主要是要仰仗本尊的加持力,我们讲他力法门,重点是你怎么把本尊的功德启动起来,变成你的功德。这个是重点。



    那么在本经当中讲到忆佛、念佛这二个方式,你就可以把本尊的功德转成你自己的功德。你现在没什么钱,没关系,你靠在本尊身上,套一句印光大师的话──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



    我们一个众生、一个没有资粮的心情,进入到阿弥陀佛的功德海这个就是本尊相应法的一个思考模式。

当我们忆念、念佛以后,对我们来生有什么好处?我们看经文:



    丁二、究竟解脱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这里是讲到大势至菩萨的一个自利利他的功德。先讲自利的功德:



    我本因地,大势至菩萨回忆他过去在因地:



    身为一个凡夫的时候,他是怎么修学呢?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刚开始我也是一样苦苦恼恼的、业障很重,但是我有一个好处,我能够善加利用佛陀的功德,我不会一个人去面对烦恼障、业障,我知道这个法界:深信诸佛皆充满,有无量的佛、有无量的本愿功德,我善巧的把佛的功德引导在我的心中,因为这个佛力的加持,而证入了无生法忍。



    但是这个地方大势至菩萨并没有强调他往生净土。其实诸位你看净土法门的传承,在最早龙树菩萨的时候,他判教为难行道、易行道.他是不强调往生净土的,他是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的念佛,然后修止观,证得无生法忍,没有求生净土的观念。到了昙鸾大师以后,才把求生净土放进去,这个我们下文再来说明。



    但是现在的环境不同了,大势至菩萨说:我并不劝你们走我过去的路,因为我那个时候生长在正法、像法时代,善知识很多、三宝的力量很强;现在末法时代─魔强法弱,恶因缘的力量超过正法的力量。那在这五浊恶世当中,现在的我是摄受念佛的人,劝勉念佛人赶快到西方净土去,所谓的往生不退,成就不退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总归有四种的摄受



                         净界法师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的,要能够保持菩提心不退转是非常困难。经过了恶师邪友的误导,菩提心就退了─退大取小了;更严重的连二乘也退掉了,退到生死凡夫去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引用了然法师的一个说明:他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其实总归有四种的摄受:



    第一、有光明的摄受:这个光明的摄受是干什么呢?消灭众生无始的业障。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把阿弥陀佛的光明引到我们的身心世界,就感受到阿弥陀佛光明的摄受,消业障。



    比如说你过去造了很多杀盗淫妄的业,阿弥陀佛慢慢慢慢的把你的业障消灭。



    第二、神力摄受:破除鬼神、冤亲债主的障碍。



    这个是很麻烦的冤亲债主,我们过去颠倒造了很多杀业,现在冤亲债主找上门,他不放过你。但是没关系,你靠在阿弥陀佛身上,阿弥陀佛有神通力,他四十八愿里面有很多消业障的、消除鬼神障的,这叫做神力摄受。



    第三、法身摄受:使令念佛人菩提心的善根慢慢的增长─法身摄受。



    我看到修大乘的人退大取小很多,但是我看到念佛人退大取小的很少。



    你看念佛人退失大乘善根、修习小乘的非常少,在比例当中,在所有宗派当中最少,因为阿弥陀佛的摄受,其他的人要退就退了嘛。你念佛的人,阿弥陀佛有一种法身摄受你,不容易退。



    第四、色身的摄受:这个最重要了,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开示慰导、接引往生,这个叫色身的摄受。



    前面三个──光明摄受、神力摄受、法身摄受,是讲现世的安乐;色身的摄受是讲临命终的时候,你要是起烦恼了,阿弥陀佛来开示你、慰导你,把你接走。


这个是我们念佛真正的目的!



                      净界法师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碍、消业障,并没有强调往生净土的思考;但是大势至菩萨,他就强调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这个净土宗就正式成立了归于净土。



    ──之前我们讲过,净土宗的判教,最早的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他是不强调求生净土的,他只强调念佛来破除障碍,当助行。



    但是到了唐朝的昙鸾大师,他认为这样子是不够究竟的,他说:这个五浊恶世很容易退失菩提心,应该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蕅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也有这种观念,他说,在我们一大事因缘当中,三界生死最难跳脱!

说:我们成佛之道那么远,其实真正困难的是前半段,就前面一小段而已。



    我们在成佛之道当中,花的时间最多的、障碍最多的,就是三界这一关。



    我讲实在话,三界这一关你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因为你障碍少了,我们讲断恶、修善,那时候其实你大部分都在修善,所断的是所知障,那很简单,那是观念的问题而已。不像三界那么严重,烦恼障、业障、报障,那不得了。



    你说你今天跳脱三界以后,你说你是初果,或者是初住、二住、三住,你顶多进步比较慢而已,你说我一个礼拜都没有做功课,顶多就是保持原地,没有进步。



    诸位知道:你在三界打滚会有什么后果吗?



    你现在是一个正念分明的出家人,但是你可能来生会造很多五逆十恶的罪业,有可能,因为你福报现前了。



    如果你内心没有很强心灵的力量、正念力的话,你容易心随境转,福报现前,我们讲菩萨福报现前的时候,如果没有甚深的般若智慧观照,很容易产生放逸,这个放逸以后,你就起颠倒了。



    一般会造罪的都是福报大的人,因为你积集资粮、你布施持戒,来生福报现前,就造了恶业,第三生堕落,叫三世怨。



    所以这个三界的退转是很严重的,会把你变成──从一个发菩提心的菩萨,然后退到地狱去了,退到这种程度。



    所以讲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你应该要赶快到净土去修学,成就不退转的功德。



    这个是我们念佛真正的目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念佛成败的关键,就是你是不是能够都摄六根、摄心专注!



                      净界法师



    丙三、修学方便



    前面我们讲到要把阿弥陀佛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要:忆佛、念佛。



    那怎么样忆佛、念佛会比较好呢?有没有什么样的方便?下文大势至菩萨将忆佛、念佛主要的方便法讲出来: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消释



    佛陀问我成就首楞严王三昧,所谓的圆通就是三昧,不过这个三昧是真如三昧的意思,不是一般的三昧。



    佛陀问我怎么成就首楞严王三昧,我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只有二个最好的方便,第一个就是都摄六根、第二个净念相继,这个是成就念佛三摩地当中,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二个方便。



    一、都摄六根……专注力



    二、净念相继……相续力



    印光大师解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说:这个都摄六根就是一种对佛号的专注;净念相继就是把专注的力量变成成片,一种相续。



    我们解释一下:我们都很想把佛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我们会去忆佛、念佛。那这个当中成败的关键,就是你是不是能够都摄六根、摄心专注。



    我讲实在话,佛陀对你的加持力,不是你念得很多就有效,不是。你是不是每一句佛号,印光大师讲要听得清清楚楚,那种虔诚专注的心要生起。



    我过去有一个印象很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法王来到我们台湾,在高雄做一次演讲,那个时候法王有去参观佛光山,电视的新闻节目都报出来了。我在看这个影片、新闻报导的时候,我就盯着法王的一举一动在看。



    他刚开始跟星云大师二个有说有笑,菩萨都是自在、观自在嘛;但是法王一到大殿看到佛像的时候,那整个人、身心世界开始变化,那个六根开始收摄,变成非常严肃。然后他看到他所归依的境、佛陀现前,他很虔诚的拜下去。


    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动。我看过法王的传记,他每一次在遇到障碍的时候,他修本尊相应法,佛菩萨就很容易加持他。



    我们会觉得佛菩萨很不公平,为什么法王每次祈求都有效果,我都觉得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我找到原因了,问题不在外面,就是都摄六根不够。



    你看法王他平常是嘻嘻哈哈,但是他一到本尊功德现前的时候,他非常认真的,这个就是他为什么经常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就这样子嘛,他有这种方便力嘛。

念佛法门一个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净界法师





    念佛的要诀──



    我要老实告诉大家,念佛法门一个原则:宁可少、不可草。



    你说你没有时间,你宁可念少一点,但是你要摄心专注,每一句佛号要听得清清楚楚。



    第二个净念相继,当你的心把佛号听得很清楚、很专注的时候,你要慢慢把这个佛号怎么样?



    变成片状。



    我们讲由生转熟。



    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说念佛只有二句话而已,他每一次打佛七开示都是由熟转生、由生转熟,都这二句话。



    由熟转生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平常很熟悉三界五趣的果报,把它由熟转生;



    第二个、你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很生疏,由生转熟。



    所以我们整个打佛七,这个观念我把它会归成二句话,就是──打得念头死,建立阿弥陀佛。就是把你三界的念头慢慢慢慢的消灭,把你对阿弥陀佛那个归依的念头慢慢建立起来,净土宗就是修这个而已,就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我们净土宗的思考模式跟圣道门不太一样:圣道门是完全靠自己,什么事都靠自己的;净土法门是你要想尽办法,把佛陀的力量转成你的力量,这自他不二。



    这二个思考模式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二个都是向内追求。



    我们要知道:净土法门虽然祈求外力,但是跟外道不一样。外道在忆念他们的上师、本尊的时候,他是心外求法的;我们是向内安住的,我们讲过是由内而外,由内心的摄心专注、虔诚恭敬,来召感佛力加被的。



    没有人一开始就注意佛菩萨什么时候现前,修行不可以这样,这个地方要注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忆 念 净 土 功 德  〖一〗

                         净界法师


    ◎忆念净土功德(作意、触、受、想、思)

    安乐功德

    一、不堕恶道  二、色身坚固  三、衣食自然  四、国土庄严  五、具足五通  六、寿命长远

    解脱功德

    一、亲近诸佛  二、听闻佛法  三、诸善聚会

    如何成就忆佛功夫?

    前面是讲到念佛,那我们怎么忆佛呢?我们怎么忆念我们未来的一个净土?我们即将往生净土,那你对未来的愿景怎么在心中规划起来?然后不断的忆念它、产生归依的心呢?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作意,把净土描绘出来,然后不断的接触;产生欢喜的感受;产生一种很正面的联想,我一定要去,我一定可以去;然后产生一种思想的造作。

    我们把极乐世界、这个未来的愿景,我们根据《阿弥陀经》分成二类:第一个讲到安乐的功德,第二个讲到解脱的功德。

    一、安乐的功德

    我们讲到离苦得乐─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我想我们生命当中,其实我们对于离开痛苦是比较急迫的:

    不堕恶道:

    我们生命有很多zai 难,比如说你发生车祸、产生很多的意外;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一个人当中最大的zai 难就是堕落到恶道,那种刀山油锅的痛苦!而这个堕落恶道,不仅仅是它痛苦的感受而已,而是他会产生一种愚痴相,遮蔽我们菩提心的善根。

    所以你到恶道再出来,那你这个菩提心几乎是完全被毁掉了,所以菩萨要避免到三恶道去。

    极乐世界就是说,即使你过去生有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但是你到极乐世界,起码它保证你──直至成佛为止,你不用再到三恶道去一趟,这是很重要的保证,你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列进去─不堕恶道,你未来的愿景这个要列进去。

    色身坚固:

    这个地方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有关系,他说:成就往生的菩萨,他的色身叫做金刚那罗延身,一生没有病痛。

    《华严经》说:菩萨的修学,他还不怕老、菩萨也不怕死,菩萨最怕什么诸位知道吗?对了,生病。

    这件事情蕅益大师他是感触良深,你看蕅益大师的自传,他说我每一次一修行就生病很奇怪!蕅益大师他说他每一次一加行,蕅益大师的观照力、心力、行力不得了的,但是他每一次加行就生病。当然这个也是他的增上缘,蕅益大师要是不生病,我们看他的传记,他可能不会求生净土,他就是因为病痛的关系,后来开始念佛。

    他说他病到七日七夜不能坐、不能卧,只有含泪念佛,后来含泪念佛以后把病消灭了;出关以后,从此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万牛莫挽,对阿弥陀佛就真实的归依下去了。

    所以你就可以知道这个病痛对一个祖师的折磨是如此,那我们凡夫那就不要讲了。

    所以阿弥陀佛跟你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在这一期的生命,你绝对不可能生病、不可能生病,不管你以前有什么杀业,你那个业不能再活动了。

    这二个保证很重要:不堕恶道、色身坚固,最起码离开这二种痛苦。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忆 念 净 土 功 德 〖二〗



                          净界法师



    得乐这当中我们先看它的依报,依报有三跟四:



    衣食自然:



    一般来说,如果你来生选择在娑婆世界,你要为衣服、饮食付出一些精神体力,去工作、去追求;在极乐世界,思食得食、思衣得以衣,你要什么饮食,你一想它就出现,吃完了也不用洗钵,它自然消失掉,减少很多精神体力的耗损,这是一个安乐的环境。



    国土庄严:



    诸位都知道一个每好庄严的环境,的确会产生一个欢喜的心,在《阿弥陀经》当中讲到国土庄严主要有四种:



    1、生处的庄严:你要到极乐世界,你是在什么地方受生呢?你是在七宝池、八功德水中的莲华中化生,那非常的庄严、非常的尊贵。你看我们娑婆世界的出生,是硬拉拉出来的,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住处的庄严: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是宫殿;这个宫殿诸位在想像、观想的时候有二种:一个是地上的宫殿、一个是树上的宫殿;有些人喜欢住树上,居高临下,有些人喜欢住地上,宫殿。



    3、大地的庄严:黄金铺地。在《无量寿经》提到:极乐世界的黄金是柔软的,而且它会释放出香气─大地庄严。


    4、虚空的庄严:在虚空当中经常产生美妙的音声,使令我们产生念佛、念佛、念僧之心。



    我们应该经常把极乐世界这种庄严想像出来!



    诸位要知道:我们不可能往生到一个你完全陌生的地方! 如果你不把极乐世界想出来,你很难产生归依的心─心想事成,你对本尊的功德一无所知,你怎么去跟本尊感应道交呢?



    诸位知道所有的修行最大的过失是什么吗?



    愚痴、无知是最严重的,因为无知你没有办法想像,你就打妄想。


    前面是讲依报,第五、第六是讲正报。



    具足五通:



    极乐世界你只要往生到那个地方去,阿弥陀佛给你的果报体──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在《阿弥陀经》特别讲到神足通,它提供你一个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让你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所以我们刚开始念阿弥陀佛,但事实上到净土去的时候,去亲近十万亿佛,而且回到极乐世界的时间非常的快。这个果报体的功能很大,你看我们住娑婆世界,你从义德寺到台北去就要花好几个小时,而且你的活动范围就在地球打转,你没有办法离开地球的,你怎么去亲近十方诸佛呢?没有办法。



    所以这个地方还是有差别,环境是有差别的。



    寿命长远:



    这个很重要!时间,是一个修道的基础。你问问那个老参,就知道这个时间很重要。



    你看我个人的修学,我刚开始听闻佛法的时候,佛陀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那个是一句话而已。但是我慢慢感受到人生真的是一个动态变化,我觉得无常还不是非常可怕,变化我还可以接受;其实那个无我是最可怕的,它怎么变你没有办法控制,你没有主宰性,它怎么变?它爱怎么变就怎么变,你没有办法决定的。



    我相信每一个人出家愈久,对无常、无我的感受愈来愈深。



    经典是要透过你生命的经验去体验的,点点滴滴先把它了解在心中,然后跟环境不断的碰撞、然后产生反省,点点滴滴就可以把文字的义理,转成你一种智慧的光明,所以这个生命的碰撞是必要的过程,那这个都要时间!



    我觉得一个人修行要有成就,你要活得久一点,你要想办法让你自己活得久一点,真的是这样;因为你时间太短了,真的没有时间消化。



    那阿弥陀佛提供我们一个无量无边阿僧祇的寿命,你可以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来亲近善知识、来听闻佛法。这种极乐世界的安乐果报,从离开痛苦到成就依正的庄严,最后给你一个正报殊胜的五通、长久生命的果报,这个你都要记在心中。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忆念净土功德 〖三〗



     你必须告诉你自己,你离开了佛号,你就一无所有了!



                     净界法师





    二、解脱的功德。



    前面是安乐,这个地方是解脱。



    亲近十方诸佛: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有方便力。



    其实我们在修行当中,有些障碍没有办法破除,就是你没有找到好医生,没有人来引导你,说实在,可能你自己也没有这个福报,你自己就是过去生没有跟善知识结缘;那么所有善知识最殊胜的是佛陀,亲近十方诸佛,我们现在只能够亲近佛像,所以这听闻佛法:在极乐世界你经常能够透过鸟类的声音、风吹宝树的声音,来听闻佛法。



    佛法有开慧之功,它能够开启你心中的智慧;所以一个人不听佛法久了以后,就跟着妄想走了,没有智慧了,就容易起颠倒了,所以闻法有开慧之功。



    诸善俱会:这个讲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祂有一个清净的僧团。



    你一天到晚跟智者大师、蕅益大师在一起,你也不敢放逸了。所以他有这三宝力量的摄受,所以在安乐的环境当中,你很容易成就圣道。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一个观念:就是说我们修本尊相应法的时候,你要先知道结果才有因的,所以蕅益大师提出一个因果相应法,他说: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他创造一个净土的功德,也创造了一个佛号;这个净土就是一个果,佛号就是一个因。那你应该怎么样?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说: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诸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你希望你来生没有病痛,你要发这个愿:我希望到极乐世界没有病痛。为什么呢?因为有佛号。你希望你来生的果报体,不要像现在这样障碍这么多,去亲近阿弥陀佛也没有办法、亲近药师佛也不行;你能够自由自在,今天亲近药师佛、明天亲近阿閦鞞佛、后天亲近文殊菩萨,祂提供你一种神通的果报体,那为什么会有这五种神通呢?因为有佛号。



    你必须把你来生的愿望跟你心中的佛号联想在一起,这个时候你对佛号才能够产生强烈归依的心。你现在有一颗钻石,如果你不知道这颗钻石的价值,你一下子就把这个钻石跟石头一样丢掉了,你忘失掉了,很简单嘛。



    如果你把你的愿望跟钻石连结在一起,诶,我这个钻石不能丢掉,因为我很想要买一栋房子;为什么有房子?因为有钻石;我想要买高级汽车,因为有钻石;我想要买很多珍宝,因为有这颗钻石…诸位,这个时候诸位,你这颗钻石你还会丢掉吗?不会了,它是你未来整个生命的希望。



    所以修净土的人必须怎样呢?先设定目标── 你未来的愿景:七宝池、八功德水、依正庄严、三宝的加持,然后把你的功德跟佛号联想在一起。



    诸位你知道为什么在念佛的时候、打佛七的时候,有些人的佛号很容易忆持得住,有些人的佛号念没多久就跑掉了?诸位知道为什么吗?



    事出必有因,对了。因为你这个佛号没有产生一种功德联想,它只是一个佛号、一种声音,那你对它是可有可无嘛,你根本没有对佛号修归依嘛!讲实在话:你这个佛号没有产生一种功德联想,这个佛号你念不住的! 你必须把你未来往生净土的愿景,跟佛号紧密的连结在一起,这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佛号就意义重大了!



    你必须告诉你自己,你离开了佛号,你就一无所有了,我看你还敢不敢离开佛号!你绝对不敢。你想说‘怕啥,我没有佛号,我*我的戒定慧’,那你这个人没有办法修净土了,因为你没有一心归命、佛号对你是可有可无嘛,那你这个算什么本尊相应法?那你就跟禅宗一样,把佛号当做摄心方便而已。



    所以所有净土宗的人要把佛号念好,首先产生强烈归依的心,我们讲不共的归依── 你要观想:你自己是业障凡夫,你离开了佛号,你来生就完全没有希望了,这个叫做通身靠倒。你把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句佛号上,我保证你这个佛七念得非常好,而且你也真实可以把本尊的功德全部启发起来,这个就是我们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这个意思─一心归命。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净界法师



    看最后的结示劝修:



    我们最后把前面心灵的力量跟佛的力量,(唯识讲心灵的力量;净土讲佛力),心力、佛力作一个总结。



    第一段文:结示法要:



    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么安住?



    这是根本问题,就是你的目标在哪里?



    我们这念心的安住其实有三种:一个是住在过去,一个是住在现在,一个是住在未来。



    我们常说一句话:下等人是住在过去。



    你看我们现在今天、有昨天、跟明天,你比较在乎昨天还是明天?



    明天啊,那你这个人有希望哦!一个人如果老是讲到昨天、前天怎么样就完了,因为过去不能改变嘛。



    你一个人老是注意过去,就失掉未来,因为你老是去注意一个你不能改变的东西,过去又不能改变,你把精神体力放在过去干什么呢?



    所以诸位要知道,一个人不能老是活在过去,因为它不能改变,你这样是浪费时间,你再怎么样去想它、再怎么样去努力,它永远就是不能改变。



    但是你也不能活在现在,因为现在变化多端,无常变化,无常无我,你根本没有办法控制的,一个人要活在未来,未来是可以期待的,是有无量的可能性的。



    所以在圣道门当中,对于过去、现在、未来,其实圣道门是无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但是净土宗是有所住。一个人完全无住,净土宗你没有办法修学的。



    你说:我完全无所求,我来生求生净土也好、不求生净土也无所谓,那你这个思考模式不是修净土宗的思考模式!


    正确掌握净土思想的本质,为了来生而活!



    我们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传承,这个传承当中,就是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它的核心价值是不同。你没有掌握住这个净土法门的心要,你怎么修呢?为什么所有的法门都要上师口授的传承?就是要把这个基本的精神把握住嘛!



    你光是念佛能够往生吗?我看未必,你没有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净土宗的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来表达最清楚:



    我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一个净土宗的生命观,你如果真的把今生当做客人、把今生放弃了,你的目标只有一个不久莲池会上人。你把生命放在来生,我保证你一定往生!这是根本问题、安住问题。



    我们很多人忽略了根本,你看你把今生看得很严重,然后再来对治,怎么对治都不对,因为你刚开始根本就错误了,你就不应该住在现在嘛。



    我要提醒大家,修净土宗的人不能重视今生的;讲实在话,你住在现在,你是障道,因为你这个思考模式是错误的,你不合乎净土宗的核心思想,它的根本心法是不能这样子的。



    净土宗是住在未来,修净土宗的人,他的生命只有一个理念:你为了未来而活,你不是为了现在而活的,你人生的目的只是来积集资粮而已。



   你如果能够掌握这个中心思想,你佛号念得多、念得少那是其次了。



    所以我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这句话你要参透了,那大概净土法门的核心思想就掌控起来了,净土法门你再修就不难了,但得本不愁末!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