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安法师: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大安法师: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师尝修净土,勤以励人。室中问学者云: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修净土者当如何修?众无语。复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又云:譬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绝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义怀 引自《角虎集》

译 文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之后,恒常修持净土法门,且每每以此策励学人。一次,在室内问诸参学弟子说:“如果说舍离污秽,欣取清净,厌离此界,欣求彼土,则是有了分别取舍的情见,属于众生的妄想;但如果说无净土可生,则又违佛语。如此,则修持净土法门者应该如何修呢?”大众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禅师自己答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禅师又自答:“就好像大雁掠过长空,影子沉入寒潭,大雁绝无留下踪迹的作意,潭水也没有留住大雁影子的想法。”

【撰者】

    义怀(993-1064),宋僧。汲水折担大悟。作偈呈重显禅师,得印可,提倡禅净双修,有《通明集》盛行于世。

【按】

    生则决定生,乃从事相上说,由众生灭心而建立;去则实不去,乃从理体上说,真如妙性本无去来。理事圆融,真俗不二,方为净土正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1 佛法,自始至终都是叫我们打破执着。我们在一切法里面起分别执着,有取舍得失的心,这完全是从我执里面生的。这些东西不离开,增长我执,我执没破,我们念佛,不能成就。

2 世间人我执相当重,起心动念决定不把“我”忘掉;佛法无我,决定没有我见、我执。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源,我执没破,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声声都是“迷而不觉”,这个不能往生。经里面给我们讲往生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并没有讲一天要念多少声佛号,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可是,这个佛号不能间断,为什么?我们凡夫业障太重,佛号一间断,妄想就会起来。

3 其实,在理上讲,佛号不必要念那么多,念那么多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六道凡夫,无始劫来的习气太重,要不念佛,准打妄想。诸位一定要知道,不管你的念头是善还是恶,都是妄念,善念变三善道,恶念变三恶道,都是在搞六道轮回,这个太可怕了!

1 佛门里头,要用清净心修福修慧,你才能得真实的受用。什么欲望、希求都没有,心就清净。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佛门讲的“有求必应,绝无缺乏”。“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绝不是佛菩萨给你的,而是你自性当中本来具足。你心清净了,清净心里本来具足的一切法,随心随念就起现行,你心得自在了,所以你本性里所藏的这些智慧、福德也自在显露。

2 《了凡四训》讲改造命运,都是从心地里面求。从内心里求,那真是内外俱得,没有一样得不到。一味向外驰求是得不到的,纵然得到,那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怎么求也求不到!明理的人、会求的人,决定不会向外求!就是连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受用,所谓“求富贵得富贵,求儿女得儿女”,都要从内心去求,不是从外面求。

3 这也是说明佛为什么叫我们自己修,修是什么?是把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上面的障碍去掉。什么是障碍?贪嗔痴是障碍。

4 一切众生的智慧德能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差别的,就是人家的智慧德能现前起作用,他得受用。我们虽有智慧德能,被贪嗔痴盖覆住,起不了作用,苦在这个地方。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把贪嗔痴这个障碍除掉。能将这个障碍除掉,我们的智慧德能就又恢复了,又现前了,是这么一回事情。

5 智慧德能,是我们的自性本具的,绝对不是佛菩萨赐给我们、保佑我们,让我们得到的,没这回事情!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4-10 17:26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