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噶玛巴在纽约: 开示修持不动佛理由 冈波巴四法

噶玛巴在纽约: 开示修持不动佛理由 冈波巴四法





首先,法王说明自己修持不动佛的缘由:「小时候,我脾气不好。平时还可以,但有时则会相当生气。到印度后,我发现自己在面对许多棘手的挑战时,动怒的频率便开始增加。虽然事后我非常后悔,也知道生气不对,但在气头上时,还是不太能够控制自己。」

之后,在整理不动佛的相关经文时,法王读到不动佛修法的意义,发现必须小心谨慎避免动怒,接着开始发展出对不动佛的特殊觉受:「一旦生起对不动佛的特殊觉受后,我发现自己变得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此,法王大受鼓舞,便接着研究更多与不动佛有关的内容。法王认为,在不动佛众多的祈愿中,最重要的便是此愿:「吾既已为菩萨,直至菩提,不对一切有情生嗔恚。」

不动佛的梵文为阿閦佛(Akshobhya),其名号中的「不动」指的是他的心不受任何情绪的牵动。「这真是很了不起的功德,然而一开始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凡人。我们要做到一天不动怒都很难,更何况是在成佛之前的修行过程中都不动怒。」


法王坦言:「不动佛伟大的勇气令我感动,让我觉得或许自己应该发誓不再动怒,至于自己是否在成佛之前都能这么持守,我并不确定,因为来世会如何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最少直至此生终了绝不再动怒。」

接着,法王说明如法修持的精确定义。将不动佛视为本尊向并他祈请,这是可以的,但这还不算是真正如法的修持:「直至目前为止,我们可能都还没有尝试克服自己的瞋恨。不动佛体现的是克服瞋恨的勇气,他鼓励我们克服瞋恨,而当我们真的这么做时,这便是不动佛的真正修持。」

不动佛如何赐予行者力量呢?他赋予行者勇气,让他们成为披戴忍辱铠甲的战士。法王说明,当我们身穿铠甲时,因为有这样的防护,在战场上便没有恐惧:

「直至目前为止,我们害怕与自己的瞋恨作战,恐惧与它正面交锋,这就是我们从未面对它的原因。不动佛给予我们挑战瞋恨的勇气,将我们培养为自心的战士,然而在这里的战士与军事上击败他人的战士,意思相当不同。」

第一个理由:清净加速累积的恶业

法王表示,在鼓励大家修持不动佛时,他通常会提出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与现代化的生活有关:「由于科技的进步,我们的行为所具有的力量是过去的几千倍,以至于我们对环境的败坏和其他生灵的残害数不胜数,也无法想象。」

法王以屠宰动物的例子来说明。屠宰动物过去就有,但现今机器化的屠宰方式,让我们所造成的伤害成级数倍增加。为满足食欲,我们每年屠宰的动物数目,简直令人无法想象,而且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修持不动佛的第一个理由便是:为了清净我们累积的恶行和恶业。



第二个理由:找到不为烦恼所动的勇气

第二个理由:虽然我们相当自信有能力解决我们造成的问题,但法王指出:「光靠知性上的理解,不足以真的让我们做出能够疗愈环境的改变。对于这些不幸的情况,我们的心中必须有非常强烈的感受,这样才能够生起解决问题的决心。」因此,法王提示,我们先要从审视自心开始,而修持佛法的目的便是要改善自心:我们应该要像不动佛一样不为瞋恨所动。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瞋恨的驱动下向他人施加的暴力,甚至是比环境问题更严峻的挑战。法王建言:「我们必须达到不受搅扰的状态,这样便不会以暴制暴。禅修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并且还要找到勇气,让我们可以不带瞋恨地响应世上的暴力。」



第三个理由:告别烦恼,培养了不起的功德

至于修持不动佛的第三个理由,法王表示这很容易解释:「恶业是有方法清净的,但是我们需要学习并应用这些方法。」

「藏传佛教的价值,在于数千年来,藏人强调的是灵性的发展而不是科技的发展,因此西藏保有经验和证悟传承的口诀,能够让我们克服自己的问题,同时改善自身。」

此古老的传承智慧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将不动佛视为有别于自身:「我们要成为不动佛,但这并不是说要穿着跟他一样的法衣,结着他的手印四处走动。我们要成为的是究竟的不动佛,也就是不为烦恼所动的证悟状态。」

为达此目的,我们先从思维自己是不动佛开始,体现不动佛的勇气,这样才能够开展我们的功德,而这也才是修持真正的目的。

「最大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要放下自己的烦恼,我们要对烦恼说:『没有你,我也能活。』『我有的比你更好。』唯一能够让我们有勇气这么说的,便是我们真的在自心中发现更好的东西,例如菩提心和慈悲。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心中,找到比烦恼更能有效处理问题的资源。没有认出这些资源的话,我们是不敢舍弃烦恼的,因为它看似是我们在困境中最好的援助。」

为了让我们看到烦恼的过患,继而告别烦恼,法王鼓励大家,藉由不动佛的修持,在自心中培养「了不起的功德」。于此,法王圆满了不动佛的前行开示,数小时后,法王将接着传授不动佛灌顶。



法王噶玛巴在纽约:不动佛灌顶正行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时间:2015年4月12日

地点:美国 纽约市皇后区

继上午不动佛的前行开示后,接着是午餐休息时间。湛蓝无云的天空下,两千多名会众或园中漫步或草地小憩,享受早春的温暖。而会场中,法王则利用这段空挡私下进行灌顶的前行修法。

在迎请本尊的前行后,法王表示,他觉得自己或许与不动佛有特殊的缘份,而事实上,历代噶玛巴都被认为是与不动佛无二无别。法王解释,密续五佛部中,噶举祖师所修持的本尊多数出自不动佛部(或称金刚部):


「隶属于这个佛部的征兆,便是噶玛巴所具有的不共的金刚部黑宝冠。虽然我们称噶玛巴的宝冠为黑宝冠,但事实上它是非常深的蓝色,而这个颜色在密乘中代表法性,也就是诸佛之心不变的本质。」

「佛有三密:密身、密语和密意。密意指的是完全不变的智慧,由于我们通常会以天空或虚空来比喻,因此深蓝色代表这样的智慧,而噶玛巴宝冠的颜色代表不变的法性。」

法王在上午的开示中教导,在修持不动佛时,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外在的行持,例如在面前放置本尊像、燃香、持咒等,但修持不动佛的精髓在于克服瞋恨的勇气,培养自心不为烦恼所动的稳定性。

法王在下午的灌顶中强调,不动佛灌顶的重要性和相关修法的内容非常庞大,非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楚,就算是每年由他在菩提迦耶带领的一整个月不动佛闭关,这样的时间仍然不够。

「严格来说,正宗的灌顶是对心性的引介,但大家把今天的灌顶当作是加持的结缘灌顶就好。」法王接着开始灌顶的各个步骤,并且为以卓千本乐仁波切为首代表全场会众的僧众,以法器一一在他们的头顶上加持。在获得不动佛身、语、意和事业的加持后,会众便可以进行不动佛的修法,修持不动佛无二、不动和免于烦恼染垢之心。

灌顶圆满后,本周末法会的主办单位「达朗普善基金会」(the Danang Foundation)负责人财旺仁波切(Lama Tsewang Rinpoche)向法王献酬谢曼达,接着由众多的弟子向法王献八吉祥和其他供品

在给予不动佛日修仪轨的口传后,法王向会众表达自己由衷的祈愿:愿全世界充满良善,每个人具有快乐的人生。

由于历代噶玛巴与不动佛的密切关系,透过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的不动佛开示和灌顶的加持,在纽约湛蓝的天空下,人人欢喜雀跃,法性的颜色大放光明。

法王噶玛巴在纽约:开示冈波巴四法

时间:2015年4月11日

地点:美国 纽约州法拉盛?

法王噶玛巴在纽约: 开示修持不动佛理由 冈波巴四法 - 坚华嘉措 - 坚华嘉措(本人的博客独此一家,绝无分店)法王噶玛巴在纽约: 开示修持不动佛理由 冈波巴四法 - 坚华嘉措 - 坚华嘉措(本人的博客独此一家,绝无分店)

纽约阳光普照的周六上午,法王给予此行第二场的传统佛法开示,为现场座无虚席的观众传授「冈波巴四法」。请法单位「达朗普善基金会」(the Danang Foundation)的负责人财旺仁波切(Lama Tsewang Rinpoche),即是千禧年之际护送当时十四岁的法王,横越喜马拉雅山抵达印度的随侍之一。

纽约法拉盛喜来登(Sheraton LaGuardiaEast Hotel)旅馆的演讲厅中,聚集了约一千位的法友。这次活动的入场卷很快便销售一空,许多没来得及购票的信众则在大厅外等候,希望能够盼到最后入场的机会。讲台上方悬挂的不动佛圣相,原作出自法王之手,经复制放大后,饰以藏红与金黄 se的丝绸框边,这是为法王本周末将传授的不动佛灌顶和开示所做的准备。

一开始,法王表示,说法者若非高证量能够自动流露开示的话,就是要有充分的准备。但由于自己没有什么修持的经验,事先也没有特别的准备,他没有信心这场「冈波巴四法」开示会对大家有太大的价值。

接着,法王指出,「冈波巴四法」主要讲的是三种根器的人在菩提道上的修行次第,而今天的开示只会说明四法中的前二法:「愿心向法」和「愿法向道」。

第一法,愿心向法,主要讲的是下根器的人的修持,虽然它也适用于中等根器。法王说明,就传统而言,下根器的人的修持动机是为了更好的来世(增上生),但现今许多人的见识却只局限于今生。因此,法王觉得,应该有其他教导佛法的方式,可以让那些跳脱不出此生的人也能够感觉它跟自己有关。

修持「冈波巴四法」的第一法,是学习让自己真正确信有来世,而这样的确信会让我们生起对未来投生的真切关注。法王举自己对世界环境危机的持续关切,便是对此法的日常观修方法。

「在这个21世纪中,由于物质的高度发展,我们的快乐变得愈来愈养赖外在的事物。然而,人类的欲望或贪婪没有止境,我们用来满足欲望的外在资源却有限,这包括自然资源在内。以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这是不可能的。」

「问题在于我们所信奉的消费主义,让我们在对外在快乐的无尽追求中,已分不清『需要』和『想要』之间的差别。我们再也不去思考这中间的区别,最后变成自己财物的奴隶,而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法王强调,他并不是说此生不重要,有些人将这点误解为我们必须放弃对此生的所有关切,然而这恰好相反:

「如果真的关心来世,我们就一定会更关心此生的作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谨慎思维如何不让这个暇满的宝贵人身空过,这样的思维即是修持『愿心向法』的基础和起点。」

法王接着说明,第二法愿法向道,是上根器的人的修持,主要内容是六度波罗密。我们修习此法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有更好的来世,而且是要获得圆满遍知的佛果,因此必须进入大乘的修持之道。

法王延续之前对于「需要」和「想要」的讨论,进一步对于我们「当下」和「究竟」的需要进行区分。法王指出,此二者中,我们究竟的需要更为重要,它指的是获得圆满究竟的快乐,也就是佛果。再者,我们的究竟目标不只是为一己之乐,同时也是为了一切众生的快乐。

上根器的人的特征是具有悲心和菩提心,法王说明,我们对此功德特质的缺乏如何影响世界的现况:

「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的战争和暴力,百万人流离失所,千万人受到屠杀,父母和子女分离,丈夫和妻子分离。我们没有一个人想要经历战争或暴力,我们害怕这些,而且确实为之感到悲伤。」

「然而人类的大脑很奇怪,除非它就近在眼前,否则我们忽视一切。就拿环境的情况为例,由于没有直接看到它的影响,许多人仍然对气候变迁漠不关心。但是就算没有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也应该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

「我们的悲心和菩提心的明显缺乏,已将我们的世界置于极度的危险。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因为它随处可见,而我们是它的始作俑者。然而,我们的悲心仍然不足以让我们对它关切,我们的菩提心仍然不足以让我们为它付诸行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于此,法王话锋一转,讨论成为佛教徒后是否就会真的让我们变成好人:

「如果有人问我,我自己是否是个佛教徒,我自动会说是。但如果对方接着问,我是否自认是个好人,我可能就无法立刻予以答复,因为我觉得有时自己是个好人,但有时却不是,这真是矛盾。如果确认自己是佛教徒,但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好人的话,这实在有点可笑!」

「修持佛法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是好人,那么我们对自己是佛教徒的认知就非常值得怀疑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