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喜法师 万般皆幻但求真实

传喜法师 万般皆幻但求真实

      
                        传喜法师镇江太平庵法会开示(01.06.27)
               
  佛佛道同归元无二

      《心经》我们每天都读啊,我们在座的可以这么说每天都读啊,一天读好几遍,上早功课要读,晚课要读,你做任何的佛事必然要读《心经》,都是会背诵的。其中有一句叫“无眼耳鼻舌身意”,不要说没有人,还没有把我们人解剖掉呢,不要说具体的、笼统的没有人,就连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啊,你说奇怪不奇怪。

      在座的你想想看,我们明明是有,为什么菩萨、佛要告诉我们没有?没有眼耳鼻舌身意,那哪里有对着你眼睛的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所以无色声香味触法。我们光每天读,你要往心里去啊,要去思维的,为什么无啊?你不“无”,那你怎么念佛啊。

      请问念《心经》跟念阿弥陀佛是不是一样?念《心经》跟念阿弥陀佛一模一样,知道不知道,所以才叫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千经万论都叫阿弥陀佛,都叫无量光无量寿。但是经呢是怎么样无量光无量寿的道路,经者径也,经又是一切诸佛的智慧源泉,也是我们自性智慧的源泉,又称为叫涌泉。

      经有好几种含义,所以经跟这个不违背的,不是说《净土五经》才是讲那个的,这都是后来师父为了方便弟子们说的,你们读广的读不了,我捡几个出来让你们读,然后大家就给祂起个名字《净土五经》,这样的。哪一个经不是净土啊,对不对,你有没有听说哪一个经是讲脏土的,有没有?

      还有的人说我是修净土法门的,他问说,法师你修什么法门的?我就跟他说,我是修脏土法门的。请问有没有修脏土法门的?没有,那只不过是个名字啊,称呼一下,修净土法门。一切法怎么样?佛佛是道同,法法是同归啊,殊途同归,所以《楞严经》里就讲到,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这个元是什么意思啊?元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所以叫元,就像我们一年的第一天,三百六十五天都从那一天开始的,叫元旦,所以叫归元,所有千经万论没有一个不是归元的。

      甚至从这个角度上说,佛为说一个真实,而并没有固定的小乘、大乘、金刚乘。三乘,没有固定的,唯有一真实,无二亦无三。所以就是说学佛要有佛的知见,这是佛陀的本怀啊,佛陀说一切就是要令众生具足佛的知见,所以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所谓一大事因缘乃开众生佛之知见,示众生佛之知见,令众生悟佛之知见,令众生入佛之知见,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什么是佛之知见?就是不要有我们自己狭隘的见,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为什么啊?我们天天抱着个芝麻看不到西瓜,所以佛是破我们的执着。然后我们懂一点法了呢,又有法的执,所以《妙法莲华经》说“众生处处着”啊!“引之而得出”,如来来引领我们出这个执着,破这个执着。

      破了这些执着怎么样?就破除无明,现前当来就能够见到佛,这样一个。所以以后我们念阿弥陀佛,口在念的时候,心要思维阿弥陀佛的义,如果你实在说我没有这个智慧思维,那我们要具足惭愧心,至少印光大师他所给我们示现的叫常惭愧,不能有自满的心。

      说师父诶,我就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他讲的时候,我听这里面惭愧少了很多,他有一种好像其他的我都不要,把其他的都杜绝,没有惭愧。要有一种惭愧,惭愧了之后你念兹在兹啊,也会很奥妙喔,然后这个时候也会把我们的心能够摄住。   

      你有惭愧心念佛,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叫欣和厌具足,在你这一念佛号中具足这欣厌两种状态,那你这个心惭惭由散乱而能摄持住。心一摄持住了之后眼耳鼻舌身意都会摄,但这个还是属于我们凡夫地的一种方便的摄,虔诚心的这种。

      那还有圣义谛的摄,圣义谛是什么摄?就是我们口念而意解,我们的心意对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有所明了了,这个时候叫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个时候真正达到了督摄六根,因为这时候是什么啊?包括连意根也被它督摄了。

      我前面讲的你虔诚心,惭愧心,欣厌具足的那样念佛的话呢,这是一种方便的都摄六根,因为什么啊?因为你着力点还强调在意根上,是以第六意识的意根来督摄前五根,其实严格上还不叫督摄六根。如果我们能够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才真正地做到了督摄六根。这样子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们要从容易的做,什么叫容易的?惭愧心很好生起啊。
        

                          学佛正法令久住

      我现在说你要用大智慧,喔,那大智慧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心经》里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什么啊,我再读两遍头也晕了。但是你惭愧心总容易生起来吧,娑婆世界苦,我们要明了娑婆世界的苦,这还是容易的,我们眼睛看的,听别人讲的,处处是苦啊,要深入地去体会苦。

      甚至我们这个时候都没有办法去了解极乐世界到底乐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不曾去过极乐世界。你说西瓜甜、西瓜甜,如来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吃过西瓜,那我根本不知道所谓的西瓜甜到底是什么味道。但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苦你是知道的,所以说《无量寿经》的时候,先是说《无量寿经》的依正庄严,乃至法藏比丘因地是怎么修成了极乐世界的。

      但是说回来之后,因为我们很难了达极乐世界,所以又跟弥勒菩萨说我们此方世界的苦,五痛五烧,从外在的依报到内在的正报没有一个是可以依靠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存在的,都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就像我们在座一样,我们现在你能把握自我吗?没有办法的,生老病死是由不得自己的,不要说外在的,就内在的,我们觉得我这身体就是我,我就是身体,然后你仔细去分析的时候,它都不是能够自我控制的,所以说“是我的身体”这一句都不对的。

      既然不对,你就不要把投资投错了,就像买股票一样,既然这个股票不看好,你投资它,那你肯定被套牢啊,我们为什么要修啊?因为你不修你就会被它套牢啊,所以我们修行叫求解脱啊,叫不被它套住,就了生脱死,从生老病死里面跳出来,所以这个要明白,我们佛弟子的意义。

      在座的大多数都是在家居士,居家修行者,虽然不能像我们出家人一心一意地来学习佛法,但是我们哪怕有一个小时来学佛,你别学偏了,你要真实地在学佛,所以我们平时讲的正法久住,佛法分正法、像法和末法,我们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啊?正法,你一天哪怕只有一个小时能学佛,这个时候你总要学正法吧,你不要学到像法啊,更不要学到末法去了,那不糟糕了,要学到正法。

      所有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就让你要知道真实的佛法,你真正的应该学的是什么,要明白这个,平时念那么熟啊,背得这么熟啊,念了这么多年了,没有想过,经过师父这样讲了之后,以后念的时候要把速度略微慢一点,“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实这就结束了,心经可以结束了,所有的经典都可以结束了,到这都结束了。如果你明白了就结束了,度一切苦厄了嘛,就任务完成了。

      下面呢是对前一句话的解释,就把祂再分细了,为什么照见五蕴皆空,那就分了,舍利子,你看看这五蕴里面,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舍利子啊,色不异空,照见五蕴皆空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不要看这四句,不得了,四句是四个人生的境界,我们生命的境界啊。

      第一句,“色不异空”是什么啊?平时我们认为我是人,我现在活在这个世界,实有的这些都是,这些实有的是什么?就是色,是我们所有的普通人、凡人,平时生命当中主要的依靠,第一反应就认为这个世界是真的,我的身体是真的,这所有一切都是真的。但是佛告诉我们这个色不是真的,这个色是空啊,不是真实的体啊。我们现在用这个智慧来看,所有你看看,不管你身体里面还是外面,你看哪一个它是真实的、不变的,有没有?没有一个。这第一句是破凡夫的知见。

      那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啊?第二句呢是破外道的知见,外道修行干什么啊?叫沉空耽寂,他说,这个世界都是假的,所以啊要空、空,然后就什么都抛,什么都不想,在空里面。那你这个心所假想的一个空,你不从那个色法中执着,你又执着在这个空法里。就像那些练气功的,那些外道,他就落在这个空里面,所以这个空是不是真的?这也不是真的,这也是假想出来的,这也是你的心造的,这就是“空不异色”。这跟前面的“色不异空”不是一个境界了,第一句色不异空是破凡夫见,第二句空不异色是破外道见。

     “色即是空”,这是什么智慧?这是缘觉的智慧,缘觉是修什么法而证缘觉的?祂就是看到万法的因缘所以叫缘觉,在万法的因缘之中觉悟了,所以祂叫缘觉。缘觉,祂看到秋风来,树叶子就飘零;下雨了,把花瓣就打碎了,祂在这个现象当中就觉悟到这个空,觉悟这些法都是因缘和合,非坚固的,所以祂觉悟色不异空,祂是这个智慧。

      那下一句话呢?空不异色,是什么智慧?这是在诸法的空性当中同时就有妙有的存在,这是什么境界?这是菩萨的境界。你看我们天天读《心经》,读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不知道这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又一个等级啊,这是超越凡夫,超越外道,超越缘觉,超越菩萨,达到最高--果地菩萨的境界。

      正因为这样,所以心经才讲到,“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一切菩萨就是因为把握了这个智慧所以才做大菩萨摩诃萨的,那一切诸佛皆以这个般若波罗密多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所以《心经》这么伟大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安住“心经”化险难

      祂就像我们凡夫的一个天梯一样,我们踩一级又踩一级,马上就升上去了,转凡成圣了,《心经》还了得。所以玄奘法师---唐僧,就是靠这个心经克服了种种大自然的困难,人的困难。大自然的困难是什么困难?唐僧最大的困难是独自越过沙漠,现代我们中国,你看,还有几个科学家或者什么,去沙漠研究的时候死在沙漠里,尸体都找不到,直升飞机去找都找不到尸体,更何况唐僧那个时候——古代。

      他一个人要穿越沙漠,吃的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上有烈日严严,下有茫茫沙海,他困在那边,又饥又渴,一天、两天、三天、四天,没有吃的了,没有喝的了,生命连呼吸都困难,他只有坐下来。坐下来干吗?就深入到《心经》的状态,思维《心经》,安住在《心经》的智慧之中,结果怎么样?玄奘法师度过了大自然的严酷环境,竟然鬼使神差的,他的马带着他找到一片水。

      请问这个水哪里来的?我们很多人都会认为大概沙漠里就有一个水吧。但是作为我是一个佛教徒,我会理解到他因为心跟心经相应了,佛菩萨在救他,佛菩萨可以在山顶上现一个水池,可以在万里无云的天上忽然出一片云,给他下一场雨,也可以在这大沙漠里给他现一个绿洲。

      因为什么?沙漠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不是真的。我们所看的一切是我们的业力所显现,为什么修行人叫“真是修行不见他人过”,因为所有的一切显现都是你业力的显现,你所有的都要回光返照,消归自性,真正念佛的人也是这样。

      所以玄奘法师遇到这个境界,安住在《心经》的时候,就是这样莫名其妙解决了,包括他翻越雪山,当时有一个国家的皇帝与他两个人拜为兄弟了,然后留他。挽留不下,就派大臣给他收了好多徒弟,一大队人马陪着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经过雪山的时候他的徒弟里面十个冻死掉四五个,这么多。为什么玄奘法师完好无恙,克服了雪山的种种困难,到了印度了。

      到了恒河边高兴得不得了,正在激动的时候,来了一群人把他抓起来要杀掉,为什么啊?这一群人是伺火婆罗门,他是一种外道,一年一度祭他们的神。祭神呢,需要找一个年轻俊美的、漂亮的人。玄奘法师是中国去的,长得又白,年纪么正好二十岁出头,正好就这个人,好,就要把他用火烧死来供养给他们的神。

      他被五花大绑,坐在柴堆当中,火已经点起来了,别人念着经,敲着鼓啊,敲着法器,要供了。玄奘法师想糟糕了,这一下我糟糕了,天灾都过去了,我现在遇到人祸啦。好几次人祸,这是最主要的一个人祸,然后他又在念《心经》,心里面跟《心经》相应。一跟《心经》相应的时候发生什么啊?忽然之间大风骤起,边上的恒河翻江倒海,浪大把船都推FAN掉,风大到把地上的土都掀起来。

      那些外道怎么样?骤然之间一股黑风昏天黑日的,火不单单吹灭了,把这些外道吹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啊,他们就很恐怖啊,想我们是不是触犯神灵啦,这个人不能杀啊,这些人就四散逃跑掉了。等风一停下来,玄奘法师眼睛一睁开一个人也没了,火也熄了,那些柴被吹得遍地都是,那些人也都跑得一个人影子都没了,你看厉害不厉害,你可以知道那个《心经》还了得啊,《心经》的力量。

      所以我们学佛,我们要思维,你思维佛法的意义了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要真心学佛,你真得利益,那就真了生脱死,否则的话我们佛教里一句话叫“寒暄佛性,懵懂真如。”佛法的真实义不了解,所以憨山大师说:“口念弥陀心散乱。”怎么说,下一句?“念破喉咙也枉然”,你把喉咙念破了你能了生死吗,为什么?口里念着佛,心跟佛的义不相应啊,那是不是叫散乱哪。

      佛是什么啊?佛本身就是不生不灭的,佛就是涅槃啊,佛就是正定聚,佛就是我们的戒体,无表色法,佛本身就是无内无外无大无小,尽虚空遍法界。那我们如果一边嘴里念着佛,心里面却不与这个相应,想着张三李四,我们有的人念佛,手里拿念佛珠,一边念着佛,某人哪不行啊,阿弥陀佛啦!口里念着佛,心里想着人间的是非,根本不与佛法相应,不与佛相应,不与佛的德相应。
  
      我们从本初上来说,从我们众生一切本具的来说,本觉,不与本觉相应,不与始觉相应,不与究竟觉相应,不与法身佛相应,不与报身佛相应,应身佛也不相应。佛讲的法也不相应,大乘法也不相应,小乘法也不相应,一乘都不相应,八万四千一个不相应,相应的都是我们的烦恼习气。你口念弥陀心还散乱在我们世间的种种习气上,那你怎么可以了生脱死呢?所以我们要生惭愧啊。

      要不要生惭愧?(众答:要!)你还敢不敢说修净土了?不敢讲了,我净土还没修好,我脏土还一大片。我们目标是要,但是我们的脚步要往那个目标去,不怕千里之行,只要我们方向有,始于足下来实现,就能够实现。但是你的方向要准,你不能南辕北辙啊,要与佛的经相应,与佛的德相应,所以叫皈依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