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慧律法师:人生之目的

慧律法师:人生之目的


人,谁都有欲望。欲望有净不净,有深不深,有显不显。所言“欲望是成长的原动力”,则依净欲,将使人成佛,依不净欲,将使人下堕。

    其实,人有欲望,都是不净、有污染、而且深的。即使不显露,却如暗流,可谓根柢深植。平时按兵不动,而且看不见;但一到想起心修行时,欲望便起,处处成障。因此修行乏力,结果修行不成,直觉地狱之火,一直燃烧着身,燃烧着心,那个时候,只有绝望。所以,人一到最后,无不绝望。因此,《无量寿经》言:“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死了之后又成了什么?

        人生的大事、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不知人生的目的而活着,不是没有意义吗?不是迷迷糊糊地在过日子吗?不是蒙着眼睛往无间地狱迈进吗?

    释尊说“人命在呼吸间”、“人生无常”、“人生是苦”、“必堕无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而自己的心行,不是彻底地在跟释尊唱反调吗?以行为来表示否定吗?那么如果自己是对,则释尊便错了。

    这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佛而存在的,是为了学佛而生活,为了念佛而生存,否则,一切的一切便全部失去了意义。

    人生的大事是“后生一大事”,“后生”即是死后的世界。五戒成人,十善生天。人生在世,戒、善俱缺,因此,后生必堕地狱,人生的目的在于解决这“必堕地狱”的后生一大事。此生很短,而未来无尽,无尽的未来是往生极乐或堕落地狱?唯有这才是人生的大事,这大事不解决的话,生而为人的意义便失去了。要解决这后生一大事,自己没有力量,诸佛菩萨也没有力量,这十方世界中,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才有力量,而且弥陀的存在,就是为了拯救我们这必堕无间的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不能使我们往生,弥陀便放弃佛的资格,无资格称“阿弥陀佛”。而今,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在说法度众生,我们唯有任凭随顺弥陀的救度,不论自己是善恶贤愚,投入弥陀的怀抱,过安稳的日子。



        我能存在是弥陀之荫

        我有今天也是弥陀之荫

        虽然依旧忧悲苦恼

        但弥陀使我领受那永不绝望的安慰

        弥陀生命充满在我心中

        弥陀光明环照在我身上

        向着净土前进的人

        步步都踏着永恒的爱

        时时浴在不灭的光中

        今天  明天  永远



    译古德嘉言共勉:


    一、世间之难住多忧,即是出世间之缘,

        人虽下贱不高贵,亦是入菩提之导。


    二、苦生于欲而劳身,名出于我而费心,

        知命者于人无怨,知足时于世无求。


    三、见朝结草尖之露,思此身脆弱不坚,

        就夕立空中之烟,悟世事梦幻无常。


四、求而应求法之缘,慕而应慕道之友,

        报而应报佛之恩,谢而应谢师之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我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参加令营,曾向一位修禅的法师请益。这位法师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来求法的?’

  我们回答:‘是。’

  这位法师接著说:‘我送你们一句话,拿去贴在墙壁上每天看,一定会很受用的。’

  于是法师挥毫为了五个大字:‘去贪则清凉’。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有一位信徒告诉我:‘师父!我发现自已现在不贪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我就说:‘那是因为金钱的数目并不大。如果你能把十万块的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里,而你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十万块,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要知道,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所以,各位不妨也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悲欢离合朝朝闹,宝贵穷通日日忙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