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喜法师开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七)



  阿难尊者做为我们大家的代表,我们为什么喊他尊者呢,他非常了不起,虽然他当时只证到初果,但是他非常慈悲,他代表了我们所有的凡夫,代表了我们凡夫的种种分别妄想,直接向佛请法。然后,通过他示现的平台,佛对我们开示了极其难得、极其殊胜的楞严大定,成佛的大法。这个讨论心的整个过程是特别严谨的,是佛亲自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地推理,把我们种种的妄想分别一一粉碎,一步步地认识、接近真性。而且,《楞严经》里不单单有严谨的推理,还有方便的实践,所以我们应该理论实践相结合,来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想转凡成圣,这最初的一步怎样走,很关键。很多人喜欢学密宗,金刚上师传你四加行,你一个加行修十万,甚至修了十遍四加行了。我现在问你:你修的加行,加在什么上边了?你有没有正行?一问,你楞掉了,因为你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大家都喜欢金刚上师,最好是掘藏的瑜伽上师,会取伏藏,往虚空里手一伸就取出一样东西,水里石头里取伏藏如探囊中,甚至跑到你口袋里取伏藏,跑你口袋里取伏藏好象是小偷吧?就算你看到取伏藏,当魔术看也可以,那跟你的生死有多少关系呢?如果在座的你们听经下来,把你自己身心中的伏藏取出来,那才是最最重要的。

     这部《楞严经》属于大圆满心部的法,再往下还有大圆满窍诀部的法。所以这个法在印度是国宝不外传,就是西藏那些祖师们传道,也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而是通过他们的口授,把意思总结出来成为上师心滴或者空行心滴。所以,你们要充分认识这部《楞严经》极其殊胜和不共之处,它所开显的是极其高级的佛法,因为它是大佛顶、是大总持,讲的都是真实语,也不拐弯抹角而是直指,当下解剖你的心,在生灭法上找不生不灭的。

     大家听了这部经有没有也去思考:这个心到底在哪里呢?有没有找到答案啊?(众:没有)大家听经之后要积极地去思维,这就叫闻思,这也是修行。五祖送六祖出黄梅过江的时候,五祖摇船,六祖大师说:我来摇,哪有师父摇橹的?师父说:师父渡徒弟,哪有徒弟渡师父的?这个“渡”是一语双关。慧能大师怎么说?他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这明明就告诉我们,不明白的时候靠师父、靠三宝来度,悟了以后就可以自度了。你如果真的悟了就明白,这个“自”也不是指自己,也是一语双关,你悟了哪里还有我自己呢,是不是?所以,就怕你不悟,悟了你就知道,你所有的智慧都是佛加持的,极乐世界也是靠阿弥陀佛垂手接引的,哪里有你自己?我们要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再继续往下学习。

     六、心在中间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这时阿难尊者又想起来了,他说:世尊,我曾经听到佛跟文殊菩萨、观音、普贤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亲自说过: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这样子我就想:为什么不在内呢?因为,如果在内的话必须内见,但是内却无见,所以在内不成;那么,如果心在外呢?心和身不搭界就不会同时有感知,我们的身心却是同时有感知的,所以说心在外也肯定不对。照这样子的话,那这个心既不在内,又不在外,大概在中间吧?嗯,应当是在中间。

     这里的“心在中间”和前面的“心潜藏在眼根里”概念不一样。佛跟文殊菩萨等诸法王子谈实相,诸法实相就是心的实相,真心无相,清净本然离一切相,既无相就无在,故不在内不在外;又真心圆满周遍,犹如虚空,虽无在却又无所不在。阿难尊者还不了解这些,所以说:心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世尊说:你说在中间,那这个“中”肯定是明确的,而不是含糊的、没有一定所在的。现在我问你:你推寻的中在哪里呢?是在外境的一个处所呢?还是在内根的身体中呢?

     “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
     如果说在你身中,那么,是在你身体的前边还是后边?左边还是右边?在边就不在中;如果说不在边而在中,在身中就等同在身内,那心在“身内”的说法前面已经否定了。

     如果说是在外境的一个处所,那么这个处所是否有表(标)志呢?没有标志等于没有;有标志的话,这个处所也很难确定。

     “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为什么呢?如果你指一个地方为“中”,那么在东面看它就成西,南面看它就成北,怎么确立这个中呢?标志既然混乱,那心就更加杂乱无定了。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这时,阿难尊者更往深处说了,它已不是简单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了,他说到识了。阿难尊者说:我说的中不是指这二种,我的意思是:世尊以前说过:眼根对色尘,眼色互相为缘,眼有分别,色尘无知,在眼和色接触的时候,中间就生起了能分别的眼识。既然识是生于眼色之中,是否心就在根尘中间呢?
我们的眼根能看到外境色尘,是因为有眼识在起作用。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復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
     佛说:你的心如果在眼根与色尘之中,那么,这个心的体兼不兼眼和色这二者?若兼二者,物体和心体混合杂乱,哪个是物体?哪个是心体呢?物体是无知无觉,心体是有知有觉,二者成敌对两边而立,哪个是中间呢?所以心兼二者不成立。

      “非知不知,既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非知不知”是说,心不属知,也不属不知,是空性的体性,你说心在中间,中以什么为体相呢?所以,说心在中间是错误的。

     我们平时想当然的一个思惟,一般都经不起推敲,比如杯子里有水,我们拿一根筷子插进去,看到筷子在水平的地方弯曲了,筷子真弯了吗?可你怎么看筷子都是弯的,我们能相信自己吗?《华严经》里说:不可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佛法还有句话:“是者总是,非者总非”,明白的人他条条大路都能通,没明白的怎么想都是自己的思量分别。

     五台山大塔院寺有一个文殊发塔,那是文殊菩萨化现贫女剪下五缕头发布施的地方。有一次,庙里开无遮大会,就是无遮斋供。这时来了一位妇女,她手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拉着一个小孩,身边还跟了一条狗。她穷的什么也没有,就剪了一缕头发布施给这个寺。时间没到还没开饭,她就跟盛饭的人说:我小孩饿了,能不能先给我一点饭呢?这师父很慈悲,好吧,就先给了她一份。她说:我还有俩个孩子,又给了两个小孩一人一份。她又说:我还有一条狗。这时候盛饭的这个人已经不高兴了:你这个女的就供养了一缕头发,也太贪心了,你自己一份,两个孩子两份,现在小狗也要一份?皱着眉头又给了她一份。她又指指肚子说:我肚子里还有一个小孩,你再给我一份吧。这个师父终于忍不住了,说:你这个人也太贪心了吧?

     结果怎么样?这时候她飞身空中,两个小孩变成童子,狗变成金毛狮子,文殊菩萨坐在上面,口诵一句“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什么意思?就说凡夫总是经不起检验的,遇到境界还能不能平等?还能不能慈悲?真金不怕火炼,如果真的修行好,什么境界都能过。

     凡夫的知见总是凡夫的知见,不会变成圣者的知见,需要师父手把手地帮他转过来。所以我们既然皈依了三宝,就要找名师好好地学,不要说在家的,就是出家的也该这样。以前憨山大师有一句话“出家容易遇师难,不遇名师总是闲”,没有遇到名师,出家也不行。
他还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嘴里虽然念着阿弥陀佛,心里仍在散乱。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心在哪里,不会用真心念佛,还是用妄心在念,这真心和妄心的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念佛,大师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也是没有用的。

     七、一切无著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
    阿难尊者提出的理论全部被佛所破,都快六神无主了,突然他又想起来了,于是他对佛说:世尊,我曾经见佛与大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他们几个大弟子一起转**的时候,世尊经常说:这个能觉知、分别的心性,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间,都无所在。
     
     “一切无著,名知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否?”
    “一切无著”这里指不存在、俱无所在,什么都没有。阿难尊者问佛:我这个不著一切处,是不是就叫做心呢?
     佛说的不在内、外、中间是无相实相之义,因为觉知分别的心性是随境生灭、本无实体的。阿难错认心性有体,以为无著是心体。

     我们平时自己看经典,可靠不可靠?你自己理解的能算数吗?这里说阿难尊者亲自听佛说的,他还领会错了,为什么?世尊那不是专对阿难说的,个个根基不同,佛法是应机施教,应病与药。

     有一次,一个外道手捧鲜花来请问佛:什么是道?他修的是外道法,但他要求解脱。世尊说:你放下。他就把手里的花放下了,他两手空空地站在那等着。佛又跟他说:再放下。他当下就明白了法喜充满,于是向世尊顶礼,成为世尊的弟子。阿难当时也在边上,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问世尊:这个人明白什么了,这么高兴地回去了?世尊跟他说:你还不如外道呢。因为他是侍者,又是佛的小弟弟,经典里是这样子说的。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佛告阿难:你现在说,觉知分别的心性俱无所在,一切都无着落。可是,世间万物、虚空大地的器世间,以及水陆飞行的有情世间,种种这些物相就叫作一切。你所说得一切无著,为在?为无?是你的心离一切物象,本无心的所在呢?还是你的心离一切物象,另有一个心所在呢?

     “无则同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
     如果你的心离一切物象,本无心的所在,也没有心相,那就同于龟毛兔角,本来就没有,还谈什么不著?既然谈“不著”,就不能说是无。无相是根本没有,不是没有就应当有相。心既然不是没有,就有心相,有心相就有所在,有所在就有执著,怎么能说不著呢?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所以应当知道,说一切无著就是心,也是不对的。

     这一段,把我们天天念《金刚经》,对空的执着又破掉了,糟糕了,你们修什么?怎么修?经再往下看,水落石出就会知道,确确实实佛没有说错,我们确实没有修到点子上。乃至阿难明明听到佛是这么说的,目犍连尊者、富楼那尊者、舍利弗尊者也是这么说的,须菩提尊者在《金刚经》里面跟佛的对答都是这么说的。但阿难是怎么领会的?用凡夫的分别心去领会的,圣者的无分别智我们领会不了,我们以为是字面上的意思,也学这样子去修,最后不了生死,连当下的烦恼也了不掉,因为你吃的不是佛开的那个药,你领会错了。

     在这七处征心的过程中,阿难尊者种种的推求,代表了我们所有凡夫对心的所有的认识,由低到高,由不修行到修行,由外道到内道,由世间到出世间,基本上都包括了。我们再把它归纳一下,让大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一、心在内,是一般世人的认识。
     二、心在外,是外道的认识。
     三四、潜伏根内和见明见暗,基本属于世间心理学专家们的认识。
     五、心随法生,是修声闻、缘觉乘的认识。
     六七、中间的识乃至一切无著,是修大乘行者的认识。
     这七种对心的推寻认识,世尊一个个把它们都破掉了。这七种推寻,也代表了我们众生八万四千种的漏洞,世尊用他的智慧把我们众生的这些漏洞一一给堵起来。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这时阿难再也坐不住了,从座位上爬起来,把袈裟拿下来,本来袈裟是披在肩上的,拿下来露出右肩,(中国以露肩为不恭敬,印度以露肩为恭敬,佛教以偏袒右肩为最恭敬)右膝跪在地上,表示身业清净;合掌恭敬,表示意业清净;而白佛言,表示口业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向世尊请示正法。

     你们注意到了没有?阿难尊者从一开始的轻率不敬开口就答,慢慢到合掌起立答言,又到磕头哭泣,到现在的如礼如法,逐渐逐渐在改变在进步,他的心也越来越调柔,跟法也就越来越相应了。阿难尊者是我们众生的代表,他是一种示现,他在教我们应该怎样学佛,怎样认识真心,怎样用真心来修行,怎样尊师重教,大家要深刻地理解这些,对照自己的不足、习气,下决心改掉它,才是一个合格的佛弟子,知道不知道?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
     阿难这时候套近乎来了:我是如来最小的弟弟,阿难是四王八子中年龄最小的,蒙佛慈悲爱护,现在虽然已经出家,但是以为自己是佛的小弟,佛一定会怜爱他,因此只修多闻,不勤修定力,经常在佛面前听法,但不做深思惟。

     闻思修是我们佛弟子学佛法的必然途径,首先要闻法,若不闻法怎么了解佛法的真实义?现在很多人自己在家拿着经书看,经书印了很多到处散发,这个佛法会兴盛吗?过去有人说:《天台纲宗》一出,天台宗就灭了;《禅宗语录》出来,禅宗就灭了;现在经书满天飞,佛法就灭了。

     古代经书是很尊重很尊重的,师父种种观察考验把你调化好了,然后才给你讲经,听法明白了才传《楞伽经》来印证,证明自己所说跟如来所说如同一辙,是这样子的。现在人自己拿经书看,以为自己明白了,哪那么简单?不相信不服气,回去你把《楞严经》再去看看,明明我在讲堂听的很清楚的,为什么我自己一翻《楞严经》又看不懂了呢?

     “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於淫舍。”
     无漏指四果阿罗汉,阿难尊者只证初果,未得无漏。未得无漏碰到境界还容易被境界所转,没有能力折伏娑毗罗咒,被外道邪咒所迷,沉溺在淫舍。

     为什么做不得主?因为主在哪不知道。碰到个外道他也是修行的,或者一个外道的气功师,两句话就把你们吸引去了。你不去,他威胁你,你就害怕了,万一他害我呢?万一他念个什么咒子,特别这个北方,有搞那个风水的,他打风水做你呢?在你家附近埋个东西你怕不怕?我学佛就是为了保这个家平安的,唉,算了算了,你说什么我听你的,佛教徒也不做了。就象阿难尊者碰到一个娑毗罗咒,差一点就掉到坑里去了,是不是?为什么做不得主?明明我们一个大活人靠一个心活着的,谁知现在我们连自己的心在哪都不知道,为彼所转,被这个境界所转。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願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hui弥戾车。”
     真际就是真实,所诣就是所在。由于不知自己的真心在哪里,差点吃了大亏,但愿世尊发大慈悲心,哀怜悯念我等,为我们开示奢摩他路,即修正定之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阐提指毫无善根的人;隳是毁;弥戾车指恶知见。阿难尊者的意思是,请佛开示修正定的法门,不但阿难与大众能够得到定力,有力量降服外道邪魔,同时也可令那些断善根的众生,毁灭恶知见。

     阿难尊者归根结底,是这个真正的皈依处没有找到,你说,他都出家了嘛。为什么我给大家皈依的时候,我要详细地跟你们说,什么是住持三宝,什么是理体三宝,我要讲清楚,你们还要听清楚,我讲清楚了,你没有听清楚,你得不到皈依的体,为什么?你皈依处没有。现在就是这样子,很多三宝弟子连皈依体都没有,很可惜,甚至连出家人也是这样子。我在杨歧寺讲《楞严经》的时候,他们后来明白心是什么了,佛到后来开显了嘛。明白了之后我说:“嗯,你现在不错了,有个三皈依的体了”。那个师父高兴的不得了,还是我们寺庙的维那天天领众的,有了真正的皈依体了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听经前给大家做的简单的皈依,现在算不算?也算的,这叫名字皈依,相似的皈依,是为我们听经闻法做增上缘的。因为没皈依的听法,不如法。现在你们听了这个法,慢慢就明白了,佛的智慧先破我们虚假的执着,让我们把以前的执着放下来,既然是错的,你坚持它干什么?放下来,然后世尊告诉我们真的。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伫是等待,翘是抬头急切地等待,钦闻表示恭敬虔诚,示诲是开示教诲。众生的法身慧命干渴得不得了,需要佛法甘露来滋养润育。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讲心的状态,禅宗往那一坐干什么?观心,找这个心,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开悟。禅门用的就是这个方法,禅堂就是专门干这个事的。

     净土法门,悟了这颗心就是无量光无量寿,那就是实相念佛。

     修密,密在哪里?密不在佛那里,密就在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中,所谓: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我们这个五蕴中就有如来体性,这是一大秘密。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知道这五蕴的本身就有如来藏性,佛亲自拉着我们的手来认识这个宝藏。

     所以说这个经直指人心,直接告诉我们转凡成圣,了生脱死的方法,一起步就有禅宗那么高,就有实相念佛那么高,就有密宗那么高,这就是大总持无量法门。这经我说它是金刚乘的,属于大圆满心部的,往后是大圆满窍诀部的,再往后属于心滴部最高的佛法。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八)

    阿难尊者代表我们众生以种种思量来找自己的心,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思惟过这个问题:心到底在哪里?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最重要?现代医学鉴定人的死亡,是以心脏停止跳动,脑电波消失,为死亡依据的。有人认为人的心脏最重要,有人认为头部大脑最重要。我们知道,做节肢手术的人醒来之后,人格上一点也没有缺欠。人的心脏现在也可以换,换了别人的心脏他还是他。

     我们还见过这样的新闻,东北一个屠夫杀猪的,他的心脏不行了,幸好现在医学发达可以换心脏,他花了几万块钱换了一个心脏,挺好。他说,我还有几个杀猪的朋友,心脏也不好也要换。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这么巧都是杀猪的?因为杀猪的一刀戳到猪的心脏,他杀久了,自己的心脏就出问题了,杀猪几年赚的钱还不够他换一个心脏的,这就是业力的感应。现在更好了,换个机器的心脏里面装两个马达,咕咚咕咚也会行走,人照样可以活着。

     至于说头部大脑最重要的,第六世**la ma仓央嘉措,他作的情歌特别好,大家都在流传一直影响到国外,新华书店有这本书叫《情天一la ma》。他因为经常写情歌,消息后来传到朝廷里,皇帝就招他到京城来。这个la ma想想没意思,有一种说法,在青海的路上他自己遁走了;还有一种说法,大臣们对他很好,把他放了。

     他一生中游走各方有很多见闻,他曾经写过一篇传记,其中记载有这么一件事: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有一家里养了一个没有头的人,这个人以前脖子上生疮,疮大了之后,慢慢就把整个头都给烂掉了,就那样他还活着。饿了他就拍拍肚子,家里人知道他要吃了,就把做成糊状的食物灌进去,他还活了不少年。

     这是不是超出我们的思惟之外了?所以阿难尊者思惟种种心的状态,都是我们凡夫狭隘的一种推度,甚至有修道很高的,认为心无相很高级了吧?世尊通过理论层层推理,都站不住脚。阿难尊者这时候回过头来,把自己的这个凡夫相完全看清楚了,所以,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请佛开示。为什么这么恭敬?他确确实实知道了,一切仰仗世尊的带领,仰仗世尊大慈哀愍才能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不是佛垂手来接引的话,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怎么去呀?我们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不断地求佛救度,虽然佛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了,可是我们还是不清楚。

     我曾经听到一位老太太说:这世界真的不好,太烦人了,极乐世界真的好,我人也不想做了。我听她这么说,嗯,不错有出离心。她接着说:我变蚊子也要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就不对了,我跟她说:不要说你变成蚊子,你就乘飞机、导弹也飞不去呀,是不是?不是阿弥陀佛垂手接引,西方极乐世界相隔我们十万亿佛土那么远,你说我们怎么去?不是佛大慈大悲垂以开示,我们怎么明白如来的真实义?我们要不要诚诚恳恳地、老老实实地学?(众:要)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为什么要给佛顶礼?就是我们把所有的身心交给佛,全心全意地相信佛,然后佛所讲的话,我们才容易明了。

     阿难尊者这时已经开始忏悔了,说我碰到境界就陷进去了,为什么呢?就是不知道真正的皈依处在哪里,虽然做佛的侍者,如果只是多闻,不好好地去思去修,道力还是没有。所以“惟願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这个“等”字就把我们所有大众都带进来了,我们要不要谢谢阿难尊者啊?(众:要)

     “奢摩他路”就是正定之路,开智慧求解脱靠的是正定,不是邪定。邪定的话,青蛙冬眠几个月定力好吧?你挖出一只青蛙来,你会不会给它磕头供养呀?但如果哪个修行人往土窑里一钻,一坐几个月,眼也不睁不吃不喝,大概整个石家庄的三宝弟子都要去供养他了。所以要有正定,只有佛法才能开显这个究竟了义的大定。

     阿难尊者说完之后,毕恭毕敬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干渴得不得了,等水喝一样,倾渴翘伫。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这个“尔时”不能当固定时间,今天佛历二五四六年,我国阴历十月十九号,我们坐到这里听经,实际上我们也入到楞严法会中了,我们的机缘已经成熟,求法的心也很殷切,大家都在等着佛来开显我们的真心。

     这时,世尊从面门放出无量无数的光彩,明亮晃耀犹如百千个太阳,我们能不能想象佛面放光的辉煌?佛光比太阳光要超出百千倍。同时所有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动、涌、起、震、吼、击,这是吉祥的象征,是很殊胜的。修行人如有开悟、证果或成佛,都会有这种吉祥瑞相。这个震动不是我们人间的地震,不会伤人的,是一种殊胜的境界。

     “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大家要明白这是佛的世界观,佛要阐述众生佛性的时候,佛的世界观就展现出来了,不单单佛的法门是不二的,佛的世界观也是不二的。震动之后,十方微尘数的国土在同一时间一下子都显现出来,佛以他的威德神通,令所有的世界合成一体。所有世界的诸大菩萨都住在自己的本国,合掌恭敬来听佛说《楞严经》,说楞严大定的妙法。

     这个经等于所有一切佛所共说的一样,大家也可以把本师释迦佛观想成阿弥陀佛,伸手来接引我们的相。佛说《阿弥陀经》时,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叹,那时佛还是做证明。这部经里是普佛世界震动,所有的佛国合成一界,所有的诸大菩萨合掌承听。这所有的菩萨中,自然也包括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月光遍照菩萨等,所有我们知道的大菩萨都在这个法会中。

     这么殊胜的法,纵使我们现在就在西藏雪域高原,世界公认最完整最高的佛法在那里,我们也听不到这么殊胜的法。所以它成为印度的国宝不准传出来,西藏也没有这本经,它是通过祖师的修行经验,亲口传说成为上师心滴的,上师心滴是这个师父修行的最无上的精髓,轻易是不会传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听经要发广大的心,我们很多人往往连发心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听经?用怎样的意识形态来听经?你为自己求人天福报,求到又能怎么样?纵使让你成为世界第一富翁比尔盖兹,又怎么样?死的时候他能带走一分钱吗?纵使做到联合国主席又能怎么样?忙什么呢?也不是跟大家差不多,忙得全是生死的活计?那跟我们在这里听经相比,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发心听经要求大的,要为了义的出离苦海而求,普贤菩萨教我们:“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你不能求一个人解脱就可以了,你家祖祖辈辈都在那里等着呢。你只知道世间法成功了光庭耀祖,不知道佛法可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你钱再多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吗?连目犍连这么大的本事,看他妈妈在恶道受苦,用神通力化钵饭送到他妈妈面前都救不了她,更不要说我们拿几个钱,抑或再大的权力,能不能救众生于水火之中啊?只有我们发殊胜的菩提心,集中力量和合在一起,才可以上报四重恩。

     其中报国土恩,我们要不是生在这个和平年代,政策这么开放,怎么可能坐在这里研究这么殊胜的课题?这是我们往劫修来的福德,所以发心要广大,“以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心就是佛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是与一切众生所共的,佛果属于一切众生,和一切众生同一体性,所以佛能分身各道度脱众生,以一音声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对现在科学家来说,物质能量是永远不灭的,只不过转换了另一种形式,佛证到了这个境界,所以佛尽虚空遍法界,虽然显现种种度生却不生不灭,有这样的理论根据。我们身体虽然小,以前的习气也很多,但是我们要学佛,以后还要成佛,这才能从无边的苦海中有个翻身日。我们坐在经堂里听经,这个讲法堂就是无边苦海中的一艘度船,大家坐在这艘度船里面,静静心心地,即便打瞌睡,也会灭你很多的业障,大家一定要起难遭难遇之想。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无始即没有开始,颠倒即无明,恶叉聚是印度果名,一蒂生三果。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因无明不觉而起迷惑,因迷惑而造业,业入八识就叫业种,因造业而受苦,这个惑,业,苦因缘果相续不断,三个果连在一起就像恶叉聚一样。
     因和业有所不同,种因得果,造业受报。

     凡夫知道自己在胡思乱想,不知道别人在胡思乱想什么,甚至自己胡思乱想什么也不清楚。佛了达一切圣者的境界,同时也通达我们凡夫的一切状态。不是说佛只知道佛的境界,不知道凡夫的境界,那是不可能的。佛是一切智者,通达第一义谛,也通达世俗谛,世间众生想什么佛都知道。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诸修行人,包括所有外道修行者,本来都希望修行有所成就,得到无上佛果,或者修成声闻四果或缘觉果位。可是,不但没有成就佛果和罗汉果位,反而修成外道诸天,或成了魔王的眷属。所以修行人要特别小心,明辨正邪,才不至于被魔所摄。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家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二种根本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你们要注意听,注意理解。
     上面说,诸修行人修行得不到预想的结果,反而修成外道天魔,为什么呢?都是因为不知道二种根本而错乱修习,走错路了,就好比煮了一锅沙,想把它煮成香喷喷的米饭,纵然经过尘沙劫的时间,也不能煮成米饭的,是不是?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佛度阿难也包括我们,是费尽口舌作种种譬喻,但阿难还是不明白。佛就再举出二种根本,即真妄二本来开示阿难,令他知道怎样修才能成佛。

     第一种根本,就是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生生死死、生死相续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你和一切众生,把攀缘心错认为是自己的本性。攀缘心就是妄想心,用攀缘心攀缘外境,缘有生住异灭,你心迷在里面也跟着生住异灭,所以就感应生老病死。前面说过: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回。

     你们来这里听经用的也是攀缘心,但这是善的;有人贪污犯罪也是用攀缘心,那是恶的,虽然都是攀缘心,但善恶要分明,知道不知道?善的我们还是可以做的,你不是这样用攀缘心来听法,怎么知道我们的毛病在哪里?什么才是不生不灭的真心呢?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第二种根本,就是众生本来就具足的,无始菩提涅槃,原本清净体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识精元明。这个识不是八识的识,而是识的最精妙处识精,亦是菩提涅槃的别名,本来光明遍照,原本清净明体。这个如来的体性,众生个个具足,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就是堕落到地狱里面,我们的佛性也没有减少一分;在诸佛菩萨身上,如来的体性也没有增加一分。

     本有佛性,常住真心,能生一切缘的本性,万法无不从此真心法界流出。可是一生出万法来,众生就随缘而去,忘了这个本体,把这个识精元明给遮障了迷掉了,久而久之就好像遗失了一样,再也不会用自己的本具真心了。怀揣宝藏而不自觉,反用妄想攀缘心,由惑、业、苦而感受六道生死轮回。

     我们这个地方很好叫“弘一佛堂”,外面叫“小安舍”,小安舍外面还有一把金钥匙,这金钥匙就是开启我们智慧大门的。佛告诉我们两种根本,记住这两种根本就是大智慧。有经书的人最好能把它背下来,记熟了就不会上当受骗。我说的上当,不是上别人的当,是上你自己的当。别人骗你骗不穷,自己骗自己那是无量劫轮回的因。所以说这个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就是把自己的本体给迷掉了。

     我们带着这个宝贝天天轮回,你说找到这个是第一要紧吧?所以我们师父悟公上人常常教导我们:生死事大,其它一切都好商量。我们天天在生死当中,黑白无常紧追其后,你没有跳出这种危机,其它的事情还重要吗?如果告诉你:你家有一个宝藏。你大概睡觉的时候都在想:我家的宝藏藏在哪儿了?拿根棍子到处敲敲,这墙是不是空心的?那墙根有没有两样?你是不是要到处去找啊?

     我们为了学佛,大家的情绪特别高涨,有人为了拜佛三步一个头;有人为了求佛,大把大把地烧香。现在告诉你跟佛有一样的体性,你是不是要很留心地去研究?我们佛弟子靠什么成佛?就是靠发现这个就成佛了,不发现这个永远都在沉沦。所以说,得到了就是无量的快乐,得不到就是无边的苦海。

     多少人为这个寻寻觅觅,历尽苦行,你知道去朝山三步一拜,拜几千里路是什么滋味吗?为什么要行苦行?你不修苦行,不知道坐在这里有多幸福。要我说啊,传播这个法门,就适合那些弃俗出家,苦苦修行二三十年的人来听。他听到这个法啊,一定会一边听一边落泪。为什么?他百般寻找,历尽苦难没找到的,佛在这里面都讲了,而且讲得层层推进,非常清楚,他会像黑暗中见到光明一样心开意解。

     有些修行人看破了放下了,出家来修行,因为碰不到善知识开显正道,在那里盲修瞎炼,很可惜。有的去深山闭关住茅棚,被山神野鬼赶着跑。听说有一个人跑到终南山去住茅棚,晚上打坐打了一个瞌睡,等他醒来已在来的半路上,他稀里糊涂的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爬起来又回到自己的茅棚里。第二天他对自己说,再也不能打瞌睡了,于是坚持又坚持,最后坚持不了稍微一迷糊,又一阵狂风把他掀下去,这次掀得更远,离终南山四十里外,摔的鼻青脸肿。唉,算了吧,还是下山去吧。

     佛法高级不高级?佛法殊胜不殊胜?为什么世间人不喜欢呢?就象有人问我:你在这里讲这么殊胜的经,连我们刚入佛门以前对佛不了解的,听了几天都这么欢喜,为什么你们出家人来听的这么少呢?这么好的法,比普京说得都好,为什么干部不来听?科学家不来听呢?

     佛法属于谁呢?佛早就说过,不是我的佛法不正确,不是我的佛法不伟大,因为这个佛法它属于世界上少数伟大的人,属于那些有大福报的人,那样的人才能听才能学。每个时代都会有象莲华一样的人,他等待着佛法来度他,这样的人是金钱、权利所不能满足的。他有伟大的人格,他渴求解脱,他想看到生命的光明,这种人才配来学佛。所以我们在座的要发起广大的心,要起“难遭难遇”之想,佛法不会落后于任何时代,佛法在任何时代都会成为我们生命的引导者。

     以后的人越来越看重外在的东西,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用不过来,哪里还会返回来找自己的心啊?所以,我们坐在这里的,是在做世界上最伟大最有意义的事,做了生脱死的大事,对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念佛讲信、願、行,首先你要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要求解脱。这个菩提涅槃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元清净体就是极乐世界,就是我们当下的识精元明。祖师告诉我们:西方在哪里?阿弥陀佛在哪里?我们自性有弥陀,自性即是弥陀。如是因,才感无量光无量寿这个弥陀果报。你用生灭法能求一个不生不灭的果吗?所以,关键要找出这个正因。如果我们回光返照皈依自性,你就会明白“原来弥陀念弥陀”。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众生把这个本体自性给忘了,虽然天天在无量光无量寿里面活着,行住坐卧无不是真心的妙用,但是我们却不觉悟,冤枉地在这轮回里造业受报,冤枉地做人做鬼、上天堂下地狱,冤枉不冤枉?

     佛教自古以来灯灯相续,传播的都是佛给我们的智慧,这也是佛教徒对社会、家庭、对我们自己的贡献,这是真正的精神文明。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明白,什么是一切众生本有的菩提涅槃,识精元明在地狱众生份上不减一份,在如来份上也不增一份,这样的识精元明当下就是我们真正的本心。但是众生遗失本明,虽然终日在这个本明当中,但不自觉而枉入诸趣,冤枉的在这诸趣中感受苦

     我们现在的命运是不是被黑白无常绑架着?哪天要命不知道,谁知道今天脱了鞋袜上床,明天还穿不穿得起来?不是我们年轻就不会死,“孤坟多是少年人”,是不是?每一个人必定会死,但死的日期却不定,你说可怕不可怕?这是火烧眉毛一样的大事,所以印光大师教导我们:修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字,则道业可成。

     我们有没有这样地去念佛?有没有以这样的心来听法?如果以这个心来听经,就可以把你从黑白无常的手中解脱出来。我们这个寿命在听经期间不会有障碍,因为阎王爷也是大菩萨,他也要我们赶快修行,我们放焰口的时候说:从此莫犯阎王钓,钓到谁算谁。所以我们要明白,听经期间我们就是来做解脱这个大事的,佛法的智慧是无尽的宝藏,通过我们自性的如来体性来了脱。我们悟公上人常常这么说:唯有念佛人,阎王管不得;一句阿弥陀,谁人念不得?凡有心者,皆当做佛。

     我们研究这个心的课题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就象农科院改良种子,一下从一千斤可以收到三千斤。我们现在改良生命的种子,就能转凡成圣,圣人都是凡夫做的,就是从听经闻法开始的。我们做为三宝弟子,首先重要的就是要闻法,用闻法的智慧进入思惟,以思惟的智慧进入修行,由修行的智慧了脱生死,都是指日可待的。

     这“两种根本”要好好记住,这段经文佛告诉我们,虽然自己迷了,但是如来体性却不缺少,众生是终日行而不自觉。以前第九世班禅活佛应***邀请到汉地来,他到杭州去朝拜灵隐寺,当时灵隐寺的方丈叫慧明大和尚。班禅活佛就向他请问:什么是佛?你看班禅活佛问的问题简单不简单?如果是问我们,我们会怎么回答?慧明大和尚当时回答得很简单:佛者,觉也。班禅大师就给他磕头,为什么?不是班禅大师不知道,这就是佛法里讲的:僧赞僧,佛教兴。

     佛者,觉也!不觉名众生。虽然我们不觉,但也不缺,因为不知道,所以才要去觉,不觉不冤枉吗?身上带着大把的钞票还到处要饭,冤枉不冤枉?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天下所有的善知识都是带你了解自己的佛性,知道吗?让你好好地去皈依自己的如来体性。佛法不会成为统治者,佛法不会侵略,佛法不会成为邪魔,佛法是教你认识你自己的宝藏,你有善根就带领你,你有恭敬心就给你讲,没有善根就慢慢培养善根,所以说佛法是最自由最民主的。佛法在几千年中从来不打仗,你杀我可以,我杀你何必呢?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九)  

我们知道,一切在三维四维空间里好象很坚固,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在科学家也承认还有五维、六维、七维。如果我们有了正等正觉之后,所有的维都知道了,当这个三维、四维逼着不让活了,那我们就到五维、六维去。大家电影里看到老和尚坐化圆寂,那就是他已经超越了生死,说走就走,多洒脱?那才是我们生命的真实相。

     虽然我们现在迷了心性,但不等于你没有心性,所以我们大家要互相恭敬,因为大家都有佛性,凡有心者皆当做佛,什么时候明白了,什么时候就可以成佛,我们敢轻慢未来佛吗?所以大家都要修恭敬,这也是我们平时修行的法门,不管他是不是佛弟子都当恭敬,知道不知道?(众:知道)但是你说:那人那么坏,怎么恭敬他呀?谁叫你到这个世界来了?又没有人请你来,是你自己造的业,感应到这个世界来的,自己不好好忏悔,还怪别人?

     我们这里有没有修地藏法门的?有没有喜欢看《地藏经》的?(众:有)《地藏经》里说什么?我总结了四个字:一切恭敬,不单单对人要恭敬,看到鬼神、看到罗刹都要恭敬,要观想都是菩萨化现来度我们的,知道吗?(众:知道)这样你再修地藏法门,你就是看明白《地藏经》了。

     这里有没有读《无量寿经》的?(众:有)《无量寿经》说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去极乐世界?(众:了脱生死)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经里有几句话:此方世界,忧长喜短,苦多乐少?是不是?忙了半天,最后还是感现苦果,所以我们要厌离娑婆,往生极乐。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否?阿难言:见。”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想知道正定之路,愿意出离生死。我再问你,这时候佛不单单嘴说,还做形体语言来让他明白。佛的身体是紫磨真金色,到处会放光,把拳头握起来也会放光。佛问阿难:你看见吗?阿难回答:看见了。

     “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继续问:你看见什么?阿难回答:我看见如来举起手臂、弯屈手指握成拳头,光明照耀我的心和眼睛。

     “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佛问:你是用什么看见的?阿难不敢再逞己能,答道:我和大众都是用眼睛看到的。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佛再问阿难:现在你要老实回答我,你用眼睛看见我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你眼睛看见的是不错,但是你以什么为心来对我的拳耀呢?糟糕了,佛还是追问他:什么是心?这是我们修行人最关键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修行绝对修不到点子上,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所以佛抓住这个关键不放。

     “阿难言:如来现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徵即征,阿难前面七处征心被否定,现在佛陀还是征问心在哪里?阿难只好硬着头皮回答:如来征问心在哪里?我用心来穷尽推求,我想,就我这个能遍处寻找的心就是我的心了,对不对呢?阿难这时的回答已经没有了以前的自信。

     “咄(duo)!阿难,此非汝心。”
     佛这时不跟他客气了,很严肃地喝斥他:咄!阿难,这不是你的心。咄,有责备之意。佛因阿难妄用识心,故处处审问,无非要破他的识心,使他明白真性所在。故佛又举拳示意,无奈阿难执迷太深还是不明白,答以眼见。佛再追问:以何为心?阿难仍以推寻之心为心,依然执著妄想心为心,实在辜负佛的一番苦口婆心。故佛不得已用威声喝斥,希望他能从闻性上开悟。

     阿难的执迷太深,是不是代表我们众生的执迷太深?没有阿难做我们的代表被佛喝斥,我们能听到这部《楞严经》吗?所以,我们真的要好好感谢阿难尊者。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矍是惊惧不安之状,阿难这时又害怕,又不知该怎么办,也不敢再坐着了,赶快从座位上爬起来,双手合掌起立问佛:这不是我的心,那什么是我的心啊?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有轮转。”
     佛告阿难:你说的都是前尘影像虚妄相,种种的颠倒妄想,一有分别推想就把真性给迷惑遮障住了。因为它太细致不易察觉,所以无始以来,以假为真,认贼作子,遗失本元常住真心,头出头没沉溺六道轮回。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
     阿难说:世尊啊,我是您最宠爱的小弟,我也特别敬爱您,因我爱慕佛的三十二相而发心出家。我的心不单供养服侍您,也遍历恒沙国土去供养礼拜一切诸佛以及大善知识。我发心勇猛精进,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用的也是这颗心。反过来说,纵然我退失善根诽谤佛法,也是用的这颗心,不论我做善作恶,用的都是这颗心啊?

     “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如果这个不是我的心,我不就没有心了吗?没心等同于土木瓦石,离开这个能听经闻法的觉知之心,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何如来说这不是真心呢?我实在惊慌恐怖,相信在座的大众也都有此疑惑,唯望世尊开大悲心,开示我等未悟之人。

     佛在很多经典里说:佛法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说,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根器不相应,我们求法的心还没有进入状态,所以不说。其实,真正的心性也不是不可以说,这时候阿难尊者是真的想了生死了,你看,一会痛哭流涕,一会爬下来磕头。阿难尊者听到佛的呵斥,是不是爬起来舍佛而去了?没有,他是佛很好的弟子,不会舍弃佛的,所以祈求如来“惟垂大悲开示未悟”。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这能怪佛吗?我们不能理解是我们没有智慧,我们更要好好地皈依三宝,更好地向佛菩萨学。所以阿难尊者特别恳求的语气,就象我们陷在无明的陷井当中,希望佛在上面垂根绳子下来,把我们救上去。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於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知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于是,世尊就为阿难及诸大众,开示真心如来体性,欲令一切众生得入无生法忍。这时,世尊在狮子座上伸手摸阿难顶,这是一种加持摄受,也是安慰他不要惊慌恐怖,让他把心平静下来。然后对阿难说:如来常说,一切诸法所生,唯是真心所现,一切因果乃至世界微尘,都是因心而成自体。有句话叫:花开见佛悟无生,现在佛要开示我们无生大法了,这就等于是见佛一样,我们要有难遭难遇之想啊。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佛说:阿难,这世界上的一切所有,山河大地森罗万象,甚至一草一叶、一丝一结,你要推求它们的根源,它们都有自己的体性,就连虚空也是有名有貌的,虚空是名,通达无碍是貌。何况我们清净妙明的真心,怎么会没有体性呢?“性一切心而自无体”?性即体性,性是平等,一切诸法依心性为体,既然是一切体性之心,怎么会没有自体呢?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如果你一定执着你那个能分别、能感觉、能观察的知性就是你的心,那这个心就应该与色香味触这些外境尘事分离完全独立。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所缘的外境,哪来能缘的心识呢?要知道,真心就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根性里,六根与六识都有见闻觉知的作用。
     但是,根与识是有区别的,六根对境无分别,六识随境即生分别。我们众生看不到这个细微处,更分不清识与性(迷与不迷)的区别,错认识心就是真性。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就如现在你听我说法,因为有这个声尘而产生分别心,不能离开声尘另外有一个心。纵然你修到暂时灭却一切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六根的作用),住守在内心清净幽闲的境界,依然还是法尘分别影事。

     就象那些科学家,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研究得越来越高,出了很多科学成果,最后怎么样?科学家能不能了生死?(众:不能)他反而被障碍在这些研究里面。所以一个修道的人,纵使灭了一切见闻觉知,把眼睛、耳朵捂起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住在内心幽闲清静的境界里,经历四禅八定这样殊胜的境界,还是不能了生死,仍然属于法尘分别影事。

     说到这里,我们对六祖大师就有一点理解了,当时有一位禅师修行很精进,住在深山老林里功夫了不得,自己做了一首诗“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传到六祖慧能大师那里,大师怎么说?“慧能无伎俩,常起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菩提如果能长,不就变成生灭法了吗?

     可见禅定的功夫再深,也不是了生死的正因,特别是禅宗,只重见地,不重行履,佛法的修行首先要有正见。世尊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这个心变现的,《楞严经》就是直指心性,这个“性”其实就是佛,就是真心,就是无始劫来的菩提涅槃。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
     佛说:我不是强令你,一定要说这缘尘分别心不是你的心,而是要你细细领会:你所执著的分别心,如果离开前尘影事别有体性,那么这个就是你的真心。如果你执著的分别心,离开前尘而无自体,那么它只是前尘影事,如梦幻泡影,怎么能叫做心呢?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尘不是指灰尘的尘,而是指境尘——所有的外境、境界。有境尘相对就产生分别心,外境没有了,分别心也没有了,跟着外境而生灭,这心就如同龟毛兔角没有自己的体性,果真如此,那你的法身不也一起断灭了吗?没有心了,你还用什么来修无生法忍呢?

     攀缘心的特性就是这样,有条件就生,没条件就不生,我们能皈依这个忽生忽灭的分别心吗?跟着它跑就走错路了,这就是无始以来生死的根本,生死的因,危险不危险?(众:危险)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佛陀摧破妄识无体的时候,阿难和在座的大众都默然不能出声,大家都觉得若有所失,不知所措。包括我们大家听到这里也默然若失,话也讲不出来,自己找不到自己了,想再找一个缘攀都找不到。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修行人,纵使他勇猛精进修行,已经得到九次第定,“九次第定”指四禅八定、灭受想定。那一个定定进去,我们这个地球不知要发生多少变化了。但是,纵使得到九次第定,仍未证得漏尽通,不能成就阿罗汉圣果。为什么?只因为执著这个有生灭的妄心误以为自己的真心,就像你虽然多闻,但证不成圣果。

     前段时间,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霍金到我们中国来做学术报告,谈他对世界的最新认识,就是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果我们超越三维四维的时空,用佛的智慧来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哪一样是实有的?我们的生死是真实的吗?以凡夫来看这个生死是真实的,所以执着它;用佛眼来看这个生死,它不是真实的,它只是一种假象。这一点很重要,你们要牢牢记在心里。

     由于把这个生死、妄想当成真实的,所以跳不出去,如果告诉你:这不是真实的,生死了不可得,你相信不相信?(众默然)哪里有什么东西住在那里不动不变的?我们生下来一点点小,现在长这么大了,一直都在变,一切现象都在变。这些现象的本体是什么?什么在变?什么不在变?如果把生死妄想执为真的,你用生死来修生死,修出来的还是生死,以妄想而修,到后来还是妄想,所以要把凡夫的概念全部打破。

     “阿难闻已重復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
     阿难尊者听到这里,悔恨自己光阴错过,感恩佛的大悲智慧指示真心,忍不住又一次悲泣流泪,五体投地叩头,然后长跪合掌对佛说:自从我发心随佛出家,仗着佛是自己的堂兄,又具足无上的威德神力,因此我常常心里想:不必自己劳苦修行,世尊一定会赐给我三昧的。阿难尊者这么想,你们是不是也这么想啊?你看阿难尊者跟着佛这么长时间了,佛有没有赐给他三昧啊?是不是佛小气不肯赐给他呀?(众: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呢?

     有些发心生净土的人他也这样想: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怎么见弥陀?你看阿难尊者跟佛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样呢?那么说,这个经否定了净土法门了吗?不是,这个经代表所有一切诸佛,诸佛国土既然连成一体了,极乐世界也在这里面了,你要想见阿弥陀佛,现在这个本师佛就是阿弥陀佛。为什么见了阿弥陀佛,五根、五利、七菩提分,八正道分还是要学?三十七道品还是要学?还要念佛,念法,念僧?我们现在是不是在佛、法、僧里面?阿难尊者当时也是那样想的,现在他知道了,他明白什么道理了?就是下面这句:

     “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不知佛的身心和我的身心是不能代替的,又失去我本有的真心,错认识心为心,所以身体虽然出家,心还没有入道。好比富家子不听父亲的教诲,离家出走在外面过苦日子,就像《妙法莲华经》里比喻的:一个儿子从小走丢了,丢了五十年,他父亲是大富长者全国首富。但这个儿子在外面到处乞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好容易找到他了,他还害怕不敢回家。他爸爸就派人扮成要饭的样子跟他一起,慢慢地带他回来打工,慢慢地帮他改变行业,一步一步往上跳,一直做到管家,家里的钱财出入仓库钥匙都让他管。然后认他为干儿子,最后把家里的亲戚都召集起来当众宣布:这个干儿子就是我的亲生儿子,多年前走失,现在总算把他找回来了,又把他培养好了,你们大家要好好护持他,就像护持我一样。

     《妙法莲华经》里还有一个比喻叫“贫子衣中宝”,他认为自己很穷到处乞讨,不知道自己的衣服里面藏有一颗价值百千万的宝珠,吃不光用不完,但他不知道。

     我们也是,明明具足佛的体性却迷掉了,什么叫众生啊?就是迷了自己的佛性如来藏。佛是觉悟,觉悟的本身就是无尽宝藏,我们不知道挖掘自身的宝藏,却往外到处攀缘寻觅。宣化上人告诉我们:凡事反求诸己。所以佛弟子要皈依,要回光返照,不要以为佛法在很远的地方。佛讲到现在就讲一个心,我们大家都有的,学佛是开启自性的智慧,如果连佛是觉悟的意思都不知道,那别人说我们迷信,我们真的没话说。

     我们出家了,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学善知识,思惟正法,闻思修法是我们出家人的专业。憨山大师说“出家容易修行难,不遇明师总是闲”,不遇善知识开示真心,以识心修行如同蒸沙,那是白费功夫。穿了出家人的衣服不用功,“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能凭着这身衣服、这个光头去对付阎王吗?出家人是尽行寿,人一死袈裟就不能披了,那时候阎王面前人人平等,你怎么办?所以,不管在家出家的,都要老老实实地学佛,

     “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阿难说:今天我才知道,虽然我听了这么多法,如果不依教奉行的话,就跟没有听到法是一样的。就好比有人对着一桌子美味佳肴,只赞不吃,自己终究不饱肚子。到时候阎王老爷问起来更严重,为什么听了这么多法不修行?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出家人受戒,受戒的大和尚代表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问:能持否?我们答:能持。就等于你在佛面前发了誓,现在毁坏了誓言罪加一等,你敢在佛面前撒谎?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二障指烦恼障,所知障。前者因我执而起,后者因法执而起。阿难尊者代替我们在世尊面前忏悔,我们大家也要有忏悔心。我们为什么在生死里轮回呀?因为被二障所缠,皆是因为不知寂净常明的真心实性,寂常心性就是真如本性,寂而能照是无量光,常而不灭是无量寿。现在惟愿如来,可怜我们贫穷孤露,指示开发我们微妙光明的真心,使我等早开智慧的道眼。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十)



     大家不要动,站在本位表个法就可以了。我到这里我们弘一佛堂,特别感激常住,有这样一方清净的道场,我们才有这个机会一起来学习佛法,常住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了。今天很奇特,我刚跟知客师父说:我也来随喜。你看大殿在上瓦,多吉祥啊!大殿造在这里一百年或一千年,上瓦的机会很少的,所以今天我说要随喜,碰到功德不做,这就是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我走到哪里都喜欢这样子。今天刚做了功德,现在你们大家又来尽自己的力量随喜讲经功德,这个因缘很好,这也是我们讲经吉祥的一种外相。

     说到造大雄宝殿,那是给谁造的?暂时说是给释迦牟尼佛造的,大雄指佛,宝殿指佛住的地方,佛像塑在里面让大家来拜。大家把钱用在这方面,福德大不大?(众:大)以后我们天堂的福报也在里面了。但是,我们不把它存到天堂里,也不学那些很笨的人把钱存到地狱里面,叫寄库,那太笨了。我们要把这些功德存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为以后去西方的资粮,好不好?(众:好)所有的这些供养,我会替你们一起放在弘一佛堂造大殿。

     造大雄宝殿上琉璃瓦,庄严不庄严?但是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不觉悟你自心的大雄宝殿,这个外在的大雄宝殿能救你吗?找到你自己真正的大雄宝殿,才是我们造这个外在大雄宝殿的真实意义,知道不知道?如果我们迷了这个真实的,只执着外在的相上,那我们真是在搞迷信了。

     我们自身不生不灭的佛性,就是我们的大雄宝殿,文殊菩萨告诉我们“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为什么这么说?造一座宝塔,也不用七宝做的,就用混凝土浇灌的,要多少钱?我们杨歧寺有座万佛金塔,耗资八千万,我想国内目前大概也没有超过这座塔的了。黄金铺地,用了三百七十多公斤黄金,但是怎么样呢?刚开光一年,上面涂的金粉经过日晒雨淋,已经开始脱落下来了。所以说,宝塔毕竟化为尘,不如静坐一须臾,功德就超过它了。一念静心成正觉,成正觉了会不会坏啊?(众:不会)这就是有相和无相的对比,如果我们回光返照,发现了自己的如来佛性,我们这个佛性里具足一切,佛用世间种种最稀有的东西来作比喻:黄金、白银、珍珠、玛瑙、珊瑚、琉璃等等,佛性里具足这一切宝,你不是发大财了?

     所以,大家回向到自性的大殿,希望你们每个人在心里造起一个雄伟的大雄宝殿,这样我们的佛法就会住世,住持三宝和理体三宝就能互彰互显,相辅相成,佛教就会长久住世。如果住持三宝离开了理体三宝,文殊菩萨说:狮子之窟变成狐狸之窝。我听了这话心里汗毛直竖,以后我们佛教徒特别是出家人,要以佛的理论来指导修行的实践,希望大家生起这样的欢喜心。这个表法表的好,就象阿难尊者忏悔的那样,知道毛病在哪里了,忏悔了之后,那个毛病就快好了。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yu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卍(wan)字表示万德庄严,德行圆满。前面如来从面门放光,表示破妄想心;现在如来从胸间卍字放光,是显示真心。其光晃耀有百千种色,不只照耀娑婆世界,同时还周遍照耀十方微尘普佛世界。这宝光同时又遍灌十方所有诸佛宝刹诸如来顶,然后再从十方回旋至阿难及诸大众顶。
     从佛胸间卍字涌出宝光,表示根本正智能圆照法界。遍灌十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诸大众顶,表示上齐诸佛,下至众生,法性平等。性净明体,众生与佛一样具足。

     这个法殊胜不殊胜?前面那些大菩萨都在本国合掌恭听,到这里佛要说最殊胜的法了,诸佛都蒙受佛灌顶,佛佛本来都是一体,那些佛也都示现弟子相接受灌顶,僧赞僧啊!有人说八地菩萨不听佛说法了。我问他:暂且不说八地菩萨,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未断,为了断这一品无明还要听佛说法呢。佛开演这样大智慧法门、一切诸佛之密因,十方诸佛都受灌顶,何况八地菩萨?宝光遍灌十方诸如来顶,回过来又给阿难和我们大众灌顶,你们大家不是最喜欢灌顶吗?佛亲自给你们灌顶,高兴不高兴?你们一定要相信佛法的不可思议,信为道源功德母。

     “(佛)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佛对阿难说:我现在为你建一大法幢,即大佛顶首楞严王,可以摧邪伏妄;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获妙净明心。妙微密性即识精元明,人人本具,因为太微太密,所以不能自觉。性净明心即清净圆明真心,本觉正智个个本有,因妄识障蔽不能发现,故需佛来指示。由佛指示,不仅得到妙微密性、妙净明心,而且能得到辨别正邪的清净智慧眼。这时候,佛要开我们众生的知见,令我们悟入佛知见,所以我们转凡成圣慢慢就会实现了。

      “妙、微、密”三个字,指这个法不仅微妙而且秘密。得清净眼,就是明心见性入圣流,转凡成圣。这个经是如来的正法眼藏,也是我们众生的无尽宝藏,世尊要为我们建大法幢,佛法的究竟皈依处称为大法幢,这个皈依也要有缘,无缘的人他不相信。

     这段经文里有很多内容,你们要细细地体会。世尊告诉我们,有的人修行很好乃至修到九次第定,但是不能证漏尽通而得阿罗汉,不能了生脱死。为什么?因为他修行的正因没有找到,你用沙来煮饭,纵经尘劫亦名热沙不能成饭。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自以为是,盲修瞎炼,进山住茅棚付出很多代价,结果走火入魔我执更重。如果你们以后要修行的话,一定先要把修行的正因找到,哪里去找?就在这部《楞严经》里去找。

     我们念佛的也好,修禅的也好,修密的也好,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讲心的状态。禅宗往那一坐干什么?观心,就是找这个心的,什么时候找到了,什么时候开悟。参禅就是他的方法,禅堂干什么的?就是专门干这个的。念佛的悟了这颗心,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实相念佛。修密的,密在哪里?密不在佛那里,密就在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门头,我们五蕴当中就有如来体性,你不知道,这就是一个大秘密。

     我们这生老病死太苦,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知道这本身的五蕴就有如来宝藏,这些垃圾不单单可以利用,而且它本来就是如来藏性,这是一大秘密。所以我说这个经特别殊胜,其它没有哪个经典里说:普佛世界全部显现,然后微尘佛世界合成一体,连成一界,这个经等于是所有一切佛所共说的一样。所以我让大家观想本师佛,把本师佛观想成阿弥陀佛一样,伸手来接引我们的相,要做这样的观想。你们晚上休息的时候,有没有观想本师佛放面门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有没有观想这样的光明呀?大家有没有带着这样的光明进入睡眠呀?要跟上讲经的程序,身心要投入进来。“开经偈”里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要有这种难遭难遇的感觉。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世尊再问阿难:你前面回答我见到光明拳,现在我问你:这个拳为何有光明?为什么会成拳?你用什么来看见的?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见,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阎浮檀金译为胜金,须弥山南面有洲多此檀树,果汁入水,沙石成金。此金一粒放入平常金中,众金失色;放入暗室,光照如白昼。佛是圣者本身会发光,故喻佛身金光如阎浮檀,焰如宝山。阿难回答说:您全身都是阎浮檀金色,放大光明象宝山一样。佛身清净非爱欲所生,故有光明。另外,我眼睛看到世尊五轮指弯曲,示我等大众,故有拳相。如来追问见者是谁?是要阿难悟见法性。但是,阿难虽然已经知道识是妄,但仍不知眼根乃是色法,为眼识所依,所以回答说是眼见。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佛告阿难:我今不跟你谈玄说妙,我老实跟你说,佛法微妙精深,对有智慧的人来说,也要以譬喻才能获得理解和开悟。因为佛法微妙精深,佛的智慧是出世间的智慧,以我们凡夫的心思和语言根本没办法表达,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议,因为那不是凡夫识心的对境。对我们世间有智慧的人来说,也只能以譬喻来以此类推,让我们能够理解,进而修行得以开悟。

     “阿难,譬喻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
     阿难,现在以我的拳来做比喻:如果没有我的手,就握不成我的拳;如果没有你的眼,也不会有你的见。用你眼的见来比喻我握手的拳,这两个道理是否相同?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阿难答道:是的,世尊。既然没有我眼,当然就不会有我的见,以我眼根所成见,来比喻如来手成拳,这两个道理是相似的。我们是不是也觉得这两个道理是一样的?有眼能形成见,有手能握成拳,粗一听没什么不对呀?我们刚才还说“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你要听得懂这个比喻,也算是有智者。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佛告阿难:你说这两个道理相似,其实义理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手毕竟成不了拳;但是没有眼的人,并不是没有能见之体——见性。

     “所以者何?汝拭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这是什么缘故呢?你若不信,可以到路上试着问一些盲人:你看到什么吗?那些盲人肯定会告诉你:我眼前什么都看不到,只看见一片黑暗。以这个义理来看,他们眼前自有一片黑暗的尘境,他那个能见暗的“见”并不是不存在,这个见性的本体并没有亏损,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关键的问题。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阿难尊者代表我们大家又有一个疑问:那些盲人眼前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一片黑暗,这怎么能说他见到了呢?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你看,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佛还是要用比喻。佛耐心地开导阿难:那些盲人没有眼或眼根坏了,他看到的黑暗和好眼人处在黑室中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黑暗,这两种黑暗有没有区别?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阿难说:世尊,这样比较的话,在黑室中人和那些盲人两者所见的黑暗,应该是没有什么区别。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阿难,盲人本来眼前只见黑暗,忽然来了一位良医把他的眼睛治好了,他又能看到眼前种种的色尘,我们会说:他的眼睛又能看见了。那么,在黑室中人忽然遇到灯光,他也能看到眼前地种种色尘了,那就应该叫做灯见。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佛接着说:如果是灯见的,那灯就不叫灯了;再说,灯如果真能见的话,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因此应该知道,借助灯光的助缘来显色,能见物的是眼不是灯。同样的道理,眼睛只是显色的助缘,眼睛本身并不具有能见能分别的知觉功能,真正能见能分别的知觉功能,是心不是眼。

     佛以灯来比眼:灯的照明只是把色显示出来,所以能见的是眼睛而不是灯。盲人和我们正常人比较,有一个共性就是能见的本性——见性都在。明暗是境尘,见性离尘,见明见暗虽不同,但见性无障。平时我们都以为能见物是眼睛的功能,殊不知,眼只是能见的增上缘,我们眼睛能看见东西,完全是因为我们的见性,见性就是佛性。佛用这个譬喻让我们开悟: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这里要注意一个难点:前后两次提到眼睛,它的对境是不一样的,一者是眼见与灯见对比;一者是眼见与见性对比。
     曾经有人问一位圣者:什么是性?圣者说: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手曰捉,在足曰跑。你们能体悟这个性吗?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阿难尊者虽然听到世尊反反复复的譬喻,与大众似乎都有些明白,但心里还是不甚明白,所以静默不敢开口,心里依然希望如来慈悲法音,再进一步详说见性是心的道理。所以双手合掌,清净身心,静静等待佛陀慈悲的教诲。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
     这时,世尊伸出他柔软如兜罗绵、带有缦网状且放光的手,并张开五轮指,向阿难及诸大众说:我当初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成道,即往鹿野苑去度五比丘,并为你们四众弟子说过: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菩提正果及阿罗汉,都是由于被客尘粗细烦恼所障误。

     “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现在你们给大家说说,当初你们是因为什么因缘而开悟、而得成圣果的?开悟是解脱的圣因,如是因感如是果。
     关键的时刻来了,你看,明白了正因就能开悟,开悟就能成就圣果。修行如果不是正因,那就是生灭的因,错用了心,修恒沙劫还是生灭的果,所以修行千万不要错乱因果,知道不知道?

     “时,桥陈如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那时,桥陈如尊者从座位上起立,向佛说:弟子在大众中年纪最老、经验最多,而且得到解悟的名字。解悟,意思是最初解悟的人,又叫解本际,明白本来的意思。桥陈如尊者说:当初我是听的世尊说“客、尘”二字,而开悟证果的。

     桥陈如尊者是我们四众弟子中的老大哥、大师兄,是我们僧宝里的良福田。他追随佛六年苦修,后来听佛说法第一个证阿罗汉果。他证道的因缘,是因为明白了佛说的“客、尘”二字就证圣果了,你说,成圣果难不难?佛说了,其实转凡成圣很容易的,关键是难信,信是道源功德母,长(zhang)养一切诸善根。为什么难信啊?是自己的业障障住了。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诵经千遍,不如解经一字”,这不是说诵经千卷不好,你能诵一万遍更好,世间有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佛法很微妙,它不像世间的学问,纵然读一千遍也不一定明白,有句话说“佛法若是无人传,纵是有慧亦难解”,必须得有师父传承,所以要好好地依止善知识闻思修。

     “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
     桥陈如解释说:世尊,譬如旅客暂住在旅店,食宿休息之后,一定会整理行李继续赶路,绝不会安住下来。但如果是主人的话,就不会要离开。所以,不住的是客,安住的是主人,以不住的意思名为“客”义。
     也可以说,我们的身体好比旅店,自性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在六道中不断地投生,换不同的身体,但是我们自性这个主人从来就是安住不动的,我们不能认客、不认主。

     “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新霁即雨后初晴,清新的太阳刚升到天上,一缕阳光透过门的缝隙照进屋里,就能发现空间的光隙中有许多尘埃飞扬浮动。尘质是轻而摇动的,可是虚空却是寂然不动的。所以,澄然寂静的是虚空,动摇不停的便是灰尘,以摇动的意思名为“尘”义。

     也可以说,我们的烦恼见、思二惑,犹如尘埃摇动飞扬,微细不能察觉,需要智慧的日光照耀才能看见。但是烦恼的体性寂然如虚空,它是不会随烦恼一起动摇的。
     这里客、尘二字分别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客对主,比喻“见惑”比较粗,去之犹易;一个是尘对空,比喻“思惑”比较细,拂之更难。

     “佛言:如是。”
     佛说:是的,你说得对。眼的见性是不动的,身体、尘境和能缘的识心是一直在动的。

     有智者因譬喻而开悟,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找到了真正的皈依处。我们皈依三宝佛法僧,佛法僧是常住的还是生灭的?(众:常住的)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我们要皈依这个不动的因,才有解脱的希望。我们生生世世都被客尘所转,迷失了本性,所以枉入沉沦。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佛恐怕在会大众还不能完全了解真正的见性,于是又伸出五轮指,合起张开,张开又合起。佛问阿难:你现在看到什么?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阿难回答:我看见如来的百宝轮掌,在大众中一开一合。佛掌中有千幅轮相,故称轮掌。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佛告阿难:你见我的手在众中开合,究竟是我的手有开有合?还是你的见有开有合?

     我们大家也跟着一起来看(师举手作演示)佛在大众中屈五轮指(师作一开一合的动作)你们看到没有?(众:看到了)你们用什么看到的?(众:眼睛)你们眼睛看到我的手在开合,你们的见性有没有开合?(众:没有)这个很关键哦,一定要弄明白什么在动,什么不动。这里要明白:手在动,见性不动。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阿难说:世尊的宝手在众中开合,我是眼睛看见如来的手自开自合,而不是我的见性有开有合。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怕阿难还不真正明白,于是追问:谁动?谁静?阿难答:佛的手不住地在开合;我的见性连静相都没有,哪还有什么动或不动的相呢?

     “佛言:如是。”
     佛即为阿难印证:是这样的,说得不错。
     阿难这时是真的领会了:见性是不动的。佛用手的开合来比喻一切外境的变化与见性无关,任外境的万事万物起动生灭,此性如如不动。如果能在动中观此不动之性,清清楚楚、丝毫不昧,便不会被境界所转了。

     不动的性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所以你们做事也好,说话也好,不要被外境所转。境界有生灭,无始以来的菩提涅槃从来没有动过,你那个“妙湛总持不动尊”很尊贵的,黄金堆成山,也是因为你不动的性而看到黄金象山一样,你不要把性迷了,心跑到黄金里面去了。黄金归黄金,你归你,知道不知道?以这样不动的心来念佛,求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十一)



听经必须要当面听,这样会得到一种智慧的体性,现在你们明白没有?用什么来听经的?(众:用心)这就是佛教里说的: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不要说佛法的智慧体了,就是一个简单的三皈依都必须是当面的,你打电话、写信、托人代,可以作为皈依的增上缘,可以得到一种福德,但是真正的三皈体是得不到的,这是佛说的。受戒更是如此,没有人说:你替我去受戒,把戒牒给我带回来。即便戒牒能带回来,戒体能带回来吗?没有戒体算受过戒吗?所以,我们学佛是真真实实的,不能做假的。

     学佛,首先要把这个心调柔下来,阿难尊者就是这样的。经过佛的耐心引导,阿难尊者从开始强硬不客气的语言“我看世尊您的莲花目也在您的面上”,慢慢、慢慢在转变,他认识到自己“身虽出家,心还没有入道”;明白了“身心不能替代”,修行要靠自己;也明白了虽然多闻,但不明白法的真实义,修行也落在空上,“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阿难尊者不但明白了这些道理,而且也代我们众生一起忏悔:“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二障是所知障和烦恼障,一个不明真理,一个我执无明。由二障所缠不知真正的“寂常心性”,寂而能照是无量光,照而能寂是无量寿。我们虽然嘴上天天在念,但心却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所以念到后来自己也感觉到不可靠了,很多老居士对自己到底能不能往生没有把握。所以,阿难尊者代表我们大家恳求世尊:“惟願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于是,佛从胸吉祥云海放百千色的光明,普佛世界一时周边,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给诸佛灌顶的法是不是大圆满法?所以我说这个法属于大圆满法。我叫大家祈求世尊也给你灌这样的顶,回去有没有求啊?没有?怎么就忘了呢?晚上做梦有什么瑞相?说说看,给我们大家增增信心。一个也没有啊?还是不敢说?求佛感应道交是好事啊。

     我在杨歧寺讲到这部分的时候让大家回去求,就有人晚上睡觉,感觉头顶有放光灌顶,醒过来脑壳滚烫非常欢喜。希望大家跟进来,我们好不容易有这个时间聚在一起来做强化训练,你在这里开小差,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我在这里跟你们结这样的法缘,希望大家要珍惜。

     这里我们知道了“如是见性,是心非眼”,阿难和我们大众到这里“口已默然,心未开悟”,听到现在刚刚有一点头绪,口上已经服了,但是心里还没有真正的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这个清心就是清净心,没有疑惑没有夹杂,纯洁的象白纸一样,再次等待佛的教诲。

     这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佛不单单用语言也用身体来说法,佛的身也很有说服力,众生看到佛的相好,心一下子就会调柔下来了。释迦牟尼的意思是“寂默能仁”,世尊平时很寂静,内心充满仁慈,世尊有时候讲一下法,很多时候是坐在那里如如不动。世尊坐着不说法,大家也能明白很多道理,弟子们山下林中打坐悟道也都很少讲话。有事情要做大家也会知道,做好了也不说话,心定定地沉浸在法喜当中。

     我们参加法会也要这样,好不容易得到一些法喜,明明可以把这个法喜多保持一会,在里面多泡一会的,可是一个很随便的理由就把这种法喜冲淡掉了,听经消业障的状态找不到了,这样,我们就错过了开智慧的机会。

     本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的无量光无量寿,这是佛教的暗号,佛的万德洪名,念了就能了生脱死。但是,你如果不明白“南无”是回头,不明白“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自性,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已,结果就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轮回中自取流转,因果丝毫不爽。

     《无量寿经》里有往生正因这一品,我们今天所说的真性,就是往生的正因。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就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颠倒不能证得。如果我们放下颠倒妄想,以真心来修行,是不是跟佛一样啊?(众:是)现在大家总算明白这个道理了,这很重要,修行成功不成功就看它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即使被冤枉坐监狱,监狱也会变成闭关的关房。

     当今十大高僧之一的清定上师,住监狱二十年,因为他以前是***军官,后来他出家了。解放后由于这段历史就把他关起来,一关就关了二十年。后来怎么样?他把监狱当成关房,不计得失,放下一切,精进修行,成了当代高僧。

     文化大革命当中,有一位出家人被抓到劳改农场关了三年,其中有一位活佛跟他关在一起,他就暗中跟这个活佛学法,万缘放下一心修法,三年修成了。有一天穿着号服去干活,趁着一阵风他就飞起来,像鸟儿一样飞在空中,越飞越远最后看不见了,后来从天上掉下来那个号服,肉体直接飞到极乐世界去了,厉害不厉害?后来有人说,他功夫再深点的话,衣服也不会掉下来。

     西藏你说修密宗的,其实也有净土法门,有一篇《极乐願文》写得非常好,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发愿文,作者叫乔美仁波切。这位尊者他走的时候,一手拉着老母亲,一手牵着家里的一条狗就飞起来了,一直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他平时就是观想阿弥陀佛,念念回光返照,他“南无”两个字是真正做到了。

     我们也天天“南无,南无”,天天有口无心,如果我们不做真实的用功,又迷失了心性,那我们怎么解脱呢?佛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成就。大家进入佛门这么多年了,往劫里与诸佛种了那么多善根,现在听了就能相信。再聪明的人他有这个心性,再下根机的人他也有这个心性,再笨的人,这个心性会不会欺负他呀?(众:不会)心性这个皈依处是不是究竟的?(众:是)是不是了义的?(众:是)我们人有生老病死,佛性有没有生老病死啊?(众:没有)这个法属于誰的?(众议论)这法是属于你们每个人自己的,这是三根普被的究竟法门,是苦海的舟航,你们要抓住这个救命稻草,这就是极易之门,难信之法。所以我说,这个《楞严经》是把《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地藏经》《普门品》等经都包含在里面了。

     所以,佛亲自来给阿难证明:如是。历史上开悟的祖师去找大成就者印证,都说:如是,如是。开悟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能开悟也很正常嘛,你那佛性本来就在你那里,又没有丢失,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有人把开悟当成很了不起的事,其实开悟又不是发大财,开悟只是认识真正的你自己:总算发现真我了,否则我们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两样?都是迷失的。

     你说,掌握生产力的高低能标志人类文明的高低吗?不能。科学能证明佛教的正确,我们相信科学,也依靠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我们更要维护世界和平,从自身做起,用佛教的智慧造福人类,这也是我们佛教徒的人生观、世界观,不管在什么时代,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知见。现在“三个代表”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们佛教的三个代表更究竟了义,和党中央是保持一致的,我们要发挥佛教徒的作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就是我们佛教与世间法不共中也有共同的地方。

     讲经不能著在文字相上,我也提醒自己不能著在法师相上,我们一起用调柔心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讲经,讲你们的心,直接把大家融入到经里来,把你们的身口意都变成经一样。虽然讲你们的心,还是按照经来把你们带进去的,有这个必要。

     “读经千遍不如解经一字”,佛教里一直这样讲,但是你们不要误解了,把这句话拿来做不读经的理由。经还是要多读,读了之后再听法师讲解,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在杨歧寺讲《楞严经》的时候,有一个人说,他以前看了好几遍《楞严经》但是不理解,听我一讲他就明白了。还有一位大居士他来听了一天,他说;以前他自己看《楞严经》看不懂,就把圆瑛老法师和宣化上人解释的《楞严经》都请来,放一排对比着看,还是糊里糊涂的。来这里亲自听师父讲经,感觉就是不一样,一听就能够明白。

     圆瑛老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一生当中讲过七遍《楞严经》,被称为佛教界的楞严座主。宣化上人在美国是世界佛教总会的会长,是阿弥陀佛啊,一生当中到处为众生背业障,临走的时候一身是病,最后再把众生的业障背走。《地藏经》里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善知识看到众生可怜,把他的业障背下来,手拉手地把他拉到平安的地方,然后告诉他:千万不要再进去了,这条路危险。但拉出来一百个,转身又进去九十九个。地藏菩萨再去拉,再把他们的业障背到自己的身上,再告诉他:不要再进去了,碰到别人也要告诉别人,不要再进去了,这条路危险。是这样的吧?

     宣化上人也是这样,但是还有人诽谤他,因为他在美国旧金山的时候,地震学家测出有大地震。但是宣化上人却说:只要我在这一天,我就不许它地震。厉害不厉害?佛法僧真是不可思议。宣化上人他也讲过《楞严经浅释》,他讲经都要求弟子们背诵,讲《楞严经》也要求弟子们背诵。这些祖师大德啊,他们是以《楞严经》来护持正法,以《楞严经》来拯救这个世界,来拯救我们这些糊涂的修行人。

     为了讲这个法,佛给普佛世界诸宝刹的如来灌顶,旋至阿难也给我们大众灌顶,佛说: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不开清净眼有什么用?古人说“见道方修道,不见云何修”?知道什么是佛,什么是魔;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凡,什么是圣,如是辨得名真出家。若魔佛不辨,真伪不辨,那真叫出一家入一家,唤做造业众生。我们作为三宝弟子想了生死,什么是生死,什么是不生不灭都不知道,到处跑来跑去,那还是叫造业众生,换了一种方法而已。所以说,大家学《楞严经》就是要开清净道眼。

     桥陈如尊者是听佛说法,第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我们不禁想知道,桥陈如尊者往劫里种过什么样的善根,现在第一位成就解脱的圣果?是不是往劫里他有不共的功德呀?恰恰相反,以前桥陈如做皇帝的时候叫哥利王,世尊当时是一位苦行僧,在山里面修行。

     有一天,哥利王带着眷属到山里打猎行乐,皇帝和大臣们都去打猎,留下宫娥彩女们自己玩。突然有人发现大树下有一个人,衣衫褴褛坐在那里动也不动,她们很好奇地围过来看。这位修行人出了定,她们就问: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坐在这里一动不动?他说:我是个修行人。问:你修什么呢?他就跟她们解说,一群宫女都围着听。

     国王打猎回来一看,王后王妃们在一棵大树下围着一个人,他心里很生气,就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她们就跟国王汇报:这里有一个修行人,为了了脱生死,能够抛弃世间的享受,忍受世间的痛苦。国王就问他:你能忍受痛苦吗?他说:能。佛陀那个时候是修行忍辱菩萨。国王说:我看你有多大的忍受力。抬手一刀就把菩萨的胳膊砍下来了,问他:你能忍吗?菩萨说:能忍。再一刀把菩萨那个胳膊也砍下来,鲜血淋淋。你说,修行人碰到这个国王倒霉不倒霉?菩萨说:能忍。再把他的腿砍下来,问:能不能忍?能忍。另一条腿也砍下来了,还是能忍。
菩萨虽说能忍,护法不答应了,顿时狂风骤起,飞砂走石。哥利王一看,哎呀,这个人真还挺那个的,他虽是国王也怕老天,一看天威发怒,赶快带人逃回宫里。留下忍辱菩萨胳膊、腿都没有了,鲜血淋淋地坐在那里。忍辱菩萨当时怎么想的你们知道吗?他满心慈悲,一点恨也没有,菩萨发愿说:我成道后第一个来度你。

     修行者难能可贵的就是慈悲心,度众生的願力,忍辱菩萨成佛之后就是我们释迦牟尼佛,以这样的因缘和願力,第一个度的桥陈如就是以前的哥利王。我老实告诉你们,要论罪过的话,我们有很多很多,那为什么我们还能坐在这里听法呢?这都是佛菩萨的广大願力,把我们超度上来做人,引导我们皈依三宝,带领我们闻思修。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做人都不知道报佛恩,更不要说弘扬佛法度众生了。

     前任佛教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有四个字叫“知恩报恩”,我们知道多少恩呢?我们现在能做人,能做三宝弟子,能听闻佛法,产生闻慧、思慧和修慧,乃至我们以后解脱,无时无刻不是受到佛菩萨願力的摄受,佛菩萨的願力岂止四十八願?我们本师佛有五百大願,文殊菩萨有十二大願,诸佛菩萨唯以度众生为己任。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一卷的最后一段: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为了让阿难在自身中亲见不动之体,就从掌中飞出一道宝光在阿难右边,阿难便转头向右望;佛又放一道宝光在阿难左边,阿难便转头向左望。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佛就问:阿难,你的头为什么左右摇动?阿难说:我见如来放出妙宝光,来到我的左右,所以我就左右观看,头自然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世尊进一步问他:你看见佛光左右动头,究竟是你的头在来回转动?还是你的见在来回转动?阿难说:世尊,是我的头在摇动,我的见性尚且连止的相状都没有,哪里还有什么摇动相?

     阿难此时已经完全能够在摇动的身境之中,分出不动之见性,明白了见性是离开外境而独立的。同样的道理,我们进屋出屋,乘飞机上天,乘潜艇入水,我们的心性有没有上下啊?(众:没有)有没有进出啊?(众:没有)你们当皈依什么?(众议论)我们当皈依究竟的自性佛,对不对啊?(众:对)

     “佛言:如是。”
     佛印证说:对,说得对,你现在是真能分辨出外缘与见性的区别,完全明白见性是不动的,不像以前认贼作子,以妄想心为真心了。

     见性是湛然圆明,超然独立的,与外境身境全不相干,如果能亲自体会不动之定体,那就是奢摩他定,就是愣严大定。所以《金刚经》里佛问须菩提:初果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否?不也,世尊,须陀洹名为入流而实无所入。如果以为真有个什么所出所入,那就不名圣者。

     “於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復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
     这时,如来对所有大众说:你们现在对这个道理是真的明白了,如果还有其他众生不明白,你们就要把这个道理告诉他:有动有灭的是尘境,不能安住的叫做客。你看,阿难的头左右摇动,他的见性却无所动摇;再者,你们看到我的手有开有合,你们的见性却无有舒卷开合。

     现在,你们大家对心性能明白了吗?(众:能)大家今天明白多少,就开悟多少,开悟不难吧?(众:不难)心在你自己那里,佛在这里直接给你指出来了,这就叫直指心性,如果是利根者当下明白,就是开悟,就能了生脱死。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
     既然空和尘、主和客的道理说得这样明显,(一个不动一个动;一个安住一个离开)为什么你们还要以幻化的旅店为自身?以动摇的外境现象为自体呢?

     “从始自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已,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从始至终,时时刻刻,如果以生灭的识心来做事,就遗忘迷失了自己的真心佛性,随着生灭的境界颠倒行事。失去了真实性,就会错认外物为自己,在轮回的大海中枉自流转,怪不得别人,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自己自找的。

     修行,你要修不生不灭的果,你必须找到不生不灭的因,这个因果不能错乱,而且,从最初到最终这两者比较来说,还是最初那一步的因更为重要,如果你找不到最初的这个正因,你就永远感受不到那个真正的正果。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卷一(完)

                                                     
   

《楞严经》的第一卷到这里就全部讲完了,我们看第一卷的后面,佛经每一卷结束的后面,祖师大德都有一段偈颂,来赞叹归纳这一卷的总义,我们来看一下《楞严经》第一卷后面的偈颂:
     
     阿难示堕,调御垂怜,七重征诘破攀缘。
     心目耀金拳,真妄同元,决意在当权。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大意是:这部《楞严经》的缘起是阿难尊者的示现,调御是佛的十号之一调御丈夫,佛悲心垂怜,对阿难七处征心反复诘问,都是为了破除众生的攀缘心,指示真心。佛举金手以拳譬喻,开示见性不是眼而是心,真心妄识都是自性的起用,不离自己当下一念,迷悟只在转瞬间。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我们这五天来的讲经,你看一晃就过去了,我由衷地感谢,我们石家庄的这个常住弘一佛堂,感谢常辉主持,感谢智悟监院以及慧明知客,还有我们这位师父天天来敲磬,带领大家念阿弥陀佛。特别感激常住为我们这个法会提供了最主要的道场,也是你们诸位居士护法有功。(众:阿弥陀佛)这五天的讲经也会成为我生命当中一点点往生的资粮,我们一起把这五天讲经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有情众生:
     
     听经功德殊胜行,无边圣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什么是“无量光佛刹”应该知道了吧?希望大家不要再把它搞丢了,搞迷了,依此修行是佛门中人,知道不知道?(众:知道)今天下午这里讲经法会圆满吉祥的结束。(众:阿弥陀佛)

     本来我跟这弘一佛堂不认识,跟这里的常住师父也不认识,多亏了李居士给我们安排联系的,阿弥陀佛。(众纷纷要求把经讲完)本来我这次是讲三天的,现在讲了五天,把第一卷完整地讲完了,这是你们的开始。其实讲经是没有结束的,这个经是向下文长,不过我想,我们有这个好的开始,肯定会有好的结果,是不是?(众:阿弥陀佛)

     修行,从最初的发心到究竟的菩提,其实没有两样的,如果以成佛和最初来比较的话,还是最初这第一步更难,你真的明白了第一步的正因,依着这个去修的话,以后就没有什么更难的事了。但是,为了弄明白这个道理委实是不容易,我自己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

     我为了要拜师,一个人离开家到处去找,我想,善知识大概会住在山上吧?我就到山上去找。我想,善知识会住在悬崖峭壁上吧?我就去爬悬崖峭壁。爬到手也酸了,浑身没力气了,吊在那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时候,想想自己泪水就流下来了。为什么这样子呢?就是为了脱生死,想拜明师求道。虽然我没有找到善知识,山洞也没有找到,但我这样做了,我放下一切这样去做了,身心一片清净,因为诸佛菩萨看着我们呢。

     当时我就悟到:如果有缘,没有山洞的地方,佛菩萨也会现一个山洞坐下来,等我们进去;如果罪障深重,就算有一个善知识坐在洞里,你走到面前,人家一看:这个人业障这么重,来也不是为了出离,不是为了生死,只为求世间有漏的东西,算了,不见他。这个洞自然我们就看不到,相信不相信?(众:信)所以回过头来好好忏悔自己的业障。

     自己有时候拜观世音菩萨,看着菩萨自己就会落泪,会痛哭流涕。后来出家了,我们师父手把手的带,附近的大善知识我都会去求拜。国清寺有一位大善知识叫净慧老法师,法号和我们柏林禅寺的主持一样,他俩也是同一届佛学院毕业的,国清寺的这位年纪更长,而且在修行界里更了不起。

     净慧老法师他十四岁进国清寺,剃度出家,其中除了到北京读佛学院那几年,七十多年他足不出山门,静静心心地就在国清寺里面修行。去年八十六岁,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安详舍世,其实他在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成就了。以前我去参访他的时候,一见到他就会落泪,因为他太清净了,我们业障重,就象那个玻璃镜片很冷的,一到热的地方就会结上一层水气。我们业障重的,一看到清净的修行功德深的人,泪水就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来,所以我常常去参学。

     我们师父上悟下道大和尚也是,今年八十二岁,他老人家十三岁出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考验,不要说退道心,文ge期间他还用自己的方式弘扬佛法,道心弥坚。那些人不让穿出家人的衣服,逼着穿俗家人的衣服,师父就把袈裟做得很小穿在里面。小孩子在山上放牛害怕,他就教他们念:“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那些小子们就满山遍野地唱“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后来有人写大字报反映,说这个老和尚心不死,还宣传他那一套,师父去看大字报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因为大字报上写着“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每个人来看一遍都读一遍,师父听了真高兴:不错不错,这个办法好。因为师父是普陀山下来的,他们就说师父是迷信大王,碰到风头了就拉师父出去游街,给他戴上高高的帽子,师父一看:不错,这象班智达帽一样。为了要丑化师父,就叫他穿上袈裟,师父穿上袈裟太高兴了,这是佛的衣服啊。再交给他一把铜锣,师父说:不错,法器也有了。走到大街上,咚,“南无阿弥陀佛”!敲一声锣,念一声佛;念一声佛,敲一声锣,高兴坏了,大家听不到佛号很长时间了,他称此机会弘扬佛法。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把师父的袈裟、佛像、念珠这些法宝都收去了。师父最后总结下来说:唯有念佛最好,有相的东西终归要坏掉,你以为挣到你家的钱就一定是你的?不一定的,钱财为五家所有:或为国王所取,或为盗贼所抢,或为水所漂,火所烧,或为败家子所败,唯有念佛看不到摸不着。开批判大会的时候,他头一低自己在心里念佛,别人就说:你看,顽固不化,又在念佛了。你如果拿一串念珠念佛的话,他会把你的念珠抢过去;你在心里念佛,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还是念佛好。

     我们自己的无量光无量寿不要迷掉,可以讲经说法就讲,不能讲经说法就不讲,不管讲还是不讲,我们始终要皈依好“南无阿弥陀佛”!要真实地老老实实地念佛,人生才有出路,除此之外,你官当得再大,再有钱,也不能了生死。这就是我供养给你们诸位的,也是我的恩师他老人家一生当中总结出来的:佛法是舟航,一句弥陀做大舟。你们在这个船上,自己的脚跟要站稳了,就能度过苦海到彼岸。印光大师教导我们不论在家出家的: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已过,一句弥陀从朝至暮,净念相继。

     自皈依佛,当願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什么是无上心知道了吗?(众:知道了)真心就是无上心,就是修证了义的真正的佛。这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皈依自性佛,同时也默默祈求众生早点回头,不要堕在股票、烟酒里,那只会害死你。真正对你有利益的,恰恰是我们这个无上心。

     自皈依佛,当願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经就是我们生命的说明书,佛讲的就是走你自己心的路,你自己的心都不知道,你怎么看佛经?明白了本具的真心,这时候深入经藏,看什么佛经都会明白,否则看什么佛经都不懂,所以说我们要先认识心,往心里走,就能够智慧如海。

     自皈依佛,当願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僧众。
     统理什么“大众”知道吗?佛说人身上有八万四千虫,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个“意”里面有多少念头?佛要讲《普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从座而起,长跪合掌而问佛:观世音菩萨因何名为观世音?经文讲完之后,无尽意菩萨没有了,持地菩萨从座而起问佛:世尊,若有人听到这个法门得多少功德?为什么前面是无尽意菩萨来问?后面却是持地菩萨结尾?你们明白吗?(众:请师父讲)

     你们刚来听经的时候就叫“无尽意”,诸位都是无尽意菩萨,脑子里什么念头都有,稀里糊涂千头万绪,八万四千个念头,心有纤纤结就叫无尽意。听了佛法以后,明白了要从心地上修行,所以就叫持地菩萨了,现在你们能持地了吗?什么是你们的“地”?(众:心地)现在你要修地藏法门的,就有资格修了,心地法门的钥匙已经把门打开了,你们可以进去了。

     正好这次我五台山下来直接就到石门来,我们小安舍也有一把钥匙,你们石家庄又叫石门,这次到你们石家庄来,扛着外面那把金钥匙把这石门打开,这石门在哪里?(众:心里)在这里讲了五天法,也是我自己学佛以来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讲经,这个缘起很好,希望大家听了这个经以后,其它的经都能够融会贯通,都能够看明白。

     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什么意思?就是你管好你自己,懂不懂?管好你自己了,你就是六根清净,就是统领大众,遇到境界不迷惑,一切外境也就障碍不了你,知道不知道?(众:知道了)这是理上的,是从自性上说的。不是事上的,你不能到外面说:我是清净身,你向我磕头,那不行的。以后,你们大家都是持地菩萨了,都有依靠了。修行不能东一头西一头乱撞,做无尽意菩萨,要做持地菩萨。
和南是顶礼,顶礼一切僧众。

     在这里又简单地点一下,你们再去看《普门品》也应该有个头绪了,其实《普门品》也包括在《大佛顶首楞严》里,这本经的名字叫“大佛顶”,里面念佛法门、禅宗法门、密宗法门都有,十方一切诸佛都包括在里面。

     今天很吉祥,早上我来的时候还有迷雾,我们总算冲破了迷雾,见到了明朗的天空。我讲经这五天,太阳从来没有今天这么明朗过,这个天气由阴转晴,就象我们每一位学佛的经历一样,所以我们要好自珍重。

     下面,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一些问题,但是我希望不要问到经之外的话题,我们的生命很短暂,不要浪费在其它方面。我是个出家人,我不是算命的,也不是医生,也不是看风水的,也不是科学家,我自己也是上求佛道忏悔业障,想了脱生死。我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用我们这一生来明白佛法,遵循古大德修行的道路,能够解脱就别无所求了。

     (大众纷纷起来请上师多留几天,有祈请的,有提问题的,有难舍难分痛哭流涕的。魏居士带头让大家起立,祈请上师把第二卷讲完。大众踊跃、讲堂很乱,大家都长跪合掌祈请师父。宝观师维护秩序,让大家都回到自己的本位坐下来。)
     宝观师:诸位居士安静一下,都回到座位上去,有问题的趁这个机会提问,你们的心情法师非常理解。
     (尊师一直静静地微笑,慈悲地望着大家。)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