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坚毅无畏地安忍痛苦

坚毅无畏地安忍痛苦

坚毅无畏地安忍痛苦




作 者:堪布索达吉传讲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在轮回之中,产生安乐的因何其稀少,而导致痛苦的因缘极其繁多;然而没有痛苦就不会生起出离心,因此,自心应坚毅地安忍痛苦!

对嗔境作了分析后,论主再引导我们对不同的嗔境一一修安忍,首先是修安受痛苦之忍。陷于轮回中的众生,如果要享受安乐,必须要广植乐因——修持五戒十善,可对众生来说,修善法的机缘极其稀少,而苦因——造恶业的因缘却非常多。《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分析了众生所有的衣食受用,唯以造恶业而成,最终要以此感受无边的恶趣痛苦。造善业极少,而起心动念,穿衣吃饭喝茶都在制造苦因,以此轮回众生的痛苦怎会不多呢?佛在《正念经》中说:“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弥勒菩萨也说:“不净粪中无香味,五道之中无安乐。”《法华经·譬喻品》中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痛苦的毒火无时不刻地焚烧着轮回众生。

但是,“无苦无出离”,我们虽然都不乐意感受轮回痛苦,然而痛苦是修持佛法的助缘,是帮助众生进入佛门的助缘。因为感受到痛苦,众生才会生起出离轮回的心念。就像我们在座一些人,有很强的出离心,这种出离心是因为亲身经受了,或反复思维认识了世间的种种苦楚而生起。我了解你们许多人出家的原因,是因为遇到了某种苦难,由此引发了对轮回世间苦谛的一些认识,于是无法忍受,转而寻求解脱,出家修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你们得感激这些痛苦。无垢光尊者说:“遭受损害遇正法,获解脱道害恩大;痛苦忧伤遇正法,得安乐故苦恩大。”由感受痛苦而厌世,由有厌世心才追求解脱,如《四百论》中所说:“若无厌世,怎有寂灭。”痛苦对自己的修行有如是增上助进作用,因而我们当以坚毅的勇气去面对忍受,把痛苦转为道用。

《功德妙瓶》中说:“痛苦有些是无始以来的恶业之果;有些不是宿业感召的果,而是突然性的遭受他人损害而致;有些是修持佛法中的苦行而致;不管是哪一种痛苦,善修安忍者都可以将它转化为安乐。”依据一些经论,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始轮回中造恶业而受苦报;一种是往昔的善业感召,让你感受到痛苦,以此而逼迫你进入解脱道。如果没有感受到这两种痛苦,像天人一样恒时感受安逸,我们不可能进入解脱道,修行也不会成功。感受痛苦有这样的功德,因此,我们在遇到任何痛苦时,自心不能脆弱、逃避,能够去正视痛苦、安忍痛苦,修行就会有极大的进展。以前高僧大德们,他们无论遇到何种挫折违缘,都是坚定的安忍,将这些转化为自己的功德花鬘,转化为利益众生的功德事业!

我们在座很多人,年纪轻、阅历少,没有感受过什么痛苦磨难,但是,既然随业力流转在轮回里,就不可能没有痛苦。身心痛苦有时会猛烈现前。这种时候希望你们不要脆弱,一旦陷入脆弱的状态,拿不起“坚忍”的武器,痛苦就会把你打败,让你越来越无力,越来越难受。你的生命也会变成一片死灰,眼前一切都会显得沉重不安,对因果的取舍、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等一切修行都会受到负面影响。我时常观察,也经常这样认为:如果内心不自在、不能坚忍,那自己的一切作为,都会受到致命的障碍;如果心意愉悦,坚实,那自己做任何事,像念诵、静坐、观修等等,都会进行得顺利而圆满;自心坚忍无畏时,对一切有情都能发出真挚的慈悯,愿意代他们受所有的痛苦……

    在痛苦时,不要说“好痛苦,好难受”之类自我暗示、自我折磨的话语,好好地忍下来,安静一会儿,然后开始细细地观察自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用上,看看痛苦到底有什么成份,在自心哪个部位,在如何进行工作……智慧的光芒专注到内心时,痛苦黑暗一定会无影无踪、灭迹无余。

初学者不一定能掌握这些有力的智慧方法,但不要紧,你如果不能修这些法门,或是力量不够,那你应稍静一静,停止那些厉害的分别念,然后问自己:“我这样痛苦下去有什么意义呢?只有自己折磨自己而已;三界中的父母众生,有许多在受着比我更严重无数倍的苦楚,我却只想着自己,现在我应观修自他交换的修法……”噶当派的格西们说过:“如果自心特别苦恼,应该立即观三界轮回众生的痛苦,以自己现行的痛苦去代受他们所有的痛苦,以此而使自己的受苦变成功德。”这时自己受的痛苦越多,就可越减轻无量众生的痛苦,自己积累的功德也就越多。如果不这样观修,自己受的苦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会给修行作障碍。我们这样作观修,如果能以至诚的悲心猛利发愿,对众生痛苦的关注超过对自己的关切时,自己的痛苦也许马上就会消失。只要有勇毅坚忍的心态,观修这些殊胜的窍诀就一定能转痛苦为道用。

——节自索达吉堪布传讲《入菩萨行·第六品 安忍》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