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人间小苦不安忍 使堕地狱剧苦迫

人间小苦不安忍 使堕地狱剧苦迫

人间小苦不安忍 使堕地狱剧苦迫




作 者:堪布索达吉传讲  





于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

何不除嗔恚,地狱众苦因?



如果自己对现在的些微小苦都不能忍受,那么为什么不灭除嗔恨烦恼,这种使人堕入地狱受众多剧苦的业因呢?

痛苦没有哪种是好受的,在人间受到别人的损害时,一般人心里肯定是很难受,也不愿意接受。大家也许都有过体会,有时侯别人对自己稍有不恭敬的言词,或者指出了自己的过失,自己心里就像被刀剑砍割一样,痛得难以忍受,立刻就想发怒还击别人。其实这种痛苦很轻微,只要稍微有点忍耐力,稍作坚持就会平息苦受。如果对这么些微的苦害,我们都不愿意去忍受,都无法安忍,这时候自己应思维:如果自己现在不想安忍这些小苦,逃避这些,到时堕入三恶趣,怎么能逃避痛苦呢?现在面对这些小苦都如此痛苦难忍,如果堕入了地狱,那些痛苦该有多难忍受呢?龙树菩萨说:“于众苦内谁为极,无间泥犁苦极成。”三界内最大痛苦是无间地狱的苦受,人间最惨毒的种种痛苦相加起来,也无法与地狱痛苦相比较的。而且堕入地狱的众生,受苦时间长得不可思议,依据《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的教证计算,受苦时间最短的复活地狱中,众生也要历受相当于人间一万三千五百亿年的痛苦。在此不可思议的漫长过程中,地狱众生因罪业辗转增加,其时间往往又成倍地拖长。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吧:在安乐的心态中过几个小时,会觉得这只是很短暂的时间,如果在痛苦的情绪中,每一秒中都会觉得很长,很难熬。

有些人可能很难通过这些去了知地狱里的苦受,这也不要紧,有些高僧大德在观想这些时,也需要借助一些方便法。例如台湾的日常法师在纽约时,为了观想寒地狱中众生的苦受,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中,用冷水冲洗身体,这种感受使他无法忘怀,对寒地狱中的寒冷痛苦也有了一点切身的感受。我想有些人如果能借助这些方法,到雪地里去冻一冻,或用一点开水烫一烫等等,有了这些体验后,对地狱痛苦的恐惧之心一定会生起来。如果对这些只是地狱痛苦亿万分之一的小苦都感到难受,那么我们在现在就应为了避免堕地狱受苦而努力,去彻底断除地狱的苦因——嗔恨恶业,如果嗔恨烦恼不忏除,地狱恶果是不会自动消失的。大家在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论遇到任何生嗔境,都要修习安忍,嗔恨如同巨毒一样,只要吃下去一点点,它的痛苦结果必然会随之来临,虽然凡夫在当时看不到,然而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并不会因你见不到而不会招来堕地狱的恶果。

如果不能了知堕地狱的痛苦,也就不会对嗔恨生起强烈的畏惧,那么在日常中,很可能为了亲友名利等而造罪。因此为了对治嗔恚,需要时刻保持正知正念,对嗔恨的过患、地狱的痛苦保持清醒的认识,如此则会如同《贤愚经》中所说:“身口意行,不得不慎也”。这句话出自《贤愚经·迦毗梨百头品》,这个公案记载着佛陀在摩揭国时,带着众比丘去毗舍梨,途经梨越河时,河边有五百人在牧牛,河中间有五百个渔夫在捕鱼,佛陀便率众比丘在河边不远的地方坐下休息。不一会,渔夫们用网捉住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鱼,五百个渔夫同心协力,也没能将大鱼拖出水面,于是渔夫们叫来了五百个牧牛人,千人合力才把大鱼拖上岸。这条大鱼非常奇怪,硕大的身躯上,长着驴、马、猪、狗、骆驼、老虎、豹子、狼、狐狸等一百个不同旁生的头。人们非常惊奇,都拥过去看,而且对此议论纷纷,一时非常热闹。这时佛陀让阿难过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阿难尊者过去看了看,马上回来告诉佛陀,于是佛陀带着众比丘一起到了大鱼的旁边。在期待揭开这个迷团的众人中,佛陀问鱼说:“你是不是迦毗梨?”大鱼开口回答说:“就是。”佛陀又问:“你现在在何处?”大鱼回答说:“现在堕在阿鼻地狱中。”阿难和大众对此充满了疑问,便向佛请问,佛告诉阿难:过去迦叶佛在世时,一位婆罗门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迦毗梨。这个男孩长大后,聪明伶俐,知识渊博,在当时的婆罗门中,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才学与雄辩。他父亲在临死时,再三叮嘱他:“你千万不要与迦叶佛的弟子辩论,他们出世者的智慧深奥,你是比不上的。”父亲死后,迦毗梨的母亲让他假作沙门去偷学知识,以便能在辩论中胜过沙门,虽然迦毗梨不想这样做,但是他抗不过母亲,只好去照办,以他的聪明好学,在短时间内便背下了很多经典,并理解了义理。他的母亲问:“你现在能辩赢那些佛弟子吧。”迦毗梨回答自己还是无法胜过那些有禅定的比丘,于是他母亲很不高兴,教他在辩不过时,出恶言辱骂,这样比丘们肯定会默然不语,而旁观者也就会认为迦毗梨胜了。在母亲的唆使下,他每当与迦叶佛的弟子辩论快要输时,便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笨人,没有识见智慧,比某某还不如,懂得什么。”这样百兽的头都用来骂过了,以此果报,他变成了今天这样的百头怪物。阿难又问佛陀:“迦毗梨什么时候才能消除这个罪报呢?”“他在贤劫之中,千佛示现入灭后,仍无法解脱。”佛陀的话使众人听后都非常伤感,不由自主地同声说:“身口意行,不可不慎也!”

迦毗梨为了他母亲而造罪,这个果报并没有人去为他分担,如果他当时对自己恶口嗔骂佛弟子的恶果能清楚知道,相信他绝不会去制造这个苦因。这类以嗔心恶业而招恶果的公案,在《百业经》中可见到不少。有些人不要以为这只是古代的传说而已,一个多月前,我在马来西亚就听过类似的多头鱼事件。当时马来西亚的渔民,在海中捕到一条有四种不同旁生头的大鱼,一时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科研机构对此也多方研究,然而无法解开这个谜团。我想,如果佛陀在世,肯定能揭示这个很能教育人的因果公案。如果大家能经常引以为戒,自心对恶业苦因就一定会生起畏惧,不管遇到什么生嗔境,自己能忆念这些,权衡当时的安忍小苦与生嗔的巨大苦果,那一定会坚忍下来。大家回忆自己的一生,为了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自己曾经忍受过无数的痛苦折磨,那么现在为了无比的大事业,忍受一点修忍的小苦,又有什么不可呢?

——节自索达吉堪布传讲《入菩萨行·第六品 安忍》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