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梦老谈弘一大师辞宴诗的历史真相

梦老谈弘一大师辞宴诗的历史真相

幻生法师
一九八九年五月九日写于纽约
狮子吼月刊 +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仗又思维。

为僧祇合居山谷,国土筵中甚不宜。
从辞宴诗的前面二句来看,1937年青岛市长沈鸿烈请弘一大师作陪,应是前一天就请好了的,而且得到弘一大师的首肯,为什么到了临赴宴的时候发生变化?写诗相辞,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精研戒律的弘一大师的身上?容易引起言而无信的疑虑,这个问题曾经困恼幻生法师多年,1989年在美国的一次偶然相遇,且听梦参老法师如何答复幻生法师这个疑难。。。。【版主方广编按】  .

  我在纽约报恩寺和超凡法师谈话的时候,有位生面孔身体魁伟的年轻出家人在旁边打电话,我问超凡法师,这位出家人是何处来的?他告诉我,是和梦参法师一起来的;梦参法师住在四楼。

  梦参法师,这个好熟悉的名字,我在「弘一大师年谱」,和「弘一大师永怀录」里,都曾见过,我知道他是当年代表青岛湛山寺倓虚老法师专程到厦门迎请弘一大师去讲律的使者。十二年前,我对弘一大师辞宴诗求证的事,突然又浮现脑际,灵光一闪,我想,我何不将这个问题向梦参法师求证呢!

  主意既定,我将要见梦参法师的事,告诉了超凡法师。感谢超凡法师的热诚服务。立即用对讲机通知四楼的梦参法师,过了一会,梦参法师下来了,我们互相行礼,他对我的名字并不陌生。

他告诉我,前年曾在旧金山法王寺见过一面,没有交谈。是的,前年夏天万佛城做水陆法会,梦参法师和妙湛法师来到旧金山,他们去法王寺参观,我在房里看书,那里的主人带他们参观房间,他们从我房外经过一下,彼此见了一面。老实地说,哪位是梦参法师,哪位是妙湛法师,我还分不清楚。今天有缘在纽约重新见面,我才真正认识了梦参法师。
我是一个「内向」和「木纳」型的人,见着生疏的人,不会说太多的客气话,缺少外交场合中交际应酬的才华。我和梦参法师寒暄数句,便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方法,提出了我对弘一大师辞宴诗的历史真相问题,请他据实相告。


  据梦参法师告诉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弘一大师到青岛湛山寺讲律,不久,朱子桥将军也到了青岛。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从辞去公职之后,一心做佛教的慈善和文化事业,他与湛山寺住持倓虚老法师认识很久,属于多年的道友,因此,他在湛山寺住了几天。虽然,朱将军没有见过弘一大师,但是,他对弘一大师之名,早已听闻,对其精严戒律的精神,深致仰慕与敬佩。同样地,弘一大师对朱将军所做的慈善救灾事业,也深致赞佩嘉许。弘一大师的身体,一向是不太好的,他到湛山寺讲律,除了上课之外,平时不太见客的。他的饮食,是由侍者送到他的竂房里,一人进食,不与大众在一起用餐。

一天,朱将军与倓虚老法师谈起,明天想请弘一大师在寺里一起吃便饭,大家见见面,谈谈话。倓虚老将朱将军的意思转达给弘一大师,弘一大师答应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中午,事情突然发生变化,朱将军的好友沈鸿烈市长,特地开车来接朱将军到青岛市内湛山精舍吃饭。湛山寺是在青岛郊区,倓虚老法师为了弘法讲经及办事方便,在青岛市内又修建了一座湛山精舍,做为湛山寺的下院。

沈市长请斋,是在市区的湛山精舍。朱将军昨天请好了弘一大师吃便饭的事,只得临时改变方式,邀请弘一大师一起赴市区湛山精舍用斋。朱将军与沈市长等,一面在客厅里谈话,一面请人通知弘一大师赴宴。

弘一大师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写了这首辞宴诗,交给他的常随侍者传贯法师,传贯法师又将这首诗交给了我,要我送到客厅上给倓老。诗是四句,不是二句。倓老看了之后,没有讲什么,只将诗放到口袋里去了,而对朱将军和沈市长说:「弘一大师今天身体不好,不能赴宴」。朱与沈市长也没有说什么,他们便坐沈市长的车子去湛山精舍吃饭了。
  这是当时的事实真相。
  梦参法师说,后来有人写弘一大师这件辞宴的事,不免有些夸张,与事实颇有出入,他是当时的见证人,事情的经过知道一清二楚的,他不同意那样做法。
  
听完了梦参法师的叙述,我再回顾这道诗的文意,梦参法师的说法是更接近事实和常理的;何况,他又是当时的见证人。

  不过,我也反问过梦参法师:传贯法师是弘一大师的常随侍者,弘一大师的辞宴诗,写好后是交与传贯法师的,再由传贯法师交给您,为什么传贯法师告诉我,只有后面二句而不是四句呢?
  
关于这个问题,梦参法师也给我做了解答:他说,传贯法师当时可能没有仔细看这首诗,就匆匆地交给我了;此外,可能时间久了,传贯法师的记忆发生了错误,把原来的四句诗误记为二句。

梦参法师接着分析说:如果弘一大师只是写的末后二句,就整个事件的经过情形而言,文意的表达也是欠圆满的─『为僧祇合居山谷,国土筵中甚不宜。』是谁请他吃饭的?没有交代清楚,弘一大师不会这样做的。诗是四句,不是二句。

不过,梦参法师告诉我,这首辞宴诗,不是弘一大师作的,弘一大师只是藉用古人的诗来表意的。他在北京期间,曾经和「弘一大师年谱」编者林子青居士,在古籍中找到这首诗,好像是在宋代惟正禅师的语录里见到的。
  
最后,梦参法师还告诉我一件请弘一大师的故事:

民国二十五年冬天,我奉倓虚老法师之命,代表倓老从青岛到厦门,请弘一大师去湛山寺讲律,弘一大师起初没有答应,我在厦门住了三个多月,不断地苦苦要求,弘一大师还是没有答应。我感到请弘一大师去青岛讲律的希望没有了,只得向弘一大师告辞北归。

弘一大师对我说:『好吧!你早点回去,免得大家盼望!』我行礼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请弘一大师开示,我说: 『依据「梵网经」说:一个受持出家菩萨戒的人,如果有人请他去说法,他无缘无故推辞不去,这是违背佛制的。我从二十岁那年开始,就有人请我讲经,我不管讲得好还是讲得不好,都去讲。以后如果再有人请我讲经,我是去讲呢?还是不去讲呢?请您老给我开示!』弘一大师听后,面色非常凝重,说:『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说:『我没有什么意思,只是请您老开示而已。』弘一大师默然良久,一语不发,最后,他慈和地对我说:『你先回寮房去吧!』过了一会儿,弘一大师派遣侍者请我到他的寮房里去,见面没有说多话,只说:『你先打个电报回湛山寺,告诉他们,五天后我们由厦门起程去青岛。』梦参法师说:这如天外传来的佳音,使我喜不自胜。我苦苦地请求了三个多月,没有答应,想不到辞别时提出的这个问题,竟然出现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景象,促成弘一大师去青岛讲戒。

自从十多年前,听到传贯法师谈起这首辞宴诗的事,我一直想做求证工作,这次访问到梦参法师,使我对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以及事情经过的历史真相,有了彻底的了解,对于一个研究历史者而言,我的心头上彷佛得到一种落实的喜悦感。

一九八九年五月九日写于纽约海德公园法王寺下院。
狮子吼月刊 方广文化节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