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自己护自己,无须外求)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自己护自己,无须外求)

摘自净空法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戒德之人’就是讲持戒道德之人,这是讲两类,一类是持戒,一类是道德。持戒之人必定有道德,道德之人必定持戒,这两种人分不开的。如果讲他们的功行高下,道德之人比持戒之人要高,为什么?戒里头不一定有道,那有小道,没有办法有大道;道里头决定有戒,所谓是有“定共戒”、“道共戒”,我们要晓得。

  道德之人一定得诸佛护念,天龙善神保佑。下面佛在此地具体跟我们说出来,‘道护为强’。“戒德之人,道护为强”,为什么?道德一天一天增长。谁护持他?自己护自己,用戒、用道德来护自己,唯有自己护持自己的法,外面天龙鬼神才来护持你,你自己不护自己的法,求外头人来护持你,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前面跟诸位说明的,自欺者必定欺人,欺人者必定自欺。不自欺的人怎么会欺人?欺人的人肯定自欺,就这么个道理。自己果然有道德,不要去求佛菩萨、护法神保佑,不需要求,道德就是自护,那些人看到这种情形自自然然尊敬你,自自然然拥护你,这是真理。护,只要你道德不断向上升,你不要退转,进步得缓慢不怕,年年有进步、月月有进步,只要不退转这就是精进,你就感得诸天善神拥护,你也自然感得诸佛菩萨护念,使你的道德更加强大,“道护为强”,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天龙鬼神就来服侍你,就来伺候你。

  我们一般人讲的感应,‘役使诸天’,天人,役是服役,他来服侍你。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很多,最明显的、众所周知的,像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道宣律师感动天人供养,他是持戒律的,戒德之人。我们举道宣持戒,戒持得清净,他日中一食,每天到日中的时候,天人来给他送饭,接受天人供养。中国佛教八大宗,这一位是律宗的开山祖师,他学戒律,在当时高僧大德讲戒律他都去听,只要听到哪里有讲戒律他就去听,传记里头记载他听《四分律》听了二十遍,好学、勤学,哪个地方有法师开坛讲《四分律》,他绝对不空过,怎么苦也得去求学。晚年在终南山结茅篷清修,当然他的行持感动许许多多的人,在当代提起道宣律师,没有人不肃然恭敬的,真具戒德。

  ……

  这一段佛的开示讲得很好。福德之人,依本经的标准后面会说到,我们在此地讲的是通途标准说的,通途标准的意思深广。人不能不修福,五戒是福报,不杀得长寿,不盗得大富,不淫得的是家庭和合,人家常讲家和万事兴;不妄语得的是社会大众对你信任,不饮酒得的是智慧,大福报!这意思在后面,偈颂里头都讲到。福德,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修这个因,他得这个果报。绝对不是说自己不要修因,佛菩萨会保佑,会把福报给我,没这个道理。《楞严经》阿难尊者就是有侥幸的心理,遭摩登伽女之难才恍然大悟,业因果报一定要自己承受,佛菩萨再慈悲都帮不上忙。

我们学佛天天求开智慧。智慧现前大吉大利,凶灾永远没有了,我们学佛人希求这个。为什么求不到?从前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那我求开智慧,我为什么求不到?”大师说得好:“你有求,你的愿还不能现前,是你自己有业障。必须把业障消除,你就能满愿了。”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业障是什么?我们要想想我们戒定慧的障碍在哪里。诸位要知道,戒定慧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性德。性德何以不能现前?什么东西障碍了它?障碍它的不是别的,就是贪瞋痴。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了,真的不贪了,你的戒圆满了,那就是说你处世待人的行持决定跟诸佛菩萨一样。你的瞋要是断掉了,你的定圆满了。定是什么?寂静心,你心里头决定不会有散乱相,永远是清净的,不生烦恼,不起恶念,这个心多好!因定开慧,慧是什么?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做一切事情决定没有过恶;过尚且没有,哪里会有恶?我们今天下手,从哪里下手?从戒、定。换句话说,决定要把贪、瞋拔除,要在这上下功夫,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能够贪爱。你只要有这个念头,错了。为什么佛菩萨、祖师大德示现的榜样,把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他的福慧是圆满的。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他一无所有,他怎么圆满?真的得大圆满、得大自在。澳洲土著他们自称为“真人”,他们的福慧是圆满的。我们现在有什么事情就拨个电话,打电话,跟几千里路之外的人通话交谈。他们看到:“笨!还要用这个东西,还要拨号码。”他们跟千万里外人谈话,用什么?心灵感应。确确实实不要说一句话,你心里所想的,现在所做的,在千百里外的人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灵在感通。这些土著说,心灵感应是人的本能,这是吉;我们今天拿起电话来,是凶。有人告诉我电话打多了头痛,我相信,为什么?电话的电磁波冲击你的头脑,伤害身体,精神、身体都会受伤害,缩短了你的寿命,这不是好事情。为什么不用心灵?心灵不但可能和人往来,可以跟鬼神往来,可以跟佛菩萨往来。

  我们今天能力为什么失掉了?澳洲土著讲的有道理,跟佛法讲的一样,你心不清净,你还有欲望,你还有是非人我,你还有自私自利,这是障碍,这个东西障碍了自性般若智慧,障碍了自性万德万能,也障碍了自性的光明相好。所以佛教我们统统舍尽。澳洲土人表现的舍尽比释迦牟尼佛还要干净,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还有三衣一钵,他连一钵也没有。他们土著完全不穿衣服的,晚上睡觉睡在沙漠里、睡在草地上。他们的皮肤虽然颜色是深咖啡色的,光亮柔软,他不生病。他们出去游玩不要带吃的也不要带水,他什么都不带,那真正是大吉大利。我们过他那个日子,一天都过不了,第一天过了第二天就要去住医院了,那就叫凶。

  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讲这些道理,澳洲这些土著表演给我们看,他们不要文字。他说的有个道理,他说:“现代社会的文明,文字污染了我们的本能。”因为你靠文字,你的记忆力衰退了。不要文字,他那个记忆特别强。就像现在计算机一样,一输进去之后永远保存,什么时候要用,还不必按钮,它就能够起作用,给我们佛经做了证明。所以要舍得干干净净,我们的本能就能现前。有一些人害怕:“不行,我现在不到这个境界,我不能舍。”愈不舍,就永远达不到这个境界;必须舍干净之后,心里头一念不生,这境界现前。他为什么不敢舍?疑,“贪、瞋、痴、慢、疑”,怀疑。大乘经教里佛常说,疑为菩萨最严重的障碍,没有办法把境界向上提升,断疑生信。

  大乘佛法佛常常教导我们发大菩提心。“大菩提心”是什么心?古人注疏里面解释得很多,但是现在人看到的时候不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出来,“真诚心”。真,决定没有一丝毫假的。什么是假的?起心动念是假的。诸位一定要知道,“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诚心没有念头。中国古德常说“诚则灵”,这个话能相信吗?能相信。《了凡四训》里面云谷禅师就说过,诚是“一念不生”。画符、念咒,那个符灵、咒灵,灵在哪里?画的人一念不生,真诚心,他就起感应。画符念咒里面夹杂一个妄念,不灵了;一个妄念都不灵了,更多的妄念当然更不灵,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古德教我们:“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什么道理?经太长,会夹杂妄念;咒比较短一点,夹杂妄念少。可是咒还是长,还会夹杂妄念。念佛,“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不夹杂妄念,我们做得到,一句接一句,这就是“净念相继”。念长了,念半个钟点、念一个钟点会夹杂妄念,我教你念一分钟,可以不夹杂妄念,那一分钟管用。你念一个钟点夹杂妄念,不管用,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教人用十念法,一天念九次,次数当然愈多愈好,最低不能少过九次,九次里头就是十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只要一分钟,决定不夹杂妄念,用这个方法来训练自己。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4-29 14:07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皈依后仍求神问卜信奉外道,天神离远

摘自净空法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所以你找巫师、算命问卦、解奏、祠祀邪神,民间迷信,自古有之,这就是举几个例子,迷信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说不尽。如果我们这样作法,‘天神离远’,“天神”是护法神。学佛的同修,无论你在形式上有没有受皈依,有没有受五戒、菩萨戒,那是形式,佛法讲实质,并不重形式,我们真的皈依了,虽然没有受皈依的形式,我真的依照佛的教诲去做,放弃我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现在一般讲放弃我自己的见解,放弃我自己的想法看法,完全依照佛的教诲,这个人皈依了,这个人真皈依了。舍弃邪妄,这就是回归、回头,完全依靠佛的教诲,这是依靠,皈、依都有了。

  佛在经上教我们不杀生,你从内心里面就把杀的念头断掉,这一条戒你持了;佛教给我们不偷盗,我常说我们丝毫不占别人便宜,这念头没有,这一条戒你持了;不邪淫,甚至不淫,在异性境界接触的时候,绝不动邪念,这条戒也持了。持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受持三皈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你今天不信,对佛法狐疑不信,那麻烦大了!这些护法神、护戒神看到你心一变,他就离开了。他这一离开,麻烦就来了。他离开之后,‘不得善护’,没有善神保护你了。‘妖魅日进,恶鬼屯门’,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妖魔鬼怪来了,这事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的身心日夜不安,犹豫、怀疑不定,是因为妖魔鬼怪在你的周边,你的护法神离开了,你的损失太大了。

  妖魔鬼怪‘令之衰耗’,你的精神体力一天不如一天,衰了,“耗”是什么?你的钱财浪费了。无论是占卜,或者请道士跟你解奏,或者是祠祀邪神,都要用钱,你的财物损耗了。‘所向不谐’,这是学佛为什么不能够得到吉祥如意,原因在此地,你总得要晓得。真正学佛,一定得到吉祥如意。“谐偶”,谐就是和合、如意、调和的意思。你学佛得到的恰恰是相反,不和,里面最重要的是意见不和,在疾病的时候,这种现象倍增,为什么?你的家亲眷属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各人都认为他的方法好,最后怎么样?把这人治死了,这种事情我们看得太多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摘自净空法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世间意者】

  佛答复世间意。

  【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日良时。】

  佛在此地也是举个例子,例子举得不多,凡是属于这一类的全叫世间意。佛弟子如果做了下面这些事,就要知道这叫世间意。什么呢?卜卦、看相、算命,这都是世间意,包括看风水都在里面,总是求自己好运。这些人知道你们这些心理,利用你们的弱点在这里造谣生事,可是有些人说算得很准、真灵,大家都去算算。我们自己在没有学佛之前也免不了,尤其自己处在逆境的时候,样样都不能够顺利,总想去找一个高明的人向他请教指点迷津。他是不是真的有效?很难说,但是往往指点是有一点效果,效果是他从经验当中来的,就像我们现在也有一点经验,为什么?每天好多人来问问题,我们见到的人很多,听到的事情很多,从这里面吸取经验教训。看相、算命、占卜的人他们经验都非常丰富,接触的人面非常广,从这里头吸收知识。你一提问题,他就想过去哪些人有同样的问题,他们是怎样把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提供给你做参考,也不无道理。

  但是佛弟子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佛弟子有更高一层的境界,什么境界?教你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什么问题都化解了,还用搞这些吗?搞这些,你心里头还有疑惑,你要是没有疑惑你不会再去问他,上庙里面去占卜、求一支签也是心里有疑惑,所以‘不得卜问请祟符咒’。我那时候刚刚出家,在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的,临济寺大殿就有签筒,明演法师把签筒的签统统拿去烧掉,这迷信!住持白圣法师,老和尚看到我们把它拿去烧掉了,他过几天从十普寺又带一套来;我们看到了,过几天又把它拿去烧掉,再过几天老和尚又带一套来,算了不要烧了。我们晓得老和尚随俗,老和尚要信徒,这寺庙里没有求签问卦的,信徒就不来了,信徒到寺庙专门去求签的,我们晓得老和尚用这手段接引信徒。我们是因为读了这部经受到佛的教诲,我们不搞,有人去搞也要随缘,他求个心安,求得一种安慰。我们晓得这是佛弟子不应该做的,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佛陀教诲有百利而无一害。

 【受佛五戒,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佛之玄通,无细不知。】

  这是第四个大段:“佛训道尊”。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都没有法子避免。人有这个希求,佛对于这桩事情怎么处理?下面我们听佛的开示。……

  众生既然普遍都有希求趋吉避凶的心理,佛在这里给我们开示佛的弟子、佛的学生,有所作为要依靠三宝。‘受佛五戒,福德人也’,这是先说受三皈五戒的人,这个人是世间福德之人。……

  佛在此地说,‘有所施作,当启三尊’,这就是你在平常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有疑惑,有疑惑怎么办?一定要求三宝帮助你断疑生信。三宝怎么依法?第一个依佛的教诫,你想做的这些事情,佛有没有这样教导过我们?佛教我们怎么作法?顺从佛的教诫。

  像总的纲领上来讲,原则上来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之初,我们在缘起里面写了五门功课,这是戒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第一个,《观经》里面讲的“三福”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佛特别讲了一部《十善业道经》,现在我们有光盘流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里面,我们现在有《三皈授受》,讲过好几遍都保留著录像、录音,“具足众戒”,这里面我们曾经介绍过《沙弥律仪增注》,在《大乘无量寿经》里面特别节录出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部分经文是详细说明五戒十善,应当要熟读,要依教奉行。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包括了所有的大乘经教。这是根本的根本——福,你要修福,这三条十一句都是修福报,福慧双修,真实的福德。我们取这个做为我们修行的准则,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是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导我们的“六和敬”,六和敬主要是与大众相处,我们怎样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我们六条:“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我们能够把这六条守住,所有一切族类的众生都会跟我们相处得非常好,像一家人一样,哪里会有争论?一有争论就不和合,不和合不是僧团,违背佛陀教诲,诸佛菩萨远离了,我们还敢去亲近吗?这是第二个科目。第三个科目是佛陀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佛教菩萨修行的纲领:“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到普皆回向。这好记,五个科目。常常记在心上,剎那不能够忘掉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与这个相应不相应,这是佛的戒律。或者是理论上或者是其它方面的疑惑,读经,经里面有指导的原则。《无量寿经》好,很适合于现代人,言简意赅,分量不大。

  如果你有时间想细心深入探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值得你选择的,这不是我的介绍,往年弘一大师介绍给知识分子,他老人家就是介绍《大方广佛华严经》,还特别介绍清凉大师的《疏钞》,这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概论。佛法以后演变,大乘十个宗、小乘两个宗都离不开这部经典,这部经典是大小乘、显密宗总的纲领原则。这是一部好书,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在这里头统统可以得到解决。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适合,三千年后今天二十一世纪还适合,这不可思议。所谓是真理超越时空,不受时空的限制,我们尊称之为经。我们世间人制定的法律、制定的规约章程,确实它受时间限制、受空间限制,在这里能行,换一个国家就行不通,现在能行,在古时候行不通,将来再过几十年可能也行不通,局限于时空,不像圣贤人的教诲超越时空,这不可思议。

  所以依佛的戒,依经训,我们依靠经典;第三个依靠善知识。经典如果说是太深了,我们文化水平不够,可以请教高僧大德,在家出家、有修有学的,向他们请教。在家人也算在僧宝里头,“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僧是团体的名称,不是个人的名称,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标准,四个人在一起,四个人不论是在家出家,四个人能够完全依照六和敬来修学,这团体就叫做僧团,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僧里头不局限是哪一类的。概略的说,我们有菩萨僧团,菩萨僧、声闻僧,我们一般出家人是比丘僧,居士也能称僧,向他们请教这就对了。如果你还不放心,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你不是想去问卦占卜吗?好,佛也教你一个方法,地藏菩萨有《占察善恶业报经》,一共有十九个轮相让你去占卜,你要是真正喜欢用占卜,这是佛在经典上有的,你先读《占察善恶业报经》,你先读这部经,了解经里面的义趣,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诲去修行,然后你用轮相来占卜。佛门里面有一些高僧大德确实用这方法,蕅益大师当年选择法门他就用这方法,蕅益在没有修净土之前是学天台的,以后用这方法占卜求佛指点迷津,从占卜里面占到净土法门,这方法帮助他断疑生信,断疑生信才会有成就。

  ‘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我们要相信。“玄”是讲深、是讲极,我们常讲深极,通是神通,这地方就是当这个解释;佛的神通深到极处,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无细不知”,确确实实全知全能,没有一丝毫缺陷。为什么?大乘经里面常说“法身遍虚空法界”,我们在大乘经上读的太多太多了,虚空法界国土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穷究心识之根源,宇宙之间的事他怎么会不知道?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横的来讲——空间,竖的来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知道的。佛又告诉我们,这桩事情不是只有佛有这能力,不是的,佛讲所有众生都有这能力,平等的。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一切众生都有,佛的玄通一切众生也都有。佛又说他的相好、依正庄严,一切众生跟他也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无二无别。

  现在我们跟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佛说得好,《华严经》上讲,“但以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佛是一语道破。你要问什么原因?因为众生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你有这些东西,你究竟圆满的智慧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神通也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相好也失掉了。失不是真的失掉了,为什么?性德是真的,真的怎么会失掉?没有失掉,但是你现在得不到受用,没有失等于失掉。譬如说你有百万财产,你那百万之财存在银行里,现在身上一毛钱也没有,肚子饿了还得去讨饭,就这个意思,你现在不能得受用。佛菩萨的财产放在口袋里,用起来很方便,我们也有,不比他差,但是在银行里现在没拿出来,就这么回事,佛清楚。

  佛陀的教诲没有别的,佛真的能以什么东西给众生?没有,你所得到全是你自性本来具足,佛只是把事实真相跟你讲清楚,你有,你迷了,你要是觉悟你就恢复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教众生的枢纽是破迷开悟,这是枢纽。悟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都恢复了,不是佛给我们的。佛对我们有恩德,我们迷而不觉,他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恢复。“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我们要是觉悟了,就跟他一样,我们自己的玄通也是无细不知。他过去也曾经迷过,他恢复了,我们现在正在迷的时候,急需要赶紧恢复,就这么个道理。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这一段是讲“道戒为尊,天神敬伏”。为佛弟子怎么能够忽略?‘戒德之人’就是讲持戒道德之人,这是讲两类,一类是持戒,一类是道德。持戒之人必定有道德,道德之人必定持戒,这两种人分不开的。……

  “道护为强”,用戒、用道德来护自己,唯有自己护持自己的法,外面天龙鬼神才来护持你,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天龙鬼神就来服侍你,就来伺候你。……

  ‘役使诸天’,天人,役是服役,他来服侍你。……

  ‘天龙鬼神,无不敬伏’。“天龙鬼神”,这是泛指八部护法神,都是属于四天王管辖的,他们也可以说是四天王的部属。四天王是护法神,他的部属对于持戒道德之人无不敬伏,敬是恭敬,伏就是服侍,用现在话来讲就是服务,他们没有不敬重、没有不服务的。

  ‘戒贵则尊’,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佛在这地方教导我们,怎样是自尊?持戒就是自尊,断恶行善就是自尊,所以这一句的内涵就是讲持戒精严。……

  ‘无往不吉’,他还要选择良日良时?不需要,真的是大乘法中常常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天龙鬼神时时刻刻照顾他,看到他欢喜、尊敬、照顾,所谓是逢凶化吉,遇难转变成吉祥。谁在那里转化?他的戒德转化了,戒德是因,缘是龙天善神在当中帮助他,把境界转变过来了。

  ‘岂有忌讳不善者耶’,意思是说人避忌而讳言这些事情。……戒德之人,有戒有德无往不吉,他没有忌讳,他没有不善。由此可知,我们世间一般人,为什么自己损自己的德业而造世间意?这就错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