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慧律法师问答

如何‘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肿瘤’?慧律法师问答


慧律法师答:这个问题问得最好。你内在里面一直在烦恼,莫名其妙的烦恼,我们不想让它烦恼,它也烦恼,这个就是修行的大问题所在。

内心的世界没有处理好,那么,对外在的世界就更没办法去适应。我们内心的世界,本来的真心没有显现,本来的清净自性没有显露,所以,我们莫名其妙的烦恼。很多人念一句佛号,或者诵一部经典,就是因为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所以有后遗症。

师父不反对念佛,也不反对诵经。可是,我们因为长年累月都不听经,也不闻法,对佛的那颗心性也不认识,所以,每天一边烦恼一边念佛,这个叫做恶性循环。就像我们身上长了一颗肿瘤,这颗肿瘤很痛,却一直没有开刀。烂了,坏了,也不去治疗它。可是,又怕人家看到我的身体长了一颗肿瘤,于是就盖起来。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无明盖住了我们的烦恼,只是没有显露出来(只要掀开来,肿瘤还在)。我们表面上过得很快乐,可是,问题没有解决(肿瘤没有切除)。

内在的无明与烦恼就像那颗肿瘤,没有开刀,没有智慧,谁劝都没有用(我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我要拼!我要了生死!)。他的理念是好的,但是,方法错误。

他不晓得‘解’就是‘行’:我了解佛的道理,可以解开我内心的疑惑(解开内心的烦恼叫做修行,不是硬干叫做修行)。虽然口念阿弥陀佛,可是,我内在的烦恼解决了吗?没有解决,问题还没解决。

所以,听师父的法,听经闻法,重点在于解决内心深处的我执、我见、我慢的烦恼,清净心出来,再念佛。这个才对,这个就是肿瘤切除了,慢慢恢复了完整的皮肤,怎么撞也不会痛了。

当你拥有一颗佛的清净心以后,无明与烦恼的‘肿瘤’早就不存在了,念出来的每一句佛号都是清净的,这个力道就大,叫做一心不乱。所以,一般人念佛他不懂,没有解决内在里面烦恼的问题。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不能反射太阳光?诸位,不要忘记,靠他力,还有一个重点,你的镜子要干净的,干净的镜子自然就会反射太阳光。要是心卡了一层无明,怎么念都没办法的。

了生死,说是要靠阿弥陀佛,但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心要清净的,才相应。这面镜子用墨汁把它涂黑了,这面镜子能反光吗?不行。无明、烦恼、执着、傲慢、贪、嗔、痴、杀、盗、淫,就是这面镜子上的黑墨。

所以,我们一般都是误会净土法门,认为我念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而我对自己的烦恼、习气却一概不管,不懂得要降伏自我,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无量功德,没有错啊,这句洪名,在我们的心性当中。六祖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一切的功德在清净心而得,清净心才有功德嘛。

所以,我们一般对净土法门误会太大,认为我念佛,就可以了生死;我念佛,就可以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理论上没有错,问题是:内在的烦恼有没有解决?如果说,这一句佛号就可以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金刚经》?为什么要讲《法华经》?为什么要讲《华严经》?为什么要讲《楞严经》?……三藏十二部经典,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叫你统统不要讲?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讲四十九年呢。

因此,一定要了解:解如目,行如足。‘解’就像眼睛,解开佛的心,开智慧,就像眼睛一样,你没有眼睛怎么走路呢?开了佛的智慧,可是,你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啊,去拜佛,去念佛,行如足嘛。所以,要开内在的智慧,拜佛、念佛才会显示真正的意义,才与佛相应,清净心才能与佛相应。

太多的人误会了净土法门,认为我念佛就好,平常的个性也不改,也不内敛,也不收敛,也不注意修养,也不具口德。动不动开口:我念阿弥陀佛。好像阿弥陀佛理所当然要接引我。我个人的修养、涵养也不管它了;修身养性也不管它了。跟隔壁吵架,或者起贪、嗔、痴,内心里面就说: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这刚好错误。你没有办法降服自我,清净心没有达到极致的时候,没办法相应的。

诸位,你有没有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没有无明心、没有烦恼心、没有杂念、没有妄念,一心,不乱哦。

当然,一心不乱是指上品上生。我们现在要求的是好学生,就是你要考试,最好考一百分。退而求其次,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考九十分,或者八十分,最起码六十分。

像造了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有人劝导,念阿弥陀佛,也会往生。但是,我们不能看在最糟糕的角度,临命终手忙脚乱的,你怎么集中精神来念阿弥陀佛?所以,平常对自己的要求要很严格,我要的就是一百分!那你往生才有希望。不然,如果我要求六十分:念念佛,又打打妄想;念念佛,又打打牌;念念佛,又去吃喝玩乐;念念佛,又造少许的恶业……反正我会去极乐世界就好,就变成,把自己要求得比较低一点。

如果要求自己考一百分,再差一点,也有九十分啊;如果要求考九十分,再差、再差也能考七十分;如果对自己要求六十分的话,就常常不及格,那就糟糕了。

所以,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分数要高。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身’不杀、盗、淫;‘口’不犯口业;‘意’不贪、嗔、痴;‘戒’持戒要清净。我们将如此的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如果按照佛交代的,这样去念佛,这样才对。

现在的净土法门,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都是依靠、仰仗阿弥陀佛。理论上是对的,可是忘记自己要下功夫,心不清净,不相应。所以,听经闻法,非常的重要!特别的重要!你没有解开心的结,没有回归理性,没有回归智慧,念佛卡住了。

很多人都误会净土法门,也误会老法师的意思。一心不乱怎么解读?一心不乱就是打破无明;一心不乱就是没有烦恼;一心不乱就是平等心;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要这样解读,才真正的认识净土法门。

太多人误会净土法门,认为它太简单了,那就糟糕了。不容易的。


问:妄念太多,要怎样摄受六根?

慧律法师答:妄念太多,那么就观想,我们若是在持咒念佛的时候,这忏云法师教我们的,说我们如果在持咒念佛的时候,可以观想这个佛像,不要想太久,五秒钟就好,那么观想这个佛像,若是没办法,观想这个六字“南无阿佛陀佛”放金光,心才会定,我现在帮人家加持,都一定要观想,你有观想,你的心才会定得下来,你若没观想心没定下来,南无阿弥陀佛……喔!明天会钱五千到期,明天会钱五千,佛都跑到那儿去,所以念不下,要观想。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师答:很简单,什么事都退让,什么事都谦卑。我用三种哲学,你可以过一生:

第一个叫做老二哲学。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能跟人家争一个长短,什么事情都跟人家过意不去,什么事情都要抢做老大,那么这个会死得很惨。想要往生的要懂得退让跟谦卑,叫做老二哲学。

第二个叫做刹车哲学。要懂得踩刹车,比如说,你这个杀、盗、淫的习气太重;贪、嗔、痴的习气太重;食、衣、住、行的欲望太多,这个要懂得踩刹车。欲望太重的话,临命终控制不了,那没办法往生。叫做刹车哲学。

第三个叫做半部哲学(又叫做知足哲学)。半部哲学就是说——有天就有地;有阴就有阳,这个世间你只能拥有一半。

这个世间你最多只能拥有一半——有阴就有阳;有男就有女;有天就有地;所以,有支持你的人,就一定会有反对你的人。

这个世间你不可能全部拥有,只有一种人可以全部拥有:就是人家来赞叹你,我们随喜;人家来反对你,你宽恕他,你的人格就拥有一百分。你要接纳反对你的人,同时随喜赞叹你的人,这样你的人格就一百分。但是如果说,这个人支持你,你跟他很好;那个人老是跟你作对,你嫉恶如仇,不原谅他,不宽恕他,那么你的生命只能拥有一半。

所以一般人来讲的话,比如说:你今天散播这个法宝,如果说一百个人里面,有五十个人支持你,五十个人反对你,这个是很正常的,英文叫做It’s normal,这个是很正常的,那么你要生知足心。再比如说:你搞旅行社,有十个人支持你,可是,还是有旅行社眼红,因为你是金牌导游啊。或者说旅行社搞得轰轰烈烈的,我告诉你——逆境就会到。不会全部的人都支援你啊,这个世界要懂得半部哲学。你来到这个世界,最多只能拥有一半。

心灵来讲你可以拥有全部,就是佛的心。但是在事相来讲,你只能拥有一半。那么你就必须生知足心,(satisfied),也就是满足心,你一定要知足、满足,你这样才可以过快乐的日子。叫做半部哲学。

一叫做老二哲学:要谦卑,退让到老二,不抢名,不抢利。

二叫做刹车哲学:什么事情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啊,偏差的行为啊,一直搞到极端,变成对立。

三叫做半部哲学:这个世间有阴就有阳;有天就有地。来到这个世间,在事相的角度来讲,你只能拥有一半。要时时刻刻生知足的心,有智慧的心。来到这个世间,难免有遗憾、缺陷,你不可能拥有全世界人的心,也不可能全世界的人都支持你,百分之百,绝对不可能。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如果我们在没有达到顿悟,那一刹那间的时候,突然中就往生了,那么我们带着能所,夹着意识心,带业往生,这个‘业’指的是什么业?

慧律法师答:他带的是净业,就是行善的业。往生极乐世界不必到破除到能所,如果破除到能所,回归当下,十方法界都是他的家。

我们讲经是讲到佛的究竟义:法界就是他的家、我家就是你家、你家就是法界的家、法界就是我家…佛住哪里?佛本来就没有生灭的东西,法界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没有来去、生灭、增减。虚空、万法都是佛陀的家。

那我们现在退而求其次,还没有摆脱能所,回归当下的时候,你今天就按照佛讲的——行十善业。虽然没有断见思惑,可是你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在临命终的时候,老公放得下,儿女也放得下,还有你的财产也放得下,这个在临命终就有把握了。所以还不必到说要回归当下。

我们现在讲的是大悟、究竟、佛的境界,讲经说法一定要讲到最终点——极,极,极觉悟,极地的觉悟,没有任何的能所。为什么?讲经是要让所有的根器,由渐到顿到最后的成佛。你讲经说法不能说太过保留,太过保留只讲六十分,六十分的话大家都不及格。要讲一百分!掉下来他还有八十分,对不对?

所以,一般人错误的知见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很简单啦,造了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念十念,阿弥陀佛还会来接引你。你的标准只放在六十分,最低、最低的,那就别期望往生。所以,讲经说法一定要推到最高点,一百分!那一百分就不得了,你再怎么样掉下来都有九十分、八十分,所以,你懂师父的用意吧?

所以,你讲的带什么业往生?是带净业往生,带清净的业往生。

那么,为什么说,造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念十念的时候,阿弥陀佛还是会来接引你呢?那个是展现佛的大悲,不舍一个众生,表示佛教的无量无边的大悲心。但是,你不可以把佛的最后那一念大悲心,化作具体的修行——我什么都造,我什么都不管因果了,临命终就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个是不可以的。不能把佛的大悲心,变成众生的具体的行动——我杀、盗、淫、妄无所不干,然后临命终也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那就误会佛意了。

佛的意思就是说:这辈子没有听到佛法的人,他干杀、盗、淫、妄、酒,五逆十恶,乃至杀父母亲,只要有因缘听到佛法,有忏悔心,回光返照,那临命终十念还可以往生。是在展现释迦牟尼佛、诸佛、阿弥陀佛的究竟慈悲,在法界不舍一个众生,是这个意思。不能把佛的权巧方便、佛的大悲心拿来变成具体的行动,那你不了解经典的道理。知道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现在一直观照自己,发现自己起了烦恼,赶快叫自己放下。但是我们一直起烦恼,一直放下;又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个过程是修行当中必然产生的呢?还是说它就是一种轮回心?是不是成长过程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会不会一直延续下去?还是说有机会可以突破的呢?

慧律法师答:这个就是意识心,是轮回心,这个就是必然性,而且是成熟的过程。成长的过程需要重复,成长的过程一定要出现这种情况。

可以突破的话,你一定要看看《六祖坛经》、《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或者是《传心法要》,或者是禅宗的《信心铭》…这个要慢慢来,慢慢来。开悟哪那么简单?大悟、见性?除非你是六祖的根器。像师父这么‘糟糕’的根器,都要搞四十年呢,四十年呢,对不对?四十年呢,所以不简单的。

因此,你这个是一个过程,是很正常的,非常、非常正常的。尤其是你忙于在旅行社里面,大家都很忙,跟夫妻两个很忙,你用功的时间不够长,叫做不是很专修。当然,在这生灭无常的世间,你不了解,没办法体会万法皆空的道理,还不了解,空性的道理不容易体会。所以它就是重复、重复、重复、重复、重复……所以生命它是一种无聊的重复,生命是一种无聊的重复——重复的情绪、重复的生活,每天都是过重复的日子,最后叫做重复的轮回。

所以,生命叫做无聊的重复,一直这样重复。但是这个是个过程,没有关系,有因缘的话你还是可以解脱的。平常还是要多念一点佛,慢慢来。像你这样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帮不上忙。唯一帮得上忙的是你自己用功,再看《楞严经》。可是《楞严经》很深你看不懂啊,看不懂啊。修学佛道哪那么简单?用讲的?不是用讲的这要用悟的。慢慢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慧律法师答:那是错的,妄想本空。‘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你要体会诸法本空,妄想本来就空。

比如说这是清净心,前面摆人民币一百万。这个是清净心,那我们就多了那一念贪心,贪心,这念贪心其实是多的。钱,自性本来空;贪心,本来也不可得。清净心里面哪有贪心?有了贪心就不叫做清净心了。

所以,我们不懂得:钱,空无自性;能缘的心(识心分别),也是空无自性。钱不存在——空;这念贪心——本来也空。我动一个念头,把这个贪心除掉,‘除掉贪心’这个念,还是妄念;再第二念,把它除掉贪念,这个还是妄念;再另外一个念,再把这个妄念除掉……想要除掉那个妄念的,患了无穷的过患,永远除不掉那个妄念。

要了解:这个‘贪’,本来就空。慢慢学习放下,慢慢学习放下,叫做桶底脱落,桶底脱落。‘贪’本来就不存在,不要说我要除掉‘贪’,我要除掉‘贪’,刚开始这个叫做勉强。我要除掉‘贪’,这个观念是对的,但是你一直想要除掉‘贪’,那是除不掉的,那个越陷就越深,越陷就越深,方法错误。想要除掉‘贪’,这个是对的,但是那个妄念,越除就越多,没完没了。

所以,‘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断除妄想重增妄:你想要断除这个妄想,就再增加一念妄想。趋向圣道亦是邪:动个念头,说我要趋向于圣道,我要修学佛道,那个就是修学魔道。

佛法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当体就是空的东西,连成佛尚不可得,岂有圣道可以修?所以这个就是听经闻法不够深厚,底子也打得不够,不了解究竟义是什么。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