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达真堪布:杂修杂念的几种情况

达真堪布:杂修杂念的几种情况

我们都知道,念佛要专修专念,不能杂修杂念。真正的专修专念是没有分别地念,没有分别地修;真正的杂修杂念是有分别地念,有分别地修。


    修行没有次第,这是一种杂修杂念。修行应该是有次第的,先发出离心、菩提心,最后证悟空性。如果还没有出离心,就去发菩提心,或者还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就直接去修证悟空性的智慧,这都是没有次第的修法。没有次第地修,永远都不会解脱、成就,如同你根本不会站就想跑一样,是不可能的。


    有分别地念佛,也是一种杂修杂念。实际上念一尊佛也行,念一千尊佛也行。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切佛就是念一尊佛,因为三世诸佛都是一体的。比如,一个人在念一尊佛,另一个人在念一百尊佛,也许两个人都是杂修杂念,也许这两个人都是专修专念。如果认为“我只能念一尊,不能念别的;只能修一尊佛,不能修别的”,那就是杂修杂念。如果认为“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一体的,我念一尊佛等于念一切佛,我修一尊佛等于修一切佛”,那就是专修专念。


    我们念很多佛的名号,念阿弥陀佛、药师佛,也念莲花生大士、金刚萨垛佛,实际上念哪尊佛都是念阿弥陀佛,念哪尊佛都是念观音菩萨,念哪尊佛都是莲花生大士或金刚萨垛。有这种见解,就是专修专念。如果担心这个佛不高兴,才念这个佛,担心那个佛不高兴,又念那个佛,没有明白“一百尊就是一尊,一尊就是一百尊”的道理,这样有分别地修、有分别地念,就是杂修杂念。所以你真正会念的时候,念哪尊佛都一样。这样修、这样念,才是真正的专修专念,之前做不到专修专念。


    有的人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认为只能念阿弥陀佛,如果念其他的佛号,担心临终时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这是分别念!阿弥陀佛说“要念佛”,但没有说“只能念我的名号”。如果你念药师佛、念莲花生大士,又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也有这个能力把你送到西方极乐世界。最关键的是你的愿要和阿弥陀佛的愿相应,其他的往生条件也具备,这样就一定能往生。


    还有一种状况是念佛的时候把“我”放在最高处,有我执我爱、分别念,这种念佛是真正的杂修杂念。因为佛是完全清净、平等的,不会有烦恼、分别。你有烦恼、分别,那你就没有念佛。


  现在念佛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会念佛的人很少。要了解什么是专修专念、杂修杂念,然后把念头调整到正确的状态再念。念佛念心、修行修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活在烦恼痛苦之中,就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像个流浪的孩子一样,到处漂泊,没有归宿。很多人虽然在世间该做的也都做了,该拥有的也都有了,但是还是觉得累、觉得苦。有钱不行,没钱也不行;有家不行,没家也不行;有事干不行,没事干也不行。为什么这样?因为身有家,心没有家。

    心本来是有家的,但被我们弄丢了。学佛修行就是寻找心灵的归宿。只有找到心灵的归宿,把心放在它原本的家里,你才会安宁,才会快乐,才会解脱烦恼痛苦,人生本来的质地才能显现。

    心的归宿就是本觉、本性。把心安住于这种本觉当中,不要让这颗“心”散乱,心散乱了活得就痛苦。但安心既不是要特意去控制它,也不是要刻意去把握它,而是让它回到那种原本的状态。

    心不在外,也不在内,心无处不在,到处都是我们的心。我们观察心时,就会发现它刹那也没有停过,到处散漫。顺境时高兴,逆境时痛苦,这就是动心。安心,就像就象抓野马一样,你直接去追它,越追越跑,肯定抓不到。你要让它自己停下来,然后再慢慢牵住。在大圆满里讲,心不追随过去、不迎接未来、不执着现在,自然就会进入到本觉的状态中。就像被风刮的沙子,风一停,沙子自然就落地一样。在这样的状态中,就能看得到自己的心。

    如果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就不动了。心一动就造业,不管善业恶业都是造业。造业了就有因果,就要感受果报。有因果就有戏论,有戏论就有轮回,有轮回就是痛苦!心不动,既不造因,也不受果,这时对你来说就没有因果。所以心不动才是真正的善,顺境逆境都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我们熟悉白天和黑夜,所以天亮了也不高兴,天黑了也不痛苦。但若有人不知道昼夜交替,那么天突然黑了或者亮了,他的心都会受影响而惊慌,这就是动心。

    三藏十二部佛法那么广,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多,都是调伏心的方法。明白了自己的心,见到了自己的心性,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心。如果心没有安住,就是还没有得到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是把握自己的心。我们不能像溺爱孩子似地溺爱着心,任由其所为,应该让心受到磨练,去经受痛苦、挫折,最后这颗心就如橡皮筋一样,往哪个方向拉它都行。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心都能接受,那这颗心就解脱了。如果只知道享受,不知道痛苦,最后不知道会堕落到六道中的哪一道。不经过磨炼,不能成佛;不经过痛苦,感受不到快乐。所以要让心受到锻炼。命运完全可以把握在自己的手上,关键是怎么去调伏这颗心,安住这颗心。

修行的过程中,不要去找这些感觉、境界。感觉好也好,不好也好;有好的境界也好,有不好的境界也好;有感应也好,没有感应也好,这都无所谓,不重要。重要的是按次第学修。
   
你所修的法是正法还是邪法,就看自己相续中的这些烦恼和习气。在你自己的相续中,这些烦恼和习气有没有转变?如果有转变,你所修的法就是正法。但是,即使你学得再多,修得再好,你的烦恼没有减少,习气没有好转,那你修的法也不是正法。正法是什么?能够对治烦恼,对治习气,这就是正法。
   
看自己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成就,也要观察自己的烦恼和习气。烦恼比以前少了,贪嗔痴慢疑比以前少了,不好的习气比以前轻了,性格比以前柔和了,这就说明你修行上有进步了,有成就了。
   
观察好自己的相续,别看什么感觉、境界、出现什么景象,这都是修行过程中很正常的,不用害怕,也不要高兴。出现好的境界,就高兴、去执着,这是一种障碍;出现不好的境界,就害怕、去执着,这也是一种障碍。一定要把心放平,不要执着这些。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中,会有些坎坷和磨难,这都是正常的,不用畏惧。智慧是在人和事当中磨练出来的,没有磨难和坎坷,不可能增长智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